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七四章 大捷大捷再大捷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全职穿越者最新章节!
此时杨丰的控制区相当于清远,肇庆,新会,东莞这四个点之间,以广州为核心的整个珠江三角洲几乎都被他控制。
外围就是清军重兵了。
但这里面惠州的清军根本无力进攻,陈化成困守惠州眼巴巴等着救援,但增援他的魏元烺所部闽浙军却在揭阳被罗大纲暴揍,以第一旅一个哨为核心,配备滑膛枪和少量线膛枪,另外再加上大量劈山炮,然后完全按照线列步兵训练的第四旅轻松战胜了进攻他们的清军,那些刚刚因为土改而处于热血沸腾中的明军士兵们,把那些纯粹混日子的闽浙绿营打得落花流水……
实际上后者也是一触击溃。
这时候无论八旗还是绿营,能不一触即溃的已经是凤毛麟角,话说他们连在太平军面前都做不到的事情,在明军的步枪和大炮面前当然也做不到。
所以这个方向上可以无视。
开平方向也不用管,新会可是杨丰的老根据地,而且那里实际上也没有清军了,主要是地方团练在守卫,这些地方团练在开平修筑大量碉堡,根本就没想过向新会进攻,他们主要是用来镇压老百姓的,如果他们敢踏出那些碉堡的话,不用等他们走到新会,开平那些早就忍了大半年的贫民就会立刻在后面抄那些士绅家的。
他们真得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所以这个方向上也没危险。
再就是肇庆。
就在之前广州大战时候,肇庆的贫民也起兵控制了府城,然后肇庆知府和官员逃到东安,并且在东安会合了广西提督马殿甲的援军,紧接着反攻肇庆,结果他们刚开始攻城呢,正好杨丰派去接收的一个步兵营赶到肇庆,然后这个营立刻向攻城的清军发起反击,两万清军在看到明军的一刻,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杨妖人来了,然后他们连打都没打就直接崩溃……
话说这已经是战场常态。
那些清军在看到一片红色后,基本上都是本能地掉头逃跑。
这时候马殿甲估计还在抓溃兵呢!
这一路也可以无视。
真正对杨丰构成威胁的,也就是从韶关南下的湖广军,这支敌军由湖南提督祥福率领,核心是从镇筸调来的绿营,凤凰兵还是很值得注意一下的,尤其是四川,湖北一带的清军也在加入这个方向,四川绿营同样也是有点战斗力的,所以清远将是下一步的主要战场。为了确保战局,杨丰将以新会一带士兵为主的第三旅全部调往了清远,包括新组建的炮兵一旅也同样调到了清远,而步兵一旅的两个营各抽三个哨为骨干,再加上从义勇中挑选的新兵扩充六个旅,另外招募新兵补充第一旅进行机动增援,这种配置单纯防守是没问题的,反正有珠江水系的航运可以利用。
把四个点防守好,内部就可以展开大规模的土改了。
不仅仅是土改。
还得镇压内部的叛乱,因为这一次扩张太快,留下了太多隐患,比如说很多地方根本没打,那些以碉堡为核心的地主武装依然大量存在,尤其是完全被贫民义勇所夺取的肇庆,清远,东莞一带,地主的实力没有遭到彻底清洗,甚至还打着大清官员旗号抗拒明军,这些都需要时间解决。
实际上他们比清军更麻烦。
他们也正好给那些新编的步兵旅用来练手。
线列步兵又不是现代步兵根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训练,基本上能站队会开枪就行,拿破仑战争期间哪有什么训练,发支枪会装弹开火就行,队列不整齐不是还有皮鞭嘛!别人干什么照着做,枪口能冲正前方就算瞄准,这样有那些作为骨干的老兵带着,他们边作战边训练,剿完地主武装基本上就成军了。
话说那些地主的碉堡又扛不住大炮。
