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六十九章 千岁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二十一世纪的化工师最新章节!
出了紫禁城,李植就把郡王仪仗打了出来。这套仪仗是宗人府送来的。
宗人府负责管理朱明宗室皇亲。实际上李植并不是朱明宗室,他的仪仗按道理不归宗人府负责。但是大明本来没有异姓王,礼部最高只有国公的仪仗器具,没有郡王的。所以经过一番扯皮,最后李植的仪仗事物最后还是落到宗人府。
这一套仪仗十分华丽。
“四爪金龙旗八,分左右,用甲士八人.北斗旗一、纛一,皆用甲士三人.布旗二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风、云、雷、雨、江、河等旗,熊旗,鸾旗,每旗用甲士二人,一人执旗,一人护卫。”
不仅有华丽的旗帜队伍,后面另外还有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绛引幡等,各三行.后面跟着班剑、吾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戟等,各三行.队伍里另有金交椅、金脚踏、水盆、红扇.皆校尉擎执。
整个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竟有一百多人。
李植的骑在御赐骏马上,带着仪仗队伍快速往皇城外行去。
一路遇到从紫禁城出来的官员,这些官员都赶紧让到道路两边,屈身作揖,让李植的仪仗队伍先走。
虽然文官们对李植百般仇恨,但是大明的规矩礼数在那里。遇到郡王这个级别的勋贵,文官们不敢唐突僭越。
李植一路上走过去,前面的官员轿子一个个紧急闪到道路两边,出来行礼。李植在皇城边上碰到了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的轿子,这个东林大佬内阁阁老也不敢托大,赶紧从轿子里走出来朝李植作揖。
李植多看了范景文几眼。
这个范景文也是反对李植的急先锋,和龚鼎孳是一个路数,就是招式含蓄些。李植迟早是要收拾他的。不过如今东林党已经在朝堂上失势,李植倒也不急于一时。
看着文官们满脸不甘却又礼数周到的举动,李植在马上笑而不语。
这就是郡王的地位,所谓位极人臣,无外如此。
走出了皇城,走到北京城内城中,城中的百姓看到李植的仪仗,竟都挤到长安街上看李植。
李植实在是太有名了,前些年灭了不可一世的鞑子,将东北三省纳入大明版图,去年把朝鲜吞并,又打败了肆虐河南的闯贼。本来大明朝摇摇欲坠的江山,被李植一个人稳稳地撑住,硬是从原先灭亡的崇祯十七年挺到了今天的崇祯二十一年,而且看上去还蒸蒸日上。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原先的历史,但百姓都知道当初鞑清劫掠屠杀京畿、山西和山东的可怕,也知道去年闯贼席卷陕西的危急。李植以一己之力数次扭转乾坤,甚至还让大明开疆拓土,已经是京城百姓眼中的救国大英雄。
京城的百姓消息最为灵通,对朝堂上的事情一清二楚,自有自己的一套舆论。这套舆论十分强大,即便是东林党也无法控制。
比如当初东林党大将袁崇焕一边吹牛“五年平辽”一边私自和满清款和,毁了东江镇,导致满清后顾无忧破关而入。后来袁崇焕凌迟时候京城百姓就抢着吃袁崇焕的人肉。
可见京城百姓的见识水平。
如果说以前李植立功不大时候士绅们还能把持京城舆论,封杀李植的影响力的话,如今的李植已经靠自己开疆拓土的彪炳战功完全打败士绅的影响力。无论士绅怎么说,京城的百姓都支持李植。
别人如果靠权势逼天子封异姓王,那是乱臣贼子,京城中百姓们可能要用石头砸这个异姓王。但是李植封异姓王,那就大不一样了,那是四海之望名至实归。
救国救民开疆拓土的英雄,那地位素来是崇高的。
所谓卫霍,无非是击败匈奴让草原民族臣服,并未能让汉人在草原上立足,就被传颂了一千多年。李植直接开拓了几千里的疆域,让汉人耕作繁衍的土地北达黑水,南覆台湾,东抵朝鲜,这是多大的英雄?
