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禅让的进程(六)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革宋最新章节!
大宋在折腾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元。大元这边的蒙古贵人并不觉得这是多大件事,按照蒙古文化,赵嘉仁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早就该找个山头,把大宋各派系的首脑召集起来,开个大宋版忽里台大会。立赵嘉仁为大宋皇帝。
如果有什么能让蒙古贵人们感到意外的,那就是主角竟然能忍到现在才开始夺权。按照忽必烈的想法,主角早就该夺权了。
而且忽必烈大汗的注意力更是被北逃的史家与余家吸引了。在皇宫里面焦急的等待,忽必烈觉得当皇帝真不方便。若是蒙古大汗的话,他就有更大的自由度。
当侍卫终于禀报,“伯颜与郝仁前来。”
大汗立刻命道:“马上让他们进来。”
没多久,伯颜与郝仁大踏步进了金殿。他们身后跟着忽必烈的侍卫,侍卫抱了几个皮桶。伯颜上前说道:“大汗,已经拿到图纸了。”
“拿过来!”忽必烈急切的站起身。
马上有侍卫整理桌面,接着打开皮桶,从中抽出一些图纸。将图纸铺在桌上,忽必烈带上眼镜,仔细的看了起来。火器专家郝仁则指着图纸给忽必烈讲述起来,“余家有亲家在宋国火器厂当差,所以自己做了火器图。宋国的火器竟然是用双层熟铁片裹起来做枪管的……”
忽必烈听的认真,他亲自指挥过黄河战役最激烈的滑县之战。宋军在忽必烈大汗面前展现出鬼神般的军事战术,让蒙古军完全没办法应对。事后反复复盘,忽必烈发现宋军与蒙古军很类似,他们根据拥有的军事装备来制定战术,宋军的军事核心就是他们的火器。
蒙古早就有火药,见识了宋军犀利的火器之后,蒙古军也在仿制。然而怎么仿制都没办法造出拥有巨大杀伤力的纤细火枪。余家的亲家是火器组装厂,那些零部件都是别的地方造好,送到组装厂。对于火枪结构非常了解,但是对于关键组件就没有了解。即便如此,经过这番讲解,忽必烈大汗也能明白蒙古与宋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讲完了结构之后,忽必烈已经急不可耐的问道:“可否当下就开始仿造?”
郝仁有点尴尬的抬头看了看伯颜,伯颜还是一脸的冷淡,并不说话。郝仁硬着头皮说道:“大汗,宋军的熟铁缠绕枪管又轻又坚固,批量生产,品质尺寸相同。价格竟然只有蒙古火枪枪管的二十分之一。宋国的钢质板簧也是批量生产,价格同样非常低廉。要是我们造,价钱大概也得二十倍价钱。”
“你说我们造一支火枪,价钱是宋国的二十倍?”忽必烈听明白了郝仁的暗示。
“木头枪托倒是没这么贵,加上我们这边是匠户,二十倍倒不至于。”郝仁解释着。
忽必烈大汗已经有些不耐烦啦,他没好气的问:“那得多少?”
“十五倍。还得是火绳枪。”郝仁一边心里面暗骂伯颜的不仗义,一边不得不说道。
忽必烈并没有发怒,而是不高兴的质问:“为何不是最新的火帽枪!”
“火帽枪里面的火帽,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造出来的。”郝仁几乎是自暴自弃的说道。火帽里面放的是雷酸汞,是由宋军最高安全级别的军工企业生产。这里面的员工要查三代,三代中只要有问题,就别想去。便是三代里面没问题,这帮人也只能在巨大的厂区里面生活。保密工作做的非常严密。
忽必烈大汗沉默了片刻,然后问道:“史家与余家是不是藏了一手?”
