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4章 残局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五代十国往事最新章节!
【残局】
兴教门兵变之前,李存勖就已经是众叛亲离,兴教门兵变之后,李存勖的追随者更是树倒猢狲散,死走逃亡。剧震之下,方见人生百态,忠奸贤愚,任由后人评说。
1,元行钦
前文已经详述,过程令人纠结,结局令人惋惜,死得更加窝囊。
2,西方邺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李嗣源渡河南下时,汴州节度使孔循做了两手准备,西方邺怒斥了孔循的两面派做法,要求他忠于皇上,反对叛将李嗣源,甚至要杀掉李嗣源留在汴州的女儿,以坚定大家的意志。
西方邺随后的动向,权威史料也存在小小的出入:
一说他劝孔循无果、杀李嗣源之女未遂之后,就率兵西上,到汜水迎接李存勖,告之汴州动态;另一说是他继续留在了汴州,等到石敬瑭进入汴州后,眼见大势已去,西方邺才从西门突围,到了汜水,把汴州沦陷的消息带给李存勖。
不用纠结,总之,西方邺是以一副忠臣的面目载入这段史册的。
很快,李存勖回到洛阳并遭“兴教门兵变”遇弑,李嗣源进入洛阳接管。西方邺主动投案自首,以“李存勖党羽”、谋害李嗣源之女未遂等罪名,“请死于马前”。
什么叫光明磊落?这就是。说过的话、做过事,敢作敢当,至于如何发落,悉听尊便。
李嗣源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表示由衷的敬佩,“嘉叹久之”。西方邺仍然得到了李嗣源的重用。
不久之后,在针对荆南的战争中,西方邺就被委以方面军总司令的高职,征战荆襄,后文详述。
3,李存霸
先前,李存勖封自己的兄弟们为亲王,又让他们做各地藩镇节度使,但只是挂职遥领,皇上怎么可能让亲王手握重兵,坐拥重镇?只是享有一个名号,领取相应的俸禄而已。直到贝州兵变,中原渐渐失控,李存勖身边实在没有值得信任的同志了,才让亲王们赴镇各军,以求联合勤王。
原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被杀后,李存勖任命同母弟李存霸为河中节度使。一直等到赵在礼占据了魏州,李存勖才允许李存霸赴镇河东。
紧接着,李嗣源被赵在礼劫持,随后公开叛乱,河北局势骤然失控,李存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急诏李存霸赴镇太原,做太原留守;而让另一位同母弟李存渥赴镇河中。
不明白李存勖为何要手忙脚乱地做这种人事调动,直接让李存渥去太原不就得了嘛。事情紧急到什么程度呢?这份移镇的诏书起草完毕之后,根本没来得及宣读,“兴教门兵变”就爆发了。
所以发生了有趣的一幕:李存霸、李存渥都往太原跑。
李存霸到河中没几天,谈不上有任何群众基础,而且河中将士对“朱友谦灭门案”耿耿于怀,现在李存勖死了,李存霸哪儿还敢留在河中?于是第一时间逃往太原。
到了太原后,李存霸剃光头发,换穿一身僧衣,拜谒太原巡检官李彦超(李存审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表示自己没别的意思,只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晨钟暮鼓、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从此与世无争,惟愿善终。
论辈分,李存霸是李彦超的叔叔。李彦超向庇护他,但手下军士却争相将其斩杀。
提示:关于李存霸、李存渥之死,并没表面那么简单,后文详述。在此先只说简单过程及结果。
4,李存渥
亦是李存勖的同母弟。李存勖死后,与刘皇后收拾了金银细软,卷包逃往太原。到了太原后,刘皇后削发为尼,而李彦超却拒绝接纳李存渥。于是李存渥继续向北逃,估计是要逃入契丹,半路途中被手下所杀。
李存霸、李存渥,都是李存勖的同母弟,从血缘上,与李彦超的关系完全相同,那为何李彦超会接纳李存霸而拒绝李存渥呢?李存渥和李存霸又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他接纳了刘皇后,刘皇后的结局又是怎样?
