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8章 收租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知道这个消息的张汉卿哑然失笑,他看着顾维钧呵呵地笑着说:“英国人也就这点出息…”
虚张声势么,这个张汉卿是行家。一个电话,放了宋子文,也赢得了盛爱龄和宋美龄的心。不久后上海人民就看到,“养伤”却活动自如的少帅和双姝闲逛黄浦江的场景,羡煞旁人。
不用说,所谓枪击案,就是张汉卿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这样的戏他已经有经验了:当初在北京的一枪,让他在蔡锷离京的漩涡中安然退出;现在,这无中生有的一枪,可能会让他在中英谈判中大占道德优势并借题发挥;此外,可以顺带着给宋子文点厉害瞧瞧…
当然,王亚樵寄子弹的事不宜说出,就让舆论继续声讨英国人吧!
顾维钧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前脚英国人表示服软,后脚少帅把宋三小姐、盛七小姐的事也都一并解决了,果然是好手段!”两人一阵奸笑。
在几年的交往中他们关系一向很好,用无话不谈可以形容。整个枪击案后,他在中英谈判中以此牢牢掌握了道义上的立足点,把张汉卿的想法逐一落实下来。
不管英国人怎么坚持,第一、二、三项的让步让他这位外交部长有了底:对其它三项能不能够达成底气不足,但是前三项做到了,对国家和国民已经有了交待----这也是历次对外交涉中最得意的结果,也是能够被接受的结果。
少帅仍在坚持,这是锦上添花了。
在枪击案告一段落后,“五卅惨案”造成的灾害仍未结束。
旧历年关将近,物资缺乏,人心浮动,谣言乱传,从大投机商到普通市民出于种种动机,又一次掀起抢购风。人们认定春节后初五开“红盘”的日子,物价必定狂涨。
经历了前三次物价波动的锻炼,上海省常委会的干部和财经委员会的高手们已经练出几“招”。节前张汉卿就忙于同财委制订方案:请求中央火速大量调拨物资、组织水陆运输、协调邻近各省对上海的支持…直忙至春节过完。整个1925年春节,他是在上海一线度过的。
当然,于凤至来看过他,并告诉他黄婉清已经从沈阳搬到北京原大帅府了。这个在直奉大战前夕离开的张汉卿重要据点,再一次迎来了又一个主人。
在一夫一妻制的新婚姻法实施后,虽然黄婉清的地位因沿袭的关系是仍然被保护的,但是她不能像于凤至那样再入住中南海,这个要注意影响的,特别是对外。
谷瑞玉在天津落了脚,现在所说已经是南开大学音乐系的主任,除正常的音乐学科建设外,还组织了规模颇大的“中国戏剧协会”、“中国戏曲研究会”等机构。在满足其因张汉卿不在身边排遣寂寞的需要的同时,也算是为国家的瑰宝发展立下一功。
只有于一凡无名无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但是她好像并不在意,每天都在忙于她的发展大计,默默地带着一堆笔杆子为张汉卿摇旗呐喊,不过她也在北京安了家,是于凤至亲自带人收拾的,住所堪比沈阳大帅府。
张汉卿在为国事操劳,作为贤内助,于凤至已经把他的家事弄得井井有条了。这也让她的亲亲老公,在上海,对英国佬、对美女能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大年初五一开市,投机商们来势汹汹张开大口,国营公司供多少货他吞多少,专等货源告绝价格飞涨。不料此番国营公司供货源源不断,价格纹丝不动,仅仅几天,投机商们钱囊见底,仓库堆满,国营公司物资依然充足。
初九张汉卿接到财委报告:“大老板们吃不下了,想朝外吐了,价格开始下跌。”
“好!”张汉卿说:“让那些屡教不改的投机商破点财,吃点苦头!这对工商界大老板们也有教益,让他们放弃投机心理,安心搞好生产。”
上海第四次物价上涨之风很快以私营银钱业倒闭一半、投机商行倒闭十分之一为代价,偃旗息鼓了。如果说打击银元投机用的是行政强制手段,那么这回完全是用经济斗争手段。从“五卅惨案”以来一直少眠缺寐的张汉卿,至此方睡了一个好觉。
双方斗志斗勇了这么久,也累了,都想妥贴地安顿局面了。
新年后,英国代表团首先提出谈判的意愿。本来,他们准备耗着看谁先舔着脸提出的,却没能撑住。
能撑住就怪了!张汉卿心有成竹:人民党已经发动起来的民众对英国在华势力的冲击是全面的、巨大的:仅上海一地,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英国财经界已经损失了至少有2亿元----不比香|港有许多本地港灿,那可是实打实的英国人自己的损失,其在长江领域的地位有被全盘倾覆的危险。
英国政|府深思之后一定会丢卒保车----因为张汉卿私底下通过美驻华大使向英政|府高层传递了一个极其微妙的信号----如果这次事件不能尽快解决,中国政|府将无法引导情绪越来越高涨的中国民众,从而无法保证香|港的现有地位…
