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六零重组家庭最新章节!
第126章
城里吃油限量, 苏梅准备节礼时,就想弄点油给大家寄去, 冬天是个进补的好时节, 炸点丸子、莲夹,跟粉条、白菜、萝卜一炖,下个面或是就着馒头热热地一吃, 冬天的寒气都被挡回去了。
家里的大豆都被她拿给司务长做豆豉了, 为了能买到足够的豆子,苏梅连跑了数家, 凑足五百斤, 拉去了农垦食堂。
司务长不但在榨油, 还泡了豆子准备做豆腐。
“司务长, ”苏梅看他泡了那多豆子, 惊讶道, “你要给大家做豆腐宴啊?”
“做什么豆腐宴,”司务长笑道,“过段时间该收玉米、红薯, 种土豆、油菜、白菜、萝卜了。趁着现在有时间做点豆干, 农忙时也好给战士们添个菜。”
“豆干!”苏梅好奇道, “好做吗?”
“好做。”司务长笑道, “豆腐切片拿大料一卤, 捞出来沥干水份,搁太阳下晒个三四天, 晒的干干的, 拿雨布袋一裹放个半年都没事。”
苏梅双眸一亮, 转身向外走道:“我再去买些大豆……”
“回来。”司务长无奈地摇了摇头,抬脚踢了踢竹筐里苏梅刚送来的豆子, “一百斤豆子出15、6斤油,榨个三百斤,有个四五十斤送亲戚就够了,剩下的做豆腐。”
苏梅:“会不会太少?”
司务长瞪她:“你当自己家里有金山银山啊!”
“嘿嘿,”苏梅摸了摸鼻子,笑道,“听您的。”
三百斤豆子得了47斤油,自家留了5斤,苏梅给陕北老家、婆婆、大嫂、顾淼各寄了4斤,给三哥两斤,剩下的让人帮忙送去了花城。
这么一折腾,东西寄到京市就有些晚了。
八月十五这天,赵儒生正拿着二儿子的东西跟秦淑梅显白呢:“看看,老二还是知道跟家里亲的嘛,提前就将节礼寄了过来。你看这特产红肠,红艳艳的漂亮吧?还有一瓶麦乳精,一袋巧克力糖,一袋面包圈……”
秦淑梅跟着翻了遍,刚要附和地赞两句。
赵倬带着妻儿,扛了个大包推门进来了:“妈,小弟给你寄的包裹。”
赵儒生忙拿了二儿子寄来的糖果、面包圈给孙子、孙女:“小琛、小珺,快尝尝,你们二叔从冰城寄回来的。”
两个孩子瞟了一眼,摇了摇头,“家里就有,二叔还大老远的寄回来干嘛?”
赵儒生噎了噎,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秦淑梅抬头看向条几上的果盘,除了两根红肠,家里可不就是样样不缺。
喻兰放下手里的月饼、水果和给秦淑梅订做的旗袍,寻了把剪刀,带着儿女兴致勃勃地拆包道,“看看你们小婶都寄了什么?”
豆油、茶油、鱼干、豆干、红薯粉条、红薯片、香菇酱、各式菜干菜条。
堆满了茶几,又堆了一地。
“这么多,”秦淑梅问大儿子道,“走邮局吗?”
“哪能啊,”赵倬笑道,“三个大包呐,走邮局弟妹一个月的工资不剩啥了。小恪托上次那位列车员帮忙带回来的。”
“三个大包!”赵儒生若有所思,“另一个大包给顾家?”
“不是给顾家,”赵倬纠正道,“是给顾森的妹妹——顾淼。”
秦淑梅悄悄地把信封放在菜干下,好奇道:“那位刚找回来不久的女孩?”
“妈,”喻兰笑道,“不能称为女孩了,她年龄跟我大小差不多。”
“兄妹俩住在一起,寄给她不就是寄给顾森吗。哦,对了,”赵儒生嘟囔了句,看着大儿子道,“上次你升职,顾家在后面帮了一把。过节呢,你们有没有送份节礼过去?”
