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六十章聪明过头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帝国崛起最新章节!
天津府,官员汇聚正堂,外面是一层又一层围观的百姓,立面是坐立不安的两排官员,同知、主簿等等,一个都没敢少。一大早了,就有城管敲锣打鼓,在城内喊话:“今日府衙正堂审案,恭请满城父老乡亲监督。”
这不,巳时没到,府衙大门外的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城管和衙役拉上了警戒线,还在线内安排了凳子,给缙绅耄老坐着听审。考虑到人太多会引发意外,不少观众还被拦下,只放进来六七百人围观。
跟在陈燮后面出来的,是两位让官员观之色变的人物,一个是督察御史的打扮,一个是飞鱼服在身,绣春刀在腰。这两位是什么时候来?众官员纷纷色变,知道这下可能要出大事。
陈燮往人前一站,拱手一圈,众人纷纷起立回礼,有这开头就算不错了,大家心里安了许多,看来事情没那么严重。不然还给你拱手?也不看看这是谁。
“大家都到了,我先说两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昨日拿了两人,不是在下要破坏国家法度,而是出来之时。身上带了皇命。铁路关乎国家民生命脉,乃是先帝既定之国策,任何人敢于破坏,都可以先拿后问。这二位,大家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接下来的案子,他们负责,本官带着耳朵来的。”
这时候御史打扮的人上前来,先朝陈燮拱手。然后依次拱手,最后朝门口坐着的一排乡绅父老拱手,然后才开口道:“凡事都要有个规矩,今天的案子,阁部陈大人给大家看了个好开头,好在哪呢?两字:规矩。审案子的规矩!今天是一个案子,两个案犯。前者那是本地乡绅举人的功名,他的案子怎么审呢?厂卫出示证据。本御史认定可以缉拿,当着各位父老的面出示证据。最后他有没有罪,各位父老当着听审的百姓,给出个结论来。后者是官员,天津知府,还是当着大家的面来审,但是。是否有罪,如何定罪,那得交给陛下裁断。这里头的区别,大家可都听清楚了?”
众人一听都觉得新鲜,这是什么意思?合着李锦是不是有罪。不是官府说了算,官府只管出示证据,最后是否定罪,得地方上的父老在百姓的监督下确定是否有罪。怎么确定?投票呗,就两个碗,一人一粒蚕豆在手,有罪的碗里豆子多,那就是有罪,无罪的碗里豆子少,那就是罪名不成立。
“肃静!”现场一片哗然之际,厂卫头子站了起来,一声暴喝,众人皆闭嘴。安静下来之后,锦衣卫百户才回头喊了一句:“带人犯!”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审判,当着数百围观的百姓,这场审判让大家突然觉得,很多事情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尤其是李锦的案子,锦衣卫公布了各种证据之后,围观百姓群情激奋,整个案子的证据链很充分,从李锦勾结官府,到私下里送族女为外室,再到他煽动族人闹事。更让人愤怒的是,被火车撞到的放牛娃,根本就不是李家的人,而是另外一个村子的娃儿。为了闹事,李锦居然勾结官府,改到李家庄的户籍上来。出事娃娃的父母,因收了他50个银圆的好处,被带到现场来做了证人。
这年月官府的公信力还是比较过硬的,或者这么说,皇帝都是好的,坏的都是官员。百姓的是非观念,很容易被引导。今天这场审判就是这样,有朝廷一品大员坐镇,有司开庭当众审案。现场本地父老决断李锦是否罪名成立。这一切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陈燮就这么干了,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人理解陈燮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大家都认同了这种方式,理由很简单,足够公平。陈燮也不需要大家理解,只需要大家接受,并且今后这么做。
