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神秘的棺椁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异墓录最新章节!
话说周文一路疾行,走了好一会才回到同伴们身边。一帮人在树林里又逗留了片刻,这才返回到发掘现场。
这时,墓门已经被打开,里头的棺椁也被取了出来。
众人凑近了看,见那棺椁体积只有寻常棺材的三分之二大小,觉得宝叔“宠物墓”的分析是正确的。
有队员问王教授,开不开棺?王教授说,不开。
众人有些失望,认为错过了一次绝好的见证开棺的机会。
王教授解释,山上的环境满足不了开棺的必要条件,如果贸然打开棺材,说不定会破坏里头的文物。只有将棺椁运回场馆再去打开,才是比较安全的。
他还说,如果大家有兴趣,下午,可以去场馆参观一下。
“有兴趣,肯定有兴趣。”头一个表态的是李成博,他在现场没捞到东西,不想错过任何一次与文物接触的机会,即便捞不到东西,能亲眼见证古墓里挖出来的棺材被打开,他认为也是不错的。
在征询了宝叔的意见后,王教授决定请众人去考古队场馆做客。
接下来,围绕棺椁的运输大家想了很多法子;最终,就地取材,找来几根粗大的竹筒,垫在棺椁的底下循序渐进地向前滚动。直到时近晌午,棺椁才被运至山下。
王教授调来大型叉车,派几个考古队员跟着,将棺椁运回了场馆。
料理停当之后,王教授对婷婷说:“婷婷啊,今天辛苦宝叔他们了。时间不早,你安排一下大家一起吃个饭。”
宝叔一听,忙推辞:“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来参观已经给您添麻烦了。这样吧,您先忙着,我们就不打搅您工作了。”
王教授有些不乐意了:“哎,这话说得,什么叫打搅。一上午的时间您帮了我们很大忙,我理应感谢。再说了,您是婷婷的老师,大老远从北京来我们宜兴,我尽地主之谊总还是应该的吧。先一起吃个饭,吃完了咱们就回场馆,接着研究那棺椁去。”
见他把话说到这份上,宝叔觉得再推辞就说不过去了;加则,他也想弄清楚棺椁里究竟装着何物,当下,答应留下来吃饭。
用完午餐时近一点,王教授领着众人去了考古队在蜀山“北厂”的办公场所。
此处邻近蠡河面朝蜀山,整个区域绿树庇荫,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种植了许多花草盆栽,与其说这里是考古队的场馆,还不如说是个小型的植物园来得贴切。
进得办公室,王婷婷请众人坐下,开始张罗泡茶递水。
王教授吩咐队员将西边的屋子打扫干净,为稍后的开棺做好准备。
茶过三巡,宝叔提起在发掘现场出现的几个陌生人,问一名叫做柴少鸿的学生:“少鸿啊。你是怎么看这几个陌生人的?”
柴少鸿是一名警察,因有浓厚的演播兴趣,他投身在宝叔门下,当了宝叔的弟子。
柴少鸿回答:“老师。我听那些人的口音像是我们黑龙江的。凭我的直觉,估计,这几个人可能是来求财的。”
王婷婷有些不解,问:“求财?铜棺山除了几个人文景点和寺庙,旁的,我看就剩下花花草草和树木了。他们想求哪门子财?该不会……想去庙里偷东西吧?”
