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萧何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汉代名相录最新章节!
《道德经》曰:轻则失本,??则躁??失君。不轻率不急躁,方能守住根本,不失去主导地位。
无独有偶,英国作家吉米?哈利所着《万物刹那又永恒》,也在强调气定神闲,守住根本的重要,他说“世道再难,也需气定神闲,人生苦短,惟爱可暖人心。”
萧何就是那种能守住根本,气定神闲的人。
他在反复做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而不是仅仅是说。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信,萧何的性格、经历、对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把控,才有了这个感觉。
世事难料,由盛及衰,由衰及盛,天道轮回,人世间,谈何易,从善如流,难上难。
萧何沛县人,任职时间为高帝元年至孝惠二年(前202—前193),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称帝后,任命萧何为丞相,一直担任此职到病世。
起初,在刘邦起兵当沛公后,萧何担任县丞督办相关事务。
沛公刘邦到达咸阳后在沛县当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是一个具有辅助性质的佐吏。
功曹主管考察记录业绩,除掌人事外,还能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
具体事务就是司掌书史等务,负责记录、整理文书和档案,辅助长官处理政务。
秦朝的御史到萧何所在的郡监察郡中事务,萧何他们办的公务有条不紊,萧何因此被授予泗水郡卒史一职。
据史记记载,萧何的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名。秦御史建议萧何进京任职,萧何再三推辞,才没有被调走。他只想悉心辅佐高祖刘邦。
萧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廉洁。高祖刘邦到达咸阳后,诸将领抢着到府库私自分抢金银财宝,各种物资。
只有萧何一人未被这破天而降的财富物质所迷惑,足见其定力和廉洁性,是堪当大任的人,也是值得信赖的人。
萧何,独具慧眼,来到大秦丞相、御史专属的档案库房。他干的第一件事,是进宫收取秦朝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等重要的文献档案。
责令把天下诸郡县的户口版籍、土地图册、律令等文书竹简,进行清查、分类,打包。献给刘邦。
萧何要求整理的档案,里面有很多帮助刘邦打江山实用详实资料。如:一家人的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在《里耶秦简》编号K17,中有姓名、排行等等关系清晰可见,为那个战乱的年代,计算能动员多少士兵和民夫,征用多少壮丁起到作用。
查阅作物产量,可知粮草情况。地形图册,可知用兵布阵方略。
刘邦本来正在气头上,听到萧何说这些档案的重要性后后,立刻领会到这些简牍蕴藏的威力,一改被迫退出关中,项羽让他退守汉中的不服和气愤。
刘邦不再与项羽争一时之霸,收拾行囊,抵达汉中,让萧何做丞相,他评价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没过几年,刘邦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沛公刘邦之所以可以掌握天下的全部要塞,户口有多少,各地的贫富差距,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状况、喜乐与疾苦,都是因为萧何收缴了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一瞬间,天下透明。足不出汉中,便可阅尽天下虚实。萧何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足见其智慧高明之处。
汉王具知天下,萧何果断从咸阳运出的那一批无人问津的档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司马迁为此总结“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项羽百胜而后一败,刘邦百败而后一胜,江山易主。
在汉高祖刘邦还是老百姓时,萧何就“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书》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
萧何是陪着汉高祖从老百姓一路坎坷一路征战,做到皇帝的那个皇帝的身边人、自己人。
萧何对刘邦一直敬重有加,他看准了刘邦,一路扶持,勤于奉献还有智慧,比别人付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既多又长。
刘邦对萧何的给予高度评价。“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不决,上以何功最盛”(《汉书》汉书卷三十九)“奏位次,皆曰:“曹参,……宜第一。”皇帝心里想让萧何为第一。担任谒者的关内侯鄂秋上前进言“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汉书》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皇帝刘邦力说:“善”,他力排争议,排萧何为第一。可见刘邦的知人善任。
