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九十九章 寻找冬哥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人生一串最新章节!
不要女婿搀扶,葛老爷子昂首挺胸地走过马路,来到冬子那已经破旧的红砖楼前。房子好久没人住,几个门的锁都已经开始锈蚀,而一楼楼梯间的地上,还甩着一个破旧的烧烤架,上面是一个装炭烧烤的铁皮槽,下面是几根铁棍焊成了支撑架。
整个架子倒在地上,估计被人踩过或者试图偷过,有明显的扭曲痕迹。但一把自制的铁链锁固执地缠绕过几个关节,硬生生地与楼梯铁栏杆绑在了一起。
如果小偷要偷它去卖废铁,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破坏性开锁,这是个技术活,一般人来不了,只能是职业小偷才有的手艺。况且,按现在的情况看,那锁已经锈蚀,也不好开了。第二个办法,就是硬生生砸或者锯断连接,这动作与声音就比较大,这里在厂区5号门边,出入工人没断过,也在东山公园的一个出入口对面,搞这么大动静,为了一点废铁,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在容钢附近,这点废铁根本就不值钱。原来容钢兴旺的时候,内部管理就比较松。虽然厂区与市区有高高的围墙分隔,但架不住钢耗子在墙上挖洞,一个晚上,就可以搬走一吨铁。虽然厂内保安有巡逻,但是牛栏关老鼠,防不胜防。
其实,这也算是容钢衰败的原因之一。后来厂里工资降低了,员工裁员了,但这些人中就有些在想歪办法,内外合伙,偷的数量就更大了。当然,后来政府搞专项打击行动,也判了一些人,其中一个人,就与冬子有关。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当时传遍容城。说厂里有个老工人师傅,每一上班最早来,大约六点钟就进厂了,下班最晚回,估计要到七八点钟,在车间,他总是最早来最晚走的。他这种精神,也多次受到分厂及总厂领导的表扬,年年评为先进。所以,不管是厂里裁员还是离,岗等退,都没有他。人家是先进,怎么不照顾呢?
这里所说的离岗待退,是一个为降人力成本发明的一个新词语。当时容钢的老高炉要淘汰掉三分之二,新高炉需要的工人都是年轻的刚培训过的。所以,大部分老工人就要淘汰。最难受的是四零五零的人,也就是40到50岁的人。新技术学不了,老技术没用了。如果下岗推向社会,也不好找新工作了。怎么办?搞一个提前退休?但这个政策最多向前放五年,也就是男工人必须超过50,女工人必须超过45。
大部分40岁的人就没办法退休。于是,厂里就发明了一个“离岗待退”这个词。先不工作,厂里只发生活费,大概是上班工资的一半,等到退休年龄到了,再办正式退休手续。
工资少掉一半,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而刚才说的那个老工人,虽然已经五十四岁了,但因为是先进,所以他可以拿全工资,直到五十五岁正式退休。当然,所谓在岗的全工资,也只有原来效益好时的三分之二。
当时的专项整治,是很有章法的。厂区保卫部门,从里往外查,主要是查是从哪里偷的从哪里出去的。而容城公安部门是从外往里查,主要是查,出来的钢铁卖到哪里去了,是谁卖的。里外一夹,焦点除了前面所说的围墙,就是厂区出入的大门了。
而这大门里现场就搜到了这位最后离开的先进,他上下班所挎的电工包里,居然夹带了两块“王八铁”。
所谓“王八铁”,其实是小块钢锭,是炼钢出来后未经加工的巴掌大小的初级产品。这种钢锭的标准是每块五公斤,两块就是十公斤。
警察到他家搜查,没发现什么东西。在厂领导的追问下,他才说实话。他三个孩子读书,两个正上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家属下岗了,自己工资也少了,于是就动起了这个心思。他是老先进,门卫不会搜他的包,这样持续了大半年了。他也主动交代了自己偷出来的东西,被他埋藏在另一个地点,没有卖出一块。
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政府在抓这个事,他一贯老实,此时更不敢随便卖了。
主动交代罪行主动上交脏物,在厂领导的同情下,公安部门也给予了证实,最后检察院在起诉书上反复强调他的自首情节。法院从宽,判三缓三,不用坐牢了。
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
现在,容钢终于挺过来了。新高炉出的新产品,还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但是元气大伤,职工减员到一万人左右,但效益总算是扭亏为盈。此时,它再不是容城的经济支柱了,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
容城的水产联合体,已经成功上市,而围绕湖泊围绕莲花围绕东山的旅游开发,也吸引了大量客源,它们才是容城的明星。
冬哥家的窗户,有几块玻璃已经破损了,在这个家家户户迎新年、房上屋前挂灯笼的时候,显得凄楚。尽管砖瓦的红色有倔强的本色,但仍然在与周边人户的对比中,掩饰不了它的寒酸。
葛老爷子走到墙边,不是透过窗户向里看,他只是在摸那个字。一个巨大的黑色圆圈中一个巨大的字,远在百米外就可以看清楚,但葛老爷子,此时仿佛不认识它似的,非要如此逼近地反复看,用手摸。
拆!
