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二十七章 十王献女(上)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毒清最新章节!
曾涤生低头,并不是向杨猛低头,他所低头的对象也是所谓的大势,就如今的局势来看,与其说是曾涤生背叛了大清,倒不如说是儒教放弃了大清。
同样是读书人,有满蒙回汉之分,虽说面上说的是满汉一家亲,但究竟亲不亲,曾涤生心里有数,天下读书人心里也有数。
若真是满汉一家亲,为什么要分满汉双尚书呢?为什么各地的驻防将军,全数是旗人呢?
如今的杨老三已经掌握了大势,若是曾涤生反抗,他反抗的不是杨老三,而是天下的读书人,甚至是儒教,所谓忠君报国所谓满汉一家,在民心面前,在大势面前,不堪一击呐!
“内蒙古诸王已经在口外了,外蒙古诸王一个月之后便到,在此期间,你曾涤生拿出一份收服内外蒙的折子吧!”
怡亲王载垣一去就是三个月,这外蒙的路可不比京师到江南或是西北好走,这去的时机又不怎么好,若是换做夏季三个月的时间,内外蒙诸王怕是已经到达京师了,赶上了隆冬,拖延一个月,也算是迅速了。
“公爷,不知如何慑服蒙古诸王呢?”
低头之后的曾涤生,也算是光棍,倒不是他曾涤生两面三刀,而是这几年他想了太多,杨老三隐忍的太好,如今的局势已经无力回天了,京师宗室俱无,这样的消息,杨猛也早就透露给了曾涤生。
如今的大清除了四色棍、鬼子六、端华、载垣、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宗室以外,已经算是绝断传承了,而这些人都在杨老三的控制之下,只要他动动手,大清的皇室一脉就没人了,到时候谁该继承大统。就要靠实力说话了。
如今半天下的督抚都是杨老三的人马,其余一半就是满蒙诸王公了,与他们合作不如与杨老三合作。汉室江山,对曾涤生来说也是有些吸引力的。
“和亲!”
“和亲?蒙古诸王与皇帝和亲?”
“嗯!话是这么说。但真正种地的是老子,以老子的血脉控制蒙古!”
“你……”
不知廉耻、丧心病狂这样的话,曾涤生如今还真说不出口,但这终是有违伦理,瞪着杨猛,他的脸色也是忽红忽白。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的!
曾夫子,没有老子。长毛贼变乱江南,会死多少人?数百万只是个零头吧?
若是没有老子,江南就要有数千万人死于战乱,此事你说是不是事实?”
杨猛也知道自己的许多作为有违曾涤生为人的准则,如今这时候,想要拉拢曾涤生,只能用悲天悯人四个字了!
“是!但如此有违礼法之事,将来如何向后世之人交代呢?
儒教?没了礼法何来的儒教?”
杨老三做事太过不地道了,口口声声要护教,就这么做事儿?杨老三其行如此。只怕儒教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篡的面目全非!
“呵呵……曾夫子,既然摊牌了,老子也不隐瞒!皇后、懿妃包括恭王福晋肚子里的孩子。都是老子的种儿!
曾夫子,你瞧老子这体格,子嗣遍布华夏,二三十年的事儿,如今老子不及而立之年,怎么也有十好几年的日子能生能养,蒙古诸王的公主、格格,皇城的旗人贵女,老子的后宅。一年一茬就是几十个,十几年就是几百个啊!
人才出自数量。有了庞大的后嗣,再用一个任人唯贤!国祚传承岂会断灭?
有违礼法。这话还不是史家的笔头子说了算?到时候,就是说老子是半圣,后世之人都能信服!
若是不齿,这事儿你来做?没有汉人血脉,怎么慑服蒙古?礼法?什么是礼法?百姓就是礼法!老子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礼法!
大清倒是有礼法,丧权辱国不说,民生疾苦不说,一个八股害了多少读书人?
曾夫子你也是读史书的人,前明如何?大清如何?史书之中即使篡改,也不会改的面目全非,这事儿做不得?”
“恬不知耻!”
听了这些,曾涤生的腿肚子都打转了,这杨老三毒啊!恐怕京师之中,桂良之事、肃顺之事都是他一手撺掇的,如今即使明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呵呵……看看三湘的百姓与书院,曾夫子就该知道怎么做了,对不对?”