秦淑梅也朝赵倬看了过去:“你们要是没有什么送的,我那里还有支老山参……”
“妈,”喻兰笑着打断她道,“顾家最不缺的就是药材,弟妹来信还跟我说,顾淼又给她寄了包参须过去。”
说是参须,药效却不比五十年份的参片差。
“哦~”秦淑梅笑道,“小梅连这个都跟你说了,那看来她对你印象不错,跟顾同志处得也融洽。”
喻兰笑着点了点头,“顾淼一进京就没怎么出过门,我找人打听了一圈也不知道她的喜好,眼看过节了,就给小梅打了个电话,这一聊可不就熟悉了。”
“好相处不?”秦淑梅笑道。
“你问顾淼,还是小梅?”
秦淑梅一愣,笑道:“这么说你见着顾同志了?”
“嗯,小梅在争得顾淼的同意后,就把她的电话、喜好告诉我了。昨天我带着东西去顾家,顾淼亲自到门口接的。”喻兰说着,不由感叹道,“顾淼聪慧,看问题一点就透,小梅骨子里有几分侠意,怪不得两人能交好呢。”
“那感情好,”秦淑梅乐道,“以后小梅过来了,也有一个玩伴。”
“我不是玩伴吗?”
“你毕竟还担着一个长嫂的身份呢,小梅怕是在你跟前放不开。”
这倒也是。
喻兰拿起茶几上的信,递给秦淑梅道:“妈,你快打开看看小梅都给你写了什么?”
“我看是你想看吧,”秦淑梅白了她一眼,笑道,“没看我都把信压到菜干下面了吗?我还想着,等你们走了偷偷打开看呢。这你也能给我翻出来……”
“哈哈……谁叫弟妹写的军垦生活太有趣了呢,”喻兰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妈,你快拆开吧。”
秦淑梅也笑,几次通信之后,她就发现小儿媳有些放飞自我了,内容那是越来越逗,每月期待来信已成了她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秦淑梅拆开信封,露出了厚厚的一张画纸,慢慢展开,画纸里夹杂着一张信,她没先看信,而是好奇地朝画看了过去:“这……”
秦淑梅抖着手,忍了忍没忍住,“噗——哈哈光头……哈哈五个光头……”
喻兰忙探头看了过来,然后:“哈哈……妈,你看小弟头上哈哈……”
两个孩子闻声,好奇地凑到了跟前。
“啊!小叔……哈哈……小叔是最亮的星星哈……”
“咦!小婶怎么把念辉画的这么黑?”
秦淑梅跟喻兰止了笑,扯着画纸好奇地打量了起来。
喻兰道:“小梅上错色了吧?”
几人只见过照片上的小黑蛋,而这个年代的相片是黑白的。
“应该没有,”赵倬站在妻子身后弯腰欣赏了会儿,道,“你不是说,弟妹在信里称呼念辉小黑蛋吗。”
喻兰:“……那也不至于这么黑吧?”
秦淑梅倒是贼喜欢虎头虎脑的小黑蛋,“孩子长得大气,黑了更精神。”
说罢,目光从一溜五个光头上扫过,再次落在小儿子头上的那行字上,“噗嗤”一声,又乐开了:“哈哈……不行了,我笑得肚子都疼了哈哈……根本就停不下来……”
赵倬看着他弟的光头,抽了抽嘴角,小心地抽出他妈手里握着的信纸看了起来,待了解了前因后果后,颇有些同情地又看了画中的他弟一眼。转身去书房拿了画纸跟着描了起来,此画在很多很多年之后,被后人翻出,成了网络上红极一时的“靓照”。
苏梅在寄出一包包节礼的同时,也收到了大家从各处寄来的包裹。
婆婆寄来了布料、营养品,还附带了一叠钱票。喻兰寄来了化妆品、侨汇卷。老家寄的是槐花干、榆钱干、泽蒙花油和荞麦面。花城各家送来了给孩子们做的衣服,买的鞋袜,还有一箱箱书籍字画,有古籍也有近代的。
苏梅数了数,七箱书册、三箱画卷、一箱宣纸,还有一箱装了颜料、大小毛笔和徽墨,“赵恪,我要一个书柜。”
“好。”赵恪打开一箱书册随手翻了翻,不是讲绘画就是讲民俗风情或是饮食,看着倒是有趣。
