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13章治国之道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之超级召唤系统最新章节!
两日过后,诸葛亮便率领着雍州本部兵马启程前往江州,对付杨素。
而刘辩则留在了成都,毕竟益州内部还是刚刚平定,他身为皇帝,理应坐镇中央,居中指挥调度,不宜在亲往前线了。
成都也还有许多事情等候他的处理。
平定益州之后,官员的调度问题,毕竟益州的军政大权,以前一直是由司马懿和杨素把持。各个地方,军中,二人的心腹不少,虽然如今益州文武已经投降,刘辩不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有些人,着实不能大用。
所以平定益州以后,官员调度的问题,便成了第一要务。
其次就是降兵的安置问题,如今天下已定,益州已平,只剩下江东和北方草原未定。待到海晏河清之日,各州自然不会保存如此多的兵力,否则就会造成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
而益州并不属于战略重地,四周并无大敌,只有南蛮,西羌可虑,然并不强大,三五万兵马便可镇压。因此益州无需保持强大的兵力,而益州属于盆地,一但所设兵马过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将领拥兵自重。
如今高颎,张任,司马懿,以及杨素麾下,各路兵马加起来有十几万,这些兵马无疑是多了。刘辩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裁剪兵员,让多余的士兵返回家乡。
治理益州,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这天刘辩召集了几个在益州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才,一起商议大事。
张松这个定好了的益州刺史自然在列,除此之外还有法正,黄权等人。
张松,法正,黄权,还有前段时间被张松派去江州的董和,这几人,乃是益州文臣之中能力最高的。
法正乃是历史上刘备的谋主,擅长军谋,奇谋,并且在汉中之战中,献计斩杀了夏侯渊,只可惜后来英年早逝,若他尚存,诸葛亮后来应该也不至于积劳成疾。
黄权,名气较法正可能不大,但他的能力却也不差法正等人。历史上夷陵之战刘备兵败后,黄权无法回到蜀国,只能投降曹魏。她在曹魏,虽是降臣,但却一直做到了车骑将军,镇南将军,成为曹丕器重的大臣。
后世电视剧里小说里经常听过一句话,封赏官员将军的时候,赏赐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职,便是从黄权开始的。拥有开府治事的权利,礼仪与三公相同。
法正:武力53,统帅82,智力96,政治94。
黄权:武力76,统帅89,智力94,政治95。
刘辩将这些人召集起来,说道:“诸公皆是益州的俊杰,如今益州初定,急需人才来治理益州,你们的责任犹为重要。但光有你们几个却不成,地基垒好了,却需要一层层的添砖加瓦。
只是益州的军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司马懿和杨素手中,朕不熟悉,也不敢轻用,不过朕信得过你们。如今希望你们能给朕推荐认识的人才,在由你们推荐的人才来推荐他们认识的人才,如此逐层下放,所得人才,便都是有德有能的大才,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三人一听刘辩将益州的取才之权交给他们,都非常感动,齐声道:“陛下放心,我等一定为陛下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替陛下治理好益州。”
刘辩笑道:“好,除此之外,还可以张贴招贤榜来招揽人才,具体的考核,都由你们负责。不过要切记,唯贤,唯德!”
“诺!”三人拱手领命。
唯才是举,还是唯贤唯德这两种用人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论的。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唯才是举,而蜀国的诸葛亮,则是唯贤唯德。
曹操的人才,不论出身,有能力就可以得到重用,而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选用人才都是德行唯先。
固然曹操的唯才是举,为曹魏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使其迅速壮大,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没忠心可靠的人。
司马懿就不必说了,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当时还有许多曹操留下来的老臣,孙礼,郭淮,还有四朝元老蒋济,这些人都是曹操提拔重用起来的,可结果怎么样?全帮司马懿去了。
在看蜀国,灭亡之时只有刘禅身边的平时的亲信主张投降,诸葛亮留下来得一干老臣,全都是死战不降,甚至姜维在刘禅投降以后,还打算为他复国,惟贤惟德的用人举措,比之唯才是举,忠心的人多得多。
如今天下平定,刘辩自然不会在选择唯才是举,而是选择惟贤惟德,德贤在先,才能在后。才能不够没关系,有德行就行,一不贪污,二不腐败,兢兢业业的治理地方,总比那些有才能得蛀虫治理的要有政绩。
“切记贤德在先啊!”三人拱手离去之前,刘辩深深的看了一眼法正和张松。
二人心下一凛,拱手道:“陛下放心!”
