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5章 技术保密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贞观帝师最新章节!
军机坊,虽然夏鸿升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奇怪,可它终究是皇帝亲定的名字,所以就只能叫军机坊了。●⌒,专司制作军中机要之物的作坊,这么解释听来也能说得通。实际上夏鸿升对于李世民建立这个单独的朝廷作坊,是抱着一种十分赞同的态度的。毕竟,但凡是军中所制作的机密要件,都是绝对不能够被大唐的敌人或是潜在敌人所知道的。于是一个由皇帝信得过的人管理,并且能够独立于工部将作监的各个校署之外的专门作坊,对于这些军中机密物件的保密十分有好处。说起来,李世民也不能说是一个毫无保密意识的人。毕竟,像百炼钢技术之类的技艺都是十分保密的,为此大唐甚至严禁向周边的突厥、吐谷浑等贩卖铁器,以达到保密,和在兵器上占据优势的目的。
可是,距离如同后世里面老美那样做到技术垄断和绝对保密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码,夏鸿升就知道历史上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之类的周边国家都派来了遣唐使,从大唐学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论是文化上,还是技术上的。
这些领先的技术应当成为最高等级的机密,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没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前,要牢牢的紧握在大唐的手中,涉及到关键领域的技术严禁外传。一般领域的领先技术,刚开始也不能给,只卖成品,卖到一定程度了,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之后,再用高额技术转让费卖掉。
总之,这些先进的技术应该用来为大唐谋利,而不能只是打着一个圣人仁德的幌子,为了一个天朝上国的虚名和几句恭维的臣服,就便宜了那些外邦。
技术落后带来的恶果,令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苦难,可谓是华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华夏曾有过无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的技术。这些技术都被提倡有容乃大的华夏教给了外邦,曾令无数原本不通文明的民族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可后来呢,得到的却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些随着列强的枪火而来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割下。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割去了一块又一块的血肉,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一念及此,夏鸿升的脑海之中就浮现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台上的老师带着恨意将那些屈辱的历史呈现出来的情形,又或是自己之后成了教书匠站在讲台上。带着同样的情绪将那段屈辱的历史又讲给台下的学生的时候,那心中盈满的愤怒和不甘。
深吸了一口气,夏鸿升坐下在了书房的书桌后面,然后铺开纸张,奋笔疾书了起来。
夏鸿升一般情况下是不写奏疏的,因为比起奏疏,他更加倾向于当面向李老二进言,能够讲解清楚。然而对于需要系统的、长远的进行的计划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完善,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融汇到一起。尽可能的详尽,这时候夏鸿升才会选择书写下来,想起来一些,就补充一些,一直到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才算完成。这是草稿,然后夏鸿升会对草稿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其逻辑通顺,形成正是的奏疏。自然,格式用语之类的同其他大臣的可不一样。夏鸿升所写的奏疏。更像是后世里公文的格式。
夏鸿升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了两天的时间,才最终整理出来了这一份奏疏来,从头到尾又读过一遍,觉得已经详尽了。这才从书房里面走了出来。
天色到底亮的早了,晨风习习,从早晨起来就开始带着些熏暖的意味了,远远的空中飘过来一团团白色的飞絮,沾在了脸上一痒,这才惊觉已然又到了飘絮时节了。
“公子。该上朝了。”齐勇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过来叫夏鸿升了。
夏鸿升点点头,出门之后乘上马车,奔向朱雀门去了。
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并未再提起突厥之事,不过看迟迟没有动静,似乎李世民并不打算现下立刻就对突厥动手了。也或许李世民仍旧正在考虑之中,或者已经同那几个心腹大佬有了某种定计。
几个臣工上奏了之后,李世民便问了一句:“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夏鸿升并未从队列中走出来上奏,袖中的奏疏是准备等散朝之后去当面呈送给李世民的。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并不适合说这些事情,既然是保密工作,自然要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
“若是诸卿都无事了,那便退朝吧!”李世民哼站起来挥了挥手,然后便转身离开了。王德在后面喊了声退朝,文武百官便开始齐齐告退一礼,然后离开太极殿了。
夏鸿升每走,慢吞吞的留在后面,见百官都差不多快要出去完了,就请了内侍前去通报,自己则在前面等着。
很快,内侍就前来告知夏鸿升,可以过去了。
夏鸿升走到后面,李世民正坐在前面,准备要翻阅奏疏,见夏鸿升进去了,就问道:“怎么,可是那《三国演义》又写出了新章回来?”
