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十二章 江山旧人面改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明奸妃最新章节!
这一场攻防战,延续了近十天。守卫二十万,分布于京师九门,每门只有两万左右;而也先所部号称十万大军,实际数额约在七八万之间。
当也先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门时,在兵力上瓦刺兵势占优;而明军唯一的优势,是他们可以倚城而守,满城百姓为了帮助自己的军队抵御强寇,自发为军队运送辎重,保障给养,维修城墙。当也先率部攻城时,在监军文官的率领下,使用火器、弩炮、强弓等远程武器,在城头上给城外的明军支援。
中军营帐离城外的主战场很远,乱箭流矢不飞到这里来,然而成千上万的军队在城外互相攻击、分割、包围、对撞、厮杀的咆哮混合在一起,仿佛要将苍穹旷野全都撕裂的雷声,整座京都的大地都因这场战争而震动颤抖。
凛裂的霜风从北方席卷而来,带着血腥的臭味,战马冲撞的暴响,硝烟箭雨的嚣怒,呼啸,悲号,厮鸣,震耳欲聋。让每一个关心这场战争的人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寝不安眠。
这是真正的,关系着家、国命运的决战!
也先放弃了利用太上皇要挟明朝的妄想,新君和小太子也恢复了日常鼓舞人心,坐镇中军的日常生活。
小太子在外面时能强撑着镇定,但回到中军营帐,却不由自主的伏在万贞怀里,带着泪意委屈的说:“贞儿,我怕……”
这样残酷的战争,这样惨烈的声音,莫说是个已经开始懂事,但又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就是大人,不害怕的也没几个。
万贞强自镇定温柔的安慰他:“不怕,咱们安全着呢!”
小太子摇头,小声说:“梁伴伴说会死很多人……死人很多人会哭……我不想听到他们哭……”
万贞瞪了梁芳一眼,可哪一场战争不死人呢?要让她说战争不死人,哄普通的小孩子没关系,可这是储君,若让他小小年纪就埋下了战争不会死人的傻念头,岂不是会对战争形成错误的概念?万一当皇帝后,把战争当成不死人的儿戏,那可就糟糕了。
小太子还在天真的问:“贞儿,你能不能想办法让人不死?”
万贞顿时体会到了类似于梁芳的无奈,柔声道:“殿下,贞儿也没有办法让人不死,不止贞儿不能,这世上就没有人能办到……这是战争,您知道战争是什么吗?战争就是两个国家、两个部族的利益不能相容,为了使自己的子民生存、发展,或者生活得更好而打的架。赢的那一方才有生存的机会,所以为了打赢,双方都会拼命,这就肯定会死人的。”
这种高速运转的大战中,军情根本来不及送到中军裁决,全靠临阵指挥的将领应变。中军能做的,其实不过是调试物资,观察大局,催使民夫之类的后勤的态势把控,战事越紧,中枢越插不上手,只能干坐着等前线的消息。
此时大堂上诸臣无心交谈,只有小太子和万贞说话,虽然声音不大,但他们的位置就在御座旁边,与王直、胡濙相临。万贞这个回答,两位老臣听到了都不甚满意,一个觉得她教小太子利益一词,于启蒙不好;另一个觉得她告诉太子“拼命”,过于暴戾,忍不住同时咳嗽。
朱祁钰抢在两位老臣前先唤了一声:“濬儿,到皇叔这来!”
小太子说话慢,对情绪感应却快,朱祁钰一唤,他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赶紧从万贞怀里跳下来,跑到御座旁叫:“皇叔!”
朱祁钰摸着他的头,问:“濬儿,你害怕战争吗?”
小太子咬咬嘴唇,犹豫着点点头。朱祁钰有些不满意他的瑟缩,皱了皱眉,才道:“害怕战争,以后当国执政,才不会轻启战端。但是,你也要记住了,战端虽不能轻开,但若有强寇来犯,却绝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懦弱畏缩,不敢迎战!因为敌人若来进犯,绝不会因为你畏战不前就收兵的。只有把敌人打败了,打怕了,才可以不死更多的人!”