苏梅蹲在他身边,跟着拿起一本线装书翻看道:“这本是古籍呢,我方才看了,字画里有一幅是唐朝的花鸟图,一幅宋代的山水,还有一幅老族长临摹的清明上河图。”
“嗯,”赵恪放下书册,一箱箱搬起来撂到墙角道,“长辈们的一片心意,给了我们就收着。”
苏梅点点头放下书本,拉开椅子坐下,抽了张画纸拿起铅笔,画了个组合书柜,“趁着时间还早,我去趟后勤。”
赵恪偏头看了眼窗外,接过图纸道:“我去吧。”
“做三套,我们一套,四个孩子,两人用一套。材料要选老榆木,”苏梅叮嘱道,“柜门要按图镶玻璃。”
“好。”
几日后三套五门书柜送来,赵瑾、林念营忙兴奋地拿了抹布擦拭,放入自己的课外书;小黑蛋、小瑜儿有样学样,不但各自把小人书、写废的作业本放了进去,还把苏梅给做的玩具挨个儿地摆放在了柜里。
最后两个小家伙看了看,又各拖了两个小竹根找到苏梅。
“娘,”小黑蛋放下竹根道,“我要一个小笔筒,要一个竹雕花瓶。”
“妈妈,还有我,”小瑜儿忙跟着道,“我也要、要筒,要瓶。”
苏梅头也不回地继续整理书册道,“等我忙完就给你们做,现在你们先去门外,采把漂亮的花儿好不好?”
“好。”两人应了一声,相携着跑出了家门,扯了毛毛草、喇叭花回来。
苏梅分类把书册、画册,绘画工具放进书柜,拍了拍手,看着颇有几分成就感。
赵恪下班回来,依在门框上跟着欣赏了一回道,书柜做的大,几箱书画装进去只占用了五分之一空间,“除了这些,还有想看的书吗?”
“想看的书啊,”苏梅笑道,“真要数起来,那可就太多了。”
“嗯,抽空列个书单,”赵恪执起她颊边的头发挂在耳后道,“我帮你买。一次性买不完,就慢慢来,一年又一年,总能把你想要的书买齐。”
第126章
城里吃油限量, 苏梅准备节礼时,就想弄点油给大家寄去, 冬天是个进补的好时节, 炸点丸子、莲夹,跟粉条、白菜、萝卜一炖,下个面或是就着馒头热热地一吃, 冬天的寒气都被挡回去了。
家里的大豆都被她拿给司务长做豆豉了, 为了能买到足够的豆子,苏梅连跑了数家, 凑足五百斤, 拉去了农垦食堂。
司务长不但在榨油, 还泡了豆子准备做豆腐。
“司务长, ”苏梅看他泡了那多豆子, 惊讶道, “你要给大家做豆腐宴啊?”
“做什么豆腐宴,”司务长笑道,“过段时间该收玉米、红薯, 种土豆、油菜、白菜、萝卜了。趁着现在有时间做点豆干, 农忙时也好给战士们添个菜。”
“豆干!”苏梅好奇道, “好做吗?”
“好做。”司务长笑道, “豆腐切片拿大料一卤, 捞出来沥干水份,搁太阳下晒个三四天, 晒的干干的, 拿雨布袋一裹放个半年都没事。”
苏梅双眸一亮, 转身向外走道:“我再去买些大豆……”
“回来。”司务长无奈地摇了摇头,抬脚踢了踢竹筐里苏梅刚送来的豆子, “一百斤豆子出15、6斤油,榨个三百斤,有个四五十斤送亲戚就够了,剩下的做豆腐。”
苏梅:“会不会太少?”
司务长瞪她:“你当自己家里有金山银山啊!”
“嘿嘿,”苏梅摸了摸鼻子,笑道,“听您的。”
三百斤豆子得了47斤油,自家留了5斤,苏梅给陕北老家、婆婆、大嫂、顾淼各寄了4斤,给三哥两斤,剩下的让人帮忙送去了花城。
这么一折腾,东西寄到京市就有些晚了。
八月十五这天,赵儒生正拿着二儿子的东西跟秦淑梅显白呢:“看看,老二还是知道跟家里亲的嘛,提前就将节礼寄了过来。你看这特产红肠,红艳艳的漂亮吧?还有一瓶麦乳精,一袋巧克力糖,一袋面包圈……”
秦淑梅跟着翻了遍,刚要附和地赞两句。
赵倬带着妻儿,扛了个大包推门进来了:“妈,小弟给你寄的包裹。”
赵儒生忙拿了二儿子寄来的糖果、面包圈给孙子、孙女:“小琛、小珺,快尝尝,你们二叔从冰城寄回来的。”
两个孩子瞟了一眼,摇了摇头,“家里就有,二叔还大老远的寄回来干嘛?”
