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还算满意的交换
推荐阅读:永生之狱、全能卡王、往生之灵、萨诺亚舰娘领域、不说再见的梦、顶级教练之执教林书豪、游戏降临异世界、网游三国之无双、逍遥梦路、狩魔领主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工业之动力帝国最新章节!
隔日,早起的梁远面对自己还是一名临时大学生的事实,不得不继续去东大装好学生,已应付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梁海平揣着和梁远研究出来的提案去找赵铁民和刘智高。
盛京路局招待所位于胜利北街和市府大路的交汇处,路局招待所只是名义上叫招待所,实则是一幢七层高镶嵌着乳白色墙砖的弧型建筑,在八十年代的盛京也算是数得着的高楼大厦了。
赵铁民和刘智高在盛京路局视察工作期间,都住在招待所顶层的高等套间里,梁海平走进一楼大堂先给刘智高的秘书王明打了个电话,得知刘、赵两人都在顶楼的小会议室聊天,和王明打过招呼后,梁海平钻进大堂右侧的电梯。
所谓的小会议室和后世会所常见的休闲区差不多,没有会议室那种一本正经的条形长桌和乳白色的写字板,深红色的地毯上几组沙发错落有致的摆放房间里,靠窗的位置几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刚被浇过水,叶子上的水珠偶尔折射出璀璨的光彩,角落里还有着一个八十年代很少见的立式冷藏柜,透过透明玻璃的柜门,水果、酒水、烟草隐约可见。
梁海平推开小会议室的门,看到赵铁民和刘智高正在屋内的沙发上侧对而坐,赵铁民的秘书不在房间里,刚刚接电话的王明拿了一把椅子坐在刘智高的侧后方。
盛京路局局长刘长河没在房间里。
“海平过来坐”刘智高坐在沙发上挥了挥手,示意梁海平坐在自己对面的沙发上。
“今天我们随便聊聊。没有上、下级什么的,东北机车厂有什么困难,海平尽管说。”赵铁民爽朗的说道。
早在辽东半岛号联调联试时,几个人就知道东北机车厂没想把243型电力机车的技术死死捂住,通过这些天的试探双方的立场越发接近,剩下的无非是价码问题而已,对于高级官员来说。收小弟也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眼光的事情,虽说两个人想把东北机车厂拉到自己的阵营里,但也要梁海平可以造就才成。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放在官场也是同样适用的。
梁海平想着梁远昨晚说的:小叔,明儿刘长河要是不在就意味着比较轻松。我们到是可以多提点要求,把事情敲定算了,刘长河要是也在,小叔就要小心些,毕竟我们是刘长河未来政绩最大的保证,刘长河若是在场,极有可能表示上边两个老家伙没安好心眼,老刘在铁道部混一辈子了,这两个人有什么花花肠子肯定瞒不过他。
“海平不要有什么顾忌,坦率的说部里这些年对东北机车厂关心的不够。不过部里有部里的难处,七八年部里曾搞过一个普查,当时报上来的车辆厂大大小小合计一百三十余家,这么多厂子部里不可能都一一保留下来,优化资源势在必行。否则就是对人民财产的高度不负责任。”刘智高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八十年代铁道部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后世那种老子在壳里一呆,你爱咋咋地的“王霸”之气还没有养成,最起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天天挂在嘴边强调的。
“对于部里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些厂子都是当年含辛茹苦建起来的,部里虽然不舍。不过在改革和发展的大势面前,部里也不能不挥泪斩马谡,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几个条件比较好的厂子上,不过自主发展的厂子中也出现了像东北机车厂这种优秀的代表,证明部里两条腿走路的政策还是成功的。”
刘智高说完,身体后仰靠在了沙发背上,看着梁海平。
