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20章 皇帝遗命下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崇祯十七年秋最新章节!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文人的作用,主要就是最高统治者用来管理和平衡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均衡的工具,而文人间,派别间的互相攻讦,只会消耗掉双方各自的力量,并不会,也不可能对最高统治者构成威胁。
相比于文人,武将则是历代君王,以及中央朝廷警惕的对象,毕竟武将造反的例子笔笔皆是,而且每一次叛乱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代统治者为了解决武将的威胁,可谓煞费苦心,而这个问题,一直到宋朝才基本解决。
当然凡是都有利弊,世间安得双全之法?
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宋代以来以文统武,确实限制了武将,但也带来了军队战力的下降。
宋亡后,本朝依然采取以文制武之策,但在吸取亡宋教训之时,慢慢的也出现了文武合流的态势,或者说随着武将被限制,至使军队战力下降,便要求统兵的文人,也需要知晓兵事。
活跃在崇祯年间,能打的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都是进士出身,妥妥的文人士大夫。
相比与传统的武将,这些知兵善战的儒将,因为深受儒家教义,自身对自身就能有个约束,所以他们对于皇帝的威胁,无疑要比传统的武将要小一些。
这也是明代军事变革,将要近代化的先兆。
王彦算是这种文武合流的武臣,而金声桓则还只能说是传统的武将。
其实如果金声桓与王彦的势力一样强大,那隆武肯定会拉这王彦来对付金声桓,可惜现在情况正好相反。
隆武见金声桓到了身前,亲咳嗽了几下,开口说道:“此次大败,非卿之过,实为朕轻敌冒进所至。”
在隆武看来,这一战恐怕已经没了转机,他虽然病危,但也知道大军的情况。江南之战,他们是已经败了。
这样的大败,必然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如果是崇祯皇帝,估计现在就得找人背锅了,但隆武帝终究经历与其他宗藩不同,就像他自己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弥留之际考虑最多的还是大明江山和朱明皇统的延续,而并非他个人的名声。
他现在是凭着最后一口气,以希望能够为朱家江山再尽一份力,安抚住统兵的将领。
金声桓也是老油条,但确实也被皇帝的言行所动,涕拜道:“臣万死难报答陛下之恩。”
隆武微微点头,“卿与成功,如今以是大明的左膀右臂,朕崩后,卿当竭力辅佐唐王。”说着他又把目光投向唐王,对他说道:“皇弟继承大统,新皇登基,可晋封成功为延平王,虎臣为东平王,王得任、孙守法为国公。”
王彦封王后,异性王的先例以开,但众人听了隆武的话依然十分震惊,这可是要连封两王。
唐王脸上一振,但很快也就明白了隆武的苦心,既然已经破例,那就没必要抱着祖制不放,而隆武自己不封,说让他登基后再封,便是给他施恩两将的机会。
试想经历了江南之败后,朝廷必然动荡,而他新帝继统,也正是人心不稳之时,此时若是能拉拢金声桓、郑成功两人用心辅佐,他的皇位就能大大稳固。
金声桓同样也是一振,他没想到吃了败仗也能封王,但他仔细一想,却也明白封这个王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保证唐王能够登基,皇帝这是给他画个饼,让他支持唐王。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够封王,这也皇帝对他的恩宠和厚爱,金声桓虽有野心,但他能够封王,已经是他目前野心的极限。
