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百三十七章 世家争霸,沾亲带故!【求订阅!】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冠绝新汉朝最新章节!
这话几乎难以反驳,因为这项将豪强迁徙的制度,确实没有传下来,所以拓跋郁律只好回到之前的话题,又道:“但这些世族中,有很多像杨家这样的,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
“杨家有传承,但能扬名至今,靠的已经不是血脉。”陈止摇了摇头,“如今的杨家,和先秦的杨家,血脉想通,而本质不同,我知道你觉得此言笼统,那就再说一家,这一家,你肯定熟悉。”
陈止笑了笑,压低声音继续道:“既然提及杨家,那有个家族,更该提及了,汉有三兴,你觉得季汉选错了制度,为何光武复兴汉室的时候,没有恢复古老的迁徙制度呢?不仅如此,世家的成长,大部分还是在次汉完成的,你总不会以为,天下诸多世家大族,是季汉建立之后突然冒出来的吧?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发展的?甚至季汉之前,群雄割据,那些人又都是出自哪里?”
拓跋郁律一愣,正要说话,但心中一想,嗓子却是怎么都发不出声音来。
“光武之家在南阳,其实南阳宛城,为天下富豪汇聚之地,光武外祖樊家,家田广阔,闭门成市,其姊丈邓晨为巨富,后结交各家,至河北群豪归附,乃成大势,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的势力,此乃根基,以此成事,比起刘氏宗亲,更似地方豪强,这与杨家比起,岂不是更为迥异?豪强立国,如何反过去迁徙豪族?不是自掘根基么?事实上,光武皇帝不仅没有迁徙豪族、打压世家,还规定了田租三十税一,重士善卿,美名传扬。”
“陈君所说也不过两家,而且那邓惠侯,还因光武皇帝起兵,被抄了家。”拓跋郁律本能的反驳,但语气已经弱了很多,同时着眼的地方,也不再是大的制度,而是纠结于历史细节。
“只有两家?”陈止摇了摇头,不客气的指出,“云台二十八将,豪族者十之六七,皆立大族,指责季汉未能治理世家豪族,纯属冤枉,按这个说法,那宣武一统前,几十年战乱,莫非是光武之错?因他不灭云台众将、不绝公卿士族,不断王朝根基,以至王朝二百年灭亡?岂不可笑?再者,董卓乱政,军阀割据,哪家不是世家出身?麾下又有几个不以世家为重?”
拓跋郁律嘴唇微动,抬手擦汗,终究说不出话来了。
陈止却没有停下,依旧说着:“曹操重荀氏,荀氏加入之后,广引乡党,叔举荐其侄,侄举荐其友,友又有亲,亲又有其友,最终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若是布衣起家,这群人岂能服气?”
“袁绍兄弟,四世三公,累世望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以众望所归,北霸几州,南称皇帝,普通小族,岂能效仿?”
“刘表汉室宗亲、名望传天下,为八骏之一,因此以客身镇荆襄,娶大族之女,方能有人相从,若是无名小卒,岂可为之?”
“孙氏父子,前后三代,经营多年,那孙策借兵归家,靠乡亲友人,才能以小博大,期间不知多少次搏命,就为弥补家世与名望的不足,最终乃至身死,托弟于故交与宿老,叮嘱孙权,内事、外事,皆与世家妥协,方可行之,否则昭烈皇帝未必能取而代之!”
“这般几家,若他们一统天下,是否就没有九品之法?就没有世家之大?”
一口气说了军阀割据时的几大势力,陈止微微停歇,看着额头见汗的拓跋郁律,他微微摇头,有些感慨的道:“便是昭烈皇帝,斩黄巾起家,因无名无财,更无家世,连宗亲之名都无人相信,朝廷说好的封赏,得在洛阳苦求多月,勉强得一县尉之职,后来朝廷为理秩序,将黄巾军功得官之人罢黜,派督邮去各地,以种种借口,削减职位,昭烈皇帝无从拒绝,只好自编一场鞭打之戏,在去官职前勉强谋一点名声,前路漫漫,但靠着名声,他才能渐入世家之眼啊。”
拓跋郁律越听,这脸色越是变幻,这些人的名字,他当然知道,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留下了名号,但过去观史,只是看到他们如何叱咤风云,如何金戈铁马,现在听陈止这么一说,才惊觉,这些个人,确实都有着相通之处,心里的惊疑,逐步平息,开始信服起来。
陈止则被勾起思绪,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
前世,他也曾妄想做番事业,但了解现实之后,就息了念头,他一个没有名声和背景,乃至来历都说不清的人,在那个世道直接被看做流民,哪里有成事的可能?
