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 >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还是让他自己去消化吧!
第一百一十二章 还是让他自己去消化吧!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从大学讲师到首席院士最新章节!
技术实验室专门负责检测的研究员杜海,比岳智全出来的要晚上几步,和岳智全装出的平静不同,杜海是快步走出来,兴奋和激动完全写在脸上。
“怎么样,杜海?抗拉数值是多少?”彭辉见到了杜海,马上再问上一句,唯恐岳智全是在开玩笑。
杜海紧紧攥着头,整个脸都崩了起来,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他深吸了一口气才说了出来,“抗拉强度是在1787兆帕到1796兆帕区间。”
“也就是1790左右,对吧?”
“对、对、对、对……”杜海连续点头进行确认。
整个楼道顿时更热闹了。
刚才岳智全说的时候还有人觉得他可能是在开玩笑,1790的数值实在是太惊人了,惊人到让人不敢相信,感觉数据非常的虚假。
现在杜海的确认让大家都相信了。
“1790啊,我的老天,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还真是1790?不是检测出问题了吗?这个数值应该比国际最高的还多吧?”
“我记得最高是1720,而且是特殊手段制造出来的。”
“我们竟然制造出了这么高端的钛合金……”
金属实验室上下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激动,一直以来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丰厚到甚至像是做梦一样。
彭辉激动的和其他人拥抱,也快步朝着王浩走过来,一把抱住他,激动的喊着,“谢谢!谢谢!王浩教授,你的分析实在是太厉害了。”
“如果没有你,我们连最初的研究都无法完成了,现在这个成果远远超出预计。”
“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说,真的,非常谢谢你……”
彭辉说着激动到流出了眼泪,旁边其他人也都激动的流泪。
他们纯粹就是因为太过于激动了。
旁边的楼梯口,励继平和曹东明一起站在那里,他们没有说一句话,脸上都写着难以置信。
岳智全也走了过来,嘴里也不断兴奋的说道,“我刚才看到那块合金就知道不一般呀,真的是忍不住就跟着进去检测了。”
“果然不一般!”
“检测的时候,我看到数值超过1600就已经很惊讶了,结果眼看着数值慢慢超过了1700,甚至接近了1800……”
“你不知道当时我都紧张了,真的是紧张了,多少年干这个了,从来没有这么紧张、激动过。”
岳智全就是专门做材料检测的,材料检测也是一个研究方向,以各种专业的数值来对材料性能进行评估,合金材料的检测是一个大方向。
对于岳智全这种材料构成、性能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说,做一个超越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合金检测,简直就是一个梦幻般的体验。
其他领域的人,大概很难理解岳智全的感受,但他们对于数据还是有认识的。
励继平连续问道,“这怎么可能?1790?老岳,你不是在开玩笑,对吧?”
“我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
“这个数值也太离谱了吧,上次是1560,这次直接提升到1790?”
看着另一边儿进入实验室的激动庆祝,再想想岳智全肯定的语气,励继平也知道数据是真实的,可正因为数据的真实,让他感觉完全超出了对材料研发的认知。
他所看到的和其他人一样,就是王浩做了一个专业的分析,直接对于项目工序做出修改。
然后,成品就了这么大的提升?
这种事怎么可能呢!
励继平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他觉得眼前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作为一名工程院材料方向的院士,他有过很多次带领团队做材料研发的经验,他的团队也有做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但他们的分析结果只能为项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真正制定工序流程的还是有丰富经验的人员。
以往的经验也证明,材料研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做实验。
温度不行,就调整一下温度;淬火效果不理想不行,就调整一下淬火方法;工序制作出来的成品有问题,就考虑对工序进行调整。
等等。
这也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金属实验室的项目的原因,因为相应的经费不足,就很难多次连续的做实验,实验次数怎么可能做出成果呢?