“以卑鄙无耻之手段,行光明正大之事,曾国藩倒要看看你杨猛能走多远,下场如何!”
“哈哈……这话说了也是白废!曾夫子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何苦为难自己呢?
一国之崛起,一族之崛起,总要有些血腥肮脏之事的,你我联手一起走一走这血海如何?
以老子手中的实力,若是不管不顾,华夏沉沦只在反掌之间,你我俱是汉人,这华夏也是汉人最多,咱们掌权可以公平的对待其他各族,若是他族掌权,可能公平的对待汉人?
元明清三朝已有定论,开不世之局,就要有不世之手段,管他卑鄙无耻还是光明正大,结果最重要!”
“唉……涤生枉读了一辈子的诗书,与你杨老三为伍不齿啊!
但,如今这局势,涤生还有别的选择吗?或许公爷的说法是对的?
将来如何,就听公爷一句话,看结果吧!”
从东暖阁到午门,路途不远也不近,一路走来,曾涤生也不得不认同,杨老三的这些歪理邪说了,这杨老三行事虽说卑鄙无耻,但结果委实不错,如今的三湘,不说百姓安居乐业,但数遍了康雍乾三朝,即使是大清最鼎盛的时候,三湘的百姓也不曾像这几年一样畅快的活着。
家乡之事,曾涤生盯得很紧,三湘的改变,曾涤生历历在目,什么朝代。百姓的子嗣可以不花钱入学?
什么朝代,所有老百姓又能对一家赞不绝口?杨老三之变,变在了根本。如今狂澜已起,再也无人能挽了。想要扫灭杨老三,就是与三湘的百姓为敌,其余各地如何?不问可知啊!
“不错!看结果吧!曾夫子你在礼部任职过,这次接待蒙古诸王之事,你就挑头吧!”
曾涤生这样的人,有他的坚持与原则不假,想要曾涤生这样的顽固派做出妥协不容易,魏五当年所谋划的大势。帮了杨猛的大忙,在大势面前,顽固如何?有原则又如何?有些罪责,谁也承担不起呐!
勉强搞定了曾涤生,杨猛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刚刚进入签押房,没想到多日不见的郑亲王端华来到了府上拜访。
“计长,你说这端华前来,所谓何事啊?”
双眼一眯,杨猛有些意味深长的问了徐子渭一句。
“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法域双王、二是蒙古诸王,这如今也能算是满清的救命稻草了。”
徐子渭也不犹豫,这等揣摩人心的差事。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如今京师的局势如何,不少人心里都有数,叶名琛跋扈、杨三爷隐忍,还有一条就是满蒙凋零,法域双王与蒙古诸王入京,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你说他们敢吗?”
“呵呵……三爷,社稷为重,有些位子许多人一辈子都瞧不见呐!”
“问问影子!老子去见一见端华!”
徐子渭的话不错。但满清宗室已经死伤殆尽了,端华与载垣。杨猛还想着用一用,不是万分笃定。杨猛不想杀这两人。
“王爷来了,不知京师城外安置的如何了?”
端华这段时间一直在整理京师的宅子,以备蒙古诸王到来,他突兀的来访,想必是有事儿要说的。
“国公!那边的事情做的尚可,只是前日接了载垣的急报,说是此次前来的蒙古诸王,有几个桀骜不逊之辈,如今的京师不能再变乱了,依载垣的意思,这些人还是先放到热河为妙,在热河学一学规矩,对他们不是坏事儿!
再者,这些蒙古王公,都是带着亲卫的,你一百我八十,近百位蒙古王公的人手聚起来也有万余人,这只人马到了京师,只怕闹出什么乱子呐!”
端华的话,听着就让杨猛眉头直跳,这事儿还真是可疑,但如今杨猛不想杀这俩人,只能等一等看看再说了。
“王爷所虑,甚为妥帖,只是热河的宅子怕是不多吧?若是让他们入住行宫,怕是有些大不敬,此事怎么安排呢?”
但回头一想,端华这老王爷想的未必不是为了京师着想,一干子蒙古王,大多是桀骜不驯之辈,惹出了纷争难免要动粗,与其在京师坏了气氛,不如先在热河教导一番。
“端华正是为此事而来,国公,可否在热河周边,找处草甸子让他们安营呢?”