世家,不是两晋突然冒出来的,东汉末年就已彻底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定无数规则,没有九品,亦不逞多让,不是一个穿越者,靠着一个口号、两块玻璃、三个肥皂,就能打破的。
于是,陈止只能退而求其次,择一家诸侯投靠,即便这样,也需要极高门槛,比如曹操麾下,有招贤馆之说,但敢去的人,多有跟脚来历,更不要说,更多的人是彼此推荐,陈止一介白衣,怕是有招贤馆也进不去,进去了也无人举荐,有人举荐……
都有人举荐了,还要去召贤馆?
慢慢的,他的目光落到了刘备的身上。
和后世认知不同,这位刘皇叔算是群雄中根基最差的,所谓皇叔,最初无人相信,也无人在意,更别说靠个皇叔名号招摇撞骗,皇帝都不顶用,何况你个皇叔?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止都没听过和他有关的消息,差点以为自己的蝴蝶翅膀,把这位传闻中,靠着眼泪哭出一国的帝王,给扇没了。
不过,最后他知道自己杞人忧天了,那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加上世家大族对消息和知识的垄断,别说陈止,就是地方官吏,没有特地传信,也很难知道,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就是知道了,也不在意。
那个时候,随便找百多个人,兴许就能找个皇叔、皇伯什么的,不差刘备这一个,这个称号,可以锦上添花,但也得等皇帝认你了再说,怎么让皇帝认你?
最起码,你得从草鞋专卖铺,一路打拼到一方诸侯,最次也得是省长那个层次,再往中央这么一去,指不定就能得到官方认证了。
这样的情况下,陈止第一次听闻刘备,就是有关鞭打督邮的事了。
而就连这件事,都是刘备精心策划的,是他在不知前路如何之时,咬牙拼出的一点名声。
督邮,乃朝廷派去考察地方官员得失的官员,有很大的权柄,可以临机决断,夺官去职,而派出督邮的大背景,实是源自朝廷的一项善政——
当时汉廷财政艰难,又有各地反应,那些没有经过正规途径,靠着黄巾军功得官之人,在各地倒行逆施,扰乱了很多地方。
这也正常,马上打仗的人,突然为政一方,不是科班出身,能做好的是少数,而且那个时候,只能通过战功出头的人,多不是世家子弟,得不到教育机会,很多都是文盲,而且过去贫穷,一朝权在手,哪有不横征暴敛、贪、污腐、败的。
正因如此,不知有多少投诉直奔京城,促使朝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将这些得官的野路子,都给撸下来。
如此一来,就苦了真心要有一番作为的了,因被贴了标签,成了一个整体,个人的能耐反而不重要了,只要你是黄巾军功得管,都得下马。
刘备就是这群倒霉蛋中的一员。
当然,也有少数世家子弟是顺着黄巾之乱而起,但这群人没有人会去找他们的麻烦。
不过,朝廷做事讲究个名正言顺,总不能平白就把人家的官职拿掉,这也显得朝廷刻薄寡恩,所以督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派将出去,最不缺的就是种种借口,顺理成章的拿掉,再宣之于众,让人觉得是为民做主,舆论士林宣传一下,马上百姓就交口称赞。
不知道有多少黄巾起家的人,栽在这个上面,还因此坏了名声,不得翻身,而且因为通讯的问题,这边下马了,那边还不能及时得到消息,往往没有警惕。
但刘备不然,他在督邮上门的第一时间就有所警觉,很快发现了对方目的,并且意识到自己无法抗衡朝廷的意志,索性演上一场,说是这督邮要吃喝拿卡,要贪墨民脂民膏,所以他刘备不屑与之为伍,鞭打一番,挂印而去。
不要觉得挂印而去,是多么潇洒,当初刘备为了这么一个官,在京城求爷爷告奶奶,最后还是沾了别人的光,被捎带上,才能为之。