“刘部长,赵总师,那我可就直说了”梁海平笑着说道。
梁海平把技术人员的引进,青藏铁路招标,大功率交、直流电机研发力量的构建一一说了一遍。
“海平,东北机车厂是打算在国外引进燃气轮机技术?”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就意识到东北机车厂要求青藏铁路招标的深层目的。
梁海平点了点头说道:“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只能在国际上去找。”
赵铁民沉吟了片刻说道:“在七八年,部里就发现以现有的工程技术,解决拉萨至格尔木段的施工建设极其困难,青藏高原的冻土和美国阿拉斯加,苏联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不同,属于春化秋冻型,冬季坚固如钢,春季一滩稀泥。”
赵铁民感触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铁路路基在高原冻土上根本就站不住,每年开春之后,由于路基变形下沉,钢轨像麻花一样被扭成无数段,而且唐古拉山、锡铁山等地区地震极为频繁,四级地震家常便饭,五级地震时常发生,每隔几年还会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因此在七九年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西宁段铺轨之后,整个工程就全线停工了,部里一直在解决高原冻土,桥隧防震这种工程上的难题,直到八三年才把问题部分解决掉,八四年西宁至格尔木段才正式开通营运。”
“从八四年到现在,冻土问题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东北机车厂若是打算研制进藏的高原机头,一定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里准备,我估计八、九年后拉格段能复工都算极快的。”
梁远若是在现场,一定会对赵铁民佩服有加,事实上直到新世纪,随着共和国国力的增强,工程建设技术的大幅进步,在2001年才正式开始了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
梁海平到是听出了赵铁民的弦外之音,按正常情况八、九年之后,在座的三人肯定都不会在原职不动,像年纪较大的刘智高八、九年之后估计得退二线了。这种超长的研制计划对梁海平个人绝无半点好处,风险到是不小。
若不是知道梁远有把东北机车厂收编的念头,梁海平是绝对不会研发时间跨度如此长的项目的,不过若是自家企业,时间长点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肉在锅里,只是早吃晚吃而已。
经过大半年的现实实例和潜移默化。梁海平压根就没想过梁远有失败的可能。
自己侄子的这些小心思,梁海平哪能和赵铁民一一解释,不过赵铁民既然表达了善意。自己也不能视而不见,梁海平想了想说道:“赵总师,说心里话。东北机车厂若是生产电力和内燃机头底子太薄弱了,将来部里采购机头时,真没信心能生产出比大连和株洲厂还好的机车。”
梁海平不着痕迹的捧了铁道部一下。
“由于业务上的往来,东北机车厂同部队和中国科学院都有着不错的关系,在上打算燃气轮机车项目之前,我们曾找过中科院和部队的相关专家做过技术方面的前瞻性座谈,当时还把部里大同车辆厂前些年研制的长征一、二号燃气轮机车当作案例解析过。”
“哦,海平快说说”技术出身的赵铁民兴趣大起。
铁道部早就认识到燃气轮机车在青藏铁路上的牵引优势,1964年就启动了长征型燃气轮机车的研制工作,在东风4型内燃机的基础上。更换了涡喷发动机改燃气轮机的动力核心,又从新设计了冷却系统,可惜的是国家的工业底子太过薄弱,长征型机车燃机的热效率一直不高,再加上共和国自产发动机低劣的使用寿命。使得机车故障连连。
因此长征型燃气轮机车一直没有正式投入到营运之中,不过铁道部在这上边也算是下了大力气了,在长征型燃气轮机车起火烧毁之前,铁道部一直在对机车进行着调试修改工作,从69年第一台样车下线到81年起火烧毁,铁道部在燃气轮机车上足足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算是倾“部”之力了。
