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46章 演员的自我修养1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演员的自我修养】
赵匡胤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旧王朝的更迭,与他的幕后团队是密不可分的,范质等人也许觉得事发突然,相当震惊,但朝廷中的“赵家班”早就等得望穿秋水了。
我们以出场顺序为主要参照系,简单梳理一下演职人员名单,或者说是宋朝的开国功勋:
一,气氛组
1,“隐士”陈抟
陈抟生于唐懿宗年间,于后唐明宗时赴京考试,可惜名落孙山。落榜之后,陈抟出家为道,过上了修仙的生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陈抟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半仙”,至后周时,已经享誉海内外。
柴荣称帝后,慕名召陈抟入朝,因为据江湖传闻,这位老神仙会化石点金之术。于是柴荣打算让他施展法术,为国家创收。
点石成金,是古代江湖骗子的经典伎俩。初中化学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元素守恒定律,黄金、白银是不会凭空“变”出来的。
混迹江湖多年的陈抟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教训起柴荣来,说陛下贵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理国家为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奔小康的工作中去,怎么还能有闲心听江湖八卦呢?您整天忙啥呢这是!
柴荣不怒反笑,当即表示要授予他“谏议大夫”,让他留在朝中,专业为自己挑错,提供逆耳忠言、苦口良药。
陈抟表示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固辞凡尘俗事。
恭敬不如从命,柴荣几经劝说无果,只得改赐他“白云先生”荣誉道号。
不能点石成金,也不能生产长生不老之药,还不愿当职业喷子……一个月后,柴荣礼送陈抟出宫,吩咐当地官员,逢年过节地要买些慰问品看望这位老先生。
宋朝建立后,陈抟多次入宫朝觐,每次都会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7月,陈抟驾鹤西归,享年118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陈抟在《易经》的学习和传承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且精通象数,也就是民间相传的“未卜先知”,能掐会算,而且很懂修身养生,受到了从皇帝到百姓的普遍敬仰。
陈抟在道教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有位徒弟,被人们称为“火龙真人”,这位“火龙真人”的一个徒弟,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闻,这便是“太极张三丰”。
陈抟,就是道教武当三丰派祖师——张三丰的师爷。
据说,陈抟能预知未来,而这才是柴荣召他入朝的真正原因,柴荣向他询问自己的阳寿、国祚,这是皇帝的职业病。陈抟绕来绕去,只讲了一通大道理,无非是劝他脚踏实地,心念黎民。
而当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消息传来,陈抟手捋银髯,说了句“天下自此定矣!”于是有人相信,陈抟在柴荣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算出来后周气数已尽,且代替后周的一定是一个大一统的、长寿的、天下太平的盛世王朝。
当然,这些记载仍然出自宋朝人之手。可即便是出于政治正确、捕风捉影,也说明陈抟可能在当时就已经了解到了某些“内幕消息”,所以他坚决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陈抟参与了赵匡胤集团,只是为赵匡胤集团的“长久密谋”提供了间接证据。而真正参与其中的,是陈抟的另一个徒弟——“占星者”苗训。
2,“占星者”苗训
苗训,拜师陈抟,是“火龙真人”的同门师兄弟,太极张三丰的师叔。他的专长是观测天文星象,“善天文占候之术”。他与赵匡胤的私人关系非常紧密,“私与太祖友善”。
大军出征之日,苗训在军中散播“天有二日,一日逐一日”的说法。如果是别人这么说,一定会被骂作眼瘸,唯独“善天文占候之术”的苗训这么说,就等于是权威部门的官宣,不容怀疑。
苗训,可以看做是这场大戏的报幕员。
3,“头排吃瓜群众”韩熙载
首先声明,此人不是赵匡胤集团成员,也没有参演“陈桥兵变”。但他的故事也可以作为一个间接证据。
他是南唐的大臣,在“征淮战争”之后曾奉命出使后周。回国后,李璟向他打探后周虚实,遍问后周将帅的情况。韩熙载回答说:“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测也。”意思是我看那个叫赵匡胤的似有不臣野心,日后恐怕要搞事情。
另外,大部分人忽略了“顾视”的翻译,认为与现代汉语的“顾视”等同,其实人家大学问家韩熙载口中的“顾视”是“枭视狼顾”的意思,意思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所以等“陈桥兵变”的消息传来,李璟对韩熙载佩服地五体投地。
一个外国特使、外交人员,都能觉察出赵匡胤蕴含改天换日的能量,除了说明赵匡胤同志是天选之人、韩熙载眼光毒辣之外,也能成为赵匡胤集团“长久密谋”的一个间接证据。
他们在等,一直在等东风。
4,其余群演
4.1郑起
世宗时,在赵匡胤当上殿前都点检的时候,郑起就嗅出了一丝异样,于是给宰相范质写信,说赵匡胤手握禁军,私下又广结人缘,应当注意防范,而范质不听。
这恐怕也是范质后来悔恨到把王溥的胳膊抓出血来的原因之一。可范质为何不听呢?