作为大英帝国在东亚地区的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的香|港,在英联邦中、特别是在东亚,其地位远比上海来得重要。张汉卿郑重表示,一旦谈判破裂变成武力的冲突,中方不惜主动发起全面的战争升级,彻底动员民众,收复包括香|港在内的全部英占领土。
他特意强调了“拥兵百万”的人民军陆军,意在不言中。
他们不是拿军舰说事吗?我则以陆军对应。大年初一,张汉卿以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全权代表身份对张自忠将军,明令全国予以嘉奖,并明示海内外升其正式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使他成为人民军体系内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对外刊登晋升消息的高级将领,其用意不言而喻。
那个时代的军阀“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张自忠之勇气和人民党中央的这个决定,是对那些热衷于国内混战,而惯于对外妥协的军阀们的生动写照。而张自忠第一次与洋人接触,便显示了铁骨铮铮、不畏强|暴的本色。
时人评论说:“张自忠以他平时的人格的修养,独能以不屈不挠的态度,应付他们,较之当日的统兵大员,已觉出人头地一等。”
这位大出风头的将军在这个时候晋升,意味深长。
便同时有谣言说人民军准备好了与英国军舰大战一场,什么从江阴到南京的江面上布满了全副武装的中国军舰;什么津浦线上一晚上卸下六列火车的人民军,那大炮都是用帆布篷遮住,但是炮筒还竖在外面;什么从浙江出发的一个骑兵师路过青浦时军马把路边的树皮都吃光了…
说得活灵活现到造谣者本人最后都信了。
谣言像长腿的信使在人群中传播,然后经过各人的过滤和自动加工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最早是“我听X说Y看见…”,然后是“我听X说X自己看见…”,再后是“X看见…”,现在则变成了“我看见…”等到各方汇集起来的谣言放到英国巴顿公使的面前时,他自己也信了。
“这该死的黄种猴子,真敢来硬的…”巴顿紧张地叹气,“不能让形势继续坏下去了…”
一战后英国的基本国策是保持欧洲的均衡,并不主动陷入欧洲大陆的冲突,同时在亚洲收缩。在此状况下,她绝不可能再如鸦片战争那样,远渡重洋与一个新生的大国作无何止的拉锯战,这为她目前的国力所不允许。
而且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在张汉卿暗示下得到保留,中国并未谋求得到实质的好处,英国也没有丧失任何实质的利益。
在这种形势下,英国发表“圣诞节备忘录”,并同意归还汉口、九江、厦门、镇江的英租界,企图以放弃次要利益的怀柔政策确保在华主要利益,并在实际上默认了张汉卿所提的六条要求。
在英国看来,这些租界或因为其处于内陆远离英国势力的保护,或在现阶段已经没有再度拥有的必要。
如厦门租界虽临海,却因仅有24亩,基本上没有发展“前途”,在当年的游行中遭到群众的强行进入而被迫放弃了行政管理权,这也是厦门成为最早被归还的英租界的原因;
镇江的没落是因为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进出河南的货物改经汉口。到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山东、安徽的货物也直接运往上海及青岛,南京则取代镇江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同时,长江江流改变流向,镇江港口淤塞严重,外省客商纷纷迁走,米市也转移到芜湖和无锡。
镇江的贸易地位急剧衰落,镇江英租界也迅速萧条,出现财政危机。
汉口与九江则因鞭长莫及,两地的英方管理人员均被驱逐出境,从而丧失了管理权。
考虑到这些,英方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僵持,果断出手,从而从谈判桌上体面收兵。
此6条依然对英国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利益未有损伤,中华民国政|府甚至连取消上海及天津英租界的念头都没有。这一点,精明的美国人极早便感觉到张作霖政|府对于此次事件“雷声大雨点小”的化解意愿。
虽然如此,毕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对外交涉取得了重大突破,举国同贺,人民党执政地位再次得到承认和确保,张汉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在对外谈判上取得胜利的国家领导人,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也更上一步。?
