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七十章 短兵相接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猛卒最新章节!
天还没有亮,朦胧的晨曦中,远方的山峦呈现出黑色的轮廓,周围的天空也变成了青白色。
“起来,准备出发!”
为首旅帅连声催促低喝,一块巨大石块下,一群睡意朦胧的士兵从睡袋里钻出来,无声整理行装,或去远处方便。
士兵们用最快的速度将睡袋卷起捆扎,放在马鞍后面,他们轮流跑到下方小溪内洗把冷水脸,又喝上几口溪水,便迅速跑了回来。
仅用了一炷香时间,大家都收拾完毕,旅帅一声命令,二十名士兵纷纷翻身上马,催马向远处奔去,一边奔跑,一边啃着干饼。
这是一支陇右军的斥候小队,一共二十人,由一名旅帅统领,他们的任务是去盐场查看敌情。
晋王辖下上千万人口的食盐都来自于河湟谷地,盐场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青海北岸,一处在冷泉盐湖,其中冷泉盐场的盐产量占了七成,冷泉盐场被吐蕃军袭击后,大量食盐需求失去了来源,现在只能靠鄯县盐库中的存盐供应,但也最终只能维持两月。
陇右兵马使安仁贵接到郭宋的命令,要求他尽快夺回冷泉盐场,恢复食盐供应。
这支二十人的斥候小队便是安仁贵派去冷泉探查敌情的三支斥候队之一,旅帅叫做杨奇,河西张掖人,从军七年,从一名斥候小兵积功升为旅帅。
冷泉是地名,就是今天的茶卡盐湖,位于大非川西南,距离青海约百余里。
这里原本是吐谷浑的地盘,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后,这里自然成了吐蕃的地盘,只不过这里紧靠河湟谷地,常常成为吐蕃军和唐军的战场。
吐蕃因为国力大损,进行战略性收缩后,这一带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吐蕃骑兵了,因为这里地势高,属于高寒地带,唐军也基本上不来,所以这几年,这一带十分荒凉,除了运盐的队伍经过,才略略带来一线生机。
斥候小队经过一片高原草甸地带,再向前走便是冷泉的盐湖了。
杨奇一抬手,众人都纷纷停住了战马,杨奇回头令道:“王卫,你带两个弟兄先去湖边看看。”
杨奇的经验很丰富,他知道湖边很可能会有吐蕃士兵,全部过去会暴露实力,先派一两人过去查看,即使被发现了,敌军也摸不清自己的底细。
“遵令!”
一名队正高声答应,一挥手,“祁老六和张五,跟我来!”
两名骑兵飞奔而出,跟随着队正向湖边奔去。
盐湖白茫茫一片,湖边原本有一处盐场,岸边分布数十顶大帐,是盐商栖息之地,现在帐篷被摧毁,烧成了焦黑状,人迹皆无。
“王哥,你看那边,好像有人!”一名手下指着南面喊道。
王卫也看到了,南边出现了几个黑点,应该是骑兵,但很快,由几个黑点变成十几个黑点。
“不对!是吐蕃巡哨。”
吐蕃巡哨一般不会低于二十五人,他们遇到麻烦了,王卫大喊一声,“我们走!”
三人调转马头便向东疾奔,后面数十名巡哨在数里外紧紧咬住他们不放。
片刻三人奔到队伍休息处,王卫挥手大喊:“旅帅,有吐蕃巡哨。”
杨奇神情严峻,如果出现吐蕃骑哨的话,百里内一定有吐蕃大军,但就这样撤回去,他们没有完成任务,敌军的底细他们一点都没有摸到。
沉吟片刻,他忽然下令,“向南疾奔!”