“哈哈。”宝叔一听乐了,“婷婷。这世上除了正义还有邪恶。我们哪,得多个心眼。最好提醒一下有关部门,以免让心术不正的人钻了空子。”
“对呀。”李成博说,“铜棺山上除了寺庙花草,还有古墓;保不准,那些人就是奔着古墓来的。”
“难不成,这些人想盗墓?”王婷婷问。
李成博摊了摊手:“不好说。但他们既然打铜棺山的主意,而山上能偷的也只有墓中随葬品,估计,也就这念想了。”
“要不这样。”柴少鸿想了一想,说:“我有个同学在这里的公安系统工作,我去找他反应反应。”
“也好。一会回来的时候,就直接去汪馆长的艺术馆吧。今天,大伙得开个临时会议,谈谈这两天采风的感受。”
柴少鸿答应一声后出门安排去了。
稍后,考古队的一名队员走进来,说,西屋已经整理好了,众人便在王教授的带领下去了隔壁。
如果,用赏心悦目来形容西屋外头的环境,那么,屋子里的气氛明显让人觉得压抑。
或许,是房子老了的缘故,屋里显得灰蒙蒙的。
几人看见,斑驳的墙上老式的挂钟挂在那里滴滴答答不紧不慢地走着,就像一个年迈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地上,堆放着榔头、凿子和起棺材钉用的撬杠。
沿墙,摆着一溜长桌,式样,跟江南人家常见的长台有几分相似;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和一些叫不上名的物件,看成色,应该都有些年头了。
有几个队员正围着从铜棺山上运回来的棺椁交谈,见他们来了,停止了讨论。
王教授沿着棺椁转了一圈,喊一名队员拿来撬杠,又喊另外两名队员扶住棺椁,他示意拿撬杠的队员去撬棺椁的盖子。
队员得令,将撬杠的一头塞进棺盖下面的缝隙,然后,用力一压,只听得“嘎嘎”声起,棺椁盖子一下抬起了好几公分。
宝叔看见棺椁盖子下面有几根小木柱,忙喊队员停下。他对王教授说:“王教授。这好像是榫卯椁,得小心了。”
王教授也看到了那几根木柱,点头说有可能。
宝叔眉头皱起,说这就奇怪了。
李成博没看出什么名堂来,问,有什么不对劲吗?
宝叔摇了摇头:“不是不对劲,只是觉得意外。”
“意外?什么意外?”
“古时候的显赫人家,通常会用棺椁来存放棺材,大概的步骤你们也都了解。首先,将死人放入棺材,然后,封棺并放进棺椁。常见的封棺椁的方法为压盖法,就是盖子压在椁身上。但眼下这个棺椁却用了罕见的榫卯法。能用上这个法子的非同寻常,很有可能,棺材里头有猫腻。”
李成博还是没能完全明白宝叔的意思。他说:“古人用榫卯来封棺应该也没什么太特别的,不就是开棺的时候多费些力气,多动动脑子嘛。”
“没这么简单。”宝叔摇了摇头说。
“哦?难道,还有别的说法?”
“嗯。古人制作榫卯通常有两个用途,一个是明的,主要用在家具上的组合连接,就像老式的红木家具,各部位都是靠‘槽口榫’、‘企口榫’等简单的榫卯来结合;另一类,就比较隐蔽了。比如:‘托角’、‘锲钉’、‘抱肩’、‘粽角’等等。这些榫卯多半用于存放贵重器物的密盒,榫卯通常是和机关相连。”
听宝叔这么解释,李成博立刻明白过来,说:“您的意思,这个棺椁里有机关?”
“不能肯定,仅仅是我的猜测。不过呢,小心驶得万年船,不管这棺椁有没有机关,小心总坏不了大事嘛。”
王教授赞同宝叔的说法,他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起棺椁来。
片刻,他直起身子对宝叔说:“宝叔。您的猜测是对的,您看。”说着,指了指棺椁盖子下头的缝隙。
宝叔蹲下身去看,见几个榫卯间赫然有一排钢钉。这些钢钉尽管埋在地下久了锈蚀得厉害,但其锋利程度却依旧可以伤人。
看了一会,王教授问宝叔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安全打开棺椁?
“呵呵。”宝叔笑着说,“在考古方面我可不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若论嘴上功夫,我还能摆摆龙门说一些粗浅的书本理论;但论实战,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喽。”
王教授说:“宝叔,您太谦虚了。不说别的,就说上午在‘铜棺山’发掘现场,您分析的几件事都得到了证实。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您在考古方面确实有着一手。所以,千万别保守。”
“王教授过奖了。上午的事,只能说碰巧被我蒙对了。真要说到专业,还得像您这样的专家。”说到这里,宝叔话锋一转,问王教授,“哎对了。您是怎么看这机关的?”
