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自罪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明闲人最新章节!
刘健的忽然自请其罪,让殿上众人包括闵珪都吃了一惊。闵珪之所以祸水东引内阁,是知道最近为了灾异上书一事儿,南京魏国公听闻后也有进言。他希望的,不过就是让刘健顺势将魏国公那份奏章呈上,增加自己的说服力罢了。
但是哪里想到,刘健竟然搞出这么一出来?这让闵珪不由的心中一沉,暗叫不妙。
他本是久经宦海之人,顿时就明白过来,怕是这事儿其中另有蹊跷。否则绝不可能为了扣押一份奏折,便让堂堂首辅阁臣跑出来请罪。
再想想自己得到消息的来路,不觉猛省,脸色霎时更是难看无比。自己被人利用了!
果然,下一刻发生的事儿,让他彻底证实了心中猜想,也让当堂众人和皇帝同时动容起来。
“臣亦有罪,当与刘阁老同,伏请陛下一体论处。”内阁次辅李东阳缓步而出,在刘健身旁一同跪倒。
大殿上众人一阵眼眶子狂跳,这又是要出事啊,内阁首辅次辅一同请罪,这绝对是弘治朝头一回,却不知此番又是哪个要倒霉了。
弘治帝这时反倒冷静下来了,目光无悲无喜,先是在其他人面上扫了一圈,这才看向下面跪倒的两个重臣。
“刘卿、李卿,你们可知,你二人身为内阁辅臣,此番作为意味着什么吗?”他眼睛微微眯起,眼底有火苗跳动。死死看着二人,极缓极缓的轻声问道。
大殿上,众人个个屏气凝声,连喘气都小心翼翼起来。都是老司机,哪会听不出皇帝恼了?可不是嘛,首辅次辅同时自请其罪,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已然算是逼宫了。
老天爷的,内阁逼宫,这想想都让人肝儿颤啊。这会儿谁敢沾上一丝半点儿,简直恨不得化作透明人才好。
闵珪已经后悔的肠子都要绿了,站在班中,缓缓闭上双目。暗叹此番过后,怕是朝中再无自己立足之地了。先前一番话,不但让天子为难了不说,竟还同时得罪了内阁首辅和次辅,这完全是作死的节奏啊。
他这么哀叹着,但忽的心中一动,隐隐有个念头一闪而逝,似乎是与当前这事儿有关,但一时间心中烦躁,再想要捕捉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一时间,他站在原地苦苦思索着,整个大殿上,反倒是他这个始作俑者全部关注进展,自个儿神游物外去了。
大殿上,刘健看李东阳也跪倒下来,脑袋顿时就是一懵。这李宾之,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我跪下请罪,还可勉强说只代表自己,可如今你这一跪,于乔又不在,岂不正如天子所问那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糊涂!真真糊……嗯?等下,这其中……
不得不说,能站上巅峰的人物,又有哪个是笨的?或许起初还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刘健何等人,既然他都能想到其中的关窍,李东阳号称李谋,又岂会想不到?而既然如此,他仍然还是这么做了,就说明他是故意的。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健深深的看了李东阳一眼,却是来不及再去深想。对上面弘治帝再叩首道:“陛下,臣惶恐。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太后陛下不弃之恩,以首辅之职付之,夙夜忧思,披肝沥胆,岂敢须臾有怠忽之心、不敬之意?今次之举,实不得不为耳。还请陛下容臣细禀。”
这话听得弘治帝微微一怔,脸色稍稍缓和下来,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略一沉吟,颔首道:“朕在听。”
刘健再叩首,坦然道:“前日有监生江瑢上书,近来灾异数见皆因臣等…..”说到这儿,刘健刻意顿了一下,随即又再继续道:“……皆因臣等杜绝言路、掩蔽聪明、妒贤嫉能、排抑胜己所致。
太祖定制虽不立宰相,而 太宗以来,专任内阁委以腹心,俾参机务与诸司异,诚不可处非其人。臣等俱以愚庸,滥膺简用,才小任重,强勉支持,夙夜徒勤却分寸无补;顷因灾异,盖尝引咎乞休。仰承优诏未允罢归,及两京科道,指陈实毙并劾奏奔竞交结,乞恩传奉等项。
官员连章累牍,至再至三。 圣断照旧存留不动,其间所言枉曲者固有;得实者岂无?其人差误者,不无切直者亦所当听。而乃漫无可否概不施行。自祖宗朝至今,未有此事。