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有许多广为人知的经典故事流传至今。其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许多人甚至在年幼之时便已听闻这个传奇故事。
相传,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韩信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将领,起初并未受到重视,只是在项羽麾下担任一个小官职。然而,他的才华并未被埋没太久。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结识了刘邦的重臣萧何,并与之交谈甚欢。萧何慧眼识珠,认为韩信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潜力,于是向刘邦极力推荐他。
但是,刘邦一开始并没有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普通的官员。韩信感到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于是决定离开刘邦的军队。得知韩信出走的消息后,萧何心急如焚。他深知韩信的价值,如果让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流失,将会对刘邦的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于是,萧何不顾夜深露重,立刻骑马追赶韩信。经过一番追逐,终于在月色下追到了韩信。萧何苦口婆心地劝说韩信回到刘邦身边,并承诺一定会向刘邦举荐他。韩信被萧何的诚意所打动,最终跟随萧何返回。
回到营地后,萧何再次向刘邦力荐韩信。这次,刘邦终于认识到了韩信的才能,决定任命他为大将军。此后,韩信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它不仅展现了萧何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品质,也彰显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世事难料,此一时彼一时。韩信在关中地区谋反,萧何没有因为韩信是自己向皇帝举荐的而袒护他,而是建议吕后杀掉韩信。萧何骗韩信入宫,吕后杀之。
韩信谋反,萧何建议吕后杀死韩信的事件,是汉代历史中一个着名的故事,涉及到了政治、军事和权力斗争的复杂背景。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
在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因被削去王职而心生不满,其军事才能和威望也让刘邦深感忌惮。此时,代相陈豨谋反,刘邦前去平叛,而韩信则暗中 联络陈豨,计划在长安做内应,发动长安的囚徒、官奴袭击留在长安的吕后和太子刘盈。这一谋反计划被吕后得知后,她决定采取行动。
二、萧何的角色
萧何作为汉朝的重要谋士和功臣,与韩信有着深厚的渊源。韩信最初投奔刘邦时并未得到重用,是萧何极力举荐韩信为大将军,使得韩信能够一展才华。 然而,随着韩信的威望日增,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也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萧何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三、萧何的建议
当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后,她召见萧何商议对策。萧何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威望对刘邦的威胁,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功臣和谋士的责任。 在权衡利弊之后,萧何向吕后提出了一个计策:由他出面将韩信骗到宫中,然后趁机将其擒获并斩杀。
四、事件结果
萧何按照计划行事,成功地将韩信骗到宫中。韩信虽然有所警觉,但在萧何的欺骗下还是放松了警惕。最终,韩信被吕后事先安排好的武士绑缚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这一事件不仅消除了刘邦对韩信的忌惮,也巩固了吕后在朝廷中的地位。
五、原因分析
刘邦的猜忌: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威望让刘邦深感忌惮,担心其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刘邦对韩信一直持有戒心,并多次采取措施削弱其权力。
韩信的谋反计划:韩信暗中联络陈豨谋反的行为直接触犯了刘邦的底线,使得刘邦和吕后决定采取行动将其铲除。
萧何的无奈选择:作为汉朝的重要谋士和功臣,萧何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韩信谋反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以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刘邦的统治地位。同时,他也可能担心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和惩罚。