王教授想了想,说:“榫卯椁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以前,也遇到过几次,但都没机关。眼下这副棺椁不仅体积小,而且,还带有机关,会不会……这东西原本就不是棺材,而是存放贵重器物的藏宝盒?”
宝叔不完全认同这种猜测。他指着棺椁缝隙里的一些细小的丝状物说:“您看。这些是菌类植物,俗称‘幽冥丝’。‘幽冥丝’通常依赖动物的腐液生长;如果,棺材里不曾有过动物,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幽冥丝’的。”
王教授觉得这种分析有些道理,但他有疑问,他说,从结构与纹饰的特点来判断,这副棺椁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就算里头真有过尸体,腐液早就挥发掉了,不可能支撑‘幽冥丝’活到现在。
对于这个问题,宝叔觉得有得解释。
他走到长台跟前拿起一副乳胶手套带上,走回来摸了摸棺椁的几个部位,又敲了敲。
他对王教授说:“您看,这副棺椁的质地尽管不错,但年代久远已经朽烂,原先积存在棺材里的尸体腐液就会渗透进木板里;这样一来,腐液的挥发就会减缓,一些地下食腐类小生物也会被吸引过来;这些小生物死亡之后又会给后来者提供一部分养分;于是,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物圈。‘幽冥丝’就是依托这个环境长久存活下来的。”
生物圈?环境?
听到这里的王教授有些懂了。
他想,对呀,通常生物需要长久生存,肯定要依赖适合生长的环境,就像人,从海洋里的单细胞生物慢慢演变成高智商的人类,不都是依托了生物环境的日益改善嘛。
想到这里,王教授几乎肯定这副体积很袖珍的棺材里一定有骨骸。
为了证实这个猜测,他向宝叔求证:“这么说,棺材里真有尸骨?”
宝叔忙强调:“王教授。我呢,只是根据书本知识凭空猜测而已;至于,棺材里到底有没有尸骸,还得等开棺验证过后才能下结论。”
“行。那咱们这就开棺。”
话说周文一路疾行,走了好一会才回到同伴们身边。一帮人在树林里又逗留了片刻,这才返回到发掘现场。
这时,墓门已经被打开,里头的棺椁也被取了出来。
众人凑近了看,见那棺椁体积只有寻常棺材的三分之二大小,觉得宝叔“宠物墓”的分析是正确的。
有队员问王教授,开不开棺?王教授说,不开。
众人有些失望,认为错过了一次绝好的见证开棺的机会。
王教授解释,山上的环境满足不了开棺的必要条件,如果贸然打开棺材,说不定会破坏里头的文物。只有将棺椁运回场馆再去打开,才是比较安全的。
他还说,如果大家有兴趣,下午,可以去场馆参观一下。
“有兴趣,肯定有兴趣。”头一个表态的是李成博,他在现场没捞到东西,不想错过任何一次与文物接触的机会,即便捞不到东西,能亲眼见证古墓里挖出来的棺材被打开,他认为也是不错的。
在征询了宝叔的意见后,王教授决定请众人去考古队场馆做客。
接下来,围绕棺椁的运输大家想了很多法子;最终,就地取材,找来几根粗大的竹筒,垫在棺椁的底下循序渐进地向前滚动。直到时近晌午,棺椁才被运至山下。
王教授调来大型叉车,派几个考古队员跟着,将棺椁运回了场馆。
料理停当之后,王教授对婷婷说:“婷婷啊,今天辛苦宝叔他们了。时间不早,你安排一下大家一起吃个饭。”
宝叔一听,忙推辞:“这怎么好意思呢。我们来参观已经给您添麻烦了。这样吧,您先忙着,我们就不打搅您工作了。”
王教授有些不乐意了:“哎,这话说得,什么叫打搅。一上午的时间您帮了我们很大忙,我理应感谢。再说了,您是婷婷的老师,大老远从北京来我们宜兴,我尽地主之谊总还是应该的吧。先一起吃个饭,吃完了咱们就回场馆,接着研究那棺椁去。”
见他把话说到这份上,宝叔觉得再推辞就说不过去了;加则,他也想弄清楚棺椁里究竟装着何物,当下,答应留下来吃饭。
用完午餐时近一点,王教授领着众人去了考古队在蜀山“北厂”的办公场所。
此处邻近蠡河面朝蜀山,整个区域绿树庇荫,古色古香的建筑之间种植了许多花草盆栽,与其说这里是考古队的场馆,还不如说是个小型的植物园来得贴切。
进得办公室,王婷婷请众人坐下,开始张罗泡茶递水。
王教授吩咐队员将西边的屋子打扫干净,为稍后的开棺做好准备。
茶过三巡,宝叔提起在发掘现场出现的几个陌生人,问一名叫做柴少鸿的学生:“少鸿啊。你是怎么看这几个陌生人的?”
