第873章 对付曹亮的方法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最后的三国2:兴魏最新章节!
平定了淮南的王凌之后,可以说是消除了司马懿的一个心头大患,也彻底地巩固了司马家在朝中的地位,除了并州之外,原本那些蠢蠢欲动的异己势力,现在都变得安分了不少。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幽州的毌丘俭,自从高平陵事变之后,毌丘俭就小动作频频,虽然没有像并州淮南那样旗帜鲜明地起兵叛乱,但司马懿清楚,一直和自己不怎么对付的毌丘俭不过是正等待机会,如果自己在淮南兵败或者说和王凌打了个两败俱伤,那么毌丘俭很有可能会趁势起兵,叛乱于幽州。
不过随着王凌的败亡,毌丘俭自然也就老实安分了许多,估计他也在掂量自己的斤两,王凌拥有淮南重镇的兵马都尚且不敌,他身处荒凉偏僻的幽州,又怎么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
毌丘俭认怂之后,司马懿就不用再担心两线作战的问题了,他现在就可以一门心思去考虑如何对付并州的曹亮了。
说实话,打王凌虽然拖得时间比较长,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打这种仗司马懿其实很轻松很娴熟,用起兵来得心应手,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但对付曹亮,司马懿就感觉比较费劲的多,上一次的上党之战,就把司马懿整得有些焦头烂额,现在想起来都还有些头痛。
所以再战并州司马懿并没有象先前那样急迫,他准备让军队休整一段时间,并制定出一个相应的作战方案来,此次再战并州,就不能像上次那样草率行事了,要么不打,要打就要彻底地解决并州问题,不能再给曹亮任何的机会了。
司马懿回到洛阳之后,也认真以研究了曹亮的战术,确实曹亮的这种战术打法并不是以前兵书战策上面那些固有套路,不过和孙子兵法上讲到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理论也是基本吻合的,兵法之道,也是万变不离其中。
不过曹亮的这种战术,更讲究军队的机动能力,上党之战中,曹亮首先集中兵力击败了从羊肠坂杀过来的陈泰军,旋即又转战到了白水川,歼灭了胡遵所部,从碗子城到白水川,相距三百余里,如此远的距离,曹亮只用了一夜就完成了碾转腾挪,其灵活的机动性令人叹为观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司马懿是一个勤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擅于思考的人,对付不同的人,他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对付勇而无谋的孟达,他可以倍道而行,一日突进上百里,打孟达一个措手不及;对付诡诈多端的诸葛亮,他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稳守拒战,八风不动,硬是凭着一个拖字诀,把诸葛亮累死在了五丈原;打刚愎自用的公孙渊,司马懿则是强攻硬取,凭着实力来碾压;对付王凌,司马懿则是彰显了他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生生地把王凌围死困死。
司马懿平生这么多的对手,都一个个地臣服在了他的脚下,唯独这个曹亮,是司马懿认为最为难对付的一个角色。
也幸亏曹亮占据的是地广人稀比较贫瘠的并州,没什么大的发展潜力,否则的话,这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曹亮坐大了。
想要克制敌人的长处,那就必须拥有比并州军更为强大的机动能力才行,而想要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那就要加强军队的骑兵建设。
骑兵一直以来都是魏国军队的优势所在,不过这个优势是相对于蜀国和吴国而言的,其实和匈奴鲜卑人的骑兵比起来,魏国的骑兵在军队中所占据的比例还是要少的多,战斗力也要比这些胡人逊色得多。
而曹亮的骑兵此前与匈奴鲜卑骑兵有过长期的交手,并能够战而胜之,那就证明并州骑兵的实力,是要优于这些胡人骑兵的,和司马军骑兵比起来,也确实有相当大的优势。
在上一次的上党之战中,并州军的机动灵活让司马军是望尘莫及,整个战场上的节奏的都掌握在曹亮的手中,这让司马懿十分的被动。
想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那就必须在骑兵建设上下功夫,这一点司马懿到不用担心,毕竟他目前掌握着大半个天下的人力和物力,想要发展和壮大骑兵队伍,那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不过想要真正培养起战力强悍的骑兵来,也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司马懿打并州,就无法象他打准南一样,突然地发起闪击战了,进攻并州,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首先,司马懿给郭淮下令,让他从陇西调几万匹好马到洛阳来,陇西可是魏国的养马基地,这儿出产的战马,几乎占据了魏国需战马的七成以上。
其次,司马懿大量的招募骑手,不管是军中的还是民间的,只要善骑能射,就会优先地予以录用,司马懿开始倾尽全力,打造一支庞大的骑兵力量。
但其他人,对司马懿这种稳健的战术不以为然,认为司马军就应该携淮南大捷的气势,乘胜而进,直取并州,以目前司马军的实力,足以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又何须细水长流地培养骑兵。
持这种观点的,包括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在内。
司马师自是不必说了,而司马昭在征讨曹亮方面,表现地最为迫切,恨不得马上就出兵并州,取曹亮的首级来。
在司马懿出征淮南时,司马昭是留守洛阳的,其间还经历过曹亮兵犯河内的战事,总的来说,司马懿对司马昭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
毕竟留给司马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最迫切希望的,就是看到他的几个儿子可以成长起来,接掌大任,那么他死也可以瞑目了。
司马师是他一心培养的接班人,而司马昭也是他想要重用的人,其他的儿子或者年幼或者司马懿认为难堪大用,总之目前而言,司马懿所倚仗的,也就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了。
平定了淮南的王凌之后,可以说是消除了司马懿的一个心头大患,也彻底地巩固了司马家在朝中的地位,除了并州之外,原本那些蠢蠢欲动的异己势力,现在都变得安分了不少。
最鲜明的例子就是幽州的毌丘俭,自从高平陵事变之后,毌丘俭就小动作频频,虽然没有像并州淮南那样旗帜鲜明地起兵叛乱,但司马懿清楚,一直和自己不怎么对付的毌丘俭不过是正等待机会,如果自己在淮南兵败或者说和王凌打了个两败俱伤,那么毌丘俭很有可能会趁势起兵,叛乱于幽州。
不过随着王凌的败亡,毌丘俭自然也就老实安分了许多,估计他也在掂量自己的斤两,王凌拥有淮南重镇的兵马都尚且不敌,他身处荒凉偏僻的幽州,又怎么可能是司马懿的对手?
