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五八章 改元明和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丰臣遗梦最新章节!
果然,在秀保的暗示下,不少谱代大名率先行动,并借此机会名正言顺进入朝廷中枢。如藤堂高虎版籍奉还后成为右大臣,岛清兴之子岛秀胜版籍奉还后成为左近卫大将,秀保为其在京都兴建豪华宅邸,俸禄与在藩时收入相当,且因两家封地较大,还特准许保留居城世代居住。
此外,秀保还规定,郡侯或享有郡侯待遇以上的大名可与皇室联姻,大名间联姻需则要奏明朝廷,否则当解除婚约并严惩。
最先尝到甜头的是原小浜藩主木下胜俊。
这位醉心和歌、流连京都繁华地的大名,家中财政相当困难,早就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加之子嗣众多,为了避免《推恩令》的影响,索性主动提出若狭一国八万五千石(当时已并入敦州,缩并为远敷、三方二郡)版籍奉还。
朝廷晋其为大饭伯(居城大饭城)后不久,很快又实封远敷侯,位同辅郡侯,不仅可以与皇室联姻,还获得了宫内大辅的官职,协助管理宫内之事。不用为家中琐事发愁,生活过得逍遥自在。
有此典型,此后十余年间,数十家大名选择版籍奉还,全国地方大名数量也急速削减到了五十余家,且实力已难与开幕之前同日而语,朝廷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此外,历代天皇都在皇统诸制度基础上进行修改,力图稳定统治的同时又能择优治国,“皇统革新”可谓影响深远。
皇统二十年(1653年)二月,孝明天皇东巡途中感染风寒,久病未愈,回京途中崩于江户城,享年五十六岁。
本就病重的菊姬也因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不已,终究药石无用,于次月病逝,追号孝慈皇太后。
秀保年届七十四,虽然在他心中,菊姬相对没有驹姬那么感情深厚,但他明白,这主要是她太为大局着想了,以至于有什么烦心事、什么委屈全都憋在心里,以至于让人“忽视”了她的感受和存在。
可她甘心情愿做秀保背后那个女人,为秀保、为这个家,乃至为天下付出了全部,“孝慈”名副其实。她的离去给秀保的打击不亚于驹姬的病逝,但更多地是对皇室内部的冲击。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就如同明太祖痛失马皇后一般,影响的绝非皇帝一人。
至于孝明天皇,秀保心情更为复杂,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嫡子太过老实,可以做守成之君,但难以驾驭那些桀骜的势力。
因此,早早就开始替他谋划,通过一系列明暗计谋,将他面前的障碍扫清。即便后来送他登上皇位,仍抓紧时间推进“皇统革新”,为的就是在自己走之前,为他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但也因为他的老实,让父子的关系相比历代帝王出奇的融洽。试想一下,有哪位皇帝,甘愿即位后仍被父母操控?诸如吕后和汉惠帝、武后和诸子、乾隆和嘉庆,历代强势父母和弱势子女间的矛盾都难以弥合,直到一方离去。
可孝明天皇不一样,不仅是老实,他对秀保更多的是崇拜,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着秀保披荆斩棘、险象环生,斩钉截铁、大刀阔斧,这种崇拜早已转化为了绝对的信任,以致于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听父亲的”,秀保制定的政策,他全盘接受。
不过,秀保每每希望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也总是能切中要领,这也让秀保稍稍放心,看来,他只是太依赖自己了,并非没有能力。
确实,在菊姬悉心关心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孝明天皇,感受着父主外、母主内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在他看来,只要沿着秀保的路走下去,便不会出大错,秀保现在做的,不是对权力的恋栈,而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和后代铺路。试问历史上真正这么想的皇帝和储君有多少呢?
