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八十七章 初成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魏王侯最新章节!
“真是筚路蓝缕啊……”陈佐才在一边幽幽而言。
众人在一旁俱有同感,但并没有人唏嘘叫苦,而是都有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
陈佐才已经打算将家眷先接到澎湖县城居住,过数月之后,东藩这里诸事上了头绪,便是将家小搬迁到南安溪一带安置居住。
他的妻小还不是太愿意,但在此时也只能依从陈佐才的安排。
秦东阳,李仪,傅谦,孔和,都是打算把家人搬迁过来。
东藩急需大量的人口充实地方,徐子先已经想方设法来移民到东藩,南安侯府在这里也建有别院,徐子先和陈文珺,还有秀娘,小妹等直系的亲人都会搬到东藩居住。
主君如此,部属岂能不跟随而上?
“以后会变好的。”徐子先笑着道:“南安溪和花溪相隔不到二十里,将日后陆续迁过来的流民丁壮编束成伍,先用来修路吧。”
“君侯好主意。”陈佐才立刻赞同道:“就是现在闲着的也不少,此前月余时间用来盖屋,现在匠人和丁壮有不少闲着的。”
“善。”方少群在这种内政之事上不多说,但也表示了赞同的态度。
在此之前,已经迁移了一千多户近五千口漳州流民,还有南安和谷口等多个镇子的移民,到徐子先获得万户实封后,东藩原本的万余人口,加上移过来的万余人都是不够,底下还要在澎湖引入最少两万人,还打算到福州和泉州引入人口,有官户这个大杀器吸引百姓,应该可以在年内吸引到足够的移民基数了。
一下子移的太多,东藩这里的开发程度也跟不上,徐子先并不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
就是现在来说,已经移过来的和原本的居民相加已经有三万余人,其中壮丁在六七千人左右。
就算是妇孺,也是以可以做活的健康人为主。
这并不奇怪,流民们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那些老弱的身体不佳的早就不在人世,能活下来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已经受到了严酷的考验,从福州和兴化军一带迁移到东藩,对这些流民来说并没有太多不适。
唯一顾忌的就是瘴疫疾病而已。
一万多流民在二月底和三月初全部移送完毕,早前就住在窝棚或帐篷里头,由于提供了几百头耕牛和大量的挽马,骡子,毛驴一类的大牲口,加上器具充足,到四月初的时候,预期的十几万亩棉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
这个成绩,也是在徐子先的预料之中。
一万多人,并不是光有壮丁,还有妇孺也能打下手,加上过三千匹马,几百头牛,过千头的骡子和毛驴,还有大量的精铁打造的农用器械,叉耙铲锹俱全,要是开不出十万亩地,那才是真的活见了鬼。
十万亩地俱是开在几条溪流四周,并且林九四和张家三兄弟等匠人在建造房舍等设施的同时,也带着丁壮建造引水的龙骨水车,不管是用人力还是牲口拉动,基本上可以保障十余万亩土地的灌溉用水。
棉田用水原本也并不需要太多,事实上在日照条件满足下,天气干燥的地方种棉更适合。
东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好在只要技术条件和日常照料过关,棉田的产出也不会比现在的松江和东昌府更少,这就足够了。
单产不够,就拿总量堆,总是要把东藩堆成现在大魏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产棉区。
这就足够了。
由于人力和畜力充足,不仅是开出十来万亩棉田,还额外开出了一些菜田,顺手为之,差不多也有几千了。
也不算多,近两千户移民,一家一二亩菜地,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了。
接下来就是开辟稻田,应该是在棉田的上游方向,烧荒造田,大规模的开荒。
东藩岛上未来的移民是以十万为基数,粮食需求量极大。而若再养兵三万,一年六十万石粮是最起码的数字。
一个士兵一个月最少吃一石米,如果荤腥能保障,这个数字可以下调,但也下调不了太多。这个时代的热量保障不能和后世相比。
一兵一年十二石粮,不算荤腥盐菜的支出,三万人六十万石,也就差不多了。
东藩现有的豆田,高粱田,少量的稻田,根本不足供给这么庞大的移民和军队。
岛上还会有大量军马和挽马,牛羊,豆类和高粱可以当牧畜用的精料,想用来补充人类所需不足,差的太远。
徐子先的计划是要最少百万亩稻田,差不多在五年内够用。
再加上一定数量的豆田,高粱田,还有麻田,百万亩为基数的棉田,如果一切顺利,整个台南平原的利用也就差不多了。
别忘了还得留下大量的灌木和草原区域用来牧马,放马又不能到山里头去放,也是只能在平原地方放。
整个台南平原才那么大,最少得留三百平方公里的平原区域用来放马,李仪和孔和等人已经前往考查,牧场的选址也要相当考究。