毌丘俭认怂之后,司马懿就不用再担心两线作战的问题了,他现在就可以一门心思去考虑如何对付并州的曹亮了。
说实话,打王凌虽然拖得时间比较长,前前后后加起来差不多有两年多的时间,但是打这种仗司马懿其实很轻松很娴熟,用起兵来得心应手,丝毫没有什么难度。
但对付曹亮,司马懿就感觉比较费劲的多,上一次的上党之战,就把司马懿整得有些焦头烂额,现在想起来都还有些头痛。
所以再战并州司马懿并没有象先前那样急迫,他准备让军队休整一段时间,并制定出一个相应的作战方案来,此次再战并州,就不能像上次那样草率行事了,要么不打,要打就要彻底地解决并州问题,不能再给曹亮任何的机会了。
司马懿回到洛阳之后,也认真以研究了曹亮的战术,确实曹亮的这种战术打法并不是以前兵书战策上面那些固有套路,不过和孙子兵法上讲到的集中优势兵力各个击破的理论也是基本吻合的,兵法之道,也是万变不离其中。
不过曹亮的这种战术,更讲究军队的机动能力,上党之战中,曹亮首先集中兵力击败了从羊肠坂杀过来的陈泰军,旋即又转战到了白水川,歼灭了胡遵所部,从碗子城到白水川,相距三百余里,如此远的距离,曹亮只用了一夜就完成了碾转腾挪,其灵活的机动性令人叹为观止。
知己知彼,方能百战不殆,司马懿是一个勤于学习的人,也是一个擅于思考的人,对付不同的人,他往往会采用不同的手段。对付勇而无谋的孟达,他可以倍道而行,一日突进上百里,打孟达一个措手不及;对付诡诈多端的诸葛亮,他则是以不变应万变,稳守拒战,八风不动,硬是凭着一个拖字诀,把诸葛亮累死在了五丈原;打刚愎自用的公孙渊,司马懿则是强攻硬取,凭着实力来碾压;对付王凌,司马懿则是彰显了他足够的耐心和毅力,生生地把王凌围死困死。
司马懿平生这么多的对手,都一个个地臣服在了他的脚下,唯独这个曹亮,是司马懿认为最为难对付的一个角色。
也幸亏曹亮占据的是地广人稀比较贫瘠的并州,没什么大的发展潜力,否则的话,这两年的时间,已经足够曹亮坐大了。
想要克制敌人的长处,那就必须拥有比并州军更为强大的机动能力才行,而想要提高军队的机动能力,那就要加强军队的骑兵建设。
骑兵一直以来都是魏国军队的优势所在,不过这个优势是相对于蜀国和吴国而言的,其实和匈奴鲜卑人的骑兵比起来,魏国的骑兵在军队中所占据的比例还是要少的多,战斗力也要比这些胡人逊色得多。
而曹亮的骑兵此前与匈奴鲜卑骑兵有过长期的交手,并能够战而胜之,那就证明并州骑兵的实力,是要优于这些胡人骑兵的,和司马军骑兵比起来,也确实有相当大的优势。
在上一次的上党之战中,并州军的机动灵活让司马军是望尘莫及,整个战场上的节奏的都掌握在曹亮的手中,这让司马懿十分的被动。
想要扭转这种不利的局面,那就必须在骑兵建设上下功夫,这一点司马懿到不用担心,毕竟他目前掌握着大半个天下的人力和物力,想要发展和壮大骑兵队伍,那不过是一句话的事。
不过想要真正培养起战力强悍的骑兵来,也需要比较长的一段时间,所以司马懿打并州,就无法象他打准南一样,突然地发起闪击战了,进攻并州,还是需要从长计议的。
首先,司马懿给郭淮下令,让他从陇西调几万匹好马到洛阳来,陇西可是魏国的养马基地,这儿出产的战马,几乎占据了魏国需战马的七成以上。
其次,司马懿大量的招募骑手,不管是军中的还是民间的,只要善骑能射,就会优先地予以录用,司马懿开始倾尽全力,打造一支庞大的骑兵力量。
但其他人,对司马懿这种稳健的战术不以为然,认为司马军就应该携淮南大捷的气势,乘胜而进,直取并州,以目前司马军的实力,足以对并州军形成碾压之势,又何须细水长流地培养骑兵。
持这种观点的,包括司马师和司马昭兄弟在内。
司马师自是不必说了,而司马昭在征讨曹亮方面,表现地最为迫切,恨不得马上就出兵并州,取曹亮的首级来。
在司马懿出征淮南时,司马昭是留守洛阳的,其间还经历过曹亮兵犯河内的战事,总的来说,司马懿对司马昭的表现还是相当满意的。
毕竟留给司马懿的时间已经不多了,他最迫切希望的,就是看到他的几个儿子可以成长起来,接掌大任,那么他死也可以瞑目了。
司马师是他一心培养的接班人,而司马昭也是他想要重用的人,其他的儿子或者年幼或者司马懿认为难堪大用,总之目前而言,司马懿所倚仗的,也就只有司马师和司马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