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章 鼓手与打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穿越民国之少帅春秋最新章节!
志同道合的人一堆。8月14日,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向各省通电。这份通电可以看作是袁世凯准备称帝的第一份宣言,通电说:“我国辛亥革命之时,人民基于感情,但除种族障碍,未及政治进行,仓卒制定共和政体,国庆是否,不急三思。”
在袁世凯、杨度等人看来,中华民国的共和制其实并不适应中国国情,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制度,“国家所历危险,人民所感痛苦,举国上下,皆能言之。长此不图,祸将无己。”既然会有危险和祸患,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这份宣言接着说:“美之大政治学者古德诺博士即言君主实较皿煮为优,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
换句话说,人家美国的大学者都说了中国该实行帝制,那就真有实行帝制的必要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嘛,看来在那个时候都有外国的月亮圆这个说法了。所以杨度说作为中国人,“国家之存亡,即为生家之生死,岂忍苟安默视,坐待其亡。”
说到这里,这份宣言基本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在中国倡行帝制。不过,作为马前卒,宣言还需要交代一下自己:“本会之立,特以持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皿煮国体二者以何适于中国,专以学理是非、事实厉害为讨论之范围,至范围以外各事,本会概不涉及,以此为至严之界限。将以讨论所得,贡之国民。”
不过,筹安会虽然说自己只是一个研究机构,但是到了28日,他们竟然对国体问题进行了所谓的投票表决。结果是,“一直主张君主立宪”。并且在第二天,还把这个结果向全国公布:“我国拨乱之法,莫如废皿煮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废皿煮专制而行君主立宪。此本会讨论之结果也。”
为增加影响力,杨度甚至于通电各省将军、巡按使、都统、扩军使,各省城及上海、汉口商会,请派代表来京。
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明示暗示下,明眼人谁看不懂这局势?借着这股风,大小官僚无不极尽“劝进”之言,以图得个拥戴头功。所以从8月起,北京就已经酝酿着改制的暗流,总统府顾问美国博士古德诺也在《北京晚报》刊登论君主与共和的利弊,暗示美国支持这次国体变更。
当然出力最多的是他的大公子袁克定。这位未来的“太子”为了坚定老爸作皇帝的信心,极尽绞尽脑汁之能事。也不能怪他,太子之位实在是太诱人了。但是老爸虽然顾盼自雄,但在这件事情上,有心而胆怯,需要大力推一把。毕竟,中国二千多年的皇权政治深入人心,这么大的事情,需要仔细衡量。
外国友人支持了、民意支持了、政治上好多同盟敌人都屈服了,老爸还在担心什么?哦,地方上的实力派还没有正式表决心,老袁是在担心这个吧?
“父亲,目前全国上下都是支持您弘扬帝制,您不能辜负百姓的心意呀!当断不断,必受其患。您如果担心各地诸侯有异心,那就提前让他们通电表态!他们同意了就是和父亲绑在一辆战车上;他们不同意,那就是自绝于中|央,父亲站在大义的名份上完全可以从容取而代之!”这是袁克定怂恿老爸的意见。
是么?袁世凯患得患失地想。通电表态支持确实是个好办法,出尔反尔是要付出政治代价的!不过除此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做些事情?比如拿点实质的东西?
对此,袁克定有过研究:“如果父亲还不放心,那就要求各地的将军们质子!有他们的儿子在手里,料想他们谁都不敢三心二意!”
这倒是个好办法!袁世凯豁然开朗,他开始在脑海里列名单了:几个不太可靠的省中,云南的蔡锷早已被拔毛养在京师算是废了,但是广西的陆荣廷有些鞭长莫及,东北的冯德麟、孟恩远都是桀傲不逊的那种,需要注意。这次质子,他们首当其冲。
至于刚刚冒出来的张学良也有点意思,想不到张作霖的儿子竟然是个有出息的!想到张作霖,他的脑海里立即显现出一个狗皮貂内罩着单军服、憨头憨脑的绿林人物形象来。
那是两年前,南方革命军正在闹腾,袁世凯需要各地武将们的支持,需要后方稳定,所以想清除异己,张作霖当时算一个。
张作霖虽然盘踞在东北,又有日本人扶持,却自知斗不过袁世凯,便马上上书表示臣服:“愿负弩前驱,惟大总统马首是瞻”,并主动拜见。
刚当上师长的张作霖一看就知道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一进中南海怀仁堂的大门就噗通跪下,连连扣头----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年代了?宣统都已经退位好几年了,袁世凯的麾下文臣武将那么多,谁还用这种三拜九叩朝拜皇帝的架式呢?