林木要稀疏,灌木也不能太密集,最好就是低矮灌木和草皮最茂密的地方。
精料是一定要喂给战马,但草木也要茂密,李仪他们选址若干天,大体就是定在南安溪和花溪上游靠北处,方圆数百里,打算是立一些哨楼和插一些木桩,用来隔绝生番。
牧场最少也要用几千人,光是建哨楼和建一些栅栏围墙就需要不少人。
还好林木茂盛,不管是做什么都不怕没有木头使。
造船就需要从全国各处购买木材了,东藩这里大木头有不少,但都在深山里,想要进山砍伐就要和土著打交道,相当困难。
更困难的就是把砍下的木头运出来,成本会十倍,百倍的增加。
还不如花些钱,从全国各地的木料商人手中买大木,甚至是从南洋买木头,用船运回来,这样都比到山里砍木头要便宜的多。
然后得召集丁壮修路,修外围防御工事,造各种工厂,砖窑厂,木作厂,炼铁高炉,纺织厂,榨油厂等等……
在众人低语闲聊,从荒疏的小道中穿行而过的时候,徐子先脑海里一直在盘算这些事。
这些想法并不会叫他感觉艰难困苦,或是有畏惧情绪,相反,他觉得相当振奋。
四处半明半暗的土地,小型的山丘,稀疏的林木,灌木,草从,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香,还有左手侧大海发出的浪潮声,海风带来的腥味……在这个大岛上,一切都叫人感觉新奇,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徐子先想了半天,突然自失一笑。
就是“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握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
这样也太狂妄了,不是好事。
“君侯,棉田,看到棉田了。”
借助火把的亮光,在行走了半个多时辰之后,终于是看到了成片的棉田。
四周还有相当多的灌木和杂草,但分沟建垄,有水渠相通的棉田还是成阡陌状的出现在了徐子先等人的眼前。
水渠纵横,阡陌成片,棉田几乎是一眼看不到边。
已经是四月下旬,棉田开出来快一个月,借着火把的亮光,徐子先跳下马去,观察着垄上棉种的情形。
棉种已经顶出了嫩绿的幼苗,垄沟之上,放眼看去,到处是一片碧绿。
徐子先也是忍不住感到一阵晕眩……三月底或四月初播种,初秋时收获棉花,十万亩棉田,一出手便是这么大,而且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事居然就这么叫自己办成了?
时间紧任务急,老实说徐子先也是在赌博,并且赌的不小。
如果事情不顺,流民不能将棉田顺利开出来,开出来之后又没有及时分垄播种,用的办法不对,出的苗不顺,反正这个链条上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徐子先都毫无疑问会有大麻烦临头。
陈笃敬这个老丈人不会说什么,昌文侯府的其余族人呢?
抱怨,不满,甚至撤离,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大量的移民不能耕作经济作物,只能种植粮食,浪费一年的时间是小事,大量的,几十万上百万贯的投资可等不了人,没有棉田就没有足够的棉花,没有棉花,水力织机和纺机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能形成纺织基地,就开设不了布匹商行,东藩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和船队的到来。
一年时间,形同虚掷,百万贯的投资是没有办法等人的。
这一刻,看到棉田都已经出苗的时刻,徐子先是率先松了一口大气,吁了一声。
四周立刻是此起彼伏的声浪声响,显见得陈佐才和陈道坚,还有高时来等人,在此之前也都是提着一口气。
此前李仪曾派人与徐子先联系过一次,提起棉田只能说是表示乐观,毕竟还没有大面积的出苗。
这几天徐子先在澎湖和海上,失了联系,适才倒是有人摸过来,禀报棉田出苗相当乐观,但总是没有眼前亲眼看到的时候给徐子先更加安心的感觉。
“前头是不是君侯?”
在一大片棉田的对面,似乎有隐约的灯光,有人在高处大声喊叫起来。
“是君侯!”高时来迈上前一步,大声回答着。
“好了,是君侯来了。”
对面传来兴奋的叫喊声,接着有不少人沿着田埂大步而来,几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很快便是穿着武夫袍服的秦东阳走在最前方,然后是手按障刀的金抱一随其后,然后是林存信,李福祥等人。
“真是筚路蓝缕啊……”陈佐才在一边幽幽而言。
众人在一旁俱有同感,但并没有人唏嘘叫苦,而是都有一种振奋向上的感觉。
陈佐才已经打算将家眷先接到澎湖县城居住,过数月之后,东藩这里诸事上了头绪,便是将家小搬迁到南安溪一带安置居住。
他的妻小还不是太愿意,但在此时也只能依从陈佐才的安排。
秦东阳,李仪,傅谦,孔和,都是打算把家人搬迁过来。
东藩急需大量的人口充实地方,徐子先已经想方设法来移民到东藩,南安侯府在这里也建有别院,徐子先和陈文珺,还有秀娘,小妹等直系的亲人都会搬到东藩居住。
主君如此,部属岂能不跟随而上?