柴少鸿是一名警察,因有浓厚的演播兴趣,他投身在宝叔门下,当了宝叔的弟子。
柴少鸿回答:“老师。我听那些人的口音像是我们黑龙江的。凭我的直觉,估计,这几个人可能是来求财的。”
王婷婷有些不解,问:“求财?铜棺山除了几个人文景点和寺庙,旁的,我看就剩下花花草草和树木了。他们想求哪门子财?该不会……想去庙里偷东西吧?”
“哈哈。”宝叔一听乐了,“婷婷。这世上除了正义还有邪恶。我们哪,得多个心眼。最好提醒一下有关部门,以免让心术不正的人钻了空子。”
“对呀。”李成博说,“铜棺山上除了寺庙花草,还有古墓;保不准,那些人就是奔着古墓来的。”
“难不成,这些人想盗墓?”王婷婷问。
李成博摊了摊手:“不好说。但他们既然打铜棺山的主意,而山上能偷的也只有墓中随葬品,估计,也就这念想了。”
“要不这样。”柴少鸿想了一想,说:“我有个同学在这里的公安系统工作,我去找他反应反应。”
“也好。一会回来的时候,就直接去汪馆长的艺术馆吧。今天,大伙得开个临时会议,谈谈这两天采风的感受。”
柴少鸿答应一声后出门安排去了。
稍后,考古队的一名队员走进来,说,西屋已经整理好了,众人便在王教授的带领下去了隔壁。
如果,用赏心悦目来形容西屋外头的环境,那么,屋子里的气氛明显让人觉得压抑。
或许,是房子老了的缘故,屋里显得灰蒙蒙的。
几人看见,斑驳的墙上老式的挂钟挂在那里滴滴答答不紧不慢地走着,就像一个年迈的老者步履蹒跚地走向生命的尽头。
地上,堆放着榔头、凿子和起棺材钉用的撬杠。
沿墙,摆着一溜长桌,式样,跟江南人家常见的长台有几分相似;桌上,摆满了瓶瓶罐罐和一些叫不上名的物件,看成色,应该都有些年头了。
有几个队员正围着从铜棺山上运回来的棺椁交谈,见他们来了,停止了讨论。
王教授沿着棺椁转了一圈,喊一名队员拿来撬杠,又喊另外两名队员扶住棺椁,他示意拿撬杠的队员去撬棺椁的盖子。
队员得令,将撬杠的一头塞进棺盖下面的缝隙,然后,用力一压,只听得“嘎嘎”声起,棺椁盖子一下抬起了好几公分。
宝叔看见棺椁盖子下面有几根小木柱,忙喊队员停下。他对王教授说:“王教授。这好像是榫卯椁,得小心了。”
王教授也看到了那几根木柱,点头说有可能。
宝叔眉头皱起,说这就奇怪了。
李成博没看出什么名堂来,问,有什么不对劲吗?
宝叔摇了摇头:“不是不对劲,只是觉得意外。”
“意外?什么意外?”
“古时候的显赫人家,通常会用棺椁来存放棺材,大概的步骤你们也都了解。首先,将死人放入棺材,然后,封棺并放进棺椁。常见的封棺椁的方法为压盖法,就是盖子压在椁身上。但眼下这个棺椁却用了罕见的榫卯法。能用上这个法子的非同寻常,很有可能,棺材里头有猫腻。”
李成博还是没能完全明白宝叔的意思。他说:“古人用榫卯来封棺应该也没什么太特别的,不就是开棺的时候多费些力气,多动动脑子嘛。”
“没这么简单。”宝叔摇了摇头说。
“哦?难道,还有别的说法?”