现在好了。
超出认知的事情就发生在眼前,被聘任为数据分析员的王浩就只是做了个数据分析,直接就把工序以及其他进行了一些调整,然后制作出来的成品强度大大增加。
这种事在励继平看来,就是完全不能理解。
曹东明也同样不能理解,他是钛合金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专家,率领团队完成过很多钛合金相关的材料研发,也依靠这些成果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和荣誉。
他所理解的钛合金研发也同样是不断做实验。
而他的团队千辛万苦的努力,不断的烧钱做实验,积累经验慢慢的提升,才能制造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钛合金材料。
结果呢?
王浩只是做一下数据分析,依靠得出了结果,指导金属实验室的工序,就让成品的强度有了大大提升。
钛合金抗拉强度从1560提升到1790。
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大手笔做上几百次实验,烧掉以‘亿’为单位的资金量,想有这么大提升都不可能。
曹东明和励继平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不可置信。
他们不只是对过程震惊,也对结果震惊。
β型钛合金抗压强度1790兆帕是什么概念?
国外有实验室探索钛合金强度提升技术,制造出了抗拉强度在1700以上的钛合金,但他们使用的是‘非常规手段’。
‘非常规手段’,首先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最好的,是那种杂质含量非常稀少的钛粉。
这种钛粉经过了很多去除杂质的工序,钛本身不是特别昂贵的金属,但提取过程非常的复杂,就导致单质金属钛,价格也变得很昂贵,而经过很多次杂质提取的钛,论价值说和黄金相比都不为过。
这种杂质含量非常稀少的钛粉,所制造的钛合金性能当然会好很多,制造合金的工序过程,也会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复淬炼,其他工序中也都使用的是最尖端的技术。
最简单的例子,制造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在真空环境下完成的,一项就足以耗费海量的费用。
等合金制造完毕以后,还要加上一步表面淬火,来让成品合金表层的硬度更高。
这种极端的制造方法,完成的成品钛合金,抗拉强度才能超过1700兆帕。
金属实验室进行的是‘常规手段’抗压钛合金的科学研究,制造过程全程采用‘常规手段’。‘常规手段’是可以普及的大规模生产的。
如果他们把生产出的这种钛合金材料,添加最后一步表面淬火的工序,抗拉强度肯定能继续提升,超过1800兆帕是很轻松的。
这个研究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范畴。
往小处说,是研发取得了重大成果,制造出的合金成品强度,超过了国际最先进水平。
往大处说,项目研发成果斐然,可以大大增加国内对于钛合金的了解,飞跃式的推动各行业钛合金材料应用领域的研发技术。
科学理论,是对技术推动。
即便是材料制造领域,相关的研发也分为科学基础和技术两个方面,金属实验室做的是科学基础研究,他们是在探索怎么样来增加β型钛合金的强度。
这种研发的目的不是制造出能够直接应用在工业上的材料,而是为其他的钛合金材料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比如,某个钛合金研发组项目指定要研发一种固定性能的钛合金,他们需要提升钛合金的强度。
怎么办呢?
他们可以参考金属实验室的项目,对于制造工序进行一定的改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很高。
这就会为很多钛合金研发项目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
曹东明的感触最深,他马上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就是专门做钛合金研发的专家,手下有五个钛合金项目在进行。
其中有三个都需要提升钛合金的强度。
有一个项目就是例证,他们研发的是飞机的起降架,飞机的起降架是固定的,可以使用β型钛合金制造,而起降架要求最高的就是强度。
在飞机降落到一瞬间,起降架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若是断折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结果。
普通的民航飞机用不上钛合金起降架,用特种钢材就足够了。
战斗机就不一样了。
战斗机要追求增加灵活性、载重等等,就必须要尽可能的降低机身的重量。
起降架也是占据一定重量的,而且是不轻的重量,若是都能换成钛合金,就能实现很大的减重效果。
“像是刚才制造出来的这一块合金,强度1790,也许再去研究修改一下,就能直接应用制造战斗机的起降架了吧?”