“以后会变好的。”徐子先笑着道:“南安溪和花溪相隔不到二十里,将日后陆续迁过来的流民丁壮编束成伍,先用来修路吧。”
“君侯好主意。”陈佐才立刻赞同道:“就是现在闲着的也不少,此前月余时间用来盖屋,现在匠人和丁壮有不少闲着的。”
“善。”方少群在这种内政之事上不多说,但也表示了赞同的态度。
在此之前,已经迁移了一千多户近五千口漳州流民,还有南安和谷口等多个镇子的移民,到徐子先获得万户实封后,东藩原本的万余人口,加上移过来的万余人都是不够,底下还要在澎湖引入最少两万人,还打算到福州和泉州引入人口,有官户这个大杀器吸引百姓,应该可以在年内吸引到足够的移民基数了。
一下子移的太多,东藩这里的开发程度也跟不上,徐子先并不打算一口吃成个胖子。
就是现在来说,已经移过来的和原本的居民相加已经有三万余人,其中壮丁在六七千人左右。
就算是妇孺,也是以可以做活的健康人为主。
这并不奇怪,流民们在长期的颠沛流离的生活中,那些老弱的身体不佳的早就不在人世,能活下来的,身体素质和适应能力已经受到了严酷的考验,从福州和兴化军一带迁移到东藩,对这些流民来说并没有太多不适。
唯一顾忌的就是瘴疫疾病而已。
一万多流民在二月底和三月初全部移送完毕,早前就住在窝棚或帐篷里头,由于提供了几百头耕牛和大量的挽马,骡子,毛驴一类的大牲口,加上器具充足,到四月初的时候,预期的十几万亩棉田已经全部开垦完毕。
这个成绩,也是在徐子先的预料之中。
一万多人,并不是光有壮丁,还有妇孺也能打下手,加上过三千匹马,几百头牛,过千头的骡子和毛驴,还有大量的精铁打造的农用器械,叉耙铲锹俱全,要是开不出十万亩地,那才是真的活见了鬼。
十万亩地俱是开在几条溪流四周,并且林九四和张家三兄弟等匠人在建造房舍等设施的同时,也带着丁壮建造引水的龙骨水车,不管是用人力还是牲口拉动,基本上可以保障十余万亩土地的灌溉用水。
棉田用水原本也并不需要太多,事实上在日照条件满足下,天气干燥的地方种棉更适合。
东藩也是迫不得已的选择,好在只要技术条件和日常照料过关,棉田的产出也不会比现在的松江和东昌府更少,这就足够了。
单产不够,就拿总量堆,总是要把东藩堆成现在大魏乃至整个亚洲地区最大的产棉区。
这就足够了。
由于人力和畜力充足,不仅是开出十来万亩棉田,还额外开出了一些菜田,顺手为之,差不多也有几千了。
也不算多,近两千户移民,一家一二亩菜地,差不多也就是这个数了。
接下来就是开辟稻田,应该是在棉田的上游方向,烧荒造田,大规模的开荒。
东藩岛上未来的移民是以十万为基数,粮食需求量极大。而若再养兵三万,一年六十万石粮是最起码的数字。
一个士兵一个月最少吃一石米,如果荤腥能保障,这个数字可以下调,但也下调不了太多。这个时代的热量保障不能和后世相比。
一兵一年十二石粮,不算荤腥盐菜的支出,三万人六十万石,也就差不多了。
东藩现有的豆田,高粱田,少量的稻田,根本不足供给这么庞大的移民和军队。
岛上还会有大量军马和挽马,牛羊,豆类和高粱可以当牧畜用的精料,想用来补充人类所需不足,差的太远。
徐子先的计划是要最少百万亩稻田,差不多在五年内够用。
再加上一定数量的豆田,高粱田,还有麻田,百万亩为基数的棉田,如果一切顺利,整个台南平原的利用也就差不多了。
别忘了还得留下大量的灌木和草原区域用来牧马,放马又不能到山里头去放,也是只能在平原地方放。
整个台南平原才那么大,最少得留三百平方公里的平原区域用来放马,李仪和孔和等人已经前往考查,牧场的选址也要相当考究。
林木要稀疏,灌木也不能太密集,最好就是低矮灌木和草皮最茂密的地方。