我们来翻看一下郑起同志的履历,从中窥探一二:
郑起是草根出身,草根到史学家都不知道他是哪里的草(不知何许人也),性格轻佻无节操,浪荡江湖,混迹于洛阳、汴州之间,“三无”京漂。一日,听说襄州双泉寺有位高僧,会点石成金之术,于是欣然前往,剃发拜师,日夜服侍老僧,以期得到真传。日子久了,才识破了高僧的骗局,大失所望,于是愤然还俗。
还俗之后参加科举,一举中第,在后周初年荣任汴州尉氏县主簿,三年期满,郑起主动给范质写信,毛遂自荐。在范质的推荐下,郑起终于进入朝廷,在柴宗训即位时,升殿中侍御史。
有一次,郑起在路上偶遇了赵匡胤。赵匡胤这个级别的干部,出行是有车队随从的,影视剧中,连县官都要坐在轿子里,前面有人举着回避牌,还配有前导,向群众喊话“闪开闪开,别挡道”。
为了表示与赵匡胤划清界限,郑起故意超车、恶意别车(横绝前导而过)。小不忍则乱大谋,赵匡胤选择了隐忍不发。
宋初,郑起外放到了泗州,主管市场监管和税收等工作,时任泗州刺史张廷范的散职是检校司徒,而下属们为了拍马屁,皆呼之“太保”。好比今天,管“李副局长”称呼为“李局长”,管“张经理”叫“张总”一样。
某日,郑起陪同张廷范到郊外送客。郑起比较穷,没钱买马,只乘了一头骡。送走客人后,张廷范要赶时间,于是给郑起作揖行礼,说:“请策马而行。”意思是多加点儿油门,咱走快些。
结果郑起阴阳怪气道:“这是骡,不应破格称呼它(此骡也,不当过呼耳)。”拿骡子讥讽张廷范过呼“太保”。
可把张廷范给气坏了,于是密奏朝廷,说郑起嗜酒失职。
通过郑起的这两三事,我们可以推测出郑起在宰相范质心目中的形象也许真的不太正面。史书也评价说郑起这人清高孤傲,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经常诋毁别人,所以当他向范质打赵匡胤的小报告时,范质并未往心里去,认为他就是满口喷粪的喷子而已。
当张廷范的密奏送到京师,赵匡胤想起了当年被别车的旧仇,于是将郑起贬为西河县令(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后来又被赵匡胤发到边关,为了逃避远行,郑起用烙铁烫伤脚,以此逃避,却不料伤口感染,然后去世。
4.2杨徽之
杨徽之祖籍建州,祖上世代习武从军,从他父亲开始弃武从文,他父亲的仕途止于浦城县令。杨徽之自幼聪慧,学习刻苦,与当时淮南大才子江文蔚是好基友,名声不分伯仲。后因不愿在南唐为官,于是偷渡到中原。
给王朴、窦仪投稿,深得赏识。世宗朝参加科举,名列前茅,中进士甲科,同科进士共有16名,柴荣命近臣对他们进行复试,结果只有杨徽之在内的4人合格。宰相范质非常器重他,窦俨也主动要求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杨徽之告诉柴荣,说赵匡胤富有人望,不宜掌握禁军。
对于柴荣来说,杨徽之不过是一个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屁事不懂,以为考了个高分就能离间君臣了?你算老几?你知道朕跟老赵的感情多铁吗?你知道老赵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前辈吗?你知道朝廷这潭水有多深吗?没大没小、没轻没重!
