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 初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庆余年范闲最新章节!
刑部之事,马上传遍了京都四周,人们预料之中监察院、宰相与范尚书这三大巨头,对刑部、都察院的大反击并没有马上展开,这一点出乎了所有官员的预料。
而殿试的时候,庆国皇帝陛下终于淡淡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范闲所看中的几个人都被选入了二甲,至于状元榜眼探花,则并不出奇地归入到一些成名已久士子的头上,而且范闲清楚,这三位的名字也曾经出现在那几张纸条上,当初自己糊名的时候也是做过手脚的。
皇帝陛下对于科场弊案表态更明显的一点,还在于当时殿试的具体情形。传宴之时,百官十分讶异地发现,太学五品奉正范闲有些扭捏不安地坐在前排,坐在太子和二皇子的下手,微羞笑着,似乎今日未饮酒,所以不像吐诗三百那夜一般狂放,有些不适应被万众嘱目的感觉。
在范闲大闹刑部之后,京中百官早就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更知道监察院借题发挥,仗着范闲监察院提司的法外情权,将刑部尚书韩志维与都察院御史郭铮的脸皮全部扒光,而听闻那夜宫中也出现了好一阵扰嚷。
监察院提司,这是一个很阴森的职司,众官始终难以将手握无数密探,暗操官吏生死的角色与范闲联系起来,但无论如何,此时众官再看范闲时,已不再仅仅是将他看做一个文臣,一个背后有大背景的权贵子弟,而是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范闲的实力。
殿试之后,春闱科场弊案依然在监察院的主理下,缓慢而坚定地审理着,而那位范提司却安静了下来——知道内情的人猜到,范闲在准备数日之后的出使一事。
三月初三,殿试结束,传宴结束,插花结束。杨万里、侯季常、成佳林外加一个史阐立,这四位骤然间天降横福的书生,终于觑了个空儿,有些不安地坐着马车,来到了城南大街的范府门口。
杨万里抬头看着范府那阔绰的门脸,有些紧张地瞄了瞄门口蹲的凶恶石狮,讷讷说道:“有些紧张。”
侯季常是四人中最沉稳之人,但头一次来到这等豪贵之府,也有些紧张。强撑笑颜道:“小范大人都是见过的,年轻有为不说,谈吐也是极有趣的人物,不似朝中旁的大员那般面目可憎,紧张什么。”
成佳林在旁讷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前些天被刑部与监察院一闹,他们这四个人按道理来说,以人言来论。谁都已经将他们归到了范闲的门下,殿试已过,是无论如何都应该来府上拜门的。说回那日同福客栈里。这四个秀才忽然间发现,庆国最恐怖的监察院居然为了自己和十三衙门的差役大打出手,险些没吓死。
史阐立性情最是温和洒脱,此次反正没中,所以比旁边三位友人显得要轻松许多。指着他们笑道:“我看你们确实挺紧张,不过大约不是拜访门师的紧张,而是发现小范大人忽然摇身一变,成了监察院的提司大人。这才有些隐隐畏惧。诸兄,我说的可是正理?”
杨万里又看了一眼那石狮子,苦笑说道:“谁也料不到,怎么没两天,诗仙范闲忽然就成了监察院权力最大的官员之一。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监察院那是多么可怕的地方,朝中这些官员向来忌惮三分,小范大人入了监察院,这名声确实有些不好听。”
“无知俗人的偏见罢了。”史阐立笑着说道:“那日在同福客栈之中,你也曾经说过,监察院在监督吏治上,是极有好处的。”他转向有些不以为然的侯季常说道:“郭尚书入狱后,你也曾经为监察院举杯。怎的?如今发现门师是监察院的高官,你们反而如俗人一般想敬而远之?”
杨万里叹了口气说道:“此次春闱弊案一事,天下皆知是小范大人首功,后来才真正明白,原来他一直就在为监察院做事。小范大人此举,不单单是造就我们三人的前途,更关键的是,也为这天下读书人谋个稍许公平些的道路,人人感激,就算知道他是监察院的提司之后,也没有哪位士子敢对他稍有不敬。至于你我几人,更不用多说,罢罢,就算小范大人将来一直在监察院里呆着,咱们还是得好生跟随,这点史兄不用多讲,我也早下了决心。”
侯季常微微一笑道:“正是此理。只是有些可惜了,但凡在监察院任职的特务头领,依朝廷规矩,就再也无法入阁拜相,不免有些可惜了小范大人这一身才学”
此时成佳林才有机会插了句嘴:“小范大人还有那个身份,本来仕途就无法大展,来年听闻还要执掌皇商内库,所以能进监察院任职,倒不算可惜。”
众人明白,他说的是范闲那个“郡主驸马“的身份,一想到己等数人这位年轻至极的门师,居然会有如此多的身份,大家也觉得好生奇妙。四人在范府门口低声商议良久,终于驱除了一些心中紧张,迈步向范府走去,递上早已准备好了的名刺。
范府门房早就注意这四个秀才模样的人物,满脸狐疑地接过名刺一看,却发现是最近京中传了许久的那四人。范府下人都知道自己家的大少爷新收了四位学生,原来就是眼前这四位,赶紧恭谨请入门房,上茶侍候着。
四人知道这是高门大族规矩,但凡客人上门,都得先在门房饮茶待报。不料过不一时,那位门房满脸不好意思回报道:“少爷今日出门了,却不在府中,四位大人,是不是留个口信,或是择日再来?”
