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五十三章 掀,都可以掀(8.2K)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走进不科学最新章节!
“前菜?大餐?”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两个词。
老法、斯托克斯以及其他教授的心中,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股诡异感。
足以在如今科学界引起震动的光速测定,在徐云的口中不过是一道前菜?
开什么玩笑?!
别看光速这个词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
但实际上,它是属于物理‘基底’性质的一道数据。
一来,它代表了光的运动有上限。
或者说信息、能量的传递有上限。
也就是宇宙不同区域发生的事情,不会瞬间到达地球...或是任何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上,生物不会被海量信息“淹没”。
如此一来。
宏观世界才能正常运行——从后世角度来定义,应该说是生命演化才能正常进行。
二来便是在几何光学上的用处,理论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用到光速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能不会产生直白的数字结果,却会构成理论模型的条条框框,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老法等人在计算出结果后,心情普遍都很复杂:
他们既意外于徐云能够给科学界争论已久的光速计算予以终定,为自己这些人小半辈子的努力都比不上肥鱼百多年前的方案而感到失落。
又欣喜于相关理论、乃至人类科技都将得到一个大幅度的发展。
结果没想到......
这套足以载入史册、提出者毫无疑问可以获得科普利奖章的精妙方案......
tmd竟然还不是主食?
这就像本子里的女主以为对方已经进入了全部,但实际上才只没入了小半根而已。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
因此在得知还有一大半没塞进之后,老法的心中顿时冒出了一股惊惧中夹杂着期待的复杂情感。
前菜就这么刺激,主食那还得了?
老法甚至摸了摸自己胸口的内袋,那里头放着英国皇家特供的两片硝酸甘油。
随后他沉默片刻,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道:
“罗峰同学,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什么实验?”
徐云扫了眼不远处的安古斯罗曼,转头对威廉惠威尔问道:
“惠威尔先生,我拜托您准备的其他设备都找齐了吗?”
威廉惠威尔原本正在和斯托克斯谈笑风生呢,闻言一提高腰裤,语气柔和的道:
“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只是还有几件小模组比较特殊,暂时先被存放到了实验室。”
“我已经安排汤姆逊同学亲自带人去取了,十分钟内应该就会返回。”
威廉惠威尔此时的表情很是和蔼,眼角带着一股压制不住的喜悦。
刚刚他从斯托克斯口中得知了测光实验的意义,目前的局势和安古斯罗曼的质疑已经没多少关系了。
也就是无论徐云接下来能不能拿出反驳波动说的证据,其实都不会对他‘肥鱼后代’的身份造成太大的影响。
毕竟这套光速测算的方案实在是太精妙了,除了肥鱼,还能有谁能想得出来呢?
总不能是罗峰自己吧?
在如今波粒二象性概念已经提出的背景下,这个实验的重要性未必就比反驳波动说的证据小多少。
这就好比后世某人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结果算着算着,反倒把霍奇猜想证明了。
纵使最后他解不开哥猜,难道说他就不是一位顶级数学家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然了。
以前是斯托克斯等人在不了解徐云接下来安排的前提下,以现有观念做出的判断。
总而言之。
在徐云的这份前菜面前。
普莱姆藉着安古斯罗曼发出的这道必杀组合技,实际上已经对威廉惠威尔失去了效果。
这代表着他保住了三一学院院长的威严,此时依旧有竞选新校长的资格。
这怎能让他不喜?
因此在徐云开口之前。
他便先一步安排汤姆逊亲自前往实验室,让他将徐云要求的设备搬运到了现常
十分钟后。
汤姆逊和小麦哼哧哼哧的带着几个箱子回到了空地。
哐啷哐啷——
很快。
几个零件、看不出具体材质的金属片、金属圆球,以及一架钢琴大小的木头承重架被摆放到了空地上。
徐云带上乳胶手套,开始亲自组装起设备。
虽然橡胶手套要到1889年才会被发明出来,但掺杂了碱式碳酸铅的乳胶手套早已面世11年了。
加之这些零部件在实验室已经被调试完毕,因此组合起来并不会特别麻烦。
十多分钟后。
一个简易的电解池,出现在了先前放置手电筒的木桌上。
电解池大概有后世送餐员配备的送餐箱大小,外部裹着黑色的绷带,内中充满了溶液。
溶液被一张薄膜从中间分割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各插着一块金属板。
金属板的大孝外观均是一致,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规格。
随后徐云招来汤姆逊耳语了几句,让他先去组装另一套实验装置。
待老汤离去后。
徐云朝周围诸多大佬点了点头,开口道:
“阿尔伯特亲王,法拉第先生,惠威尔院长,哦对了,还有罗曼学长,我们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实验了。”
老法又是一步向前,第一个来到了设备边上。
作为电学大佬,他对于电解池可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只见他负着手,凑到电解池面前打量了几眼,甚至还耸动鼻头嗅了嗅,判断道:
“这是.....酸溶液?”