遇上这样的君王,怎叫他不感激涕冷,当即连连叩拜。
其实除此之外,隆武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希望通过封王,使得王彦的爵位不那么值钱,靠着提升两人的地位,以便能够遏制王彦。
隆武又让金声桓退到一边,唤万元吉进前吩咐道:“兵事有成功、虎臣,内事就托付卿与观生,朕崩之后,卿等务必用心辅佐,不得怠慢,以图再战。”
万元吉泣拜,隆武接着又对堂内众多官员说道:“卿等,朕不能一一嘱咐,愿皆用命,各安本职。”
语毕,隆武双目空洞,不在说话,呆呆的望着屋顶,似乎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完了。
可是皇帝从始至终却都没有提过王彦,无论是唐王还是万元吉等人心中都是一阵疑惑,王彦如今掌握明朝一半以上的兵力,坐拥数省之地,这么重要的人物,皇帝为何不提,就似乎王彦一点也不重要一样。
“陛下,那衡阳藩呢?”万元吉提醒道。
隆武脸上露出难言之色,对于王彦隆武的感情是复杂的。
当初从杭州南逃的路上,王彦救他一命,此后于温州拥他监国,两人君臣对谈,王彦谏言四策,他都一一采纳。
那时隆武以王彦为心腹之臣,无话不谈,惺惺相惜,有着共同的报复和理想,关系亦君亦友,君臣两人联合与郑芝龙斗法,商议朝廷大事,策划如何打破困境,挡住建夷的进攻,堪称君臣典范。
可是随着明朝局势的好转,君臣两人却渐行渐远,两人起初是求存,可在生存的威胁逐渐解除后,两人政治上的分歧,便凸显出来。
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这就是人性使然吧。
隆武在弥留之际,想起这段曾经的君臣之义,才觉得一阵惋惜,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而且他并不觉的他有什么过错,帝王之家本就无情,天真当不好皇帝。
隆武扭头过来,看着万元吉道:“朕已经留了一封书信给衡阳藩。朕崩之后,怎么处理与衡阳藩的关系,只能靠卿等自己。”
皇帝留的是书信,而不是旨意,万元吉有些明白,皇帝为什么不谈衡阳藩了。因为皇帝已经谈不动衡阳藩,衡阳藩要是与朝廷为敌,皇帝没有办法,反之衡阳藩如果还心向朝廷,皇帝不说,衡阳藩也会出力辅佐。
这时隆武挥了挥手,疲惫的道:“卿等勿以朕为念,趁着士卒还有些力气,尽快突围吧。”
语毕,皇帝一阵轻咳,血沫四溅,眼神也逐渐涣散。
就在这时,一员吊着一支胳膊的将领却忽然闯了进来,大哭道:“陛下,江面上有船,湖广的船,呜呜~~”
目光已经涣散的隆武帝听了这声呼喊,眼中的精气居然重新聚拢起来,豆大的泪珠从浑浊的眼中涌出来。
???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在中国古代的历史上,文人的作用,主要就是最高统治者用来管理和平衡统治阶级内部的权利均衡的工具,而文人间,派别间的互相攻讦,只会消耗掉双方各自的力量,并不会,也不可能对最高统治者构成威胁。
相比于文人,武将则是历代君王,以及中央朝廷警惕的对象,毕竟武将造反的例子笔笔皆是,而且每一次叛乱都会给整个国家带来深重的灾难。
历代统治者为了解决武将的威胁,可谓煞费苦心,而这个问题,一直到宋朝才基本解决。
当然凡是都有利弊,世间安得双全之法?
什么事都是过犹不及,宋代以来以文统武,确实限制了武将,但也带来了军队战力的下降。
宋亡后,本朝依然采取以文制武之策,但在吸取亡宋教训之时,慢慢的也出现了文武合流的态势,或者说随着武将被限制,至使军队战力下降,便要求统兵的文人,也需要知晓兵事。
活跃在崇祯年间,能打的卢象升,孙承宗,孙传庭,都是进士出身,妥妥的文人士大夫。
相比与传统的武将,这些知兵善战的儒将,因为深受儒家教义,自身对自身就能有个约束,所以他们对于皇帝的威胁,无疑要比传统的武将要小一些。
这也是明代军事变革,将要近代化的先兆。
王彦算是这种文武合流的武臣,而金声桓则还只能说是传统的武将。
其实如果金声桓与王彦的势力一样强大,那隆武肯定会拉这王彦来对付金声桓,可惜现在情况正好相反。