梁海平和梁远不知道的是,在铁道部内部,一直就有着燃气轮机派的存在,八十年代初长征型燃气轮机车在焦柳铁路上烧毁之后,继续研制的再造样车的呼声就一直没停过,甚至在八八年,铁道部主办的《内燃机车》刊物上,还有着关于长征二型牵引电机,燃气轮机新型冷却系统这种技术性文章的存在。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和西方的科技交流日益密切,共和国逐渐认清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与制造难度,接受了自己和一流发动机技术至少差距三十年的事实,面对整个国家都无力改变的局面,铁道部内部独立研发燃气轮机车的声音才算彻底消失。
“长征型燃气轮机车项目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导致源于航空发动机改制的燃气轮机故障频发,还一个就是部里在燃气轮机车的发展上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本没有主导权。”梁海平简洁的说道。
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轻轻的拍了一下沙发的扶手。
若是注意到中国燃气轮机车的研发报道就会发现,长征型燃气轮机车是由哈尔滨汽轮机厂,湘潭电机厂,大同机车厂,中国铁道科学院,哈尔滨铁路局,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涡轮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
“我听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教授说过,当年机车的研发计划出来后,机械部说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叶片归我管,于是哈尔滨汽轮机厂加进来了,航空部说动力涡轮和燃气导向涡轮归我管,于是燃气涡轮研究院加进来了,燃烧室的技术涉及到工程热物理技术,教育部的清华大学加进来了……。”
互联网时代曾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网通,我在电信。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政体,大型企业或部门间的鸿沟是倾太平洋之水也填不上的。
看看日本,同为三井财团旗下企业的索尼、东芝,在数字时代分别推广的记忆棒和闪存,就是这种鸿沟的最佳注脚。
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铁道部的强势也是相对而言,面对无欲无求的大学、研究院、和汽轮机厂,铁道部根本没有能拿捏的地方,几个互不统属的部门合力搞一项精密度极高的科研产品,这种结果是可以预知的。
梁海平看着赵铁民不由自主的频频点头,继续说道:“考虑到国内的现实条件有限,所以车厂把动力总成。放在了引进国外成熟发动机上。”
“海平,燃气轮机可不便宜啊。”
别看铁道部每年几十个亿的利润,这东西也只能在国内花花。以国家现在的综合国力而言,人民币在国际上与废纸无异。
“车厂也没这笔钱,至少要几千万美元才有可能引进成熟的发动机技术。”梁海平摇了摇头。
看着赵铁民和刘智高疑惑的目光。梁海平继续说道:“不过车厂通过部队的关系,在香港找到了一家对国内铁路车辆行业有兴趣的投资商。”
和盛京路局合作全部由深圳联合银行和其下属的信托公司出面,因此这次梁海平把引进燃气轮机的事情,扔到了梁远刚在香港成立远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头上。
“由他们出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燃气轮机动力总成,然后和东北机车厂合作生产燃气轮机车,车厂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动力总成完美的集成到机头上去。”
