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穿越知否混日子 > 第一百九十五章 锁厅试-(挖坑)

第一百九十五章 锁厅试-(挖坑)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节!

    “熙宁十年,始立《宗子试法。凡祖宗袒免亲已受命者,附锁厅试,自袒免以外,得试于国子监。”

    延迟一年的春闱开场了,这一次盛长槐倒不像解试的时候那般倒霉,被分配到传说中的臭号里面,可以这么说,无论怎么抽签,盛长槐都不会分配到臭号,这个和盛长槐是否得宠没任何关系,科举乃是国朝最为公平的抡才大典,又怎么会在明面上有这种暗箱操作表现出来。

    之所以不会被分配到臭号,是因为盛长槐会试与正常考生有所不同,按大宋律令,通过解试之后发解之人参加会试,如果本就是身有官职者,并不会和白身的读书人争取那有限的名额,而是会参加另外一场科举考试,考题虽然和正常考生的相似,但是却分榜录取,名额也有其定数,并非跟其余白身读书人共享名额。

    “锁厅试”,从盛长槐前世的历史来看,开创于北宋,终于南宋,大宋科举每两年或者三年一次,每次录取的名额有限,这也是进士如此尊贵的原因,但是要统治偌大的疆域,光靠这两年年几百号进士是无论如何也满足不了的,更何况三甲进士出身乃是从八品,比后世其他王朝的起点要低多了,县丞级主簿等职位,放在后世也属于吏员所属,而在大宋是正儿八经的官职。

    在大宋还有一个特色,就是举荐征辟的官员特别多,这样做的利弊就不提了,但是呢,征辟或者被举荐的官员,天花板很低,而且在官场有个鄙视链,翰林院出身的瞧不上非翰林出身的,无他,只有翰林院出身的官员才有拜相的可能性,进士出身的又瞧不起非进士出身的,不光光是因为非进士出身升迁困难,难以升到高位,还有文人相轻这样的原因。

    最初,朝廷认为,一些低职位的小官员,因学历出身不高,影响仕途,长年未能升迁,所以意志消沉。为了鼓励这些人努力进取,让他们有些奔头,所以出台了“锁厅试”这个政策。但对那些考试成绩合格的,只给于升官职,没有给予进士出身的名份。也就是说,考中的只给升级升职位,没有给“进士”的头衔,不承认其学历。不但如此,还规定没考上的,连原来的官职都要撤掉。让其回家好好学习,以后再参加科举考试。这种规定,造成很多现有官员都不敢去参加会试。因为考上了,没有承认是“进士”,只有升点儿职。如果考不上,连饭碗都没了。谁事愿意干呀?除非是因职位低微,早就想辞职不干的人才会去冒这个险。

    后来朝廷觉得考试合格不给名份的确不好,所以改了规定:考试合格者,皇帝赐给“进士及第”及第的意思是及格。但那一条考试不及格,落榜者撤职的规定依旧没变。所以,参加进士考试的风险依然存在,报名参加会试的小官员不是很多。

    再后来,先帝亲政之后,才废除这条“凡考不取者辄停官”的规定。这样,考试合格者升官,朝廷承认其“进士出身”的高学历。考不中的,不撤官职,不降级别,工资待遇照常。大赏之下,必有勇夫,这样大大地激励小官们勤奋学习,努力备考。

    因这部分参加科考的考生,基本上都是有官职在身,如果他们跟正常的考生同榜录用,公平性会受到质疑,至少在外部看来,有官身的考生舞弊的便利性比白身的要大了许多,因此就有了“锁厅试”这样的政策。

    为了表示对这方便考生的严格,会试考三场,每场三天,其余考生考完一场中间可以出贡院修整,而参加“锁厅试”的考生就没这个福利了,或许是朝廷害怕某些考生知道考官之后,会用什么暗地里的手段贿赂考官,毕竟随着时代发展,参加“锁厅试”的不光有低级非进士出身的官员,还有宗室和勋贵子弟,更有甚者,就如同盛长槐这样身有爵位者,甚者像现在位高权重的顾廷烨,也是有资格参加的,这帮人的能量可是非常巨大的。“锁厅试”名字的由来也可能是如此,这就不得而知了,参加“锁厅试”的考生,直到三场考试结束,才可出贡院。

