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48章 空军致胜的拥趸(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在张汉卿在未来对日作战的构思中,陆军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但是,张汉卿所要的不是那种建立在蹂躏华夏大地的持久战,而是尽可能的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减少战争对本土的摧残。
在这种愿望下,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反击甚至摧毁力的海空军部队便自然而然的了。
而能够担任组建、指挥这两个新兴的兵种的人选,在新老奉系中,无出郭松龄和杨宇霆之右。
在郭、杨两人的任命上,张汉卿当初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郭松龄是陆大派首领,为张汉卿所支持,早先人民党旗下的几乎全部人马都属于此派系。
当初在华北担任关奉系副司令时,为防止意外,张汉卿卸去了他在陆军中的职务而委任其为海军总司令,一是切割他在北方同孙逸仙可能的联系,二来也确实是借重他的能力:陆军将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新生的海军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奉军和人民军将领中能够契合张汉卿军事理念的人,郭松龄绝对算头一号。未来海军向何处发展?世界海军的趋势?中国该怎样迎头赶上?亦师亦友的郭松龄被张汉卿影响最深。他在人民军中打下来的威望,北洋海军留下的摊子,也需要他这个擎天柱才能盘下来。
而空军未免有些新,几乎是要从无到有、和列强差不多处于同一个位置。它的诞生和国家军工实力密切相关,未来的发展日新月异,非新潮的将领不能掌控这种变化。
杨宇霆长期努力于奉系装备发展,无论从技术水准还是管理能力上,他都要比其他人适合掌控空军。
而且他为日本士官派领袖,根深蒂固,在老奉系内部甚有威望,像姜登选、韩麟春、熙洽、于珍、常荫槐等奉系高层曾经均属于或在情感上倾向这一系。只是后来韩麟春久随张汉卿,渐渐已淡离了士官派,姜登选受张汉卿感染后加入了人民党,也渐渐抛弃了小团体,成为了呼吁党内团结的喉舌。
任命杨宇霆为空军总司令,也是想充分利用他的军工管理的经验和积聚在老奉系中的人脉。
说实话,虽然杨宇霆曾经有过搞小集团的动作,但是在张氏父子恩威并施下,已经比正史上大为收敛。特别在张汉卿麾下人才济济之时,他的能量正在最大化地发挥。张汉卿也不计前嫌,大胆重新起用,为他自己,他也得拼命去把空军力量打造出来。
少帅的巨大人望和看得见的能力使得杨宇霆再不能像正史上那样颐指气使,当初在关外私募新兵的不良行为使他丧失了在张大帅心中的绝对影响力,而让蒋百里、韩麟春、郭松龄、王以哲等“后起之秀”超越。
但杨宇霆能力确实超群,“痛改前非”后,在新老奉系一大批人才涌现的压力下反而重新焕发。
在担任空军总司令的职务后,利用自己长期在奉天(沈阳)兵工厂督办的经验,以及兼任人民军总装备部长的便利条件(这其实也是张汉卿故意而为之,不管怎么说,为了另一个兼职空军的发展而走走后门无妨),千方百计给自己开绿灯,空军力量极速增大。
征得张汉卿全权同意,他以原先的辽宁空军、秦皇岛空军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为班底,筹建了一个等同于陆军军的航空队建制。尽管是个空架子,但是随着骨架的形成,什么时候会变得丰满,就看军委给予空军怎样的定位和支持了。
空军本来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兵种,张汉卿未来的强国之路----在对日战争的计划中有很大一部分希望来自于此:用占有后发优势的空军来抵消日中在海军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从而使日本不能在中国陆地占有任何好处。
只要相持足够的时间,日本国内的“南下派“一定会重占上风,从而提前让美国在亚洲的海军感受到压力,可能使美国介入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使中国得到喘息的机会。
此外,在工业能力逐渐恢复并有质的飞跃的时机,还可以由此促进各工业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经济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远景的战略决策。
不过张作霖等老帅对张汉卿锐意进行空军力量的作用将信将疑:庞大的军舰真的可能被一架微不足道的飞机击沉吗?将人民军全部军费的30%投入到空军中来,是否会影响国家整体的军事力量发展?但张汉卿凭借历史的指引,不用多方求证,坚信空军致胜。