是皆,臣等因循将顺、苟避嫌疑,不能力赞乾刚,俯从舆论。别白忠邪,明正赏罚,以致人心惶惑,物议沸腾。草野之下,其言乃至于此揆之理势殆有由。然若其言之当否,意之公私,则有圣明在上公论在下,臣等但知省身思过而已,遑恤其他?且尝闻之,推贤让能庶官乃和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大臣之常分,亦臣等之素心。
方今英俊满朝,实多胜己,岂可久妨贤路以干误国之诛?伏望陛下昭日月之明,采刍荛之论,容臣等罢归田里,获终余年,别选贤才置诸左右。必能格心辅德,佐翊皇猷,广开言路,彰示国法。进贤退奸,表正风俗,成一代清明之治,致万年和气之祥。
以上惶惶其心,诚诚之言,还望陛下宽宥不罪,慎思再思,则臣无憾矣。”
这一大拖落的啥意思?就是说,自己受了人家弹劾,还搞的朝野议论纷纷,如果再厚颜恋栈不肯去,那便不但有误国事,还会让皇帝遭到非议。
自己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受了弹劾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要为大臣们作出榜样,自请其罪,归家待审,这才是一个忠臣该有的表现。
至于自己首辅的位子,朝中有许多比自己更有才干的,希望陛下不要考虑自己的面子和资历,只管不拘一格,大力提拔,任用贤能,开创一代兴盛之治,成就不世明君之业。吧啦吧啦,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最后又说,要是能真的这样,哪怕便是我承受些不公、受一些委屈,那也是没有遗憾了。从而再次隐晦的表明,看,我这不是要逼宫,实在是真心实意为皇帝你考虑啊。
而之前在说到“臣等”两个字时的那一停顿,也在暗暗提示皇帝,李东阳这丫的跟着跪,完全不是我的意思。或许只是因为我俩都被人弹劾了的缘故。嗯嗯,或许就是如此…..
果然,上面弘治帝听完这番话,眼底若有所思的神色更甚。但之前明显微露的怒色,却是再也不见了。
皇帝在沉吟思索,一干大臣们也恍然大悟。原来两位辅政大臣请罪,竟是被人弹劾了。而听这意思,那两位言官所上书之事,也不仅仅是表面的说什么灾异,实则却是项庄舞剑,瞄准的却是内阁。
既如此,那么方才左都御史闵珪的一番话,里面意味就大有商榷了。这哪里是内阁逼宫,分明就是言官御史们的逼宫嘛。
想到这儿,众人再看向闵珪的目光,就变得古怪起来。下意识的,都不约而同的离着闵珪站开几步,将他孤零零的让了出来。
闵珪脸色铁青,额头上不觉也见了汗。心中大骂刘健个老东西这一手实在太绝,将自己逼到了绝地,却忘了正是他自己欲要借东风牵连别人,这才遭致眼下难堪境地。
然而人大多便是如此,往往只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怨怪别人的多有,会自省其身的却是少之又少。
此刻眼见势急,闵珪也是顾不得了,当即上前一步,躬身禀道:“陛下,刘阁老所言固然有理,但世上事还应分开来看。胡易、胡献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乃是本分,便有所偏颇亦不为过,最多是申斥可也;然江瑢者,不过区区一监生,何以也敢妄言朝政、攻讦大臣?我太祖皇帝早有明旨,生员不得议事,违者以乱政者诛。今二位首辅以此自罪,实在是孤蹄弃骥、求全责备了。此,非臣一家之言,向闻南京守备、魏国公徐老公爷对此事也有上疏,陛下可使人查之。”
说罢,躬身再揖退回班中,却忍不住抬袖擦拭额头。这算是孤注一掷了,连武勋那边也直接牵了出来。之前为了那个苏默一事,好容易才将武勋那边按下去,自己这么一来,怕是要让武勋们也怪罪了。只是事已至此,实在由不得他了,只能期待以此转移视线,让自己脱身挣开一线机会了。
果然,便在他这话音儿刚落,便明显感到左边两道视线瞄了过来,冷意森森。不用问,那定是英国公和定国公二人了。
而上首的弘治帝在听完这番话后,目光也是沉了沉。当即向刘健、李东阳查问其事,刘健心中暗叹,却不好隐瞒。
弘治帝便令人去取了奏本,便就当场看了起来。须臾,合上本章闭目思索起来。
乾清殿中,一时寂寂无声,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半响,弘治帝才睁开龙目,淡淡的扫了一圈众人,吐出一句:“此事朕知晓了,回头自有旨意下发。卿等,跪安吧。”言罢,再不停留,起身拂袖而出。
众人忙不迭的躬身相送,待到弘治帝转过帷幔不见,这才三三两两往外走出。
刘健和李东阳落在最后,对于慢下脚步欲言又止的闵珪,两人谁也没搭理,径直越了过去。
闵珪失魂落魄的呆了良久,才幽幽的叹口气,孤零零的去了。廊柱后,刘健和李东阳二人转出,目送着闵珪离去的背影,刘健目不斜视,轻声淡淡的道:“为什么?”
