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岩网 > 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 > 第30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6)
第30章 虎韬——思战备工事之虑 (6)
推荐阅读: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六韬·鬼谷子谋略全本最新章节!
城邑一般作为一国或者一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如果想攻占一国或者一地,就要先攻打城邑。攻城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方式之一。在冷兵器时代,生产力落后,攻城技术也不发达,遇到高深的城池就非常难以攻取。所以攻城的时候,必须强攻加智取。围城的时候,要截断敌人的粮道,歼灭敌人外面的援兵,才有机会攻克敌人的城池。宋灭掉北汉就是运用这一方法取得胜利的。
宋朝完成南方的统一之后,就开始调集力量意图消灭北汉。而北汉有辽国支持,经常派兵南下骚扰宋朝边境,所以双方始终处于冲突的状态。宋太祖在位的时候,曾经三次进攻北汉。第一次是公元968年八月,北汉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宋朝趁机攻打北汉,打到了北汉的都城下,后来因辽兵救援,宋军只好撤退。第二次是公元969年二月,宋太祖亲自率兵攻打北汉,因为北汉军队顽强抵抗,再加上辽兵的增援,宋军又被迫撤兵。第三次是公元974年八月,本来宋军已经节节胜利,马上要攻下太原了,宋太祖却突然去世,宋军只能撤退了。
宋太宗即位后,根据以往攻打北汉失败的经验,决定这次绝对不能像前三次那样被迫中断,一定要一气呵成。他开始具体部署讨伐北汉的军队:让大将潘美带兵进攻太原。为了阻止辽兵增援,他派大将郭进率兵阻击辽军。而宋太宗则亲自率领一队兵马,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公元979年二月中旬,宋太宗率军从东京出发。一个月后,郭进大军进驻石岭关。听闻宋军来犯,北汉再次向辽求救。辽派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塔尔率兵由东面增援,然后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枢密副使穆济带领兵马断其后路,又派大将韩侼、耶律善布带领兵马从北面增援北汉。三月十六日,耶律沙与郭进的军队在白马岭相遇,两军开始了激战。最终,宋军取得了胜利,耶律塔尔战死。辽的北路援军听说东路辽军被打败了,就返回了辽国。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军队包围了太原,宋太宗亲自督战。北汉外无援兵,内部厌战,最终灭亡了。
火战十一:草地驻扎,谨防火攻有绝招
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
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①,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②,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③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①蓊秽(wěng huì):杂草茂盛。蓊,茂盛貌。秽,田中多草,荒地。
②即燔吾前而广延之:意思是敌人在我前方放火,我也在前方适当地放火,以隔断敌之火势,使火烧不到我军。
③黑地:大火烧过之地是一片黑色,故称为黑地。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敌国境内,如果遇到茂密的树木草丛围绕在我军周围,我军已行军数百里,人困马乏,急需宿营休息。这时,敌人利用干燥刮风天气的有利条件,在我上风口放火,又将车骑锐士埋伏在我军的后面,造成我军恐慌,四处逃散,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军应该在驻地竖起云梯、飞楼,借此瞭望和仔细观察四周的情况。一旦发现敌人放火,我军应立刻在前方的开阔地上放火,扩大火焚面积,同时我军后面也要放火,以便烧出一块黑地。如果敌人前来进攻,我军就撤到这块黑地上坚守。来犯之敌此时就会落在我军后面,看到火起,一定退兵。我军在黑地上排列行阵,以劲兵强弩掩护左右两翼,并继续放火烧掉我军前后的草地。这样一来,敌人就不能成为我军的祸患了。”