韩信谋反、萧何建议吕后杀死韩信的事件是汉代历史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政治斗争案例。它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政治人物的智慧和权谋。
户籍的雏形,早在商代“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时就已经出现,春秋时代有书社制度。秦代建成完整的体系。
萧何根据户口版籍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故事,有力说明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当时档案的管理系统性和中国人的智慧。
萧何是汉代的第一位丞相,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对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被后世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他的智慧和谋略不仅在战时显现,也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能够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最终得以善终。以下进行具体介绍:
1. 早期生涯与辅佐刘邦
出身与早期经历:萧何的家庭背景较为贫寒,出生于江苏沛县的农民家庭。尽管家庭条件不佳,但他自幼聪慧好学,对政治和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其精通律法和善于行政而着称。
在秦朝时期,萧何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担任过县吏等职务。他的教育背景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年他与刘邦结缘,并在刘邦起兵反抗秦朝时成为其亲信。
萧何在政治上的才能使他在秦朝末年政治混乱的时期,为刘邦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建议。他深知百姓疾苦,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在刘邦的军事活动中,萧何多次以其才智帮助刘邦,特别是在军事后勤和战略规划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和行动的顺利。
在刘邦起兵之初,萧何便跟随其左右,担任幕僚之职。随着刘邦军队的壮大,萧何逐渐成为其最重要的辅佐之一。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楚汉战争时期的贡献
留守关中: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留守关中,保证了一个稳固的后方,使得刘邦可以集中精力在前线与项羽作战。他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措施,确保了关中地区的稳定。
输送士卒粮饷:萧何还负责组织后方的物资和兵力,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极大地支持了刘邦对抗项羽的行动,为最终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3. 汉朝建立与法制建设
制定律法:汉朝建立后,萧何重新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即《九章律》,为汉朝的法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政治地位:作为开国元勋,萧何被封为“酂侯”,位列所有侯爵之首,显示了他在汉朝初期极高的政治地位。
4. 辅佐惠帝与后期生涯
继续辅佐:刘邦去世后,萧何继续辅佐惠帝,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年轻的皇帝巩固了王朝的统治。
避免祸端:虽然萧何曾在权力斗争中几乎遇害,但他凭借聪明才智和谨慎行事,成功避开了可能的政治灾难。
5. 政治遗产与家族传承
政治遗产:萧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个睿智的法律家。他留给后世的法制和政策对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长远影响。
家族传承:萧何的家族在汉朝享有崇高的地位,其爵位世代相传,直到西汉灭亡,这也反映了他个人及其家族在汉朝的重要影响力。
总的来说,萧何不仅是辅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人物,他本人的政治才能及对国家法制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有效地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中国法制和政治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辅佐刘邦:在刘邦起兵之初,萧何便跟随其左右,担任幕僚之职。随着刘邦军队的壮大,萧何逐渐成为其最重要的辅佐之一。