赵儒生噎了噎,一时间竟不知道怎么回答了。
秦淑梅抬头看向条几上的果盘,除了两根红肠,家里可不就是样样不缺。
喻兰放下手里的月饼、水果和给秦淑梅订做的旗袍,寻了把剪刀,带着儿女兴致勃勃地拆包道,“看看你们小婶都寄了什么?”
豆油、茶油、鱼干、豆干、红薯粉条、红薯片、香菇酱、各式菜干菜条。
堆满了茶几,又堆了一地。
“这么多,”秦淑梅问大儿子道,“走邮局吗?”
“哪能啊,”赵倬笑道,“三个大包呐,走邮局弟妹一个月的工资不剩啥了。小恪托上次那位列车员帮忙带回来的。”
“三个大包!”赵儒生若有所思,“另一个大包给顾家?”
“不是给顾家,”赵倬纠正道,“是给顾森的妹妹——顾淼。”
秦淑梅悄悄地把信封放在菜干下,好奇道:“那位刚找回来不久的女孩?”
“妈,”喻兰笑道,“不能称为女孩了,她年龄跟我大小差不多。”
“兄妹俩住在一起,寄给她不就是寄给顾森吗。哦,对了,”赵儒生嘟囔了句,看着大儿子道,“上次你升职,顾家在后面帮了一把。过节呢,你们有没有送份节礼过去?”
秦淑梅也朝赵倬看了过去:“你们要是没有什么送的,我那里还有支老山参……”
“妈,”喻兰笑着打断她道,“顾家最不缺的就是药材,弟妹来信还跟我说,顾淼又给她寄了包参须过去。”
说是参须,药效却不比五十年份的参片差。
“哦~”秦淑梅笑道,“小梅连这个都跟你说了,那看来她对你印象不错,跟顾同志处得也融洽。”
喻兰笑着点了点头,“顾淼一进京就没怎么出过门,我找人打听了一圈也不知道她的喜好,眼看过节了,就给小梅打了个电话,这一聊可不就熟悉了。”
“好相处不?”秦淑梅笑道。
“你问顾淼,还是小梅?”
秦淑梅一愣,笑道:“这么说你见着顾同志了?”
“嗯,小梅在争得顾淼的同意后,就把她的电话、喜好告诉我了。昨天我带着东西去顾家,顾淼亲自到门口接的。”喻兰说着,不由感叹道,“顾淼聪慧,看问题一点就透,小梅骨子里有几分侠意,怪不得两人能交好呢。”
“那感情好,”秦淑梅乐道,“以后小梅过来了,也有一个玩伴。”
“我不是玩伴吗?”
“你毕竟还担着一个长嫂的身份呢,小梅怕是在你跟前放不开。”
这倒也是。
喻兰拿起茶几上的信,递给秦淑梅道:“妈,你快打开看看小梅都给你写了什么?”
“我看是你想看吧,”秦淑梅白了她一眼,笑道,“没看我都把信压到菜干下面了吗?我还想着,等你们走了偷偷打开看呢。这你也能给我翻出来……”
“哈哈……谁叫弟妹写的军垦生活太有趣了呢,”喻兰笑道,“独乐乐不如众乐乐。妈,你快拆开吧。”
秦淑梅也笑,几次通信之后,她就发现小儿媳有些放飞自我了,内容那是越来越逗,每月期待来信已成了她为数不多的乐趣之一。
秦淑梅拆开信封,露出了厚厚的一张画纸,慢慢展开,画纸里夹杂着一张信,她没先看信,而是好奇地朝画看了过去:“这……”
秦淑梅抖着手,忍了忍没忍住,“噗——哈哈光头……哈哈五个光头……”
喻兰忙探头看了过来,然后:“哈哈……妈,你看小弟头上哈哈……”
两个孩子闻声,好奇地凑到了跟前。
“啊!小叔……哈哈……小叔是最亮的星星哈……”
“咦!小婶怎么把念辉画的这么黑?”
