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1章 就绪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1255再铸鼎最新章节!
1258年,9月18日,12:01。
散了一个上午的步后,义勇队一下子打起了精神来,没多久就到达小河南岸。
小河本不宽,两岸只隔了十几米,河滩很浅,有一条古木桥架在上面。高正让队伍在南岸整队,然后做了一段简短的演说:
“好了,敌人虽然多,但是没什么战斗力。先喝点水,打完这一仗再吃午饭!”
听他说完,队员们立刻回以标准的口号:“为东海而战!”
声音整齐而响亮,河对岸潜伏着的斥候听到后有些吃惊,匆匆向北报信去了。
木桥通过能力不强,一连先过去警戒,然后四门狮吼炮开始通过。为了保险,组合式炮车被拆分为炮车和弹药车两部分,分别依次过桥,耗了不少时间。
炮车过桥期间,列阵的步兵也没闲着。高正一声“检查装备”,各伍伍长有序出列,一个个检查起了士兵的装备。
“火绳,就位。刺刀,就位。弹药,就位”
义勇队员的装备从内到外分了衣服、装具、武备三部分,总负重接近20kg,不算轻,不过比穿着步人甲的重步兵还是省了近一半的重量,灵活性也高了很多。
最内层的衣服,就是简单的本色麻布裤子和套头衫。
第二层的装具,首先是从救生衣发展来的红色外套,上面有多个口袋,战时塞进轻木板当作内衬,平时可以装点零食铜钱什么的;外套之外用一条皮腰带和两条武装带捆扎起来,上面有多个锁扣,可以用来搭载刺刀、工具、弹药盒等装备;本来还有一个背包,可以直接挂在背后的武装带上,用来装毯子、餐具、干粮等等,不过今天是内线作战就没带。
第三层,就是盔甲和武器了。盔甲包括胸甲、肩甲和头盔,武器就是火枪和刺刀。
胸甲仍然是玄武甲,不过已经进化到了东海03式,在保证关键位置2mm厚度的同时降低了其它部位的厚度,面积也略微缩小。侧面还敲出了几道棱线,以增加强度并止住兵器的滑动。内面有四个内扣和两个外扣,直接扣在武装带和腰带上即可固定。这样的03式玄武甲重量成功降低到了2.5kg,比猴版的勇士甲也重不了多少,但防护效果比厚薄一致的后者强得多。
肩甲只是两块弧面钢片,为了不影响行动,做得尽可能小,直接卡在外套上的布扣里。肩甲理论上是为了防御弓箭抛射而装备的,不过现在似乎更多的是用来标示身份。
头盔与一战时期的带缘钢盔有些像,顶上固定了一根斜向上伸出的木质装饰角,还带了一个面甲,总重达到了1.3kg。这面甲只有薄薄一层铁皮,上面划了三道v型通气槽,遮住下半张脸露出眼睛,其实没什么防护力。不过安全部观察到,义勇队的新兵们罩上面甲之后紧张情绪明显缓解,对火枪的惧怕也降低了。所以即使没有实用性,也还是保留了这个面甲。
由于武备组仍然没搞定燧发机的问题,所以义勇队到现在用的还是火绳枪。这一点安全部很是无奈,但也没办法,至今燧发机的发火率还不超过五成。钢簧倒是搞定了,但是燧石的质量不太好,要么不发火,要么直接被击碎,所以在彻底改进之前,只能凑合着用火绳枪。一把20mm的虾蛄枪全重要5.5kg,25mm的牛丸枪更是要10.7kg,着实不轻。
不过刺刀倒是成功做出来了,效果还不错。后世设计思路与现在的加工条件相妥协的结果就是,东海人做出的刺刀与历史上的套筒型刺刀和后世的卡簧型刺刀都不一样,与其说是刺刀,更像是螺丝刀。对,螺丝刀。一个木柄上,伸出一道细长的三棱刺,怎么看都是螺丝刀的样子,甚至有人戏称串上肉就可以烧烤了(他们真的烤过)。