“启禀陛下,是又写出了几回来。”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说道:“臣今日……”
“那且先呈来给朕过目,其他事情等朕看过之后再说。”李世民打断了夏鸿升的话,然后便令王德过去,走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夏鸿升只得先将书稿给了王德呈送上去。
李世民伸手就一把从王德的手中拿走了书稿,立刻埋头看了起来。
夏鸿升见李世民看的投入,也只好等着,等他看完之后再说技术保密的事情了。
“好!哈哈哈哈!……”李世民忽然一拍桌子:“好!真是神乎其神!哈哈哈哈,草船借箭之策出人意料,这诸葛孔明真乃奇才也!”
夏鸿升正眼观鼻鼻观心的走神儿呢,李老二突然间一拍桌子哈哈大笑吓了夏鸿升一跳,抬眼一看,就见李老二正看的津津有味,心道这三国的威力果然不是盖的。连李老二都能被迷成这样,莫非真的正应了那句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李世民看的十分投入,很快又翻过了几张纸来,看着看着,又突然眉头一皱:“这……这也太……借东风烧赤壁,东风也能借来?”
说完,抬起头来看向了夏鸿升,说道:“夏卿,这诸葛孔明智谋过人不错,可这借东风之行径,却也未免太过神乎其神了吧?有这等仙家本事,又何必花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对付曹孟德?”
“启禀陛下,这哪里是什么仙家本事,不过是那诸葛亮拥有十分丰富的格物知识,所以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而已。”夏鸿升笑了笑,对李世民解释道:“陛下,赤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上本就多风,夏季风向东南,冬季风向西北,其中常有往复,冬日虽常吹西北风,可当中也有某些时日里面因为气温的间段性回暖升高,而在局部地区挂起东风。诸葛亮并非是会仙家本事,而正是熟识这些格物知识,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故而推测出会有东风来。然后为了制造玄机,扩大孙刘联兵中刘备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也增加东吴对他的忌惮,同时制造机会,逃离三江口合周瑜的陷害,故而才故意设坛作法,故弄玄虚,说是从天上借来了东风而已。”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这格物之道,当真是包罗万象,犹如神技啊!”
李世民感叹着,将手中的书稿交给了王德。这已经是习惯了,夏鸿升新写出来的书稿让李世民头前看过之后,李世民就会交给王德命人抄录下来,再让宫中禁卫送回夏鸿升家中。
“正是,陛下,格物一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若是我大唐能够有无数个犹如这诸葛亮一般精通格物之道的人才来,何愁四夷不服,天下不定?何愁国家不富裕,军队不强大?何愁百姓不安居,臣民不乐业?!”夏鸿升笑着向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看了看,继而笑了起来:“夏卿这是话中有话啊?”
“臣的确有这个想发。臣常常想,倘若有一天,大唐学习格物之道的人能如同书生士子学习先贤之言一般多,如同文人墨客精研儒家经文一般精研格物。那时候,咱们大唐该是多么的强大!”夏鸿升向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不过,微臣还没有想到应该怎么做,等微臣想到了,一定禀告陛下斟酌。”
“呵呵,也好,朕有的是时间,等夏卿考虑清楚。”李世民笑了笑,又问道:“夏卿今日前来,还有何事?”
