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7章 皇宫里的客人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作为此次“护驾”的最大功臣,溥仪皇帝亲自托人向张汉卿表达了谢意,并殷勤地邀请他在方便的时候做客皇宫。
在对待皇室这一问题上,张作霖仍旧摆脱不了前朝遗毒:虽然贵为东北王、现在的中国王,他仍然对“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深怀敬畏,从前年皇帝大婚时他亲挑重礼可知。
不但是他,就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人物也都是很热心的。这也是北京政局几经动荡,皇宫安然无恙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出身很低,虽然成就大事,但是骨子里的自卑是怎么也拿不去的。皇帝就是皇帝,当初也曾为能够吃上“皇粮”而欣喜若狂,这种感情说不清楚。此外,满清虽然下台,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北还是有的,为利益计,他也要主动与溥仪建立联系。
张汉卿却从来没想过利用“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恰恰相反,接受后世教育及思想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对皇室的好感、敬畏或尊重:就是这个无能的清政|府,害得他在前世为一份工作东奔西走。如果中国一直保持着明代以前的先进,他又何至于此?那时将是外国人给中国人打工!
不过于一凡得知后欣喜非常:这神秘莫测的深宫大内,是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地方。不是趋炎附势,不是力求有得,只是为了满足一下两千年来的帝王情结!何况,这宫殿内还住着一位真皇帝!
张汉卿也有些意动。《末代皇帝》电影他年幼时看过,《我的前半生》回忆录他也看过,对于小皇帝的事,说不在意是假的。皇帝一餐上百道菜、皇宫佳丽三千人,都是可以瞅瞅的。三千佳丽现在肯定没有了,这溥仪不能人道啊,要那么多妃子干什么?不过那个皇后婉容,真的是绝色啊!
而且现在出入紫禁城不要门票!
怀着这种心思,张汉卿接受了邀请,在一个晴朗的上午,偕于一凡一道,在侍卫们的前拥后呼下乘车奔赴皇宫。不过皇宫这么大,门户这么多,车子行到哪儿,从哪个门进,马上就是一个问题了。
老北京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这溥仪现在就住在最里面的紫禁城里,就是俗称的标准“皇城”,这里有四道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与神武门。
张汉卿穿越前可没有机会来北京一游,这时有些犹疑了,反而是侍卫们在土生土长的负责皇城守卫的警察们的带领下直接就从南面进去了。少帅是未来国家的元首,从正门进是理所当然的。
从大清门进天安门再到端门,都是未做停留。这时候的天安门,还没有后世所赋予的政治使命,加上几年来未加修缮,早已显示出破败的样子来。张汉卿本来是兴冲冲地想观赏下这处禁地,却免不了长叹一口气。
汽车的声响惊起几只在城楼上啄食的鸟鹊,它们恋恋不舍地盘旋了许久,终于还是放不下那块宝地,在汽车的尾烟里,它们又重新生活在那里。
直到近了午门,残破的皇宫终于显示出它的仅存的威严。
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是皇宫的正门,在东北西三面城台的围绕下,形成一个方形广场。从背面门楼的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那就是著名的雁翅楼了。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的正面有三个门洞,这个地方前年溥仪大婚时两人都做为“嘉宾”来过。按照规定,中间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是走的左侧门,宗室王公走的是右侧门。
皇宫大院因为太监被辞退了十有九成,偌大的城门,只有两个年纪较大的缩在角落里边晒着太阳边聊作看守,孤零零的感觉给没落的皇城更增一轮凄惨的氛围。末代皇帝,这恐怕就是历史的写照吧?