而这一次杨丰缴获了无数大炮,光虎门要塞就好几百门,甚至坐沉的德鲁伊号上的大炮都弄出来了,还有广州城防的,各地县城防守的,那些绿营溃败时候丢弃的,之前邓廷桢发动士绅在佛山铸造的大炮全便宜杨丰了,他现在根本就不缺大炮。当然他其实也不缺步枪,清军丢弃的各类枪支多达数万,这些枪只有少量是购买英国人的燧发枪,剩下绝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的火绳枪,前者可以改线膛枪,但后者拿来改造成线膛枪就有些麻烦了,好在改造成燧发滑膛枪还是没什么难度的,而且他撸出来的枪管内壁光滑,所以就算是滑膛枪也不输于英国现在生产的,这样他的新编旅都是线膛滑膛混装,相当于线列步兵和猎兵。
至于火帽击发暂时不行了。
杨丰没有那么多原料,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再继续造火帽,所以这批步枪只能改成燧发。
他现在也很忙啊。
这数以千计的大炮,数万支枪都得他亲自改造,他还得给佛山的钢铁厂制造托马斯转炉,制造蒸汽动力的鼓风机,制造轧钢设备,制造蒸汽动力的机床,尤其是制造钻枪管炮管外加拉膛线的机器,还有子弹制造米尼弹的机器……
话说他这台人肉3D打印机那也是要满负荷运转。
值得欣慰的是他不用额外培养工人。
这一点就连他也没想到,因为在佛山他找到了数万钢铁及机械方面的熟练工人,这座现代与钢铁几乎根本不沾边的城市,却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大的一座钢铁基地,而且也是最好的,产品畅销东南亚,虽然以生铁制品为主,但数万世世代代以冶铁,铁器制造,军火生产为主的工匠,依靠着他们对这一行业的熟悉,尤其是丰富的经验和世代相传的工艺,还是最大限度地帮助了杨丰。
要知道他们连失蜡法铸造都懂。
而杨丰的炼钢转炉还有各种新式的机械,再加上翻身做主人成为国营钢铁厂工人爆发出的热情,尤其是福利待遇和政治地位的急剧飙升,也更是让那些贫苦工匠干劲十足。
但即便如此杨丰也并不轻松。
他还得管政务。
他还得操心各地的土改。
也就是他这样一个千年老妖,各种经验无比丰富,套路更是满满,否则真得玩不了。
好在军事上不需要他操心。
因为清军实在太烂,这件原本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根本不需要他关心。
话说像咱大清这样的敌人,无疑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各处战场上清军那根本就不是打仗,纯粹是来丰富明军日常生活的。
绝大多数都是一触即溃或者没触即溃,能坚持着在看到明军的那片红色后还能列阵的,那简直就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了,而在看到明军的时候立刻就掉头逃跑那是最正常的,甚至仅仅听说明军到了就跑的也不奇怪……
哪怕他们听到的只不过是谣言而已。
总之就在杨丰夜以继日在广州忙碌的时候,各处战场上的清军也不断用各种姿势的溃败来刷新他的世界观,接下来的整整三个月里除了镇筸兵在最初向明军发起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冲锋外,其他各路清军就是这样一次次被逼出击,然后又一次次一触即溃回去。
这三个月加起来数十场大战啊!
然而明军的战斗伤亡加起来居然没有突破个位数,甚至不到剿灭地主武装期间伤亡的十分之一,每次大战基本上都是清军进犯然后明军开出去,然后在互相能看见的距离上明军开始列阵,然后清军那边就莫名其妙地掉头逃跑自相践踏起来,最勇敢的情况也不过是明军拿线膛枪朝那边射几枪他们才开始跑。
当然,清军给道光的奏报那就是大捷大捷大捷了。
这期间琦善被革职了。
而且还直接就斩监候装笼子押往北京,毕竟他丢失了广州,倒是杨芳因为之前一直奏捷所以道光还优待一下,毕竟杨芳还有紫guang阁名将的光环,所以只是被革职回家,而广东战场由新的广州将军,钦差大臣奕山负责指挥。后者也学会了杨芳的那套招数,不管战场上败多少次,这个奏折上必须是胜利,反正明军也没再向外扩张,那么这奏折就很容易编了,无非就是发匪进犯被击败,斩首多少级,发匪溃逃龟缩城內,天气不好,军中瘟疫,弹药数量不够,各路援军还没到齐,总之我们暂时还没攻下城池,但我们还是一次次打败发匪挫败其攻势的。
