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八十九章 见识
推荐阅读:仙宫、天下第九、三寸人间、飞剑问道、大侠萧金衍、大华恩仇引、天刑纪、血界蛮荒、都市神级仙少、五行御天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二十一世纪的化工师最新章节!
李兴站在天津市政厅里,看着忙碌的木匠们把门窗上的糊窗纸撕下来,用工具在原先糊纸的位置挖槽开沟,将一面面透明的平板玻璃装了上去。
李兴站在一个工匠旁边看着那个工匠操作,冷不丁问一句:“你怎么这么熟练的?”
那个工匠哈哈一笑,说道:“回二将军的话,国公爷的国公府已经全部装上这种玻璃啦,为天津市政厅装玻璃窗是我第二次干这个活,自然是得心应手。”
李兴看那个工匠笑得开心,皮笑肉不笑地也哈哈笑了一声。但李兴却恼火这个木匠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一个笑脸还没完全绽出来,就猛地收住了脸部肌肉,立马换上了一张严肃的黑脸。
李兴的鬼脸看得那个木匠胆战心惊,觉得这二将军怎么阴阳怪气的?
不过坊间流传二将军李兴素来跋扈,什么都敢干,在工匠面前摆个怪脸还不是家常便饭,惹火了二将军说不定把自己踢出去。那个木匠不敢再和李兴多说,把头一埋,只抓紧时间装他的玻璃窗了。
李兴吓了吓装内行的木匠,有些得意。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翘着二郎腿坐在税务局柜台的前面,托腮看着一块块被装上窗子的玻璃,沉吟不语。
李兴坐了一会儿,正想回巡抚衙门处理公文去了,却看到陷阵师团长蒋充提着一袋子档案走进了市政厅。
李兴经常和蒋充一起厮混,看见蒋充就高兴,赶紧把蒋充招了过来。
“蒋充你来,来看看我大哥的玻璃窗。”
蒋充见二将军招呼自己,赶紧走上去和李兴施了一礼,然后仔细打量了一番工匠装好的玻璃窗。
那个装玻璃的木匠见又来了一个没见过玻璃窗的团长,抬起了头,满脸期待地看着蒋充。
蒋充看了看玻璃窗,又用手摸了摸,摇头叹息:“如此妙物,蒋充真是闻所未闻。想不到玻璃这样的奢侈物件,还能拿来做窗子。”
“有这样的玻璃,岂不是既能透光照明,又能阻挡沙尘?不管外面是风吹还是雨打,这玻璃都能把窗外的杂物遮蔽住了?遮蔽住了风雨还能透光进来,让屋内一下子光亮起来了。就算外面是飞沙走石,屋里都能得了阳光。”
蒋充吸了一口气,说道:“精妙绝伦!当真是精妙绝伦!”
李兴听了蒋充的话,哈哈大笑。他比蒋充先了解这种玻璃窗板,这让他十分有成就感。拍了拍蒋充的肩膀,李兴摆出一副“你不要大惊小怪”的表情出来,心里十分受用。
那个木匠却是个不知道死活的,竟然跟着李兴笑了起来,仿佛也在得意他这个木匠的“见多识广”。
李兴发现那个木匠也跟着自己一起笑,显得自己堂堂天津巡抚竟然和一个木匠一样的见识,一下子仿佛吃了个苍蝇。他十分尴尬,不得不慢慢收住了笑容。
蒋充看了看李兴,好奇问道:“这玻璃窗户一面多少钱?”
那个不知道死活的木匠还要卖弄他见多识广,抢着答道:“三钱银子一平方米!”
李兴脸上更黑。
要不是李植反复教育李兴要爱民如子,李兴早就把这个木匠轰出去了。
蒋充托腮想了想,问道:“国公爷把这玻璃窗户卖得如此便宜,岂不是会冲击原先玻璃酒器的销售?要是别有用心的屑小买了这平板玻璃去,烧软了做成酒具,岂不是能做出十分便宜的酒器出来?”
听到蒋充的话,那个木匠傻眼了。他勉强算是识字,虽然比李兴更早见识过玻璃窗,但哪里知道李植为什么会放弃玻璃酒具产业,把玻璃卖得这么便宜?
这么复杂的问题,木匠是不懂的。他摸了摸脑袋,看向了李兴。
李兴笑了笑,暗道终于有你这个木匠不懂的地方了?