“王爷,这不是弱了朝廷的威风吗?这样吧!咱们进宫一趟,不成的话,就让他们住热河行宫吧!毕竟那些也是咱们大清的王爷啊!住草甸子,丢份儿呐!”
端华这句话,倒有些让杨猛疑虑尽去的意思,但如今的局势关键,断不可内乱,杨猛带端华入宫,也是想给影子一些时间,有些事儿要整理出来,不易!
“国公思虑周全,只是让这些人入住热河行宫,怕是糟蹋了好去处!”
对于蒙古诸王,端华是瞧不上的,虽说他们那边有不少亲王、郡王,甚至有王爵高过他的汗王,但蒙古诸王终是蒙古诸王,他们在端华的眼里,还赶不上朝廷的封疆呢!住行宫,烧不死他们!
“唉……王爷这是说什么话,如今朝廷还真需要蒙古诸王的襄助,这样的话,可不敢说呐!”
“这些蒙古王,本事不大架子不小,比实权,他们怕是不如一个知府,什么东西!
这次要是皇帝准了,行宫那边还是要多派人手的!”
端华这么说话,也是心里有气,若不是肃顺那畜生,宗室何至于凋零至此?堂堂大清朝竟求助于蒙古诸王,给先祖丢人呐!
如今蒙古势大,旗人凋零,若不是想到此节,端华也不会出头的。
“让僧格林沁的马队去如何?”
“不成!僧格林沁与蒙古诸王是穿一条裤子的,让民团去吧!”
“民团还要围困英法联军,还是让僧格林沁去吧!”
“国公不是还有西南民团吗?让他们去,桂良、肃顺之事,可不能再演了!”
“哦……倒是杨某思虑不周了,王爷说的是!王爷说的是!”
经端华这么一提醒,杨猛也明白了他的用意,这事儿自家还真是有些太过自信了,朝廷忙于对付英法联军,对蒙古诸王来说未尝不是机会,只怕有人要按捺不住啊!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趁机宰掉一部分人,看来蒙古诸王京师之行,还是有必要的。(未完待续)
曾涤生低头,并不是向杨猛低头,他所低头的对象也是所谓的大势,就如今的局势来看,与其说是曾涤生背叛了大清,倒不如说是儒教放弃了大清。
同样是读书人,有满蒙回汉之分,虽说面上说的是满汉一家亲,但究竟亲不亲,曾涤生心里有数,天下读书人心里也有数。
若真是满汉一家亲,为什么要分满汉双尚书呢?为什么各地的驻防将军,全数是旗人呢?
如今的杨老三已经掌握了大势,若是曾涤生反抗,他反抗的不是杨老三,而是天下的读书人,甚至是儒教,所谓忠君报国所谓满汉一家,在民心面前,在大势面前,不堪一击呐!
“内蒙古诸王已经在口外了,外蒙古诸王一个月之后便到,在此期间,你曾涤生拿出一份收服内外蒙的折子吧!”
怡亲王载垣一去就是三个月,这外蒙的路可不比京师到江南或是西北好走,这去的时机又不怎么好,若是换做夏季三个月的时间,内外蒙诸王怕是已经到达京师了,赶上了隆冬,拖延一个月,也算是迅速了。
“公爷,不知如何慑服蒙古诸王呢?”
低头之后的曾涤生,也算是光棍,倒不是他曾涤生两面三刀,而是这几年他想了太多,杨老三隐忍的太好,如今的局势已经无力回天了,京师宗室俱无,这样的消息,杨猛也早就透露给了曾涤生。
如今的大清除了四色棍、鬼子六、端华、载垣、以及为数不多的几个宗室以外,已经算是绝断传承了,而这些人都在杨老三的控制之下,只要他动动手,大清的皇室一脉就没人了,到时候谁该继承大统。就要靠实力说话了。
如今半天下的督抚都是杨老三的人马,其余一半就是满蒙诸王公了,与他们合作不如与杨老三合作。汉室江山,对曾涤生来说也是有些吸引力的。
“和亲!”
“和亲?蒙古诸王与皇帝和亲?”
“嗯!话是这么说。但真正种地的是老子,以老子的血脉控制蒙古!”
“你……”
不知廉耻、丧心病狂这样的话,曾涤生如今还真说不出口,但这终是有违伦理,瞪着杨猛,他的脸色也是忽红忽白。
“脏活累活,总要有人干的!