八七年的铁道部远不像后世那般保守、顽固,很有些海纳百川的姿态,铁道部高层甚至还在考虑引进外资加速国内的铁路建设。
“这些年车厂挣扎求存,在路外积累了不少人脉,燃气轮机车的技术来源。资金来源刘部长和赵总师放心,只要国际形势没有重大变化基本是板上钉钉。”
八十年代的港澳侨胞还是非常吃香的,这种大事在刘智高、赵铁民看来,梁海平不可能信口开河,两个人哪能想到。和他们打交道的根本不是眼下还十分憨厚、直爽的梁海平,而是奸猾似鬼,胆大无比的梁远。
该交换的意见都交换了,双方也没有根本性的分歧,谈话的气氛越发融洽起来,梁海平又乘机述了一顿车厂的苦楚。刘智高和赵铁民也大义凛然的表示,对车厂未来的工作一定多加指导,纳入到铁道部的发展规划中来,未来车厂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部里一定大力支持云云。
双方才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共识,梁海平才按梁远的说法提出车厂技术力量不足,希望部里能派出精干人员,来本溪共同推进243型电力机车的国产化工作。
至此,刘智高和赵铁民来盛京路局的目的算是成功达成,不仅把部里眼馋的243型电力机车技术搞到手,还把新崛起的东北机车厂拉到了自己这边。
接下来的日子刘智高、赵铁民如期回到了北平,二人没有失言,在新一期的人民铁道报上,关于燃气轮机车的文章呼呼的冒出了一大批,从自主研发到力主引进更是吵得不亦乐乎,而适合燃气轮机车牵引的青藏铁路的二期工程也被频频提及。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和25S双层车底下线时,只得到了一块豆腐大的报道不同,243型电力机车被人民铁道报做起了连载,从民主德国正在在广深铁路上运行的24型车底讲起,先高度赞扬了进口的24型车底这些年在国内的优异表现,然后才提及243型电力机车是民主德国最新研发的高速型机车,营运时速可达140公里/小时,在未来甚至有提速至160公里时速的潜力,报道最后还提到第一台国产的机车243型机车已经下线,目前正在北平环线做实验云云。
梁远和梁海平看着这份人民铁道报只能相顾无言,摇头苦笑,倒是梁海平对铁道部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十二月十六日,盛京路局的首年度第一笔25S型车底租赁款,三点二个亿人民币打进了联合银行的帐户,以林建的稳重还是有些情绪激荡的给梁远这边来了个电话,说了这件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二个编组的25S型车底全部下线,在苏家屯编组站组成整列之后,在哈大铁路上高强度的跑了三天,光大连就跑了六次,25S型车底的质量一如既往的稳定,松了一口气的刘长河把梁海平叫到路局,两个人整整闲聊了一下午,刘长河最后还表示,东北机车厂将来若能成功产出燃气轮机车,只要自己没退居二线,肯定会大力支持。
近期一直焦头乱额准备考试的梁远,听梁海平说完心情愉快了不少,刘长河肯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和梁海平闲聊,代表着其打算发展和梁海平的私人关系,意味着刘长河对东北机车厂的未来十分看好,这个消息对于梁远来说比和部里扯上关系重要的多。毕竟老梁同志可是刘长河货真价实的下属。
“将来老梁同志搞不好还得指望我们升官发财呢。”梁远得意洋洋的说道。
“那我把你的那些小心思拿出来,和你爸商量商量怎么样?”梁海平笑着问道。
看着梁远迅速垮下来的脸色,梁海平哈哈的大笑起来,说道:“1月1号辽东半岛号正式营运,看小远你的这些天的情况,这个热闹估计是掺和不上了,不过5号你最好抽出些时间,刘长河打算介绍一些铁路信号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去本溪老厂,和我们探讨25S型车底后续改型的一些自动化项目。”
“我估计你和老苏都会对这个感兴趣的。”梁海平肯定地说道。RS
隔日,早起的梁远面对自己还是一名临时大学生的事实,不得不继续去东大装好学生,已应付即将到来的期末考试,梁海平揣着和梁远研究出来的提案去找赵铁民和刘智高。