美国空权论的先驱,着有《有翼防御》一书的米契尔米氏深信飞机有炸沉任何种类水面船只的能力,使船舰完全丧失了军事性的功能。他曾说过:“假使一颗炸|弹(2000磅空投弹)落在一艘船附近,距离在200呎以内时,则水下爆炸的效力足以洞穿船底,使他沉没”。
他也曾在1921年要求以德国之驱逐舰来作炸射试验,果然将之炸沉,其后又以美国战舰作试验,但却没有成功,因而被认为蔑视长官,是军中极端反叛份子,予以除役。
但米契尔死后十年,公元1946年,美国国会颁授最高级荣誉勋章在其墓前,以慰其生前对空军的卓越贡献。
熟知军史的张汉卿知道,第二次大战中,有超过一半的战舰是遭飞机轰炸沉没的。尤其是在中途岛海战,日本山本五十六所率领的联合舰队,其中三艘航空母即遭美飞机重创,造成日本海军元气大伤,导致败亡。
多年的军旅生涯和战略上的系列成功让张汉卿在人民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在一些预言或者解决奉系高层无法判断的问题上特别有市场,虽然大家没有在心里尊他为“神棍”,但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少帅的方向,就是人民党、人民军和国家前进的方向”这句话不是张汉卿自己说的。
作为他的忠实拥趸,孙烈臣、张作相对他的重大决策是无条件支持的,蒋百里则从心底里认可他的决定;而张作霖则无可无不可,反正国家现在也有钱了,张汉卿想搞搞事也由他,总之相信他不会让钱白白漂在水里就是了。
另一位大佬吴俊升则一贯是唯张作霖马首是瞻。
这样,在人民党五位大佬和蒋百里等人的坚持下,空军遂在中华民国史上开始成为与海、陆军并列的军种正式列入人民军的队伍,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杨宇霆就任司令以来,参考了英美国家的空军建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空军飞行条例和作战规则、指挥系统、参谋系统、后勤系统。
在此时,世界上对空军的地位尚未有定论,也没有一个国家将空军设置为单独的兵种。像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都仅将空军分别编入海、陆军中来使用。美国也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才形成正式的空军军种。
只有张汉卿领导下的中国军队,破天荒地将空军提升到与传统海、陆军同等的地位,对其的关注程度尚要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军种,中国空军的发展一枝独秀。
按照先骨后肉的原则,杨宇霆及一帮子“陆上泥腿子”开始对空军的编制及架构进行摸索。当然,空军司令部是要逐渐充实的,党建原则仍然是要的,一下子就上量也是不现实的。
考虑到中国的航空事业是一个新生的事务,还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有限的经费花在了培养学员、基础硬件打造和编制的优化上来。与海军小步快跑赶超列强的目标不同,空军需要扎实地走完每一步,方向在于从有到优,总的原则是重质少量,让人等设备而不是相反。
到1925年底已建成的5个陆机中队和1个侦察中队都交给空军指挥学院,作为学员们练习之用,并以此检验各新建机场的后勤保障能力。
之所以不急着装备部队,是因为目前还算和平期,有限的飞机要培养出更多的飞行员才是第一要务,而且未来十年,飞机的发展是跳跃式的,一下子装备那么多即将要淘汰的东西不划算。
在南昌(发动机与水上飞机制造)、西安(客机与运输机制造)、成都与沈阳(轰炸机与战斗机制造)建立的4个飞机制造厂也开始规模兴建,当然在初期只能是保证生产线的架设以及关注研发能力的提升。
飞机厂的重心不在造飞机,而在于首先满足为造出飞机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仪器、材料、检验和测试手段。只要技术能力储备足了,大规模造飞机只视需要而已。
此外,在规划中的空降兵作为空军的独立兵种也列上了议事日程。
在编制上,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和中|央5个空区,等同于陆军军区的架构;空区下辖航空队,为军级。
未来航空队的基本配置是下辖若干个空军联队(师级),将包括不同责任的机种如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每个联队下辖一个飞行作战大队(团级)、一个基地(机场)、一个防空团及一个医务中队。这其中,作战大队是核心,辖有3个飞行中队(营),所有的作战飞机都将编入。
基地是该作战大队独立的驻所,亦为团级,拥有维修、地勤和警卫各一个营。
飞行中队将包括四个小队,每小队四架,连同正、副中队长的座机共18架。这是参照二战时德国先进的四机空中战术后拟定的。
虽然暂时看不出来优秀在哪,张汉卿也是外行,但是既然连航空大国美国在战后都要学,而且以后世界各国的中队编制几乎都是如此,想必有它的原因。?