这条街要拆迁了。东山旅游开发是整体性的,除了东山公园本身的整理,公园下这一条街,也要修成仿古建筑,县政府的人员到江南到四川都考察过,没有仿古一条街,就不能将游客的消费留下来。
喜剧的是,即便这条街修好了,背后的高大院墙后面,就是钢铁厂的车间,这个对比,恐怕很难协调吧。
拆迁办已经在半年前都发了通告了,遇到冬子的家,就很难办。他没有直系亲属,本人又找不到,怎么商量赔偿呢?
有心人找到葛老爷子,要葛老爷子做主。
“我作不了他的主,这得要问他本人,好不好呢?”
“关键是他本人我们找不到,人家又没犯罪,政府不可能找公安抓他吧?况且,协查通报也不敢发啊?没理由啊?葛校长,您德高望重,他的事你来管,所有人都没意见。更何况,他把您叫爹爹,在容城,跟他最亲的人,就是您,况且,过去的事,我们都知道。您就当支持我们年轻人的工作,帮我们个忙好不好?”
葛老爷子本来是一直不松口的,毕竟,关系到这么重大的利益关系,冬子已经成年了,应该由他自己决定。
这里不光是钱的事。拆迁有两种方案。第一是在原地赔面积,冬子家有两个门面,那后来的仿古一条街就得赔给冬子两个门面,而楼上的面积,可以凑一套百平米单元房。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按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由政府收购。大约算下来,冬子家可以得到两百多万元的现金赔偿。
但是,架不住政府负责规划的副县长亲自登门,而且来了三次,每一次来,不说冬子的事,只说来看老师。他是葛老爷子的学生,当时成绩很好,葛老爷子很喜欢他。他家庭条件不太好,是农村的,有时给不起学校食堂的伙食费,葛老爷子就帮他垫钱,帮他渡过难关。偶尔,也会带这位学生到家里来,吃点肉,算是改善伙食。
这副县长平时只是过年来礼节性地拜访一下,礼物也带得不多,但都是精品。葛校长刚开始不收,但架不住对方又好话又是耍赖的,也就收下了。这人虽然在人前是县长,但在葛老师家,就如同进了自家门,像个孩子。
副县长来得频繁,葛校长当然知道他的意思。经过反复权衡,葛校长说到:“我觉得冬子迟早是要回来的,我不相信他就不喜欢容城了。所以,我倾向于赔面积这个方案。”
“赔面积倒也不错,但是,到时候办房产证等事情,非得要他自己来才行。如果他自己不到场,怎么办?”
葛老爷子接不下话了,副县长说得有理。
“葛老师,我说如果,如果他明年还没回来,所有手续都办不了,那就没办法了,只有赔钱,先存在你这里,等他回来,你给他就行了,好不好呢?你就当可怜我这个学生吧,冬子的房子,都成了钉子户,我太难了。”
话说到这份上,葛老爷子也不好推辞了。
今天,腊月二十七,该回来的容城人都回来了。在葛老爷子心中,最该回来的冬子,在哪里呢?