徐云点了点头,补充道:
“准确来说,是氯化银和氟硅酸的混合溶液。”
老法见说又看了眼放置在溶液中的金属板,目光在上头停留了片刻:
“铂电极?”
徐云朝他一竖大拇指,夸赞道:
“您可真是好眼力,没错就是铂电极。”
老法没去理睬徐云的吹捧,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费解。
铂电极、氯化银和氟硅酸,这些和光有什么关系呢?
看着陷入沉思的老法,徐云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法拉第教授,那我现在开始了?”
老法这才回过神,看了眼周围,很快道:
“行,那就开始吧。”
徐云又朝边上的阿尔伯特亲王等人知会了一声,从小麦手中接过一把强光手电,以及一个电流表。
按照原本时间线。
韦伯在1841年就发明了双线电流表,1846年更是发明了电功率表,属于电子元件史上的重要节点。
这两个节点在如今这个副本中既没有提前也没有推后,因此剑桥大学可以拿出高精度的电流表倒也不怎么稀奇。
随后徐云将电流表接入电解池,打开手电筒,校准后塞到了小麦手里:
“握住,别松手。”
小麦憨憨的哦了一声,做起了工具人。
见此情形。
老法的脑袋上不由冒出了一个问号:
“?”
电解池不通电却用光来照射,这又是什么操作?
不过徐云此前毕竟搞出了旋转镜测光速的实验,因此老法与众人还是耐心的看了下去。
一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当时间来到第十三分钟的时候。
老法打了个哈欠,正准备说话。
不过开口之前,他眼角的余光里,似乎闪过了什么东西跳动的影子。
他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去。
待看清情形的瞬间,老法的头皮便是一麻:
只见此时此刻。
原本毫无反应的电流表,内中的指针赫然在微弱而固执的跳动着!
老法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其他教授的注意,逐渐有人跟着将注意力投放到了电流表。
“你们快看电流表1
“哈利路亚,哪里来的电动势?1
“一比吊糟,这嘛玩意?”
“电流表动了,我不玩了,wdnmd1
最终。
小麦憨憨的说出了所有人的疑问:
“好奇怪呀,明明没有通电,为什么电解池里会产生电流呢?”
唰——
下一秒。
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到了徐云身上。
甚至连威廉惠威尔的眼中,也都带着浓郁的好奇。
虽然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限,但电解池的原理他却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电解池电解池,没有电自然不行。
可眼下徐云只是靠着一把强光手电,就让电解池内重新有了电流——或者说电势差?
看着一个个大佬好奇宝宝般的眼神,徐云抬头往上看了几秒钟。
哎。
才四千字不到,没办法下章再说了。
于是他微微叹了口气,对老法说道: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上午,肥鱼老祖为了某个电解实验调试设备,便将两片铂电极浸入了电解质溶液。”
“当时恰好有人上门拜访,肥鱼老祖便顺手将没通电的电解池放到了窗台边。”
“结果等他会客完毕,返回原处时忽然发现,电解池内居然出现了电势差1
“于是他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逐一排除外因,最后确定了一件事.......”
说道这里。
徐云顿了顿,环视周围一圈,一锤定音:
“铂电极在受到光照射时会产生电动势,物质的电性质与光波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密切关系1
听闻此言。
现场顿时又是一阵诡异的寂静。
过了几秒钟。
老法目光复杂的看了徐云一眼,问道:
“肥鱼先生有为这个现象命名吗?”
徐云点点头,解释道:
“有,肥鱼先祖将这种现象叫做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老法将视线转向正在咕噜咕噜的电解池,嘴中喃喃:
“光伏.....导体.....”
没错。
徐云这次示范的第二个实验,正是光伏效应!