四人不免有些失望,但内心深处无来由却又放松了起来。偏在此时,一抬官轿停在侧门之旁,门房赶紧上前迎着,从轿上下来一位面目肃然的中年官员,双眼柔深有神,行过门房之时,停住脚步看了这四位读书人一眼。
刑部之事,马上传遍了京都四周,人们预料之中监察院、宰相与范尚书这三大巨头,对刑部、都察院的大反击并没有马上展开,这一点出乎了所有官员的预料。
而殿试的时候,庆国皇帝陛下终于淡淡地表示了自己的态度,范闲所看中的几个人都被选入了二甲,至于状元榜眼探花,则并不出奇地归入到一些成名已久士子的头上,而且范闲清楚,这三位的名字也曾经出现在那几张纸条上,当初自己糊名的时候也是做过手脚的。
皇帝陛下对于科场弊案表态更明显的一点,还在于当时殿试的具体情形。传宴之时,百官十分讶异地发现,太学五品奉正范闲有些扭捏不安地坐在前排,坐在太子和二皇子的下手,微羞笑着,似乎今日未饮酒,所以不像吐诗三百那夜一般狂放,有些不适应被万众嘱目的感觉。
在范闲大闹刑部之后,京中百官早就知道了他的真正身份,更知道监察院借题发挥,仗着范闲监察院提司的法外情权,将刑部尚书韩志维与都察院御史郭铮的脸皮全部扒光,而听闻那夜宫中也出现了好一阵扰嚷。
监察院提司,这是一个很阴森的职司,众官始终难以将手握无数密探,暗操官吏生死的角色与范闲联系起来,但无论如何,此时众官再看范闲时,已不再仅仅是将他看做一个文臣,一个背后有大背景的权贵子弟,而是第一次实实在在感受到了范闲的实力。
殿试之后,春闱科场弊案依然在监察院的主理下,缓慢而坚定地审理着,而那位范提司却安静了下来——知道内情的人猜到,范闲在准备数日之后的出使一事。
三月初三,殿试结束,传宴结束,插花结束。杨万里、侯季常、成佳林外加一个史阐立,这四位骤然间天降横福的书生,终于觑了个空儿,有些不安地坐着马车,来到了城南大街的范府门口。
杨万里抬头看着范府那阔绰的门脸,有些紧张地瞄了瞄门口蹲的凶恶石狮,讷讷说道:“有些紧张。”
侯季常是四人中最沉稳之人,但头一次来到这等豪贵之府,也有些紧张。强撑笑颜道:“小范大人都是见过的,年轻有为不说,谈吐也是极有趣的人物,不似朝中旁的大员那般面目可憎,紧张什么。”
成佳林在旁讷讷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前些天被刑部与监察院一闹,他们这四个人按道理来说,以人言来论。谁都已经将他们归到了范闲的门下,殿试已过,是无论如何都应该来府上拜门的。说回那日同福客栈里。这四个秀才忽然间发现,庆国最恐怖的监察院居然为了自己和十三衙门的差役大打出手,险些没吓死。
史阐立性情最是温和洒脱,此次反正没中,所以比旁边三位友人显得要轻松许多。指着他们笑道:“我看你们确实挺紧张,不过大约不是拜访门师的紧张,而是发现小范大人忽然摇身一变,成了监察院的提司大人。这才有些隐隐畏惧。诸兄,我说的可是正理?”
杨万里又看了一眼那石狮子,苦笑说道:“谁也料不到,怎么没两天,诗仙范闲忽然就成了监察院权力最大的官员之一。你们又不是不知道,监察院那是多么可怕的地方,朝中这些官员向来忌惮三分,小范大人入了监察院,这名声确实有些不好听。”
“无知俗人的偏见罢了。”史阐立笑着说道:“那日在同福客栈之中,你也曾经说过,监察院在监督吏治上,是极有好处的。”他转向有些不以为然的侯季常说道:“郭尚书入狱后,你也曾经为监察院举杯。怎的?如今发现门师是监察院的高官,你们反而如俗人一般想敬而远之?”
杨万里叹了口气说道:“此次春闱弊案一事,天下皆知是小范大人首功,后来才真正明白,原来他一直就在为监察院做事。小范大人此举,不单单是造就我们三人的前途,更关键的是,也为这天下读书人谋个稍许公平些的道路,人人感激,就算知道他是监察院的提司之后,也没有哪位士子敢对他稍有不敬。至于你我几人,更不用多说,罢罢,就算小范大人将来一直在监察院里呆着,咱们还是得好生跟随,这点史兄不用多讲,我也早下了决心。”
侯季常微微一笑道:“正是此理。只是有些可惜了,但凡在监察院任职的特务头领,依朝廷规矩,就再也无法入阁拜相,不免有些可惜了小范大人这一身才学”
此时成佳林才有机会插了句嘴:“小范大人还有那个身份,本来仕途就无法大展,来年听闻还要执掌皇商内库,所以能进监察院任职,倒不算可惜。”
众人明白,他说的是范闲那个“郡主驸马“的身份,一想到己等数人这位年轻至极的门师,居然会有如此多的身份,大家也觉得好生奇妙。四人在范府门口低声商议良久,终于驱除了一些心中紧张,迈步向范府走去,递上早已准备好了的名刺。
范府门房早就注意这四个秀才模样的人物,满脸狐疑地接过名刺一看,却发现是最近京中传了许久的那四人。范府下人都知道自己家的大少爷新收了四位学生,原来就是眼前这四位,赶紧恭谨请入门房,上茶侍候着。
四人知道这是高门大族规矩,但凡客人上门,都得先在门房饮茶待报。不料过不一时,那位门房满脸不好意思回报道:“少爷今日出门了,却不在府中,四位大人,是不是留个口信,或是择日再来?”
四人不免有些失望,但内心深处无来由却又放松了起来。偏在此时,一抬官轿停在侧门之旁,门房赶紧上前迎着,从轿上下来一位面目肃然的中年官员,双眼柔深有神,行过门房之时,停住脚步看了这四位读书人一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