武王问:“敌人在我军前后左右放火,以至浓烟笼罩了我军,敌人突然向我驻守的黑地进攻,我军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如果这样,应当把我军组织成四武冲阵的阵势,以弓箭手掩护左右两翼。这种办法即使不能取胜,也不会失败。”
火攻也是攻击敌人的一种方法。本篇所言的火攻似乎没有实用价值,因为火攻比较迅速,难以持久,而且敌人对我军实行火攻的时候,一般我军都会处于下风向。这样,火攻对火攻,我军是占不到任何优势的,反而会殃及自身。火攻需要其他条件配合,比如配合天时、地利等条件,田单的“火牛阵”就将火和阵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公元前279年,燕国进攻齐国。燕国攻打到了即墨(地名),即墨大夫战死,田单成为即墨的将军。因为双方力量悬殊,为了激发军队的士气,田单想到了“火牛阵”。
田单命人找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每头牛身上披着一条被子,上面画着艳丽的花纹,牛角上绑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上了一捆浸过油的芦苇。
某天午夜,田单让人在城墙上开凿了很多很大的洞口,然后把牛从洞口里赶了出去,在牛的尾巴上点了火。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发起脾气来,朝着对面的燕军凶猛地冲过去。齐国的五千士兵立刻拿着大刀长矛,跟着牛队冲杀过去。
为了显得更有声势,城里的百姓都拿着铜盆、铜壶,使劲地敲打起来。
一时间,声音惊天动地,喊杀声、铜器敲击声惊醒了睡梦中的燕军。睡眼蒙眬的燕军看见帐外火光冲天,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冲了过来。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有的甚至吓得尿了裤子,根本无心抵抗。
那一千多头“火牛”头上的刀扎死了很多人,齐国五千多人砍死了很多人,燕军士兵惊慌之下到处乱跑,又被踩死了很多,最终结果便是燕国惨败。
火战是结合地利发挥作用的战术,如果指挥者对地利的选择不合适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失败。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率领三十四万大军向魏国进攻。魏明帝曹睿命司马懿领兵迎战。双方在祁山安营扎寨,对峙起来。
诸葛亮此时已经有了一个计策。他率大军出蜀汉,粮草的接济便成为头等大事。他一方面让蜀军在当地屯田自给自足,一方面用“木牛流马”从外地调粮,还故意向司马懿展示己方的运粮情况。司马懿坚守不出,原本想等蜀军粮尽而败,没想到对方却作了长久打算,于是司马懿准备去诸葛亮屯粮的上方谷烧粮草。上方谷的粮草实际上是诸葛亮布下的诱饵,专等司马懿前来。结果当司马懿用声东击西之法引开蜀军,自以为成功时,诸葛亮已经布置好火箭手在上方谷高处埋伏。等到司马懿“打败”粮仓守军进入山谷时,万箭齐发,地面的草房全部着火。大火将司马懿的军队烧得四处奔逃,伤亡惨重。
然而这把大火并没有烧死司马懿。正当诸葛亮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意外,天空降下了倾盆大雨,浇灭了大火,救了司马懿一命。眼看着司马氏父子逃走,诸葛亮只能叹息天意弄人。其实,这件事很好解释。上方谷的那把大火使谷中形成了上升气流,导致水汽在高空凝结降落,形成了对流雨。最终,这次火攻成为诸葛亮一生的遗憾。
垒虚十二:测敌虚实,察敌活动
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阵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①也。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②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③;不相次,则行阵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①偶人:指用木头或稻草制成的假人。
②疾:通“急”。
③相次:次序,连接。
武王问太公说:“如何知道敌军营垒的虚实以及他们来来回回的行动呢?”
太公答道:“将帅必须上知天时,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高处瞭望,以观察敌军的变动情况;眺望敌军的营垒,就可了解其内部的虚实;观察敌军的动态,就可知道敌军的来去行踪。”
武王问:“如何才能知道这些事情呢?”