万贞在正面听着这叔侄二人说话,心一动:朱祁钰虽然不是孙太后亲生,但这样的硬脾气,其实和孙太后有点儿像。
她却不知,对于宣庙皇帝来说,生命中最特别的两个女人,一个当然是为了她而废后的孙氏;另一个却是因为出身罪王府被人垢病,却依然被他养在宫外,立为贤妃的吴氏。这两个女人美貌各擅千秋,但脾气性格都被宣庙皇帝所喜,自然从根本上会有些相似的特征,而她们的儿子,肯定也会兼有父母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
这叔侄二人相处融洽,对稳定朝臣的心理很起作用。
而在外面猛攻不下的瓦刺军队,人心士气却大幅衰败。瓦刺虽是拥立了黄金家族继承者脱脱不花的蒙古大部族,但到底不像汉人王朝上下政令一统。战事顺利的时候,自然诸部踊跃,但到了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各部族之间互相的猜忌却一点也不比汉人少。
北京城任凭浪洗潮冲,屹立不倒,这种强韧,实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最头痛的一种作战方式。各部的首领慢慢地有了怨言,有认为也先居心不良,利用明军削弱他部的、有觉得也先指挥不利的、还有不少小部族对自己所得的收获满意,北京打不下就想回去了。
连遇重挫,军心不稳,也先大怒,亲率大军强攻安定门。京师总兵官石亨的侄子石彪勇武过人,在与也先大军对阵时一马当先,独闯敌阵,大军随后掩杀,也先大败;石亨趁机尽起余部衔尾直追,将也先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安定门大胜没多久,西直门的守将孙镗在战局不利,又无法入城避战的情况下,只能反身与敌死战,竟也反败为胜,大破瓦刺军。
连续两场大战大败,也先只得收拢剩余残兵四五万人缓缓地撤离北京外,暂驻土城整军。而大胜之后民心大定的老百姓,对这伙入寇的强盗完全没有好感,经常乘也先军不备,从民居里偷袭落单的骑兵,鼓噪着催赶也先。
也先虽然指挥士兵报复性的杀戮了不少北京城周围的居民,但这种残暴的行为不止没有缓解危机,反而加深了老百姓对瓦刺军的仇恨。面对这种四面楚歌,大战连败的局面,瓦刺军士气尽丧,也先也呆不住了,又拿了太上皇当幌子,派使者来和谈。
但战事到了这里,只差一口气,就可以定胜负,大明朝的君臣又不傻,怎么可能这种时候松口?无论也先怎么派遣使者,秉政当国的于谦就当没有这回事,只管督促将士们作战。
也先战不能胜,和无法谈,眼看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北京已经绝了指望,只能起兵转战居庸关。
居庸关守将罗通令民夫在城墙上一遍遍的浇水,寒风将居庸关冻成滑不溜手的坚冰,瓦刺大军束手无策,在城外滞留了几天,无奈败退。罗通率兵掩杀,重创也先殿后大队。等到晚上,于谦又派神机营炮轰也先大营,也先全军溃败,退出关外。
瓦刺名义上的首领脱脱不花遣使求和,意味着瓦刺内部的权利争斗,也开始了。敌人内斗,于明朝来说是兵不血刃,战果自来的好事。
至此,保卫北京之战明军全胜,大明王朝的覆灭危机完全解除。
脱脱不花的使者入城求和,不仅北京城的军民齐声欢呼,连一向稳重自持的孙太后也忍不住泪流满面,连喝了几声好,别的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才道:“去问问皇帝几时有空,国战大胜,社稷无危,当祭祀祖宗,告慰宣庙。”
将士们可以大胜之后休息,皇帝和诸位文臣却是要抚恤阵亡、累算功勋、封赏将士、检点百姓伤亡……总之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胜之后,举行国祭,乃是正常的办事流程。孙太后派人传话不多时,朱祁钰就派了宦官高平来回话,说是待将士抚恤、功臣封赏之后,方可大祭。
孙太后沉默片刻,微笑道:“如此,哀家在宫中静候。”
将士抚恤、功臣封赏之后,作为率领军民一战挽山河的新君,朱祁钰的名声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是至尊的权势。
这种时候,他其实并不想见到孙太后。因为他知道孙太后会提出什么要求——大战已胜,将太上皇接回来吧!
是的,太上皇朱祁镇,他的哥哥,前面的二十几年,他们兄弟相得。因为体恤藩地的冷落,想兄弟俩多聚几年。明明他早已及冠,朱祁镇却搁置了群臣请郕王就藩的奏章,留弟弟长居京师。
可是哥哥,这帝位本来是你的,把你接回来后,我该怎么自处呢?
你丢了江山,丢了社稷,丢尽祖宗颜面!是我顶着身死国灭的压力,下着玉石俱焚的决心,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与群臣奋战至今,才取得大胜,保住我朱氏的国祚。你让我怎么甘心把你接回来,威胁我好不容易稳定的地位、江山?
