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百零六章 要么顺从,要么灭亡(求订阅!)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水浒逐鹿传最新章节!
…
府州折家。
折可求将折家的重要人员全都召集到一起。
现在,折克禧、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规、折可通、折彦文、折彦适、折彦若、折彦颜、折彦野、折知常、折知刚以及历史上本该已经死了的折可存,全都在祠堂中。
等人全都到齐了以后,折可求将一封信先交给折克禧,然后说道:“此信是折苗苗所写,信的大概意思是,她在宫中过得很好,中主很喜欢她,将她升为充媛,赏给她很多珍宝、八个宫女,她还说,中主从外面运来了上千万石粮食,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救济百姓,大中收复之地的秩序基本上全都已经恢复,中原百姓很爱戴中主和大中,另外,中主准备一举收复河北、河东、燕云,希望咱们折家能为中主所用,再有,她跟中主说,咱们折家有不少女兵,中主希望咱们折家能将折美凤、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以及一都女兵送进宫里给他充当侍卫。”
折克禧看过信以后,道:“字这么丑,应该是苗苗那丫头写的。”,然后将信传给折可存。
折可求又道:“大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被中主纳入后宫之中,苗苗被中主纳了,也很正常,所以,此信应该是真的。”
折可存看过信之后,有些有气无力的说道:“此信其实无需鉴别,不管它是真还是假,它能起到的,也只是一个联系的作用,关键应在带来此信之人身上,他那里必有中主招揽我折氏的条件。”
去年金军败盟南下,雁门索援,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
后来,崞县城陷,折可存被俘,押往应州。
金人数劝,折可存皆不降。
不久前,趁着看守松懈,折可存从金营逃了出来,然后逃进大山之中。
金军本来搜山捉拿折可存的,可是后来,中金开战,金军一败再败,以至于河东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金军不得不停止搜山,折可存在最后关头捡了一命。
因此,折可存对救了他一命的中军有一定的好感。
信慢慢传到了折知常的手中。
折知常是折彦质的儿子,他是府州折家的一个另类,不习武,习文,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文人,而且还有些年轻气盛。
(后来,折知常是南派折氏领袖人物,南派折氏全都废武习文,折氏也就在那时慢慢没落了。)
折知常道:“咱们折家世受大宋皇恩,如今大宋遭难,正是我折氏报效大宋之时,焉能与伪中媾和?”
折彦质虽然是折可求、折可存等人的晚辈。
但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是第九代折家将中最杰出之人,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那一战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而折彦质又是第十代折家将中最杰出之人,甚至做到了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之职,是折氏子弟从未达到过的高位。
所以,折知常他们这支,在折家的话语权很重,哪怕折彦质现在因为失黄河而被赵桓贬到海州任团练副使。
折可求之子折彦文,道:“我折氏为大宋戍边二百载,哪代没有为大宋战死之人?所以对得起大宋的任何封赏。现如今,不是我折氏要抛弃大宋,而是大宋自失其国,我折氏数救不得,还损兵折将,进而陷我折氏处于西夏和金国的团团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积粮,随时都有倾灭之险,值此危急关头,我认为,我折氏当慎重选择,以延续五百年折氏为念。”
(后来,折彦文本想率领折氏夺回府州,可金国想要交好西夏,于是将与西夏有世仇的折氏迁去山东益都,这是折氏东迁的一支,折彦文是这支的领袖人物。)
折知常冲折彦文一拜,道:“十七叔此言差异,大宋虽然遭此大难,但并没有灭亡,最近有风声传来,说康王殿下已于南京应天府即位续存大宋,折氏应该派人与之联系,商议驱金逐中之计,如能拥护新天子重整山河,才不愧我折氏满门忠烈。”
折彦文悠悠地说道:“之前赵宋拥兵百万,山河完整,尚不是辽金之对手,如今山河破碎,精锐殆尽,又有灭辽败金之大中入主中原,赵宋如何重整山河?”
折知常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折彦文看着折知常道:“夏人恨我折氏入骨,必趁此机会灭我折氏,以报其仇,若无中军为援,我折氏何以继存?难道等遥不可期的赵宋救援?”
折知常铿锵有力道:“据寨而守,当亡则亡。”
这就是府州折氏目前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是折氏坚守了数百年的忠义。另一方面,又是折氏所面临的稍有不慎就会灭族的严峻形势。
对很多家族而言,这并不难选。
但对折氏而言,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折彦文知道,他跟折知常争辩下去,也不会有结果。
再有,不论折彦文,还是折知常,现在皆是晚辈,折氏还轮不到他们做主。
所以,折彦文不再与折知常争辩,而是冲折可求等人一拜,道:“还请长辈们定夺。”
折可求听言,看向折克禧,道:“九叔,你怎么看?”