这下郝仁也答不出来。这是非常容易产生的怀疑,史家和余家逃到蒙古,他们肯定希望自己能够有保障。为了自己,藏起来一部分技术是非常能够理解的选择。沉默了片刻,郝仁本想说把史家和余家的人抓起来严刑拷打,然而他又觉得这不太合适,便没把这个建议说出口。
忽必烈大汗看郝仁竟然没说话,他自己也觉得严刑拷打不合适,至少现在不合适。给史家与余家的人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想清楚之后乖乖的把更多资料交出来为上。反正他们是跑不回去宋国。给他们高官厚禄或者对他们严刑拷打,都是大元的选择。
“郝仁,若是按照宋国的办法造火枪,一支火枪多少钱?”大汗询问了更现实的问题。
“我算了算。大概和咱们铸造一门一斤炮的价钱差不多。”郝仁立刻答道。
“胡闹!”忽必烈大汗怒道。一斤炮好歹能把一斤重的炮弹发射到70步(100米)开外,以宋军的作战方式,他们的火枪也就是在这个距离上开始射击,甚至在大部分时间里面,宋军会在更近的距离上射击。同样价钱,从性价比上火炮比火枪威力大多了。
伯颜说道:“大汗,我们不妨先造了看看。说不定史家还有什么东西藏着没讲。而且我们重金收购宋国火枪,也可以拿火枪与图纸对比。”
“你们难道没有比较,我是不信。”忽必烈不满的说。
伯颜冷淡的回答:“已经比过,大概没错。只是想再查看一番。若是两边的差距全部都在熟铁价格上,我们就要全力弄到宋国冶铁的秘术。”
“咱们送还的宋国俘虏里面安插的人怎么样了?”忽必烈问。
“宋国对他们审查的非常严格。暂时还没消息。”伯颜答道。
郝仁知道那些宋人里面必然混了大元的细作。想装作宋人并不特别难,只要会说南方话就好。大元这些年不断南侵,占领了好大的地盘,那些地盘上有许多宋人。除了这些宋人之外,还有掳走的宋人。其中愿意给大元当细作的并不太少。精选一部分人送到宋国那边,或者让他们逃回宋国,都是好办法。
“好吧。就如伯颜所讲。我们先造着再说。”忽必烈大汗下了命令,声音里面充满了不甘乃至愤怒。原本以为可以拉平蒙古与宋国的差距,努力之后才发现,大元与宋国的差距比想象的更大了好多倍,大到令人都有些绝望。连获取情报的欢乐都变成了新的痛苦。要是不知道双方差距的话,也许蒙古还能因为无知而幸福呢。
出来的路上,郝仁有些不爽的对伯颜大帅说道:“大帅,咱们造一支火枪的成本只怕得是大宋的二十倍吧。”
“也许更多。”伯颜大帅冷淡的回答。
其实郝仁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大元的工匠是匠户制度,譬如火器局里面的那帮都是做火器的。他们也许会从冶铁的匠户那边弄来铁,而打造部件,制作枪杆,这一切都是火器局自己弄了一些人干。按照史家与余家提供的消息,宋国这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外面订购的。这个余家亲家所在的火枪厂只是把这些部件组装起来。这就说明大宋的工匠们之间不扯皮!
而扯皮是大元工匠之间的老问题了。所以大元的工匠就是领头的工匠有绝对权力,其他工匠必须服从服从再服从。
所以大宋那边看着能够降低成本的事情,在大元这边简直是噩梦。
郝仁与伯颜在宫门各自回府,没多久,就有人从大都城出外前往直沽寨。到了直沽寨之后秘密传递消息,三月十三日,当大宋六部大部分人都在劝进表上签名时,消息就传到了杭州。在差不多的时间,从广州来的加急快报也将贾似道提供的名单以及一部分信件送到了杭州。
肃奸委员会立刻处理情报,这一印证,让肃奸委员会原本不太清楚的很多事情都明晰起来。史弥远一系的影响力远比大家最初想的还要大。史弥远的堂侄史嵩之当宰相之时提拔了很大一票人。这票人的能力都不算差,操守也不能算糟糕。譬如赵嘉仁都用过的吴潜,他就是史嵩之提拔的。
至于贾似道,他在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是史弥远一系。因为提拔他的史岩之是史嵩之的弟弟,是史弥远的堂侄。仔细查看,朝堂上这帮进士,也就是最近十来年的进士能够完全洗脱史弥远一派的全部关系网,其他的或多或少都得沾染那么一点点。这就跟赵嘉仁自己和那帮宋奸也都有些亲戚关系一样。