感谢yixue、1HiKh、浅尝辄止投的月票~
这一场攻防战,延续了近十天。守卫二十万,分布于京师九门,每门只有两万左右;而也先所部号称十万大军,实际数额约在七八万之间。
当也先集中兵力猛攻其中一门时,在兵力上瓦刺兵势占优;而明军唯一的优势,是他们可以倚城而守,满城百姓为了帮助自己的军队抵御强寇,自发为军队运送辎重,保障给养,维修城墙。当也先率部攻城时,在监军文官的率领下,使用火器、弩炮、强弓等远程武器,在城头上给城外的明军支援。
中军营帐离城外的主战场很远,乱箭流矢不飞到这里来,然而成千上万的军队在城外互相攻击、分割、包围、对撞、厮杀的咆哮混合在一起,仿佛要将苍穹旷野全都撕裂的雷声,整座京都的大地都因这场战争而震动颤抖。
凛裂的霜风从北方席卷而来,带着血腥的臭味,战马冲撞的暴响,硝烟箭雨的嚣怒,呼啸,悲号,厮鸣,震耳欲聋。让每一个关心这场战争的人都提心吊胆,食不下咽,寝不安眠。
这是真正的,关系着家、国命运的决战!
也先放弃了利用太上皇要挟明朝的妄想,新君和小太子也恢复了日常鼓舞人心,坐镇中军的日常生活。
小太子在外面时能强撑着镇定,但回到中军营帐,却不由自主的伏在万贞怀里,带着泪意委屈的说:“贞儿,我怕……”
这样残酷的战争,这样惨烈的声音,莫说是个已经开始懂事,但又缺少安全感的孩子,就是大人,不害怕的也没几个。
万贞强自镇定温柔的安慰他:“不怕,咱们安全着呢!”
小太子摇头,小声说:“梁伴伴说会死很多人……死人很多人会哭……我不想听到他们哭……”
万贞瞪了梁芳一眼,可哪一场战争不死人呢?要让她说战争不死人,哄普通的小孩子没关系,可这是储君,若让他小小年纪就埋下了战争不会死人的傻念头,岂不是会对战争形成错误的概念?万一当皇帝后,把战争当成不死人的儿戏,那可就糟糕了。
小太子还在天真的问:“贞儿,你能不能想办法让人不死?”
万贞顿时体会到了类似于梁芳的无奈,柔声道:“殿下,贞儿也没有办法让人不死,不止贞儿不能,这世上就没有人能办到……这是战争,您知道战争是什么吗?战争就是两个国家、两个部族的利益不能相容,为了使自己的子民生存、发展,或者生活得更好而打的架。赢的那一方才有生存的机会,所以为了打赢,双方都会拼命,这就肯定会死人的。”
这种高速运转的大战中,军情根本来不及送到中军裁决,全靠临阵指挥的将领应变。中军能做的,其实不过是调试物资,观察大局,催使民夫之类的后勤的态势把控,战事越紧,中枢越插不上手,只能干坐着等前线的消息。
此时大堂上诸臣无心交谈,只有小太子和万贞说话,虽然声音不大,但他们的位置就在御座旁边,与王直、胡濙相临。万贞这个回答,两位老臣听到了都不甚满意,一个觉得她教小太子利益一词,于启蒙不好;另一个觉得她告诉太子“拼命”,过于暴戾,忍不住同时咳嗽。
朱祁钰抢在两位老臣前先唤了一声:“濬儿,到皇叔这来!”
小太子说话慢,对情绪感应却快,朱祁钰一唤,他就察觉到了其中的微妙,赶紧从万贞怀里跳下来,跑到御座旁叫:“皇叔!”
朱祁钰摸着他的头,问:“濬儿,你害怕战争吗?”
小太子咬咬嘴唇,犹豫着点点头。朱祁钰有些不满意他的瑟缩,皱了皱眉,才道:“害怕战争,以后当国执政,才不会轻启战端。但是,你也要记住了,战端虽不能轻开,但若有强寇来犯,却绝不能因为害怕,就不懦弱畏缩,不敢迎战!因为敌人若来进犯,绝不会因为你畏战不前就收兵的。只有把敌人打败了,打怕了,才可以不死更多的人!”