不过对于这个大礼,袁世凯倒是很受用,也许张作霖不行军礼而行前朝大礼触动了他的心内的某根神经吧,他对老张的好感一下子就生出来了,连忙拉起来叙话:“现在都是民国了,都不兴这一套了。”
张作霖却不依不饶:“前清那阵,作霖只知有皇上,如今只知有大总统。大总统就好比皇上,见了您老人家,哪能不磕头?”
礼多人不怪,虽然算不上袁世凯的亲信,此时也谈不上对张作霖的信任,但这恭敬,还是让袁大总统心里妥贴之极,然后宾主谈话就亲切多了。
“进京这几天,雨亭兄和弟兄们还舒服吗?”
对大总统的询问,张作霖老脸一红,弯腰陪笑着说:“弟兄们都是一些土包子,没见过世面,让大总统见笑了。”在袁大总统面前,一向凶悍的张师长言辞格外温柔。
原来张作霖一进北京,就把各个妓院给包了下来,整日寻花问柳,搞得京城乌烟瘴气。这一点,耳目众多的袁世凯怎么会不清楚?只差老张他们在床上花费的时间没有统计到罢了。对于男人们裤裆里这点事,老袁才不会在乎呢,他看中的是张作霖的忠心。虽然张作霖一幅大老粗形象,但是比起口蜜腹剑的识字人来说,大老粗才可靠啊。
第一印象很好,袁世凯对收拢人心很一套,觉得张作霖是可造之才,态度不免亲近,两人不免好好聊了一会家常。张作霖也敞开心扉,不着痕迹地表了忠心,并把南方反对派好好谴责了一番,就差拍胸脯写保证了。不过刚说几句,袁世凯就差点儿没憋住笑出声来:果不其然这个奉天师长是个大老粗,张口就是“妈了个巴子”,活脱脱一个土匪形象。赵尔巽说得不错,“张作霖就是一个大老粗,有奶便是娘,只要给点好处,他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
除此之外,张作霖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幅没见过世面的精蠢样子,因为在谈话时,张作霖的眼就没离开过他古玩架上的一块制作精美的金表。这块表的表盘嵌有洁白如玉的珍珠做点缀,背面烧制的则是一个夕阳女子的精美画像,这让这个大老粗非常感兴趣。
袁世凯故意问他:“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张师长是否需要增加点兵力并扩大驻军的面积呢?”张作霖急忙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但又忸怩地表示,如果大总统能把古董架上的那块金表“借”来观赏一下便感激不尽。这个回复让城府极深的老袁啼笑皆非,然后就把那块表赐给了他以示恩宠,同时,他的心里也把老张打入大老粗、胸无大志的鄙夫之列,并对袁克定说:“张作霖是个十足的乡野村夫,连一块金表都能把他哄得乐呵呵,实在不足为惧。”
殊不知,为了这个形象,张作霖可是颇做过一番思量的。他知道此次会面就是一场鸿门宴,应对得当就能够取得袁世凯的信任,若行为有失很可能就此丧命。尽管心中满是疑虑,人仍然迅速赶赴北京。
他的军服外套貂皮大衣的穿法和跪拜礼,只是一种障眼法,突显他的胸无大志。而且在来之前,他就给老上司、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送了厚礼,请他在大总统面前周旋。此外,进京后他也大把大把地撒钱,把袁世凯身边的人统统的收买了一遍。这些人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个个都在老袁面前夸张作霖够朋友、讲义气。
最后,本来想削藩的老袁不但没有动张作霖,还在他要回东北之际特意送他一个乾隆年间的雕漆花瓶,并将自己的貂皮大衣一并相赠,以显示对他的器重。两强的这次面见,堪称教科书一般经典,外界也传得绘声绘色。
现在,一帮子文人为他的帝制摇旗呐喊,声势已经不小,却亟需要地方上的实力派迎风而上。光有人敲鼓还不够,做事需要的是重锤。虽然不乏有试探者、吹风者已经开动了,但像张汉卿这样为二十一条和帝制的联系正名的青年才俊还是第一次发声,这是个积极的信号。不管是不是得自张作霖的授意,一介武人子弟中能有这种政治眼光确实了不得。那么,他也可以算一个。
张汉卿得奖!
