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怎么就穿到晚唐了呢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五代:铁骑纵横最新章节!
这个是晚唐的地图,州的位置是大概准确的,有一些河流啊什么的小差异。势力范围因为小说的原因不一样了
皎洁的月光照在濮州(今河南濮阳)城墙上,隔着2里多路,还能看到惨白惨白的轮廓。
天空中,成群结队的乌鸦盘旋追逐,不时嘶哑地叫着。
两个月前,宣武(今河南东部)军在这里击败了天平(今山东西部)和泰宁(今山东南部)两个节度使的联军,斩首数万。
尽管尸骸已经收敛完毕,但是漫天的血腥味还是弥漫难去,引逗得鸦群不愿散去。
王彦庭已经看了1个多小时了,心里还是乱糟糟的。
他原本是徽省体育局下属的一名射箭运动员,正在筹备参加京城奥运会的射箭项目选拔赛,没想到一次车祸,就穿越到了这个年代。
怎么就穿到晚唐了呢!想想就胆战心惊。
即便去不了盛唐,见识一下贞观之治,你让我去宋朝也行啊。
那里好歹还是士大夫的天堂,我去读书还不行吗?
偏偏是晚唐。
尽管自己也算是历史发烧友,上一世喜欢射箭运动也是源于这个爱好。
但是有几个喜欢历史的人是关注过晚唐和五代的。
你说把我弄到初唐,自己还能找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抱抱大腿。
再不济,去宋朝找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也行啊,两宋优待文人,想必是很好混的。
可是晚唐你叫我去抱谁?
全国几十个节度使,平均在位时间基本在10年不到,一旦站错队,随时会像杀鸡一样被拎出去割了脖子。
哪个都靠不住啊。
关键自己也只是发烧友,又不是历史专家,完全记不住谁谁谁啊。
也就是朱温、李克用、杨行密这样几个风光过一时的大佬有点印象。
就这有限的几个,也没有一个好伺候的,更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
要在这个时代找一个铁饭碗,不是太难了,而是基本没有。
《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王彦庭倒不觉得后人没有鉴之,只是人都是选择性挑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借鉴的。
就因为这个借鉴,每个朝代都借鉴出来了一堆病态的传承。
比如汉朝,因为吕后的辉煌战绩,导致西汉、东汉绵延了几百年,外戚政治成了回避不了的噩梦。
这个传统技能,每一代对吕后心存向往的外戚都学的贼溜。
哪怕前面一代代外戚嚣张跋扈了几年,都宿命般地被皇帝反攻倒算,一大家子拉出去排队砍头。
后来者还是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到了唐朝,一上来李世民就整了一个玄武门之变,照理说是得位不正的。可是人家做皇帝做的成绩斐然啊,最后居然被吹成了千古一帝。
这下留下后遗症了。
后代子孙一看,继位的合法性看来不重要啊,反正只要后面皇帝做得好,到时候再纠偏嘛。
故而有唐一代,几乎每一次皇权更迭都是刀光剑影的。
从李渊被李世民送上太上皇宝座开始,到李隆基把李旦送上太上皇宝座,转身又被自己儿子李亨原样操作了一把,算上编制外的武则天等,整个唐朝就有六个被太上皇。
对比一下,中国历史上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些大朝代里的太上皇加在一起也就十三个,老李家几乎占了一半。
而且,老李家的太上皇可不是宋朝的赵佶、赵构、清朝的乾隆这样的,要么看金兵打来了避祸,要么假模假样搏个好名声的,实际权力还在手中,私下还能偷着乐呢。
老李家那是实实在在被架空的太上皇。
从这方面来说,李世民这个坏榜样的锅,甩不掉。
也正因这样,唐玄宗才几十年如一日对太子李亨防贼一样,宁愿把边关军务交给一帮少数民族将领,也要把王忠嗣之流压下去。
看安禄山对太子不甚恭敬,口口声声自己眼里只有皇帝,没有太子,那是爽啊。
还是这帮蛮夷懂事。
爽过了头,就让安禄山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一家独大,导致了“安史之乱”。
结果呢,结束“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深刻地借鉴了爷爷玄宗的教训:
不能一家独大对吧?
要有制衡对吧?
我会啊!