葛老爷子总算回头,过马路,再回头望了望那冬子的房,吧了口气,拉开车门,对女婿说到:“回吧。你在省城,找冬子要帮忙的,你费点心。”
“嗯。”女婿启动了车子,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完成这艰巨的任务。
很快就到家了,这是容城中学的老宿舍,退休前十多年,葛老爷子就住在这里,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容城中学从八十年代合并容钢中学以来,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其实就在北堂市场附近,因为那个地方正处于距离容钢与距离老容城的中间位置,大家上下学都比较方便。合并后校舍扩展,这不仅是一个包含初中部与高中部的学校,而且每一个年级得有十来个班,集中了容城最好的教育资源。
在这个阶段中,追求升学率成了政府与家长的共识,教学水平特别高的葛老师,也就开始了他的主任生涯。从班主任到年级主任,到高中部主任,再到全校的教导主任。管理和教学,都由他抓。
扩大校舍时,需要开展基建。这事也是葛主任负责的。为什么不由主管后勤的副校长负责呢?因为,他不懂基建,而葛主任懂。
葛主任最开始当容钢子弟校小学老师起,就一直处于修建校舍的工作中。随着容钢的工人越来越多,子弟校的规模就越来越大,从小学发展到高中,基建搞了多少回,已经数不太清楚了。反正,按夫人桂老师的说法:“你爸教了几十年的书,也修了几十年的学校。”
更为重要的是,葛老爷子的为人,清廉得有些固执,这是公认的。基建中油水太多,就容易让人不放心。原来在容钢修房子,都是厂里自己的建筑队在搞。但到了容城中学,就得请外面的工程队了。葛老爷子,为了避嫌,不抽包工头给的一支烟,居然将自己抽了几十年的烟,戒掉了。
用他大女儿葛芸的一句话说:“我爸退休前,如果收过礼,那就是他曾经吃过一位学生家长,一把花生。”现在想到这,袁处长笑了,他已经见过这位学生了,今天,老爷子又吃了他一颗。
后来按政策要求,初高中分开办,而作为容城中学最重要的王牌:高中,为了争取省重点,就另外单独搬出来,在今天这个位置,修建了后来的容城高中。而修这个高中时,葛老爷子正式当上了高中既管教学又管后勤的副校长。
当然,这个占地面积两百多亩的高中,也是葛校长负责基建的。后来退休后,子女问他退休要住哪里,当时子女们有两个方案。第一,回老家葛家大湾做一栋独立房,相当于城边别墅,也算落叶归根。但是惊奇的是,葛老爷子当了这么多年校长,修了这么多的学校,居然没什么钱。
桂老师说:“你爸的工资只有那点,除了养你们五个,还要贴学生,要不是我多用点心,退休时,这账上的万把块钱,都不会有。”
这么穷的后勤校长,子女都不太相信。
第二个方案,就是把这房子卖了,子女们再添点钱,买一电梯房,毕竟年纪大了,这老房子三楼,上下不太方便。
“不必了。我自己修的房子,结实得很,你们不要看它老,起码再用五十年没问题。你们说的电梯房,年纪大了,就要多走走,整天不是电梯就是车子,老得更快。”老爷子这样说,实际上还有一个意思,他从来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包括子女。
这地方,也可称为容城高中宿舍。当老爷子坐女婿的车回到家时,发现夫人已经回家了,而大女儿,葛芸,也已经回来了。
明天就是团年,按老爷子的规矩,必须在家里过,只要他们做得动,就不能在酒店混这个团年饭。
现在,大女儿与小女儿都在厨房忙着,准备明天的团年饭。这里团年饭中,有些是要提前准备的,比如肉丸子、鱼丸子、炸藕夹等,明天团年时,只要上一个火锅,把这些东西一下,就算是一个大菜了。寓意也好,团圆嘛。
老爷子问桂老师:“哪个送你回来的呢?”
“好几个抢着送,我坐的春伢的车,你看,还带了这多东西过来。”桂老师指着厨房门口堆的东西说到:“贵的东西我没要,像这些蔬菜糍粑之类的,接了点,是个意思。”
毕竟是亲友送的,完全不拿,那就见外了。
女婿走进厨房问夫人道:“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
她们都说没有,但袁处长倒也自觉,调鱼丸子是个体力活,他主动从夫人手中接了过来。
“大姐,爸说要找冬子,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袁处长低声问到。
“我也在想,今天晚上冬子的同学开同学会,我要去参加。看看那些同学们,有什么消息没有。”葛芸停下手中的活,对小妹说到:“那些明信片,你都看过了?”