夏鸿升掏出了奏疏来:“臣今日前来,是想要奏请陛下召集心腹之臣,制定技术保密之策!”(未完待续。)
军机坊,虽然夏鸿升觉得这个名字起的很奇怪,可它终究是皇帝亲定的名字,所以就只能叫军机坊了。●⌒,专司制作军中机要之物的作坊,这么解释听来也能说得通。实际上夏鸿升对于李世民建立这个单独的朝廷作坊,是抱着一种十分赞同的态度的。毕竟,但凡是军中所制作的机密要件,都是绝对不能够被大唐的敌人或是潜在敌人所知道的。于是一个由皇帝信得过的人管理,并且能够独立于工部将作监的各个校署之外的专门作坊,对于这些军中机密物件的保密十分有好处。说起来,李世民也不能说是一个毫无保密意识的人。毕竟,像百炼钢技术之类的技艺都是十分保密的,为此大唐甚至严禁向周边的突厥、吐谷浑等贩卖铁器,以达到保密,和在兵器上占据优势的目的。
可是,距离如同后世里面老美那样做到技术垄断和绝对保密的程度,还远远没有达到。起码,夏鸿升就知道历史上倭国、高句丽、新罗百济之类的周边国家都派来了遣唐使,从大唐学走了许许多多的东西,不论是文化上,还是技术上的。
这些领先的技术应当成为最高等级的机密,得到最好的保护,在没有更加先进的技术出现之前,要牢牢的紧握在大唐的手中,涉及到关键领域的技术严禁外传。一般领域的领先技术,刚开始也不能给,只卖成品,卖到一定程度了,有了更加先进的技术之后,再用高额技术转让费卖掉。
总之,这些先进的技术应该用来为大唐谋利,而不能只是打着一个圣人仁德的幌子,为了一个天朝上国的虚名和几句恭维的臣服,就便宜了那些外邦。
技术落后带来的恶果,令中华民族经历了长达百年的苦难,可谓是华夏五千年来最为黑暗的一段时期。华夏曾有过无数领先于世界其他国家数百年的技术。这些技术都被提倡有容乃大的华夏教给了外邦,曾令无数原本不通文明的民族走上了文明开化的道路。可后来呢,得到的却是什么样的结果?
那些随着列强的枪火而来的各种不平等条约,犹如一把把锋利的刀刃割下。不仅在中华大地上割去了一块又一块的血肉,也在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上留下了一道又一道的伤疤。
一念及此,夏鸿升的脑海之中就浮现出了自己曾经作为学生坐在教室里,听讲台上的老师带着恨意将那些屈辱的历史呈现出来的情形,又或是自己之后成了教书匠站在讲台上。带着同样的情绪将那段屈辱的历史又讲给台下的学生的时候,那心中盈满的愤怒和不甘。
深吸了一口气,夏鸿升坐下在了书房的书桌后面,然后铺开纸张,奋笔疾书了起来。
夏鸿升一般情况下是不写奏疏的,因为比起奏疏,他更加倾向于当面向李老二进言,能够讲解清楚。然而对于需要系统的、长远的进行的计划时,为了能够尽可能的完善,把自己能想起来的东西都融汇到一起。尽可能的详尽,这时候夏鸿升才会选择书写下来,想起来一些,就补充一些,一直到再也想不出其他的了,才算完成。这是草稿,然后夏鸿升会对草稿进行整理和修改,使其逻辑通顺,形成正是的奏疏。自然,格式用语之类的同其他大臣的可不一样。夏鸿升所写的奏疏。更像是后世里公文的格式。
夏鸿升将自己关在书房里面了两天的时间,才最终整理出来了这一份奏疏来,从头到尾又读过一遍,觉得已经详尽了。这才从书房里面走了出来。
天色到底亮的早了,晨风习习,从早晨起来就开始带着些熏暖的意味了,远远的空中飘过来一团团白色的飞絮,沾在了脸上一痒,这才惊觉已然又到了飘絮时节了。
“公子。该上朝了。”齐勇已经准备好了马车,过来叫夏鸿升了。
夏鸿升点点头,出门之后乘上马车,奔向朱雀门去了。
朝堂之上,李世民也并未再提起突厥之事,不过看迟迟没有动静,似乎李世民并不打算现下立刻就对突厥动手了。也或许李世民仍旧正在考虑之中,或者已经同那几个心腹大佬有了某种定计。
几个臣工上奏了之后,李世民便问了一句:“诸位爱卿,可还有什么事情要奏?”
夏鸿升并未从队列中走出来上奏,袖中的奏疏是准备等散朝之后去当面呈送给李世民的。在这种公开的场合并不适合说这些事情,既然是保密工作,自然要让知道的人越少越好了。
“若是诸卿都无事了,那便退朝吧!”李世民哼站起来挥了挥手,然后便转身离开了。王德在后面喊了声退朝,文武百官便开始齐齐告退一礼,然后离开太极殿了。
夏鸿升每走,慢吞吞的留在后面,见百官都差不多快要出去完了,就请了内侍前去通报,自己则在前面等着。
很快,内侍就前来告知夏鸿升,可以过去了。
夏鸿升走到后面,李世民正坐在前面,准备要翻阅奏疏,见夏鸿升进去了,就问道:“怎么,可是那《三国演义》又写出了新章回来?”
