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李宁归降,烧粮计行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女谋士最新章节!
“宁死勿降。”那李宁的态度显得异常坚决,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就像当初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样。
“以君度之,益州牧刘季玉何许人也?”诸葛亮还是很看重李宁这个人的本事,想将李宁收入麾下。
“诸葛亮,杀则杀之,何必多言?”李宁只是一个武夫,显然不吃诸葛亮这一套。
见李宁不回答,诸葛亮倒也不恼怒,毕竟这一切还在他的意料之中:“君若不思,倒也罢了。未知李宁将军可曾闻李成之死因?”
“李成?”李成正是李宁的父亲,十年前离奇死亡,直到现在李宁犹然无法查出父亲的死因真相,“君知吾父之死因?”
“然也。”诸葛亮自然知道李宁已经掉入了自己精心编排的陷阱之中,只要再来一手推波助澜,李宁必定成为刘备阵营的猛将。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伴君风华如岁月,佐郎烟雨任平生。此语君熟乎?”
“吾父之诗。”李宁也听出了这首诗的出处,但是心中还是存在着疑虑:“吾虑之处,乃吾父之死因,非为此诗。”
“敢问将军,此诗之后两句为何?”诸葛亮丝毫不慌,说道。
“西川十年仕风云,益州数载成霸业。”李宁自然知道父亲那首根本不算诗的诗,别说平仄对仗了,连基本的压韵都没做到。
不过李宁却是对诸葛亮此时此刻提到这首诗感到十分好奇,“吾不懂,诸葛先生详解。”
“一句二字与二句二字合为‘君郎’,李宁将军可君郎何人也?”诸葛亮倒也不着急,正在慢慢地给李宁下套。
“君郎者,前益州牧刘焉也。”李宁不带丝毫考虑便说出了答案,毕竟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大难度。
“仕者,弑也。君父名成,故四句之意为君郎弑成。”诸葛亮慢慢地说出了答案,已经做好看李宁吃惊的表情了。
“依诸葛先生,弑吾父之人乃为刘焉乎?”李宁显然是无法信任诸葛亮的话,语气中还带着轻微的质疑。
“君所虑者,亮亦知矣。”诸葛亮自然也知道李宁的不信任,任谁谁也不会相信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有办法让他认为此诗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吾知君不信,敢问君可知汝父死前去了何处?成都猎场,对否?试问,汝父与益州牧刘焉同去猎场,因何独汝父身亡,而刘焉无事。”
“承蒙受教,吾愿降。”李宁总算是明白了当年那件事的原因了,他的父亲居然是死在刘焉手里。那么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帮刘璋做事,真乃不孝之人。
“将军有去雒城之近路乎?”既然李宁投降了,这对于诸葛亮而言真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此去北上五十里,有一关隘,名曰淮阳关。若得此城,雒城近在咫尺。”李宁既然已经投降了,当即就展现了自己的诚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悉数告诉了诸葛亮。
“淮阳关地势若何?”作为一个优良的军事家,诸葛亮显然善于抓住攻城之要点。
“三面环山,成一天然屏障。”李宁也是一名将领,自然知道这种地势是易守难攻的,他很想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做?
“三面环山,外援难至。吾军若欲久持,克城易矣。”诸葛亮也觉得有些头疼,其实三面环山之地的破解之法就是围而不打。
只要诸葛亮的军队可以将山外围围得水泄不通,待此粮草不继之时,就是诸葛亮破城最好的机会。
但是显然,他并没有那个时间去耗。他急需与主公刘备尽早汇合,方不会有乱。
可如果这样,他就必须被迫选择下策中的下策,那就是强攻。可是三面环山这个地形,强攻是难以攻克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现在诸葛亮的兵力是两万八,但是如果他要用强攻拿下这座城,最低损失不会低于一万。
一万,什么概念?占诸葛亮总军队三分之一,如果失去这一万人,对于刘备阵营的损失无可估计的。
在三国这个十万人犹可称大军的时代,一万人基本上可以是一次小规模进攻的总量,后期诸葛亮五出祁山也就四万人。由此可以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少?
