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3章 劈头盖脸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踏枝最新章节!
符察一听这话,心落了地。
看看,这就是体面人。
给了台阶就顺着走,还走得稳稳当当,不忘了那搭台阶的人。
“指挥使那儿,我与你一道去说,”符察忙道,“想来,他也会体谅世子,只管放心。”
“有大人这句话,我真的轻松不少。”万承道。
达成共识,两人一块去找指挥使包逵。
包逵先前被忠勤伯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刚刚回来,在屋里忙着准备文书。
廊下,符察与万承道:“世子稍等,我进去与包大人先提一嘴。”
万承自是随他。
符察敲门进去,低声与包逵道:“大人,如此状况下,下官认为还是先把万世子调个位子为好,他本人也认同。”
包逵一听,眉头不由皱紧:“这个当口上,折腾这些做什么?还嫌事情不够多?”
“正是这个当口上,才不得不……”符察叹了声。
这般欲言又止,包逵又不是蠢的,自然晓得他意思,便道:“让他过来吧。”
万承被符察叫了进去。
包逵见他神色坦荡,感叹道:“让你为难了。”
“我不为难,”万承道,“秦家主张的先帝遗诏,我没有亲眼所见,以前也闻所未闻,不知真假。
而我领朝廷俸禄,自当忠于皇上。
我不会因为与秦家相熟,就做对不起皇上、对不起朝廷的事儿。
这一点,想来我家中亲眷也是一样的。
只是,两家毕竟从前太熟了,我在这么个位子上当值,两位大人即便愿意信我,也不得不承受其他官员的猜度与指点。
我不希望大人们为此为难。”
就这么几句话,不说符察脸皮子发烫,包逵更是心虚至极。
可正如万承所言,他们不因万承与秦家的关系而防他,其他人、尤其是忠勤伯那儿,可不一定给这份面子。
包逵道:“话说到这份上,我也就不说旁的了。世子只管回去,就当放了假,陪陪家里人,等事情过去了,再调回来就是了。”
万承应了,没着急走,又补了一句:“大人交代整理库房,已经完成一半了,我等下再去收拢收拢,大人再安排个人来交接。”
“辛苦,辛苦。”包逵道。
等送走万承,包逵拍了拍符察的肩膀:“你考虑得周到,万世子亦是周全。”
符察受了这夸赞,脸上也没什么喜气,只道:“世子心善。”
而交接了公务,走出衙门的万承,转头看着皇城方向。
永宁侯府人去楼空时,万承就知道,迟早会有打回来的这一天。
可他没有想到,定国公会以皇太孙的身份挥师。
以至于,刚听到消息时,他整个人都懵了。
万承清楚自己不是什么有急智的人,他遇事犹豫多斟酌,往好了说叫深思熟虑,往坏了说是举棋不定,可性格就是这样,他也改不了。
急起来容易乱,那他就需要慢下来好好想一想。
符察来开口,万承也就顺着台阶,免得起无谓冲突。
不过,该表的态度还是要表。
他停职,仅仅是不想衙门里为难,绝不是他与秦家联合,对皇上有二心。
不管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眼下这个当口上,整个京城官场,谁也不会傻乎乎地把“二心”写在脸上。
翌日,符察把万承停职的状况禀了忠勤伯。
忠勤伯睨了符察一眼:“你倒是很负责。”
符察只当听不出忠勤伯话中的嘲弄,义正言辞道:“为了守住京师,当然要事事谨慎,不能有任何纰漏。”
忠勤伯没理他,只问下属:“派出去的斥候有消息了吗?敌军行至何处了?多少兵力?各兵种又是怎么分配的?”
那下属赶忙汇报。
符察听了一嘴,没听出滋味来,转身就走。
娘娘说得对。
他们担心顺妃的复起,顺妃与忠勤伯也绝不想看到四皇子背后的外家得功绩。
这次守城,在忠勤伯手下,他定然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必须要自己多找些事情做。
随着京畿附近兵力与粮草的调度,京城中的气氛也渐渐凝重起来。
原本,民间还讨论三府出京到底有什么内幕,忠心耿耿的秦家绝无造反可能,又赞许西州城大胜,近两天,无论是茶楼酒肆,再无一人把这些挂在嘴上。
战事在前,不谨言慎行,谁知道会不会拿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祭旗。
而千步廊左右,亦是沉闷至极。
只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御史,依旧激情澎湃。
几道折子递上来,被黄太师全部截了,这要是送进御书房去,皇太孙的大军还没到京城脚下,京城里就要冒冲天血光。
不止截了,黄太师还得一位位去好言相劝。
否则,等大朝会上御史们出列,逼问先太子死因、皇太孙身份,金銮殿大柱不够他们撞的。
当然,这劝说的活儿,很不好干。
吃闭门羹算是客气的了。
还有好几位,请他进去,劈头盖脑就是一顿骂,骂人风格各不相同。
“太师亦受先帝之恩,岂能不顾先帝遗命?莫非太师嫌当年先太子不如皇上敬重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太师和不妨看看徐太傅?”