折克禧是八代折家将仅存硕果,也是折家目前辈份最高之人,折可求自然得先问他的意见。
折克禧道:“你是族长,怎么反来问我?”
折可求道:“您是长辈,美凤妹妹又是您的幼女,此事自然得问您的意见。”
折克禧叹了口气,道:“此乃关系到我折氏一门生死存亡之要事,如何能以一些女子为念,族长尽可决定,老夫无不支持。”
折可求道:“九叔真深明大义矣!”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存,问道:“十二弟,你怎么看?”
折可存道:“中主素有威名、贤名,即便是汉儿,都对他推崇备至,当年他若不将燕云让与赵宋,汉儿绝不会反叛,胡人也断不可能进入中原,中原形势更不会至此,如今他率大军回到中原,必志在一统天下,以我观之,无人能阻其志,所以,折氏要么顺从,要么灭亡。”
经过被俘逃跑一事,折可存成熟了许多,也越发的对赵宋感到失望,所以他是站在投中一方的。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同,问道:“三哥,你怎么看?”
折可同道:“咱们还不知中主的条件如何,现在决定,是不是为时尚早?”
折可求又问了其他人。
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跟折可同差不多,想先听听李衍能给他们折氏开出甚么样的条件,然后再做决定。
换而言之,大多数人其实是赞成投中的。
这也正常,毕竟人心求活。
而且,李衍威名、贤名在外,成为新主,并不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当然,也有不少跟折知常一样认为折氏该为大宋尽忠的折氏子弟。
不过——
这部分人只是少数。
而且,年纪普遍要偏小一些,辈分也偏低一些。
关键是,这些人现在群龙无首——他们的领袖折彦质,现在正在海州任团练副使。
所以,折氏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是,先跟李衍派来送信的人,也就是燕青,好好谈谈,再做最后的决定。
……
…
府州折家。
折可求将折家的重要人员全都召集到一起。
现在,折克禧、折可同、折可致、折可久、折可规、折可通、折彦文、折彦适、折彦若、折彦颜、折彦野、折知常、折知刚以及历史上本该已经死了的折可存,全都在祠堂中。
等人全都到齐了以后,折可求将一封信先交给折克禧,然后说道:“此信是折苗苗所写,信的大概意思是,她在宫中过得很好,中主很喜欢她,将她升为充媛,赏给她很多珍宝、八个宫女,她还说,中主从外面运来了上千万石粮食,在山东、河北、河南等地救济百姓,大中收复之地的秩序基本上全都已经恢复,中原百姓很爱戴中主和大中,另外,中主准备一举收复河北、河东、燕云,希望咱们折家能为中主所用,再有,她跟中主说,咱们折家有不少女兵,中主希望咱们折家能将折美凤、折美鸾、折月秀、折月茹、折月芝、折月美以及一都女兵送进宫里给他充当侍卫。”
折克禧看过信以后,道:“字这么丑,应该是苗苗那丫头写的。”,然后将信传给折可存。
折可求又道:“大宋皇室之女和宗室之女全都被中主纳入后宫之中,苗苗被中主纳了,也很正常,所以,此信应该是真的。”
折可存看过信之后,有些有气无力的说道:“此信其实无需鉴别,不管它是真还是假,它能起到的,也只是一个联系的作用,关键应在带来此信之人身上,他那里必有中主招揽我折氏的条件。”
去年金军败盟南下,雁门索援,折可存受命驻兵崞县。
后来,崞县城陷,折可存被俘,押往应州。
金人数劝,折可存皆不降。
不久前,趁着看守松懈,折可存从金营逃了出来,然后逃进大山之中。
金军本来搜山捉拿折可存的,可是后来,中金开战,金军一败再败,以至于河东的局势变得紧张起来,金军不得不停止搜山,折可存在最后关头捡了一命。
因此,折可存对救了他一命的中军有一定的好感。
信慢慢传到了折知常的手中。
折知常是折彦质的儿子,他是府州折家的一个另类,不习武,习文,是一个标标准准的文人,而且还有些年轻气盛。
(后来,折知常是南派折氏领袖人物,南派折氏全都废武习文,折氏也就在那时慢慢没落了。)
折知常道:“咱们折家世受大宋皇恩,如今大宋遭难,正是我折氏报效大宋之时,焉能与伪中媾和?”