只是天不遂人愿,不到一年时间,秀保身边最重要、天下苍生甚为仰赖的两人先后离去,这不仅对秀保,对皇室、朝廷、黎明百姓更是巨大打击。
现在天下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是尽快从这种悲怆带来的扰乱中镇定下来,从皇室下一步动作中看到希望。
因此,秀保强忍着丧子丧妻的悲痛,支持嫡长孙佑仁(二十七岁,后花山天皇外孙)践祚,史称“孝严天皇”,明年改元“明和”。
孝严天皇时期,延续着皇统年间的政策,地方大名势力进一步削弱,至明和二十五年(1678年)松州通判、石川郡守、松国公蒲生秀明奉还版籍,除亲藩外,日本全国已无知行五万石以上势力,此时距离庆长三年(1598年)秀保颁布《知行奉还书》已经过去整整八十年。
期间,为巩固少年天子的权威,确保百年之后的长治久安,秀保还支持孝严天皇削减亲藩的封地。
论封地大小,几个亲藩和准亲藩中,坂本宫江亲王以三十六万石位居榜首,但论重要程度,却是以坐镇江户、监控关东和东北的江户宫藏亲王为首。
但藏王一系身体羸弱且人丁单薄,如高仁亲王于明和元年(1654年)薨逝,时年五十三岁,为秀保诸子中最先逝去;仅仅六年,也就是明和七年(1660年),其子光仁亲王也久病不治,留下了年仅七岁的穆仁继位。
由于事发突然,江户宫内部隐藏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太王太后、王太后背后的家族势力互相倾轧,家臣也开始互相站队攻讦,发展到后期更是刀兵相向,更有家臣软禁穆仁于宫中,借机发号施令。
此时,别说是震慑东国势力,能不让他们看笑话已是万幸,朝廷已然威严扫地。
这一变故被称为“江户骚乱”。在秀保的授意下,孝严天皇果断处置,先是派遣大臣进行调和并乘机接管了江户军势,局势稍定后,详细调查审理,严惩挑唆是非、欺主罔上之徒。
事后,一方面,以穆仁年幼无法秉政为由,宣布江户宫封地纳入天皇直辖(即“天领”),安排流官治理,高仁亲王一脉全部召回京都居住;另一方面,借机打压背后势力,致使纪伊、尾张、大和丰臣氏和福岛、结城等势力大受波及,其中以纪伊丰臣氏受罚最重,从三十五万直接削减至十六万石,总计收回土地石高近七十万石。
明和九年(1662),秀保病重之际,贤仁亲王之子、“三护国”之一的晃仁亲王借口对江户处置不满,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兵攻打京畿,是为“壬寅之乱”。
经孝严天皇御驾亲征及清仁、兴仁亲王大力支持,仅十余天平定,晃仁亲王自尽,封地全部没收,全族流放八丈岛。
和泉丰臣氏当主丰臣秀晴受波及免去官职且封地削减至一万石,纪伊丰臣氏当主丰臣秀达封地再遭削减至四万石,清仁、兴仁亲王自请纳土归京,孝严天皇不允,仍维持原有封地,但当主需常年留京,亲藩势力大幅削弱。
果然,在秀保的暗示下,不少谱代大名率先行动,并借此机会名正言顺进入朝廷中枢。如藤堂高虎版籍奉还后成为右大臣,岛清兴之子岛秀胜版籍奉还后成为左近卫大将,秀保为其在京都兴建豪华宅邸,俸禄与在藩时收入相当,且因两家封地较大,还特准许保留居城世代居住。
此外,秀保还规定,郡侯或享有郡侯待遇以上的大名可与皇室联姻,大名间联姻需则要奏明朝廷,否则当解除婚约并严惩。
最先尝到甜头的是原小浜藩主木下胜俊。
这位醉心和歌、流连京都繁华地的大名,家中财政相当困难,早就到了寅吃卯粮的地步。加之子嗣众多,为了避免《推恩令》的影响,索性主动提出若狭一国八万五千石(当时已并入敦州,缩并为远敷、三方二郡)版籍奉还。
朝廷晋其为大饭伯(居城大饭城)后不久,很快又实封远敷侯,位同辅郡侯,不仅可以与皇室联姻,还获得了宫内大辅的官职,协助管理宫内之事。不用为家中琐事发愁,生活过得逍遥自在。
有此典型,此后十余年间,数十家大名选择版籍奉还,全国地方大名数量也急速削减到了五十余家,且实力已难与开幕之前同日而语,朝廷已经取得了绝对优势。
此外,历代天皇都在皇统诸制度基础上进行修改,力图稳定统治的同时又能择优治国,“皇统革新”可谓影响深远。
皇统二十年(1653年)二月,孝明天皇东巡途中感染风寒,久病未愈,回京途中崩于江户城,享年五十六岁。
本就病重的菊姬也因白发人送黑发人悲痛不已,终究药石无用,于次月病逝,追号孝慈皇太后。