占领咸阳: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定政策:在汉朝建立后,萧何主持修订了《法经》六篇,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3. 才能展现
政治才能:萧何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在秦朝末年政治混乱的时期,为刘邦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建议。他深知百姓疾苦,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Θic-5Θ。
管理才能:不仅擅长政治策略,还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在汉初,天下尚未安定,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反抗。萧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外交才能:萧何的外交才能也十分出色。在刘邦与项羽争霸期间,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应对,成功地说服了齐国归顺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他还成功地联合了其他诸侯国,共同抗击项羽,为刘邦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Θic-5Θ。
4. 持续影响
社会稳定:萧何在汉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才能和智慧赢得了刘邦和其他辅佐的尊敬和信任。在汉朝建立后,萧何被任命为丞相,继续辅佐刘邦治理国家。
文化教育:萧何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儒家经典,推广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素质。在他的推动下,汉朝初期逐渐形成了尊重知识、注重教育的社会氛围。
家族传承:萧何的家族在汉朝享有崇高的地位,其爵位世代相传,直到西汉灭亡,这也反映了他个人及其家族在汉朝的重要影响力。
总的来说,萧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的生平和成就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成就,更在于他对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萧何的主要政治贡献包括制定法律、安定后方、保护典籍与辅佐帝王等方面。他作为西汉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在多个方面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将具体介绍他的主要政治贡献:
1. 制定法律
《九章律》:萧何主持制定了《九章律》,这是汉朝最早的法律体系。该法典对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汉朝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法治思想:他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惩治犯罪,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2. 安定后方
留守关中:在刘邦四处征战时,萧何负责留守关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保证了军队的后勤供应,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持。
后勤保障:他组织了有效的后勤系统,确保粮草、兵员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使刘邦的军队能够保持高昂的战斗力。
3. 保护典籍
-文化保存:在楚汉战争中,萧何特别注意保护国家的图书文献。他收集秦朝遗留下来的法律、档案及各种图书,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远见卓识:这种注重文化保护的行为被后人誉为“护书功”。在古代中国,书籍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萧何的这种远见卓识确保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4. 辅佐帝王
丞相职务:在刘邦称帝后,萧何担任丞相,继续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他的政策和决策对于汉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策制定:他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这些政策有助于恢复战后经济,促进社会安定。
5. 其他贡献
管理才能:萧何不仅擅长政治策略,还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他在汉初推行了“均田制”,保障了农民的生计,促进了社会稳定。