反正道光也不可能知道前线的真实情况。
大清朝这都是惯例了。
就这样在一份份完全造假的,甚至纯属虚构如同小说的捷报中,道光在遥远的北京城里满意地看着他的大好江山,憧憬着他的太平盛世。
同样那些各地士绅们也松了口气。
尤其是闽浙湘赣桂等地,那些提心吊胆的士绅们终于可以过个安稳年了。
整个大清国朝野都在大捷大捷再大捷的消息中,平平安安地进入了道光十九年也就是西历一八三九年,然后……
一支舰队悄然驶出了珠江口。
此时杨丰的控制区相当于清远,肇庆,新会,东莞这四个点之间,以广州为核心的整个珠江三角洲几乎都被他控制。
外围就是清军重兵了。
但这里面惠州的清军根本无力进攻,陈化成困守惠州眼巴巴等着救援,但增援他的魏元烺所部闽浙军却在揭阳被罗大纲暴揍,以第一旅一个哨为核心,配备滑膛枪和少量线膛枪,另外再加上大量劈山炮,然后完全按照线列步兵训练的第四旅轻松战胜了进攻他们的清军,那些刚刚因为土改而处于热血沸腾中的明军士兵们,把那些纯粹混日子的闽浙绿营打得落花流水……
实际上后者也是一触击溃。
这时候无论八旗还是绿营,能不一触即溃的已经是凤毛麟角,话说他们连在太平军面前都做不到的事情,在明军的步枪和大炮面前当然也做不到。
所以这个方向上可以无视。
开平方向也不用管,新会可是杨丰的老根据地,而且那里实际上也没有清军了,主要是地方团练在守卫,这些地方团练在开平修筑大量碉堡,根本就没想过向新会进攻,他们主要是用来镇压老百姓的,如果他们敢踏出那些碉堡的话,不用等他们走到新会,开平那些早就忍了大半年的贫民就会立刻在后面抄那些士绅家的。
他们真得已经有些迫不及待了。
所以这个方向上也没危险。
再就是肇庆。
就在之前广州大战时候,肇庆的贫民也起兵控制了府城,然后肇庆知府和官员逃到东安,并且在东安会合了广西提督马殿甲的援军,紧接着反攻肇庆,结果他们刚开始攻城呢,正好杨丰派去接收的一个步兵营赶到肇庆,然后这个营立刻向攻城的清军发起反击,两万清军在看到明军的一刻,不知道谁喊了一句杨妖人来了,然后他们连打都没打就直接崩溃……
话说这已经是战场常态。
那些清军在看到一片红色后,基本上都是本能地掉头逃跑。
这时候马殿甲估计还在抓溃兵呢!
这一路也可以无视。
真正对杨丰构成威胁的,也就是从韶关南下的湖广军,这支敌军由湖南提督祥福率领,核心是从镇筸调来的绿营,凤凰兵还是很值得注意一下的,尤其是四川,湖北一带的清军也在加入这个方向,四川绿营同样也是有点战斗力的,所以清远将是下一步的主要战场。为了确保战局,杨丰将以新会一带士兵为主的第三旅全部调往了清远,包括新组建的炮兵一旅也同样调到了清远,而步兵一旅的两个营各抽三个哨为骨干,再加上从义勇中挑选的新兵扩充六个旅,另外招募新兵补充第一旅进行机动增援,这种配置单纯防守是没问题的,反正有珠江水系的航运可以利用。
把四个点防守好,内部就可以展开大规模的土改了。
不仅仅是土改。
还得镇压内部的叛乱,因为这一次扩张太快,留下了太多隐患,比如说很多地方根本没打,那些以碉堡为核心的地主武装依然大量存在,尤其是完全被贫民义勇所夺取的肇庆,清远,东莞一带,地主的实力没有遭到彻底清洗,甚至还打着大清官员旗号抗拒明军,这些都需要时间解决。
实际上他们比清军更麻烦。
他们也正好给那些新编的步兵旅用来练手。
线列步兵又不是现代步兵根本不需要太长的时间训练,基本上能站队会开枪就行,拿破仑战争期间哪有什么训练,发支枪会装弹开火就行,队列不整齐不是还有皮鞭嘛!别人干什么照着做,枪口能冲正前方就算瞄准,这样有那些作为骨干的老兵带着,他们边作战边训练,剿完地主武装基本上就成军了。
话说那些地主的碉堡又扛不住大炮。