众人调转马头向南面奔驰,不多时王卫三人追上他们,大队骑兵向南面奔去,很快,数里外出现了二十几名吐蕃骑兵,他们的任务是截获唐军探子,二十几名吐蕃骑兵也纷纷调头向南奔驰,大约奔出十几里,前面出现一条河,河边有大片森林。
但唐军骑兵却不见了踪影,就在这时,另一支吐蕃骑兵巡哨也赶来了,两支巡哨合兵一处,足有五十人之多,人多壮胆,五十名骑兵催马向森林内走去。
五十名吐蕃巡哨沿着小河而行,他们左右张望,寻找地上的马蹄印,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对岸密林中响起一阵‘咔咔!’声,紧接着二十支弩箭呼啸射至。
吐蕃骑兵躲闪不及,纷纷中箭,瞬间十几名骑兵被射落马下,其余吐蕃骑兵大吃一惊,仓惶向树林内奔去。
他们也纷纷张弓搭箭,向对岸密林射去,但密林内一片漆黑,人影都看不见。
射落下马的吐蕃士兵并没有阵亡,他们呻吟着,艰难爬起身,企图上马逃生,这时,第二轮弩箭又射至,十几名伤兵再度中箭,大多被射中要害,惨叫着倒地,这一次他们基本上活不成了。
吐蕃百夫长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他们是逆光,太阳直射他们眼睛,所以对方树林内一片漆黑,而他们这边树林,阳光却能照入,从对面看得格外清晰。
百夫长暗骂一声,喝令道:“杀上去!”
三十六名吐蕃骑兵呐喊着从密林中冲出,冲进水流湍急的溪河,向对岸密林杀去。
杨奇冷静地望着敌军杀来,喝令道:“放箭!”
二十名手下端起军弩便射,二十支弩箭强劲射出,迎面射向冲来的吐蕃士兵,吐蕃士兵的皮甲挡不住犀利的弩矢,奔在前面的十名骑兵纷纷被射中,痛苦地惨叫,从马上落入湍急的溪流中,立刻被水冲走了。
但另外二十几名吐蕃骑兵已冲上岸,杀进了密林,唐军骑兵从四面八方挥矛杀来,一时间,密林内刀光矛影,两支队伍厮杀在一起。
两支军队各有优势,唐军装备明显占据上风,他们是清一色的明光铠,配横刀、制式长矛、军弩以及圆盾,装备十分精良,而吐蕃巡哨都是皮甲,使用短剑,也是和他们生铁产量极低有关,他们的生铁基本是从唐朝掠夺,这些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但吐蕃士兵却很适应高原作战,体力充沛,作战凶悍,唐军只是训练有素,但在体力上天然不如对方。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吐蕃骑兵才不顾,一定要和唐军正面作战,企图依靠充沛的体力获胜。
激战了约半个时辰,唐军伤亡了五人,而对方则战死十人,这让吐蕃百夫长有点惊恐起来,对方比他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吐蕃百夫长的经验没有错,如果是普通唐军,他们的体力确实支持不住半个时辰的高原激战,但这支唐军并不是普通唐军,而是斥候唐军,是唐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长期在高原上训练,体力并不比吐蕃士兵差,这也是他们敢和吐蕃军在高原激战的底气。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术配合,他们训练过丛林骑兵作战,丛林作战的精要战术便是两两配合,利用大树分隔,可以从左右两边袭击敌军,当吐蕃士兵在和左边一名唐军士兵厮杀时,右边就会有一支矛无声无息刺来,一矛刺穿身体。
唐军训练多年,配合得非常默契,战死的吐蕃士兵基本上都是被这种战术所杀。
激战近一个时辰,唐军越战越勇,吐蕃士兵却伤亡惨重,只剩下七八人,而对方还有十四五人,吐蕃百夫长意识到不妙,大喊道:“退出密林!退出密林!”
他们并不是想撤退,只是打算换一个战场,密林作战,他们吃亏太大。
吐蕃军向来死战不退,他们只能惨胜,拿着敌军的人头去报功,但如果伤亡惨重而空手回去,主将和副将皆斩,其他士兵贬为奴隶。
残酷的军纪意味着吐蕃军作战,要么获胜,要么全军阵亡,除非是主帅下令撤退,否则绝不会允许败退。
吐蕃士兵却撤退不出去了,唐军已经将他们包围,他们人数占优,便空出了五名士兵,这五名士兵躲在一片施射冷箭,令吐蕃骑兵防不胜防。
几轮箭后,马上只剩下三名士兵,却依旧强悍不退,杨奇很清楚对方不会投降,便喝令道:“全部杀死!”
斥候们一拥而上,十支长矛刺穿了最后三名吐蕃骑兵的身体。
这场遭遇战,唐军阵亡三人,重伤两人,轻伤两人,而对方五十人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没有了敌军巡哨,唐军斥候终于在晚上发现了目标,一支千人吐蕃军驻扎在盐湖东南二十里处。
天还没有亮,朦胧的晨曦中,远方的山峦呈现出黑色的轮廓,周围的天空也变成了青白色。
“起来,准备出发!”