“皇上谋害先太子,鸠占鹊巢,老太师敢说一点都不知情?”
“登基已经二十年多了,遇事还要太师您来擦屁股?”
“先帝若泉下有知,见到太师这么为皇上着想,一定很欣慰吧?”
“皇太孙是真把令孙当好友,才让人随安北侯回京,若是扣在手上,老太师现在焦头烂额了吧?是向皇太孙磕头保孙子的命,还是向皇上自证绝对没有一脚踏两船?”
“遗诏是真是假,让我等亲眼看看。先帝当年十五块印章,全随他入葬了,根本无法造假。倘若永宁侯手里圣旨上的印正是先帝曾用过的印,那就是先帝活着的时候盖的,真正的遗诏!”
黄太师全听了,受了,还得舔着脸耐心地劝。
脸皮这东西,厚有厚的好处,被人怎么刺都还扛得住。
就是回到家中,在书房里坐下来时,疲惫不已。
黄逸见祖父如此,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您也有这么使不上劲儿的时候,”黄逸道,“我还当您做什么事,都运筹帷幄。”
“臭小子就别说风凉话了,”黄太师道,“老夫就是不想看着他们白白牺牲。”
黄逸笑道:“欲扬先抑,跟写文章似的,您再忍忍,等扬的时候,您突然出来表态,吓死他们。”
黄太师吹起胡子,哼了一声。
缓了缓精神,他才道:“老夫听忠勤伯那意思,大军应是明日就能进京畿地界了。”
一旦进了京畿,兵临城下也就在眼前了。
------题外话------
书友们明天见~~
符察一听这话,心落了地。
看看,这就是体面人。
给了台阶就顺着走,还走得稳稳当当,不忘了那搭台阶的人。
“指挥使那儿,我与你一道去说,”符察忙道,“想来,他也会体谅世子,只管放心。”
“有大人这句话,我真的轻松不少。”万承道。
达成共识,两人一块去找指挥使包逵。
包逵先前被忠勤伯叫去,耳提面命了一番,刚刚回来,在屋里忙着准备文书。
廊下,符察与万承道:“世子稍等,我进去与包大人先提一嘴。”
万承自是随他。
符察敲门进去,低声与包逵道:“大人,如此状况下,下官认为还是先把万世子调个位子为好,他本人也认同。”
包逵一听,眉头不由皱紧:“这个当口上,折腾这些做什么?还嫌事情不够多?”
“正是这个当口上,才不得不……”符察叹了声。
这般欲言又止,包逵又不是蠢的,自然晓得他意思,便道:“让他过来吧。”
万承被符察叫了进去。
包逵见他神色坦荡,感叹道:“让你为难了。”
“我不为难,”万承道,“秦家主张的先帝遗诏,我没有亲眼所见,以前也闻所未闻,不知真假。
而我领朝廷俸禄,自当忠于皇上。
我不会因为与秦家相熟,就做对不起皇上、对不起朝廷的事儿。
这一点,想来我家中亲眷也是一样的。
只是,两家毕竟从前太熟了,我在这么个位子上当值,两位大人即便愿意信我,也不得不承受其他官员的猜度与指点。
我不希望大人们为此为难。”
就这么几句话,不说符察脸皮子发烫,包逵更是心虚至极。
可正如万承所言,他们不因万承与秦家的关系而防他,其他人、尤其是忠勤伯那儿,可不一定给这份面子。
包逵道:“话说到这份上,我也就不说旁的了。世子只管回去,就当放了假,陪陪家里人,等事情过去了,再调回来就是了。”
万承应了,没着急走,又补了一句:“大人交代整理库房,已经完成一半了,我等下再去收拢收拢,大人再安排个人来交接。”
“辛苦,辛苦。”包逵道。
等送走万承,包逵拍了拍符察的肩膀:“你考虑得周到,万世子亦是周全。”
符察受了这夸赞,脸上也没什么喜气,只道:“世子心善。”
而交接了公务,走出衙门的万承,转头看着皇城方向。
永宁侯府人去楼空时,万承就知道,迟早会有打回来的这一天。
可他没有想到,定国公会以皇太孙的身份挥师。
以至于,刚听到消息时,他整个人都懵了。
万承清楚自己不是什么有急智的人,他遇事犹豫多斟酌,往好了说叫深思熟虑,往坏了说是举棋不定,可性格就是这样,他也改不了。
急起来容易乱,那他就需要慢下来好好想一想。
符察来开口,万承也就顺着台阶,免得起无谓冲突。
不过,该表的态度还是要表。
他停职,仅仅是不想衙门里为难,绝不是他与秦家联合,对皇上有二心。
不管内心真实想法是什么,眼下这个当口上,整个京城官场,谁也不会傻乎乎地把“二心”写在脸上。
翌日,符察把万承停职的状况禀了忠勤伯。
忠勤伯睨了符察一眼:“你倒是很负责。”
符察只当听不出忠勤伯话中的嘲弄,义正言辞道:“为了守住京师,当然要事事谨慎,不能有任何纰漏。”
忠勤伯没理他,只问下属:“派出去的斥候有消息了吗?敌军行至何处了?多少兵力?各兵种又是怎么分配的?”