外交才能**:在刘邦与项羽争霸期间,萧何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应对,成功地说服了齐国归顺刘邦,并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抗击项羽,为刘邦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的来说,萧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远的影响力和多方面的贡献,被誉为“功第一”。他不仅在法制建设、后方稳定、文化保护和辅佐帝王等方面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固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汉代的功曹是古代官职的一种,其具体含义和职责可以归纳如下:
一、官职定义
名称:功曹,亦称功曹史。
起源:汉代始置,秦代即有此官职,如沛县功曹萧何。
性质: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具有辅助性质的佐吏。
二、职责范围
主要职责:主管考察记录业绩,除掌人事外,还能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
具体事务:司掌书史等务,负责记录、整理文书和档案,辅助长官处理政务。
三、历史沿革
汉代: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主吏即为功曹。
东汉:各州亦有功曹,但名称略有变更。
北齐后:称为功曹参军,为防止社会枉非之职官,相当于今日之警察首脑。
唐代: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四、权力与地位
权力:在汉代,功曹的权力较为显赫,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
地位:作为长官的主要助手,功曹在郡县行政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其他含义
在佛教中,功曹有时转指起诸烦恼之根本无明心。
在天文学或占卜术中,功曹也被用作天神之一,代表特定的意象和象征。
综上所述,汉代的功曹是一种具有辅助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记录业绩和参与政务,是郡守、县令等长官的重要助手。其历史沿革悠久,从秦代至唐代均有设置,并在不同朝代中有所变化。同时,功曹一词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汉代的泗水郡卒史,这一官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清晰的归纳和阐述:
一、官职定义与背景
定义:卒史,是秦汉时期郡级官吏体系中的一种属吏,主要辅助郡守处理政务。
背景:泗水郡,作为秦汉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其郡级官吏体系中设有卒史一职。
二、人员配置与职责
人员配置:根据出土文献如尹湾汉简中的记载,太守府与太尉府中均设置有卒史。具体到泗水郡,虽然具体人数不详,但可以推断出卒史并非单一职位,而是有一定数量的属吏群体。
职责:卒史在郡守府中负责协助郡守处理各种政务,包括但不限于文书记录、档案管理、案件审理等。他们作为郡守的得力助手,在地方行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历史案例与人物
周苛:周苛是秦汉时期沛县人,秦时为泗水郡卒史。他随刘邦起兵反秦,后成为汉初的重要官员。在汉三年(前204年),周苛留守荥阳,面对项羽的进攻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追封周苛为高景侯。周苛的生平事迹充分展示了泗水郡卒史在秦汉时期地方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与其他官职的关系
与郡守的关系:卒史作为郡守的属吏,直接对郡守负责 ,协助郡守处理政务。
与其他属吏的关系:在郡级官吏体系中,卒史与其他属吏如主簿、丞等共同协作,共同维护地方政局的稳定和发展。
五、总结
汉代的泗水郡卒史是郡级官吏体系中的重要属吏之一,他们负责协助郡守处理各种政务,在地方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周苛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泗水郡卒史在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泗水郡卒史的存在也反映了秦汉时期地方行政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
《道德经》曰:轻则失本,??则躁??失君。不轻率不急躁,方能守住根本,不失去主导地位。
无独有偶,英国作家吉米?哈利所着《万物刹那又永恒》,也在强调气定神闲,守住根本的重要,他说“世道再难,也需气定神闲,人生苦短,惟爱可暖人心。”
萧何就是那种能守住根本,气定神闲的人。
他在反复做的过程中成就了自己。而不是仅仅是说。
这其实就是一种自信,萧何的性格、经历、对人生的各个阶段的把控,才有了这个感觉。
世事难料,由盛及衰,由衰及盛,天道轮回,人世间,谈何易,从善如流,难上难。
萧何沛县人,任职时间为高帝元年至孝惠二年(前202—前193),他是西汉的开国功臣,刘邦称帝后,任命萧何为丞相,一直担任此职到病世。