本土中光伏效应的发现时间是在1839年,亚历山大贝克勒尔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这个现象。
效应的现象便是徐云演示的那样:
两个铂电极放到电解液里用光线去照射,电解池中便会出现电动势。
不过在这个时间线里。
受小牛影响。
电子元件领域得到了极其高速的发展,贝克勒尔的父亲家安东西萨贝克尔勒在电灯的发明中参了一股,因此亚历山大贝克勒尔也就错失了发现光伏效应的机会。(这个伏笔居然没有人发现,桑心啊....)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亚历山大贝克勒尔,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
居里夫人。
1903年。
为了表彰镭元素的发现,诺贝尔奖组委会将诺贝奖颁给了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
其中贝克勒尔排名第一,皮埃尔居里——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排名第二,居里夫人本人排名第三。
并且居里夫人的名字是在其丈夫皮埃尔的强烈要求下,才被贝克勒尔加上的。
不过实际上呢。
贝克勒尔的这波获奖有很大水分,堪称是最早一批混一作的例子。
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很简单:
他在1896年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并且引导了相关研究。
但其实呢......
贝克勒尔将这个现象认定成了荧光,压根就直接无视了它,镭发现的过程中居里夫妇才是出力最大的人。
另外,后世传闻皮埃尔和贝克勒尔合作亲密无间,这也是谎言。
皮埃尔一直讨厌贝克勒尔,如果不是瑞典的数学家罗比加拉格尔把提名信的内容告诉皮埃尔,皮埃尔恐怕到颁奖时都不知道具体谁被提名了。
至于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过了。
1906年。
皮埃尔.居里在路上被马车撞倒,当场身亡。
居里夫人在寡居几年后和学生郎之万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另组家庭这属于人之常情,更别说居里夫人也不是无缝衔接,最短最短都有三年多呢。
但奈何郎之万当时是有妇之夫,这就导致了她们的爱情故事蒙上了许多非议色彩。
1911年11月7日。
路透社报导该年诺贝尔化学奖将授予居里夫人。
结果11月23日。
郎之万夫人就通过其兄,在报上发表了居里夫人给郎之万的情书。
自那之后。
高卢的报刊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居里夫人与朗之万的“神秘恋情”,并开始大量公布她的信件。
一些高卢人还去袭击她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
一批原本支持居里夫人的高卢科学家也开始改变立场,他们联名写信让玛丽离开法国。
导致居里夫人最终没有选上高卢科学院的院士,而是逃到了高卢境内的一座修道院躲了14个月方才挨过了风声。
‘波兰荡妇’这个侮辱性的字眼,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这里再说个比较骚的小插曲。
郎之万在和居里夫人分开后,妻子同意朗之万可以公开拥有一个除了居里夫人之外的情人,以此为条件来挽回失败的婚姻。
多年以后。
朗之万为了养活情人,居然厚着脸皮请求居里夫人在研究所为这个女学生安排一个职位......(cnki:sun:kxsj.0.2014-07-019)
奇葩年年有,20世纪初特别多。
好了。
视线再回归原处。
光伏效应在严格意义上和波动说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步骤。
一来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过渡,避免这些大佬骤然见到某些现象后心脏病突发,造成人类科学史上的悲剧。
另外便是为了.....
启发老法。
别忘了。
半导体这个概念,就是老法提出来的。
瞧他现在跟吴老二似的抖动频率,搁玄幻小说里头那就是妥妥的‘顿悟’好伐?
随后几位教授也相继来到电解池边,再次观察了一阵现象。
斯托克斯甚至还上手去摸了摸铂电极板,咻的一下便收回了手指。(不建议试哈,大致感觉和漏电的金属主机箱有点像,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当年头铁)
“真是奇怪......”
摸着有些酸胀的手指,斯托克斯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说道:
“为什么用光线照射铂电极,溶液内部就会产生电流呢?”
“按照安培先生的理论,光照让电解池内部出现了一个闭合的、有电势差的回路?”
一旁的另一位教授上前了两步,伸着脑袋朝电解池里看了几眼。
此人叫做巴特伯里格斯,是剑桥大学如今能排名前五的物理专家,在欧洲也是赫赫有名。
只见他沉思片刻,分析到:
“有没有可能是来自片表面的薄层杂质?比如掺杂了热源效应?”
老法很快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手电筒的光线应该达不到引发薄层杂质变化的量级,顶多就是溴化物和碘化物会短暂的分解产生电效应,但却无法长期持续。”
随后他瞥了眼一旁‘乖巧.jpg’的徐云,伸手从桌上起了一块干净的铂电极。
将修长的食指微微卷曲,在上面敲了敲:
“因此很明显,类似铂电极之类的金属板内,一定存在有能形成自有场的条件.....”