现在官印一扔,前路如何,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又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天下将乱,不知道汉室将颓,不知道群雄并起,也不知道天下三分。
那个时候的人,还以为汉家还当三百年。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咬牙扔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官印,不知未来如何,走的时候,声情并茂的一番演讲,刻意泪如泉涌,以此养望,被百姓所记。
无权无势无世家,只能从名望着手,最起码,他比陈止多了清白名籍,还可为之。
就是这么一番手段,非但没有让朝廷得到名声,反让刘备刷了名望,不过后世之人,往往记住了刘备的演技和眼泪,将他描述为反复无良之辈,忽略了他的手段和警觉,仿佛这是个事事靠人的泪包。
“成事从来无善辈,但说立国称帝靠的是眼泪,那不是对其他人的侮辱么?岂不是说,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比不上一个只会哭的?这种逻辑,小孩子都能明白,难道还会有人被迷惑?哭能哭来天下,那天下人应该都不会哭。”
摇了摇头,陈止收敛思路,停下追忆,看到对面的拓跋郁律,正眉头紧锁,思考着问题,知道对方终于意识到一点问题了。
不过,很快拓跋郁律又问道:“就算如此,但九品之法,终究还有局限,为何当初不多考虑一些?”事到如此,二人的对话,已经由单纯的局势分析,有了变化。
“当然不是,我在秘书省为官的时候,看过几本文献,上面对九品法的描述,和如今不同,观其行间之意,这九品法在建立之初,本意是调节士族流动的方向,掌控士族舆论,乃至接纳士族意志的尝试,不只是九品之法,就连之前用官僚代替世卿,也是为了倡导价值取向,打破地主豪强对权柄的掌控,只可惜,让狐狸制定法度管理狐狸,再由狐狸去长期执行,又怎么会不变味?”
拓跋郁律一愣,沉思片刻,最终拱拱手,露出了心悦诚服之色,点头道:“原来如此,在下这次是真的受教了,也知道该如何做了,有话要对陈君明言。”
这话几乎难以反驳,因为这项将豪强迁徙的制度,确实没有传下来,所以拓跋郁律只好回到之前的话题,又道:“但这些世族中,有很多像杨家这样的,是从先秦时期流传下来的。”
“杨家有传承,但能扬名至今,靠的已经不是血脉。”陈止摇了摇头,“如今的杨家,和先秦的杨家,血脉想通,而本质不同,我知道你觉得此言笼统,那就再说一家,这一家,你肯定熟悉。”
陈止笑了笑,压低声音继续道:“既然提及杨家,那有个家族,更该提及了,汉有三兴,你觉得季汉选错了制度,为何光武复兴汉室的时候,没有恢复古老的迁徙制度呢?不仅如此,世家的成长,大部分还是在次汉完成的,你总不会以为,天下诸多世家大族,是季汉建立之后突然冒出来的吧?他们是从什么时候发展的?甚至季汉之前,群雄割据,那些人又都是出自哪里?”
拓跋郁律一愣,正要说话,但心中一想,嗓子却是怎么都发不出声音来。
“光武之家在南阳,其实南阳宛城,为天下富豪汇聚之地,光武外祖樊家,家田广阔,闭门成市,其姊丈邓晨为巨富,后结交各家,至河北群豪归附,乃成大势,其本身就是世家大族聚集在一起的势力,此乃根基,以此成事,比起刘氏宗亲,更似地方豪强,这与杨家比起,岂不是更为迥异?豪强立国,如何反过去迁徙豪族?不是自掘根基么?事实上,光武皇帝不仅没有迁徙豪族、打压世家,还规定了田租三十税一,重士善卿,美名传扬。”
“陈君所说也不过两家,而且那邓惠侯,还因光武皇帝起兵,被抄了家。”拓跋郁律本能的反驳,但语气已经弱了很多,同时着眼的地方,也不再是大的制度,而是纠结于历史细节。
“只有两家?”陈止摇了摇头,不客气的指出,“云台二十八将,豪族者十之六七,皆立大族,指责季汉未能治理世家豪族,纯属冤枉,按这个说法,那宣武一统前,几十年战乱,莫非是光武之错?因他不灭云台众将、不绝公卿士族,不断王朝根基,以至王朝二百年灭亡?岂不可笑?再者,董卓乱政,军阀割据,哪家不是世家出身?麾下又有几个不以世家为重?”