“看过了,妈找出来给我看,我专门记了一下,时间地点都写在纸上的,我放你提包里面了。”小妹妹,就是葛校长最小的女儿,袁处长夫人,武汉工作,专门和丈夫及自己的女儿提前一天回来,帮父母准备团年饭。她与袁处长的宝贝女儿,已经和那几个葛校长孙辈的哥姐们,到东山公园玩去了。
冬子离开容城已经六年了,每天春节前几天,总会给葛校长一家寄一张明信片,字迹大家都认得,是冬子的亲笔,证明他还活着,还没有忘掉这一家人。
但是,他从来不留下地址和电话。明信片上总是那不变的话:“祝爹爹家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代问舅舅姨妈们好,代问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好。我一切均好,勿念。”
而寄来的这几张明信片,大概可以根据邮戳判断大致的位置。最早的一年是武汉来的,后来依时间顺序是,广东佛山有两年,重庆有一年,最新寄来的是四川攀枝花的邮戳。他在四川攀枝花干什么?
但,这是葛芸老师所能够掌握的最好的线索了,她要把这个线索带到冬子的同学会去,看能不能在同学中发现什么。
葛芸老师曾经是容城中学初中部的政治老师,师范毕业后,就安排在初中教政治。所以,她是亲自教过冬子的。后来,初高中分家,葛芸老师调到高中部,改为行政了,专门管理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填报大学志愿入党入团等事宜。
她是个热心人,喜欢帮忙。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与学生的关系很好。当然,父亲对她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这曾经给她一定的压力。
她在初中时教政治,由于课程压力不大,所以所带的班就比较多,后来考进高中的学生,也大多当过她的初中学生,所以,也算是学生心目中,可爱可敬的葛老师了。
冬子的高中同学聚会,大部分人在初中时就曾经当过葛芸老师的学生,在高中时,也没离开过葛芸老师的关注,所以,邀请葛芸老师参加,也是学生们聚会必不可少的。
“大姐,爸还说过其它线索吗?”
“没有说,我也不敢多问,好像这事问多了,他不高兴。”
袁处长也算有点见识,他认为,按这种情况看来,冬子是故意躲大家的。找到一个故意躲开的人,就像公安破案一样,有一定难度。线索当然是越多,越具体越好。
于是,他问自己的夫人:“那明信片,有什么不同吗?”
“正面风光不同啊,颜色也不一样。”
“不是问这,比如每一张的字虽然一样,但是笔迹颜色、落款时间、标点符号的区别、字迹的工整程度等,都算线索。”
“哪个注意那些呢?未必要我再找过来,万一爸发现了呢?这东西,他可要经常看的,不准我们拿走的。”
“那好办,你知道它们放在哪里了吧?”
“开始妈给我的时候,我知道她放哪里的。”
“那就好办,你拿手机各拍一张照片,发到大姐手机上。”
此时,葛老校长正跟桂老师在客厅谈论葛家大湾的事情,而明信片放在卧室,正是利用这个机会,袁处长夫人溜进去,赶快将明信片找出来,用手机拍了一通,再把它们放回了原处。
当天晚上,葛芸老师如约到达了同学会的酒店,已经有十几个同学到了,有女生过来跟葛老师拥抱,有男人从外地带来了礼物,大家相当亲热。
葛芸老师与学生们的距离是很近的,就是她教书期间,学生对她的评价也是:亲切热情。她很善于跟年轻人打交道,没什么老师的架子,平时也喜欢帮学生的忙,扮演着知心大姐姐的角色。
到了高中考大学,同学们填报志愿时,也喜欢听葛老师的意见。毕竟在这方面,葛老师不仅专业,而且热心。
临近春节,外地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回来了,从离开容城到外地上大学起,每年大约这个时候,都是同学聚会的日子。他们这个班,第一次同学聚会,还是冬子做的东。
按同学们的统一叫法,陈冬的大号:冬哥。
等同学到齐开席时,已经坐满了三桌人了,其实已经多了几个人,本来可以开四桌的,但大家都说同学们挤挤亲热些,就三桌坐下来了。
而小葛老师在这里,要办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听冬子的下落。