斯托克斯见状,不由问道:
“法拉第先生,您是想到了什么吗?”
老法的脸上立时浮现出了一丝犹疑,似乎在进行着某些思想斗争,最后还是说道:
“只是有一些模糊的猜测罢了.......”
“我认为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例如铂电极内原本存在着某些的电荷,它们原先保持在一个比较均衡的封闭状态,从而没有展现出带电的属性。”
“在光照的情况下被激发——或者说平衡的那个结被间断了,导致出现了电势差?”
“不过这样一来,激发的实际环境恐怕就肉眼不可见了......”
看着侃侃而谈的老法,徐云默然不语。
不过紧握的双手,表明此刻他的心中并不平静。
众做周知。
光伏现象的本质要归结于原子能带结构,涉及到价带和导带的概念。
所谓价带,指的是离原子核比较近的区域。
这里的电子都被紧紧吸住,无法轻易逃离。
导带则是远离原子核的区域,这里的电子不受监管,比较自由。
如果有外加电场让这些电子跑起来,那材料就导电了。
除了这两个区域,在价带上面、导带下面还有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不允许电子存在,也就是禁带。
所以在自热界,一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
一种禁带很窄,或者干脆没有禁带。
在室温下,它的价带外层电子可以轻易跃迁到导带上。
这就是导体。
相反如果材料的禁带很宽,一般大于三电子伏特,在室温下电子老老实实地待在价带上,那它就不能导电。
这就是绝缘体。
而在价带和导带之间、能隙小于3ev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这些电子会形成一个叫做pn结的东西,两端显不同的电性,进而形成一个从n指向p的电常
这个电场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也叫作导体的自建电常
至于光伏效应的作用呢,就是让那些已经成对的价带电子再次受到“诱惑”。
也就是价带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能量变高,跃迁到了导带上。
脱离了电子的空穴受到自建电场的影响会被扔到两边去,形成一个从p指向n的电常
这就是光生电场,方向与自建电场相反。
此时只要外接一个回路,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了。
这也是后世光伏发电的原理,只是利用率一直上不去,所以还只是个发展中的项目。
老法他们所处的1850年连电子都没发现,顶多就是库伦提出了电荷的概念,距离真正的微粒还有很长的一些距离。
老法却能靠着现象联系到内中的‘结’,这怎么能不让人惊讶呢?
实际上。
这也不是徐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
1665年副本中计算无穷小量的小牛......
1100副本中推导出曲率的老贾......
凭借原始知识就搞出自吸泵的老苏.....
在这些人类史上的科学巨匠面前,徐云每次都能感觉到自身的渺校
与这些真正的先贤相比,他只是一个获得了特殊光环的幸运儿而已,今后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就在徐云心中感慨之际,一旁的汤姆逊快步走了过来:
“罗峰,你要的另一套设备已经准备好了。”
徐云这才回过神。
他先是看了眼不远处的安古斯罗曼。
啧啧,这个反派这次居然不再说话了,自己还等着再打一次脸呢......
随后他轻咳一声,将这个无聊的念头抛开,对老法说道:
“法拉第先生,您准备好了吗?”
老法此时还处在光伏效应引发的思考中,闻言下意识的便是一呆:
“额,准备什么?”
徐云朝他神秘一笑,看了眼远处:
“当然是准备.....”
“去掀翻物理大厦的根基啦1
...........
注:
昨天有同学问这年头为什么会有仪表盘,有没有一种可能,1804年发明的第一辆火车上就有仪表盘了.....
------题外话------
凌晨一点才醒,别说我没更新了,呜呜呜呜呜呜呜
“前菜?大餐?”
听到徐云口中冒出的这两个词。
老法、斯托克斯以及其他教授的心中,不约而同的冒出了一股诡异感。
足以在如今科学界引起震动的光速测定,在徐云的口中不过是一道前菜?
开什么玩笑?!