曹东明感叹的想着,他恨不得马上去了解所有的工序以及相关分析内容。
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材料科学部的专家评审,也不能查看研发所有资料,他们的权利就是做大致了解,然后对成品进行检测。
至于研发具体的工序、资料,还是要提交给上级,并做重大项目机密保存。
其他人想要查看只能后续做申请了。
……
金属实验室依旧在忙碌着,所有人激动过后,马上就开始实验的收尾工作,做记录、上报、总结归纳等一系列事务。
几个研究员也要准备写报告、做成果总结等等。
王浩一直都在实验室里,因为是‘成果名单第二人’,他也简单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他要提交的资料,就是做好的分析报告。
这就可以了。
专家评审组的几个人,也跟着一起待到了晚上八点钟,做了一些简单的记录,和彭辉谈了一下成果结算问题,才返回了酒店休息。
励继平、曹东明等人一起回到了酒店,正好碰上‘旅游’回来的丁宗权和卢大响。
丁宗权没脸再去实验室,就干脆拉着卢大响一起到西京城转转,就等着到明天坐飞机回去了。
对此,励继平也没办法说什么。
虽然励继平是专家组的负责人,但专家组可不是什么正规单位,他们都是自然基金材料科学部邀请的专家,只是负责重大项目的评审。
评审工作进行过程中,专家不积极参与最多就是说一下,下次再有重大项目评审,不邀请对方就好了。
丁宗权不在意去不去实验室,他好奇的问道,“结果怎么样?实验应该结束了吧?”
白天出去逛的时候,他和卢大响也谈了几句,都觉得成品不可能再有提升。
王浩的分析做的似乎是很专业,但材料研发是靠分析就能做的出来的吗?
励继平见到丁宗权,只是抿了嘴没说什么,随后拍了下丁宗权的肩膀,就朝着电梯口走过去了。
岳智全的表现也是一样的,拍了下丁宗权的肩膀,然后跟上励继平的脚步。
丁宗权满脸都写着疑惑,还是卢大响拉了一把曹东明,问道,“结果怎么样?”
“1、7、9、0。”
曹东明说了四个数字,也摇着头走开了。
卢大响半张着嘴愣在原地,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几个人的反应都是这样了。
抗拉强度1790!
这是一个远超国际最高水平的数值。
哪个团队能做出这个级别的成果,肯定会被圈子里许多人讨论,包括研发过程、经历、成果、获奖等等,甚至研发中的细节、发生的事情,都很大可能会传出去。
丁宗权是公开质疑王浩的,而且还被直接怼了回去。
当时在场的有金属实验室的几个研究员、副研究员,还有他们几个专家评审,事情几乎肯定会传出去,不一定是圈子外,但圈内的人士很大可能会知道。
到时候,丁宗权大概率会成为圈子里的笑柄吧?
他不止是被小年轻怼了回去,事实还证明,小年轻是很不一般,做个分析报告,就能让项目成果有国际级的巨大突破。
其他人会怎么说?
“我会不会被牵连?”卢大响有些后悔白天跟着丁宗权去旅游了,他仔细想想和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
然后就看着丁宗权摇了摇头,叹气的把数字说了出来,“曹东明刚才说,1790。”
“什么?”
“1790。”卢大响重复了一遍,再次叹了口气,赶紧去找了励继平了解情况。
这个消息还是让丁宗权自己慢慢消化吧。
……
三天后。
金属实验室向自然基金材料科学部提交了成果报告,顿时引起了新一轮的震惊。
哪怕是提前知道消息的人,真正刚看到‘抗拉强度1790钛合金’的介绍,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接下来就是项目审核、结算以及其他后续问题了。
绝大部分事务都和王浩无关,在完成实验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的上午,他就乘坐飞机返回了西海。
临行前,彭辉拉着他说了一大堆感谢,还特别说明成果会把他列为‘贡献第一’。
曹东明则拉着王浩,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项目。
王浩拒绝了。
之所以帮助金属实验室做数据分析,一则是看在夏国斌的面子上,另外考虑的也有其他两点。
一点是他有数据挖掘、概率以及泛函分析的课程,做相关的研发速度很快。
但学期都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
《数学挖掘导论》已经结束,其他两门课程也只有一周的课。
另外就是,超抗压合金材料是前身‘跌倒’的项目,他也想参与进去做研究。
现在研究已经完成,他确实对材料学研究兴趣不大。
所以对于彭辉所说的什么‘成果贡献第一’,他更关心的是,成果上报、获奖之类,能不能得到额外的奖金……
即便是不缺钱,多拿一点也总是好的。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顿时感觉浑身轻松许多,放下了一个项目研究的压力,任务结算再次获得一千点教学币,他就可以自由的做研究,而不是紧张兮兮的做分析。
他首先和水木大学那边,确定了年后去做报告的时间。
然后就是上上课,到办公室里闲聊上几句,偶尔也会进行自己的研发,他和曹东敏说的是真的,已经有了下一步的研发想法。
【任务三】
【研发项目:质数分布概率研究(难度:S)。】
【灵感值:55。】
这就是方向的来源,随着灵感值不断的提升,他的想法也渐渐完善起来。
虽然只是刚刚找到方向,但还是知道该怎么做。
看书!
