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二十七章 热情的主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修真医圣在都市最新章节!
佳佳听到朱志刚的话,抬起头来,左右看了一眼,发现周围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这才低声说道:“还好吧,我觉得王主任的医术,还是可以的,来找他看病的人多,但是怎么说呢,他这个人的脾气,不是那么好。”
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说道:“朱医生,你可千万别出卖我啊。”
朱志刚被她逗的笑了起来,说道:“你看我像是那种喜欢在背后乱嚼舌根的人吗?”
佳佳摇了摇头,又不放心的看了赵一凡一眼。
赵一凡假装没有听见两人对话,心里觉得很有意思,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这大千世界里,就是这样的,人和人相处,总是会发生许多事情的。
“王主任回来了。”
佳佳向外面瞟了一眼后,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白大褂,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显得有几分书生气的医生后,连忙对朱志刚说道:“这个就是新来的王朝辉主任。”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了佳佳。”
朱志刚点头,道了一声谢。
王朝辉手里夹着几份病例,快步走来,看了一眼佳佳,没有吭声,大步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里。
“赵老师。”
朱志刚走到赵一凡身旁,恭声说道:“我们要不要过去?”
“嗯。”
赵一凡点了点头,率先举步向主任办公室走去,朱志刚跟在他的身后。
来到这中医内科实习,自然是要和身为主任的王朝辉打一声招呼的。
这是规矩。
砰砰砰。
赵一凡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一个声音:“进。”他领着朱志刚走了进去。
王朝辉坐在办公桌后面,抬起头看了一眼赵一凡两人。
“王主任你好。”
赵一凡径自坐到王朝辉面前的椅子上,对他笑了笑,说道:“我是赵一凡,这位是我的学生朱志刚,我们是中医学院的,这个学期在中医内科这边实习,过来和你打声招呼。”
“您就是赵一凡赵教授?”
王朝辉听到赵一凡的名字后,身体一震,脸上露出惊愕的神色,连忙站了起来,主动对赵一凡伸出双手,仔细打量他,说道:“我听说过您的名字,上一次,京都市中医学院的冯老他们来咱们青州市中医学院学习,我听说就是冲着您来的,只可惜,那一次允许旁听的名额实在是太少了,要不然,我也真想去听您讲课。”
“王主任太客气了。”
赵一凡也站了起来,和王朝辉握了握手。
“赵教授您还真是年轻啊。”
王朝辉收回手,笑着对赵一凡说道:“冒昧的问一句,您今年有多大岁数?有三十岁吗?”
“还没有。”
赵一凡摇了摇头,说道:“二十多。”
“您真是让我明白了一个成语‘年轻有为’的意思。”
王朝辉感慨不已,说道:“您二十多岁就已经是教授了,和您相比,我可真是羞愧难当啊。”
“王主任,您这太客气了。”
赵一凡打心眼里是比较腻歪这种毫无意义的寒暄,为了避免王朝辉再继续恭维下去,他话锋一转,笑着说道:“我这次领我的学生过来,在中医内科学习,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希望王主任多多照顾一下啊。”
“赵教授您才是太客气了。”
王朝辉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您来我们中医内科,那是来帮我们来了,对了,这位是朱志刚朱医生,是吧?”他最后这句话,是对着朱志刚说着。
“是的王主任,我是朱志刚。”
朱志刚连忙应了一声。
“我之前听别人说起过你的名字。”
王朝辉深深看了朱志刚一眼,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复杂的目光,从朱志刚的模样上来看,他就是那种老实巴交,极为平庸的人,王朝辉可以断定,如果朱志刚不是赵一凡的学生,那他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名气,他笑着说道:“有许多来附属医院中医内科看病的病人,都打听你去年去哪里了,呵呵,朱医生之前在我们中医内科可是帮了不少忙啊,妙手回春治疗好了许多病人,有很多人都称赞你的医术呢,我没有见到你之前,我还在想,这个朱医生究竟是什么人,怎么医术这么高明,不过嘛,现在我就有答案了,你是赵教授的学生,名师出高徒,果然说的一点也没错啊。”
“王主任太客气了。”
朱志刚被他夸的有点儿不好意思,讪讪的笑了笑。
“赵教授,您今天晚上有没有事情啊?”