在刺刀设计定型之前,曾经有两派争执不下,一派认为应当把刺刀做成常规的西瓜刀造型,这样不但可以装到步枪上拼刺刀,还可以握在手里劈砍,还能当工具刀用,一举三得。而另一派则认为一寸长一寸强,刺刀必须做得尽可能长才行,现在的钢材质量不行,劈砍型的扁刀很容易弯曲或者断裂,面面俱到只会做成三不像,无法胜任战斗需要,所以应当做成三棱刺的形状。
最终,三棱派胜出,义勇队装备了这种长达半米的三棱形刺刀。
三棱刺的头是钝的,并没有开刃,边缘薄而圆润。这样的结构曾经被一部分股东质疑,但测试下来的结果证明了它有着相当好的破甲和杀伤效果,后来连普通的长矛也换用了这样的矛头。而且这样的刺刀还有个好处,就是钝头不会划伤自己,所以不需要用刀鞘,只要一个绳扣固定住就行了,又省了几百克负重。
刺刀的护手位置固定了两片半圆形的钢片,顶端由一个椭圆形的锁扣接连,形成一个圆形的套环。安装的时候,只要把木柄插入枪管前部圆形的准星环中,同时用套环套住枪管,再把锁扣旋转九十度,就把刺刀牢牢固定在枪管上了。
火枪装弹药用的通条也稍稍改进了一下,末端做成了“l”型,多了一个小把手。这样的好处是装药时手不用正对着枪口,万一走火,也不至于被伤到。这样的通条每支枪准备了两根,以便战时手忙脚乱插在枪口里发射出去之后还有备用的。
很快,装备检查完毕,炮车也全部过河完毕,第二连紧随而至。高正指令他们排好队列,通过对讲机与守望塔交流了一会儿,看向北方,冷笑着说:“好戏开场了”
12:25
如今深秋,正午时分天气不冷不暖,姜家军士卒们在太阳底下席地坐着,啃着干粮,不时喝一口水,而姜思恭等军官则坐在树荫底下,一边吃着熏肉一边等着。
突然,一个斥候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了一句什么。
姜思恭听了之后,一下子站了起来,吃惊地喊:“什么,他们已经全过来了?还列好了阵势?”
不久之前斥候来报,红衣贼已经到了南岸,似乎士气很高,姜思恭还不以为意,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过了河。那小河他派人去探过,虽然有桥在,但一次走不了几个人,怎么会过得这么快的?
这时贺进插了一句:“四爷,那东海贼据说是海匪出身,或许士卒都会水,是游过来的呢?”
姜思恭想了想,也有道理,道:“也许吧,但既然如此,以水困敌的法子就不太好用了。不过也好,他们就失了死战之心。唔,现在就起军迎战吧,早点打完,然后去即墨把程辅臣拿下问话!”
王国昌和贺进“喏”了一声,叫起士卒,开始披甲。
他们两部镇守富庶的胶州,披甲率还是很高的,军官都有专门定制的钢甲,刀盾手都备了铁甲,其它人也有皮甲或纸甲。穿上甲衣就有些闷热了,但刀剑无眼,没人敢轻视,不一会儿就全体披甲完毕,然后开始列阵。
王部在西,贺部在东,各列成三阵,弓箭手在前,刀盾手居中,长矛手在后,还有五十多名马军在最后压阵,呈两道纵队开始向南压去。
出了树林,不一会儿,他们便看到了红衣贼的阵列。这次出兵走了几十里,就是为了对付他们。姜四爷身边那没见识的李老二,整日吹嘘红衣贼的强大,听得甚是聒噪,这下总算是见到真面目了。
这红衣贼名为“红衣”,实际上身上的红色并不多,裤子和衣袖都是本色的麻布衣服,只有胸前披了一件红马甲,但被胸甲一挡,也透不出多少颜色来,说不定叫“白衣军”还贴切些。不过他们还装备了头盔和胸甲,在正午的日头下,熠熠发光,倒是让人颇为惊奇。
他们在前方列出了一整道横阵,中央是四个整齐而疏松的长方阵,士卒都手持着三四尺的异形短棍;两侧分别排着两个双轮小车,车上都架着一根粗铁管子,不知道是做甚的;小车再外侧,分别有一队长矛手,用的矛都长达一丈多,但放那么外边有什么用?