柴荣同样没有放在心上。赵匡胤则是浑身冷汗,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
赵匡胤称帝后,对杨徽之耿耿不忘,于是找了个借口,就要杀了他。赵光义劝谏,说此人是周室的忠臣,不要加害他。赵匡胤这才按下杀心,仅仅将其贬官外放,贬做一个小县令。
郑起、杨徽之,都是在朝中没有根基的新晋文官,他们都能瞧出赵匡胤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政治的小动作,也猜出了赵匡胤心思。同样说明“陈桥兵变”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二,陈桥主演
1,“左右手”赵普
赵普祖籍幽州,后唐时期,幽州连年用兵,赵普的父亲赵回为躲避战乱而举族南迁,先搬家到镇州,之后又一口气搬到洛阳。赵普思维敏捷,沉默寡言,颇有城府。
郭威建国称帝后,亲信将领——长安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相中了赵普,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幕僚。然而第二年,刘词就因病去世了。刘词临死前,向朝廷推荐了赵普,说此人大有可用。
柴荣亲征淮南,赵匡胤取得“清流关——滁州”战役的胜利,宰相范质表奏赵普为赵匡胤的随从(军事判官)。之前在讲述赵匡胤攻克滁州的时候,曾经提过赵普,因为有野史记载赵匡胤“三顾茅庐”邀请“赵学究”出山。
在此之前,二人应该就认识了,只不过没有深交,一个是禁军将领,一个是编外小吏,不在同一部门,也未曾深度合作。
然而在攻克滁州之后,赵普就被范质安排成赵匡胤的幕僚。而这位赵普后来被赵匡胤誉为自己的左右手,对他言听计从,赵普是“陈桥兵变”的幕后编剧,不知道宰相范质对此会作何感想。
赵普到了滁州后,与赵匡胤的感情迅速升温。因为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正巧生了一场大病,在滁州调养,这期间,赵普像伺候亲爹一样伺候赵弘殷(朝夕奉药饵),把赵弘殷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既然俩人都姓赵,赵弘殷就以此拉关系,“待以宗分”。
从此,赵普就与赵匡胤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赵匡胤与之攀谈,更是惊讶,惊呼这是个人才,于是待之颇厚,把他当做自己的萧何张良诸葛亮。
在“陈桥兵变”中,总编剧赵普做了友情客串。当时,士兵们被白天的灵异事件(天有二日)点燃了激情,叫嚣着要拥立赵匡胤为新天子,都押衙李处耘将此事汇报给赵光义和赵普。
赵普和赵光义随即找来王彦升、马仁瑀(国服射手)、李汉超等禁军将领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拥立赵匡胤为帝。
随后,赵普和赵光义才作为将士代表,闯入赵匡胤的营帐,告之兵变,将剧情循序推进。
【演员的自我修养】
赵匡胤之所以能在极短时间内完成新旧王朝的更迭,与他的幕后团队是密不可分的,范质等人也许觉得事发突然,相当震惊,但朝廷中的“赵家班”早就等得望穿秋水了。
我们以出场顺序为主要参照系,简单梳理一下演职人员名单,或者说是宋朝的开国功勋:
一,气氛组
1,“隐士”陈抟
陈抟生于唐懿宗年间,于后唐明宗时赴京考试,可惜名落孙山。落榜之后,陈抟出家为道,过上了修仙的生活。
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陈抟很快成为远近闻名的“半仙”,至后周时,已经享誉海内外。
柴荣称帝后,慕名召陈抟入朝,因为据江湖传闻,这位老神仙会化石点金之术。于是柴荣打算让他施展法术,为国家创收。
点石成金,是古代江湖骗子的经典伎俩。初中化学老师就已经告诉我们元素守恒定律,黄金、白银是不会凭空“变”出来的。
混迹江湖多年的陈抟没有惊慌失措,反而是教训起柴荣来,说陛下贵为四海之主,应该以治理国家为念,全身心地投入到构建和谐社会、全民奔小康的工作中去,怎么还能有闲心听江湖八卦呢?您整天忙啥呢这是!