其实这三人之中,刘辩最中意的还是黄权,虽然历史上他仕三主,但都是逼于无奈,为人臣子,一向都是兢兢业业。只要投降了,绝对是中心可靠。
反倒是法正和张松二人,性格都有瑕疵。
法正眦睚必报,小肚鸡肠,而张松恃才傲物,有些自大,都不如黄权忠厚克制。
不过好在如今天下平定,不是乱世,用这二人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三人走后,刘辩做到了位置上,开始奋笔疾书。
不过一会儿,他便写好了两封书信。
刘辩将两封书信递给身后侍奉的杨延嗣,道:“这两封书信,一封送往武当书院,交给荀谌,一封送去洛阳交给谢安,让他们各调一百学业有成的学子,前来益州为官。”
杨延嗣一听疑惑道:“陛下你不是让法正他们三个推荐人才,又发布招贤榜选官吗?他们还从司隶和荆州调人?”
刘辩回答道:“此三人都是益州人,择录的官员,也必定是益州士人,他们虽然忠心可靠,但益州地理位置不同,它与中原道路不通。
朕以后离开了成都,时间一长,益州的这些士人官员相互熟悉,出了错,就会出现包庇的情况。朕远在中原,如何知益州之事?所以朕要调集司隶,荆州官员来此,相互平衡制约,有不同派系在,他们就不敢轻易松懈,而是忠心为国,一心为百姓做事了。”
两日过后,诸葛亮便率领着雍州本部兵马启程前往江州,对付杨素。
而刘辩则留在了成都,毕竟益州内部还是刚刚平定,他身为皇帝,理应坐镇中央,居中指挥调度,不宜在亲往前线了。
成都也还有许多事情等候他的处理。
平定益州之后,官员的调度问题,毕竟益州的军政大权,以前一直是由司马懿和杨素把持。各个地方,军中,二人的心腹不少,虽然如今益州文武已经投降,刘辩不应该追究他们的责任,但有些人,着实不能大用。
所以平定益州以后,官员调度的问题,便成了第一要务。
其次就是降兵的安置问题,如今天下已定,益州已平,只剩下江东和北方草原未定。待到海晏河清之日,各州自然不会保存如此多的兵力,否则就会造成地方将领拥兵自重的情况。
而益州并不属于战略重地,四周并无大敌,只有南蛮,西羌可虑,然并不强大,三五万兵马便可镇压。因此益州无需保持强大的兵力,而益州属于盆地,一但所设兵马过多,反而更容易造成将领拥兵自重。
如今高颎,张任,司马懿,以及杨素麾下,各路兵马加起来有十几万,这些兵马无疑是多了。刘辩所做的第二件事,便是裁剪兵员,让多余的士兵返回家乡。
治理益州,最重要的还是人才。
这天刘辩召集了几个在益州有举足轻重地位的人才,一起商议大事。
张松这个定好了的益州刺史自然在列,除此之外还有法正,黄权等人。
张松,法正,黄权,还有前段时间被张松派去江州的董和,这几人,乃是益州文臣之中能力最高的。
法正乃是历史上刘备的谋主,擅长军谋,奇谋,并且在汉中之战中,献计斩杀了夏侯渊,只可惜后来英年早逝,若他尚存,诸葛亮后来应该也不至于积劳成疾。
黄权,名气较法正可能不大,但他的能力却也不差法正等人。历史上夷陵之战刘备兵败后,黄权无法回到蜀国,只能投降曹魏。她在曹魏,虽是降臣,但却一直做到了车骑将军,镇南将军,成为曹丕器重的大臣。
后世电视剧里小说里经常听过一句话,封赏官员将军的时候,赏赐开府仪同三司,这个官职,便是从黄权开始的。拥有开府治事的权利,礼仪与三公相同。
法正:武力53,统帅82,智力96,政治94。
黄权:武力76,统帅89,智力94,政治95。
刘辩将这些人召集起来,说道:“诸公皆是益州的俊杰,如今益州初定,急需人才来治理益州,你们的责任犹为重要。但光有你们几个却不成,地基垒好了,却需要一层层的添砖加瓦。
只是益州的军政大权,一直掌握在司马懿和杨素手中,朕不熟悉,也不敢轻用,不过朕信得过你们。如今希望你们能给朕推荐认识的人才,在由你们推荐的人才来推荐他们认识的人才,如此逐层下放,所得人才,便都是有德有能的大才,不知你们意下如何?”