精料是一定要喂给战马,但草木也要茂密,李仪他们选址若干天,大体就是定在南安溪和花溪上游靠北处,方圆数百里,打算是立一些哨楼和插一些木桩,用来隔绝生番。
牧场最少也要用几千人,光是建哨楼和建一些栅栏围墙就需要不少人。
还好林木茂盛,不管是做什么都不怕没有木头使。
造船就需要从全国各处购买木材了,东藩这里大木头有不少,但都在深山里,想要进山砍伐就要和土著打交道,相当困难。
更困难的就是把砍下的木头运出来,成本会十倍,百倍的增加。
还不如花些钱,从全国各地的木料商人手中买大木,甚至是从南洋买木头,用船运回来,这样都比到山里砍木头要便宜的多。
然后得召集丁壮修路,修外围防御工事,造各种工厂,砖窑厂,木作厂,炼铁高炉,纺织厂,榨油厂等等……
在众人低语闲聊,从荒疏的小道中穿行而过的时候,徐子先脑海里一直在盘算这些事。
这些想法并不会叫他感觉艰难困苦,或是有畏惧情绪,相反,他觉得相当振奋。
四处半明半暗的土地,小型的山丘,稀疏的林木,灌木,草从,空气中弥漫的草木清香,还有左手侧大海发出的浪潮声,海风带来的腥味……在这个大岛上,一切都叫人感觉新奇,有一种奇特的感觉,徐子先想了半天,突然自失一笑。
就是“大地在我脚下,国计掌握手中,哪个再敢多说话”?
这样也太狂妄了,不是好事。
“君侯,棉田,看到棉田了。”
借助火把的亮光,在行走了半个多时辰之后,终于是看到了成片的棉田。
四周还有相当多的灌木和杂草,但分沟建垄,有水渠相通的棉田还是成阡陌状的出现在了徐子先等人的眼前。
水渠纵横,阡陌成片,棉田几乎是一眼看不到边。
已经是四月下旬,棉田开出来快一个月,借着火把的亮光,徐子先跳下马去,观察着垄上棉种的情形。
棉种已经顶出了嫩绿的幼苗,垄沟之上,放眼看去,到处是一片碧绿。
徐子先也是忍不住感到一阵晕眩……三月底或四月初播种,初秋时收获棉花,十万亩棉田,一出手便是这么大,而且事情充满了不确定性,这事居然就这么叫自己办成了?
时间紧任务急,老实说徐子先也是在赌博,并且赌的不小。
如果事情不顺,流民不能将棉田顺利开出来,开出来之后又没有及时分垄播种,用的办法不对,出的苗不顺,反正这个链条上只要有一个环节出了问题,徐子先都毫无疑问会有大麻烦临头。
陈笃敬这个老丈人不会说什么,昌文侯府的其余族人呢?
抱怨,不满,甚至撤离,都不是不可能的事。
大量的移民不能耕作经济作物,只能种植粮食,浪费一年的时间是小事,大量的,几十万上百万贯的投资可等不了人,没有棉田就没有足够的棉花,没有棉花,水力织机和纺机就没有了用武之地。
不能形成纺织基地,就开设不了布匹商行,东藩就不能吸引更多的商人和船队的到来。
一年时间,形同虚掷,百万贯的投资是没有办法等人的。
这一刻,看到棉田都已经出苗的时刻,徐子先是率先松了一口大气,吁了一声。
四周立刻是此起彼伏的声浪声响,显见得陈佐才和陈道坚,还有高时来等人,在此之前也都是提着一口气。
此前李仪曾派人与徐子先联系过一次,提起棉田只能说是表示乐观,毕竟还没有大面积的出苗。
这几天徐子先在澎湖和海上,失了联系,适才倒是有人摸过来,禀报棉田出苗相当乐观,但总是没有眼前亲眼看到的时候给徐子先更加安心的感觉。
“前头是不是君侯?”
在一大片棉田的对面,似乎有隐约的灯光,有人在高处大声喊叫起来。
“是君侯!”高时来迈上前一步,大声回答着。
“好了,是君侯来了。”
对面传来兴奋的叫喊声,接着有不少人沿着田埂大步而来,几百步的距离转瞬即至,很快便是穿着武夫袍服的秦东阳走在最前方,然后是手按障刀的金抱一随其后,然后是林存信,李福祥等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