别看光速这个词看起来似乎很高大上。
但实际上,它是属于物理‘基底’性质的一道数据。
一来,它代表了光的运动有上限。
或者说信息、能量的传递有上限。
也就是宇宙不同区域发生的事情,不会瞬间到达地球...或是任何有生命存在的星球上,生物不会被海量信息“淹没”。
如此一来。
宏观世界才能正常运行——从后世角度来定义,应该说是生命演化才能正常进行。
二来便是在几何光学上的用处,理论中有大量的公式需要用到光速的定义。
这种定义可能不会产生直白的数字结果,却会构成理论模型的条条框框,重要性不言而喻。
所以老法等人在计算出结果后,心情普遍都很复杂:
他们既意外于徐云能够给科学界争论已久的光速计算予以终定,为自己这些人小半辈子的努力都比不上肥鱼百多年前的方案而感到失落。
又欣喜于相关理论、乃至人类科技都将得到一个大幅度的发展。
结果没想到......
这套足以载入史册、提出者毫无疑问可以获得科普利奖章的精妙方案......
tmd竟然还不是主食?
这就像本子里的女主以为对方已经进入了全部,但实际上才只没入了小半根而已。
这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感觉。
因此在得知还有一大半没塞进之后,老法的心中顿时冒出了一股惊惧中夹杂着期待的复杂情感。
前菜就这么刺激,主食那还得了?
老法甚至摸了摸自己胸口的内袋,那里头放着英国皇家特供的两片硝酸甘油。
随后他沉默片刻,深吸一口气,对徐云道:
“罗峰同学,接下来我们还要做什么实验?”
徐云扫了眼不远处的安古斯罗曼,转头对威廉惠威尔问道:
“惠威尔先生,我拜托您准备的其他设备都找齐了吗?”
威廉惠威尔原本正在和斯托克斯谈笑风生呢,闻言一提高腰裤,语气柔和的道:
“放心吧,早就准备好了,只是还有几件小模组比较特殊,暂时先被存放到了实验室。”
“我已经安排汤姆逊同学亲自带人去取了,十分钟内应该就会返回。”
威廉惠威尔此时的表情很是和蔼,眼角带着一股压制不住的喜悦。
刚刚他从斯托克斯口中得知了测光实验的意义,目前的局势和安古斯罗曼的质疑已经没多少关系了。
也就是无论徐云接下来能不能拿出反驳波动说的证据,其实都不会对他‘肥鱼后代’的身份造成太大的影响。
毕竟这套光速测算的方案实在是太精妙了,除了肥鱼,还能有谁能想得出来呢?
总不能是罗峰自己吧?
在如今波粒二象性概念已经提出的背景下,这个实验的重要性未必就比反驳波动说的证据小多少。
这就好比后世某人解答哥德巴赫猜想,结果算着算着,反倒把霍奇猜想证明了。
纵使最后他解不开哥猜,难道说他就不是一位顶级数学家了?
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当然了。
以前是斯托克斯等人在不了解徐云接下来安排的前提下,以现有观念做出的判断。
总而言之。
在徐云的这份前菜面前。
普莱姆藉着安古斯罗曼发出的这道必杀组合技,实际上已经对威廉惠威尔失去了效果。
这代表着他保住了三一学院院长的威严,此时依旧有竞选新校长的资格。
这怎能让他不喜?
因此在徐云开口之前。
他便先一步安排汤姆逊亲自前往实验室,让他将徐云要求的设备搬运到了现常
十分钟后。
汤姆逊和小麦哼哧哼哧的带着几个箱子回到了空地。
哐啷哐啷——
很快。
几个零件、看不出具体材质的金属片、金属圆球,以及一架钢琴大小的木头承重架被摆放到了空地上。
徐云带上乳胶手套,开始亲自组装起设备。
虽然橡胶手套要到1889年才会被发明出来,但掺杂了碱式碳酸铅的乳胶手套早已面世11年了。
加之这些零部件在实验室已经被调试完毕,因此组合起来并不会特别麻烦。
十多分钟后。
一个简易的电解池,出现在了先前放置手电筒的木桌上。
电解池大概有后世送餐员配备的送餐箱大小,外部裹着黑色的绷带,内中充满了溶液。
溶液被一张薄膜从中间分割成两个区域,每个区域中各插着一块金属板。
金属板的大孝外观均是一致,显然是事先安排好的规格。
随后徐云招来汤姆逊耳语了几句,让他先去组装另一套实验装置。
待老汤离去后。
徐云朝周围诸多大佬点了点头,开口道:
“阿尔伯特亲王,法拉第先生,惠威尔院长,哦对了,还有罗曼学长,我们可以开始下一阶段实验了。”
老法又是一步向前,第一个来到了设备边上。
作为电学大佬,他对于电解池可是熟悉到不能再熟悉了。
只见他负着手,凑到电解池面前打量了几眼,甚至还耸动鼻头嗅了嗅,判断道:
“这是.....酸溶液?”