折彦质虽然是折可求、折可存等人的晚辈。
但折彦质的父亲折可适是第九代折家将中最杰出之人,勇武多智,曾大破羌夏联军十万之众,那一战是北宋西北边境少有的大胜仗。
而折彦质又是第十代折家将中最杰出之人,甚至做到了河北河东宣抚副使之职,是折氏子弟从未达到过的高位。
所以,折知常他们这支,在折家的话语权很重,哪怕折彦质现在因为失黄河而被赵桓贬到海州任团练副使。
折可求之子折彦文,道:“我折氏为大宋戍边二百载,哪代没有为大宋战死之人?所以对得起大宋的任何封赏。现如今,不是我折氏要抛弃大宋,而是大宋自失其国,我折氏数救不得,还损兵折将,进而陷我折氏处于西夏和金国的团团包围之中,外无援兵,内无积粮,随时都有倾灭之险,值此危急关头,我认为,我折氏当慎重选择,以延续五百年折氏为念。”
(后来,折彦文本想率领折氏夺回府州,可金国想要交好西夏,于是将与西夏有世仇的折氏迁去山东益都,这是折氏东迁的一支,折彦文是这支的领袖人物。)
折知常冲折彦文一拜,道:“十七叔此言差异,大宋虽然遭此大难,但并没有灭亡,最近有风声传来,说康王殿下已于南京应天府即位续存大宋,折氏应该派人与之联系,商议驱金逐中之计,如能拥护新天子重整山河,才不愧我折氏满门忠烈。”
折彦文悠悠地说道:“之前赵宋拥兵百万,山河完整,尚不是辽金之对手,如今山河破碎,精锐殆尽,又有灭辽败金之大中入主中原,赵宋如何重整山河?”
折知常道:“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
折彦文看着折知常道:“夏人恨我折氏入骨,必趁此机会灭我折氏,以报其仇,若无中军为援,我折氏何以继存?难道等遥不可期的赵宋救援?”
折知常铿锵有力道:“据寨而守,当亡则亡。”
这就是府州折氏目前所面临的两难困境——一方面,是折氏坚守了数百年的忠义。另一方面,又是折氏所面临的稍有不慎就会灭族的严峻形势。
对很多家族而言,这并不难选。
但对折氏而言,这的确是一个两难的选择。
酒逢知己千杯少,话不投机半句多。
折彦文知道,他跟折知常争辩下去,也不会有结果。
再有,不论折彦文,还是折知常,现在皆是晚辈,折氏还轮不到他们做主。
所以,折彦文不再与折知常争辩,而是冲折可求等人一拜,道:“还请长辈们定夺。”
折可求听言,看向折克禧,道:“九叔,你怎么看?”
折克禧是八代折家将仅存硕果,也是折家目前辈份最高之人,折可求自然得先问他的意见。
折克禧道:“你是族长,怎么反来问我?”
折可求道:“您是长辈,美凤妹妹又是您的幼女,此事自然得问您的意见。”
折克禧叹了口气,道:“此乃关系到我折氏一门生死存亡之要事,如何能以一些女子为念,族长尽可决定,老夫无不支持。”
折可求道:“九叔真深明大义矣!”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存,问道:“十二弟,你怎么看?”
折可存道:“中主素有威名、贤名,即便是汉儿,都对他推崇备至,当年他若不将燕云让与赵宋,汉儿绝不会反叛,胡人也断不可能进入中原,中原形势更不会至此,如今他率大军回到中原,必志在一统天下,以我观之,无人能阻其志,所以,折氏要么顺从,要么灭亡。”
经过被俘逃跑一事,折可存成熟了许多,也越发的对赵宋感到失望,所以他是站在投中一方的。
折可求又看向折可同,问道:“三哥,你怎么看?”
折可同道:“咱们还不知中主的条件如何,现在决定,是不是为时尚早?”
折可求又问了其他人。
大多数人的意见都跟折可同差不多,想先听听李衍能给他们折氏开出甚么样的条件,然后再做决定。
换而言之,大多数人其实是赞成投中的。
这也正常,毕竟人心求活。
而且,李衍威名、贤名在外,成为新主,并不是一件很难接受的事。
当然,也有不少跟折知常一样认为折氏该为大宋尽忠的折氏子弟。
不过——
这部分人只是少数。
而且,年纪普遍要偏小一些,辈分也偏低一些。
关键是,这些人现在群龙无首——他们的领袖折彦质,现在正在海州任团练副使。
所以,折氏最后商量出来的结果是,先跟李衍派来送信的人,也就是燕青,好好谈谈,再做最后的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