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8章 悲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日本福冈,医科大学医院,一群人在忙乱着做最后的努力。
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来了、北海道中国留学生社团代表来了、旅居当地的华人华侨也一直在为病床上的一位勇士打气,但是这一切在疾病面前显得那么徒劳。蔡锷,这位护国运动的主将,已经陷入弥留之际。
蒋百里全程陪同他到日本看病,他对这位老友已经尽了最后的心力。现在,望着憔悴的蔡锷,他的眼角浸满泪水。这一刻,还是终于来临了,这位有泪不轻弹、甚至可以毅然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向学生表达失信之耻的铁汉也禁不住埋头洒泪。
“方震兄,不要为我难过了”,不知什么时候,蔡锷忽然清醒过来。“人终有一死,你我又何须做儿女态?只是我还有些牵挂,想和你再说说。”
蒋百里知道他这是回光返照,忍着悲痛说:“松坡兄,你我兄弟一场,你有什么未了之事尽管吩咐。”两人同为“士官三杰”,关系莫逆,这种时候就无需藏着掖着了。
“倒不是我的事,而是你。”蔡锷直视蒋百里:“我的志向是把袁世凯赶下皇位,这个目标已经完成,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可是你,空有一身本事和志向却无法施展,这对你、对国家都是不公平的。”
蒋百里摇摇头说:“国事糜烂如此,我又有什么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中枢黎总统前段时间给我来电,邀我作总统府顾问,我尚在考虑。”
蔡锷怔怔地望着他说:“兄是军事大才,岂能埋没于案牍、栖身作绍兴师爷?何不降阶奉天与汉卿成就一番大业?前段时间我推荐劲成到彼即获重用,以我对汉卿的了解,他是很有雄心和气魄的,必然举双手欢迎兄长。”
蒋百里笑笑不答。蔡锷看重张汉卿,他却认为未必,他始终认为一个毛孩子值得他不远千里投奔有些夸张,而且他昔年与张作霖的一段夙怨仍然挂在心间未去。所以即使蔡锷劝说他多次、甚至连张汉卿建党获得多方赞叹之事都不能让他有半分心动。他是一个骄傲的人,唯其骄傲,不能容许他有任何判断上的错误。
蔡锷叹了口气,他这一口气既出,便觉十分不好了,觉得喉间发痒,想咳又咳不出来,头脑也阵阵发晕。蒋百里见状急忙要喊医生,却被他止住。
“一饮一啄,自有分定,我知道你骄傲的性子,只看随缘了。”蔡锷说话越来越急促,蒋百里想制约他却被他挥手挡住:“我知道不行了,大限就在今天。我有几句遗言,请你转告政|府和中|央诸公。”
“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
意见多由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
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切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励;
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蒋百里怀着悲痛的心情逐字记下他的话,在记录到第四条时,禁不住再一次泪留满面。再要听蔡锷说些什么时,身边的护士轻轻说:“蔡将军已经去世了!”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月8日,张汉卿穿越以来第一个好朋友蔡锷将军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噩耗传来,举国震惊。无论是敌是友,都纷纷表达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人杰的怀念。他的遗体由日本运回国,将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之丧,全国唁祭,其祭辞和挽联均有可传者。半知半友在南方的孙逸仙来唁电:“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他的恩师梁启超大恸:“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康有为亲笔手书:“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蔡锷是张汉卿穿越以来第一位挚友,是他引领张汉卿走上民国初年的舞台,并从此风声鹤起。虽然在战火连天的南方指挥以少击多,蔡锷不忘这位东北小友,常和张汉卿通电畅谈时局,对张汉卿的每一点进步都很欣慰。对张汉卿进入讲武堂、组建卫队旅、剿匪一战成名乃至建党,他都了如指掌并给予及时的赞誉和支持。他的遥相发声,确实让张汉卿在人望上更进一层,至少在对卫队旅的控制和人民党声势的扩大上,让他有相当的把握。