不要女婿搀扶,葛老爷子昂首挺胸地走过马路,来到冬子那已经破旧的红砖楼前。房子好久没人住,几个门的锁都已经开始锈蚀,而一楼楼梯间的地上,还甩着一个破旧的烧烤架,上面是一个装炭烧烤的铁皮槽,下面是几根铁棍焊成了支撑架。
整个架子倒在地上,估计被人踩过或者试图偷过,有明显的扭曲痕迹。但一把自制的铁链锁固执地缠绕过几个关节,硬生生地与楼梯铁栏杆绑在了一起。
如果小偷要偷它去卖废铁,只有两个办法。一是破坏性开锁,这是个技术活,一般人来不了,只能是职业小偷才有的手艺。况且,按现在的情况看,那锁已经锈蚀,也不好开了。第二个办法,就是硬生生砸或者锯断连接,这动作与声音就比较大,这里在厂区5号门边,出入工人没断过,也在东山公园的一个出入口对面,搞这么大动静,为了一点废铁,风险与收益不成正比。
在容钢附近,这点废铁根本就不值钱。原来容钢兴旺的时候,内部管理就比较松。虽然厂区与市区有高高的围墙分隔,但架不住钢耗子在墙上挖洞,一个晚上,就可以搬走一吨铁。虽然厂内保安有巡逻,但是牛栏关老鼠,防不胜防。
其实,这也算是容钢衰败的原因之一。后来厂里工资降低了,员工裁员了,但这些人中就有些在想歪办法,内外合伙,偷的数量就更大了。当然,后来政府搞专项打击行动,也判了一些人,其中一个人,就与冬子有关。
这里面还有一个故事,当时传遍容城。说厂里有个老工人师傅,每一上班最早来,大约六点钟就进厂了,下班最晚回,估计要到七八点钟,在车间,他总是最早来最晚走的。他这种精神,也多次受到分厂及总厂领导的表扬,年年评为先进。所以,不管是厂里裁员还是离,岗等退,都没有他。人家是先进,怎么不照顾呢?
这里所说的离岗待退,是一个为降人力成本发明的一个新词语。当时容钢的老高炉要淘汰掉三分之二,新高炉需要的工人都是年轻的刚培训过的。所以,大部分老工人就要淘汰。最难受的是四零五零的人,也就是40到50岁的人。新技术学不了,老技术没用了。如果下岗推向社会,也不好找新工作了。怎么办?搞一个提前退休?但这个政策最多向前放五年,也就是男工人必须超过50,女工人必须超过45。
大部分40岁的人就没办法退休。于是,厂里就发明了一个“离岗待退”这个词。先不工作,厂里只发生活费,大概是上班工资的一半,等到退休年龄到了,再办正式退休手续。
工资少掉一半,对许多家庭来说是不能承受之重。而刚才说的那个老工人,虽然已经五十四岁了,但因为是先进,所以他可以拿全工资,直到五十五岁正式退休。当然,所谓在岗的全工资,也只有原来效益好时的三分之二。
当时的专项整治,是很有章法的。厂区保卫部门,从里往外查,主要是查是从哪里偷的从哪里出去的。而容城公安部门是从外往里查,主要是查,出来的钢铁卖到哪里去了,是谁卖的。里外一夹,焦点除了前面所说的围墙,就是厂区出入的大门了。
而这大门里现场就搜到了这位最后离开的先进,他上下班所挎的电工包里,居然夹带了两块“王八铁”。
所谓“王八铁”,其实是小块钢锭,是炼钢出来后未经加工的巴掌大小的初级产品。这种钢锭的标准是每块五公斤,两块就是十公斤。
警察到他家搜查,没发现什么东西。在厂领导的追问下,他才说实话。他三个孩子读书,两个正上大学,正是用钱的时候,家属下岗了,自己工资也少了,于是就动起了这个心思。他是老先进,门卫不会搜他的包,这样持续了大半年了。他也主动交代了自己偷出来的东西,被他埋藏在另一个地点,没有卖出一块。
为什么呢?因为他看到政府在抓这个事,他一贯老实,此时更不敢随便卖了。
主动交代罪行主动上交脏物,在厂领导的同情下,公安部门也给予了证实,最后检察院在起诉书上反复强调他的自首情节。法院从宽,判三缓三,不用坐牢了。
有钱男子汉,无钱汉子难。
现在,容钢终于挺过来了。新高炉出的新产品,还是有市场竞争力的。但是元气大伤,职工减员到一万人左右,但效益总算是扭亏为盈。此时,它再不是容城的经济支柱了,它只是一个普通的企业。
容城的水产联合体,已经成功上市,而围绕湖泊围绕莲花围绕东山的旅游开发,也吸引了大量客源,它们才是容城的明星。
冬哥家的窗户,有几块玻璃已经破损了,在这个家家户户迎新年、房上屋前挂灯笼的时候,显得凄楚。尽管砖瓦的红色有倔强的本色,但仍然在与周边人户的对比中,掩饰不了它的寒酸。
葛老爷子走到墙边,不是透过窗户向里看,他只是在摸那个字。一个巨大的黑色圆圈中一个巨大的字,远在百米外就可以看清楚,但葛老爷子,此时仿佛不认识它似的,非要如此逼近地反复看,用手摸。
拆!