万贞在正面听着这叔侄二人说话,心一动:朱祁钰虽然不是孙太后亲生,但这样的硬脾气,其实和孙太后有点儿像。
她却不知,对于宣庙皇帝来说,生命中最特别的两个女人,一个当然是为了她而废后的孙氏;另一个却是因为出身罪王府被人垢病,却依然被他养在宫外,立为贤妃的吴氏。这两个女人美貌各擅千秋,但脾气性格都被宣庙皇帝所喜,自然从根本上会有些相似的特征,而她们的儿子,肯定也会兼有父母身上的一些性格特点。
这叔侄二人相处融洽,对稳定朝臣的心理很起作用。
而在外面猛攻不下的瓦刺军队,人心士气却大幅衰败。瓦刺虽是拥立了黄金家族继承者脱脱不花的蒙古大部族,但到底不像汉人王朝上下政令一统。战事顺利的时候,自然诸部踊跃,但到了战事不利的情况下,各部族之间互相的猜忌却一点也不比汉人少。
北京城任凭浪洗潮冲,屹立不倒,这种强韧,实是游牧民族的骑兵最头痛的一种作战方式。各部的首领慢慢地有了怨言,有认为也先居心不良,利用明军削弱他部的、有觉得也先指挥不利的、还有不少小部族对自己所得的收获满意,北京打不下就想回去了。
连遇重挫,军心不稳,也先大怒,亲率大军强攻安定门。京师总兵官石亨的侄子石彪勇武过人,在与也先大军对阵时一马当先,独闯敌阵,大军随后掩杀,也先大败;石亨趁机尽起余部衔尾直追,将也先杀得丢盔弃甲,狼狈逃窜。
安定门大胜没多久,西直门的守将孙镗在战局不利,又无法入城避战的情况下,只能反身与敌死战,竟也反败为胜,大破瓦刺军。
连续两场大战大败,也先只得收拢剩余残兵四五万人缓缓地撤离北京外,暂驻土城整军。而大胜之后民心大定的老百姓,对这伙入寇的强盗完全没有好感,经常乘也先军不备,从民居里偷袭落单的骑兵,鼓噪着催赶也先。
也先虽然指挥士兵报复性的杀戮了不少北京城周围的居民,但这种残暴的行为不止没有缓解危机,反而加深了老百姓对瓦刺军的仇恨。面对这种四面楚歌,大战连败的局面,瓦刺军士气尽丧,也先也呆不住了,又拿了太上皇当幌子,派使者来和谈。
但战事到了这里,只差一口气,就可以定胜负,大明朝的君臣又不傻,怎么可能这种时候松口?无论也先怎么派遣使者,秉政当国的于谦就当没有这回事,只管督促将士们作战。
也先战不能胜,和无法谈,眼看天气一天冷过一天,大雪纷纷扬扬下个不停,北京已经绝了指望,只能起兵转战居庸关。
居庸关守将罗通令民夫在城墙上一遍遍的浇水,寒风将居庸关冻成滑不溜手的坚冰,瓦刺大军束手无策,在城外滞留了几天,无奈败退。罗通率兵掩杀,重创也先殿后大队。等到晚上,于谦又派神机营炮轰也先大营,也先全军溃败,退出关外。
瓦刺名义上的首领脱脱不花遣使求和,意味着瓦刺内部的权利争斗,也开始了。敌人内斗,于明朝来说是兵不血刃,战果自来的好事。
至此,保卫北京之战明军全胜,大明王朝的覆灭危机完全解除。
脱脱不花的使者入城求和,不仅北京城的军民齐声欢呼,连一向稳重自持的孙太后也忍不住泪流满面,连喝了几声好,别的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好一会儿才道:“去问问皇帝几时有空,国战大胜,社稷无危,当祭祀祖宗,告慰宣庙。”
将士们可以大胜之后休息,皇帝和诸位文臣却是要抚恤阵亡、累算功勋、封赏将士、检点百姓伤亡……总之忙得不可开交。
不过国之大事,在祀与戎。战胜之后,举行国祭,乃是正常的办事流程。孙太后派人传话不多时,朱祁钰就派了宦官高平来回话,说是待将士抚恤、功臣封赏之后,方可大祭。
孙太后沉默片刻,微笑道:“如此,哀家在宫中静候。”
将士抚恤、功臣封赏之后,作为率领军民一战挽山河的新君,朱祁钰的名声达到了顶峰,随之而来的是至尊的权势。
这种时候,他其实并不想见到孙太后。因为他知道孙太后会提出什么要求——大战已胜,将太上皇接回来吧!
是的,太上皇朱祁镇,他的哥哥,前面的二十几年,他们兄弟相得。因为体恤藩地的冷落,想兄弟俩多聚几年。明明他早已及冠,朱祁镇却搁置了群臣请郕王就藩的奏章,留弟弟长居京师。
可是哥哥,这帝位本来是你的,把你接回来后,我该怎么自处呢?
你丢了江山,丢了社稷,丢尽祖宗颜面!是我顶着身死国灭的压力,下着玉石俱焚的决心,夜以继日,呕心沥血的与群臣奋战至今,才取得大胜,保住我朱氏的国祚。你让我怎么甘心把你接回来,威胁我好不容易稳定的地位、江山?
感谢yixue、1HiKh、浅尝辄止投的月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