那下属赶忙汇报。
符察听了一嘴,没听出滋味来,转身就走。
娘娘说得对。
他们担心顺妃的复起,顺妃与忠勤伯也绝不想看到四皇子背后的外家得功绩。
这次守城,在忠勤伯手下,他定然没有多少发挥的余地。
必须要自己多找些事情做。
随着京畿附近兵力与粮草的调度,京城中的气氛也渐渐凝重起来。
原本,民间还讨论三府出京到底有什么内幕,忠心耿耿的秦家绝无造反可能,又赞许西州城大胜,近两天,无论是茶楼酒肆,再无一人把这些挂在嘴上。
战事在前,不谨言慎行,谁知道会不会拿他们这些小老百姓祭旗。
而千步廊左右,亦是沉闷至极。
只几位上了年纪的老御史,依旧激情澎湃。
几道折子递上来,被黄太师全部截了,这要是送进御书房去,皇太孙的大军还没到京城脚下,京城里就要冒冲天血光。
不止截了,黄太师还得一位位去好言相劝。
否则,等大朝会上御史们出列,逼问先太子死因、皇太孙身份,金銮殿大柱不够他们撞的。
当然,这劝说的活儿,很不好干。
吃闭门羹算是客气的了。
还有好几位,请他进去,劈头盖脑就是一顿骂,骂人风格各不相同。
“太师亦受先帝之恩,岂能不顾先帝遗命?莫非太师嫌当年先太子不如皇上敬重您?”
“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老太师和不妨看看徐太傅?”
“皇上谋害先太子,鸠占鹊巢,老太师敢说一点都不知情?”
“登基已经二十年多了,遇事还要太师您来擦屁股?”
“先帝若泉下有知,见到太师这么为皇上着想,一定很欣慰吧?”
“皇太孙是真把令孙当好友,才让人随安北侯回京,若是扣在手上,老太师现在焦头烂额了吧?是向皇太孙磕头保孙子的命,还是向皇上自证绝对没有一脚踏两船?”
“遗诏是真是假,让我等亲眼看看。先帝当年十五块印章,全随他入葬了,根本无法造假。倘若永宁侯手里圣旨上的印正是先帝曾用过的印,那就是先帝活着的时候盖的,真正的遗诏!”
黄太师全听了,受了,还得舔着脸耐心地劝。
脸皮这东西,厚有厚的好处,被人怎么刺都还扛得住。
就是回到家中,在书房里坐下来时,疲惫不已。
黄逸见祖父如此,又是心疼,又是好笑。
“您也有这么使不上劲儿的时候,”黄逸道,“我还当您做什么事,都运筹帷幄。”
“臭小子就别说风凉话了,”黄太师道,“老夫就是不想看着他们白白牺牲。”
黄逸笑道:“欲扬先抑,跟写文章似的,您再忍忍,等扬的时候,您突然出来表态,吓死他们。”
黄太师吹起胡子,哼了一声。
缓了缓精神,他才道:“老夫听忠勤伯那意思,大军应是明日就能进京畿地界了。”
一旦进了京畿,兵临城下也就在眼前了。
------题外话------
书友们明天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