徐云点了点头,补充道:
“准确来说,是氯化银和氟硅酸的混合溶液。”
老法见说又看了眼放置在溶液中的金属板,目光在上头停留了片刻:
“铂电极?”
徐云朝他一竖大拇指,夸赞道:
“您可真是好眼力,没错就是铂电极。”
老法没去理睬徐云的吹捧,眉头微微皱起,眼中闪过一丝费解。
铂电极、氯化银和氟硅酸,这些和光有什么关系呢?
看着陷入沉思的老法,徐云试探性的问了一句:
“法拉第教授,那我现在开始了?”
老法这才回过神,看了眼周围,很快道:
“行,那就开始吧。”
徐云又朝边上的阿尔伯特亲王等人知会了一声,从小麦手中接过一把强光手电,以及一个电流表。
按照原本时间线。
韦伯在1841年就发明了双线电流表,1846年更是发明了电功率表,属于电子元件史上的重要节点。
这两个节点在如今这个副本中既没有提前也没有推后,因此剑桥大学可以拿出高精度的电流表倒也不怎么稀奇。
随后徐云将电流表接入电解池,打开手电筒,校准后塞到了小麦手里:
“握住,别松手。”
小麦憨憨的哦了一声,做起了工具人。
见此情形。
老法的脑袋上不由冒出了一个问号:
“?”
电解池不通电却用光来照射,这又是什么操作?
不过徐云此前毕竟搞出了旋转镜测光速的实验,因此老法与众人还是耐心的看了下去。
一分钟......
五分钟......
十分钟......
当时间来到第十三分钟的时候。
老法打了个哈欠,正准备说话。
不过开口之前,他眼角的余光里,似乎闪过了什么东西跳动的影子。
他下意识的转过头看去。
待看清情形的瞬间,老法的头皮便是一麻:
只见此时此刻。
原本毫无反应的电流表,内中的指针赫然在微弱而固执的跳动着!
老法的动作很快引起了其他教授的注意,逐渐有人跟着将注意力投放到了电流表。
“你们快看电流表1
“哈利路亚,哪里来的电动势?1
“一比吊糟,这嘛玩意?”
“电流表动了,我不玩了,wdnmd1
最终。
小麦憨憨的说出了所有人的疑问:
“好奇怪呀,明明没有通电,为什么电解池里会产生电流呢?”
唰——
下一秒。
所有人的目光都锁定到了徐云身上。
甚至连威廉惠威尔的眼中,也都带着浓郁的好奇。
虽然他在自然科学方面的知识有限,但电解池的原理他却是多少知道一些的。
电解池电解池,没有电自然不行。
可眼下徐云只是靠着一把强光手电,就让电解池内重新有了电流——或者说电势差?
看着一个个大佬好奇宝宝般的眼神,徐云抬头往上看了几秒钟。
哎。
才四千字不到,没办法下章再说了。
于是他微微叹了口气,对老法说道:
“一百多年前的一个上午,肥鱼老祖为了某个电解实验调试设备,便将两片铂电极浸入了电解质溶液。”
“当时恰好有人上门拜访,肥鱼老祖便顺手将没通电的电解池放到了窗台边。”
“结果等他会客完毕,返回原处时忽然发现,电解池内居然出现了电势差1
“于是他通过控制变量的方式逐一排除外因,最后确定了一件事.......”
说道这里。
徐云顿了顿,环视周围一圈,一锤定音:
“铂电极在受到光照射时会产生电动势,物质的电性质与光波之间,必然存在着某种特殊的密切关系1
听闻此言。
现场顿时又是一阵诡异的寂静。
过了几秒钟。
老法目光复杂的看了徐云一眼,问道:
“肥鱼先生有为这个现象命名吗?”
徐云点点头,解释道:
“有,肥鱼先祖将这种现象叫做光生伏特效应,简称光伏效应。”
老法将视线转向正在咕噜咕噜的电解池,嘴中喃喃:
“光伏.....导体.....”
没错。
徐云这次示范的第二个实验,正是光伏效应!