王国昌眼力好,远远地就看破了贼军的虚实:“吁这夷人的队列倒是颇为齐整,不过果然不会打仗啊,士卒之间隔了半步之远,前后也不过四行,这么单薄的阵列,不是一冲就破了?等等,他们胸前这银闪闪的,是钢甲?”
姜思恭定睛一看,隔了两里地,也看不真切,不过看那亮闪闪的一片,他很快意识到他们穿的是当初胶州东海商行售卖的那种“大食甲”。
他不惊反喜:“没错,确实是钢甲。哼,那乌文成当初诓我说此甲产自大食,一共也没几件,结果果然是藏私。他们能一下子穿出几百件钢甲来,必然是背后有能工巧匠供应,只要我们打下东海,这些就是我们的了!”
说完,他立刻指着右前方墨水河上的那条之前搭建的浮桥,说道:“王千户,待会儿贼军败退,慌不择路之下定会向浮桥奔逃,你速速派兵守在后面,好以逸待劳!”
“是!”
王国昌应命,刚要点兵过去,却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连又是几声。他骇然转身向红衣贼的军阵一看,只见那几台小车的位置冒出了一片白烟,几个黑点飞向了那条小桥,一个砸中了桥身,另几个落入水中。这还没完,过了片刻,又有几个黑点随着巨响从小车处飞了出来,正中桥身,年久失修的桥板在轰击之下支撑不住,断裂开来,西岸的部分继续挺立,而东岸那段则重重砸落水中。
姜家军的士卒禁不住惊呼起来,王国昌叫骂道:“闹什么,不就是桥断了吗?”
“不是,千户,你看!”
王国昌顺着士卒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东南方冒起了一股烟柱,那不正是他们辎重所在的地方?
他打了个寒颤,感觉出一丝不对劲:“断归路,烧辎重,红衣贼这是意欲何为?”
1258年,9月18日,12:01。
散了一个上午的步后,义勇队一下子打起了精神来,没多久就到达小河南岸。
小河本不宽,两岸只隔了十几米,河滩很浅,有一条古木桥架在上面。高正让队伍在南岸整队,然后做了一段简短的演说:
“好了,敌人虽然多,但是没什么战斗力。先喝点水,打完这一仗再吃午饭!”
听他说完,队员们立刻回以标准的口号:“为东海而战!”
声音整齐而响亮,河对岸潜伏着的斥候听到后有些吃惊,匆匆向北报信去了。
木桥通过能力不强,一连先过去警戒,然后四门狮吼炮开始通过。为了保险,组合式炮车被拆分为炮车和弹药车两部分,分别依次过桥,耗了不少时间。
炮车过桥期间,列阵的步兵也没闲着。高正一声“检查装备”,各伍伍长有序出列,一个个检查起了士兵的装备。
“火绳,就位。刺刀,就位。弹药,就位”
义勇队员的装备从内到外分了衣服、装具、武备三部分,总负重接近20kg,不算轻,不过比穿着步人甲的重步兵还是省了近一半的重量,灵活性也高了很多。
最内层的衣服,就是简单的本色麻布裤子和套头衫。
第二层的装具,首先是从救生衣发展来的红色外套,上面有多个口袋,战时塞进轻木板当作内衬,平时可以装点零食铜钱什么的;外套之外用一条皮腰带和两条武装带捆扎起来,上面有多个锁扣,可以用来搭载刺刀、工具、弹药盒等装备;本来还有一个背包,可以直接挂在背后的武装带上,用来装毯子、餐具、干粮等等,不过今天是内线作战就没带。
第三层,就是盔甲和武器了。盔甲包括胸甲、肩甲和头盔,武器就是火枪和刺刀。