王朝辉收回目光,笑着对赵一凡说道:“如果没事儿的话,咱们一起吃顿饭吧,怎么样?就当是我为你们师徒两人接风了,好不好?”
“王主任。”
赵一凡笑了笑,解释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来之前,恰好遇到学校里面两个同事,约好了今天晚上一起吃饭的……所以,改天吧,怎么样?改天我请你。”
“哈哈,原来是这样,被人抢先一步了。”
王朝辉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道:“那就改天吧赵教授,不过,还是我请你,毕竟,有你在,相信我们中医内科以后遇到棘手的病人,我就有办法了,呵呵,那就下次,我到时候提前约你,可以吧赵教授。”
“当然可以。”
赵一凡笑了笑。
接下来,王朝辉又和赵一凡寒暄了几句,还亲自将他们俩人,送到了十诊室——这个诊室算是中医学院的实习诊室,每年中医学院的教授,领学生来这里实习时,都会在这里坐诊。
“赵老师。”
当王朝辉离开之后,朱志刚挠了挠头,对赵一凡说道:“刚才佳佳和我说,这个王主任的脾气不是很好,我觉得,好像有些言过其实了,王主任对我们很热情嘛。”
赵一凡闻言淡淡一笑,说道:“每个人和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人看事的态度,自然也不会相同,凡事别下太早的定论。”
顿了一下,他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况且,我们来这里是实习来的,不是评价别人来的,所以别人的好坏与否,还是尽量少在背后议论,明白了吗?”
“是,我知道了赵老师。”
朱志刚顿时醒悟过来,连忙应了一声。
不过话说回来。
赵一凡其实也察觉到了,王朝辉对于他的态度,有些热情的过头了。
这让他心里也有那么一点儿奇怪。
不过。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赵一凡也就是脑海里略微思忖了一下,就过去了。
“赵老师。”
坐在诊室里面,趁着没有病人来看病的时候,朱志刚将随身所带的笔记本拿了出来,这上面他记载了一些问题,就等着找到机会询问赵一凡,“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下这个病例……”
赵一凡自然不会拒绝,开始给朱志刚讲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病人,依旧还是和之前一样,赵一凡坐在旁边不吭声,由朱志刚进行望闻问切的治疗,如果朱志刚的诊断没有错误的话,那么赵一凡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任由他用自己的方法去治疗。
在病人走了之后,如果有需要纠正的地方,那么赵一凡就会当场指出来,如果是有错误的地方,那么在病人还没有走之前,赵一凡就会开口纠正。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这里。
西医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对于如何治疗,早就有了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只需要用仪器进行甄别,确诊之后,就可以进行治疗,所以对于西医而言,学历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中医则不同。
中医讲究的是“因人而异”,俗话说的好,这个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条河流,同理,自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既然人都各不相同,所以在中医看来,即便是两个人得了同样的一种病,他们的病情也都是不会完全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的相同。
就拿最常见普通的感冒而言。
有的人,感冒了之后,吃点感冒药,两三天就能好,但有的人,感冒了之后,就会立刻引起高烧;同样,感冒也分为流感,病毒性感冒等等。
所以中医在下药时,要讲究对症下药,如何对症呢?那自然不可能像是西医那样,用各种仪器进行检测化验。
因为,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的,医疗器械的检测结果,实际上最终还是由设计机器的人,在设计之初输入的程序判断来作为甄别结果的手段。
这自然就不可能做到精细。
只能是在一个数字范围之内,一旦超过这个数字范围之外,西医往往就无法断定病人的病情,究竟是属于那种病了。
在这方面上,中医的诊断手法,虽然数千年来都没有改变,依旧是望闻问切,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虽然诊断手法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经验,中医的误诊率其实是在不断慢慢下降的。
也正是因为望闻问切需要中医自己亲自去体验,所以无法和西医那样,形成一个标准流程化大规模的推广。
佳佳听到朱志刚的话,抬起头来,左右看了一眼,发现周围并没有人注意到他们,这才低声说道:“还好吧,我觉得王主任的医术,还是可以的,来找他看病的人多,但是怎么说呢,他这个人的脾气,不是那么好。”
说完,她又补充了一句,说道:“朱医生,你可千万别出卖我啊。”
朱志刚被她逗的笑了起来,说道:“你看我像是那种喜欢在背后乱嚼舌根的人吗?”