在张汉卿在未来对日作战的构思中,陆军毫无疑问是第一位的。但是,张汉卿所要的不是那种建立在蹂躏华夏大地的持久战,而是尽可能的要“御敌于国门之外”,减少战争对本土的摧残。
在这种愿望下,建立一支强大的有反击甚至摧毁力的海空军部队便自然而然的了。
而能够担任组建、指挥这两个新兴的兵种的人选,在新老奉系中,无出郭松龄和杨宇霆之右。
在郭、杨两人的任命上,张汉卿当初是很下了一番功夫的。
郭松龄是陆大派首领,为张汉卿所支持,早先人民党旗下的几乎全部人马都属于此派系。
当初在华北担任关奉系副司令时,为防止意外,张汉卿卸去了他在陆军中的职务而委任其为海军总司令,一是切割他在北方同孙逸仙可能的联系,二来也确实是借重他的能力:陆军将领多他一个不多、少他一个不少,但新生的海军就不一样了。
如果说奉军和人民军将领中能够契合张汉卿军事理念的人,郭松龄绝对算头一号。未来海军向何处发展?世界海军的趋势?中国该怎样迎头赶上?亦师亦友的郭松龄被张汉卿影响最深。他在人民军中打下来的威望,北洋海军留下的摊子,也需要他这个擎天柱才能盘下来。
而空军未免有些新,几乎是要从无到有、和列强差不多处于同一个位置。它的诞生和国家军工实力密切相关,未来的发展日新月异,非新潮的将领不能掌控这种变化。
杨宇霆长期努力于奉系装备发展,无论从技术水准还是管理能力上,他都要比其他人适合掌控空军。
而且他为日本士官派领袖,根深蒂固,在老奉系内部甚有威望,像姜登选、韩麟春、熙洽、于珍、常荫槐等奉系高层曾经均属于或在情感上倾向这一系。只是后来韩麟春久随张汉卿,渐渐已淡离了士官派,姜登选受张汉卿感染后加入了人民党,也渐渐抛弃了小团体,成为了呼吁党内团结的喉舌。
任命杨宇霆为空军总司令,也是想充分利用他的军工管理的经验和积聚在老奉系中的人脉。
说实话,虽然杨宇霆曾经有过搞小集团的动作,但是在张氏父子恩威并施下,已经比正史上大为收敛。特别在张汉卿麾下人才济济之时,他的能量正在最大化地发挥。张汉卿也不计前嫌,大胆重新起用,为他自己,他也得拼命去把空军力量打造出来。
少帅的巨大人望和看得见的能力使得杨宇霆再不能像正史上那样颐指气使,当初在关外私募新兵的不良行为使他丧失了在张大帅心中的绝对影响力,而让蒋百里、韩麟春、郭松龄、王以哲等“后起之秀”超越。
但杨宇霆能力确实超群,“痛改前非”后,在新老奉系一大批人才涌现的压力下反而重新焕发。
在担任空军总司令的职务后,利用自己长期在奉天(沈阳)兵工厂督办的经验,以及兼任人民军总装备部长的便利条件(这其实也是张汉卿故意而为之,不管怎么说,为了另一个兼职空军的发展而走走后门无妨),千方百计给自己开绿灯,空军力量极速增大。
征得张汉卿全权同意,他以原先的辽宁空军、秦皇岛空军学校教职员工和学生为班底,筹建了一个等同于陆军军的航空队建制。尽管是个空架子,但是随着骨架的形成,什么时候会变得丰满,就看军委给予空军怎样的定位和支持了。
空军本来就是一个复合型的兵种,张汉卿未来的强国之路----在对日战争的计划中有很大一部分希望来自于此:用占有后发优势的空军来抵消日中在海军力量上的巨大差距,从而使日本不能在中国陆地占有任何好处。
只要相持足够的时间,日本国内的“南下派“一定会重占上风,从而提前让美国在亚洲的海军感受到压力,可能使美国介入日本在亚洲的扩张,使中国得到喘息的机会。
此外,在工业能力逐渐恢复并有质的飞跃的时机,还可以由此促进各工业行业的发展,为国家工业经济的提升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实在是一件非常有远景的战略决策。
不过张作霖等老帅对张汉卿锐意进行空军力量的作用将信将疑:庞大的军舰真的可能被一架微不足道的飞机击沉吗?将人民军全部军费的30%投入到空军中来,是否会影响国家整体的军事力量发展?但张汉卿凭借历史的指引,不用多方求证,坚信空军致胜。
美国空权论的先驱,着有《有翼防御》一书的米契尔米氏深信飞机有炸沉任何种类水面船只的能力,使船舰完全丧失了军事性的功能。他曾说过:“假使一颗炸|弹(2000磅空投弹)落在一艘船附近,距离在200呎以内时,则水下爆炸的效力足以洞穿船底,使他沉没”。