关键还是证据,锦衣卫出示了大量的证据,其中就包括银行的账目清单,铁路公司打给官府的银子多少,具体到官府补偿出去的多少,一笔一笔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李锦和郝晋无力反驳,当堂承认了自己犯下的罪过。
罪名主要还是围绕铁路公司的征地补偿款,有的地是官府的,两人联手,李锦在铁路公司确定路线后,将一些官田以低价购入,再高价套取补偿款,然后两人分赃。但是这一次,他们做的太过了,眼看铁路要修通了,打算再捞一笔。
证据什么的,陈燮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是这一次审案的程序。使人记录在案,整理完毕后,回去交给朱慈烺。并且想好了理由,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冤案,同时也是对地方官员滥用权力的一种限制。
天津父老表决的过程,无疑是整个过程的高潮,一共是二十一人,临时选来的五十五岁以上老人,面前摆了两个碗,一个碗下面写着有罪,一个碗下面写着无罪。老人依次将手里的蚕豆丢进碗内,不愿意表态的可以弃权。最终是三个弃权,十八人认为李锦有罪。
弃权的三人,跟李家多少有点关系,这已经不是重点了,超过半数,罪名成立。具体定罪,根据大明的相关法律,本地同知宣判,李锦死刑,秋后问斩。至于郝晋的罪名成立是肯定的,但是他是官员,最终决断还是要交给京师,交给朱慈烺去决断。这么做的好原因,自然是要给朱慈烺增加一点制衡官员的筹码。
天津的事情处理的很顺利,死者家属的问题,交给同知去处置,根据相关法律,交出脏银,罚劳役。这些都是后话了,关键是这一次审案的过程,在天津乃至整个北直隶都引起了轰动,这也是后话了。
陈燮没有多留,呆了不过数日,押着人犯回京去了。京师这边,周延儒头都大了,郝晋的一个侄儿,找到了周府官家,说了事情经过后,气的周延儒把最喜欢的杯子都摔了。这事情,本不至此,陈燮已经答应留点余地。没想到郝晋这货作死,逼着陈燮当场拿下他。
周延儒让人连夜给这位郝晋的侄子送走了,并且跟他说的很清楚,不是不想救,而是没法救。事情如何如何,也说的很清楚,让他回去准备后事吧,最多能把郝晋的家属保下来。
按照大明的法律,郝晋犯法,家属是要被株连的,流放是最少的。陈燮还没回到京师,关于一干举人闹事的消息,便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知道了朱慈烺的处置守法。现在人都拿下了,就等陈燮回去处置,朱慈烺没打算给这些人好过。姜逢元在大门外站了一个下午,都没得到朱慈烺一句准备,最终还是老周出来说了一句:“陛下让姜先生回去,不要再站了。”
刚进广渠门,陈燮就给老周带着人接进了宫内,在御书房和朱慈烺对话。事情的经过,陈燮都知道了,心里虽然很恼火,但是也不能说就要弄死姜逢源。现在大明就这个风气,移风易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有等经济发展起来了,慢慢的女子在社会生产中作用更大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事情总会发生变化的。
事情其实很简单,姜逢元嫉恨陈燮受宠,故而指使管家,联系老家来的考生,拿柳如是抛头露面的事情来说事。按照现在的礼法,柳如是做的这些事情,在一切保守的地方,确实是够资格浸猪笼了。但是要浸猪笼,也轮不到外人来插手,这的本家宗族来管。