佳佳摇了摇头,又不放心的看了赵一凡一眼。
赵一凡假装没有听见两人对话,心里觉得很有意思,记得有人曾经说过,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江湖,不是打打杀杀,而是人情世故。
这大千世界里,就是这样的,人和人相处,总是会发生许多事情的。
“王主任回来了。”
佳佳向外面瞟了一眼后,看见一个四十多岁的中年男人,穿着白大褂,戴着一副金丝眼镜,显得有几分书生气的医生后,连忙对朱志刚说道:“这个就是新来的王朝辉主任。”
“好的,我知道了,谢谢你了佳佳。”
朱志刚点头,道了一声谢。
王朝辉手里夹着几份病例,快步走来,看了一眼佳佳,没有吭声,大步走进了他的办公室里。
“赵老师。”
朱志刚走到赵一凡身旁,恭声说道:“我们要不要过去?”
“嗯。”
赵一凡点了点头,率先举步向主任办公室走去,朱志刚跟在他的身后。
来到这中医内科实习,自然是要和身为主任的王朝辉打一声招呼的。
这是规矩。
砰砰砰。
赵一凡敲了敲门,里面传来了一个声音:“进。”他领着朱志刚走了进去。
王朝辉坐在办公桌后面,抬起头看了一眼赵一凡两人。
“王主任你好。”
赵一凡径自坐到王朝辉面前的椅子上,对他笑了笑,说道:“我是赵一凡,这位是我的学生朱志刚,我们是中医学院的,这个学期在中医内科这边实习,过来和你打声招呼。”
“您就是赵一凡赵教授?”
王朝辉听到赵一凡的名字后,身体一震,脸上露出惊愕的神色,连忙站了起来,主动对赵一凡伸出双手,仔细打量他,说道:“我听说过您的名字,上一次,京都市中医学院的冯老他们来咱们青州市中医学院学习,我听说就是冲着您来的,只可惜,那一次允许旁听的名额实在是太少了,要不然,我也真想去听您讲课。”
“王主任太客气了。”
赵一凡也站了起来,和王朝辉握了握手。
“赵教授您还真是年轻啊。”
王朝辉收回手,笑着对赵一凡说道:“冒昧的问一句,您今年有多大岁数?有三十岁吗?”
“还没有。”
赵一凡摇了摇头,说道:“二十多。”
“您真是让我明白了一个成语‘年轻有为’的意思。”
王朝辉感慨不已,说道:“您二十多岁就已经是教授了,和您相比,我可真是羞愧难当啊。”
“王主任,您这太客气了。”
赵一凡打心眼里是比较腻歪这种毫无意义的寒暄,为了避免王朝辉再继续恭维下去,他话锋一转,笑着说道:“我这次领我的学生过来,在中医内科学习,接下来一段时间里,希望王主任多多照顾一下啊。”
“赵教授您才是太客气了。”
王朝辉摇了摇头,认真的说道:“您来我们中医内科,那是来帮我们来了,对了,这位是朱志刚朱医生,是吧?”他最后这句话,是对着朱志刚说着。
“是的王主任,我是朱志刚。”
朱志刚连忙应了一声。
“我之前听别人说起过你的名字。”
王朝辉深深看了朱志刚一眼,眼眸深处闪过一丝复杂的目光,从朱志刚的模样上来看,他就是那种老实巴交,极为平庸的人,王朝辉可以断定,如果朱志刚不是赵一凡的学生,那他肯定不会有今天这样的名气,他笑着说道:“有许多来附属医院中医内科看病的病人,都打听你去年去哪里了,呵呵,朱医生之前在我们中医内科可是帮了不少忙啊,妙手回春治疗好了许多病人,有很多人都称赞你的医术呢,我没有见到你之前,我还在想,这个朱医生究竟是什么人,怎么医术这么高明,不过嘛,现在我就有答案了,你是赵教授的学生,名师出高徒,果然说的一点也没错啊。”
“王主任太客气了。”
朱志刚被他夸的有点儿不好意思,讪讪的笑了笑。
“赵教授,您今天晚上有没有事情啊?”