他也曾在1921年要求以德国之驱逐舰来作炸射试验,果然将之炸沉,其后又以美国战舰作试验,但却没有成功,因而被认为蔑视长官,是军中极端反叛份子,予以除役。
但米契尔死后十年,公元1946年,美国国会颁授最高级荣誉勋章在其墓前,以慰其生前对空军的卓越贡献。
熟知军史的张汉卿知道,第二次大战中,有超过一半的战舰是遭飞机轰炸沉没的。尤其是在中途岛海战,日本山本五十六所率领的联合舰队,其中三艘航空母即遭美飞机重创,造成日本海军元气大伤,导致败亡。
多年的军旅生涯和战略上的系列成功让张汉卿在人民军中享有极高的声誉,这在一些预言或者解决奉系高层无法判断的问题上特别有市场,虽然大家没有在心里尊他为“神棍”,但很多人都是这样认为的。
“少帅的方向,就是人民党、人民军和国家前进的方向”这句话不是张汉卿自己说的。
作为他的忠实拥趸,孙烈臣、张作相对他的重大决策是无条件支持的,蒋百里则从心底里认可他的决定;而张作霖则无可无不可,反正国家现在也有钱了,张汉卿想搞搞事也由他,总之相信他不会让钱白白漂在水里就是了。
另一位大佬吴俊升则一贯是唯张作霖马首是瞻。
这样,在人民党五位大佬和蒋百里等人的坚持下,空军遂在中华民国史上开始成为与海、陆军并列的军种正式列入人民军的队伍,并得到了大力的发展。杨宇霆就任司令以来,参考了英美国家的空军建设,逐渐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空军飞行条例和作战规则、指挥系统、参谋系统、后勤系统。
在此时,世界上对空军的地位尚未有定论,也没有一个国家将空军设置为单独的兵种。像日本,一直到二战结束都仅将空军分别编入海、陆军中来使用。美国也是在二战结束之后才形成正式的空军军种。
只有张汉卿领导下的中国军队,破天荒地将空军提升到与传统海、陆军同等的地位,对其的关注程度尚要远远超过其它两个军种,中国空军的发展一枝独秀。
按照先骨后肉的原则,杨宇霆及一帮子“陆上泥腿子”开始对空军的编制及架构进行摸索。当然,空军司令部是要逐渐充实的,党建原则仍然是要的,一下子就上量也是不现实的。
考虑到中国的航空事业是一个新生的事务,还需要循序渐进,所以有限的经费花在了培养学员、基础硬件打造和编制的优化上来。与海军小步快跑赶超列强的目标不同,空军需要扎实地走完每一步,方向在于从有到优,总的原则是重质少量,让人等设备而不是相反。
到1925年底已建成的5个陆机中队和1个侦察中队都交给空军指挥学院,作为学员们练习之用,并以此检验各新建机场的后勤保障能力。
之所以不急着装备部队,是因为目前还算和平期,有限的飞机要培养出更多的飞行员才是第一要务,而且未来十年,飞机的发展是跳跃式的,一下子装备那么多即将要淘汰的东西不划算。
在南昌(发动机与水上飞机制造)、西安(客机与运输机制造)、成都与沈阳(轰炸机与战斗机制造)建立的4个飞机制造厂也开始规模兴建,当然在初期只能是保证生产线的架设以及关注研发能力的提升。
飞机厂的重心不在造飞机,而在于首先满足为造出飞机所需要的各种设备、仪器、材料、检验和测试手段。只要技术能力储备足了,大规模造飞机只视需要而已。
此外,在规划中的空降兵作为空军的独立兵种也列上了议事日程。
在编制上,计划将全国划分为东北、西北、东南、西南和中|央5个空区,等同于陆军军区的架构;空区下辖航空队,为军级。
未来航空队的基本配置是下辖若干个空军联队(师级),将包括不同责任的机种如战斗机、轰炸机、运输机等。每个联队下辖一个飞行作战大队(团级)、一个基地(机场)、一个防空团及一个医务中队。这其中,作战大队是核心,辖有3个飞行中队(营),所有的作战飞机都将编入。
基地是该作战大队独立的驻所,亦为团级,拥有维修、地勤和警卫各一个营。
飞行中队将包括四个小队,每小队四架,连同正、副中队长的座机共18架。这是参照二战时德国先进的四机空中战术后拟定的。
虽然暂时看不出来优秀在哪,张汉卿也是外行,但是既然连航空大国美国在战后都要学,而且以后世界各国的中队编制几乎都是如此,想必有它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