志同道合的人一堆。8月14日,以杨度为首的“筹安会”向各省通电。这份通电可以看作是袁世凯准备称帝的第一份宣言,通电说:“我国辛亥革命之时,人民基于感情,但除种族障碍,未及政治进行,仓卒制定共和政体,国庆是否,不急三思。”
在袁世凯、杨度等人看来,中华民国的共和制其实并不适应中国国情,正是由于实行了这种制度,“国家所历危险,人民所感痛苦,举国上下,皆能言之。长此不图,祸将无己。”既然会有危险和祸患,那么应该怎么办呢?这份宣言接着说:“美之大政治学者古德诺博士即言君主实较皿煮为优,中国尤不能不用君主国体。”
换句话说,人家美国的大学者都说了中国该实行帝制,那就真有实行帝制的必要了,外来的和尚好念经嘛,看来在那个时候都有外国的月亮圆这个说法了。所以杨度说作为中国人,“国家之存亡,即为生家之生死,岂忍苟安默视,坐待其亡。”
说到这里,这份宣言基本的意图已经很明显了,就是要在中国倡行帝制。不过,作为马前卒,宣言还需要交代一下自己:“本会之立,特以持一国之治安,研究君主皿煮国体二者以何适于中国,专以学理是非、事实厉害为讨论之范围,至范围以外各事,本会概不涉及,以此为至严之界限。将以讨论所得,贡之国民。”
不过,筹安会虽然说自己只是一个研究机构,但是到了28日,他们竟然对国体问题进行了所谓的投票表决。结果是,“一直主张君主立宪”。并且在第二天,还把这个结果向全国公布:“我国拨乱之法,莫如废皿煮而立君主;求治之法,莫如废皿煮专制而行君主立宪。此本会讨论之结果也。”
为增加影响力,杨度甚至于通电各省将军、巡按使、都统、扩军使,各省城及上海、汉口商会,请派代表来京。
在这种有意无意的明示暗示下,明眼人谁看不懂这局势?借着这股风,大小官僚无不极尽“劝进”之言,以图得个拥戴头功。所以从8月起,北京就已经酝酿着改制的暗流,总统府顾问美国博士古德诺也在《北京晚报》刊登论君主与共和的利弊,暗示美国支持这次国体变更。
当然出力最多的是他的大公子袁克定。这位未来的“太子”为了坚定老爸作皇帝的信心,极尽绞尽脑汁之能事。也不能怪他,太子之位实在是太诱人了。但是老爸虽然顾盼自雄,但在这件事情上,有心而胆怯,需要大力推一把。毕竟,中国二千多年的皇权政治深入人心,这么大的事情,需要仔细衡量。
外国友人支持了、民意支持了、政治上好多同盟敌人都屈服了,老爸还在担心什么?哦,地方上的实力派还没有正式表决心,老袁是在担心这个吧?
“父亲,目前全国上下都是支持您弘扬帝制,您不能辜负百姓的心意呀!当断不断,必受其患。您如果担心各地诸侯有异心,那就提前让他们通电表态!他们同意了就是和父亲绑在一辆战车上;他们不同意,那就是自绝于中|央,父亲站在大义的名份上完全可以从容取而代之!”这是袁克定怂恿老爸的意见。
是么?袁世凯患得患失地想。通电表态支持确实是个好办法,出尔反尔是要付出政治代价的!不过除此之外,是不是还可以做些事情?比如拿点实质的东西?
对此,袁克定有过研究:“如果父亲还不放心,那就要求各地的将军们质子!有他们的儿子在手里,料想他们谁都不敢三心二意!”
这倒是个好办法!袁世凯豁然开朗,他开始在脑海里列名单了:几个不太可靠的省中,云南的蔡锷早已被拔毛养在京师算是废了,但是广西的陆荣廷有些鞭长莫及,东北的冯德麟、孟恩远都是桀傲不逊的那种,需要注意。这次质子,他们首当其冲。
至于刚刚冒出来的张学良也有点意思,想不到张作霖的儿子竟然是个有出息的!想到张作霖,他的脑海里立即显现出一个狗皮貂内罩着单军服、憨头憨脑的绿林人物形象来。
那是两年前,南方革命军正在闹腾,袁世凯需要各地武将们的支持,需要后方稳定,所以想清除异己,张作霖当时算一个。
张作霖虽然盘踞在东北,又有日本人扶持,却自知斗不过袁世凯,便马上上书表示臣服:“愿负弩前驱,惟大总统马首是瞻”,并主动拜见。
刚当上师长的张作霖一看就知道是没见过世面的乡下人,一进中南海怀仁堂的大门就噗通跪下,连连扣头----也不看看这是什么年代了?宣统都已经退位好几年了,袁世凯的麾下文臣武将那么多,谁还用这种三拜九叩朝拜皇帝的架式呢?