看论文!
王浩是准备研究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一些和数字规律有关的问题。
新的数学方法,可是很不容易的。
他倒是也不着急。
‘任务一’灵感值才只刚过半,还有新学期的课程还没有定下来,年后还要去水木大学做报告,身上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年前的一段时间比较空闲,适当的放松休息一下,有精神再去思考去研究也挺好。
周五的时候,科学基金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
自然科学基金发布公告,决定资助优秀青年科学项目340项,每一项资助经费为130万元。
这是一则公告,也是一则新闻,很多媒体顿时进行了报告,并列出了所有获得资助青年学者名单以及所申请的项目。
王浩的名字以及申请的‘质数分布概率研究’项目赫然在列。
技术实验室专门负责检测的研究员杜海,比岳智全出来的要晚上几步,和岳智全装出的平静不同,杜海是快步走出来,兴奋和激动完全写在脸上。
“怎么样,杜海?抗拉数值是多少?”彭辉见到了杜海,马上再问上一句,唯恐岳智全是在开玩笑。
杜海紧紧攥着头,整个脸都崩了起来,激动的情绪溢于言表,他深吸了一口气才说了出来,“抗拉强度是在1787兆帕到1796兆帕区间。”
“也就是1790左右,对吧?”
“对、对、对、对……”杜海连续点头进行确认。
整个楼道顿时更热闹了。
刚才岳智全说的时候还有人觉得他可能是在开玩笑,1790的数值实在是太惊人了,惊人到让人不敢相信,感觉数据非常的虚假。
现在杜海的确认让大家都相信了。
“1790啊,我的老天,我都不知道这是什么概念!”
“还真是1790?不是检测出问题了吗?这个数值应该比国际最高的还多吧?”
“我记得最高是1720,而且是特殊手段制造出来的。”
“我们竟然制造出了这么高端的钛合金……”
金属实验室上下每一个人都非常的激动,一直以来的努力换来了丰厚的回报,丰厚到甚至像是做梦一样。
彭辉激动的和其他人拥抱,也快步朝着王浩走过来,一把抱住他,激动的喊着,“谢谢!谢谢!王浩教授,你的分析实在是太厉害了。”
“如果没有你,我们连最初的研究都无法完成了,现在这个成果远远超出预计。”
“我现在都不知道该怎么说,真的,非常谢谢你……”
彭辉说着激动到流出了眼泪,旁边其他人也都激动的流泪。
他们纯粹就是因为太过于激动了。
旁边的楼梯口,励继平和曹东明一起站在那里,他们没有说一句话,脸上都写着难以置信。
岳智全也走了过来,嘴里也不断兴奋的说道,“我刚才看到那块合金就知道不一般呀,真的是忍不住就跟着进去检测了。”
“果然不一般!”
“检测的时候,我看到数值超过1600就已经很惊讶了,结果眼看着数值慢慢超过了1700,甚至接近了1800……”
“你不知道当时我都紧张了,真的是紧张了,多少年干这个了,从来没有这么紧张、激动过。”
岳智全就是专门做材料检测的,材料检测也是一个研究方向,以各种专业的数值来对材料性能进行评估,合金材料的检测是一个大方向。
对于岳智全这种材料构成、性能相关的专业人士来说,做一个超越国际最先进水平的合金检测,简直就是一个梦幻般的体验。
其他领域的人,大概很难理解岳智全的感受,但他们对于数据还是有认识的。
励继平连续问道,“这怎么可能?1790?老岳,你不是在开玩笑,对吧?”