太原的这些谜团,还要从洛阳入手。
【残局2李嗣源的困境】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政治上风雨飘摇,经济上千疮百孔。李嗣源面对的这场最高权力的交接,难度系数是前所未有(自“五代”开启)的。
我们先看政治上的困境:
之前的权力转移要么是血亲之间的嫡系继承,要么是以绝对的实力除旧迎新、改朝换代。而李嗣源与李存勖并无血缘关系,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克用的亲儿子们还有不少库存:李存美、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纪、李存礼、李存确……既有李存勖的同母弟,也有异母弟,总之,都是李克用的亲儿子。
更重要的是,李存勖早就指定了皇位接班人——太子李继岌。太子爷刚刚收复了前蜀,又镇压了康延孝的叛乱,功绩显赫,威震四海。
李存勖驾崩了,理论上就该由皇太子李继岌柩前即位,承继大统。
即便李继岌出了意外或被出了意外,不能父死子继,那也该兄终弟及,由李存美、李存霸、李存渥等亲王中挑选一个。严格来讲,也不用“挑”,按照长幼顺序,排排坐、吃果果。唯一可能存在争夺的,就是嫡、庶问题。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轮不到你李嗣源!
李嗣源一直以来都在积极维护忠臣的人设,即便是传檄天下、挑梁扛把子、带兵入觐,也不能喊出“干死皇上”之类大逆不道的口号,也要强调皇上被奸邪小人(元行钦)阻隔视听,我是去找皇上当面解释而已。总之,但凡藩镇起兵,基本都要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以求政治上有立锥之地。
在忠臣人设的束缚下,李嗣源进入洛阳之后就下达了最高指示:等待太子李继岌班师回朝,承继大统,然后我就回归本镇,继续当我的镇州节度使,为帝国抵御北方契丹的威胁。
不久之后,就下一道命令:寻找逃散的亲王及其眷属,找到之后,礼送到洛阳,不要使他们受惊;倘若不幸去世的,也要妥善安葬,并及时上报。
他嘴上是这么说的,心里真是这么想的吗?
呵呵。
【残局】
兴教门兵变之前,李存勖就已经是众叛亲离,兴教门兵变之后,李存勖的追随者更是树倒猢狲散,死走逃亡。剧震之下,方见人生百态,忠奸贤愚,任由后人评说。
1,元行钦
前文已经详述,过程令人纠结,结局令人惋惜,死得更加窝囊。
2,西方邺
食人之禄,忠人之事。李嗣源渡河南下时,汴州节度使孔循做了两手准备,西方邺怒斥了孔循的两面派做法,要求他忠于皇上,反对叛将李嗣源,甚至要杀掉李嗣源留在汴州的女儿,以坚定大家的意志。
西方邺随后的动向,权威史料也存在小小的出入:
一说他劝孔循无果、杀李嗣源之女未遂之后,就率兵西上,到汜水迎接李存勖,告之汴州动态;另一说是他继续留在了汴州,等到石敬瑭进入汴州后,眼见大势已去,西方邺才从西门突围,到了汜水,把汴州沦陷的消息带给李存勖。
不用纠结,总之,西方邺是以一副忠臣的面目载入这段史册的。
很快,李存勖回到洛阳并遭“兴教门兵变”遇弑,李嗣源进入洛阳接管。西方邺主动投案自首,以“李存勖党羽”、谋害李嗣源之女未遂等罪名,“请死于马前”。
什么叫光明磊落?这就是。说过的话、做过事,敢作敢当,至于如何发落,悉听尊便。
李嗣源不仅没有怪罪他,反而对他表示由衷的敬佩,“嘉叹久之”。西方邺仍然得到了李嗣源的重用。
不久之后,在针对荆南的战争中,西方邺就被委以方面军总司令的高职,征战荆襄,后文详述。
3,李存霸
先前,李存勖封自己的兄弟们为亲王,又让他们做各地藩镇节度使,但只是挂职遥领,皇上怎么可能让亲王手握重兵,坐拥重镇?只是享有一个名号,领取相应的俸禄而已。直到贝州兵变,中原渐渐失控,李存勖身边实在没有值得信任的同志了,才让亲王们赴镇各军,以求联合勤王。
