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1章 马邑县令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逍遥初唐最新章节!
李牧经常会记混,在这个世界他的老家其实是马邑,但他总是记成定襄。就连跟李世民说起的时候,也是定襄,还不如李世民,他还记得李牧的老家是马邑,追封李敢的时候,封的也是马邑伯。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牧在马邑实在是生活得时间太短了,前后算起来也就三天,而之前的那个李牧残存的记忆,就像是看别人演的电视剧似的,毕竟不是自己的经历,没有切身之感。
所以再次回到马邑城,李牧其实是没啥感觉的。并没有那种游子归乡,情真且深的感觉,此时已经是入夜了,他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进城,好好地睡一觉。但他忘了,边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天色一暗,就要关城门。这是跟突厥人打仗的时候留下的规矩,为的是防敌人趁着夜色掩护偷摸进城,现在虽然突厥已经灭了,但规矩仍保留了下来,附近仍有盗匪,还不算十分安定。
李牧一腔欣喜地来到城门口,被挡了下来,心情遽然糟糕。但这个规矩,其实他是知道的,因此也没无理取闹,下令安营,打算对付一宿,明天再进城。
这也怪不得谁,李牧来得仓促,李思文那边又没他的道标石,没法飞鸽传书,到现在李思文都不知道李牧来了,而早前放出的前哨,也没入城通知,所以要说被挡在外头的责任啊,其实还是自己活该。
他这边想通了,认了,自是没事儿。但有一个人,却是给大大的惊动了。
此人名为张发,是当地的县令。他在此地当官儿可有年头了,他是前隋炀帝时期科举的秀才,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干掉的头一年,他从当时还叫大业的长安来到马邑赴任,本来按照规矩,县令当个三年,若政绩还算过得去,就能升迁一级,再怎么不济,也能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他的运气不好,没到三年,大乱就起了,隋朝都没了,谁还管他的考功?
于是他就在这马邑县令的位置上,一年接着一年,一年又一年。甭看这是个四战之地,他的县令倒是做得稳如泰山。到了李唐接过江山,他还是县令,如今已经做了快二十年的县令了。
张县令中秀才时的雄心壮志,早已被岁月给磨平了。这些年,他见过马匪,见过突厥骑兵,见过大唐雄师,见过隋末叛党,什么人都见过,游走于诸多势力之间,他自有独门秘技。说来倒也简单,听话二字而已。谁打过来了,我就听谁的,哪个主子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啥叫尽忠啊,他早就忘了,作为大隋朝的臣子,国家已没了,那颗忠心也就跟着没了。
对待百姓呢,他也是一样的路数。他不苛责百姓,但县令该有的排场,他也一点都不少。但你要说他贪多少,他还真没贪多少。倒不是他没有这个心,而是在马邑这种地方,贪了有啥用啊?就算有一车的金子,也买不着啥好东西,整的百姓怨声载道犯不上。
但他也不是个爱民的好官儿,作为一个前朝科举的秀才,他自视高着呢,百姓算个什么?怎能与我这秀才相比?但他又不是门阀贵胄,还是个寒门出身,想攀高枝也攀不上,否则怎会被打发到马邑这种地方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张县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有他也行,没他也行,有没有都行的这么一个官儿,不办好事儿,不办坏事儿,他就不办事儿。
若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也就这么过了。但是命运之转折,往往就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张县令怎么也想不到,在他这座小小的马邑城里头,竟然出了一个侯爷!
逐鹿侯,李牧!
李牧是谁?张县令不知道。别看这城小,但也分着内外城呢,县令,县丞,各房的老爷们,有钱有势的商贾们,人家住的是内城,内城多出一道城墙来,就算有人攻破了外城的城墙,内城也能多坚持一阵。而大部分的百姓,住的都是外城,敌人若攻进来,最先死的就是这些人。
李牧家以前都穷成啥样了,自然是住在外城。张县令可是县令大老爷,他怎么会记得一个外城的屁民呢?