“我怎么可能拿这种事开玩笑?”
“这个数值也太离谱了吧,上次是1560,这次直接提升到1790?”
看着另一边儿进入实验室的激动庆祝,再想想岳智全肯定的语气,励继平也知道数据是真实的,可正因为数据的真实,让他感觉完全超出了对材料研发的认知。
他所看到的和其他人一样,就是王浩做了一个专业的分析,直接对于项目工序做出修改。
然后,成品就了这么大的提升?
这种事怎么可能呢!
励继平满脸都写着不可思议,他觉得眼前发生的事情已经超出了自己的认知。
作为一名工程院材料方向的院士,他有过很多次带领团队做材料研发的经验,他的团队也有做数据分析工作的人员,但他们的分析结果只能为项目提供一些参考意见,真正制定工序流程的还是有丰富经验的人员。
以往的经验也证明,材料研发最直接的方法就是不断做实验。
温度不行,就调整一下温度;淬火效果不理想不行,就调整一下淬火方法;工序制作出来的成品有问题,就考虑对工序进行调整。
等等。
这也是绝大部分人都不看好金属实验室的项目的原因,因为相应的经费不足,就很难多次连续的做实验,实验次数怎么可能做出成果呢?
现在好了。
超出认知的事情就发生在眼前,被聘任为数据分析员的王浩就只是做了个数据分析,直接就把工序以及其他进行了一些调整,然后制作出来的成品强度大大增加。
这种事在励继平看来,就是完全不能理解。
曹东明也同样不能理解,他是钛合金领域首屈一指的技术专家,率领团队完成过很多钛合金相关的材料研发,也依靠这些成果获得过无数的奖项和荣誉。
他所理解的钛合金研发也同样是不断做实验。
而他的团队千辛万苦的努力,不断的烧钱做实验,积累经验慢慢的提升,才能制造出国际先进水平的钛合金材料。
结果呢?
王浩只是做一下数据分析,依靠得出了结果,指导金属实验室的工序,就让成品的强度有了大大提升。
钛合金抗拉强度从1560提升到1790。
这是什么概念?
哪怕是大手笔做上几百次实验,烧掉以‘亿’为单位的资金量,想有这么大提升都不可能。
曹东明和励继平对视一眼,都能看到对方眼中的不可置信。
他们不只是对过程震惊,也对结果震惊。
β型钛合金抗压强度1790兆帕是什么概念?
国外有实验室探索钛合金强度提升技术,制造出了抗拉强度在1700以上的钛合金,但他们使用的是‘非常规手段’。
‘非常规手段’,首先使用的原材料都是最好的,是那种杂质含量非常稀少的钛粉。
这种钛粉经过了很多去除杂质的工序,钛本身不是特别昂贵的金属,但提取过程非常的复杂,就导致单质金属钛,价格也变得很昂贵,而经过很多次杂质提取的钛,论价值说和黄金相比都不为过。
这种杂质含量非常稀少的钛粉,所制造的钛合金性能当然会好很多,制造合金的工序过程,也会在真空环境下进行反复淬炼,其他工序中也都使用的是最尖端的技术。
最简单的例子,制造过程中,大部分都是在真空环境下完成的,一项就足以耗费海量的费用。
等合金制造完毕以后,还要加上一步表面淬火,来让成品合金表层的硬度更高。
这种极端的制造方法,完成的成品钛合金,抗拉强度才能超过1700兆帕。
金属实验室进行的是‘常规手段’抗压钛合金的科学研究,制造过程全程采用‘常规手段’。‘常规手段’是可以普及的大规模生产的。
如果他们把生产出的这种钛合金材料,添加最后一步表面淬火的工序,抗拉强度肯定能继续提升,超过1800兆帕是很轻松的。
这个研究的成果已经远远超过了普通范畴。
往小处说,是研发取得了重大成果,制造出的合金成品强度,超过了国际最先进水平。
往大处说,项目研发成果斐然,可以大大增加国内对于钛合金的了解,飞跃式的推动各行业钛合金材料应用领域的研发技术。
科学理论,是对技术推动。
即便是材料制造领域,相关的研发也分为科学基础和技术两个方面,金属实验室做的是科学基础研究,他们是在探索怎么样来增加β型钛合金的强度。
这种研发的目的不是制造出能够直接应用在工业上的材料,而是为其他的钛合金材料研发提供科学参考。
比如,某个钛合金研发组项目指定要研发一种固定性能的钛合金,他们需要提升钛合金的强度。
怎么办呢?