几个月前,在云南的蔡锷还在张汉卿结婚时发了一个让人啼笑不尽的喜联,然而风云突变,这样一位天才般的人物、良师兼益友,在他的英年,如流星般早逝,给中国留下长久的痛和惋惜,也给张汉卿以警醒: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来的,总该来,例如疾病和死亡,还有可能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战争和屈辱。
斯人已逝,继承他的遗志及完成他的心愿才是最好的怀念。纵观当今的中国,皖系做不到、直系做不到、南方的国民党也做不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是张汉卿的哀恸。
鉴于蔡锷将军在他人生中第一段道路上给予的不吝帮助,张汉卿决定尽己所能给其后事一个哀荣,无论是作为良师益友的怀念,还是作为人民党主席对这位建党发起人的致敬。他坚定地要求父亲向中|央提出国葬。
虽然与蔡锷没有交集,但冲着人家对自己长子的无私力挺,张作霖也决定大义一把。就在噩耗传来的第二天,他即通电中|央:“蔡公松坡,以义立人,以勇殉志,舍生负气,异口同悲。溯自辛亥以来,此公义旗首起,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且积年为国宣劳,家无积资,尤堪恸惜。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并于京师及立功省份特建专祠铸像,遗族从优议恤,益彰国家崇德报功、矜式来兹之至意。”
张作霖的锦上添花换来了回应,上至黎总统、段总理,下至各省督军各党派各势力集团都纷纷赞同。为了给国葬大开方便之门,中华民国国会还迅速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国葬法》。
黎元洪以大总统名义给银二万元治丧,并以私人名义赙赠4000元,以示尊崇。
袁世凯的三个儿子也先后致电吊唁,并为其父所为而愧疚道歉。袁克文挽联最具代表性:“国民模范军人表率;自由魂魄共和精神”。
苍松呜咽,举国同悲。张汉卿给蔡锷的身后事给予了极尽哀荣,尊崇其为“擎天巨擘、古今完人”。他安排在奉天设立祭坛,并亲临致奠,以感念他的知遇之恩、朋友之情。
他呕心沥血地大作了一篇文章,悲痛地在《奉天时报》上详细回忆了与蔡锷相识、相知、相友的过程,字里行间满是深情,当然都是高大上的一面。在文中,他悼念蔡锷是“一代完人”,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松坡先生无疑是重于泰山的。”在最后,他代表人民党主席亲切地赞扬蔡锷为“人民党忠诚的战士,党的奠基人之一”。
这是蔡锷应得的。虽然在人民党筹备、建立的过程中他没有亲自酝酿过哪怕一条规章、制度或者方针、政策,但张汉卿屡屡扯起他的虎皮为人民党的诞生增加知名度,也算是间接了做出了贡献。从这一意义上说,他被张汉卿称为“人民党的奠基人之一”,是名符其实的。
当然张汉卿不会提及他们“一起嫖过娼”的友情。儿女情长的另一面,就让它随风飘去吧,死者为大,为尊者讳,都是中国美好的传统呢。
不过也有不识趣的。作为历史上出名的楹联圣手,杨度一生可传的挽联甚多,可是他挽蔡的一副挽联,并不高明,在如蝗的赞誉中,因此显得最引人注意:“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河山皆雨泣;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因为两人政见立场相对立的缘故,所以他的下联可说完全是对蔡的成就唱反调。但是考虑场合,他的这点小伎俩徒让人觉得甚没意思,无怪乎他的老师王闿运说他“憨直”、不圆通,并评价他:“弟子杨度,书痴自谓不痴,徒挨一顿骂耳。”将他与蔡锷比较,认为杨度才高气傲,以澄清天下自许,往往是考虑不周,急于求成;而蔡锷智虑深沉,胸怀大志而不露锋芒。如果蔡锷能与杨度合作,他们的成就不可限量。
在帝制运动失败后,蔡锷还为帝制首恶杨度辩解:“湘人杨度,曩倡《君宪救国论》,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相比较于杨度的气度,高下可见。
作为蔡锷的红颜知己,小凤仙也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隆重公祭时,她乘坐白马素车,身穿蓝布长衫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恸哭,并三鞠躬,随后即急速掩面退出灵堂,生怕人认出自己。也许在她心中,自己如此卑微的身份根本上不得台面,在举国同哀的日子,又怎么能让身后哀荣不衰的蔡大将军被人说三道四呢?