为首旅帅连声催促低喝,一块巨大石块下,一群睡意朦胧的士兵从睡袋里钻出来,无声整理行装,或去远处方便。
士兵们用最快的速度将睡袋卷起捆扎,放在马鞍后面,他们轮流跑到下方小溪内洗把冷水脸,又喝上几口溪水,便迅速跑了回来。
仅用了一炷香时间,大家都收拾完毕,旅帅一声命令,二十名士兵纷纷翻身上马,催马向远处奔去,一边奔跑,一边啃着干饼。
这是一支陇右军的斥候小队,一共二十人,由一名旅帅统领,他们的任务是去盐场查看敌情。
晋王辖下上千万人口的食盐都来自于河湟谷地,盐场主要有两处,一处是青海北岸,一处在冷泉盐湖,其中冷泉盐场的盐产量占了七成,冷泉盐场被吐蕃军袭击后,大量食盐需求失去了来源,现在只能靠鄯县盐库中的存盐供应,但也最终只能维持两月。
陇右兵马使安仁贵接到郭宋的命令,要求他尽快夺回冷泉盐场,恢复食盐供应。
这支二十人的斥候小队便是安仁贵派去冷泉探查敌情的三支斥候队之一,旅帅叫做杨奇,河西张掖人,从军七年,从一名斥候小兵积功升为旅帅。
冷泉是地名,就是今天的茶卡盐湖,位于大非川西南,距离青海约百余里。
这里原本是吐谷浑的地盘,吐谷浑被吐蕃吞并后,这里自然成了吐蕃的地盘,只不过这里紧靠河湟谷地,常常成为吐蕃军和唐军的战场。
吐蕃因为国力大损,进行战略性收缩后,这一带已经很多年没有看见吐蕃骑兵了,因为这里地势高,属于高寒地带,唐军也基本上不来,所以这几年,这一带十分荒凉,除了运盐的队伍经过,才略略带来一线生机。
斥候小队经过一片高原草甸地带,再向前走便是冷泉的盐湖了。
杨奇一抬手,众人都纷纷停住了战马,杨奇回头令道:“王卫,你带两个弟兄先去湖边看看。”
杨奇的经验很丰富,他知道湖边很可能会有吐蕃士兵,全部过去会暴露实力,先派一两人过去查看,即使被发现了,敌军也摸不清自己的底细。
“遵令!”
一名队正高声答应,一挥手,“祁老六和张五,跟我来!”
两名骑兵飞奔而出,跟随着队正向湖边奔去。
盐湖白茫茫一片,湖边原本有一处盐场,岸边分布数十顶大帐,是盐商栖息之地,现在帐篷被摧毁,烧成了焦黑状,人迹皆无。
“王哥,你看那边,好像有人!”一名手下指着南面喊道。
王卫也看到了,南边出现了几个黑点,应该是骑兵,但很快,由几个黑点变成十几个黑点。
“不对!是吐蕃巡哨。”
吐蕃巡哨一般不会低于二十五人,他们遇到麻烦了,王卫大喊一声,“我们走!”
三人调转马头便向东疾奔,后面数十名巡哨在数里外紧紧咬住他们不放。
片刻三人奔到队伍休息处,王卫挥手大喊:“旅帅,有吐蕃巡哨。”
杨奇神情严峻,如果出现吐蕃骑哨的话,百里内一定有吐蕃大军,但就这样撤回去,他们没有完成任务,敌军的底细他们一点都没有摸到。
沉吟片刻,他忽然下令,“向南疾奔!”