秀保年届七十四,虽然在他心中,菊姬相对没有驹姬那么感情深厚,但他明白,这主要是她太为大局着想了,以至于有什么烦心事、什么委屈全都憋在心里,以至于让人“忽视”了她的感受和存在。
可她甘心情愿做秀保背后那个女人,为秀保、为这个家,乃至为天下付出了全部,“孝慈”名副其实。她的离去给秀保的打击不亚于驹姬的病逝,但更多地是对皇室内部的冲击。举个不甚恰当的例子,就如同明太祖痛失马皇后一般,影响的绝非皇帝一人。
至于孝明天皇,秀保心情更为复杂,他一直觉得自己的这个嫡子太过老实,可以做守成之君,但难以驾驭那些桀骜的势力。
因此,早早就开始替他谋划,通过一系列明暗计谋,将他面前的障碍扫清。即便后来送他登上皇位,仍抓紧时间推进“皇统革新”,为的就是在自己走之前,为他创造一个太平盛世。
但也因为他的老实,让父子的关系相比历代帝王出奇的融洽。试想一下,有哪位皇帝,甘愿即位后仍被父母操控?诸如吕后和汉惠帝、武后和诸子、乾隆和嘉庆,历代强势父母和弱势子女间的矛盾都难以弥合,直到一方离去。
可孝明天皇不一样,不仅是老实,他对秀保更多的是崇拜,亲眼目睹、亲身感受着秀保披荆斩棘、险象环生,斩钉截铁、大刀阔斧,这种崇拜早已转化为了绝对的信任,以致于他常说的一句话便是“听父亲的”,秀保制定的政策,他全盘接受。
不过,秀保每每希望他发表自己的看法时,也总是能切中要领,这也让秀保稍稍放心,看来,他只是太依赖自己了,并非没有能力。
确实,在菊姬悉心关心照顾下成长起来的孝明天皇,感受着父主外、母主内带来的轻松和愉悦,在他看来,只要沿着秀保的路走下去,便不会出大错,秀保现在做的,不是对权力的恋栈,而是真心实意地为自己和后代铺路。试问历史上真正这么想的皇帝和储君有多少呢?
只是天不遂人愿,不到一年时间,秀保身边最重要、天下苍生甚为仰赖的两人先后离去,这不仅对秀保,对皇室、朝廷、黎明百姓更是巨大打击。
现在天下需要的是什么?是稳定,是尽快从这种悲怆带来的扰乱中镇定下来,从皇室下一步动作中看到希望。
因此,秀保强忍着丧子丧妻的悲痛,支持嫡长孙佑仁(二十七岁,后花山天皇外孙)践祚,史称“孝严天皇”,明年改元“明和”。
孝严天皇时期,延续着皇统年间的政策,地方大名势力进一步削弱,至明和二十五年(1678年)松州通判、石川郡守、松国公蒲生秀明奉还版籍,除亲藩外,日本全国已无知行五万石以上势力,此时距离庆长三年(1598年)秀保颁布《知行奉还书》已经过去整整八十年。
期间,为巩固少年天子的权威,确保百年之后的长治久安,秀保还支持孝严天皇削减亲藩的封地。
论封地大小,几个亲藩和准亲藩中,坂本宫江亲王以三十六万石位居榜首,但论重要程度,却是以坐镇江户、监控关东和东北的江户宫藏亲王为首。
但藏王一系身体羸弱且人丁单薄,如高仁亲王于明和元年(1654年)薨逝,时年五十三岁,为秀保诸子中最先逝去;仅仅六年,也就是明和七年(1660年),其子光仁亲王也久病不治,留下了年仅七岁的穆仁继位。
由于事发突然,江户宫内部隐藏的矛盾开始浮出水面,太王太后、王太后背后的家族势力互相倾轧,家臣也开始互相站队攻讦,发展到后期更是刀兵相向,更有家臣软禁穆仁于宫中,借机发号施令。
此时,别说是震慑东国势力,能不让他们看笑话已是万幸,朝廷已然威严扫地。
这一变故被称为“江户骚乱”。在秀保的授意下,孝严天皇果断处置,先是派遣大臣进行调和并乘机接管了江户军势,局势稍定后,详细调查审理,严惩挑唆是非、欺主罔上之徒。
事后,一方面,以穆仁年幼无法秉政为由,宣布江户宫封地纳入天皇直辖(即“天领”),安排流官治理,高仁亲王一脉全部召回京都居住;另一方面,借机打压背后势力,致使纪伊、尾张、大和丰臣氏和福岛、结城等势力大受波及,其中以纪伊丰臣氏受罚最重,从三十五万直接削减至十六万石,总计收回土地石高近七十万石。
明和九年(1662),秀保病重之际,贤仁亲王之子、“三护国”之一的晃仁亲王借口对江户处置不满,决定先发制人,主动出兵攻打京畿,是为“壬寅之乱”。
经孝严天皇御驾亲征及清仁、兴仁亲王大力支持,仅十余天平定,晃仁亲王自尽,封地全部没收,全族流放八丈岛。
和泉丰臣氏当主丰臣秀晴受波及免去官职且封地削减至一万石,纪伊丰臣氏当主丰臣秀达封地再遭削减至四万石,清仁、兴仁亲王自请纳土归京,孝严天皇不允,仍维持原有封地,但当主需常年留京,亲藩势力大幅削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