这条街要拆迁了。东山旅游开发是整体性的,除了东山公园本身的整理,公园下这一条街,也要修成仿古建筑,县政府的人员到江南到四川都考察过,没有仿古一条街,就不能将游客的消费留下来。
喜剧的是,即便这条街修好了,背后的高大院墙后面,就是钢铁厂的车间,这个对比,恐怕很难协调吧。
拆迁办已经在半年前都发了通告了,遇到冬子的家,就很难办。他没有直系亲属,本人又找不到,怎么商量赔偿呢?
有心人找到葛老爷子,要葛老爷子做主。
“我作不了他的主,这得要问他本人,好不好呢?”
“关键是他本人我们找不到,人家又没犯罪,政府不可能找公安抓他吧?况且,协查通报也不敢发啊?没理由啊?葛校长,您德高望重,他的事你来管,所有人都没意见。更何况,他把您叫爹爹,在容城,跟他最亲的人,就是您,况且,过去的事,我们都知道。您就当支持我们年轻人的工作,帮我们个忙好不好?”
葛老爷子本来是一直不松口的,毕竟,关系到这么重大的利益关系,冬子已经成年了,应该由他自己决定。
这里不光是钱的事。拆迁有两种方案。第一是在原地赔面积,冬子家有两个门面,那后来的仿古一条街就得赔给冬子两个门面,而楼上的面积,可以凑一套百平米单元房。还有一个方案,就是按比市场价略高的价格,由政府收购。大约算下来,冬子家可以得到两百多万元的现金赔偿。
但是,架不住政府负责规划的副县长亲自登门,而且来了三次,每一次来,不说冬子的事,只说来看老师。他是葛老爷子的学生,当时成绩很好,葛老爷子很喜欢他。他家庭条件不太好,是农村的,有时给不起学校食堂的伙食费,葛老爷子就帮他垫钱,帮他渡过难关。偶尔,也会带这位学生到家里来,吃点肉,算是改善伙食。
这副县长平时只是过年来礼节性地拜访一下,礼物也带得不多,但都是精品。葛校长刚开始不收,但架不住对方又好话又是耍赖的,也就收下了。这人虽然在人前是县长,但在葛老师家,就如同进了自家门,像个孩子。
副县长来得频繁,葛校长当然知道他的意思。经过反复权衡,葛校长说到:“我觉得冬子迟早是要回来的,我不相信他就不喜欢容城了。所以,我倾向于赔面积这个方案。”
“赔面积倒也不错,但是,到时候办房产证等事情,非得要他自己来才行。如果他自己不到场,怎么办?”
葛老爷子接不下话了,副县长说得有理。
“葛老师,我说如果,如果他明年还没回来,所有手续都办不了,那就没办法了,只有赔钱,先存在你这里,等他回来,你给他就行了,好不好呢?你就当可怜我这个学生吧,冬子的房子,都成了钉子户,我太难了。”
话说到这份上,葛老爷子也不好推辞了。
今天,腊月二十七,该回来的容城人都回来了。在葛老爷子心中,最该回来的冬子,在哪里呢?