张汉卿一行如此的规模,早就让两个太监惊醒了,他们一溜烟地跑过来,争先给张汉卿打千。早上内府传来口信,如今入主北京城的少帅要拜谒陛下,看这架势,他们应该来了。
“小的一大早就在这儿等,主子现在也该急了,少帅爷就跟小的走。”这是年纪更大点的太监,他一脸的媚容,止不住的岁月沧桑留在那儿,在巍峨的城门下,更显得渺小。
少帅是谁,是什么身份,他并不清楚,但是从皇帝对他的进宫很在意上看,面前的年轻人是很有来头的。唉,虎落平阳遭犬欺,现在的大清朝(他还是这样认为),不是从前的大清朝了。
太监!这个被世人遗忘的名词,在后世更多的是一种调侃的意味,现在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张汉卿盯着太监看了一会,只是面上光润无须而已。至于更重要的东西的缺失,在裹着的薄棉衣下,根本就看不出来。
很难想像男人少了那东西会怎么样,怀着某种恶趣味无法得到查证的遗憾,张汉卿笑笑说:“头前带路。”
太监立刻小跑着把张汉卿往一侧门洞里带,张汉卿冷冷一哼,拉着于一凡的手,径直从中间正门里走。
年龄稍大的太监诈着嗓子喊:“少帅爷,这是万岁爷走的道,可是犯忌讳的事!”
张汉卿白了他一眼:“皇帝都被赶下台十几年了,还抱着这些陈规不放,你还以为现在还是辛亥革命前呐?”
两个太监互相看看,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居其位,养其体,张汉卿虽然年轻,却在多年政治军事生涯中养成了不怒自威的气势。他只随意一说,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果断。太监欲又再说什么,此时他却和于一凡兴致勃勃地携手踏进门洞里了。
作为地位卑下的太监,没了男根,也就没有了男风和勇气。想着少帅的家势,两人明智地不再提这茬,只一溜小跑表示自己根本没有看到这种“逾矩”的事。
怀着一种君临天下的兴奋,张汉卿大踏步向前走,倒把于一凡撵得轻喘几声。皇宫大内,我来了!?
作为此次“护驾”的最大功臣,溥仪皇帝亲自托人向张汉卿表达了谢意,并殷勤地邀请他在方便的时候做客皇宫。
在对待皇室这一问题上,张作霖仍旧摆脱不了前朝遗毒:虽然贵为东北王、现在的中国王,他仍然对“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深怀敬畏,从前年皇帝大婚时他亲挑重礼可知。
不但是他,就是黎元洪、徐世昌、曹锟等人物也都是很热心的。这也是北京政局几经动荡,皇宫安然无恙的原因之一。
张作霖出身很低,虽然成就大事,但是骨子里的自卑是怎么也拿不去的。皇帝就是皇帝,当初也曾为能够吃上“皇粮”而欣喜若狂,这种感情说不清楚。此外,满清虽然下台,但是在中国的影响力特别是在东北还是有的,为利益计,他也要主动与溥仪建立联系。
张汉卿却从来没想过利用“宣统”皇帝这块招牌。恰恰相反,接受后世教育及思想的他,根本没有任何对皇室的好感、敬畏或尊重:就是这个无能的清政|府,害得他在前世为一份工作东奔西走。如果中国一直保持着明代以前的先进,他又何至于此?那时将是外国人给中国人打工!
不过于一凡得知后欣喜非常:这神秘莫测的深宫大内,是无数中国人向往的地方。不是趋炎附势,不是力求有得,只是为了满足一下两千年来的帝王情结!何况,这宫殿内还住着一位真皇帝!
张汉卿也有些意动。《末代皇帝》电影他年幼时看过,《我的前半生》回忆录他也看过,对于小皇帝的事,说不在意是假的。皇帝一餐上百道菜、皇宫佳丽三千人,都是可以瞅瞅的。三千佳丽现在肯定没有了,这溥仪不能人道啊,要那么多妃子干什么?不过那个皇后婉容,真的是绝色啊!
而且现在出入紫禁城不要门票!