太公答道:“听不到敌营的鼓声和铎声,向敌军营垒望去,有许多没受到惊吓的飞鸟,空中也没有飞扬的尘土,靠这些就可判断敌营是空虚的,敌军这是在欺骗我们,实则用偶人守营。如果敌人仓促退军不远,又急忙返回,一定是敌军调动太忙乱的表现。因为调动太忙乱,就会没有秩序;没有秩序,行阵排列就必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可以迅速出兵进攻敌人,即使是以少击众,也会取得胜利。”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取得胜利,就需要了解敌人的情况。本篇主要论述了侦察敌人营垒虚实和敌人行动的方法。通过观察敌人的营垒、士卒判断敌情,并据此运用相应的对策,这是作战指挥需要做到的。在春秋时期的平阴之战中,晋军就是以此击败齐军的。
公元前555年,齐军发兵进攻鲁国。晋国和鲁国大军联合,齐灵公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组织防御。大臣们建议分兵扼守平阴以南地势险要的泰山余脉,但是他没有采纳这些建议,而是固执地在平阴城外挖深沟,筑高垒,掘堑而守。
照此情况,晋军觉得齐军一定不会主动出战,于是兵分两路,以主力进攻平阴,另一路军队偷偷越过沂蒙山区,偷袭齐国首都临淄城。同时,为了增加胜利的机会,晋军决定来一场“心理战”。晋军主帅让中军副元帅士匄故意夸大其词,劝说与其常有往来的齐国大夫子家:“晋与鲁、莒两国,以战车千乘自鲁、莒国境疾袭临淄,临淄危在旦夕。临淄被占领,齐国就等于灭亡了,你应该早作图谋,给自己留条后路。”子家立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齐灵公,齐灵公对此非常惶恐。为了进一步让他信以为真,晋军主帅派兵在平阴以南的山泽险要处插满晋军的旗帜,又做了很多的草人穿上士兵的衣服冒充士兵,站在战车上,在车后面拖着树枝到处跑,扬起大量尘土虚张声势。齐灵公一看这情况,吓得失魂落魄,当晚就悄悄撤走,返回了临淄城。第二天,很多人都说齐军可能逃走了,因为乌鸦叫声欢快,在地面上盘旋。在参考众人的意见以后,晋军主将便率军进驻平阴城,然后派兵追击匆忙逃跑的齐军。晋军势如破竹,一连攻克了齐国很多城邑,最后包围了临淄城,齐国惨败。
这次战争,晋国虚张声势威慑了敌人,把敌人吓跑后,并没有马上进驻平阴,而是根据种种情况判断敌人是否撤走,判断平阴是空城后,才进驻城内,并且及时追击逃走的齐军,终于大获全胜。
在正规战中,通过观察确实可以了解敌军的虚实情况。在己方被动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一计策让敌方自动退军,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善用空城计的人除了众所周知的诸葛亮以外,还有马知节。
北宋真宗年间,马知节是延州的知州。有一年元宵节,他派出去侦察的士卒匆匆忙忙地回来禀报说:“边境敌寇的大队人马正在朝着延州的方向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马知节琢磨着:现在是元宵佳节,大家都在欢快地过节,要是让大家知道这个消息,肯定立刻大乱。而且自己手里的兵马不多,怎么能退敌呢?想着想着,他突然灵光一闪,决定冒一次险。
马知节让人打开城门,然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全军上下与民同乐,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将士们看到知州大人如此镇定,也就放心了,知道他一定有办法退敌,所以没有慌乱。城中的百姓看见一切如常,也都开心地过节。边境的敌寇来到城下,看见大开的城门、欢乐的人民,心里泛起了嘀咕,觉得城内一定有重兵把守,不能轻易进犯,于是就撤走了。