李东阳默然,半响才叹息道:“风大浪急,不得不发啊。武勋势大,恐非国家之福。土木堡之变,不可或忘。”
刘健一惊,悚然动容。微微思索了片刻,叹口气拍拍李东阳手臂,轻声道:“然则宾之何如?眼见便是春闱在即,你……”
李东阳眼底黯然之色一闪而过,随即淡然道:“朝中英俊贤才无数,也不差了某一人。然关乎社稷安危,东阳责无旁贷!”
刘健霜眉一挑,用力又拍了拍他肩膀,转身大步去了。后面,李东阳目送着他身影,嘴角忽的微微勾起一抹诡异的弧度……
刘健的忽然自请其罪,让殿上众人包括闵珪都吃了一惊。闵珪之所以祸水东引内阁,是知道最近为了灾异上书一事儿,南京魏国公听闻后也有进言。他希望的,不过就是让刘健顺势将魏国公那份奏章呈上,增加自己的说服力罢了。
但是哪里想到,刘健竟然搞出这么一出来?这让闵珪不由的心中一沉,暗叫不妙。
他本是久经宦海之人,顿时就明白过来,怕是这事儿其中另有蹊跷。否则绝不可能为了扣押一份奏折,便让堂堂首辅阁臣跑出来请罪。
再想想自己得到消息的来路,不觉猛省,脸色霎时更是难看无比。自己被人利用了!
果然,下一刻发生的事儿,让他彻底证实了心中猜想,也让当堂众人和皇帝同时动容起来。
“臣亦有罪,当与刘阁老同,伏请陛下一体论处。”内阁次辅李东阳缓步而出,在刘健身旁一同跪倒。
大殿上众人一阵眼眶子狂跳,这又是要出事啊,内阁首辅次辅一同请罪,这绝对是弘治朝头一回,却不知此番又是哪个要倒霉了。
弘治帝这时反倒冷静下来了,目光无悲无喜,先是在其他人面上扫了一圈,这才看向下面跪倒的两个重臣。
“刘卿、李卿,你们可知,你二人身为内阁辅臣,此番作为意味着什么吗?”他眼睛微微眯起,眼底有火苗跳动。死死看着二人,极缓极缓的轻声问道。
大殿上,众人个个屏气凝声,连喘气都小心翼翼起来。都是老司机,哪会听不出皇帝恼了?可不是嘛,首辅次辅同时自请其罪,从某种角度上来讲,这已然算是逼宫了。
老天爷的,内阁逼宫,这想想都让人肝儿颤啊。这会儿谁敢沾上一丝半点儿,简直恨不得化作透明人才好。
闵珪已经后悔的肠子都要绿了,站在班中,缓缓闭上双目。暗叹此番过后,怕是朝中再无自己立足之地了。先前一番话,不但让天子为难了不说,竟还同时得罪了内阁首辅和次辅,这完全是作死的节奏啊。
他这么哀叹着,但忽的心中一动,隐隐有个念头一闪而逝,似乎是与当前这事儿有关,但一时间心中烦躁,再想要捕捉时,却怎么也想不起来了。一时间,他站在原地苦苦思索着,整个大殿上,反倒是他这个始作俑者全部关注进展,自个儿神游物外去了。
大殿上,刘健看李东阳也跪倒下来,脑袋顿时就是一懵。这李宾之,怎么聪明一世糊涂一时了?我跪下请罪,还可勉强说只代表自己,可如今你这一跪,于乔又不在,岂不正如天子所问那般,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吗?糊涂!真真糊……嗯?等下,这其中……
不得不说,能站上巅峰的人物,又有哪个是笨的?或许起初还一时没反应过来,但刘健何等人,既然他都能想到其中的关窍,李东阳号称李谋,又岂会想不到?而既然如此,他仍然还是这么做了,就说明他是故意的。可是这,又是为什么呢?