胸甲仍然是玄武甲,不过已经进化到了东海03式,在保证关键位置2mm厚度的同时降低了其它部位的厚度,面积也略微缩小。侧面还敲出了几道棱线,以增加强度并止住兵器的滑动。内面有四个内扣和两个外扣,直接扣在武装带和腰带上即可固定。这样的03式玄武甲重量成功降低到了2.5kg,比猴版的勇士甲也重不了多少,但防护效果比厚薄一致的后者强得多。
肩甲只是两块弧面钢片,为了不影响行动,做得尽可能小,直接卡在外套上的布扣里。肩甲理论上是为了防御弓箭抛射而装备的,不过现在似乎更多的是用来标示身份。
头盔与一战时期的带缘钢盔有些像,顶上固定了一根斜向上伸出的木质装饰角,还带了一个面甲,总重达到了1.3kg。这面甲只有薄薄一层铁皮,上面划了三道v型通气槽,遮住下半张脸露出眼睛,其实没什么防护力。不过安全部观察到,义勇队的新兵们罩上面甲之后紧张情绪明显缓解,对火枪的惧怕也降低了。所以即使没有实用性,也还是保留了这个面甲。
由于武备组仍然没搞定燧发机的问题,所以义勇队到现在用的还是火绳枪。这一点安全部很是无奈,但也没办法,至今燧发机的发火率还不超过五成。钢簧倒是搞定了,但是燧石的质量不太好,要么不发火,要么直接被击碎,所以在彻底改进之前,只能凑合着用火绳枪。一把20mm的虾蛄枪全重要5.5kg,25mm的牛丸枪更是要10.7kg,着实不轻。
不过刺刀倒是成功做出来了,效果还不错。后世设计思路与现在的加工条件相妥协的结果就是,东海人做出的刺刀与历史上的套筒型刺刀和后世的卡簧型刺刀都不一样,与其说是刺刀,更像是螺丝刀。对,螺丝刀。一个木柄上,伸出一道细长的三棱刺,怎么看都是螺丝刀的样子,甚至有人戏称串上肉就可以烧烤了(他们真的烤过)。
在刺刀设计定型之前,曾经有两派争执不下,一派认为应当把刺刀做成常规的西瓜刀造型,这样不但可以装到步枪上拼刺刀,还可以握在手里劈砍,还能当工具刀用,一举三得。而另一派则认为一寸长一寸强,刺刀必须做得尽可能长才行,现在的钢材质量不行,劈砍型的扁刀很容易弯曲或者断裂,面面俱到只会做成三不像,无法胜任战斗需要,所以应当做成三棱刺的形状。
最终,三棱派胜出,义勇队装备了这种长达半米的三棱形刺刀。
三棱刺的头是钝的,并没有开刃,边缘薄而圆润。这样的结构曾经被一部分股东质疑,但测试下来的结果证明了它有着相当好的破甲和杀伤效果,后来连普通的长矛也换用了这样的矛头。而且这样的刺刀还有个好处,就是钝头不会划伤自己,所以不需要用刀鞘,只要一个绳扣固定住就行了,又省了几百克负重。
刺刀的护手位置固定了两片半圆形的钢片,顶端由一个椭圆形的锁扣接连,形成一个圆形的套环。安装的时候,只要把木柄插入枪管前部圆形的准星环中,同时用套环套住枪管,再把锁扣旋转九十度,就把刺刀牢牢固定在枪管上了。
火枪装弹药用的通条也稍稍改进了一下,末端做成了“l”型,多了一个小把手。这样的好处是装药时手不用正对着枪口,万一走火,也不至于被伤到。这样的通条每支枪准备了两根,以便战时手忙脚乱插在枪口里发射出去之后还有备用的。
很快,装备检查完毕,炮车也全部过河完毕,第二连紧随而至。高正指令他们排好队列,通过对讲机与守望塔交流了一会儿,看向北方,冷笑着说:“好戏开场了”
12:25
如今深秋,正午时分天气不冷不暖,姜家军士卒们在太阳底下席地坐着,啃着干粮,不时喝一口水,而姜思恭等军官则坐在树荫底下,一边吃着熏肉一边等着。
突然,一个斥候急匆匆地跑过来,报告了一句什么。
姜思恭听了之后,一下子站了起来,吃惊地喊:“什么,他们已经全过来了?还列好了阵势?”