城邑一般作为一国或者一地的政治、军事、经济中心,如果想攻占一国或者一地,就要先攻打城邑。攻城战是古代常见的作战方式之一。在冷兵器时代,生产力落后,攻城技术也不发达,遇到高深的城池就非常难以攻取。所以攻城的时候,必须强攻加智取。围城的时候,要截断敌人的粮道,歼灭敌人外面的援兵,才有机会攻克敌人的城池。宋灭掉北汉就是运用这一方法取得胜利的。
宋朝完成南方的统一之后,就开始调集力量意图消灭北汉。而北汉有辽国支持,经常派兵南下骚扰宋朝边境,所以双方始终处于冲突的状态。宋太祖在位的时候,曾经三次进攻北汉。第一次是公元968年八月,北汉统治集团内部斗争激烈,宋朝趁机攻打北汉,打到了北汉的都城下,后来因辽兵救援,宋军只好撤退。第二次是公元969年二月,宋太祖亲自率兵攻打北汉,因为北汉军队顽强抵抗,再加上辽兵的增援,宋军又被迫撤兵。第三次是公元974年八月,本来宋军已经节节胜利,马上要攻下太原了,宋太祖却突然去世,宋军只能撤退了。
宋太宗即位后,根据以往攻打北汉失败的经验,决定这次绝对不能像前三次那样被迫中断,一定要一气呵成。他开始具体部署讨伐北汉的军队:让大将潘美带兵进攻太原。为了阻止辽兵增援,他派大将郭进率兵阻击辽军。而宋太宗则亲自率领一队兵马,牵制幽州的辽军大规模西援或南下。公元979年二月中旬,宋太宗率军从东京出发。一个月后,郭进大军进驻石岭关。听闻宋军来犯,北汉再次向辽求救。辽派南院宰相耶律沙、冀王耶律塔尔率兵由东面增援,然后派南院大王耶律斜轸、枢密副使穆济带领兵马断其后路,又派大将韩侼、耶律善布带领兵马从北面增援北汉。三月十六日,耶律沙与郭进的军队在白马岭相遇,两军开始了激战。最终,宋军取得了胜利,耶律塔尔战死。辽的北路援军听说东路辽军被打败了,就返回了辽国。四月中旬,宋军数十万军队包围了太原,宋太宗亲自督战。北汉外无援兵,内部厌战,最终灭亡了。
火战十一:草地驻扎,谨防火攻有绝招
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
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武王问太公曰:“引兵深入诸侯之地,遇深草蓊秽①,周吾军前后左右。三军行数百里,人马疲倦休止。敌人因天燥疾风之利,燔吾上风,车骑锐士坚伏吾后。吾三军恐怖,散乱而走。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则以云梯、飞楼,远望左右,谨察前后。见火起,即燔吾前而广延之②,又燔吾后。敌人若至,则引军而却,按黑地而坚处。敌人之来,犹在吾后,见火起,必还走。吾按黑地③而处,强弩材士卫吾左右,又燔吾前后。若此,则敌不能害我。”
武王曰:“敌人燔吾左右,又燔吾前后,烟覆吾军,其大兵按黑地而起。为之奈何?”
太公曰:“若此者,为四武冲阵,强弩翼吾左右,其法无胜亦无负。”
①蓊秽(wěng huì):杂草茂盛。蓊,茂盛貌。秽,田中多草,荒地。
②即燔吾前而广延之:意思是敌人在我前方放火,我也在前方适当地放火,以隔断敌之火势,使火烧不到我军。
③黑地:大火烧过之地是一片黑色,故称为黑地。
武王问太公说:“带兵深入敌国境内,如果遇到茂密的树木草丛围绕在我军周围,我军已行军数百里,人困马乏,急需宿营休息。这时,敌人利用干燥刮风天气的有利条件,在我上风口放火,又将车骑锐士埋伏在我军的后面,造成我军恐慌,四处逃散,我军应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如果遇到这种情况,我军应该在驻地竖起云梯、飞楼,借此瞭望和仔细观察四周的情况。一旦发现敌人放火,我军应立刻在前方的开阔地上放火,扩大火焚面积,同时我军后面也要放火,以便烧出一块黑地。如果敌人前来进攻,我军就撤到这块黑地上坚守。来犯之敌此时就会落在我军后面,看到火起,一定退兵。我军在黑地上排列行阵,以劲兵强弩掩护左右两翼,并继续放火烧掉我军前后的草地。这样一来,敌人就不能成为我军的祸患了。”
武王问:“敌人在我军前后左右放火,以至浓烟笼罩了我军,敌人突然向我驻守的黑地进攻,我军该如何应对?”