隆武见金声桓到了身前,亲咳嗽了几下,开口说道:“此次大败,非卿之过,实为朕轻敌冒进所至。”
在隆武看来,这一战恐怕已经没了转机,他虽然病危,但也知道大军的情况。江南之战,他们是已经败了。
这样的大败,必然需要有人承担责任。
如果是崇祯皇帝,估计现在就得找人背锅了,但隆武帝终究经历与其他宗藩不同,就像他自己所说,人之将死,其言也善,他在弥留之际考虑最多的还是大明江山和朱明皇统的延续,而并非他个人的名声。
他现在是凭着最后一口气,以希望能够为朱家江山再尽一份力,安抚住统兵的将领。
金声桓也是老油条,但确实也被皇帝的言行所动,涕拜道:“臣万死难报答陛下之恩。”
隆武微微点头,“卿与成功,如今以是大明的左膀右臂,朕崩后,卿当竭力辅佐唐王。”说着他又把目光投向唐王,对他说道:“皇弟继承大统,新皇登基,可晋封成功为延平王,虎臣为东平王,王得任、孙守法为国公。”
王彦封王后,异性王的先例以开,但众人听了隆武的话依然十分震惊,这可是要连封两王。
唐王脸上一振,但很快也就明白了隆武的苦心,既然已经破例,那就没必要抱着祖制不放,而隆武自己不封,说让他登基后再封,便是给他施恩两将的机会。
试想经历了江南之败后,朝廷必然动荡,而他新帝继统,也正是人心不稳之时,此时若是能拉拢金声桓、郑成功两人用心辅佐,他的皇位就能大大稳固。
金声桓同样也是一振,他没想到吃了败仗也能封王,但他仔细一想,却也明白封这个王也是有条件的,那就是要保证唐王能够登基,皇帝这是给他画个饼,让他支持唐王。
不过不管怎么说,能够封王,这也皇帝对他的恩宠和厚爱,金声桓虽有野心,但他能够封王,已经是他目前野心的极限。
遇上这样的君王,怎叫他不感激涕冷,当即连连叩拜。
其实除此之外,隆武还有一层用意,就是希望通过封王,使得王彦的爵位不那么值钱,靠着提升两人的地位,以便能够遏制王彦。
隆武又让金声桓退到一边,唤万元吉进前吩咐道:“兵事有成功、虎臣,内事就托付卿与观生,朕崩之后,卿等务必用心辅佐,不得怠慢,以图再战。”
万元吉泣拜,隆武接着又对堂内众多官员说道:“卿等,朕不能一一嘱咐,愿皆用命,各安本职。”
语毕,隆武双目空洞,不在说话,呆呆的望着屋顶,似乎该交代的已经交代完了。
可是皇帝从始至终却都没有提过王彦,无论是唐王还是万元吉等人心中都是一阵疑惑,王彦如今掌握明朝一半以上的兵力,坐拥数省之地,这么重要的人物,皇帝为何不提,就似乎王彦一点也不重要一样。
“陛下,那衡阳藩呢?”万元吉提醒道。
隆武脸上露出难言之色,对于王彦隆武的感情是复杂的。
当初从杭州南逃的路上,王彦救他一命,此后于温州拥他监国,两人君臣对谈,王彦谏言四策,他都一一采纳。
那时隆武以王彦为心腹之臣,无话不谈,惺惺相惜,有着共同的报复和理想,关系亦君亦友,君臣两人联合与郑芝龙斗法,商议朝廷大事,策划如何打破困境,挡住建夷的进攻,堪称君臣典范。
可是随着明朝局势的好转,君臣两人却渐行渐远,两人起初是求存,可在生存的威胁逐渐解除后,两人政治上的分歧,便凸显出来。
可共患难,不能共富贵,这就是人性使然吧。
隆武在弥留之际,想起这段曾经的君臣之义,才觉得一阵惋惜,但现在说什么都已经晚了,而且他并不觉的他有什么过错,帝王之家本就无情,天真当不好皇帝。
隆武扭头过来,看着万元吉道:“朕已经留了一封书信给衡阳藩。朕崩之后,怎么处理与衡阳藩的关系,只能靠卿等自己。”
皇帝留的是书信,而不是旨意,万元吉有些明白,皇帝为什么不谈衡阳藩了。因为皇帝已经谈不动衡阳藩,衡阳藩要是与朝廷为敌,皇帝没有办法,反之衡阳藩如果还心向朝廷,皇帝不说,衡阳藩也会出力辅佐。
这时隆武挥了挥手,疲惫的道:“卿等勿以朕为念,趁着士卒还有些力气,尽快突围吧。”
语毕,皇帝一阵轻咳,血沫四溅,眼神也逐渐涣散。
就在这时,一员吊着一支胳膊的将领却忽然闯了进来,大哭道:“陛下,江面上有船,湖广的船,呜呜~~”
目光已经涣散的隆武帝听了这声呼喊,眼中的精气居然重新聚拢起来,豆大的泪珠从浑浊的眼中涌出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