三人一听刘辩将益州的取才之权交给他们,都非常感动,齐声道:“陛下放心,我等一定为陛下挑选德才兼备的人才,替陛下治理好益州。”
刘辩笑道:“好,除此之外,还可以张贴招贤榜来招揽人才,具体的考核,都由你们负责。不过要切记,唯贤,唯德!”
“诺!”三人拱手领命。
唯才是举,还是唯贤唯德这两种用人方法,一直以来都是有争论的。
历史上的曹操,就是唯才是举,而蜀国的诸葛亮,则是唯贤唯德。
曹操的人才,不论出身,有能力就可以得到重用,而蜀国在诸葛亮的治理下,选用人才都是德行唯先。
固然曹操的唯才是举,为曹魏提供了大量的人才,使其迅速壮大,但也有一个缺点,就是没忠心可靠的人。
司马懿就不必说了,后来司马懿发动高平陵之变,当时还有许多曹操留下来的老臣,孙礼,郭淮,还有四朝元老蒋济,这些人都是曹操提拔重用起来的,可结果怎么样?全帮司马懿去了。
在看蜀国,灭亡之时只有刘禅身边的平时的亲信主张投降,诸葛亮留下来得一干老臣,全都是死战不降,甚至姜维在刘禅投降以后,还打算为他复国,惟贤惟德的用人举措,比之唯才是举,忠心的人多得多。
如今天下平定,刘辩自然不会在选择唯才是举,而是选择惟贤惟德,德贤在先,才能在后。才能不够没关系,有德行就行,一不贪污,二不腐败,兢兢业业的治理地方,总比那些有才能得蛀虫治理的要有政绩。
“切记贤德在先啊!”三人拱手离去之前,刘辩深深的看了一眼法正和张松。
二人心下一凛,拱手道:“陛下放心!”
其实这三人之中,刘辩最中意的还是黄权,虽然历史上他仕三主,但都是逼于无奈,为人臣子,一向都是兢兢业业。只要投降了,绝对是中心可靠。
反倒是法正和张松二人,性格都有瑕疵。
法正眦睚必报,小肚鸡肠,而张松恃才傲物,有些自大,都不如黄权忠厚克制。
不过好在如今天下平定,不是乱世,用这二人也不会出什么大乱子。
三人走后,刘辩做到了位置上,开始奋笔疾书。
不过一会儿,他便写好了两封书信。
刘辩将两封书信递给身后侍奉的杨延嗣,道:“这两封书信,一封送往武当书院,交给荀谌,一封送去洛阳交给谢安,让他们各调一百学业有成的学子,前来益州为官。”
杨延嗣一听疑惑道:“陛下你不是让法正他们三个推荐人才,又发布招贤榜选官吗?他们还从司隶和荆州调人?”
刘辩回答道:“此三人都是益州人,择录的官员,也必定是益州士人,他们虽然忠心可靠,但益州地理位置不同,它与中原道路不通。
朕以后离开了成都,时间一长,益州的这些士人官员相互熟悉,出了错,就会出现包庇的情况。朕远在中原,如何知益州之事?所以朕要调集司隶,荆州官员来此,相互平衡制约,有不同派系在,他们就不敢轻易松懈,而是忠心为国,一心为百姓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