曾夫子,没有老子。长毛贼变乱江南,会死多少人?数百万只是个零头吧?
若是没有老子,江南就要有数千万人死于战乱,此事你说是不是事实?”
杨猛也知道自己的许多作为有违曾涤生为人的准则,如今这时候,想要拉拢曾涤生,只能用悲天悯人四个字了!
“是!但如此有违礼法之事,将来如何向后世之人交代呢?
儒教?没了礼法何来的儒教?”
杨老三做事太过不地道了,口口声声要护教,就这么做事儿?杨老三其行如此。只怕儒教到了他的手里也会被篡的面目全非!
“呵呵……曾夫子,既然摊牌了,老子也不隐瞒!皇后、懿妃包括恭王福晋肚子里的孩子。都是老子的种儿!
曾夫子,你瞧老子这体格,子嗣遍布华夏,二三十年的事儿,如今老子不及而立之年,怎么也有十好几年的日子能生能养,蒙古诸王的公主、格格,皇城的旗人贵女,老子的后宅。一年一茬就是几十个,十几年就是几百个啊!
人才出自数量。有了庞大的后嗣,再用一个任人唯贤!国祚传承岂会断灭?
有违礼法。这话还不是史家的笔头子说了算?到时候,就是说老子是半圣,后世之人都能信服!
若是不齿,这事儿你来做?没有汉人血脉,怎么慑服蒙古?礼法?什么是礼法?百姓就是礼法!老子能让百姓安居乐业,就是礼法!
大清倒是有礼法,丧权辱国不说,民生疾苦不说,一个八股害了多少读书人?
曾夫子你也是读史书的人,前明如何?大清如何?史书之中即使篡改,也不会改的面目全非,这事儿做不得?”
“恬不知耻!”
听了这些,曾涤生的腿肚子都打转了,这杨老三毒啊!恐怕京师之中,桂良之事、肃顺之事都是他一手撺掇的,如今即使明了,他又能做什么呢?
“呵呵……看看三湘的百姓与书院,曾夫子就该知道怎么做了,对不对?”
“以卑鄙无耻之手段,行光明正大之事,曾国藩倒要看看你杨猛能走多远,下场如何!”
“哈哈……这话说了也是白废!曾夫子心里已经有了答案,何苦为难自己呢?
一国之崛起,一族之崛起,总要有些血腥肮脏之事的,你我联手一起走一走这血海如何?
以老子手中的实力,若是不管不顾,华夏沉沦只在反掌之间,你我俱是汉人,这华夏也是汉人最多,咱们掌权可以公平的对待其他各族,若是他族掌权,可能公平的对待汉人?
元明清三朝已有定论,开不世之局,就要有不世之手段,管他卑鄙无耻还是光明正大,结果最重要!”
“唉……涤生枉读了一辈子的诗书,与你杨老三为伍不齿啊!
但,如今这局势,涤生还有别的选择吗?或许公爷的说法是对的?
将来如何,就听公爷一句话,看结果吧!”
从东暖阁到午门,路途不远也不近,一路走来,曾涤生也不得不认同,杨老三的这些歪理邪说了,这杨老三行事虽说卑鄙无耻,但结果委实不错,如今的三湘,不说百姓安居乐业,但数遍了康雍乾三朝,即使是大清最鼎盛的时候,三湘的百姓也不曾像这几年一样畅快的活着。
家乡之事,曾涤生盯得很紧,三湘的改变,曾涤生历历在目,什么朝代。百姓的子嗣可以不花钱入学?
什么朝代,所有老百姓又能对一家赞不绝口?杨老三之变,变在了根本。如今狂澜已起,再也无人能挽了。想要扫灭杨老三,就是与三湘的百姓为敌,其余各地如何?不问可知啊!
“不错!看结果吧!曾夫子你在礼部任职过,这次接待蒙古诸王之事,你就挑头吧!”
曾涤生这样的人,有他的坚持与原则不假,想要曾涤生这样的顽固派做出妥协不容易,魏五当年所谋划的大势。帮了杨猛的大忙,在大势面前,顽固如何?有原则又如何?有些罪责,谁也承担不起呐!