这套东西,陈燮哪里会买账,本来就是一个极为强势的大人物,家里的侧室出去有怎么地?也就是一帮文人,脑子进水了,才以为自己在维护纲常,匡扶正义。然后脑子一热就冲出去了,结果被近卫收拾了一顿。顺天府的问题,盛云是姜逢元的党羽,自然是屁股坐歪的。原本以为,这么一闹,陈燮不在家,没人敢管的话,必然狠狠的丢陈燮一次脸。不曾想小皇帝出手了,而是一动就是狠辣的杀招。
事情变的不可收拾,最后倒霉的人还是自己。这两件事情,其实本质上都是当事人聪明过头了,自以为别人都是好忽悠的,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姜逢元也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分量,以为他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未完待续……)R1071
天津府,官员汇聚正堂,外面是一层又一层围观的百姓,立面是坐立不安的两排官员,同知、主簿等等,一个都没敢少。一大早了,就有城管敲锣打鼓,在城内喊话:“今日府衙正堂审案,恭请满城父老乡亲监督。”
这不,巳时没到,府衙大门外的空地上,已经站满了人,城管和衙役拉上了警戒线,还在线内安排了凳子,给缙绅耄老坐着听审。考虑到人太多会引发意外,不少观众还被拦下,只放进来六七百人围观。
跟在陈燮后面出来的,是两位让官员观之色变的人物,一个是督察御史的打扮,一个是飞鱼服在身,绣春刀在腰。这两位是什么时候来?众官员纷纷色变,知道这下可能要出大事。
陈燮往人前一站,拱手一圈,众人纷纷起立回礼,有这开头就算不错了,大家心里安了许多,看来事情没那么严重。不然还给你拱手?也不看看这是谁。
“大家都到了,我先说两句。国有国法,家有家规,昨日拿了两人,不是在下要破坏国家法度,而是出来之时。身上带了皇命。铁路关乎国家民生命脉,乃是先帝既定之国策,任何人敢于破坏,都可以先拿后问。这二位,大家都认识,我就不介绍了。接下来的案子,他们负责,本官带着耳朵来的。”
这时候御史打扮的人上前来,先朝陈燮拱手。然后依次拱手,最后朝门口坐着的一排乡绅父老拱手,然后才开口道:“凡事都要有个规矩,今天的案子,阁部陈大人给大家看了个好开头,好在哪呢?两字:规矩。审案子的规矩!今天是一个案子,两个案犯。前者那是本地乡绅举人的功名,他的案子怎么审呢?厂卫出示证据。本御史认定可以缉拿,当着各位父老的面出示证据。最后他有没有罪,各位父老当着听审的百姓,给出个结论来。后者是官员,天津知府,还是当着大家的面来审,但是。是否有罪,如何定罪,那得交给陛下裁断。这里头的区别,大家可都听清楚了?”
众人一听都觉得新鲜,这是什么意思?合着李锦是不是有罪。不是官府说了算,官府只管出示证据,最后是否定罪,得地方上的父老在百姓的监督下确定是否有罪。怎么确定?投票呗,就两个碗,一人一粒蚕豆在手,有罪的碗里豆子多,那就是有罪,无罪的碗里豆子少,那就是罪名不成立。
“肃静!”现场一片哗然之际,厂卫头子站了起来,一声暴喝,众人皆闭嘴。安静下来之后,锦衣卫百户才回头喊了一句:“带人犯!”
这是一场别开生面的审判,当着数百围观的百姓,这场审判让大家突然觉得,很多事情都跟以前不一样了。尤其是李锦的案子,锦衣卫公布了各种证据之后,围观百姓群情激奋,整个案子的证据链很充分,从李锦勾结官府,到私下里送族女为外室,再到他煽动族人闹事。更让人愤怒的是,被火车撞到的放牛娃,根本就不是李家的人,而是另外一个村子的娃儿。为了闹事,李锦居然勾结官府,改到李家庄的户籍上来。出事娃娃的父母,因收了他50个银圆的好处,被带到现场来做了证人。
这年月官府的公信力还是比较过硬的,或者这么说,皇帝都是好的,坏的都是官员。百姓的是非观念,很容易被引导。今天这场审判就是这样,有朝廷一品大员坐镇,有司开庭当众审案。现场本地父老决断李锦是否罪名成立。这一切在过去是无法想象的,但是陈燮就这么干了,并且在众目睽睽之下。没有人理解陈燮这么做的意义,但是大家都认同了这种方式,理由很简单,足够公平。陈燮也不需要大家理解,只需要大家接受,并且今后这么做。