起初,在刘邦起兵当沛公后,萧何担任县丞督办相关事务。
沛公刘邦到达咸阳后在沛县当功曹,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是一个具有辅助性质的佐吏。
功曹主管考察记录业绩,除掌人事外,还能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
具体事务就是司掌书史等务,负责记录、整理文书和档案,辅助长官处理政务。
秦朝的御史到萧何所在的郡监察郡中事务,萧何他们办的公务有条不紊,萧何因此被授予泗水郡卒史一职。
据史记记载,萧何的公务考核名列全郡第一名。秦御史建议萧何进京任职,萧何再三推辞,才没有被调走。他只想悉心辅佐高祖刘邦。
萧何始终保持政治上的清醒和廉洁。高祖刘邦到达咸阳后,诸将领抢着到府库私自分抢金银财宝,各种物资。
只有萧何一人未被这破天而降的财富物质所迷惑,足见其定力和廉洁性,是堪当大任的人,也是值得信赖的人。
萧何,独具慧眼,来到大秦丞相、御史专属的档案库房。他干的第一件事,是进宫收取秦朝丞相、御史府的律令文书、地理图册、户籍等重要的文献档案。
责令把天下诸郡县的户口版籍、土地图册、律令等文书竹简,进行清查、分类,打包。献给刘邦。
萧何要求整理的档案,里面有很多帮助刘邦打江山实用详实资料。如:一家人的有几个儿子,几个女儿,在《里耶秦简》编号K17,中有姓名、排行等等关系清晰可见,为那个战乱的年代,计算能动员多少士兵和民夫,征用多少壮丁起到作用。
查阅作物产量,可知粮草情况。地形图册,可知用兵布阵方略。
刘邦本来正在气头上,听到萧何说这些档案的重要性后后,立刻领会到这些简牍蕴藏的威力,一改被迫退出关中,项羽让他退守汉中的不服和气愤。
刘邦不再与项羽争一时之霸,收拾行囊,抵达汉中,让萧何做丞相,他评价萧何“镇国家、抚百姓、给馈饷、不绝粮道。”
没过几年,刘邦揭开了楚汉相争的序幕
沛公刘邦之所以可以掌握天下的全部要塞,户口有多少,各地的贫富差距,强弱情况,百姓生活状况、喜乐与疾苦,都是因为萧何收缴了秦朝这批文书档案的缘故。
一瞬间,天下透明。足不出汉中,便可阅尽天下虚实。萧何对档案管理的重要性足见其智慧高明之处。
汉王具知天下,萧何果断从咸阳运出的那一批无人问津的档案,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司马迁为此总结“汉王所以具知天下厄塞、户口多少、强弱之处、民所疾苦者,以何具得秦图书也。”
项羽百胜而后一败,刘邦百败而后一胜,江山易主。
在汉高祖刘邦还是老百姓时,萧何就“数以吏事护高祖,高祖为亭长,常佑之。高祖以吏繇咸阳,吏皆送奉钱三,何独以五。”(《汉书》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
萧何是陪着汉高祖从老百姓一路坎坷一路征战,做到皇帝的那个皇帝的身边人、自己人。
萧何对刘邦一直敬重有加,他看准了刘邦,一路扶持,勤于奉献还有智慧,比别人付出的物质和精神财富既多又长。
刘邦对萧何的给予高度评价。“汉五年,已杀项羽,即皇帝位,论功行封,群臣争功,岁馀不决,上以何功最盛”(《汉书》汉书卷三十九)“奏位次,皆曰:“曹参,……宜第一。”皇帝心里想让萧何为第一。担任谒者的关内侯鄂秋上前进言“奈何欲以一旦之功(而)加万世之功哉!萧何当第一,曹参次之。”(《汉书》汉书卷三十九,萧何曹参传第九)。皇帝刘邦力说:“善”,他力排争议,排萧何为第一。可见刘邦的知人善任。
在中国历史长河之中,有许多广为人知的经典故事流传至今。其中,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许多人甚至在年幼之时便已听闻这个传奇故事。
相传,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群雄并起。韩信作为一名卓越的军事将领,起初并未受到重视,只是在项羽麾下担任一个小官职。然而,他的才华并未被埋没太久。一次偶然的机会,韩信结识了刘邦的重臣萧何,并与之交谈甚欢。萧何慧眼识珠,认为韩信具有非凡的才能和潜力,于是向刘邦极力推荐他。
但是,刘邦一开始并没有看重韩信,只是让他做了一个普通的官员。韩信感到自己的才能无法得到充分发挥,于是决定离开刘邦的军队。得知韩信出走的消息后,萧何心急如焚。他深知韩信的价值,如果让这样一位杰出的人才流失,将会对刘邦的事业造成巨大的损失。
于是,萧何不顾夜深露重,立刻骑马追赶韩信。经过一番追逐,终于在月色下追到了韩信。萧何苦口婆心地劝说韩信回到刘邦身边,并承诺一定会向刘邦举荐他。韩信被萧何的诚意所打动,最终跟随萧何返回。
回到营地后,萧何再次向刘邦力荐韩信。这次,刘邦终于认识到了韩信的才能,决定任命他为大将军。此后,韩信充分发挥自己的军事才能,帮助刘邦打败了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成为了千古美谈,它不仅展现了萧何求贤若渴、珍视人才的品质,也彰显了韩信卓越的军事才能和坚定的信念。
世事难料,此一时彼一时。韩信在关中地区谋反,萧何没有因为韩信是自己向皇帝举荐的而袒护他,而是建议吕后杀掉韩信。萧何骗韩信入宫,吕后杀之。
韩信谋反,萧何建议吕后杀死韩信的事件,是汉代历史中一个着名的故事,涉及到了政治、军事和权力斗争的复杂背景。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详细分析:
一、事件背景
在汉十一年(公元前196年),韩信因被削去王职而心生不满,其军事才能和威望也让刘邦深感忌惮。此时,代相陈豨谋反,刘邦前去平叛,而韩信则暗中 联络陈豨,计划在长安做内应,发动长安的囚徒、官奴袭击留在长安的吕后和太子刘盈。这一谋反计划被吕后得知后,她决定采取行动。
二、萧何的角色
萧何作为汉朝的重要谋士和功臣,与韩信有着深厚的渊源。韩信最初投奔刘邦时并未得到重用,是萧何极力举荐韩信为大将军,使得韩信能够一展才华。 然而,随着韩信的威望日增,刘邦对韩信的猜忌也日益加深。在这种情况下,萧何面临着艰难的选择。