本土中光伏效应的发现时间是在1839年,亚历山大贝克勒尔在极其偶然的情况下见到了这个现象。
效应的现象便是徐云演示的那样:
两个铂电极放到电解液里用光线去照射,电解池中便会出现电动势。
不过在这个时间线里。
受小牛影响。
电子元件领域得到了极其高速的发展,贝克勒尔的父亲家安东西萨贝克尔勒在电灯的发明中参了一股,因此亚历山大贝克勒尔也就错失了发现光伏效应的机会。(这个伏笔居然没有人发现,桑心啊....)
当然了。
既然提到了亚历山大贝克勒尔,就不得不提到另一个人了:
居里夫人。
1903年。
为了表彰镭元素的发现,诺贝尔奖组委会将诺贝奖颁给了贝克勒尔和居里夫妇。
其中贝克勒尔排名第一,皮埃尔居里——也就是居里夫人的丈夫排名第二,居里夫人本人排名第三。
并且居里夫人的名字是在其丈夫皮埃尔的强烈要求下,才被贝克勒尔加上的。
不过实际上呢。
贝克勒尔的这波获奖有很大水分,堪称是最早一批混一作的例子。
他获得诺贝尔奖的原因很简单:
他在1896年发现了天然放射性,并且引导了相关研究。
但其实呢......
贝克勒尔将这个现象认定成了荧光,压根就直接无视了它,镭发现的过程中居里夫妇才是出力最大的人。
另外,后世传闻皮埃尔和贝克勒尔合作亲密无间,这也是谎言。
皮埃尔一直讨厌贝克勒尔,如果不是瑞典的数学家罗比加拉格尔把提名信的内容告诉皮埃尔,皮埃尔恐怕到颁奖时都不知道具体谁被提名了。
至于再后来的事情大家应该都听过了。
1906年。
皮埃尔.居里在路上被马车撞倒,当场身亡。
居里夫人在寡居几年后和学生郎之万在了一起。
丈夫去世后另组家庭这属于人之常情,更别说居里夫人也不是无缝衔接,最短最短都有三年多呢。
但奈何郎之万当时是有妇之夫,这就导致了她们的爱情故事蒙上了许多非议色彩。
1911年11月7日。
路透社报导该年诺贝尔化学奖将授予居里夫人。
结果11月23日。
郎之万夫人就通过其兄,在报上发表了居里夫人给郎之万的情书。
自那之后。
高卢的报刊开始连篇累牍地报道居里夫人与朗之万的“神秘恋情”,并开始大量公布她的信件。
一些高卢人还去袭击她的住宅,用石头砸坏她的窗户。
一批原本支持居里夫人的高卢科学家也开始改变立场,他们联名写信让玛丽离开法国。
导致居里夫人最终没有选上高卢科学院的院士,而是逃到了高卢境内的一座修道院躲了14个月方才挨过了风声。
‘波兰荡妇’这个侮辱性的字眼,就是那时候出现的。
这里再说个比较骚的小插曲。
郎之万在和居里夫人分开后,妻子同意朗之万可以公开拥有一个除了居里夫人之外的情人,以此为条件来挽回失败的婚姻。
多年以后。
朗之万为了养活情人,居然厚着脸皮请求居里夫人在研究所为这个女学生安排一个职位......(cnki:sun:kxsj.0.2014-07-019)
奇葩年年有,20世纪初特别多。
好了。
视线再回归原处。
光伏效应在严格意义上和波动说没有太直接的关系,但却是一个不可忽略的步骤。
一来这是一次思想上的过渡,避免这些大佬骤然见到某些现象后心脏病突发,造成人类科学史上的悲剧。
另外便是为了.....
启发老法。
别忘了。
半导体这个概念,就是老法提出来的。
瞧他现在跟吴老二似的抖动频率,搁玄幻小说里头那就是妥妥的‘顿悟’好伐?
随后几位教授也相继来到电解池边,再次观察了一阵现象。
斯托克斯甚至还上手去摸了摸铂电极板,咻的一下便收回了手指。(不建议试哈,大致感觉和漏电的金属主机箱有点像,别问我怎么知道的,问就是当年头铁)
“真是奇怪......”
摸着有些酸胀的手指,斯托克斯的眉头顿时皱了起来,说道:
“为什么用光线照射铂电极,溶液内部就会产生电流呢?”
“按照安培先生的理论,光照让电解池内部出现了一个闭合的、有电势差的回路?”
一旁的另一位教授上前了两步,伸着脑袋朝电解池里看了几眼。
此人叫做巴特伯里格斯,是剑桥大学如今能排名前五的物理专家,在欧洲也是赫赫有名。
只见他沉思片刻,分析到:
“有没有可能是来自片表面的薄层杂质?比如掺杂了热源效应?”