如果失去了这一万人,曹操势必重整十万之军率先解决掉刘备。真到了那时,他们可就挡不下曹操的十万铁骑。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诸葛亮必须另谋他策。因为在乱世之中,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本。
不过诸葛亮可并没有将心中的忧虑表露在脸上,反而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道:“粮草所处何处?”
“城之西侧,有一粮仓,名曰东仓,内存城中五月之粮。”在诸葛亮问及粮仓地点的时候,李宁已经大致猜出了诸葛亮的意图,当即便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了诸葛亮。
“布署若何?”诸葛亮的计划自然是烧粮,但是他必须提前知道城中的布署,才好行动,以免白白浪费了士兵的生命。
“令一俾将军刘尚统五百军守之。”李宁说道。
“刘尚何等人也?”五百人算不上多,但也不算少。诸葛亮如果打算成功烧粮,他就必须了解情况。
“刘尚此人颇有兵略,守将亦常问计于他。”李宁显然是对刘尚非常不满的,语气中每每吐露厌恶之色,“奈何其人好酒成痴。日不饮酒,便觉少味。吾等趁三更之时夜袭粮仓,必成,此为他往日饮酒之时。”
“甚佳。”诸葛亮显然对李宁的说法非常满意,“一更造饭,二更起行,子龙率五千轻骑夜烧粮仓,不可有误。”
“得令。”赵云也不愧常胜将军之名,在诸葛亮的命令下达之后,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便接下了任务。
“亮待为子龙得胜接风洗尘。”诸葛亮高兴地说道。
“谢军师。”赵云说道。
“宁死勿降。”那李宁的态度显得异常坚决,一副视死如归的模样,就像当初乌江自刎的西楚霸王项羽一样。
“以君度之,益州牧刘季玉何许人也?”诸葛亮还是很看重李宁这个人的本事,想将李宁收入麾下。
“诸葛亮,杀则杀之,何必多言?”李宁只是一个武夫,显然不吃诸葛亮这一套。
见李宁不回答,诸葛亮倒也不恼怒,毕竟这一切还在他的意料之中:“君若不思,倒也罢了。未知李宁将军可曾闻李成之死因?”
“李成?”李成正是李宁的父亲,十年前离奇死亡,直到现在李宁犹然无法查出父亲的死因真相,“君知吾父之死因?”
“然也。”诸葛亮自然知道李宁已经掉入了自己精心编排的陷阱之中,只要再来一手推波助澜,李宁必定成为刘备阵营的猛将。
诸葛亮轻摇羽扇,说道:“伴君风华如岁月,佐郎烟雨任平生。此语君熟乎?”