三、萧何的建议
当吕后得知韩信谋反的消息后,她召见萧何商议对策。萧何深知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威望对刘邦的威胁,同时也明白自己作为功臣和谋士的责任。 在权衡利弊之后,萧何向吕后提出了一个计策:由他出面将韩信骗到宫中,然后趁机将其擒获并斩杀。
四、事件结果
萧何按照计划行事,成功地将韩信骗到宫中。韩信虽然有所警觉,但在萧何的欺骗下还是放松了警惕。最终,韩信被吕后事先安排好的武士绑缚并斩杀于长乐宫钟室。这一事件不仅消除了刘邦对韩信的忌惮,也巩固了吕后在朝廷中的地位。
五、原因分析
刘邦的猜忌:韩信的军事才能和威望让刘邦深感忌惮,担心其会威胁到自己的统治地位。因此,刘邦对韩信一直持有戒心,并多次采取措施削弱其权力。
韩信的谋反计划:韩信暗中联络陈豨谋反的行为直接触犯了刘邦的底线,使得刘邦和吕后决定采取行动将其铲除。
萧何的无奈选择:作为汉朝的重要谋士和功臣,萧何深知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在韩信谋反的情况下,他不得不做出选择以维护朝廷的稳定和刘邦的统治地位。同时,他也可能担心如果自己不采取行动,自己也会受到牵连和惩罚。
韩信谋反、萧何建议吕后杀死韩信的事件是汉代历史中一个复杂而深刻的政治斗争案例。它反映了权力斗争的残酷和无情以及政治人物的智慧和权谋。
户籍的雏形,早在商代“唯殷先人,有册有典,殷革夏命”时就已经出现,春秋时代有书社制度。秦代建成完整的体系。
萧何根据户口版籍帮助刘邦打天下的故事,有力说明了档案管理的重要性和当时档案的管理系统性和中国人的智慧。
萧何是汉代的第一位丞相,他辅佐刘邦建立汉朝,对楚汉战争的胜利起了重要作用。
萧何被后世誉为汉初三杰之一,他的智慧和谋略不仅在战时显现,也在和平时期对国家的治理中发挥着关键作用。尽管他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和磨难,但他始终能够在动荡的政治局势中保持一定的影响力,最终得以善终。以下进行具体介绍:
1. 早期生涯与辅佐刘邦
出身与早期经历:萧何的家庭背景较为贫寒,出生于江苏沛县的农民家庭。尽管家庭条件不佳,但他自幼聪慧好学,对政治和法律有着浓厚的兴趣。以其精通律法和善于行政而着称。
在秦朝时期,萧何通过考试进入仕途,担任过县吏等职务。他的教育背景为他日后的政治生涯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早年他与刘邦结缘,并在刘邦起兵反抗秦朝时成为其亲信。
萧何在政治上的才能使他在秦朝末年政治混乱的时期,为刘邦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建议。他深知百姓疾苦,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
在刘邦的军事活动中,萧何多次以其才智帮助刘邦,特别是在军事后勤和战略规划上发挥了巨大作用,保证了军队的战斗力和行动的顺利。
在刘邦起兵之初,萧何便跟随其左右,担任幕僚之职。随着刘邦军队的壮大,萧何逐渐成为其最重要的辅佐之一。
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2. 楚汉战争时期的贡献
留守关中:在楚汉战争期间,萧何留守关中,保证了一个稳固的后方,使得刘邦可以集中精力在前线与项羽作战。他通过有效的行政管理和法律措施,确保了关中地区的稳定。
输送士卒粮饷:萧何还负责组织后方的物资和兵力,源源不断地向前线输送,极大地支持了刘邦对抗项羽的行动,为最终的战争胜利奠定了基础。
3. 汉朝建立与法制建设
制定律法:汉朝建立后,萧何重新制订了一套完整的法律体系,即《九章律》,为汉朝的法制建设立下了汗马功劳。
政治地位:作为开国元勋,萧何被封为“酂侯”,位列所有侯爵之首,显示了他在汉朝初期极高的政治地位。
4. 辅佐惠帝与后期生涯
继续辅佐:刘邦去世后,萧何继续辅佐惠帝,维持国家政权的稳定。他用自己的经验和智慧,帮助年轻的皇帝巩固了王朝的统治。
避免祸端:虽然萧何曾在权力斗争中几乎遇害,但他凭借聪明才智和谨慎行事,成功避开了可能的政治灾难。
5. 政治遗产与家族传承
政治遗产:萧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个睿智的法律家。他留给后世的法制和政策对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古代历史产生了长远影响。
家族传承:萧何的家族在汉朝享有崇高的地位,其爵位世代相传,直到西汉灭亡,这也反映了他个人及其家族在汉朝的重要影响力。
总的来说,萧何不仅是辅助刘邦建立汉朝的重要人物,他本人的政治才能及对国家法制的贡献,使他成为中国历史上重要的政治家之一。他能够适应各种复杂的政治环境,并做出正确的决策保证自己的安全,同时有效地辅佐皇帝处理国家大事,在中国法制和政治历史上留下了浓重的一笔。
辅佐刘邦:在刘邦起兵之初,萧何便跟随其左右,担任幕僚之职。随着刘邦军队的壮大,萧何逐渐成为其最重要的辅佐之一。
占领咸阳:攻克咸阳后,他接收了秦丞相、御史府所藏律令、图书,掌握了全国的山川险要、郡县户口,为刘邦统一天下做出了重要贡献。
制定政策:在汉朝建立后,萧何主持修订了《法经》六篇,为维护社会秩序提供了法律保障。
3. 才能展现
政治才能:萧何具有卓越的政治才能,在秦朝末年政治混乱的时期,为刘邦提供了宝贵的政治建议。他深知百姓疾苦,提出了许多有利于民生的政策Θic-5Θ。
管理才能:不仅擅长政治策略,还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在汉初,天下尚未安定,各地百姓纷纷起义反抗。萧何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措施,加强了对地方的管理和控制。