葛老爷子总算回头,过马路,再回头望了望那冬子的房,吧了口气,拉开车门,对女婿说到:“回吧。你在省城,找冬子要帮忙的,你费点心。”
“嗯。”女婿启动了车子,心里盘算着,该如何完成这艰巨的任务。
很快就到家了,这是容城中学的老宿舍,退休前十多年,葛老爷子就住在这里,至今已经有三十多年了。
容城中学从八十年代合并容钢中学以来,经历过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其实就在北堂市场附近,因为那个地方正处于距离容钢与距离老容城的中间位置,大家上下学都比较方便。合并后校舍扩展,这不仅是一个包含初中部与高中部的学校,而且每一个年级得有十来个班,集中了容城最好的教育资源。
在这个阶段中,追求升学率成了政府与家长的共识,教学水平特别高的葛老师,也就开始了他的主任生涯。从班主任到年级主任,到高中部主任,再到全校的教导主任。管理和教学,都由他抓。
扩大校舍时,需要开展基建。这事也是葛主任负责的。为什么不由主管后勤的副校长负责呢?因为,他不懂基建,而葛主任懂。
葛主任最开始当容钢子弟校小学老师起,就一直处于修建校舍的工作中。随着容钢的工人越来越多,子弟校的规模就越来越大,从小学发展到高中,基建搞了多少回,已经数不太清楚了。反正,按夫人桂老师的说法:“你爸教了几十年的书,也修了几十年的学校。”
更为重要的是,葛老爷子的为人,清廉得有些固执,这是公认的。基建中油水太多,就容易让人不放心。原来在容钢修房子,都是厂里自己的建筑队在搞。但到了容城中学,就得请外面的工程队了。葛老爷子,为了避嫌,不抽包工头给的一支烟,居然将自己抽了几十年的烟,戒掉了。
用他大女儿葛芸的一句话说:“我爸退休前,如果收过礼,那就是他曾经吃过一位学生家长,一把花生。”现在想到这,袁处长笑了,他已经见过这位学生了,今天,老爷子又吃了他一颗。
后来按政策要求,初高中分开办,而作为容城中学最重要的王牌:高中,为了争取省重点,就另外单独搬出来,在今天这个位置,修建了后来的容城高中。而修这个高中时,葛老爷子正式当上了高中既管教学又管后勤的副校长。
当然,这个占地面积两百多亩的高中,也是葛校长负责基建的。后来退休后,子女问他退休要住哪里,当时子女们有两个方案。第一,回老家葛家大湾做一栋独立房,相当于城边别墅,也算落叶归根。但是惊奇的是,葛老爷子当了这么多年校长,修了这么多的学校,居然没什么钱。
桂老师说:“你爸的工资只有那点,除了养你们五个,还要贴学生,要不是我多用点心,退休时,这账上的万把块钱,都不会有。”
这么穷的后勤校长,子女都不太相信。
第二个方案,就是把这房子卖了,子女们再添点钱,买一电梯房,毕竟年纪大了,这老房子三楼,上下不太方便。
“不必了。我自己修的房子,结实得很,你们不要看它老,起码再用五十年没问题。你们说的电梯房,年纪大了,就要多走走,整天不是电梯就是车子,老得更快。”老爷子这样说,实际上还有一个意思,他从来不愿意给别人添麻烦,包括子女。
这地方,也可称为容城高中宿舍。当老爷子坐女婿的车回到家时,发现夫人已经回家了,而大女儿,葛芸,也已经回来了。
明天就是团年,按老爷子的规矩,必须在家里过,只要他们做得动,就不能在酒店混这个团年饭。
现在,大女儿与小女儿都在厨房忙着,准备明天的团年饭。这里团年饭中,有些是要提前准备的,比如肉丸子、鱼丸子、炸藕夹等,明天团年时,只要上一个火锅,把这些东西一下,就算是一个大菜了。寓意也好,团圆嘛。
老爷子问桂老师:“哪个送你回来的呢?”
“好几个抢着送,我坐的春伢的车,你看,还带了这多东西过来。”桂老师指着厨房门口堆的东西说到:“贵的东西我没要,像这些蔬菜糍粑之类的,接了点,是个意思。”
毕竟是亲友送的,完全不拿,那就见外了。
女婿走进厨房问夫人道:“有什么要我帮忙的吗?”
她们都说没有,但袁处长倒也自觉,调鱼丸子是个体力活,他主动从夫人手中接了过来。
“大姐,爸说要找冬子,你有没有什么办法?”袁处长低声问到。
“我也在想,今天晚上冬子的同学开同学会,我要去参加。看看那些同学们,有什么消息没有。”葛芸停下手中的活,对小妹说到:“那些明信片,你都看过了?”