知道这个消息的张汉卿哑然失笑,他看着顾维钧呵呵地笑着说:“英国人也就这点出息…”
虚张声势么,这个张汉卿是行家。一个电话,放了宋子文,也赢得了盛爱龄和宋美龄的心。不久后上海人民就看到,“养伤”却活动自如的少帅和双姝闲逛黄浦江的场景,羡煞旁人。
不用说,所谓枪击案,就是张汉卿自导自演的一出戏。这样的戏他已经有经验了:当初在北京的一枪,让他在蔡锷离京的漩涡中安然退出;现在,这无中生有的一枪,可能会让他在中英谈判中大占道德优势并借题发挥;此外,可以顺带着给宋子文点厉害瞧瞧…
当然,王亚樵寄子弹的事不宜说出,就让舆论继续声讨英国人吧!
顾维钧表示佩服得五体投地:“前脚英国人表示服软,后脚少帅把宋三小姐、盛七小姐的事也都一并解决了,果然是好手段!”两人一阵奸笑。
在几年的交往中他们关系一向很好,用无话不谈可以形容。整个枪击案后,他在中英谈判中以此牢牢掌握了道义上的立足点,把张汉卿的想法逐一落实下来。
不管英国人怎么坚持,第一、二、三项的让步让他这位外交部长有了底:对其它三项能不能够达成底气不足,但是前三项做到了,对国家和国民已经有了交待----这也是历次对外交涉中最得意的结果,也是能够被接受的结果。
少帅仍在坚持,这是锦上添花了。
在枪击案告一段落后,“五卅惨案”造成的灾害仍未结束。
旧历年关将近,物资缺乏,人心浮动,谣言乱传,从大投机商到普通市民出于种种动机,又一次掀起抢购风。人们认定春节后初五开“红盘”的日子,物价必定狂涨。
经历了前三次物价波动的锻炼,上海省常委会的干部和财经委员会的高手们已经练出几“招”。节前张汉卿就忙于同财委制订方案:请求中央火速大量调拨物资、组织水陆运输、协调邻近各省对上海的支持…直忙至春节过完。整个1925年春节,他是在上海一线度过的。
当然,于凤至来看过他,并告诉他黄婉清已经从沈阳搬到北京原大帅府了。这个在直奉大战前夕离开的张汉卿重要据点,再一次迎来了又一个主人。
在一夫一妻制的新婚姻法实施后,虽然黄婉清的地位因沿袭的关系是仍然被保护的,但是她不能像于凤至那样再入住中南海,这个要注意影响的,特别是对外。
谷瑞玉在天津落了脚,现在所说已经是南开大学音乐系的主任,除正常的音乐学科建设外,还组织了规模颇大的“中国戏剧协会”、“中国戏曲研究会”等机构。在满足其因张汉卿不在身边排遣寂寞的需要的同时,也算是为国家的瑰宝发展立下一功。
只有于一凡无名无份处于一个比较尴尬的位置,但是她好像并不在意,每天都在忙于她的发展大计,默默地带着一堆笔杆子为张汉卿摇旗呐喊,不过她也在北京安了家,是于凤至亲自带人收拾的,住所堪比沈阳大帅府。
张汉卿在为国事操劳,作为贤内助,于凤至已经把他的家事弄得井井有条了。这也让她的亲亲老公,在上海,对英国佬、对美女能做到“两手都要抓,两手都要硬”。
大年初五一开市,投机商们来势汹汹张开大口,国营公司供多少货他吞多少,专等货源告绝价格飞涨。不料此番国营公司供货源源不断,价格纹丝不动,仅仅几天,投机商们钱囊见底,仓库堆满,国营公司物资依然充足。
初九张汉卿接到财委报告:“大老板们吃不下了,想朝外吐了,价格开始下跌。”
“好!”张汉卿说:“让那些屡教不改的投机商破点财,吃点苦头!这对工商界大老板们也有教益,让他们放弃投机心理,安心搞好生产。”
上海第四次物价上涨之风很快以私营银钱业倒闭一半、投机商行倒闭十分之一为代价,偃旗息鼓了。如果说打击银元投机用的是行政强制手段,那么这回完全是用经济斗争手段。从“五卅惨案”以来一直少眠缺寐的张汉卿,至此方睡了一个好觉。
双方斗志斗勇了这么久,也累了,都想妥贴地安顿局面了。
新年后,英国代表团首先提出谈判的意愿。本来,他们准备耗着看谁先舔着脸提出的,却没能撑住。
能撑住就怪了!张汉卿心有成竹:人民党已经发动起来的民众对英国在华势力的冲击是全面的、巨大的:仅上海一地,短短一个半月的时间里,英国财经界已经损失了至少有2亿元----不比香|港有许多本地港灿,那可是实打实的英国人自己的损失,其在长江领域的地位有被全盘倾覆的危险。