秦淑梅跟喻兰止了笑,扯着画纸好奇地打量了起来。
喻兰道:“小梅上错色了吧?”
几人只见过照片上的小黑蛋,而这个年代的相片是黑白的。
“应该没有,”赵倬站在妻子身后弯腰欣赏了会儿,道,“你不是说,弟妹在信里称呼念辉小黑蛋吗。”
喻兰:“……那也不至于这么黑吧?”
秦淑梅倒是贼喜欢虎头虎脑的小黑蛋,“孩子长得大气,黑了更精神。”
说罢,目光从一溜五个光头上扫过,再次落在小儿子头上的那行字上,“噗嗤”一声,又乐开了:“哈哈……不行了,我笑得肚子都疼了哈哈……根本就停不下来……”
赵倬看着他弟的光头,抽了抽嘴角,小心地抽出他妈手里握着的信纸看了起来,待了解了前因后果后,颇有些同情地又看了画中的他弟一眼。转身去书房拿了画纸跟着描了起来,此画在很多很多年之后,被后人翻出,成了网络上红极一时的“靓照”。
苏梅在寄出一包包节礼的同时,也收到了大家从各处寄来的包裹。
婆婆寄来了布料、营养品,还附带了一叠钱票。喻兰寄来了化妆品、侨汇卷。老家寄的是槐花干、榆钱干、泽蒙花油和荞麦面。花城各家送来了给孩子们做的衣服,买的鞋袜,还有一箱箱书籍字画,有古籍也有近代的。
苏梅数了数,七箱书册、三箱画卷、一箱宣纸,还有一箱装了颜料、大小毛笔和徽墨,“赵恪,我要一个书柜。”
“好。”赵恪打开一箱书册随手翻了翻,不是讲绘画就是讲民俗风情或是饮食,看着倒是有趣。
苏梅蹲在他身边,跟着拿起一本线装书翻看道:“这本是古籍呢,我方才看了,字画里有一幅是唐朝的花鸟图,一幅宋代的山水,还有一幅老族长临摹的清明上河图。”
“嗯,”赵恪放下书册,一箱箱搬起来撂到墙角道,“长辈们的一片心意,给了我们就收着。”
苏梅点点头放下书本,拉开椅子坐下,抽了张画纸拿起铅笔,画了个组合书柜,“趁着时间还早,我去趟后勤。”
赵恪偏头看了眼窗外,接过图纸道:“我去吧。”
“做三套,我们一套,四个孩子,两人用一套。材料要选老榆木,”苏梅叮嘱道,“柜门要按图镶玻璃。”
“好。”
几日后三套五门书柜送来,赵瑾、林念营忙兴奋地拿了抹布擦拭,放入自己的课外书;小黑蛋、小瑜儿有样学样,不但各自把小人书、写废的作业本放了进去,还把苏梅给做的玩具挨个儿地摆放在了柜里。
最后两个小家伙看了看,又各拖了两个小竹根找到苏梅。
“娘,”小黑蛋放下竹根道,“我要一个小笔筒,要一个竹雕花瓶。”
“妈妈,还有我,”小瑜儿忙跟着道,“我也要、要筒,要瓶。”
苏梅头也不回地继续整理书册道,“等我忙完就给你们做,现在你们先去门外,采把漂亮的花儿好不好?”
“好。”两人应了一声,相携着跑出了家门,扯了毛毛草、喇叭花回来。
苏梅分类把书册、画册,绘画工具放进书柜,拍了拍手,看着颇有几分成就感。
赵恪下班回来,依在门框上跟着欣赏了一回道,书柜做的大,几箱书画装进去只占用了五分之一空间,“除了这些,还有想看的书吗?”
“想看的书啊,”苏梅笑道,“真要数起来,那可就太多了。”
“嗯,抽空列个书单,”赵恪执起她颊边的头发挂在耳后道,“我帮你买。一次性买不完,就慢慢来,一年又一年,总能把你想要的书买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