王朝辉收回目光,笑着对赵一凡说道:“如果没事儿的话,咱们一起吃顿饭吧,怎么样?就当是我为你们师徒两人接风了,好不好?”
“王主任。”
赵一凡笑了笑,解释说道:“真是不好意思,我来之前,恰好遇到学校里面两个同事,约好了今天晚上一起吃饭的……所以,改天吧,怎么样?改天我请你。”
“哈哈,原来是这样,被人抢先一步了。”
王朝辉哈哈一笑,摆了摆手,说道:“那就改天吧赵教授,不过,还是我请你,毕竟,有你在,相信我们中医内科以后遇到棘手的病人,我就有办法了,呵呵,那就下次,我到时候提前约你,可以吧赵教授。”
“当然可以。”
赵一凡笑了笑。
接下来,王朝辉又和赵一凡寒暄了几句,还亲自将他们俩人,送到了十诊室——这个诊室算是中医学院的实习诊室,每年中医学院的教授,领学生来这里实习时,都会在这里坐诊。
“赵老师。”
当王朝辉离开之后,朱志刚挠了挠头,对赵一凡说道:“刚才佳佳和我说,这个王主任的脾气不是很好,我觉得,好像有些言过其实了,王主任对我们很热情嘛。”
赵一凡闻言淡淡一笑,说道:“每个人和每个人站的角度不同,看人看事的态度,自然也不会相同,凡事别下太早的定论。”
顿了一下,他话锋一转,接着说道:“况且,我们来这里是实习来的,不是评价别人来的,所以别人的好坏与否,还是尽量少在背后议论,明白了吗?”
“是,我知道了赵老师。”
朱志刚顿时醒悟过来,连忙应了一声。
不过话说回来。
赵一凡其实也察觉到了,王朝辉对于他的态度,有些热情的过头了。
这让他心里也有那么一点儿奇怪。
不过。
这也不是什么坏事儿,赵一凡也就是脑海里略微思忖了一下,就过去了。
“赵老师。”
坐在诊室里面,趁着没有病人来看病的时候,朱志刚将随身所带的笔记本拿了出来,这上面他记载了一些问题,就等着找到机会询问赵一凡,“您能不能给我讲一下这个病例……”
赵一凡自然不会拒绝,开始给朱志刚讲了起来。
过了一会儿,来了一个病人,依旧还是和之前一样,赵一凡坐在旁边不吭声,由朱志刚进行望闻问切的治疗,如果朱志刚的诊断没有错误的话,那么赵一凡是不会开口说话的。
任由他用自己的方法去治疗。
在病人走了之后,如果有需要纠正的地方,那么赵一凡就会当场指出来,如果是有错误的地方,那么在病人还没有走之前,赵一凡就会开口纠正。
中医和西医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在于这里。
西医经过这些年来的发展,对于如何治疗,早就有了一套标准化的治疗方案,只需要用仪器进行甄别,确诊之后,就可以进行治疗,所以对于西医而言,学历才是最重要的。
但是中医则不同。
中医讲究的是“因人而异”,俗话说的好,这个世界上没有同样的两条河流,同理,自然也不会有完全相同的两个人。
既然人都各不相同,所以在中医看来,即便是两个人得了同样的一种病,他们的病情也都是不会完全一模一样,毫无差别的相同。
就拿最常见普通的感冒而言。
有的人,感冒了之后,吃点感冒药,两三天就能好,但有的人,感冒了之后,就会立刻引起高烧;同样,感冒也分为流感,病毒性感冒等等。
所以中医在下药时,要讲究对症下药,如何对症呢?那自然不可能像是西医那样,用各种仪器进行检测化验。
因为,人是活的,机器是死的,医疗器械的检测结果,实际上最终还是由设计机器的人,在设计之初输入的程序判断来作为甄别结果的手段。
这自然就不可能做到精细。
只能是在一个数字范围之内,一旦超过这个数字范围之外,西医往往就无法断定病人的病情,究竟是属于那种病了。
在这方面上,中医的诊断手法,虽然数千年来都没有改变,依旧是望闻问切,但是,随着时间的累积,虽然诊断手法没有变化,但是随着时间,经验,中医的误诊率其实是在不断慢慢下降的。
也正是因为望闻问切需要中医自己亲自去体验,所以无法和西医那样,形成一个标准流程化大规模的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