盛京路局招待所位于胜利北街和市府大路的交汇处,路局招待所只是名义上叫招待所,实则是一幢七层高镶嵌着乳白色墙砖的弧型建筑,在八十年代的盛京也算是数得着的高楼大厦了。
赵铁民和刘智高在盛京路局视察工作期间,都住在招待所顶层的高等套间里,梁海平走进一楼大堂先给刘智高的秘书王明打了个电话,得知刘、赵两人都在顶楼的小会议室聊天,和王明打过招呼后,梁海平钻进大堂右侧的电梯。
所谓的小会议室和后世会所常见的休闲区差不多,没有会议室那种一本正经的条形长桌和乳白色的写字板,深红色的地毯上几组沙发错落有致的摆放房间里,靠窗的位置几盆郁郁葱葱的绿色植物刚被浇过水,叶子上的水珠偶尔折射出璀璨的光彩,角落里还有着一个八十年代很少见的立式冷藏柜,透过透明玻璃的柜门,水果、酒水、烟草隐约可见。
梁海平推开小会议室的门,看到赵铁民和刘智高正在屋内的沙发上侧对而坐,赵铁民的秘书不在房间里,刚刚接电话的王明拿了一把椅子坐在刘智高的侧后方。
盛京路局局长刘长河没在房间里。
“海平过来坐”刘智高坐在沙发上挥了挥手,示意梁海平坐在自己对面的沙发上。
“今天我们随便聊聊。没有上、下级什么的,东北机车厂有什么困难,海平尽管说。”赵铁民爽朗的说道。
早在辽东半岛号联调联试时,几个人就知道东北机车厂没想把243型电力机车的技术死死捂住,通过这些天的试探双方的立场越发接近,剩下的无非是价码问题而已,对于高级官员来说。收小弟也是一门需要耐心和眼光的事情,虽说两个人想把东北机车厂拉到自己的阵营里,但也要梁海平可以造就才成。
不怕神一样的对手。就怕猪一样的队友,这句话放在官场也是同样适用的。
梁海平想着梁远昨晚说的:小叔,明儿刘长河要是不在就意味着比较轻松。我们到是可以多提点要求,把事情敲定算了,刘长河要是也在,小叔就要小心些,毕竟我们是刘长河未来政绩最大的保证,刘长河若是在场,极有可能表示上边两个老家伙没安好心眼,老刘在铁道部混一辈子了,这两个人有什么花花肠子肯定瞒不过他。
“海平不要有什么顾忌,坦率的说部里这些年对东北机车厂关心的不够。不过部里有部里的难处,七八年部里曾搞过一个普查,当时报上来的车辆厂大大小小合计一百三十余家,这么多厂子部里不可能都一一保留下来,优化资源势在必行。否则就是对人民财产的高度不负责任。”刘智高说到这里叹了口气。
八十年代铁道部还是很积极向上的,后世那种老子在壳里一呆,你爱咋咋地的“王霸”之气还没有养成,最起码人民铁路为人民是天天挂在嘴边强调的。
“对于部里来说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些厂子都是当年含辛茹苦建起来的,部里虽然不舍。不过在改革和发展的大势面前,部里也不能不挥泪斩马谡,把有限的资源集中到几个条件比较好的厂子上,不过自主发展的厂子中也出现了像东北机车厂这种优秀的代表,证明部里两条腿走路的政策还是成功的。”
刘智高说完,身体后仰靠在了沙发背上,看着梁海平。
“刘部长,赵总师,那我可就直说了”梁海平笑着说道。
梁海平把技术人员的引进,青藏铁路招标,大功率交、直流电机研发力量的构建一一说了一遍。
“海平,东北机车厂是打算在国外引进燃气轮机技术?”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就意识到东北机车厂要求青藏铁路招标的深层目的。
梁海平点了点头说道:“国内没有这方面的技术,只能在国际上去找。”
赵铁民沉吟了片刻说道:“在七八年,部里就发现以现有的工程技术,解决拉萨至格尔木段的施工建设极其困难,青藏高原的冻土和美国阿拉斯加,苏联西伯利亚的永久冻土不同,属于春化秋冻型,冬季坚固如钢,春季一滩稀泥。”
赵铁民感触的摇了摇头,继续说道:“铁路路基在高原冻土上根本就站不住,每年开春之后,由于路基变形下沉,钢轨像麻花一样被扭成无数段,而且唐古拉山、锡铁山等地区地震极为频繁,四级地震家常便饭,五级地震时常发生,每隔几年还会发生六级以上地震,因此在七九年青藏铁路的格尔木至西宁段铺轨之后,整个工程就全线停工了,部里一直在解决高原冻土,桥隧防震这种工程上的难题,直到八三年才把问题部分解决掉,八四年西宁至格尔木段才正式开通营运。”
“从八四年到现在,冻土问题仍然没有找到解决的办法,东北机车厂若是打算研制进藏的高原机头,一定要做好长期坚持的心里准备,我估计八、九年后拉格段能复工都算极快的。”