明明形势一片大好,可以直接把这帮安史叛将灭掉的,偏偏李豫接纳了他们,其中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更是成了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河朔三镇”。
你说有提防虎视眈眈的吐蕃、回纥等外族的原因也行,
有仆固怀恩等平叛大将养寇自重的原因也行,
但最根本的,还是李豫内心对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平叛将领的忌惮,企图通过叛将的存在玩平衡。
问题是玩平衡是要水平的,可是看看唐朝中后期的皇帝,有几个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结果呢,藩镇越来越多,到了唐朝末年,全国大大小小都有几十家了,谁也不服谁。
王彦庭觉得无比头大,叹口气。
目前为止唯一的好消息是,自己过来的时候,世家门阀已经被灭了。
这还要感谢死了不久的黄巢大爷。
这种大事王彦庭是了解的。
作为自秦汉以来形成的毒瘤,世家门阀在唐代到达了巅峰。
无论是初唐的“五姓七望”,还是江南独大的兰陵萧氏,或者京兆韦杜,那都是让王彦庭绝望的庞然大物。
如果说唐朝是个股份公司的话,皇帝充其量只是一个干活的董事长,而且世家这些股东的股份还占了压倒性多数。
你还没法把他们赶出董事会,因为公司里干活的,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全是这些股东的人。
受限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那时候的纸张就是奢侈品,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
印刷更加是需要雕版才可以,成本超出想象。
也就是说,一本书每一页都要雕刻出来才能印刷。
想象一下工匠一不小心雕劈叉了一笔笔画,整版都要作废,那是真他良的酸爽。
经济条件决定了教育权的归属。
这导致了读书人基本都是集中在财大气粗的世家门阀族群里。
加上寒门学子不通过拜入世家连科举都进不了,你就知道,皇帝有多无助了。
满朝官员,至少一大半是世家的人,你敢蹦跶就炒了你,比00后还狠。
据各种统计,整个唐朝,河东裴氏出了30多个宰相,赵郡李氏出了17个,清河崔氏出了10个宰相,荥阳郑氏更是号称“郑半朝”。
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时候有争议,只是有些家族的偏远分支算不算世家的人而已,反正怎么算人家都是一个股东的。
比如一向给大家的印象是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就是京兆杜氏的分支。
想不到吧?
但是仔细琢磨,要是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条件,他哪里可能成为“诗圣”。
而伴随着世家门阀出现的,则是宦官当政的畸形政局。
说白了,还是皇帝和出身世家的官员扳手腕,要拉个帮手,就纵容宦官做大。
反正没事就可以压制世家,有事就把宦官推出去当替罪羊。
不过这个策略实操起来往往失控。
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唐朝,宦官势力最后完全脱离了皇帝的约束,废立皇帝、鸩杀皇帝的比比皆是。
如果从这方面看,还真是遇到了好时代了。
王彦庭感慨,托了黄巢大爷的福了。
这个盐贩子,因为屡试不第,对世家把持的科举制度怀着深深的恶意。
加上他的起义军有点类似于近千年后的太平天国,像流寇多于像政权。
什么统治人才?我连税法都没搞清楚呢,要这么多人管理吗?
反正缺粮了,我会抢。
缺钱了,我会抢。
真的缺人了,我再去抢。
所以,杀了吧!
一刀下去,血流成河。
就算各地还有一些世家门阀的残余,也形不成气候了。
以至于到了宋朝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世家门阀的说法了。
一方面世家确实被五代杀绝了。
另一方面,生产力上来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开始成熟,书本价格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了,穷人的孩子可以读书了。
最重要的,世家自己家也没有人了。没了底气,也不敢垄断科举了。
像范仲淹和欧阳修,童年都是穷苦到在寺庙读书、用芦苇杆学字的,照样考科举,上庙堂。
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有赵家天子对五代军头政治深恶痛绝,扬文抑武的原因,也有社会进步的原因。
相对的,宦官的地位也就急转直下了。
宋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宦官比皇帝大的局面,再次回归了奴婢的阶层定位。
即便像明朝刘瑾、魏忠贤这样有名的大宦官,还不是皇帝的家奴。
皇帝需要你的时候你为所欲为,一旦不顺意了,拉出去变着花样杀。
敌人已经变成了穷秀才,翻不起什么大浪了,你还想着到我皇帝头上拉屎?