怀着这种心思,张汉卿接受了邀请,在一个晴朗的上午,偕于一凡一道,在侍卫们的前拥后呼下乘车奔赴皇宫。不过皇宫这么大,门户这么多,车子行到哪儿,从哪个门进,马上就是一个问题了。
老北京关于北京的城门有句俗话:“内九外七皇城四,九门八点一口钟”,这溥仪现在就住在最里面的紫禁城里,就是俗称的标准“皇城”,这里有四道门:午门、东华门、西华门与神武门。
张汉卿穿越前可没有机会来北京一游,这时有些犹疑了,反而是侍卫们在土生土长的负责皇城守卫的警察们的带领下直接就从南面进去了。少帅是未来国家的元首,从正门进是理所当然的。
从大清门进天安门再到端门,都是未做停留。这时候的天安门,还没有后世所赋予的政治使命,加上几年来未加修缮,早已显示出破败的样子来。张汉卿本来是兴冲冲地想观赏下这处禁地,却免不了长叹一口气。
汽车的声响惊起几只在城楼上啄食的鸟鹊,它们恋恋不舍地盘旋了许久,终于还是放不下那块宝地,在汽车的尾烟里,它们又重新生活在那里。
直到近了午门,残破的皇宫终于显示出它的仅存的威严。
午门位于紫禁城南北轴线,是皇宫的正门,在东北西三面城台的围绕下,形成一个方形广场。从背面门楼的两侧向南排开,形如雁翅,那就是著名的雁翅楼了。威严的午门,宛如三峦环抱,五峰突起,气势雄伟,故俗称五凤楼。
午门的正面有三个门洞,这个地方前年溥仪大婚时两人都做为“嘉宾”来过。按照规定,中间的正门只有皇帝才能出入;皇帝大婚时皇后可以进一次;殿试考中状元、榜眼、探花的三人可以从此门走出一次。在清代,文武大臣是走的左侧门,宗室王公走的是右侧门。
皇宫大院因为太监被辞退了十有九成,偌大的城门,只有两个年纪较大的缩在角落里边晒着太阳边聊作看守,孤零零的感觉给没落的皇城更增一轮凄惨的氛围。末代皇帝,这恐怕就是历史的写照吧?
张汉卿一行如此的规模,早就让两个太监惊醒了,他们一溜烟地跑过来,争先给张汉卿打千。早上内府传来口信,如今入主北京城的少帅要拜谒陛下,看这架势,他们应该来了。
“小的一大早就在这儿等,主子现在也该急了,少帅爷就跟小的走。”这是年纪更大点的太监,他一脸的媚容,止不住的岁月沧桑留在那儿,在巍峨的城门下,更显得渺小。
少帅是谁,是什么身份,他并不清楚,但是从皇帝对他的进宫很在意上看,面前的年轻人是很有来头的。唉,虎落平阳遭犬欺,现在的大清朝(他还是这样认为),不是从前的大清朝了。
太监!这个被世人遗忘的名词,在后世更多的是一种调侃的意味,现在活生生地出现在自己的面前。张汉卿盯着太监看了一会,只是面上光润无须而已。至于更重要的东西的缺失,在裹着的薄棉衣下,根本就看不出来。
很难想像男人少了那东西会怎么样,怀着某种恶趣味无法得到查证的遗憾,张汉卿笑笑说:“头前带路。”
太监立刻小跑着把张汉卿往一侧门洞里带,张汉卿冷冷一哼,拉着于一凡的手,径直从中间正门里走。
年龄稍大的太监诈着嗓子喊:“少帅爷,这是万岁爷走的道,可是犯忌讳的事!”
张汉卿白了他一眼:“皇帝都被赶下台十几年了,还抱着这些陈规不放,你还以为现在还是辛亥革命前呐?”
两个太监互相看看,想说些什么,却又什么都说不出来。居其位,养其体,张汉卿虽然年轻,却在多年政治军事生涯中养成了不怒自威的气势。他只随意一说,却有一种不容置疑的果断。太监欲又再说什么,此时他却和于一凡兴致勃勃地携手踏进门洞里了。
作为地位卑下的太监,没了男根,也就没有了男风和勇气。想着少帅的家势,两人明智地不再提这茬,只一溜小跑表示自己根本没有看到这种“逾矩”的事。
怀着一种君临天下的兴奋,张汉卿大踏步向前走,倒把于一凡撵得轻喘几声。皇宫大内,我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