英国政|府深思之后一定会丢卒保车----因为张汉卿私底下通过美驻华大使向英政|府高层传递了一个极其微妙的信号----如果这次事件不能尽快解决,中国政|府将无法引导情绪越来越高涨的中国民众,从而无法保证香|港的现有地位…
作为大英帝国在东亚地区的重要的物资集散地和贸易中心的香|港,在英联邦中、特别是在东亚,其地位远比上海来得重要。张汉卿郑重表示,一旦谈判破裂变成武力的冲突,中方不惜主动发起全面的战争升级,彻底动员民众,收复包括香|港在内的全部英占领土。
他特意强调了“拥兵百万”的人民军陆军,意在不言中。
他们不是拿军舰说事吗?我则以陆军对应。大年初一,张汉卿以人民党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兼全权代表身份对张自忠将军,明令全国予以嘉奖,并明示海内外升其正式担任南京军区副司令,使他成为人民军体系内第一位也是最后一位对外刊登晋升消息的高级将领,其用意不言而喻。
那个时代的军阀“勇于私斗,怯于公战;内战内行,外战外行。”张自忠之勇气和人民党中央的这个决定,是对那些热衷于国内混战,而惯于对外妥协的军阀们的生动写照。而张自忠第一次与洋人接触,便显示了铁骨铮铮、不畏强|暴的本色。
时人评论说:“张自忠以他平时的人格的修养,独能以不屈不挠的态度,应付他们,较之当日的统兵大员,已觉出人头地一等。”
这位大出风头的将军在这个时候晋升,意味深长。
便同时有谣言说人民军准备好了与英国军舰大战一场,什么从江阴到南京的江面上布满了全副武装的中国军舰;什么津浦线上一晚上卸下六列火车的人民军,那大炮都是用帆布篷遮住,但是炮筒还竖在外面;什么从浙江出发的一个骑兵师路过青浦时军马把路边的树皮都吃光了…
说得活灵活现到造谣者本人最后都信了。
谣言像长腿的信使在人群中传播,然后经过各人的过滤和自动加工变得更加真实可信:最早是“我听X说Y看见…”,然后是“我听X说X自己看见…”,再后是“X看见…”,现在则变成了“我看见…”等到各方汇集起来的谣言放到英国巴顿公使的面前时,他自己也信了。
“这该死的黄种猴子,真敢来硬的…”巴顿紧张地叹气,“不能让形势继续坏下去了…”
一战后英国的基本国策是保持欧洲的均衡,并不主动陷入欧洲大陆的冲突,同时在亚洲收缩。在此状况下,她绝不可能再如鸦片战争那样,远渡重洋与一个新生的大国作无何止的拉锯战,这为她目前的国力所不允许。
而且英国的传统势力范围----长江流域在张汉卿暗示下得到保留,中国并未谋求得到实质的好处,英国也没有丧失任何实质的利益。
在这种形势下,英国发表“圣诞节备忘录”,并同意归还汉口、九江、厦门、镇江的英租界,企图以放弃次要利益的怀柔政策确保在华主要利益,并在实际上默认了张汉卿所提的六条要求。
在英国看来,这些租界或因为其处于内陆远离英国势力的保护,或在现阶段已经没有再度拥有的必要。
如厦门租界虽临海,却因仅有24亩,基本上没有发展“前途”,在当年的游行中遭到群众的强行进入而被迫放弃了行政管理权,这也是厦门成为最早被归还的英租界的原因;
镇江的没落是因为1906年京汉铁路通车后,进出河南的货物改经汉口。到1911年,津浦铁路通车,山东、安徽的货物也直接运往上海及青岛,南京则取代镇江成为南北交通的枢纽。同时,长江江流改变流向,镇江港口淤塞严重,外省客商纷纷迁走,米市也转移到芜湖和无锡。
镇江的贸易地位急剧衰落,镇江英租界也迅速萧条,出现财政危机。
汉口与九江则因鞭长莫及,两地的英方管理人员均被驱逐出境,从而丧失了管理权。
考虑到这些,英方对此并没有太多的僵持,果断出手,从而从谈判桌上体面收兵。
此6条依然对英国在上海甚至在中国的绝大部分利益未有损伤,中华民国政|府甚至连取消上海及天津英租界的念头都没有。这一点,精明的美国人极早便感觉到张作霖政|府对于此次事件“雷声大雨点小”的化解意愿。
虽然如此,毕竟是中国近代第一次对外交涉取得了重大突破,举国同贺,人民党执政地位再次得到承认和确保,张汉卿成为中国近代史上第一位在对外谈判上取得胜利的国家领导人,在国民心中的地位也更上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