老法很快摇了摇头,否定了这个猜测:
“手电筒的光线应该达不到引发薄层杂质变化的量级,顶多就是溴化物和碘化物会短暂的分解产生电效应,但却无法长期持续。”
随后他瞥了眼一旁‘乖巧.jpg’的徐云,伸手从桌上起了一块干净的铂电极。
将修长的食指微微卷曲,在上面敲了敲:
“因此很明显,类似铂电极之类的金属板内,一定存在有能形成自有场的条件.....”
斯托克斯见状,不由问道:
“法拉第先生,您是想到了什么吗?”
老法的脸上立时浮现出了一丝犹疑,似乎在进行着某些思想斗争,最后还是说道:
“只是有一些模糊的猜测罢了.......”
“我认为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例如铂电极内原本存在着某些的电荷,它们原先保持在一个比较均衡的封闭状态,从而没有展现出带电的属性。”
“在光照的情况下被激发——或者说平衡的那个结被间断了,导致出现了电势差?”
“不过这样一来,激发的实际环境恐怕就肉眼不可见了......”
看着侃侃而谈的老法,徐云默然不语。
不过紧握的双手,表明此刻他的心中并不平静。
众做周知。
光伏现象的本质要归结于原子能带结构,涉及到价带和导带的概念。
所谓价带,指的是离原子核比较近的区域。
这里的电子都被紧紧吸住,无法轻易逃离。
导带则是远离原子核的区域,这里的电子不受监管,比较自由。
如果有外加电场让这些电子跑起来,那材料就导电了。
除了这两个区域,在价带上面、导带下面还有一个区域。
这个区域不允许电子存在,也就是禁带。
所以在自热界,一般存在着两种截然不同的材料:
一种禁带很窄,或者干脆没有禁带。
在室温下,它的价带外层电子可以轻易跃迁到导带上。
这就是导体。
相反如果材料的禁带很宽,一般大于三电子伏特,在室温下电子老老实实地待在价带上,那它就不能导电。
这就是绝缘体。
而在价带和导带之间、能隙小于3ev的材料,就是半导体。
这些电子会形成一个叫做pn结的东西,两端显不同的电性,进而形成一个从n指向p的电常
这个电场是自发形成的,因此也叫作导体的自建电常
至于光伏效应的作用呢,就是让那些已经成对的价带电子再次受到“诱惑”。
也就是价带电子吸收了光的能量,能量变高,跃迁到了导带上。
脱离了电子的空穴受到自建电场的影响会被扔到两边去,形成一个从p指向n的电常
这就是光生电场,方向与自建电场相反。
此时只要外接一个回路,由于电势差的存在,回路中就会产生电流了。
这也是后世光伏发电的原理,只是利用率一直上不去,所以还只是个发展中的项目。
老法他们所处的1850年连电子都没发现,顶多就是库伦提出了电荷的概念,距离真正的微粒还有很长的一些距离。
老法却能靠着现象联系到内中的‘结’,这怎么能不让人惊讶呢?
实际上。
这也不是徐云第一次遇到这种情况了。
1665年副本中计算无穷小量的小牛......
1100副本中推导出曲率的老贾......
凭借原始知识就搞出自吸泵的老苏.....
在这些人类史上的科学巨匠面前,徐云每次都能感觉到自身的渺校
与这些真正的先贤相比,他只是一个获得了特殊光环的幸运儿而已,今后还有很长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
就在徐云心中感慨之际,一旁的汤姆逊快步走了过来:
“罗峰,你要的另一套设备已经准备好了。”
徐云这才回过神。
他先是看了眼不远处的安古斯罗曼。
啧啧,这个反派这次居然不再说话了,自己还等着再打一次脸呢......
随后他轻咳一声,将这个无聊的念头抛开,对老法说道:
“法拉第先生,您准备好了吗?”
老法此时还处在光伏效应引发的思考中,闻言下意识的便是一呆:
“额,准备什么?”
徐云朝他神秘一笑,看了眼远处:
“当然是准备.....”
“去掀翻物理大厦的根基啦1
...........
注:
昨天有同学问这年头为什么会有仪表盘,有没有一种可能,1804年发明的第一辆火车上就有仪表盘了.....
------题外话------
凌晨一点才醒,别说我没更新了,呜呜呜呜呜呜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