不过对于这个大礼,袁世凯倒是很受用,也许张作霖不行军礼而行前朝大礼触动了他的心内的某根神经吧,他对老张的好感一下子就生出来了,连忙拉起来叙话:“现在都是民国了,都不兴这一套了。”
张作霖却不依不饶:“前清那阵,作霖只知有皇上,如今只知有大总统。大总统就好比皇上,见了您老人家,哪能不磕头?”
礼多人不怪,虽然算不上袁世凯的亲信,此时也谈不上对张作霖的信任,但这恭敬,还是让袁大总统心里妥贴之极,然后宾主谈话就亲切多了。
“进京这几天,雨亭兄和弟兄们还舒服吗?”
对大总统的询问,张作霖老脸一红,弯腰陪笑着说:“弟兄们都是一些土包子,没见过世面,让大总统见笑了。”在袁大总统面前,一向凶悍的张师长言辞格外温柔。
原来张作霖一进北京,就把各个妓院给包了下来,整日寻花问柳,搞得京城乌烟瘴气。这一点,耳目众多的袁世凯怎么会不清楚?只差老张他们在床上花费的时间没有统计到罢了。对于男人们裤裆里这点事,老袁才不会在乎呢,他看中的是张作霖的忠心。虽然张作霖一幅大老粗形象,但是比起口蜜腹剑的识字人来说,大老粗才可靠啊。
第一印象很好,袁世凯对收拢人心很一套,觉得张作霖是可造之才,态度不免亲近,两人不免好好聊了一会家常。张作霖也敞开心扉,不着痕迹地表了忠心,并把南方反对派好好谴责了一番,就差拍胸脯写保证了。不过刚说几句,袁世凯就差点儿没憋住笑出声来:果不其然这个奉天师长是个大老粗,张口就是“妈了个巴子”,活脱脱一个土匪形象。赵尔巽说得不错,“张作霖就是一个大老粗,有奶便是娘,只要给点好处,他就会死心塌地的跟着你”。
除此之外,张作霖给他最大的印象就是一幅没见过世面的精蠢样子,因为在谈话时,张作霖的眼就没离开过他古玩架上的一块制作精美的金表。这块表的表盘嵌有洁白如玉的珍珠做点缀,背面烧制的则是一个夕阳女子的精美画像,这让这个大老粗非常感兴趣。
袁世凯故意问他:“现在国内外形势复杂,张师长是否需要增加点兵力并扩大驻军的面积呢?”张作霖急忙表示自己什么都不要,但又忸怩地表示,如果大总统能把古董架上的那块金表“借”来观赏一下便感激不尽。这个回复让城府极深的老袁啼笑皆非,然后就把那块表赐给了他以示恩宠,同时,他的心里也把老张打入大老粗、胸无大志的鄙夫之列,并对袁克定说:“张作霖是个十足的乡野村夫,连一块金表都能把他哄得乐呵呵,实在不足为惧。”
殊不知,为了这个形象,张作霖可是颇做过一番思量的。他知道此次会面就是一场鸿门宴,应对得当就能够取得袁世凯的信任,若行为有失很可能就此丧命。尽管心中满是疑虑,人仍然迅速赶赴北京。
他的军服外套貂皮大衣的穿法和跪拜礼,只是一种障眼法,突显他的胸无大志。而且在来之前,他就给老上司、东三省总督赵尔巽送了厚礼,请他在大总统面前周旋。此外,进京后他也大把大把地撒钱,把袁世凯身边的人统统的收买了一遍。这些人拿人手短,吃人嘴软,个个都在老袁面前夸张作霖够朋友、讲义气。
最后,本来想削藩的老袁不但没有动张作霖,还在他要回东北之际特意送他一个乾隆年间的雕漆花瓶,并将自己的貂皮大衣一并相赠,以显示对他的器重。两强的这次面见,堪称教科书一般经典,外界也传得绘声绘色。
现在,一帮子文人为他的帝制摇旗呐喊,声势已经不小,却亟需要地方上的实力派迎风而上。光有人敲鼓还不够,做事需要的是重锤。虽然不乏有试探者、吹风者已经开动了,但像张汉卿这样为二十一条和帝制的联系正名的青年才俊还是第一次发声,这是个积极的信号。不管是不是得自张作霖的授意,一介武人子弟中能有这种政治眼光确实了不得。那么,他也可以算一个。
张汉卿得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