“吾父之诗。”李宁也听出了这首诗的出处,但是心中还是存在着疑虑:“吾虑之处,乃吾父之死因,非为此诗。”
“敢问将军,此诗之后两句为何?”诸葛亮丝毫不慌,说道。
“西川十年仕风云,益州数载成霸业。”李宁自然知道父亲那首根本不算诗的诗,别说平仄对仗了,连基本的压韵都没做到。
不过李宁却是对诸葛亮此时此刻提到这首诗感到十分好奇,“吾不懂,诸葛先生详解。”
“一句二字与二句二字合为‘君郎’,李宁将军可君郎何人也?”诸葛亮倒也不着急,正在慢慢地给李宁下套。
“君郎者,前益州牧刘焉也。”李宁不带丝毫考虑便说出了答案,毕竟这个问题对于他来说并没有多大难度。
“仕者,弑也。君父名成,故四句之意为君郎弑成。”诸葛亮慢慢地说出了答案,已经做好看李宁吃惊的表情了。
“依诸葛先生,弑吾父之人乃为刘焉乎?”李宁显然是无法信任诸葛亮的话,语气中还带着轻微的质疑。
“君所虑者,亮亦知矣。”诸葛亮自然也知道李宁的不信任,任谁谁也不会相信一个第一次见面的人,这一切都在诸葛亮的意料之中。
但是即便如此,诸葛亮也有办法让他认为此诗表达的就是这个意思。
“吾知君不信,敢问君可知汝父死前去了何处?成都猎场,对否?试问,汝父与益州牧刘焉同去猎场,因何独汝父身亡,而刘焉无事。”
“承蒙受教,吾愿降。”李宁总算是明白了当年那件事的原因了,他的父亲居然是死在刘焉手里。那么这么多年来,他一直都在帮刘璋做事,真乃不孝之人。
“将军有去雒城之近路乎?”既然李宁投降了,这对于诸葛亮而言真是一个天大的好事。
“此去北上五十里,有一关隘,名曰淮阳关。若得此城,雒城近在咫尺。”李宁既然已经投降了,当即就展现了自己的诚意,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悉数告诉了诸葛亮。
“淮阳关地势若何?”作为一个优良的军事家,诸葛亮显然善于抓住攻城之要点。
“三面环山,成一天然屏障。”李宁也是一名将领,自然知道这种地势是易守难攻的,他很想知道诸葛亮会怎么做?
“三面环山,外援难至。吾军若欲久持,克城易矣。”诸葛亮也觉得有些头疼,其实三面环山之地的破解之法就是围而不打。
只要诸葛亮的军队可以将山外围围得水泄不通,待此粮草不继之时,就是诸葛亮破城最好的机会。
但是显然,他并没有那个时间去耗。他急需与主公刘备尽早汇合,方不会有乱。
可如果这样,他就必须被迫选择下策中的下策,那就是强攻。可是三面环山这个地形,强攻是难以攻克的。
举个例子来说吧,现在诸葛亮的兵力是两万八,但是如果他要用强攻拿下这座城,最低损失不会低于一万。
一万,什么概念?占诸葛亮总军队三分之一,如果失去这一万人,对于刘备阵营的损失无可估计的。
在三国这个十万人犹可称大军的时代,一万人基本上可以是一次小规模进攻的总量,后期诸葛亮五出祁山也就四万人。由此可以知道,一万到底有多少?
如果失去了这一万人,曹操势必重整十万之军率先解决掉刘备。真到了那时,他们可就挡不下曹操的十万铁骑。
所以为了避免这种情况的发生,诸葛亮必须另谋他策。因为在乱世之中,保存实力才是立身之本。
不过诸葛亮可并没有将心中的忧虑表露在脸上,反而表现出一副胸有成竹的模样,说道:“粮草所处何处?”
“城之西侧,有一粮仓,名曰东仓,内存城中五月之粮。”在诸葛亮问及粮仓地点的时候,李宁已经大致猜出了诸葛亮的意图,当即便将自己所知道的都告诉了诸葛亮。
“布署若何?”诸葛亮的计划自然是烧粮,但是他必须提前知道城中的布署,才好行动,以免白白浪费了士兵的生命。
“令一俾将军刘尚统五百军守之。”李宁说道。
“刘尚何等人也?”五百人算不上多,但也不算少。诸葛亮如果打算成功烧粮,他就必须了解情况。
“刘尚此人颇有兵略,守将亦常问计于他。”李宁显然是对刘尚非常不满的,语气中每每吐露厌恶之色,“奈何其人好酒成痴。日不饮酒,便觉少味。吾等趁三更之时夜袭粮仓,必成,此为他往日饮酒之时。”
“甚佳。”诸葛亮显然对李宁的说法非常满意,“一更造饭,二更起行,子龙率五千轻骑夜烧粮仓,不可有误。”
“得令。”赵云也不愧常胜将军之名,在诸葛亮的命令下达之后,他没有一丝一毫的反对,便接下了任务。
“亮待为子龙得胜接风洗尘。”诸葛亮高兴地说道。
“谢军师。”赵云说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