“启禀陛下,是又写出了几回来。”夏鸿升躬身施了一礼,说道:“臣今日……”
“那且先呈来给朕过目,其他事情等朕看过之后再说。”李世民打断了夏鸿升的话,然后便令王德过去,走到了夏鸿升的跟前来。夏鸿升只得先将书稿给了王德呈送上去。
李世民伸手就一把从王德的手中拿走了书稿,立刻埋头看了起来。
夏鸿升见李世民看的投入,也只好等着,等他看完之后再说技术保密的事情了。
“好!哈哈哈哈!……”李世民忽然一拍桌子:“好!真是神乎其神!哈哈哈哈,草船借箭之策出人意料,这诸葛孔明真乃奇才也!”
夏鸿升正眼观鼻鼻观心的走神儿呢,李老二突然间一拍桌子哈哈大笑吓了夏鸿升一跳,抬眼一看,就见李老二正看的津津有味,心道这三国的威力果然不是盖的。连李老二都能被迷成这样,莫非真的正应了那句不是英雄,不读三国?
李世民看的十分投入,很快又翻过了几张纸来,看着看着,又突然眉头一皱:“这……这也太……借东风烧赤壁,东风也能借来?”
说完,抬起头来看向了夏鸿升,说道:“夏卿,这诸葛孔明智谋过人不错,可这借东风之行径,却也未免太过神乎其神了吧?有这等仙家本事,又何必花费那么大的功夫去对付曹孟德?”
“启禀陛下,这哪里是什么仙家本事,不过是那诸葛亮拥有十分丰富的格物知识,所以预测到会有东风,因此在七星坛上只是装腔作势装作使用法术,同时震慑江东而已。”夏鸿升笑了笑,对李世民解释道:“陛下,赤壁处于长江中下游地区,江上本就多风,夏季风向东南,冬季风向西北,其中常有往复,冬日虽常吹西北风,可当中也有某些时日里面因为气温的间段性回暖升高,而在局部地区挂起东风。诸葛亮并非是会仙家本事,而正是熟识这些格物知识,感受到了气温的升高,故而推测出会有东风来。然后为了制造玄机,扩大孙刘联兵中刘备方面的贡献和影响,也增加东吴对他的忌惮,同时制造机会,逃离三江口合周瑜的陷害,故而才故意设坛作法,故弄玄虚,说是从天上借来了东风而已。”
“原来如此!”李世民恍然大悟:“这格物之道,当真是包罗万象,犹如神技啊!”
李世民感叹着,将手中的书稿交给了王德。这已经是习惯了,夏鸿升新写出来的书稿让李世民头前看过之后,李世民就会交给王德命人抄录下来,再让宫中禁卫送回夏鸿升家中。
“正是,陛下,格物一道博大精深,包罗万象。若是我大唐能够有无数个犹如这诸葛亮一般精通格物之道的人才来,何愁四夷不服,天下不定?何愁国家不富裕,军队不强大?何愁百姓不安居,臣民不乐业?!”夏鸿升笑着向李世民说道。
李世民盯着夏鸿升看了看,继而笑了起来:“夏卿这是话中有话啊?”
“臣的确有这个想发。臣常常想,倘若有一天,大唐学习格物之道的人能如同书生士子学习先贤之言一般多,如同文人墨客精研儒家经文一般精研格物。那时候,咱们大唐该是多么的强大!”夏鸿升向李世民行了一礼,说道:“不过,微臣还没有想到应该怎么做,等微臣想到了,一定禀告陛下斟酌。”
“呵呵,也好,朕有的是时间,等夏卿考虑清楚。”李世民笑了笑,又问道:“夏卿今日前来,还有何事?”
夏鸿升掏出了奏疏来:“臣今日前来,是想要奏请陛下召集心腹之臣,制定技术保密之策!”(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