梁远若是在现场,一定会对赵铁民佩服有加,事实上直到新世纪,随着共和国国力的增强,工程建设技术的大幅进步,在2001年才正式开始了青藏铁路二期工程建设。
梁海平到是听出了赵铁民的弦外之音,按正常情况八、九年之后,在座的三人肯定都不会在原职不动,像年纪较大的刘智高八、九年之后估计得退二线了。这种超长的研制计划对梁海平个人绝无半点好处,风险到是不小。
若不是知道梁远有把东北机车厂收编的念头,梁海平是绝对不会研发时间跨度如此长的项目的,不过若是自家企业,时间长点也就无所谓了,反正肉在锅里,只是早吃晚吃而已。
经过大半年的现实实例和潜移默化。梁海平压根就没想过梁远有失败的可能。
自己侄子的这些小心思,梁海平哪能和赵铁民一一解释,不过赵铁民既然表达了善意。自己也不能视而不见,梁海平想了想说道:“赵总师,说心里话。东北机车厂若是生产电力和内燃机头底子太薄弱了,将来部里采购机头时,真没信心能生产出比大连和株洲厂还好的机车。”
梁海平不着痕迹的捧了铁道部一下。
“由于业务上的往来,东北机车厂同部队和中国科学院都有着不错的关系,在上打算燃气轮机车项目之前,我们曾找过中科院和部队的相关专家做过技术方面的前瞻性座谈,当时还把部里大同车辆厂前些年研制的长征一、二号燃气轮机车当作案例解析过。”
“哦,海平快说说”技术出身的赵铁民兴趣大起。
铁道部早就认识到燃气轮机车在青藏铁路上的牵引优势,1964年就启动了长征型燃气轮机车的研制工作,在东风4型内燃机的基础上。更换了涡喷发动机改燃气轮机的动力核心,又从新设计了冷却系统,可惜的是国家的工业底子太过薄弱,长征型机车燃机的热效率一直不高,再加上共和国自产发动机低劣的使用寿命。使得机车故障连连。
因此长征型燃气轮机车一直没有正式投入到营运之中,不过铁道部在这上边也算是下了大力气了,在长征型燃气轮机车起火烧毁之前,铁道部一直在对机车进行着调试修改工作,从69年第一台样车下线到81年起火烧毁,铁道部在燃气轮机车上足足花费了十三年的时间。算是倾“部”之力了。
梁海平和梁远不知道的是,在铁道部内部,一直就有着燃气轮机派的存在,八十年代初长征型燃气轮机车在焦柳铁路上烧毁之后,继续研制的再造样车的呼声就一直没停过,甚至在八八年,铁道部主办的《内燃机车》刊物上,还有着关于长征二型牵引电机,燃气轮机新型冷却系统这种技术性文章的存在。
直到九十年代初期,和西方的科技交流日益密切,共和国逐渐认清了航空发动机的研发与制造难度,接受了自己和一流发动机技术至少差距三十年的事实,面对整个国家都无力改变的局面,铁道部内部独立研发燃气轮机车的声音才算彻底消失。
“长征型燃气轮机车项目的失败,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我国航空发动机技术不过关,导致源于航空发动机改制的燃气轮机故障频发,还一个就是部里在燃气轮机车的发展上处于受制于人的局面,根本没有主导权。”梁海平简洁的说道。
赵铁民听梁海平说完,轻轻的拍了一下沙发的扶手。
若是注意到中国燃气轮机车的研发报道就会发现,长征型燃气轮机车是由哈尔滨汽轮机厂,湘潭电机厂,大同机车厂,中国铁道科学院,哈尔滨铁路局,清华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国涡轮研究院等多家单位联合研制的。
“我听哈尔滨工业大学的一名教授说过,当年机车的研发计划出来后,机械部说燃气轮机的压气机叶片归我管,于是哈尔滨汽轮机厂加进来了,航空部说动力涡轮和燃气导向涡轮归我管,于是燃气涡轮研究院加进来了,燃烧室的技术涉及到工程热物理技术,教育部的清华大学加进来了……。”
互联网时代曾有句流传甚广的名言,世界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在网通,我在电信。无论哪个国家,哪种政体,大型企业或部门间的鸿沟是倾太平洋之水也填不上的。
看看日本,同为三井财团旗下企业的索尼、东芝,在数字时代分别推广的记忆棒和闪存,就是这种鸿沟的最佳注脚。
所谓壁立千仞。无欲则刚。铁道部的强势也是相对而言,面对无欲无求的大学、研究院、和汽轮机厂,铁道部根本没有能拿捏的地方,几个互不统属的部门合力搞一项精密度极高的科研产品,这种结果是可以预知的。
梁海平看着赵铁民不由自主的频频点头,继续说道:“考虑到国内的现实条件有限,所以车厂把动力总成。放在了引进国外成熟发动机上。”