不久之前斥候来报,红衣贼已经到了南岸,似乎士气很高,姜思恭还不以为意,没想到他们居然这么快就过了河。那小河他派人去探过,虽然有桥在,但一次走不了几个人,怎么会过得这么快的?
这时贺进插了一句:“四爷,那东海贼据说是海匪出身,或许士卒都会水,是游过来的呢?”
姜思恭想了想,也有道理,道:“也许吧,但既然如此,以水困敌的法子就不太好用了。不过也好,他们就失了死战之心。唔,现在就起军迎战吧,早点打完,然后去即墨把程辅臣拿下问话!”
王国昌和贺进“喏”了一声,叫起士卒,开始披甲。
他们两部镇守富庶的胶州,披甲率还是很高的,军官都有专门定制的钢甲,刀盾手都备了铁甲,其它人也有皮甲或纸甲。穿上甲衣就有些闷热了,但刀剑无眼,没人敢轻视,不一会儿就全体披甲完毕,然后开始列阵。
王部在西,贺部在东,各列成三阵,弓箭手在前,刀盾手居中,长矛手在后,还有五十多名马军在最后压阵,呈两道纵队开始向南压去。
出了树林,不一会儿,他们便看到了红衣贼的阵列。这次出兵走了几十里,就是为了对付他们。姜四爷身边那没见识的李老二,整日吹嘘红衣贼的强大,听得甚是聒噪,这下总算是见到真面目了。
这红衣贼名为“红衣”,实际上身上的红色并不多,裤子和衣袖都是本色的麻布衣服,只有胸前披了一件红马甲,但被胸甲一挡,也透不出多少颜色来,说不定叫“白衣军”还贴切些。不过他们还装备了头盔和胸甲,在正午的日头下,熠熠发光,倒是让人颇为惊奇。
他们在前方列出了一整道横阵,中央是四个整齐而疏松的长方阵,士卒都手持着三四尺的异形短棍;两侧分别排着两个双轮小车,车上都架着一根粗铁管子,不知道是做甚的;小车再外侧,分别有一队长矛手,用的矛都长达一丈多,但放那么外边有什么用?
王国昌眼力好,远远地就看破了贼军的虚实:“吁这夷人的队列倒是颇为齐整,不过果然不会打仗啊,士卒之间隔了半步之远,前后也不过四行,这么单薄的阵列,不是一冲就破了?等等,他们胸前这银闪闪的,是钢甲?”
姜思恭定睛一看,隔了两里地,也看不真切,不过看那亮闪闪的一片,他很快意识到他们穿的是当初胶州东海商行售卖的那种“大食甲”。
他不惊反喜:“没错,确实是钢甲。哼,那乌文成当初诓我说此甲产自大食,一共也没几件,结果果然是藏私。他们能一下子穿出几百件钢甲来,必然是背后有能工巧匠供应,只要我们打下东海,这些就是我们的了!”
说完,他立刻指着右前方墨水河上的那条之前搭建的浮桥,说道:“王千户,待会儿贼军败退,慌不择路之下定会向浮桥奔逃,你速速派兵守在后面,好以逸待劳!”
“是!”
王国昌应命,刚要点兵过去,却突然听到一声巨响,接连又是几声。他骇然转身向红衣贼的军阵一看,只见那几台小车的位置冒出了一片白烟,几个黑点飞向了那条小桥,一个砸中了桥身,另几个落入水中。这还没完,过了片刻,又有几个黑点随着巨响从小车处飞了出来,正中桥身,年久失修的桥板在轰击之下支撑不住,断裂开来,西岸的部分继续挺立,而东岸那段则重重砸落水中。
姜家军的士卒禁不住惊呼起来,王国昌叫骂道:“闹什么,不就是桥断了吗?”
“不是,千户,你看!”
王国昌顺着士卒指着的方向看过去,只见东南方冒起了一股烟柱,那不正是他们辎重所在的地方?
他打了个寒颤,感觉出一丝不对劲:“断归路,烧辎重,红衣贼这是意欲何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