这份英雄伟业,让修史的文人挥毫泼墨吹嘘个一千年,也够了。
此时听说李植得封为大明第一个异姓王,从皇城中出来了,内城城东的百姓们万人空巷,都挤到道路上看天津郡王的仪仗。
李植一出皇城,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挤在道路上。
开始时候李植还怕道路被百姓堵住了,走不过去。但是等仪仗队一走到百姓前面,百姓们就奋力让出了中间的道路,让李植通行。
一些百姓被挤得受不了了,甚至躲进了周围的商铺酒肆中去。那些店铺的东家倒也是支持李植的,没有一个掌柜的因此和看热闹的百姓吵闹。
李植的仪仗队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像被劈开的海水一样往两边分开。
李植走在这样的百姓中间,感受到了百姓对自己的支持,若有所思。
走了几百米,李植在马上朝周围的百姓拱手一礼。
京城士绅子弟极多,本来是士绅控制的地方。然而在这样地方的百姓能够明大义知是非,支持李植,说明这些百姓比朝堂上的文官更明白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这些京城百姓,受得起李植这一礼。
周围百姓们看到天津王的这个动作,一个个激动地眼睛发亮。
沉默了几秒,周围的百姓们突然在道路两侧跪了下去。开始时候还只有十几个人下跪,但很快四面八方的人群就全部跪在了地上。无论是头发苍白的老者,还是头系总角的小童,一个个都匍匐在地上,向李植行了最重的大礼。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千岁!”
“天津郡王千千岁!”
百姓们跪在地上,不断朝李植喊千岁,那一片呼喊声越来越大,最后汇成了一片轰鸣声。已经听不到单个百姓在喊什么,只让人明白那一片声音中传出的崇拜和尊敬。
便是李植身经百战,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禁有些震动。
李植身边的仪仗亲卫们则更加激动,他们一个个与有荣焉,将手中的旗帜仪仗举得更高,昂首阔步走在长安街上。
出了紫禁城,李植就把郡王仪仗打了出来。这套仪仗是宗人府送来的。
宗人府负责管理朱明宗室皇亲。实际上李植并不是朱明宗室,他的仪仗按道理不归宗人府负责。但是大明本来没有异姓王,礼部最高只有国公的仪仗器具,没有郡王的。所以经过一番扯皮,最后李植的仪仗事物最后还是落到宗人府。
这一套仪仗十分华丽。
“四爪金龙旗八,分左右,用甲士八人.北斗旗一、纛一,皆用甲士三人.布旗二十四:门旗、日旗、月旗,青龙、白虎、风、云、雷、雨、江、河等旗,熊旗,鸾旗,每旗用甲士二人,一人执旗,一人护卫。”
不仅有华丽的旗帜队伍,后面另外还有曲盖、紫方伞、红方伞、雉扇、朱团扇、羽葆幢、绛引幡等,各三行.后面跟着班剑、吾杖、立瓜、卧瓜、仪刀、镫杖、戟等,各三行.队伍里另有金交椅、金脚踏、水盆、红扇.皆校尉擎执。
整个仪仗队伍浩浩荡荡,竟有一百多人。
李植的骑在御赐骏马上,带着仪仗队伍快速往皇城外行去。
一路遇到从紫禁城出来的官员,这些官员都赶紧让到道路两边,屈身作揖,让李植的仪仗队伍先走。
虽然文官们对李植百般仇恨,但是大明的规矩礼数在那里。遇到郡王这个级别的勋贵,文官们不敢唐突僭越。
李植一路上走过去,前面的官员轿子一个个紧急闪到道路两边,出来行礼。李植在皇城边上碰到了东阁大学士范景文的轿子,这个东林大佬内阁阁老也不敢托大,赶紧从轿子里走出来朝李植作揖。
李植多看了范景文几眼。