“蒋充,我和你说,这就是大兄高明的地方了。”
“玻璃酒器一副卖三十两银子,只有非常富裕的家庭才会购买这种奢侈品,销量有限。即便大兄把酒器卖到了朝鲜日本,一年也就几十万两的收入。这些收入比起大兄在各个地方的开支,可谓是不值一提。”
李兴一抖官袍,看了看那个木匠,说道:
“但玻璃窗户却不一样。如今天津、山东两地的百姓大多富庶,谁家没有几十两的积蓄?我前段时间去山东,看到最穷的农民都把土坯房推倒,开始建砖瓦房子了。既然这些农民有钱盖砖瓦房子,就买得起大兄的玻璃窗户。”
“以一个人一间屋子,每间屋子两平方米的窗户来计算,这每个人就要在窗户上花六钱银子。山东和天津一千三百万人口,加上辽东的辽民一千四百万人,每人花六钱银子买窗户,这就是...”
李兴算了算,说道:“这就是八百四十万两银子的大买卖!”
“这还只是大兄领内的生意,若是玻璃窗户的好处被外省人了解,北直隶、山西甚至江南的富户都来买了,那就是千万两的买卖。”
“这样的生意,不是玻璃酒器可以比的。为了这样的买卖,完全可以放弃玻璃酒器的几十万两。”
听到李兴的分析,蒋充和周围的木匠们都是一副拨云见日的表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津国公把玻璃卖得这么便宜。
蒋充十分谦卑地拱手说道:“听二将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兴转头看了看身边那个木匠。
那个木匠倒也识相,也朝李兴拱手说道:“二将军果然是见多识广!小民比起来当真是愚昧无知!”
李兴这才高兴起来,总算找到了堂堂巡抚的架子。他拍了拍蒋充的肩膀,哈哈大笑。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李兴和蒋充告别,回衙门去了。
那些木匠们继续忙碌,没用多久,市政厅的玻璃窗子就装好了。一扇扇的玻璃窗从窗外将阳光引入了大厅中,让原先昏暗阴沉的市政大厅变得十分亮堂。
那些进来办事的天津百姓们哪里见过这样明亮的室内环境?一个个看着透明的玻璃瞠目结舌。不少人站在玻璃窗旁边探头探脑,想摸摸完全透明的玻璃,却又不敢乱摸。
一个专门设置在市政大厅中的“向导员”不失时机地走了上去,向百姓们介绍这是津国公的新产品“玻璃窗”。
重点是让百姓们知道这玻璃窗只卖三钱银子一面,价格绝对便宜。
于是大量玻璃窗的需求立即就出现了。不少办完了事情的百姓们一走出市政厅,就直奔天津卫城中的玻璃窗商店。
李兴站在天津市政厅里,看着忙碌的木匠们把门窗上的糊窗纸撕下来,用工具在原先糊纸的位置挖槽开沟,将一面面透明的平板玻璃装了上去。
李兴站在一个工匠旁边看着那个工匠操作,冷不丁问一句:“你怎么这么熟练的?”
那个工匠哈哈一笑,说道:“回二将军的话,国公爷的国公府已经全部装上这种玻璃啦,为天津市政厅装玻璃窗是我第二次干这个活,自然是得心应手。”
李兴看那个工匠笑得开心,皮笑肉不笑地也哈哈笑了一声。但李兴却恼火这个木匠一副“很懂行”的样子,一个笑脸还没完全绽出来,就猛地收住了脸部肌肉,立马换上了一张严肃的黑脸。
李兴的鬼脸看得那个木匠胆战心惊,觉得这二将军怎么阴阳怪气的?
不过坊间流传二将军李兴素来跋扈,什么都敢干,在工匠面前摆个怪脸还不是家常便饭,惹火了二将军说不定把自己踢出去。那个木匠不敢再和李兴多说,把头一埋,只抓紧时间装他的玻璃窗了。
李兴吓了吓装内行的木匠,有些得意。他站起来伸了个懒腰,翘着二郎腿坐在税务局柜台的前面,托腮看着一块块被装上窗子的玻璃,沉吟不语。
李兴坐了一会儿,正想回巡抚衙门处理公文去了,却看到陷阵师团长蒋充提着一袋子档案走进了市政厅。
李兴经常和蒋充一起厮混,看见蒋充就高兴,赶紧把蒋充招了过来。
“蒋充你来,来看看我大哥的玻璃窗。”
蒋充见二将军招呼自己,赶紧走上去和李兴施了一礼,然后仔细打量了一番工匠装好的玻璃窗。
那个装玻璃的木匠见又来了一个没见过玻璃窗的团长,抬起了头,满脸期待地看着蒋充。
蒋充看了看玻璃窗,又用手摸了摸,摇头叹息:“如此妙物,蒋充真是闻所未闻。想不到玻璃这样的奢侈物件,还能拿来做窗子。”
“有这样的玻璃,岂不是既能透光照明,又能阻挡沙尘?不管外面是风吹还是雨打,这玻璃都能把窗外的杂物遮蔽住了?遮蔽住了风雨还能透光进来,让屋内一下子光亮起来了。就算外面是飞沙走石,屋里都能得了阳光。”
蒋充吸了一口气,说道:“精妙绝伦!当真是精妙绝伦!”