而这一次杨丰缴获了无数大炮,光虎门要塞就好几百门,甚至坐沉的德鲁伊号上的大炮都弄出来了,还有广州城防的,各地县城防守的,那些绿营溃败时候丢弃的,之前邓廷桢发动士绅在佛山铸造的大炮全便宜杨丰了,他现在根本就不缺大炮。当然他其实也不缺步枪,清军丢弃的各类枪支多达数万,这些枪只有少量是购买英国人的燧发枪,剩下绝大多数都是粗制滥造的火绳枪,前者可以改线膛枪,但后者拿来改造成线膛枪就有些麻烦了,好在改造成燧发滑膛枪还是没什么难度的,而且他撸出来的枪管内壁光滑,所以就算是滑膛枪也不输于英国现在生产的,这样他的新编旅都是线膛滑膛混装,相当于线列步兵和猎兵。
至于火帽击发暂时不行了。
杨丰没有那么多原料,也没有那么多精力再继续造火帽,所以这批步枪只能改成燧发。
他现在也很忙啊。
这数以千计的大炮,数万支枪都得他亲自改造,他还得给佛山的钢铁厂制造托马斯转炉,制造蒸汽动力的鼓风机,制造轧钢设备,制造蒸汽动力的机床,尤其是制造钻枪管炮管外加拉膛线的机器,还有子弹制造米尼弹的机器……
话说他这台人肉3D打印机那也是要满负荷运转。
值得欣慰的是他不用额外培养工人。
这一点就连他也没想到,因为在佛山他找到了数万钢铁及机械方面的熟练工人,这座现代与钢铁几乎根本不沾边的城市,却是这个时代中国最大的一座钢铁基地,而且也是最好的,产品畅销东南亚,虽然以生铁制品为主,但数万世世代代以冶铁,铁器制造,军火生产为主的工匠,依靠着他们对这一行业的熟悉,尤其是丰富的经验和世代相传的工艺,还是最大限度地帮助了杨丰。
要知道他们连失蜡法铸造都懂。
而杨丰的炼钢转炉还有各种新式的机械,再加上翻身做主人成为国营钢铁厂工人爆发出的热情,尤其是福利待遇和政治地位的急剧飙升,也更是让那些贫苦工匠干劲十足。
但即便如此杨丰也并不轻松。
他还得管政务。
他还得操心各地的土改。
也就是他这样一个千年老妖,各种经验无比丰富,套路更是满满,否则真得玩不了。
好在军事上不需要他操心。
因为清军实在太烂,这件原本最重要的事情反而根本不需要他关心。
话说像咱大清这样的敌人,无疑是所有人梦寐以求的,各处战场上清军那根本就不是打仗,纯粹是来丰富明军日常生活的。
绝大多数都是一触即溃或者没触即溃,能坚持着在看到明军的那片红色后还能列阵的,那简直就已经非常值得尊敬了,而在看到明军的时候立刻就掉头逃跑那是最正常的,甚至仅仅听说明军到了就跑的也不奇怪……
哪怕他们听到的只不过是谣言而已。
总之就在杨丰夜以继日在广州忙碌的时候,各处战场上的清军也不断用各种姿势的溃败来刷新他的世界观,接下来的整整三个月里除了镇筸兵在最初向明军发起过一次真正意义上的冲锋外,其他各路清军就是这样一次次被逼出击,然后又一次次一触即溃回去。
这三个月加起来数十场大战啊!
然而明军的战斗伤亡加起来居然没有突破个位数,甚至不到剿灭地主武装期间伤亡的十分之一,每次大战基本上都是清军进犯然后明军开出去,然后在互相能看见的距离上明军开始列阵,然后清军那边就莫名其妙地掉头逃跑自相践踏起来,最勇敢的情况也不过是明军拿线膛枪朝那边射几枪他们才开始跑。
当然,清军给道光的奏报那就是大捷大捷大捷了。
这期间琦善被革职了。
而且还直接就斩监候装笼子押往北京,毕竟他丢失了广州,倒是杨芳因为之前一直奏捷所以道光还优待一下,毕竟杨芳还有紫guang阁名将的光环,所以只是被革职回家,而广东战场由新的广州将军,钦差大臣奕山负责指挥。后者也学会了杨芳的那套招数,不管战场上败多少次,这个奏折上必须是胜利,反正明军也没再向外扩张,那么这奏折就很容易编了,无非就是发匪进犯被击败,斩首多少级,发匪溃逃龟缩城內,天气不好,军中瘟疫,弹药数量不够,各路援军还没到齐,总之我们暂时还没攻下城池,但我们还是一次次打败发匪挫败其攻势的。
反正道光也不可能知道前线的真实情况。
大清朝这都是惯例了。
就这样在一份份完全造假的,甚至纯属虚构如同小说的捷报中,道光在遥远的北京城里满意地看着他的大好江山,憧憬着他的太平盛世。
同样那些各地士绅们也松了口气。
尤其是闽浙湘赣桂等地,那些提心吊胆的士绅们终于可以过个安稳年了。
整个大清国朝野都在大捷大捷再大捷的消息中,平平安安地进入了道光十九年也就是西历一八三九年,然后……
一支舰队悄然驶出了珠江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