柴荣不怒反笑,当即表示要授予他“谏议大夫”,让他留在朝中,专业为自己挑错,提供逆耳忠言、苦口良药。
陈抟表示自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固辞凡尘俗事。
恭敬不如从命,柴荣几经劝说无果,只得改赐他“白云先生”荣誉道号。
不能点石成金,也不能生产长生不老之药,还不愿当职业喷子……一个月后,柴荣礼送陈抟出宫,吩咐当地官员,逢年过节地要买些慰问品看望这位老先生。
宋朝建立后,陈抟多次入宫朝觐,每次都会受到皇帝的隆重接待。
宋太宗端拱二年(989)7月,陈抟驾鹤西归,享年118岁,过早地离开了我们。
陈抟在《易经》的学习和传承上有着卓越的贡献,且精通象数,也就是民间相传的“未卜先知”,能掐会算,而且很懂修身养生,受到了从皇帝到百姓的普遍敬仰。
陈抟在道教中有着极为崇高的地位,他有位徒弟,被人们称为“火龙真人”,这位“火龙真人”的一个徒弟,想必大家一定有所耳闻,这便是“太极张三丰”。
陈抟,就是道教武当三丰派祖师——张三丰的师爷。
据说,陈抟能预知未来,而这才是柴荣召他入朝的真正原因,柴荣向他询问自己的阳寿、国祚,这是皇帝的职业病。陈抟绕来绕去,只讲了一通大道理,无非是劝他脚踏实地,心念黎民。
而当赵匡胤“陈桥兵变”的消息传来,陈抟手捋银髯,说了句“天下自此定矣!”于是有人相信,陈抟在柴荣活着的时候,就已经算出来后周气数已尽,且代替后周的一定是一个大一统的、长寿的、天下太平的盛世王朝。
当然,这些记载仍然出自宋朝人之手。可即便是出于政治正确、捕风捉影,也说明陈抟可能在当时就已经了解到了某些“内幕消息”,所以他坚决要离开这个是非之地。
没有任何直接证据表明陈抟参与了赵匡胤集团,只是为赵匡胤集团的“长久密谋”提供了间接证据。而真正参与其中的,是陈抟的另一个徒弟——“占星者”苗训。
2,“占星者”苗训
苗训,拜师陈抟,是“火龙真人”的同门师兄弟,太极张三丰的师叔。他的专长是观测天文星象,“善天文占候之术”。他与赵匡胤的私人关系非常紧密,“私与太祖友善”。
大军出征之日,苗训在军中散播“天有二日,一日逐一日”的说法。如果是别人这么说,一定会被骂作眼瘸,唯独“善天文占候之术”的苗训这么说,就等于是权威部门的官宣,不容怀疑。
苗训,可以看做是这场大戏的报幕员。
3,“头排吃瓜群众”韩熙载
首先声明,此人不是赵匡胤集团成员,也没有参演“陈桥兵变”。但他的故事也可以作为一个间接证据。
他是南唐的大臣,在“征淮战争”之后曾奉命出使后周。回国后,李璟向他打探后周虚实,遍问后周将帅的情况。韩熙载回答说:“赵点检顾视非常,殆难测也。”意思是我看那个叫赵匡胤的似有不臣野心,日后恐怕要搞事情。
另外,大部分人忽略了“顾视”的翻译,认为与现代汉语的“顾视”等同,其实人家大学问家韩熙载口中的“顾视”是“枭视狼顾”的意思,意思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
所以等“陈桥兵变”的消息传来,李璟对韩熙载佩服地五体投地。
一个外国特使、外交人员,都能觉察出赵匡胤蕴含改天换日的能量,除了说明赵匡胤同志是天选之人、韩熙载眼光毒辣之外,也能成为赵匡胤集团“长久密谋”的一个间接证据。
他们在等,一直在等东风。
4,其余群演
4.1郑起
世宗时,在赵匡胤当上殿前都点检的时候,郑起就嗅出了一丝异样,于是给宰相范质写信,说赵匡胤手握禁军,私下又广结人缘,应当注意防范,而范质不听。
这恐怕也是范质后来悔恨到把王溥的胳膊抓出血来的原因之一。可范质为何不听呢?