这个范景文也是反对李植的急先锋,和龚鼎孳是一个路数,就是招式含蓄些。李植迟早是要收拾他的。不过如今东林党已经在朝堂上失势,李植倒也不急于一时。
看着文官们满脸不甘却又礼数周到的举动,李植在马上笑而不语。
这就是郡王的地位,所谓位极人臣,无外如此。
走出了皇城,走到北京城内城中,城中的百姓看到李植的仪仗,竟都挤到长安街上看李植。
李植实在是太有名了,前些年灭了不可一世的鞑子,将东北三省纳入大明版图,去年把朝鲜吞并,又打败了肆虐河南的闯贼。本来大明朝摇摇欲坠的江山,被李植一个人稳稳地撑住,硬是从原先灭亡的崇祯十七年挺到了今天的崇祯二十一年,而且看上去还蒸蒸日上。
百姓们虽然不知道原先的历史,但百姓都知道当初鞑清劫掠屠杀京畿、山西和山东的可怕,也知道去年闯贼席卷陕西的危急。李植以一己之力数次扭转乾坤,甚至还让大明开疆拓土,已经是京城百姓眼中的救国大英雄。
京城的百姓消息最为灵通,对朝堂上的事情一清二楚,自有自己的一套舆论。这套舆论十分强大,即便是东林党也无法控制。
比如当初东林党大将袁崇焕一边吹牛“五年平辽”一边私自和满清款和,毁了东江镇,导致满清后顾无忧破关而入。后来袁崇焕凌迟时候京城百姓就抢着吃袁崇焕的人肉。
可见京城百姓的见识水平。
如果说以前李植立功不大时候士绅们还能把持京城舆论,封杀李植的影响力的话,如今的李植已经靠自己开疆拓土的彪炳战功完全打败士绅的影响力。无论士绅怎么说,京城的百姓都支持李植。
别人如果靠权势逼天子封异姓王,那是乱臣贼子,京城中百姓们可能要用石头砸这个异姓王。但是李植封异姓王,那就大不一样了,那是四海之望名至实归。
救国救民开疆拓土的英雄,那地位素来是崇高的。
所谓卫霍,无非是击败匈奴让草原民族臣服,并未能让汉人在草原上立足,就被传颂了一千多年。李植直接开拓了几千里的疆域,让汉人耕作繁衍的土地北达黑水,南覆台湾,东抵朝鲜,这是多大的英雄?
这份英雄伟业,让修史的文人挥毫泼墨吹嘘个一千年,也够了。
此时听说李植得封为大明第一个异姓王,从皇城中出来了,内城城东的百姓们万人空巷,都挤到道路上看天津郡王的仪仗。
李植一出皇城,就看到黑压压的人群挤在道路上。
开始时候李植还怕道路被百姓堵住了,走不过去。但是等仪仗队一走到百姓前面,百姓们就奋力让出了中间的道路,让李植通行。
一些百姓被挤得受不了了,甚至躲进了周围的商铺酒肆中去。那些店铺的东家倒也是支持李植的,没有一个掌柜的因此和看热闹的百姓吵闹。
李植的仪仗队走到哪里,哪里的百姓就像被劈开的海水一样往两边分开。
李植走在这样的百姓中间,感受到了百姓对自己的支持,若有所思。
走了几百米,李植在马上朝周围的百姓拱手一礼。
京城士绅子弟极多,本来是士绅控制的地方。然而在这样地方的百姓能够明大义知是非,支持李植,说明这些百姓比朝堂上的文官更明白什么是国,什么是家。
这些京城百姓,受得起李植这一礼。
周围百姓们看到天津王的这个动作,一个个激动地眼睛发亮。
沉默了几秒,周围的百姓们突然在道路两侧跪了下去。开始时候还只有十几个人下跪,但很快四面八方的人群就全部跪在了地上。无论是头发苍白的老者,还是头系总角的小童,一个个都匍匐在地上,向李植行了最重的大礼。
“王爷千岁!”
“王爷千岁千岁千千岁!”
“千岁!”
“天津郡王千千岁!”
百姓们跪在地上,不断朝李植喊千岁,那一片呼喊声越来越大,最后汇成了一片轰鸣声。已经听不到单个百姓在喊什么,只让人明白那一片声音中传出的崇拜和尊敬。
便是李植身经百战,看到这样的场景,也不禁有些震动。
李植身边的仪仗亲卫们则更加激动,他们一个个与有荣焉,将手中的旗帜仪仗举得更高,昂首阔步走在长安街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