“嗯。古人制作榫卯通常有两个用途,一个是明的,主要用在家具上的组合连接,就像老式的红木家具,各部位都是靠‘槽口榫’、‘企口榫’等简单的榫卯来结合;另一类,就比较隐蔽了。比如:‘托角’、‘锲钉’、‘抱肩’、‘粽角’等等。这些榫卯多半用于存放贵重器物的密盒,榫卯通常是和机关相连。”
听宝叔这么解释,李成博立刻明白过来,说:“您的意思,这个棺椁里有机关?”
“不能肯定,仅仅是我的猜测。不过呢,小心驶得万年船,不管这棺椁有没有机关,小心总坏不了大事嘛。”
王教授赞同宝叔的说法,他一寸一寸地仔细检查起棺椁来。
片刻,他直起身子对宝叔说:“宝叔。您的猜测是对的,您看。”说着,指了指棺椁盖子下头的缝隙。
宝叔蹲下身去看,见几个榫卯间赫然有一排钢钉。这些钢钉尽管埋在地下久了锈蚀得厉害,但其锋利程度却依旧可以伤人。
看了一会,王教授问宝叔有什么好的办法来安全打开棺椁?
“呵呵。”宝叔笑着说,“在考古方面我可不敢在关公面前耍大刀。若论嘴上功夫,我还能摆摆龙门说一些粗浅的书本理论;但论实战,我就是个彻头彻尾的门外汉喽。”
王教授说:“宝叔,您太谦虚了。不说别的,就说上午在‘铜棺山’发掘现场,您分析的几件事都得到了证实。这说明了什么?说明您在考古方面确实有着一手。所以,千万别保守。”
“王教授过奖了。上午的事,只能说碰巧被我蒙对了。真要说到专业,还得像您这样的专家。”说到这里,宝叔话锋一转,问王教授,“哎对了。您是怎么看这机关的?”
王教授想了想,说:“榫卯椁并不是第一次接触,以前,也遇到过几次,但都没机关。眼下这副棺椁不仅体积小,而且,还带有机关,会不会……这东西原本就不是棺材,而是存放贵重器物的藏宝盒?”
宝叔不完全认同这种猜测。他指着棺椁缝隙里的一些细小的丝状物说:“您看。这些是菌类植物,俗称‘幽冥丝’。‘幽冥丝’通常依赖动物的腐液生长;如果,棺材里不曾有过动物,一般情况下是不会出现‘幽冥丝’的。”
王教授觉得这种分析有些道理,但他有疑问,他说,从结构与纹饰的特点来判断,这副棺椁至少也有百年以上的历史,就算里头真有过尸体,腐液早就挥发掉了,不可能支撑‘幽冥丝’活到现在。
对于这个问题,宝叔觉得有得解释。
他走到长台跟前拿起一副乳胶手套带上,走回来摸了摸棺椁的几个部位,又敲了敲。
他对王教授说:“您看,这副棺椁的质地尽管不错,但年代久远已经朽烂,原先积存在棺材里的尸体腐液就会渗透进木板里;这样一来,腐液的挥发就会减缓,一些地下食腐类小生物也会被吸引过来;这些小生物死亡之后又会给后来者提供一部分养分;于是,形成了一个小型的生物圈。‘幽冥丝’就是依托这个环境长久存活下来的。”
生物圈?环境?
听到这里的王教授有些懂了。
他想,对呀,通常生物需要长久生存,肯定要依赖适合生长的环境,就像人,从海洋里的单细胞生物慢慢演变成高智商的人类,不都是依托了生物环境的日益改善嘛。
想到这里,王教授几乎肯定这副体积很袖珍的棺材里一定有骨骸。
为了证实这个猜测,他向宝叔求证:“这么说,棺材里真有尸骨?”
宝叔忙强调:“王教授。我呢,只是根据书本知识凭空猜测而已;至于,棺材里到底有没有尸骸,还得等开棺验证过后才能下结论。”
“行。那咱们这就开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