“看过了,妈找出来给我看,我专门记了一下,时间地点都写在纸上的,我放你提包里面了。”小妹妹,就是葛校长最小的女儿,袁处长夫人,武汉工作,专门和丈夫及自己的女儿提前一天回来,帮父母准备团年饭。她与袁处长的宝贝女儿,已经和那几个葛校长孙辈的哥姐们,到东山公园玩去了。
冬子离开容城已经六年了,每天春节前几天,总会给葛校长一家寄一张明信片,字迹大家都认得,是冬子的亲笔,证明他还活着,还没有忘掉这一家人。
但是,他从来不留下地址和电话。明信片上总是那不变的话:“祝爹爹家家春节快乐,身体健康。代问舅舅姨妈们好,代问哥哥姐姐弟弟妹妹们好。我一切均好,勿念。”
而寄来的这几张明信片,大概可以根据邮戳判断大致的位置。最早的一年是武汉来的,后来依时间顺序是,广东佛山有两年,重庆有一年,最新寄来的是四川攀枝花的邮戳。他在四川攀枝花干什么?
但,这是葛芸老师所能够掌握的最好的线索了,她要把这个线索带到冬子的同学会去,看能不能在同学中发现什么。
葛芸老师曾经是容城中学初中部的政治老师,师范毕业后,就安排在初中教政治。所以,她是亲自教过冬子的。后来,初高中分家,葛芸老师调到高中部,改为行政了,专门管理学生档案,包括学生填报大学志愿入党入团等事宜。
她是个热心人,喜欢帮忙。在父亲的影响下,她与学生的关系很好。当然,父亲对她的要求也是很严格的,这曾经给她一定的压力。
她在初中时教政治,由于课程压力不大,所以所带的班就比较多,后来考进高中的学生,也大多当过她的初中学生,所以,也算是学生心目中,可爱可敬的葛老师了。
冬子的高中同学聚会,大部分人在初中时就曾经当过葛芸老师的学生,在高中时,也没离开过葛芸老师的关注,所以,邀请葛芸老师参加,也是学生们聚会必不可少的。
“大姐,爸还说过其它线索吗?”
“没有说,我也不敢多问,好像这事问多了,他不高兴。”
袁处长也算有点见识,他认为,按这种情况看来,冬子是故意躲大家的。找到一个故意躲开的人,就像公安破案一样,有一定难度。线索当然是越多,越具体越好。
于是,他问自己的夫人:“那明信片,有什么不同吗?”
“正面风光不同啊,颜色也不一样。”
“不是问这,比如每一张的字虽然一样,但是笔迹颜色、落款时间、标点符号的区别、字迹的工整程度等,都算线索。”
“哪个注意那些呢?未必要我再找过来,万一爸发现了呢?这东西,他可要经常看的,不准我们拿走的。”
“那好办,你知道它们放在哪里了吧?”
“开始妈给我的时候,我知道她放哪里的。”
“那就好办,你拿手机各拍一张照片,发到大姐手机上。”
此时,葛老校长正跟桂老师在客厅谈论葛家大湾的事情,而明信片放在卧室,正是利用这个机会,袁处长夫人溜进去,赶快将明信片找出来,用手机拍了一通,再把它们放回了原处。
当天晚上,葛芸老师如约到达了同学会的酒店,已经有十几个同学到了,有女生过来跟葛老师拥抱,有男人从外地带来了礼物,大家相当亲热。
葛芸老师与学生们的距离是很近的,就是她教书期间,学生对她的评价也是:亲切热情。她很善于跟年轻人打交道,没什么老师的架子,平时也喜欢帮学生的忙,扮演着知心大姐姐的角色。
到了高中考大学,同学们填报志愿时,也喜欢听葛老师的意见。毕竟在这方面,葛老师不仅专业,而且热心。
临近春节,外地的同学们大部分都回来了,从离开容城到外地上大学起,每年大约这个时候,都是同学聚会的日子。他们这个班,第一次同学聚会,还是冬子做的东。
按同学们的统一叫法,陈冬的大号:冬哥。
等同学到齐开席时,已经坐满了三桌人了,其实已经多了几个人,本来可以开四桌的,但大家都说同学们挤挤亲热些,就三桌坐下来了。
而小葛老师在这里,要办的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打听冬子的下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