他们可以参考金属实验室的项目,对于制造工序进行一定的改进,达到目的的可能性就很高。
这就会为很多钛合金研发项目省去大量的时间和经费投入。
曹东明的感触最深,他马上想到了这个问题,因为他就是专门做钛合金研发的专家,手下有五个钛合金项目在进行。
其中有三个都需要提升钛合金的强度。
有一个项目就是例证,他们研发的是飞机的起降架,飞机的起降架是固定的,可以使用β型钛合金制造,而起降架要求最高的就是强度。
在飞机降落到一瞬间,起降架必须承受巨大的压力,若是断折就会造成机毁人亡的结果。
普通的民航飞机用不上钛合金起降架,用特种钢材就足够了。
战斗机就不一样了。
战斗机要追求增加灵活性、载重等等,就必须要尽可能的降低机身的重量。
起降架也是占据一定重量的,而且是不轻的重量,若是都能换成钛合金,就能实现很大的减重效果。
“像是刚才制造出来的这一块合金,强度1790,也许再去研究修改一下,就能直接应用制造战斗机的起降架了吧?”
曹东明感叹的想着,他恨不得马上去了解所有的工序以及相关分析内容。
显然,那是不可能的。
即便是材料科学部的专家评审,也不能查看研发所有资料,他们的权利就是做大致了解,然后对成品进行检测。
至于研发具体的工序、资料,还是要提交给上级,并做重大项目机密保存。
其他人想要查看只能后续做申请了。
……
金属实验室依旧在忙碌着,所有人激动过后,马上就开始实验的收尾工作,做记录、上报、总结归纳等一系列事务。
几个研究员也要准备写报告、做成果总结等等。
王浩一直都在实验室里,因为是‘成果名单第二人’,他也简单写了一份研究报告,其他要提交的资料,就是做好的分析报告。
这就可以了。
专家评审组的几个人,也跟着一起待到了晚上八点钟,做了一些简单的记录,和彭辉谈了一下成果结算问题,才返回了酒店休息。
励继平、曹东明等人一起回到了酒店,正好碰上‘旅游’回来的丁宗权和卢大响。
丁宗权没脸再去实验室,就干脆拉着卢大响一起到西京城转转,就等着到明天坐飞机回去了。
对此,励继平也没办法说什么。
虽然励继平是专家组的负责人,但专家组可不是什么正规单位,他们都是自然基金材料科学部邀请的专家,只是负责重大项目的评审。
评审工作进行过程中,专家不积极参与最多就是说一下,下次再有重大项目评审,不邀请对方就好了。
丁宗权不在意去不去实验室,他好奇的问道,“结果怎么样?实验应该结束了吧?”
白天出去逛的时候,他和卢大响也谈了几句,都觉得成品不可能再有提升。
王浩的分析做的似乎是很专业,但材料研发是靠分析就能做的出来的吗?
励继平见到丁宗权,只是抿了嘴没说什么,随后拍了下丁宗权的肩膀,就朝着电梯口走过去了。
岳智全的表现也是一样的,拍了下丁宗权的肩膀,然后跟上励继平的脚步。
丁宗权满脸都写着疑惑,还是卢大响拉了一把曹东明,问道,“结果怎么样?”