“海平,燃气轮机可不便宜啊。”
别看铁道部每年几十个亿的利润,这东西也只能在国内花花。以国家现在的综合国力而言,人民币在国际上与废纸无异。
“车厂也没这笔钱,至少要几千万美元才有可能引进成熟的发动机技术。”梁海平摇了摇头。
看着赵铁民和刘智高疑惑的目光。梁海平继续说道:“不过车厂通过部队的关系,在香港找到了一家对国内铁路车辆行业有兴趣的投资商。”
和盛京路局合作全部由深圳联合银行和其下属的信托公司出面,因此这次梁海平把引进燃气轮机的事情,扔到了梁远刚在香港成立远嘉国际信托投资公司头上。
“由他们出资引进国外先进的燃气轮机动力总成,然后和东北机车厂合作生产燃气轮机车,车厂的主要工作就是把动力总成完美的集成到机头上去。”
八七年的铁道部远不像后世那般保守、顽固,很有些海纳百川的姿态,铁道部高层甚至还在考虑引进外资加速国内的铁路建设。
“这些年车厂挣扎求存,在路外积累了不少人脉,燃气轮机车的技术来源。资金来源刘部长和赵总师放心,只要国际形势没有重大变化基本是板上钉钉。”
八十年代的港澳侨胞还是非常吃香的,这种大事在刘智高、赵铁民看来,梁海平不可能信口开河,两个人哪能想到。和他们打交道的根本不是眼下还十分憨厚、直爽的梁海平,而是奸猾似鬼,胆大无比的梁远。
该交换的意见都交换了,双方也没有根本性的分歧,谈话的气氛越发融洽起来,梁海平又乘机述了一顿车厂的苦楚。刘智高和赵铁民也大义凛然的表示,对车厂未来的工作一定多加指导,纳入到铁道部的发展规划中来,未来车厂再引进国外先进技术,部里一定大力支持云云。
双方才对未来的发展有了一个比较明确的共识,梁海平才按梁远的说法提出车厂技术力量不足,希望部里能派出精干人员,来本溪共同推进243型电力机车的国产化工作。
至此,刘智高和赵铁民来盛京路局的目的算是成功达成,不仅把部里眼馋的243型电力机车技术搞到手,还把新崛起的东北机车厂拉到了自己这边。
接下来的日子刘智高、赵铁民如期回到了北平,二人没有失言,在新一期的人民铁道报上,关于燃气轮机车的文章呼呼的冒出了一大批,从自主研发到力主引进更是吵得不亦乐乎,而适合燃气轮机车牵引的青藏铁路的二期工程也被频频提及。
所谓朝中有人好做官,和25S双层车底下线时,只得到了一块豆腐大的报道不同,243型电力机车被人民铁道报做起了连载,从民主德国正在在广深铁路上运行的24型车底讲起,先高度赞扬了进口的24型车底这些年在国内的优异表现,然后才提及243型电力机车是民主德国最新研发的高速型机车,营运时速可达140公里/小时,在未来甚至有提速至160公里时速的潜力,报道最后还提到第一台国产的机车243型机车已经下线,目前正在北平环线做实验云云。
梁远和梁海平看着这份人民铁道报只能相顾无言,摇头苦笑,倒是梁海平对铁道部的认识又深了一层。
十二月十六日,盛京路局的首年度第一笔25S型车底租赁款,三点二个亿人民币打进了联合银行的帐户,以林建的稳重还是有些情绪激荡的给梁远这边来了个电话,说了这件大家都知道的事实。
十二月二十五日,第二个编组的25S型车底全部下线,在苏家屯编组站组成整列之后,在哈大铁路上高强度的跑了三天,光大连就跑了六次,25S型车底的质量一如既往的稳定,松了一口气的刘长河把梁海平叫到路局,两个人整整闲聊了一下午,刘长河最后还表示,东北机车厂将来若能成功产出燃气轮机车,只要自己没退居二线,肯定会大力支持。
近期一直焦头乱额准备考试的梁远,听梁海平说完心情愉快了不少,刘长河肯抽出一下午的时间和梁海平闲聊,代表着其打算发展和梁海平的私人关系,意味着刘长河对东北机车厂的未来十分看好,这个消息对于梁远来说比和部里扯上关系重要的多。毕竟老梁同志可是刘长河货真价实的下属。
“将来老梁同志搞不好还得指望我们升官发财呢。”梁远得意洋洋的说道。
“那我把你的那些小心思拿出来,和你爸商量商量怎么样?”梁海平笑着问道。
看着梁远迅速垮下来的脸色,梁海平哈哈的大笑起来,说道:“1月1号辽东半岛号正式营运,看小远你的这些天的情况,这个热闹估计是掺和不上了,不过5号你最好抽出些时间,刘长河打算介绍一些铁路信号方面的高级工程师去本溪老厂,和我们探讨25S型车底后续改型的一些自动化项目。”
“我估计你和老苏都会对这个感兴趣的。”梁海平肯定地说道。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