日本福冈,医科大学医院,一群人在忙乱着做最后的努力。
中国驻日本福冈总领事来了、北海道中国留学生社团代表来了、旅居当地的华人华侨也一直在为病床上的一位勇士打气,但是这一切在疾病面前显得那么徒劳。蔡锷,这位护国运动的主将,已经陷入弥留之际。
蒋百里全程陪同他到日本看病,他对这位老友已经尽了最后的心力。现在,望着憔悴的蔡锷,他的眼角浸满泪水。这一刻,还是终于来临了,这位有泪不轻弹、甚至可以毅然用结束自己的生命来向学生表达失信之耻的铁汉也禁不住埋头洒泪。
“方震兄,不要为我难过了”,不知什么时候,蔡锷忽然清醒过来。“人终有一死,你我又何须做儿女态?只是我还有些牵挂,想和你再说说。”
蒋百里知道他这是回光返照,忍着悲痛说:“松坡兄,你我兄弟一场,你有什么未了之事尽管吩咐。”两人同为“士官三杰”,关系莫逆,这种时候就无需藏着掖着了。
“倒不是我的事,而是你。”蔡锷直视蒋百里:“我的志向是把袁世凯赶下皇位,这个目标已经完成,我也没有什么遗憾了。可是你,空有一身本事和志向却无法施展,这对你、对国家都是不公平的。”
蒋百里摇摇头说:“国事糜烂如此,我又有什么办法?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中枢黎总统前段时间给我来电,邀我作总统府顾问,我尚在考虑。”
蔡锷怔怔地望着他说:“兄是军事大才,岂能埋没于案牍、栖身作绍兴师爷?何不降阶奉天与汉卿成就一番大业?前段时间我推荐劲成到彼即获重用,以我对汉卿的了解,他是很有雄心和气魄的,必然举双手欢迎兄长。”
蒋百里笑笑不答。蔡锷看重张汉卿,他却认为未必,他始终认为一个毛孩子值得他不远千里投奔有些夸张,而且他昔年与张作霖的一段夙怨仍然挂在心间未去。所以即使蔡锷劝说他多次、甚至连张汉卿建党获得多方赞叹之事都不能让他有半分心动。他是一个骄傲的人,唯其骄傲,不能容许他有任何判断上的错误。
蔡锷叹了口气,他这一口气既出,便觉十分不好了,觉得喉间发痒,想咳又咳不出来,头脑也阵阵发晕。蒋百里见状急忙要喊医生,却被他止住。
“一饮一啄,自有分定,我知道你骄傲的性子,只看随缘了。”蔡锷说话越来越急促,蒋百里想制约他却被他挥手挡住:“我知道不行了,大限就在今天。我有几句遗言,请你转告政|府和中|央诸公。”
“愿我人民、政|府,协力一心,采有希望之积极政策;
意见多由争权利,愿为民望者,以道德爱国;
此次在川阵亡及出力人员,恳切罗督军、戴省长核实呈请恤奖,以昭激励;
锷以短命,未克尽力民国,应行薄葬。”
蒋百里怀着悲痛的心情逐字记下他的话,在记录到第四条时,禁不住再一次泪留满面。再要听蔡锷说些什么时,身边的护士轻轻说:“蔡将军已经去世了!”
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1月8日,张汉卿穿越以来第一个好朋友蔡锷将军病逝于福冈大学医院,年仅34岁。噩耗传来,举国震惊。无论是敌是友,都纷纷表达对这位英年早逝的人杰的怀念。他的遗体由日本运回国,将葬于长沙岳麓山上。
蔡锷之丧,全国唁祭,其祭辞和挽联均有可传者。半知半友在南方的孙逸仙来唁电:“平生慷慨班都护;万里间关马伏波。”
他的恩师梁启超大恸:“知所恶有甚于死者;非夫人之恸而谁为?”
康有为亲笔手书:“微君之躬,今为洪宪之世矣;思子之故,怕闻鼙鼓之声来!”