众人调转马头向南面奔驰,不多时王卫三人追上他们,大队骑兵向南面奔去,很快,数里外出现了二十几名吐蕃骑兵,他们的任务是截获唐军探子,二十几名吐蕃骑兵也纷纷调头向南奔驰,大约奔出十几里,前面出现一条河,河边有大片森林。
但唐军骑兵却不见了踪影,就在这时,另一支吐蕃骑兵巡哨也赶来了,两支巡哨合兵一处,足有五十人之多,人多壮胆,五十名骑兵催马向森林内走去。
五十名吐蕃巡哨沿着小河而行,他们左右张望,寻找地上的马蹄印,就在这时,忽然听见对岸密林中响起一阵‘咔咔!’声,紧接着二十支弩箭呼啸射至。
吐蕃骑兵躲闪不及,纷纷中箭,瞬间十几名骑兵被射落马下,其余吐蕃骑兵大吃一惊,仓惶向树林内奔去。
他们也纷纷张弓搭箭,向对岸密林射去,但密林内一片漆黑,人影都看不见。
射落下马的吐蕃士兵并没有阵亡,他们呻吟着,艰难爬起身,企图上马逃生,这时,第二轮弩箭又射至,十几名伤兵再度中箭,大多被射中要害,惨叫着倒地,这一次他们基本上活不成了。
吐蕃百夫长终于发现问题所在,他们是逆光,太阳直射他们眼睛,所以对方树林内一片漆黑,而他们这边树林,阳光却能照入,从对面看得格外清晰。
百夫长暗骂一声,喝令道:“杀上去!”
三十六名吐蕃骑兵呐喊着从密林中冲出,冲进水流湍急的溪河,向对岸密林杀去。
杨奇冷静地望着敌军杀来,喝令道:“放箭!”
二十名手下端起军弩便射,二十支弩箭强劲射出,迎面射向冲来的吐蕃士兵,吐蕃士兵的皮甲挡不住犀利的弩矢,奔在前面的十名骑兵纷纷被射中,痛苦地惨叫,从马上落入湍急的溪流中,立刻被水冲走了。
但另外二十几名吐蕃骑兵已冲上岸,杀进了密林,唐军骑兵从四面八方挥矛杀来,一时间,密林内刀光矛影,两支队伍厮杀在一起。
两支军队各有优势,唐军装备明显占据上风,他们是清一色的明光铠,配横刀、制式长矛、军弩以及圆盾,装备十分精良,而吐蕃巡哨都是皮甲,使用短剑,也是和他们生铁产量极低有关,他们的生铁基本是从唐朝掠夺,这些年已经消耗得差不多了。
但吐蕃士兵却很适应高原作战,体力充沛,作战凶悍,唐军只是训练有素,但在体力上天然不如对方。
正因为知道这一点,吐蕃骑兵才不顾,一定要和唐军正面作战,企图依靠充沛的体力获胜。
激战了约半个时辰,唐军伤亡了五人,而对方则战死十人,这让吐蕃百夫长有点惊恐起来,对方比他想象的要强大得多。
吐蕃百夫长的经验没有错,如果是普通唐军,他们的体力确实支持不住半个时辰的高原激战,但这支唐军并不是普通唐军,而是斥候唐军,是唐军精锐中的精锐。他们长期在高原上训练,体力并不比吐蕃士兵差,这也是他们敢和吐蕃军在高原激战的底气。
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战术配合,他们训练过丛林骑兵作战,丛林作战的精要战术便是两两配合,利用大树分隔,可以从左右两边袭击敌军,当吐蕃士兵在和左边一名唐军士兵厮杀时,右边就会有一支矛无声无息刺来,一矛刺穿身体。
唐军训练多年,配合得非常默契,战死的吐蕃士兵基本上都是被这种战术所杀。
激战近一个时辰,唐军越战越勇,吐蕃士兵却伤亡惨重,只剩下七八人,而对方还有十四五人,吐蕃百夫长意识到不妙,大喊道:“退出密林!退出密林!”
他们并不是想撤退,只是打算换一个战场,密林作战,他们吃亏太大。
吐蕃军向来死战不退,他们只能惨胜,拿着敌军的人头去报功,但如果伤亡惨重而空手回去,主将和副将皆斩,其他士兵贬为奴隶。
残酷的军纪意味着吐蕃军作战,要么获胜,要么全军阵亡,除非是主帅下令撤退,否则绝不会允许败退。
吐蕃士兵却撤退不出去了,唐军已经将他们包围,他们人数占优,便空出了五名士兵,这五名士兵躲在一片施射冷箭,令吐蕃骑兵防不胜防。
几轮箭后,马上只剩下三名士兵,却依旧强悍不退,杨奇很清楚对方不会投降,便喝令道:“全部杀死!”
斥候们一拥而上,十支长矛刺穿了最后三名吐蕃骑兵的身体。
这场遭遇战,唐军阵亡三人,重伤两人,轻伤两人,而对方五十人全部战死,无一生还。
没有了敌军巡哨,唐军斥候终于在晚上发现了目标,一支千人吐蕃军驻扎在盐湖东南二十里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