太公答道:“如果这样,应当把我军组织成四武冲阵的阵势,以弓箭手掩护左右两翼。这种办法即使不能取胜,也不会失败。”
火攻也是攻击敌人的一种方法。本篇所言的火攻似乎没有实用价值,因为火攻比较迅速,难以持久,而且敌人对我军实行火攻的时候,一般我军都会处于下风向。这样,火攻对火攻,我军是占不到任何优势的,反而会殃及自身。火攻需要其他条件配合,比如配合天时、地利等条件,田单的“火牛阵”就将火和阵法很好地结合了起来。
公元前279年,燕国进攻齐国。燕国攻打到了即墨(地名),即墨大夫战死,田单成为即墨的将军。因为双方力量悬殊,为了激发军队的士气,田单想到了“火牛阵”。
田单命人找了一千多头牛,把它们打扮起来。每头牛身上披着一条被子,上面画着艳丽的花纹,牛角上绑着两把尖刀,尾巴上系上了一捆浸过油的芦苇。
某天午夜,田单让人在城墙上开凿了很多很大的洞口,然后把牛从洞口里赶了出去,在牛的尾巴上点了火。牛尾巴一烧着,一千多头牛被烧得发起脾气来,朝着对面的燕军凶猛地冲过去。齐国的五千士兵立刻拿着大刀长矛,跟着牛队冲杀过去。
为了显得更有声势,城里的百姓都拿着铜盆、铜壶,使劲地敲打起来。
一时间,声音惊天动地,喊杀声、铜器敲击声惊醒了睡梦中的燕军。睡眼蒙眬的燕军看见帐外火光冲天,成百上千脑袋上长着刀的怪兽冲了过来。许多士兵吓得腿都软了,有的甚至吓得尿了裤子,根本无心抵抗。
那一千多头“火牛”头上的刀扎死了很多人,齐国五千多人砍死了很多人,燕军士兵惊慌之下到处乱跑,又被踩死了很多,最终结果便是燕国惨败。
火战是结合地利发挥作用的战术,如果指挥者对地利的选择不合适的话,就很容易导致失败。
蜀后主建兴十二年(234),诸葛亮六出祁山伐魏,率领三十四万大军向魏国进攻。魏明帝曹睿命司马懿领兵迎战。双方在祁山安营扎寨,对峙起来。
诸葛亮此时已经有了一个计策。他率大军出蜀汉,粮草的接济便成为头等大事。他一方面让蜀军在当地屯田自给自足,一方面用“木牛流马”从外地调粮,还故意向司马懿展示己方的运粮情况。司马懿坚守不出,原本想等蜀军粮尽而败,没想到对方却作了长久打算,于是司马懿准备去诸葛亮屯粮的上方谷烧粮草。上方谷的粮草实际上是诸葛亮布下的诱饵,专等司马懿前来。结果当司马懿用声东击西之法引开蜀军,自以为成功时,诸葛亮已经布置好火箭手在上方谷高处埋伏。等到司马懿“打败”粮仓守军进入山谷时,万箭齐发,地面的草房全部着火。大火将司马懿的军队烧得四处奔逃,伤亡惨重。
然而这把大火并没有烧死司马懿。正当诸葛亮以为大功告成的时候,突然出现了意外,天空降下了倾盆大雨,浇灭了大火,救了司马懿一命。眼看着司马氏父子逃走,诸葛亮只能叹息天意弄人。其实,这件事很好解释。上方谷的那把大火使谷中形成了上升气流,导致水汽在高空凝结降落,形成了对流雨。最终,这次火攻成为诸葛亮一生的遗憾。
垒虚十二:测敌虚实,察敌活动
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也。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不相次,则行阵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武王问太公曰:“何以知敌垒之虚实,自来自去?”
太公曰:“将必上知天道,下知地利,中知人事。登高下望,以观敌之变动。望其垒,即知其虚实;望其士卒,则知其去来。”
武王曰:“何以知之?”
太公曰:“听其鼓无音,铎无声;望其垒上多飞鸟而不惊。上无氛气,必知敌诈而为偶人①也。敌人卒去不远,未定而复反者,彼用其士卒太疾②也;太疾,则前后不相次③;不相次,则行阵必乱。如此者,急出兵击之。以少击众,则必胜矣。”
①偶人:指用木头或稻草制成的假人。
②疾:通“急”。
③相次:次序,连接。
武王问太公说:“如何知道敌军营垒的虚实以及他们来来回回的行动呢?”
太公答道:“将帅必须上知天时,下知地理,中知人事。在高处瞭望,以观察敌军的变动情况;眺望敌军的营垒,就可了解其内部的虚实;观察敌军的动态,就可知道敌军的来去行踪。”
武王问:“如何才能知道这些事情呢?”