刘健深深的看了李东阳一眼,却是来不及再去深想。对上面弘治帝再叩首道:“陛下,臣惶恐。臣受先帝托孤之重、太后陛下不弃之恩,以首辅之职付之,夙夜忧思,披肝沥胆,岂敢须臾有怠忽之心、不敬之意?今次之举,实不得不为耳。还请陛下容臣细禀。”
这话听得弘治帝微微一怔,脸色稍稍缓和下来,露出若有所思的神色。略一沉吟,颔首道:“朕在听。”
刘健再叩首,坦然道:“前日有监生江瑢上书,近来灾异数见皆因臣等…..”说到这儿,刘健刻意顿了一下,随即又再继续道:“……皆因臣等杜绝言路、掩蔽聪明、妒贤嫉能、排抑胜己所致。
太祖定制虽不立宰相,而 太宗以来,专任内阁委以腹心,俾参机务与诸司异,诚不可处非其人。臣等俱以愚庸,滥膺简用,才小任重,强勉支持,夙夜徒勤却分寸无补;顷因灾异,盖尝引咎乞休。仰承优诏未允罢归,及两京科道,指陈实毙并劾奏奔竞交结,乞恩传奉等项。
官员连章累牍,至再至三。 圣断照旧存留不动,其间所言枉曲者固有;得实者岂无?其人差误者,不无切直者亦所当听。而乃漫无可否概不施行。自祖宗朝至今,未有此事。
是皆,臣等因循将顺、苟避嫌疑,不能力赞乾刚,俯从舆论。别白忠邪,明正赏罚,以致人心惶惑,物议沸腾。草野之下,其言乃至于此揆之理势殆有由。然若其言之当否,意之公私,则有圣明在上公论在下,臣等但知省身思过而已,遑恤其他?且尝闻之,推贤让能庶官乃和陈力就列,不能者止。此大臣之常分,亦臣等之素心。
方今英俊满朝,实多胜己,岂可久妨贤路以干误国之诛?伏望陛下昭日月之明,采刍荛之论,容臣等罢归田里,获终余年,别选贤才置诸左右。必能格心辅德,佐翊皇猷,广开言路,彰示国法。进贤退奸,表正风俗,成一代清明之治,致万年和气之祥。
以上惶惶其心,诚诚之言,还望陛下宽宥不罪,慎思再思,则臣无憾矣。”
这一大拖落的啥意思?就是说,自己受了人家弹劾,还搞的朝野议论纷纷,如果再厚颜恋栈不肯去,那便不但有误国事,还会让皇帝遭到非议。
自己作为内阁首辅大臣,受了弹劾不能无动于衷,必须要为大臣们作出榜样,自请其罪,归家待审,这才是一个忠臣该有的表现。
至于自己首辅的位子,朝中有许多比自己更有才干的,希望陛下不要考虑自己的面子和资历,只管不拘一格,大力提拔,任用贤能,开创一代兴盛之治,成就不世明君之业。吧啦吧啦,大概就是这么个意思吧。
最后又说,要是能真的这样,哪怕便是我承受些不公、受一些委屈,那也是没有遗憾了。从而再次隐晦的表明,看,我这不是要逼宫,实在是真心实意为皇帝你考虑啊。
而之前在说到“臣等”两个字时的那一停顿,也在暗暗提示皇帝,李东阳这丫的跟着跪,完全不是我的意思。或许只是因为我俩都被人弹劾了的缘故。嗯嗯,或许就是如此…..