关键还是证据,锦衣卫出示了大量的证据,其中就包括银行的账目清单,铁路公司打给官府的银子多少,具体到官府补偿出去的多少,一笔一笔的,清清楚楚,一目了然。在众多的证据面前,李锦和郝晋无力反驳,当堂承认了自己犯下的罪过。
罪名主要还是围绕铁路公司的征地补偿款,有的地是官府的,两人联手,李锦在铁路公司确定路线后,将一些官田以低价购入,再高价套取补偿款,然后两人分赃。但是这一次,他们做的太过了,眼看铁路要修通了,打算再捞一笔。
证据什么的,陈燮不是很在意,他在意的是这一次审案的程序。使人记录在案,整理完毕后,回去交给朱慈烺。并且想好了理由,这么做最大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的避免冤案,同时也是对地方官员滥用权力的一种限制。
天津父老表决的过程,无疑是整个过程的高潮,一共是二十一人,临时选来的五十五岁以上老人,面前摆了两个碗,一个碗下面写着有罪,一个碗下面写着无罪。老人依次将手里的蚕豆丢进碗内,不愿意表态的可以弃权。最终是三个弃权,十八人认为李锦有罪。
弃权的三人,跟李家多少有点关系,这已经不是重点了,超过半数,罪名成立。具体定罪,根据大明的相关法律,本地同知宣判,李锦死刑,秋后问斩。至于郝晋的罪名成立是肯定的,但是他是官员,最终决断还是要交给京师,交给朱慈烺去决断。这么做的好原因,自然是要给朱慈烺增加一点制衡官员的筹码。
天津的事情处理的很顺利,死者家属的问题,交给同知去处置,根据相关法律,交出脏银,罚劳役。这些都是后话了,关键是这一次审案的过程,在天津乃至整个北直隶都引起了轰动,这也是后话了。
陈燮没有多留,呆了不过数日,押着人犯回京去了。京师这边,周延儒头都大了,郝晋的一个侄儿,找到了周府官家,说了事情经过后,气的周延儒把最喜欢的杯子都摔了。这事情,本不至此,陈燮已经答应留点余地。没想到郝晋这货作死,逼着陈燮当场拿下他。
周延儒让人连夜给这位郝晋的侄子送走了,并且跟他说的很清楚,不是不想救,而是没法救。事情如何如何,也说的很清楚,让他回去准备后事吧,最多能把郝晋的家属保下来。
按照大明的法律,郝晋犯法,家属是要被株连的,流放是最少的。陈燮还没回到京师,关于一干举人闹事的消息,便知道的一清二楚,也知道了朱慈烺的处置守法。现在人都拿下了,就等陈燮回去处置,朱慈烺没打算给这些人好过。姜逢元在大门外站了一个下午,都没得到朱慈烺一句准备,最终还是老周出来说了一句:“陛下让姜先生回去,不要再站了。”
刚进广渠门,陈燮就给老周带着人接进了宫内,在御书房和朱慈烺对话。事情的经过,陈燮都知道了,心里虽然很恼火,但是也不能说就要弄死姜逢源。现在大明就这个风气,移风易俗不是一天两天的事情。只有等经济发展起来了,慢慢的女子在社会生产中作用更大了,随着时代的进步,这事情总会发生变化的。
事情其实很简单,姜逢元嫉恨陈燮受宠,故而指使管家,联系老家来的考生,拿柳如是抛头露面的事情来说事。按照现在的礼法,柳如是做的这些事情,在一切保守的地方,确实是够资格浸猪笼了。但是要浸猪笼,也轮不到外人来插手,这的本家宗族来管。
这套东西,陈燮哪里会买账,本来就是一个极为强势的大人物,家里的侧室出去有怎么地?也就是一帮文人,脑子进水了,才以为自己在维护纲常,匡扶正义。然后脑子一热就冲出去了,结果被近卫收拾了一顿。顺天府的问题,盛云是姜逢元的党羽,自然是屁股坐歪的。原本以为,这么一闹,陈燮不在家,没人敢管的话,必然狠狠的丢陈燮一次脸。不曾想小皇帝出手了,而是一动就是狠辣的杀招。
事情变的不可收拾,最后倒霉的人还是自己。这两件事情,其实本质上都是当事人聪明过头了,自以为别人都是好忽悠的,自己是最聪明的那一个。姜逢元也是过高的估计了自己的分量,以为他在皇帝的心目中的地位很高。(未完待续……)R10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