但,这屁民成了侯爷,可就不一样了。
侯爷啊,这是多大的官儿。这要是能巴结一下,也许这辈子还有希望?
但是他又不认识李牧,如何巴结啊?就在这时,朝廷来人,想知道这侯爷的底细,张县令哪儿知道啊,但他好歹也是秀才,又跟那么多势力打过交道,知道怎么应付上官,找了不少李牧的邻居,一个一个教怎么说,就是要把李牧是马邑人坐实了,不管能不能巴结上,这侯爷,一定得是马邑人。
应付了钦差,过了没多久,朝廷又派人过来,建祠堂!张县令又是尽心办事,颇得上官的赏识。随后来了个号称是侯爷兄弟的定襄县子,出手豪爽大方,让他好生照看祠堂,随手就扔了一大箱钱财,足有千贯之多。
再后来定襄建城,成了往来商贾的必经之地,张县令便也动了心思,跑到李思文处求告,李思文念他照看祠堂有功,便让商队往来的时候捎上他的一份,来回来去的,赚了不少。
商贾往来越来越多,钱能买到的好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张县令一如死灰的心思,也萌动了起来。他已经快五十的人了,也想明白了,再往上爬,也爬不到哪儿去,还不如守在马邑这块地方,守着这个祠堂,这条商路,多给子孙攒点钱,等自己卸任了,或者死了,让子孙带着钱搬到定襄或者洛阳,置一些田产,下一辈儿的命运也就改了,免得在这四战之地,指不定哪天又打起来,老少活得提心吊胆。
打了这个主意,张县令便越发的想跟李牧搭上线了。就在他苦无办法的时候,他碰见了回张家寨的张天爱。他在马邑做了二十来年的县令,跟马匪自是有来往的,毕竟打仗的时候,也只有马匪走私才能有点好东西,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换得马匪的孝敬,大家日子都好过些。
李牧经常会记混,在这个世界他的老家其实是马邑,但他总是记成定襄。就连跟李世民说起的时候,也是定襄,还不如李世民,他还记得李牧的老家是马邑,追封李敢的时候,封的也是马邑伯。
究其原因,是因为李牧在马邑实在是生活得时间太短了,前后算起来也就三天,而之前的那个李牧残存的记忆,就像是看别人演的电视剧似的,毕竟不是自己的经历,没有切身之感。
所以再次回到马邑城,李牧其实是没啥感觉的。并没有那种游子归乡,情真且深的感觉,此时已经是入夜了,他脑袋里只有一个想法,赶紧进城,好好地睡一觉。但他忘了,边城有个不成文的规矩,天色一暗,就要关城门。这是跟突厥人打仗的时候留下的规矩,为的是防敌人趁着夜色掩护偷摸进城,现在虽然突厥已经灭了,但规矩仍保留了下来,附近仍有盗匪,还不算十分安定。
李牧一腔欣喜地来到城门口,被挡了下来,心情遽然糟糕。但这个规矩,其实他是知道的,因此也没无理取闹,下令安营,打算对付一宿,明天再进城。
这也怪不得谁,李牧来得仓促,李思文那边又没他的道标石,没法飞鸽传书,到现在李思文都不知道李牧来了,而早前放出的前哨,也没入城通知,所以要说被挡在外头的责任啊,其实还是自己活该。
他这边想通了,认了,自是没事儿。但有一个人,却是给大大的惊动了。
此人名为张发,是当地的县令。他在此地当官儿可有年头了,他是前隋炀帝时期科举的秀才,隋炀帝被宇文化及干掉的头一年,他从当时还叫大业的长安来到马邑赴任,本来按照规矩,县令当个三年,若政绩还算过得去,就能升迁一级,再怎么不济,也能离开这个鸟不拉屎的地方。但他的运气不好,没到三年,大乱就起了,隋朝都没了,谁还管他的考功?