这个是晚唐的地图,州的位置是大概准确的,有一些河流啊什么的小差异。势力范围因为小说的原因不一样了
皎洁的月光照在濮州(今河南濮阳)城墙上,隔着2里多路,还能看到惨白惨白的轮廓。
天空中,成群结队的乌鸦盘旋追逐,不时嘶哑地叫着。
两个月前,宣武(今河南东部)军在这里击败了天平(今山东西部)和泰宁(今山东南部)两个节度使的联军,斩首数万。
尽管尸骸已经收敛完毕,但是漫天的血腥味还是弥漫难去,引逗得鸦群不愿散去。
王彦庭已经看了1个多小时了,心里还是乱糟糟的。
他原本是徽省体育局下属的一名射箭运动员,正在筹备参加京城奥运会的射箭项目选拔赛,没想到一次车祸,就穿越到了这个年代。
怎么就穿到晚唐了呢!想想就胆战心惊。
即便去不了盛唐,见识一下贞观之治,你让我去宋朝也行啊。
那里好歹还是士大夫的天堂,我去读书还不行吗?
偏偏是晚唐。
尽管自己也算是历史发烧友,上一世喜欢射箭运动也是源于这个爱好。
但是有几个喜欢历史的人是关注过晚唐和五代的。
你说把我弄到初唐,自己还能找房玄龄、杜如晦他们抱抱大腿。
再不济,去宋朝找半部论语治天下的赵普也行啊,两宋优待文人,想必是很好混的。
可是晚唐你叫我去抱谁?
全国几十个节度使,平均在位时间基本在10年不到,一旦站错队,随时会像杀鸡一样被拎出去割了脖子。
哪个都靠不住啊。
关键自己也只是发烧友,又不是历史专家,完全记不住谁谁谁啊。
也就是朱温、李克用、杨行密这样几个风光过一时的大佬有点印象。
就这有限的几个,也没有一个好伺候的,更没有几个是有好下场的。
要在这个时代找一个铁饭碗,不是太难了,而是基本没有。
《阿房宫赋》里说: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
王彦庭倒不觉得后人没有鉴之,只是人都是选择性挑了对自己有利的一面借鉴的。
就因为这个借鉴,每个朝代都借鉴出来了一堆病态的传承。
比如汉朝,因为吕后的辉煌战绩,导致西汉、东汉绵延了几百年,外戚政治成了回避不了的噩梦。
这个传统技能,每一代对吕后心存向往的外戚都学的贼溜。
哪怕前面一代代外戚嚣张跋扈了几年,都宿命般地被皇帝反攻倒算,一大家子拉出去排队砍头。
后来者还是趋之若鹜、前赴后继。
到了唐朝,一上来李世民就整了一个玄武门之变,照理说是得位不正的。可是人家做皇帝做的成绩斐然啊,最后居然被吹成了千古一帝。
这下留下后遗症了。
后代子孙一看,继位的合法性看来不重要啊,反正只要后面皇帝做得好,到时候再纠偏嘛。
故而有唐一代,几乎每一次皇权更迭都是刀光剑影的。
从李渊被李世民送上太上皇宝座开始,到李隆基把李旦送上太上皇宝座,转身又被自己儿子李亨原样操作了一把,算上编制外的武则天等,整个唐朝就有六个被太上皇。
对比一下,中国历史上秦汉隋唐宋元明清这些大朝代里的太上皇加在一起也就十三个,老李家几乎占了一半。
而且,老李家的太上皇可不是宋朝的赵佶、赵构、清朝的乾隆这样的,要么看金兵打来了避祸,要么假模假样搏个好名声的,实际权力还在手中,私下还能偷着乐呢。
老李家那是实实在在被架空的太上皇。
从这方面来说,李世民这个坏榜样的锅,甩不掉。
也正因这样,唐玄宗才几十年如一日对太子李亨防贼一样,宁愿把边关军务交给一帮少数民族将领,也要把王忠嗣之流压下去。
看安禄山对太子不甚恭敬,口口声声自己眼里只有皇帝,没有太子,那是爽啊。
还是这帮蛮夷懂事。
爽过了头,就让安禄山的权势越来越大,甚至一家独大,导致了“安史之乱”。
结果呢,结束“安史之乱”的唐代宗李豫深刻地借鉴了爷爷玄宗的教训:
不能一家独大对吧?
要有制衡对吧?
我会啊!