太公答道:“听不到敌营的鼓声和铎声,向敌军营垒望去,有许多没受到惊吓的飞鸟,空中也没有飞扬的尘土,靠这些就可判断敌营是空虚的,敌军这是在欺骗我们,实则用偶人守营。如果敌人仓促退军不远,又急忙返回,一定是敌军调动太忙乱的表现。因为调动太忙乱,就会没有秩序;没有秩序,行阵排列就必然混乱。在这种情况下,我军可以迅速出兵进攻敌人,即使是以少击众,也会取得胜利。”
俗话说:知己知彼,百战百胜。要想取得胜利,就需要了解敌人的情况。本篇主要论述了侦察敌人营垒虚实和敌人行动的方法。通过观察敌人的营垒、士卒判断敌情,并据此运用相应的对策,这是作战指挥需要做到的。在春秋时期的平阴之战中,晋军就是以此击败齐军的。
公元前555年,齐军发兵进攻鲁国。晋国和鲁国大军联合,齐灵公在平阴(今山东平阴东北)组织防御。大臣们建议分兵扼守平阴以南地势险要的泰山余脉,但是他没有采纳这些建议,而是固执地在平阴城外挖深沟,筑高垒,掘堑而守。
照此情况,晋军觉得齐军一定不会主动出战,于是兵分两路,以主力进攻平阴,另一路军队偷偷越过沂蒙山区,偷袭齐国首都临淄城。同时,为了增加胜利的机会,晋军决定来一场“心理战”。晋军主帅让中军副元帅士匄故意夸大其词,劝说与其常有往来的齐国大夫子家:“晋与鲁、莒两国,以战车千乘自鲁、莒国境疾袭临淄,临淄危在旦夕。临淄被占领,齐国就等于灭亡了,你应该早作图谋,给自己留条后路。”子家立刻把这个秘密告诉了齐灵公,齐灵公对此非常惶恐。为了进一步让他信以为真,晋军主帅派兵在平阴以南的山泽险要处插满晋军的旗帜,又做了很多的草人穿上士兵的衣服冒充士兵,站在战车上,在车后面拖着树枝到处跑,扬起大量尘土虚张声势。齐灵公一看这情况,吓得失魂落魄,当晚就悄悄撤走,返回了临淄城。第二天,很多人都说齐军可能逃走了,因为乌鸦叫声欢快,在地面上盘旋。在参考众人的意见以后,晋军主将便率军进驻平阴城,然后派兵追击匆忙逃跑的齐军。晋军势如破竹,一连攻克了齐国很多城邑,最后包围了临淄城,齐国惨败。
这次战争,晋国虚张声势威慑了敌人,把敌人吓跑后,并没有马上进驻平阴,而是根据种种情况判断敌人是否撤走,判断平阴是空城后,才进驻城内,并且及时追击逃走的齐军,终于大获全胜。
在正规战中,通过观察确实可以了解敌军的虚实情况。在己方被动的时候,也可以利用这一计策让敌方自动退军,这就是著名的空城计。善用空城计的人除了众所周知的诸葛亮以外,还有马知节。
北宋真宗年间,马知节是延州的知州。有一年元宵节,他派出去侦察的士卒匆匆忙忙地回来禀报说:“边境敌寇的大队人马正在朝着延州的方向而来,我们应该怎么办?”马知节琢磨着:现在是元宵佳节,大家都在欢快地过节,要是让大家知道这个消息,肯定立刻大乱。而且自己手里的兵马不多,怎么能退敌呢?想着想着,他突然灵光一闪,决定冒一次险。
马知节让人打开城门,然后张灯结彩,大摆宴席,全军上下与民同乐,丝毫没有紧张的感觉。将士们看到知州大人如此镇定,也就放心了,知道他一定有办法退敌,所以没有慌乱。城中的百姓看见一切如常,也都开心地过节。边境的敌寇来到城下,看见大开的城门、欢乐的人民,心里泛起了嘀咕,觉得城内一定有重兵把守,不能轻易进犯,于是就撤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