原河中节度使朱友谦被杀后,李存勖任命同母弟李存霸为河中节度使。一直等到赵在礼占据了魏州,李存勖才允许李存霸赴镇河东。
紧接着,李嗣源被赵在礼劫持,随后公开叛乱,河北局势骤然失控,李存勖意识到了事情的严重性,于是急诏李存霸赴镇太原,做太原留守;而让另一位同母弟李存渥赴镇河中。
不明白李存勖为何要手忙脚乱地做这种人事调动,直接让李存渥去太原不就得了嘛。事情紧急到什么程度呢?这份移镇的诏书起草完毕之后,根本没来得及宣读,“兴教门兵变”就爆发了。
所以发生了有趣的一幕:李存霸、李存渥都往太原跑。
李存霸到河中没几天,谈不上有任何群众基础,而且河中将士对“朱友谦灭门案”耿耿于怀,现在李存勖死了,李存霸哪儿还敢留在河中?于是第一时间逃往太原。
到了太原后,李存霸剃光头发,换穿一身僧衣,拜谒太原巡检官李彦超(李存审长子),一把鼻涕一把泪,表示自己没别的意思,只求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晨钟暮鼓、青灯古佛,了此一生,从此与世无争,惟愿善终。
论辈分,李存霸是李彦超的叔叔。李彦超向庇护他,但手下军士却争相将其斩杀。
提示:关于李存霸、李存渥之死,并没表面那么简单,后文详述。在此先只说简单过程及结果。
4,李存渥
亦是李存勖的同母弟。李存勖死后,与刘皇后收拾了金银细软,卷包逃往太原。到了太原后,刘皇后削发为尼,而李彦超却拒绝接纳李存渥。于是李存渥继续向北逃,估计是要逃入契丹,半路途中被手下所杀。
李存霸、李存渥,都是李存勖的同母弟,从血缘上,与李彦超的关系完全相同,那为何李彦超会接纳李存霸而拒绝李存渥呢?李存渥和李存霸又到底是怎么死的呢?他接纳了刘皇后,刘皇后的结局又是怎样?
太原的这些谜团,还要从洛阳入手。
【残局2李嗣源的困境】
李存勖死后,李嗣源接手的是一个烂摊子,政治上风雨飘摇,经济上千疮百孔。李嗣源面对的这场最高权力的交接,难度系数是前所未有(自“五代”开启)的。
我们先看政治上的困境:
之前的权力转移要么是血亲之间的嫡系继承,要么是以绝对的实力除旧迎新、改朝换代。而李嗣源与李存勖并无血缘关系,李嗣源是李克用的养子,李克用的亲儿子们还有不少库存:李存美、李存霸、李存渥、李存纪、李存礼、李存确……既有李存勖的同母弟,也有异母弟,总之,都是李克用的亲儿子。
更重要的是,李存勖早就指定了皇位接班人——太子李继岌。太子爷刚刚收复了前蜀,又镇压了康延孝的叛乱,功绩显赫,威震四海。
李存勖驾崩了,理论上就该由皇太子李继岌柩前即位,承继大统。
即便李继岌出了意外或被出了意外,不能父死子继,那也该兄终弟及,由李存美、李存霸、李存渥等亲王中挑选一个。严格来讲,也不用“挑”,按照长幼顺序,排排坐、吃果果。唯一可能存在争夺的,就是嫡、庶问题。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就是轮不到你李嗣源!
李嗣源一直以来都在积极维护忠臣的人设,即便是传檄天下、挑梁扛把子、带兵入觐,也不能喊出“干死皇上”之类大逆不道的口号,也要强调皇上被奸邪小人(元行钦)阻隔视听,我是去找皇上当面解释而已。总之,但凡藩镇起兵,基本都要打出“清君侧”的旗号,以求政治上有立锥之地。
在忠臣人设的束缚下,李嗣源进入洛阳之后就下达了最高指示:等待太子李继岌班师回朝,承继大统,然后我就回归本镇,继续当我的镇州节度使,为帝国抵御北方契丹的威胁。
不久之后,就下一道命令:寻找逃散的亲王及其眷属,找到之后,礼送到洛阳,不要使他们受惊;倘若不幸去世的,也要妥善安葬,并及时上报。
他嘴上是这么说的,心里真是这么想的吗?
呵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