勉强搞定了曾涤生,杨猛回到了自己的府上,刚刚进入签押房,没想到多日不见的郑亲王端华来到了府上拜访。
“计长,你说这端华前来,所谓何事啊?”
双眼一眯,杨猛有些意味深长的问了徐子渭一句。
“无非就是两件事。一是法域双王、二是蒙古诸王,这如今也能算是满清的救命稻草了。”
徐子渭也不犹豫,这等揣摩人心的差事。对他来说再简单不过了,如今京师的局势如何,不少人心里都有数,叶名琛跋扈、杨三爷隐忍,还有一条就是满蒙凋零,法域双王与蒙古诸王入京,未尝不是一次机会。
“你说他们敢吗?”
“呵呵……三爷,社稷为重,有些位子许多人一辈子都瞧不见呐!”
“问问影子!老子去见一见端华!”
徐子渭的话不错。但满清宗室已经死伤殆尽了,端华与载垣。杨猛还想着用一用,不是万分笃定。杨猛不想杀这两人。
“王爷来了,不知京师城外安置的如何了?”
端华这段时间一直在整理京师的宅子,以备蒙古诸王到来,他突兀的来访,想必是有事儿要说的。
“国公!那边的事情做的尚可,只是前日接了载垣的急报,说是此次前来的蒙古诸王,有几个桀骜不逊之辈,如今的京师不能再变乱了,依载垣的意思,这些人还是先放到热河为妙,在热河学一学规矩,对他们不是坏事儿!
再者,这些蒙古王公,都是带着亲卫的,你一百我八十,近百位蒙古王公的人手聚起来也有万余人,这只人马到了京师,只怕闹出什么乱子呐!”
端华的话,听着就让杨猛眉头直跳,这事儿还真是可疑,但如今杨猛不想杀这俩人,只能等一等看看再说了。
“王爷所虑,甚为妥帖,只是热河的宅子怕是不多吧?若是让他们入住行宫,怕是有些大不敬,此事怎么安排呢?”
但回头一想,端华这老王爷想的未必不是为了京师着想,一干子蒙古王,大多是桀骜不驯之辈,惹出了纷争难免要动粗,与其在京师坏了气氛,不如先在热河教导一番。
“端华正是为此事而来,国公,可否在热河周边,找处草甸子让他们安营呢?”
“王爷,这不是弱了朝廷的威风吗?这样吧!咱们进宫一趟,不成的话,就让他们住热河行宫吧!毕竟那些也是咱们大清的王爷啊!住草甸子,丢份儿呐!”
端华这句话,倒有些让杨猛疑虑尽去的意思,但如今的局势关键,断不可内乱,杨猛带端华入宫,也是想给影子一些时间,有些事儿要整理出来,不易!
“国公思虑周全,只是让这些人入住热河行宫,怕是糟蹋了好去处!”
对于蒙古诸王,端华是瞧不上的,虽说他们那边有不少亲王、郡王,甚至有王爵高过他的汗王,但蒙古诸王终是蒙古诸王,他们在端华的眼里,还赶不上朝廷的封疆呢!住行宫,烧不死他们!
“唉……王爷这是说什么话,如今朝廷还真需要蒙古诸王的襄助,这样的话,可不敢说呐!”
“这些蒙古王,本事不大架子不小,比实权,他们怕是不如一个知府,什么东西!
这次要是皇帝准了,行宫那边还是要多派人手的!”
端华这么说话,也是心里有气,若不是肃顺那畜生,宗室何至于凋零至此?堂堂大清朝竟求助于蒙古诸王,给先祖丢人呐!
如今蒙古势大,旗人凋零,若不是想到此节,端华也不会出头的。
“让僧格林沁的马队去如何?”
“不成!僧格林沁与蒙古诸王是穿一条裤子的,让民团去吧!”
“民团还要围困英法联军,还是让僧格林沁去吧!”
“国公不是还有西南民团吗?让他们去,桂良、肃顺之事,可不能再演了!”
“哦……倒是杨某思虑不周了,王爷说的是!王爷说的是!”
经端华这么一提醒,杨猛也明白了他的用意,这事儿自家还真是有些太过自信了,朝廷忙于对付英法联军,对蒙古诸王来说未尝不是机会,只怕有人要按捺不住啊!
不过这样也好,正好趁机宰掉一部分人,看来蒙古诸王京师之行,还是有必要的。(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