拓跋郁律嘴唇微动,抬手擦汗,终究说不出话来了。
陈止却没有停下,依旧说着:“曹操重荀氏,荀氏加入之后,广引乡党,叔举荐其侄,侄举荐其友,友又有亲,亲又有其友,最终猛将如云、谋臣如雨,若是布衣起家,这群人岂能服气?”
“袁绍兄弟,四世三公,累世望族,门生故吏遍及天下,是以众望所归,北霸几州,南称皇帝,普通小族,岂能效仿?”
“刘表汉室宗亲、名望传天下,为八骏之一,因此以客身镇荆襄,娶大族之女,方能有人相从,若是无名小卒,岂可为之?”
“孙氏父子,前后三代,经营多年,那孙策借兵归家,靠乡亲友人,才能以小博大,期间不知多少次搏命,就为弥补家世与名望的不足,最终乃至身死,托弟于故交与宿老,叮嘱孙权,内事、外事,皆与世家妥协,方可行之,否则昭烈皇帝未必能取而代之!”
“这般几家,若他们一统天下,是否就没有九品之法?就没有世家之大?”
一口气说了军阀割据时的几大势力,陈止微微停歇,看着额头见汗的拓跋郁律,他微微摇头,有些感慨的道:“便是昭烈皇帝,斩黄巾起家,因无名无财,更无家世,连宗亲之名都无人相信,朝廷说好的封赏,得在洛阳苦求多月,勉强得一县尉之职,后来朝廷为理秩序,将黄巾军功得官之人罢黜,派督邮去各地,以种种借口,削减职位,昭烈皇帝无从拒绝,只好自编一场鞭打之戏,在去官职前勉强谋一点名声,前路漫漫,但靠着名声,他才能渐入世家之眼啊。”
拓跋郁律越听,这脸色越是变幻,这些人的名字,他当然知道,都是历史上的人物,留下了名号,但过去观史,只是看到他们如何叱咤风云,如何金戈铁马,现在听陈止这么一说,才惊觉,这些个人,确实都有着相通之处,心里的惊疑,逐步平息,开始信服起来。
陈止则被勾起思绪,脸上浮现出追忆之色。
前世,他也曾妄想做番事业,但了解现实之后,就息了念头,他一个没有名声和背景,乃至来历都说不清的人,在那个世道直接被看做流民,哪里有成事的可能?
世家,不是两晋突然冒出来的,东汉末年就已彻底掌控了社会的方方面面,制定无数规则,没有九品,亦不逞多让,不是一个穿越者,靠着一个口号、两块玻璃、三个肥皂,就能打破的。
于是,陈止只能退而求其次,择一家诸侯投靠,即便这样,也需要极高门槛,比如曹操麾下,有招贤馆之说,但敢去的人,多有跟脚来历,更不要说,更多的人是彼此推荐,陈止一介白衣,怕是有招贤馆也进不去,进去了也无人举荐,有人举荐……
都有人举荐了,还要去召贤馆?
慢慢的,他的目光落到了刘备的身上。
和后世认知不同,这位刘皇叔算是群雄中根基最差的,所谓皇叔,最初无人相信,也无人在意,更别说靠个皇叔名号招摇撞骗,皇帝都不顶用,何况你个皇叔?
因此在很长一段时间里,陈止都没听过和他有关的消息,差点以为自己的蝴蝶翅膀,把这位传闻中,靠着眼泪哭出一国的帝王,给扇没了。
不过,最后他知道自己杞人忧天了,那个时代的交通和通讯条件,加上世家大族对消息和知识的垄断,别说陈止,就是地方官吏,没有特地传信,也很难知道,有刘备这么一号人物,就是知道了,也不在意。
那个时候,随便找百多个人,兴许就能找个皇叔、皇伯什么的,不差刘备这一个,这个称号,可以锦上添花,但也得等皇帝认你了再说,怎么让皇帝认你?