明明形势一片大好,可以直接把这帮安史叛将灭掉的,偏偏李豫接纳了他们,其中田承嗣、李宝臣、李怀仙更是成了魏博、成德、卢龙三镇节度使,就是后来赫赫有名的“河朔三镇”。
你说有提防虎视眈眈的吐蕃、回纥等外族的原因也行,
有仆固怀恩等平叛大将养寇自重的原因也行,
但最根本的,还是李豫内心对郭子仪、李光弼等一众平叛将领的忌惮,企图通过叛将的存在玩平衡。
问题是玩平衡是要水平的,可是看看唐朝中后期的皇帝,有几个具备这样的能力的。
结果呢,藩镇越来越多,到了唐朝末年,全国大大小小都有几十家了,谁也不服谁。
王彦庭觉得无比头大,叹口气。
目前为止唯一的好消息是,自己过来的时候,世家门阀已经被灭了。
这还要感谢死了不久的黄巢大爷。
这种大事王彦庭是了解的。
作为自秦汉以来形成的毒瘤,世家门阀在唐代到达了巅峰。
无论是初唐的“五姓七望”,还是江南独大的兰陵萧氏,或者京兆韦杜,那都是让王彦庭绝望的庞然大物。
如果说唐朝是个股份公司的话,皇帝充其量只是一个干活的董事长,而且世家这些股东的股份还占了压倒性多数。
你还没法把他们赶出董事会,因为公司里干活的,也就是大大小小的官员全是这些股东的人。
受限于当时生产力的低下,那时候的纸张就是奢侈品,不是普通人可以用的。
印刷更加是需要雕版才可以,成本超出想象。
也就是说,一本书每一页都要雕刻出来才能印刷。
想象一下工匠一不小心雕劈叉了一笔笔画,整版都要作废,那是真他良的酸爽。
经济条件决定了教育权的归属。
这导致了读书人基本都是集中在财大气粗的世家门阀族群里。
加上寒门学子不通过拜入世家连科举都进不了,你就知道,皇帝有多无助了。
满朝官员,至少一大半是世家的人,你敢蹦跶就炒了你,比00后还狠。
据各种统计,整个唐朝,河东裴氏出了30多个宰相,赵郡李氏出了17个,清河崔氏出了10个宰相,荥阳郑氏更是号称“郑半朝”。
这个数字之所以有时候有争议,只是有些家族的偏远分支算不算世家的人而已,反正怎么算人家都是一个股东的。
比如一向给大家的印象是穷困潦倒的诗人杜甫,就是京兆杜氏的分支。
想不到吧?
但是仔细琢磨,要是小时候没有读书的条件,他哪里可能成为“诗圣”。
而伴随着世家门阀出现的,则是宦官当政的畸形政局。
说白了,还是皇帝和出身世家的官员扳手腕,要拉个帮手,就纵容宦官做大。
反正没事就可以压制世家,有事就把宦官推出去当替罪羊。
不过这个策略实操起来往往失控。
最典型的就是汉朝和唐朝,宦官势力最后完全脱离了皇帝的约束,废立皇帝、鸩杀皇帝的比比皆是。
如果从这方面看,还真是遇到了好时代了。
王彦庭感慨,托了黄巢大爷的福了。
这个盐贩子,因为屡试不第,对世家把持的科举制度怀着深深的恶意。
加上他的起义军有点类似于近千年后的太平天国,像流寇多于像政权。
什么统治人才?我连税法都没搞清楚呢,要这么多人管理吗?
反正缺粮了,我会抢。
缺钱了,我会抢。
真的缺人了,我再去抢。
所以,杀了吧!
一刀下去,血流成河。
就算各地还有一些世家门阀的残余,也形不成气候了。
以至于到了宋朝以后,基本就没有什么世家门阀的说法了。
一方面世家确实被五代杀绝了。
另一方面,生产力上来了,造纸术和活字印刷开始成熟,书本价格没有那么高不可攀了,穷人的孩子可以读书了。
最重要的,世家自己家也没有人了。没了底气,也不敢垄断科举了。
像范仲淹和欧阳修,童年都是穷苦到在寺庙读书、用芦苇杆学字的,照样考科举,上庙堂。
士大夫阶层的出现,有赵家天子对五代军头政治深恶痛绝,扬文抑武的原因,也有社会进步的原因。
相对的,宦官的地位也就急转直下了。
宋朝以后,再也没有出现宦官比皇帝大的局面,再次回归了奴婢的阶层定位。
即便像明朝刘瑾、魏忠贤这样有名的大宦官,还不是皇帝的家奴。
皇帝需要你的时候你为所欲为,一旦不顺意了,拉出去变着花样杀。
敌人已经变成了穷秀才,翻不起什么大浪了,你还想着到我皇帝头上拉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