我们来翻看一下郑起同志的履历,从中窥探一二:
郑起是草根出身,草根到史学家都不知道他是哪里的草(不知何许人也),性格轻佻无节操,浪荡江湖,混迹于洛阳、汴州之间,“三无”京漂。一日,听说襄州双泉寺有位高僧,会点石成金之术,于是欣然前往,剃发拜师,日夜服侍老僧,以期得到真传。日子久了,才识破了高僧的骗局,大失所望,于是愤然还俗。
还俗之后参加科举,一举中第,在后周初年荣任汴州尉氏县主簿,三年期满,郑起主动给范质写信,毛遂自荐。在范质的推荐下,郑起终于进入朝廷,在柴宗训即位时,升殿中侍御史。
有一次,郑起在路上偶遇了赵匡胤。赵匡胤这个级别的干部,出行是有车队随从的,影视剧中,连县官都要坐在轿子里,前面有人举着回避牌,还配有前导,向群众喊话“闪开闪开,别挡道”。
为了表示与赵匡胤划清界限,郑起故意超车、恶意别车(横绝前导而过)。小不忍则乱大谋,赵匡胤选择了隐忍不发。
宋初,郑起外放到了泗州,主管市场监管和税收等工作,时任泗州刺史张廷范的散职是检校司徒,而下属们为了拍马屁,皆呼之“太保”。好比今天,管“李副局长”称呼为“李局长”,管“张经理”叫“张总”一样。
某日,郑起陪同张廷范到郊外送客。郑起比较穷,没钱买马,只乘了一头骡。送走客人后,张廷范要赶时间,于是给郑起作揖行礼,说:“请策马而行。”意思是多加点儿油门,咱走快些。
结果郑起阴阳怪气道:“这是骡,不应破格称呼它(此骡也,不当过呼耳)。”拿骡子讥讽张廷范过呼“太保”。
可把张廷范给气坏了,于是密奏朝廷,说郑起嗜酒失职。
通过郑起的这两三事,我们可以推测出郑起在宰相范质心目中的形象也许真的不太正面。史书也评价说郑起这人清高孤傲,恃才傲物,目中无人,经常诋毁别人,所以当他向范质打赵匡胤的小报告时,范质并未往心里去,认为他就是满口喷粪的喷子而已。
当张廷范的密奏送到京师,赵匡胤想起了当年被别车的旧仇,于是将郑起贬为西河县令(今陕西省大荔县境内)。后来又被赵匡胤发到边关,为了逃避远行,郑起用烙铁烫伤脚,以此逃避,却不料伤口感染,然后去世。
4.2杨徽之
杨徽之祖籍建州,祖上世代习武从军,从他父亲开始弃武从文,他父亲的仕途止于浦城县令。杨徽之自幼聪慧,学习刻苦,与当时淮南大才子江文蔚是好基友,名声不分伯仲。后因不愿在南唐为官,于是偷渡到中原。
给王朴、窦仪投稿,深得赏识。世宗朝参加科举,名列前茅,中进士甲科,同科进士共有16名,柴荣命近臣对他们进行复试,结果只有杨徽之在内的4人合格。宰相范质非常器重他,窦俨也主动要求让他做自己的助手。
杨徽之告诉柴荣,说赵匡胤富有人望,不宜掌握禁军。
对于柴荣来说,杨徽之不过是一个新来的大学毕业生,屁事不懂,以为考了个高分就能离间君臣了?你算老几?你知道朕跟老赵的感情多铁吗?你知道老赵是久经考验的革命老前辈吗?你知道朝廷这潭水有多深吗?没大没小、没轻没重!