蔡锷是张汉卿穿越以来第一位挚友,是他引领张汉卿走上民国初年的舞台,并从此风声鹤起。虽然在战火连天的南方指挥以少击多,蔡锷不忘这位东北小友,常和张汉卿通电畅谈时局,对张汉卿的每一点进步都很欣慰。对张汉卿进入讲武堂、组建卫队旅、剿匪一战成名乃至建党,他都了如指掌并给予及时的赞誉和支持。他的遥相发声,确实让张汉卿在人望上更进一层,至少在对卫队旅的控制和人民党声势的扩大上,让他有相当的把握。
几个月前,在云南的蔡锷还在张汉卿结婚时发了一个让人啼笑不尽的喜联,然而风云突变,这样一位天才般的人物、良师兼益友,在他的英年,如流星般早逝,给中国留下长久的痛和惋惜,也给张汉卿以警醒:历史的发展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该来的,总该来,例如疾病和死亡,还有可能强加在中国人民身上的战争和屈辱。
斯人已逝,继承他的遗志及完成他的心愿才是最好的怀念。纵观当今的中国,皖系做不到、直系做不到、南方的国民党也做不到。“微斯人,吾谁与归?”这是张汉卿的哀恸。
鉴于蔡锷将军在他人生中第一段道路上给予的不吝帮助,张汉卿决定尽己所能给其后事一个哀荣,无论是作为良师益友的怀念,还是作为人民党主席对这位建党发起人的致敬。他坚定地要求父亲向中|央提出国葬。
虽然与蔡锷没有交集,但冲着人家对自己长子的无私力挺,张作霖也决定大义一把。就在噩耗传来的第二天,他即通电中|央:“蔡公松坡,以义立人,以勇殉志,舍生负气,异口同悲。溯自辛亥以来,此公义旗首起,艰险备尝;缔造共和,厥功最伟。且积年为国宣劳,家无积资,尤堪恸惜。国家追念元勋,自应赐予国葬,并于京师及立功省份特建专祠铸像,遗族从优议恤,益彰国家崇德报功、矜式来兹之至意。”
张作霖的锦上添花换来了回应,上至黎总统、段总理,下至各省督军各党派各势力集团都纷纷赞同。为了给国葬大开方便之门,中华民国国会还迅速通过了中国第一部《国葬法》。
黎元洪以大总统名义给银二万元治丧,并以私人名义赙赠4000元,以示尊崇。
袁世凯的三个儿子也先后致电吊唁,并为其父所为而愧疚道歉。袁克文挽联最具代表性:“国民模范军人表率;自由魂魄共和精神”。
苍松呜咽,举国同悲。张汉卿给蔡锷的身后事给予了极尽哀荣,尊崇其为“擎天巨擘、古今完人”。他安排在奉天设立祭坛,并亲临致奠,以感念他的知遇之恩、朋友之情。
他呕心沥血地大作了一篇文章,悲痛地在《奉天时报》上详细回忆了与蔡锷相识、相知、相友的过程,字里行间满是深情,当然都是高大上的一面。在文中,他悼念蔡锷是“一代完人”,并给予了极高的评价:“人终有一死,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松坡先生无疑是重于泰山的。”在最后,他代表人民党主席亲切地赞扬蔡锷为“人民党忠诚的战士,党的奠基人之一”。
这是蔡锷应得的。虽然在人民党筹备、建立的过程中他没有亲自酝酿过哪怕一条规章、制度或者方针、政策,但张汉卿屡屡扯起他的虎皮为人民党的诞生增加知名度,也算是间接了做出了贡献。从这一意义上说,他被张汉卿称为“人民党的奠基人之一”,是名符其实的。
当然张汉卿不会提及他们“一起嫖过娼”的友情。儿女情长的另一面,就让它随风飘去吧,死者为大,为尊者讳,都是中国美好的传统呢。
不过也有不识趣的。作为历史上出名的楹联圣手,杨度一生可传的挽联甚多,可是他挽蔡的一副挽联,并不高明,在如蝗的赞誉中,因此显得最引人注意:“魂魄异乡归,于今豪杰为神,万里河山皆雨泣;东南民力尽,太息疮痍满目,当时成败已沧桑。”
因为两人政见立场相对立的缘故,所以他的下联可说完全是对蔡的成就唱反调。但是考虑场合,他的这点小伎俩徒让人觉得甚没意思,无怪乎他的老师王闿运说他“憨直”、不圆通,并评价他:“弟子杨度,书痴自谓不痴,徒挨一顿骂耳。”将他与蔡锷比较,认为杨度才高气傲,以澄清天下自许,往往是考虑不周,急于求成;而蔡锷智虑深沉,胸怀大志而不露锋芒。如果蔡锷能与杨度合作,他们的成就不可限量。
在帝制运动失败后,蔡锷还为帝制首恶杨度辩解:“湘人杨度,曩倡《君宪救国论》,附袁以行其志,实具苦衷,较之攀附尊荣者,究不可同日语。望政|府为国惜才,俾邀宽典。”相比较于杨度的气度,高下可见。
作为蔡锷的红颜知己,小凤仙也陷入深深的悲痛中。在北京中|央公园举行隆重公祭时,她乘坐白马素车,身穿蓝布长衫步入灵堂,向蔡锷遗像恸哭,并三鞠躬,随后即急速掩面退出灵堂,生怕人认出自己。也许在她心中,自己如此卑微的身份根本上不得台面,在举国同哀的日子,又怎么能让身后哀荣不衰的蔡大将军被人说三道四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