掌握了这个关系网,赵嘉仁开始行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正式宣布剥夺杨太后的尊号。这件事赵嘉仁并没有藏着掖着,除了正式公告之外,还在《大宋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新闻,并且发表了评论。
在亲人落于敌手的时候与敌人媾和。光是这么一个理由,就足以撕碎杨太后的信用。不过赵嘉仁在发动地方干部收集人民反应的时候,还让赵嘉仁大大讶异了一番。便是在地方上,对这件事的反应并不激烈。人民群众对杨太后本来就没有概念,只是知道她是现在小官家的母亲。
至于一个女人犯浑,貌似大家也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倒是在官场里面,这帮人知道了事情到底多严重。
大宋在折腾的消息很快就传到了大元。大元这边的蒙古贵人并不觉得这是多大件事,按照蒙古文化,赵嘉仁既然有这么大的功劳,早就该找个山头,把大宋各派系的首脑召集起来,开个大宋版忽里台大会。立赵嘉仁为大宋皇帝。
如果有什么能让蒙古贵人们感到意外的,那就是主角竟然能忍到现在才开始夺权。按照忽必烈的想法,主角早就该夺权了。
而且忽必烈大汗的注意力更是被北逃的史家与余家吸引了。在皇宫里面焦急的等待,忽必烈觉得当皇帝真不方便。若是蒙古大汗的话,他就有更大的自由度。
当侍卫终于禀报,“伯颜与郝仁前来。”
大汗立刻命道:“马上让他们进来。”
没多久,伯颜与郝仁大踏步进了金殿。他们身后跟着忽必烈的侍卫,侍卫抱了几个皮桶。伯颜上前说道:“大汗,已经拿到图纸了。”
“拿过来!”忽必烈急切的站起身。
马上有侍卫整理桌面,接着打开皮桶,从中抽出一些图纸。将图纸铺在桌上,忽必烈带上眼镜,仔细的看了起来。火器专家郝仁则指着图纸给忽必烈讲述起来,“余家有亲家在宋国火器厂当差,所以自己做了火器图。宋国的火器竟然是用双层熟铁片裹起来做枪管的……”
忽必烈听的认真,他亲自指挥过黄河战役最激烈的滑县之战。宋军在忽必烈大汗面前展现出鬼神般的军事战术,让蒙古军完全没办法应对。事后反复复盘,忽必烈发现宋军与蒙古军很类似,他们根据拥有的军事装备来制定战术,宋军的军事核心就是他们的火器。
蒙古早就有火药,见识了宋军犀利的火器之后,蒙古军也在仿制。然而怎么仿制都没办法造出拥有巨大杀伤力的纤细火枪。余家的亲家是火器组装厂,那些零部件都是别的地方造好,送到组装厂。对于火枪结构非常了解,但是对于关键组件就没有了解。即便如此,经过这番讲解,忽必烈大汗也能明白蒙古与宋国的差距到底有多大。
讲完了结构之后,忽必烈已经急不可耐的问道:“可否当下就开始仿造?”
郝仁有点尴尬的抬头看了看伯颜,伯颜还是一脸的冷淡,并不说话。郝仁硬着头皮说道:“大汗,宋军的熟铁缠绕枪管又轻又坚固,批量生产,品质尺寸相同。价格竟然只有蒙古火枪枪管的二十分之一。宋国的钢质板簧也是批量生产,价格同样非常低廉。要是我们造,价钱大概也得二十倍价钱。”
“你说我们造一支火枪,价钱是宋国的二十倍?”忽必烈听明白了郝仁的暗示。
“木头枪托倒是没这么贵,加上我们这边是匠户,二十倍倒不至于。”郝仁解释着。
忽必烈大汗已经有些不耐烦啦,他没好气的问:“那得多少?”
“十五倍。还得是火绳枪。”郝仁一边心里面暗骂伯颜的不仗义,一边不得不说道。
忽必烈并没有发怒,而是不高兴的质问:“为何不是最新的火帽枪!”
“火帽枪里面的火帽,我们完全不知道他们是怎么造出来的。”郝仁几乎是自暴自弃的说道。火帽里面放的是雷酸汞,是由宋军最高安全级别的军工企业生产。这里面的员工要查三代,三代中只要有问题,就别想去。便是三代里面没问题,这帮人也只能在巨大的厂区里面生活。保密工作做的非常严密。
忽必烈大汗沉默了片刻,然后问道:“史家与余家是不是藏了一手?”