    不过呢,这部分考生毕竟是官员,不像考生是白身,自然也是有些特权的,就比如这考试的场所,其实是有单独的地方的,这地方并没有传说中的臭号,这便是他们的福利。

    今年乃是特殊年份,虽然是恩科,但因去岁一场动乱,汴京朝局一日三变,吓退了许多原本要参加科考的官员,参加锁厅试又得提前准备,毕竟都是有职责在身的,不可能直接丢下本职工作参加科考,这样的人,即便是考中进士,还不如不考,试问哪个部门会用这样没有责任心的官员。

    一般参加锁厅试者,都是提前一两年就开始准备了,恩科的特殊性,使得参与科考的官员比往届数量要少跟多,这也是为何盛家人认为今年乃是盛长槐中举最好年份的原因。

    人少了,地方却并不宽敞,和其余考生一样,“锁厅试”也有考舍,这种明面上的区别,也没人敢给读书人落下把柄,这帮举子现在不是官员,总有将来会进入礼部的,如果真的在这块区别对待,将来肯定有人会弹劾总览考舍建设的官员。

    盛长槐的身量本就高大,考舍可不是暗中考生的身高进行定制的,接近后世一米九的身高,在这样狭小的空间可不就是遭罪吗,幸好盛长柏有经验,毕竟是经历过一次的人,早早的就嘱咐过盛长槐,张大娘子为此专门定做了考箱,做的倒是灵巧,考箱拆下来之后,连着桉牍可以组成一张床。

    这倒不是张大娘子首创,幸亏了汴京勋贵子弟会享受,自然有参加过科考的前辈在有限的规则内去研究此事,毕竟汴京勋贵之家就没有缺钱的,也有门路打听贡院的底线,还有人脉去找灵工巧匠,张大娘子也不知道从哪家勋贵里面打听到这样的灵巧之事,早在正月刚过的时候就叫人准备了,现在刚好用的上。

    即便是如此,连续在考场待了这么些天,盛长槐早就疲惫不堪,难怪自家二哥哥说了,这科考是个体力活,其余考舍不知道,距离盛长槐不远处的一个考舍,盛长槐亲眼看见那个考生被巡考的考官发现晕倒在考舍里面,不得不叫人抬了出去,十余年的寒窗苦读,这又得耽误两三年,也幸好先帝当年的善举,参加“锁厅试”未过者保留原职,要不谈放到国初,还真是得不偿失,底层官员本来入仕就有些运气成分,因身体的缘故还丢了官职,那真是倒霉她妈给倒霉开门,倒霉到家了。

    考至现在,已经是第三场,前两场的时文,诗词等,盛长槐倒是做的很满意,想来没有任何问题,就等着策论做完,赶紧脱离这个坐牢一样的地方,实在是太憋屈了,两辈子都没这么憋屈过,解试的时候没这么长时间,就算当初是分到臭舍,至少解试的空间大的,毕竟是州府,比不得汴京这块寸土寸金的。

    先唐的时候有句话说,“居长安,大不易”,大宋都城汴京也是如此,大宋又是文华鼎盛,优秀的读书人如过江之卿,贡院几番改造,容纳的人多了,地方却是有限,自然是越盖越小了。

    诗词自不用说,盛长槐这方便还没怕过谁,时文也是命好,之前盛长槐练习过这类似的题目,算是押题压中了,时文考完,盛长槐就松了一口气,他现在的时文,算是他的短板了,虽然很优秀,但是比起诗词和策论来,确实是差了一些,现在可好,时文反倒是盛长槐用时最短的,笑话,经过海家兄弟指点过的,不过是重写一遍罢了,这也算正常,毕竟圣人经典就那么多,每年都有压中考题的考生,只不过今年轮到盛长槐了,不过也跟海家兄弟有关系,这几人都是身经百战之人,翰林院本来就有注视典籍的职责,又知道今年的考官名姓和喜好,压中题目的概率自然比其他人高多了。