果然,上面弘治帝听完这番话,眼底若有所思的神色更甚。但之前明显微露的怒色,却是再也不见了。
皇帝在沉吟思索,一干大臣们也恍然大悟。原来两位辅政大臣请罪,竟是被人弹劾了。而听这意思,那两位言官所上书之事,也不仅仅是表面的说什么灾异,实则却是项庄舞剑,瞄准的却是内阁。
既如此,那么方才左都御史闵珪的一番话,里面意味就大有商榷了。这哪里是内阁逼宫,分明就是言官御史们的逼宫嘛。
想到这儿,众人再看向闵珪的目光,就变得古怪起来。下意识的,都不约而同的离着闵珪站开几步,将他孤零零的让了出来。
闵珪脸色铁青,额头上不觉也见了汗。心中大骂刘健个老东西这一手实在太绝,将自己逼到了绝地,却忘了正是他自己欲要借东风牵连别人,这才遭致眼下难堪境地。
然而人大多便是如此,往往只会从自身角度出发,怨怪别人的多有,会自省其身的却是少之又少。
此刻眼见势急,闵珪也是顾不得了,当即上前一步,躬身禀道:“陛下,刘阁老所言固然有理,但世上事还应分开来看。胡易、胡献身为言官,风闻奏事乃是本分,便有所偏颇亦不为过,最多是申斥可也;然江瑢者,不过区区一监生,何以也敢妄言朝政、攻讦大臣?我太祖皇帝早有明旨,生员不得议事,违者以乱政者诛。今二位首辅以此自罪,实在是孤蹄弃骥、求全责备了。此,非臣一家之言,向闻南京守备、魏国公徐老公爷对此事也有上疏,陛下可使人查之。”
说罢,躬身再揖退回班中,却忍不住抬袖擦拭额头。这算是孤注一掷了,连武勋那边也直接牵了出来。之前为了那个苏默一事,好容易才将武勋那边按下去,自己这么一来,怕是要让武勋们也怪罪了。只是事已至此,实在由不得他了,只能期待以此转移视线,让自己脱身挣开一线机会了。
果然,便在他这话音儿刚落,便明显感到左边两道视线瞄了过来,冷意森森。不用问,那定是英国公和定国公二人了。
而上首的弘治帝在听完这番话后,目光也是沉了沉。当即向刘健、李东阳查问其事,刘健心中暗叹,却不好隐瞒。
弘治帝便令人去取了奏本,便就当场看了起来。须臾,合上本章闭目思索起来。
乾清殿中,一时寂寂无声,所有人都大气不敢出。半响,弘治帝才睁开龙目,淡淡的扫了一圈众人,吐出一句:“此事朕知晓了,回头自有旨意下发。卿等,跪安吧。”言罢,再不停留,起身拂袖而出。
众人忙不迭的躬身相送,待到弘治帝转过帷幔不见,这才三三两两往外走出。
刘健和李东阳落在最后,对于慢下脚步欲言又止的闵珪,两人谁也没搭理,径直越了过去。
闵珪失魂落魄的呆了良久,才幽幽的叹口气,孤零零的去了。廊柱后,刘健和李东阳二人转出,目送着闵珪离去的背影,刘健目不斜视,轻声淡淡的道:“为什么?”
李东阳默然,半响才叹息道:“风大浪急,不得不发啊。武勋势大,恐非国家之福。土木堡之变,不可或忘。”
刘健一惊,悚然动容。微微思索了片刻,叹口气拍拍李东阳手臂,轻声道:“然则宾之何如?眼见便是春闱在即,你……”
李东阳眼底黯然之色一闪而过,随即淡然道:“朝中英俊贤才无数,也不差了某一人。然关乎社稷安危,东阳责无旁贷!”
刘健霜眉一挑,用力又拍了拍他肩膀,转身大步去了。后面,李东阳目送着他身影,嘴角忽的微微勾起一抹诡异的弧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