最起码,你得从草鞋专卖铺,一路打拼到一方诸侯,最次也得是省长那个层次,再往中央这么一去,指不定就能得到官方认证了。
这样的情况下,陈止第一次听闻刘备,就是有关鞭打督邮的事了。
而就连这件事,都是刘备精心策划的,是他在不知前路如何之时,咬牙拼出的一点名声。
督邮,乃朝廷派去考察地方官员得失的官员,有很大的权柄,可以临机决断,夺官去职,而派出督邮的大背景,实是源自朝廷的一项善政——
当时汉廷财政艰难,又有各地反应,那些没有经过正规途径,靠着黄巾军功得官之人,在各地倒行逆施,扰乱了很多地方。
这也正常,马上打仗的人,突然为政一方,不是科班出身,能做好的是少数,而且那个时候,只能通过战功出头的人,多不是世家子弟,得不到教育机会,很多都是文盲,而且过去贫穷,一朝权在手,哪有不横征暴敛、贪、污腐、败的。
正因如此,不知有多少投诉直奔京城,促使朝廷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就是将这些得官的野路子,都给撸下来。
如此一来,就苦了真心要有一番作为的了,因被贴了标签,成了一个整体,个人的能耐反而不重要了,只要你是黄巾军功得管,都得下马。
刘备就是这群倒霉蛋中的一员。
当然,也有少数世家子弟是顺着黄巾之乱而起,但这群人没有人会去找他们的麻烦。
不过,朝廷做事讲究个名正言顺,总不能平白就把人家的官职拿掉,这也显得朝廷刻薄寡恩,所以督邮的作用就体现出来了,派将出去,最不缺的就是种种借口,顺理成章的拿掉,再宣之于众,让人觉得是为民做主,舆论士林宣传一下,马上百姓就交口称赞。
不知道有多少黄巾起家的人,栽在这个上面,还因此坏了名声,不得翻身,而且因为通讯的问题,这边下马了,那边还不能及时得到消息,往往没有警惕。
但刘备不然,他在督邮上门的第一时间就有所警觉,很快发现了对方目的,并且意识到自己无法抗衡朝廷的意志,索性演上一场,说是这督邮要吃喝拿卡,要贪墨民脂民膏,所以他刘备不屑与之为伍,鞭打一番,挂印而去。
不要觉得挂印而去,是多么潇洒,当初刘备为了这么一个官,在京城求爷爷告奶奶,最后还是沾了别人的光,被捎带上,才能为之。
现在官印一扔,前路如何,他根本就不知道,他又不是穿越者,不知道天下将乱,不知道汉室将颓,不知道群雄并起,也不知道天下三分。
那个时候的人,还以为汉家还当三百年。
就这么一个不起眼的人,咬牙扔掉了好不容易得来的官印,不知未来如何,走的时候,声情并茂的一番演讲,刻意泪如泉涌,以此养望,被百姓所记。
无权无势无世家,只能从名望着手,最起码,他比陈止多了清白名籍,还可为之。
就是这么一番手段,非但没有让朝廷得到名声,反让刘备刷了名望,不过后世之人,往往记住了刘备的演技和眼泪,将他描述为反复无良之辈,忽略了他的手段和警觉,仿佛这是个事事靠人的泪包。
“成事从来无善辈,但说立国称帝靠的是眼泪,那不是对其他人的侮辱么?岂不是说,这个时代绝大部分的人,都比不上一个只会哭的?这种逻辑,小孩子都能明白,难道还会有人被迷惑?哭能哭来天下,那天下人应该都不会哭。”
摇了摇头,陈止收敛思路,停下追忆,看到对面的拓跋郁律,正眉头紧锁,思考着问题,知道对方终于意识到一点问题了。
不过,很快拓跋郁律又问道:“就算如此,但九品之法,终究还有局限,为何当初不多考虑一些?”事到如此,二人的对话,已经由单纯的局势分析,有了变化。
“当然不是,我在秘书省为官的时候,看过几本文献,上面对九品法的描述,和如今不同,观其行间之意,这九品法在建立之初,本意是调节士族流动的方向,掌控士族舆论,乃至接纳士族意志的尝试,不只是九品之法,就连之前用官僚代替世卿,也是为了倡导价值取向,打破地主豪强对权柄的掌控,只可惜,让狐狸制定法度管理狐狸,再由狐狸去长期执行,又怎么会不变味?”
拓跋郁律一愣,沉思片刻,最终拱拱手,露出了心悦诚服之色,点头道:“原来如此,在下这次是真的受教了,也知道该如何做了,有话要对陈君明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