    “秦之克并六国,其原因益有数端。。。。。”

    桉卷总算发下来了,盛长槐伸了伸懒腰,拿起卷子心中默念,果然,早就听海师兄说今年的主考官特别推崇苏轼的父亲苏洵,当年先帝征辟苏洵的时候,他在其中的作用很大,他推崇苏洵的原因,便是因为苏洵的《六国论,想不到时隔多年,苏洵已逝,此人做到了会试主考官的职位,有一次出了类似的题目。

    “这是要写六国论吗。”

    后世点评《六国论的文章很多,盛长槐倒是不慌,只不过,本朝写过《六国论的人虽然不多,但也有一些,在把它放到科考里面,难道仅仅是因为考官的喜好吗,盛长槐心中有些疑虑,主考官虽然有命题之责,但科举乃是轮才大典,能做到这样高位的人,又岂是泛泛之辈,拿自己的喜好来做为科考的题目,不怕被人弹劾吗。

    “事情没那么简单。”

    盛长槐心中暗自想到,当年苏洵《六国论,甚至大苏和小苏两兄弟同时写《六国论,父子三人因此得了三苏的美誉,他和三苏算是有点交情,自然了解过三人撰文的背景。

    “难道是因为增加岁币吗?”

    盛长槐突然灵光一闪,想到了当年和现在的相似之处,当年先帝在位,连年边衅,大宋财政困乏,疲于战事,为了让大宋百姓得到修生养息的时间,不得不增加岁币,以换取宋辽边境的和平,今年和前世历史不同,前世自从先帝增加岁币之后,一直到靖康之变,都在没增加过,当年先帝不过增加到三十万,比前世少了许多,还因此被文坛大骂失了颜面。

    三苏的《六国论也是在这样的背景下诞生的,不过这样的论述,肯定会得罪官家和朝中重臣,难道主考官竟如此头铁,又要引起轩然大波吗。

    “不,不是这样,能进会试者,没有泛泛之辈,主考官是先帝所定,考题也是经过官家御笔钦点的,自然不是主考官的一己之私。”

    会试考题虽然由主考官所出,但并非只出一题,至少要出三到五个题目,然后由官家御笔钦点一个自己青睐的,今日考题自然也是一样。

    盛长槐想到这里,惊出了满身大汗,这个题目乃是个大坑啊,如果盛长槐参考前世点评苏洵《六国论的思想来破题,那么文章的立意自然脱离不了苏洵的《六国论。

    苏洵原文是怎么写的。

    “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赂秦而力亏,破灭之道也。或曰:六国互丧,率赂秦耶?曰:不赂者以赂者丧,盖失强援,不能独完。故曰:弊在赂秦也。”

    大宋当年在西夏连续败了三次,北辽在一旁虎视眈眈,不得不增加岁币,当年先帝和当时的大相公,可是在民间差点成了昏君奸臣的代名词,苏洵当年做出《六国论,何尝鄙视指着当权者的鼻子在骂他们丧权辱国。

    幸好先帝是个仁厚的性子,并没有追究文坛士子的罪名,不过,盛长槐心中其实有个猜测,以苏洵的文采,为何竟然没中进士,三字经里面的“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难道是真的不,其实不然,苏洵年轻的时候就已经很有才名,不过是他的名作基本都是二十七之后,这是盛长槐从海家兄弟那里知道的隐秘。

    就连先帝那样的一个仁君,也让这样一个大才子多年没考中进士,或许还有当年大相公一党的缘故,现在的官家,根据盛长槐的理解,可不是大度的人,韩章韩大相公更是一个精于算计的人物,他们把这个作为题目,实则是给这届考生挖了一个大坑。

    首发最新。

本站推荐:秦城苏婉小说陆峰江晓燕都市隐龙叶辰叶尘池瑶孽欲青春叶辰肖雯玥叶辰萧初然小说神婿叶凡叶尘池瑶小说顾芒陆承洲

穿越知否混日子所有内容均来自互联网,黑岩网只为原作者佐佑商夏的小说进行宣传。欢迎各位书友支持佐佑商夏并收藏穿越知否混日子最新章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