柴荣同样没有放在心上。赵匡胤则是浑身冷汗,庆幸自己又躲过一劫。
赵匡胤称帝后,对杨徽之耿耿不忘,于是找了个借口,就要杀了他。赵光义劝谏,说此人是周室的忠臣,不要加害他。赵匡胤这才按下杀心,仅仅将其贬官外放,贬做一个小县令。
郑起、杨徽之,都是在朝中没有根基的新晋文官,他们都能瞧出赵匡胤拉帮结派、搞小集团政治的小动作,也猜出了赵匡胤心思。同样说明“陈桥兵变”不是偶然,而是蓄谋已久的阴谋。
二,陈桥主演
1,“左右手”赵普
赵普祖籍幽州,后唐时期,幽州连年用兵,赵普的父亲赵回为躲避战乱而举族南迁,先搬家到镇州,之后又一口气搬到洛阳。赵普思维敏捷,沉默寡言,颇有城府。
郭威建国称帝后,亲信将领——长安永兴军节度使刘词相中了赵普,把他提拔为自己的幕僚。然而第二年,刘词就因病去世了。刘词临死前,向朝廷推荐了赵普,说此人大有可用。
柴荣亲征淮南,赵匡胤取得“清流关——滁州”战役的胜利,宰相范质表奏赵普为赵匡胤的随从(军事判官)。之前在讲述赵匡胤攻克滁州的时候,曾经提过赵普,因为有野史记载赵匡胤“三顾茅庐”邀请“赵学究”出山。
在此之前,二人应该就认识了,只不过没有深交,一个是禁军将领,一个是编外小吏,不在同一部门,也未曾深度合作。
然而在攻克滁州之后,赵普就被范质安排成赵匡胤的幕僚。而这位赵普后来被赵匡胤誉为自己的左右手,对他言听计从,赵普是“陈桥兵变”的幕后编剧,不知道宰相范质对此会作何感想。
赵普到了滁州后,与赵匡胤的感情迅速升温。因为赵匡胤的父亲赵弘殷正巧生了一场大病,在滁州调养,这期间,赵普像伺候亲爹一样伺候赵弘殷(朝夕奉药饵),把赵弘殷感动得不要不要的。既然俩人都姓赵,赵弘殷就以此拉关系,“待以宗分”。
从此,赵普就与赵匡胤成了异父异母的亲兄弟。
赵匡胤与之攀谈,更是惊讶,惊呼这是个人才,于是待之颇厚,把他当做自己的萧何张良诸葛亮。
在“陈桥兵变”中,总编剧赵普做了友情客串。当时,士兵们被白天的灵异事件(天有二日)点燃了激情,叫嚣着要拥立赵匡胤为新天子,都押衙李处耘将此事汇报给赵光义和赵普。
赵普和赵光义随即找来王彦升、马仁瑀(国服射手)、李汉超等禁军将领商议,大家一致认为应该拥立赵匡胤为帝。
随后,赵普和赵光义才作为将士代表,闯入赵匡胤的营帐,告之兵变,将剧情循序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