“1、7、9、0。”
曹东明说了四个数字,也摇着头走开了。
卢大响半张着嘴愣在原地,他终于知道为什么,几个人的反应都是这样了。
抗拉强度1790!
这是一个远超国际最高水平的数值。
哪个团队能做出这个级别的成果,肯定会被圈子里许多人讨论,包括研发过程、经历、成果、获奖等等,甚至研发中的细节、发生的事情,都很大可能会传出去。
丁宗权是公开质疑王浩的,而且还被直接怼了回去。
当时在场的有金属实验室的几个研究员、副研究员,还有他们几个专家评审,事情几乎肯定会传出去,不一定是圈子外,但圈内的人士很大可能会知道。
到时候,丁宗权大概率会成为圈子里的笑柄吧?
他不止是被小年轻怼了回去,事实还证明,小年轻是很不一般,做个分析报告,就能让项目成果有国际级的巨大突破。
其他人会怎么说?
“我会不会被牵连?”卢大响有些后悔白天跟着丁宗权去旅游了,他仔细想想和自己似乎没什么关系。
然后就看着丁宗权摇了摇头,叹气的把数字说了出来,“曹东明刚才说,1790。”
“什么?”
“1790。”卢大响重复了一遍,再次叹了口气,赶紧去找了励继平了解情况。
这个消息还是让丁宗权自己慢慢消化吧。
……
三天后。
金属实验室向自然基金材料科学部提交了成果报告,顿时引起了新一轮的震惊。
哪怕是提前知道消息的人,真正刚看到‘抗拉强度1790钛合金’的介绍,都感到非常不可思议。
接下来就是项目审核、结算以及其他后续问题了。
绝大部分事务都和王浩无关,在完成实验的第二天,也就是星期一的上午,他就乘坐飞机返回了西海。
临行前,彭辉拉着他说了一大堆感谢,还特别说明成果会把他列为‘贡献第一’。
曹东明则拉着王浩,想邀请他加入自己的项目。
王浩拒绝了。
之所以帮助金属实验室做数据分析,一则是看在夏国斌的面子上,另外考虑的也有其他两点。
一点是他有数据挖掘、概率以及泛函分析的课程,做相关的研发速度很快。
但学期都已经进入了最后阶段。
《数学挖掘导论》已经结束,其他两门课程也只有一周的课。
另外就是,超抗压合金材料是前身‘跌倒’的项目,他也想参与进去做研究。
现在研究已经完成,他确实对材料学研究兴趣不大。
所以对于彭辉所说的什么‘成果贡献第一’,他更关心的是,成果上报、获奖之类,能不能得到额外的奖金……
即便是不缺钱,多拿一点也总是好的。
在回到了西海大学以后,王浩顿时感觉浑身轻松许多,放下了一个项目研究的压力,任务结算再次获得一千点教学币,他就可以自由的做研究,而不是紧张兮兮的做分析。
他首先和水木大学那边,确定了年后去做报告的时间。
然后就是上上课,到办公室里闲聊上几句,偶尔也会进行自己的研发,他和曹东敏说的是真的,已经有了下一步的研发想法。
【任务三】
【研发项目:质数分布概率研究(难度:S)。】
【灵感值:55。】
这就是方向的来源,随着灵感值不断的提升,他的想法也渐渐完善起来。
虽然只是刚刚找到方向,但还是知道该怎么做。
看书!
看论文!
王浩是准备研究一种新的数学方法,来解决一些和数字规律有关的问题。
新的数学方法,可是很不容易的。
他倒是也不着急。
‘任务一’灵感值才只刚过半,还有新学期的课程还没有定下来,年后还要去水木大学做报告,身上的事情还是很多的。
年前的一段时间比较空闲,适当的放松休息一下,有精神再去思考去研究也挺好。
周五的时候,科学基金发布了一则重大消息。
自然科学基金发布公告,决定资助优秀青年科学项目340项,每一项资助经费为130万元。
这是一则公告,也是一则新闻,很多媒体顿时进行了报告,并列出了所有获得资助青年学者名单以及所申请的项目。
王浩的名字以及申请的‘质数分布概率研究’项目赫然在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