这下郝仁也答不出来。这是非常容易产生的怀疑,史家和余家逃到蒙古,他们肯定希望自己能够有保障。为了自己,藏起来一部分技术是非常能够理解的选择。沉默了片刻,郝仁本想说把史家和余家的人抓起来严刑拷打,然而他又觉得这不太合适,便没把这个建议说出口。
忽必烈大汗看郝仁竟然没说话,他自己也觉得严刑拷打不合适,至少现在不合适。给史家与余家的人一定时间,让他们自己想清楚之后乖乖的把更多资料交出来为上。反正他们是跑不回去宋国。给他们高官厚禄或者对他们严刑拷打,都是大元的选择。
“郝仁,若是按照宋国的办法造火枪,一支火枪多少钱?”大汗询问了更现实的问题。
“我算了算。大概和咱们铸造一门一斤炮的价钱差不多。”郝仁立刻答道。
“胡闹!”忽必烈大汗怒道。一斤炮好歹能把一斤重的炮弹发射到70步(100米)开外,以宋军的作战方式,他们的火枪也就是在这个距离上开始射击,甚至在大部分时间里面,宋军会在更近的距离上射击。同样价钱,从性价比上火炮比火枪威力大多了。
伯颜说道:“大汗,我们不妨先造了看看。说不定史家还有什么东西藏着没讲。而且我们重金收购宋国火枪,也可以拿火枪与图纸对比。”
“你们难道没有比较,我是不信。”忽必烈不满的说。
伯颜冷淡的回答:“已经比过,大概没错。只是想再查看一番。若是两边的差距全部都在熟铁价格上,我们就要全力弄到宋国冶铁的秘术。”
“咱们送还的宋国俘虏里面安插的人怎么样了?”忽必烈问。
“宋国对他们审查的非常严格。暂时还没消息。”伯颜答道。
郝仁知道那些宋人里面必然混了大元的细作。想装作宋人并不特别难,只要会说南方话就好。大元这些年不断南侵,占领了好大的地盘,那些地盘上有许多宋人。除了这些宋人之外,还有掳走的宋人。其中愿意给大元当细作的并不太少。精选一部分人送到宋国那边,或者让他们逃回宋国,都是好办法。
“好吧。就如伯颜所讲。我们先造着再说。”忽必烈大汗下了命令,声音里面充满了不甘乃至愤怒。原本以为可以拉平蒙古与宋国的差距,努力之后才发现,大元与宋国的差距比想象的更大了好多倍,大到令人都有些绝望。连获取情报的欢乐都变成了新的痛苦。要是不知道双方差距的话,也许蒙古还能因为无知而幸福呢。
出来的路上,郝仁有些不爽的对伯颜大帅说道:“大帅,咱们造一支火枪的成本只怕得是大宋的二十倍吧。”
“也许更多。”伯颜大帅冷淡的回答。
其实郝仁最担心的就是这个。大元的工匠是匠户制度,譬如火器局里面的那帮都是做火器的。他们也许会从冶铁的匠户那边弄来铁,而打造部件,制作枪杆,这一切都是火器局自己弄了一些人干。按照史家与余家提供的消息,宋国这所有的东西都是从外面订购的。这个余家亲家所在的火枪厂只是把这些部件组装起来。这就说明大宋的工匠们之间不扯皮!
而扯皮是大元工匠之间的老问题了。所以大元的工匠就是领头的工匠有绝对权力,其他工匠必须服从服从再服从。
所以大宋那边看着能够降低成本的事情,在大元这边简直是噩梦。
郝仁与伯颜在宫门各自回府,没多久,就有人从大都城出外前往直沽寨。到了直沽寨之后秘密传递消息,三月十三日,当大宋六部大部分人都在劝进表上签名时,消息就传到了杭州。在差不多的时间,从广州来的加急快报也将贾似道提供的名单以及一部分信件送到了杭州。
肃奸委员会立刻处理情报,这一印证,让肃奸委员会原本不太清楚的很多事情都明晰起来。史弥远一系的影响力远比大家最初想的还要大。史弥远的堂侄史嵩之当宰相之时提拔了很大一票人。这票人的能力都不算差,操守也不能算糟糕。譬如赵嘉仁都用过的吴潜,他就是史嵩之提拔的。
至于贾似道,他在某种意义上也能说是史弥远一系。因为提拔他的史岩之是史嵩之的弟弟,是史弥远的堂侄。仔细查看,朝堂上这帮进士,也就是最近十来年的进士能够完全洗脱史弥远一派的全部关系网,其他的或多或少都得沾染那么一点点。这就跟赵嘉仁自己和那帮宋奸也都有些亲戚关系一样。
掌握了这个关系网,赵嘉仁开始行动起来。第一件事就是正式宣布剥夺杨太后的尊号。这件事赵嘉仁并没有藏着掖着,除了正式公告之外,还在《大宋日报》头版头条刊登了新闻,并且发表了评论。
在亲人落于敌手的时候与敌人媾和。光是这么一个理由,就足以撕碎杨太后的信用。不过赵嘉仁在发动地方干部收集人民反应的时候,还让赵嘉仁大大讶异了一番。便是在地方上,对这件事的反应并不激烈。人民群众对杨太后本来就没有概念,只是知道她是现在小官家的母亲。
至于一个女人犯浑,貌似大家也没觉得这是多大的事情。倒是在官场里面,这帮人知道了事情到底多严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