于是他就在这马邑县令的位置上,一年接着一年,一年又一年。甭看这是个四战之地,他的县令倒是做得稳如泰山。到了李唐接过江山,他还是县令,如今已经做了快二十年的县令了。
张县令中秀才时的雄心壮志,早已被岁月给磨平了。这些年,他见过马匪,见过突厥骑兵,见过大唐雄师,见过隋末叛党,什么人都见过,游走于诸多势力之间,他自有独门秘技。说来倒也简单,听话二字而已。谁打过来了,我就听谁的,哪个主子让我干嘛,我就干嘛。啥叫尽忠啊,他早就忘了,作为大隋朝的臣子,国家已没了,那颗忠心也就跟着没了。
对待百姓呢,他也是一样的路数。他不苛责百姓,但县令该有的排场,他也一点都不少。但你要说他贪多少,他还真没贪多少。倒不是他没有这个心,而是在马邑这种地方,贪了有啥用啊?就算有一车的金子,也买不着啥好东西,整的百姓怨声载道犯不上。
但他也不是个爱民的好官儿,作为一个前朝科举的秀才,他自视高着呢,百姓算个什么?怎能与我这秀才相比?但他又不是门阀贵胄,还是个寒门出身,想攀高枝也攀不上,否则怎会被打发到马邑这种地方来。
总而言之,言而总之,张县令就是一个很典型的,有他也行,没他也行,有没有都行的这么一个官儿,不办好事儿,不办坏事儿,他就不办事儿。
若不出意外,他这辈子也就这么过了。但是命运之转折,往往就发生在意想不到的时候。张县令怎么也想不到,在他这座小小的马邑城里头,竟然出了一个侯爷!
逐鹿侯,李牧!
李牧是谁?张县令不知道。别看这城小,但也分着内外城呢,县令,县丞,各房的老爷们,有钱有势的商贾们,人家住的是内城,内城多出一道城墙来,就算有人攻破了外城的城墙,内城也能多坚持一阵。而大部分的百姓,住的都是外城,敌人若攻进来,最先死的就是这些人。
李牧家以前都穷成啥样了,自然是住在外城。张县令可是县令大老爷,他怎么会记得一个外城的屁民呢?
但,这屁民成了侯爷,可就不一样了。
侯爷啊,这是多大的官儿。这要是能巴结一下,也许这辈子还有希望?
但是他又不认识李牧,如何巴结啊?就在这时,朝廷来人,想知道这侯爷的底细,张县令哪儿知道啊,但他好歹也是秀才,又跟那么多势力打过交道,知道怎么应付上官,找了不少李牧的邻居,一个一个教怎么说,就是要把李牧是马邑人坐实了,不管能不能巴结上,这侯爷,一定得是马邑人。
应付了钦差,过了没多久,朝廷又派人过来,建祠堂!张县令又是尽心办事,颇得上官的赏识。随后来了个号称是侯爷兄弟的定襄县子,出手豪爽大方,让他好生照看祠堂,随手就扔了一大箱钱财,足有千贯之多。
再后来定襄建城,成了往来商贾的必经之地,张县令便也动了心思,跑到李思文处求告,李思文念他照看祠堂有功,便让商队往来的时候捎上他的一份,来回来去的,赚了不少。
商贾往来越来越多,钱能买到的好东西也越来越多了,张县令一如死灰的心思,也萌动了起来。他已经快五十的人了,也想明白了,再往上爬,也爬不到哪儿去,还不如守在马邑这块地方,守着这个祠堂,这条商路,多给子孙攒点钱,等自己卸任了,或者死了,让子孙带着钱搬到定襄或者洛阳,置一些田产,下一辈儿的命运也就改了,免得在这四战之地,指不定哪天又打起来,老少活得提心吊胆。
打了这个主意,张县令便越发的想跟李牧搭上线了。就在他苦无办法的时候,他碰见了回张家寨的张天爱。他在马邑做了二十来年的县令,跟马匪自是有来往的,毕竟打仗的时候,也只有马匪走私才能有点好东西,他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换得马匪的孝敬,大家日子都好过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