李兴听了蒋充的话,哈哈大笑。他比蒋充先了解这种玻璃窗板,这让他十分有成就感。拍了拍蒋充的肩膀,李兴摆出一副“你不要大惊小怪”的表情出来,心里十分受用。
那个木匠却是个不知道死活的,竟然跟着李兴笑了起来,仿佛也在得意他这个木匠的“见多识广”。
李兴发现那个木匠也跟着自己一起笑,显得自己堂堂天津巡抚竟然和一个木匠一样的见识,一下子仿佛吃了个苍蝇。他十分尴尬,不得不慢慢收住了笑容。
蒋充看了看李兴,好奇问道:“这玻璃窗户一面多少钱?”
那个不知道死活的木匠还要卖弄他见多识广,抢着答道:“三钱银子一平方米!”
李兴脸上更黑。
要不是李植反复教育李兴要爱民如子,李兴早就把这个木匠轰出去了。
蒋充托腮想了想,问道:“国公爷把这玻璃窗户卖得如此便宜,岂不是会冲击原先玻璃酒器的销售?要是别有用心的屑小买了这平板玻璃去,烧软了做成酒具,岂不是能做出十分便宜的酒器出来?”
听到蒋充的话,那个木匠傻眼了。他勉强算是识字,虽然比李兴更早见识过玻璃窗,但哪里知道李植为什么会放弃玻璃酒具产业,把玻璃卖得这么便宜?
这么复杂的问题,木匠是不懂的。他摸了摸脑袋,看向了李兴。
李兴笑了笑,暗道终于有你这个木匠不懂的地方了?
“蒋充,我和你说,这就是大兄高明的地方了。”
“玻璃酒器一副卖三十两银子,只有非常富裕的家庭才会购买这种奢侈品,销量有限。即便大兄把酒器卖到了朝鲜日本,一年也就几十万两的收入。这些收入比起大兄在各个地方的开支,可谓是不值一提。”
李兴一抖官袍,看了看那个木匠,说道:
“但玻璃窗户却不一样。如今天津、山东两地的百姓大多富庶,谁家没有几十两的积蓄?我前段时间去山东,看到最穷的农民都把土坯房推倒,开始建砖瓦房子了。既然这些农民有钱盖砖瓦房子,就买得起大兄的玻璃窗户。”
“以一个人一间屋子,每间屋子两平方米的窗户来计算,这每个人就要在窗户上花六钱银子。山东和天津一千三百万人口,加上辽东的辽民一千四百万人,每人花六钱银子买窗户,这就是...”
李兴算了算,说道:“这就是八百四十万两银子的大买卖!”
“这还只是大兄领内的生意,若是玻璃窗户的好处被外省人了解,北直隶、山西甚至江南的富户都来买了,那就是千万两的买卖。”
“这样的生意,不是玻璃酒器可以比的。为了这样的买卖,完全可以放弃玻璃酒器的几十万两。”
听到李兴的分析,蒋充和周围的木匠们都是一副拨云见日的表情,终于明白了为什么津国公把玻璃卖得这么便宜。
蒋充十分谦卑地拱手说道:“听二将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
李兴转头看了看身边那个木匠。
那个木匠倒也识相,也朝李兴拱手说道:“二将军果然是见多识广!小民比起来当真是愚昧无知!”
李兴这才高兴起来,总算找到了堂堂巡抚的架子。他拍了拍蒋充的肩膀,哈哈大笑。
看看时间差不多了,李兴和蒋充告别,回衙门去了。
那些木匠们继续忙碌,没用多久,市政厅的玻璃窗子就装好了。一扇扇的玻璃窗从窗外将阳光引入了大厅中,让原先昏暗阴沉的市政大厅变得十分亮堂。
那些进来办事的天津百姓们哪里见过这样明亮的室内环境?一个个看着透明的玻璃瞠目结舌。不少人站在玻璃窗旁边探头探脑,想摸摸完全透明的玻璃,却又不敢乱摸。
一个专门设置在市政大厅中的“向导员”不失时机地走了上去,向百姓们介绍这是津国公的新产品“玻璃窗”。
重点是让百姓们知道这玻璃窗只卖三钱银子一面,价格绝对便宜。
于是大量玻璃窗的需求立即就出现了。不少办完了事情的百姓们一走出市政厅,就直奔天津卫城中的玻璃窗商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