外交才能:萧何的外交才能也十分出色。在刘邦与项羽争霸期间,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应对,成功地说服了齐国归顺刘邦。在与项羽的战争中,他还成功地联合了其他诸侯国,共同抗击项羽,为刘邦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Θic-5Θ。
4. 持续影响
社会稳定:萧何在汉初的政治舞台上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的才能和智慧赢得了刘邦和其他辅佐的尊敬和信任。在汉朝建立后,萧何被任命为丞相,继续辅佐刘邦治理国家。
文化教育:萧何还非常重视文化教育事业的发展。他主张学习儒家经典,推广文化知识,提高人民素质。在他的推动下,汉朝初期逐渐形成了尊重知识、注重教育的社会氛围。
家族传承:萧何的家族在汉朝享有崇高的地位,其爵位世代相传,直到西汉灭亡,这也反映了他个人及其家族在汉朝的重要影响力。
总的来说,萧何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还是一位深谋远虑的战略家。他的生平和成就展现了他卓越的政治智慧和领导能力。他的贡献不仅在于他个人的成就,更在于他对汉朝乃至整个中国历史的影响。
萧何的主要政治贡献包括制定法律、安定后方、保护典籍与辅佐帝王等方面。他作为西汉初期的重要政治家,在多个方面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固做出了卓越贡献。以下将具体介绍他的主要政治贡献:
1. 制定法律
《九章律》:萧何主持制定了《九章律》,这是汉朝最早的法律体系。该法典对维护社会秩序、规范人们行为起到了重要作用,为汉朝的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
法治思想:他主张以法治国,认为法律是治理国家的基础。通过严格的法律制度,可以有效预防和惩治犯罪,保障国家的长治久安。
2. 安定后方
留守关中:在刘邦四处征战时,萧何负责留守关中。他采取了一系列措施稳定局势,保证了军队的后勤供应,为前线的胜利提供了坚实的后方支持。
后勤保障:他组织了有效的后勤系统,确保粮草、兵员源源不断输送到前线,使刘邦的军队能够保持高昂的战斗力。
3. 保护典籍
-文化保存:在楚汉战争中,萧何特别注意保护国家的图书文献。他收集秦朝遗留下来的法律、档案及各种图书,使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得以保存,为后世的文化传承做出了重要贡献。
远见卓识:这种注重文化保护的行为被后人誉为“护书功”。在古代中国,书籍是知识传播和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萧何的这种远见卓识确保了中华文化的连续性。
4. 辅佐帝王
丞相职务:在刘邦称帝后,萧何担任丞相,继续辅佐帝王治理国家。他的政策和决策对于汉朝的稳定和发展起到了关键作用。
政策制定:他主张无为而治,采用黄老之术,休养生息,这些政策有助于恢复战后经济,促进社会安定。
5. 其他贡献
管理才能:萧何不仅擅长政治策略,还具备出色的管理才能。他在汉初推行了“均田制”,保障了农民的生计,促进了社会稳定。
外交才能**:在刘邦与项羽争霸期间,萧何凭借敏锐的洞察力和机智应对,成功地说服了齐国归顺刘邦,并联合其他诸侯国共同抗击项羽,为刘邦最终取得胜利立下了汗马功劳。
总的来说,萧何以其卓越的政治才能、深远的影响力和多方面的贡献,被誉为“功第一”。他不仅在法制建设、后方稳定、文化保护和辅佐帝王等方面为汉朝的建立和稳固打下了坚实基础,也为后世的文化发展和传承留下了宝贵的遗产。
汉代的功曹是古代官职的一种,其具体含义和职责可以归纳如下:
一、官职定义
名称:功曹,亦称功曹史。
起源:汉代始置,秦代即有此官职,如沛县功曹萧何。
性质:为郡守、县令的主要佐吏,具有辅助性质的佐吏。
二、职责范围
主要职责:主管考察记录业绩,除掌人事外,还能参与一郡或县的政务。
具体事务:司掌书史等务,负责记录、整理文书和档案,辅助长官处理政务。
三、历史沿革
汉代:郡守有功曹史,县有主吏,功曹史简称功曹、主吏即为功曹。
东汉:各州亦有功曹,但名称略有变更。
北齐后:称为功曹参军,为防止社会枉非之职官,相当于今日之警察首脑。
唐代:在府的称为功曹参军,在州的称为司功。
四、权力与地位
权力:在汉代,功曹的权力较为显赫,除人事外,常能与闻一郡政务。
地位:作为长官的主要助手,功曹在郡县行政体系中占据重要地位。
五、其他含义
在佛教中,功曹有时转指起诸烦恼之根本无明心。
在天文学或占卜术中,功曹也被用作天神之一,代表特定的意象和象征。
综上所述,汉代的功曹是一种具有辅助性质的官职,主要负责考察记录业绩和参与政务,是郡守、县令等长官的重要助手。其历史沿革悠久,从秦代至唐代均有设置,并在不同朝代中有所变化。同时,功曹一词在其他领域也有不同的含义和用法。
汉代的泗水郡卒史,这一官职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清晰的归纳和阐述:
一、官职定义与背景
定义:卒史,是秦汉时期郡级官吏体系中的一种属吏,主要辅助郡守处理政务。
背景:泗水郡,作为秦汉时期的一个行政区划,其郡级官吏体系中设有卒史一职。
二、人员配置与职责
人员配置:根据出土文献如尹湾汉简中的记载,太守府与太尉府中均设置有卒史。具体到泗水郡,虽然具体人数不详,但可以推断出卒史并非单一职位,而是有一定数量的属吏群体。
职责:卒史在郡守府中负责协助郡守处理各种政务,包括但不限于文书记录、档案管理、案件审理等。他们作为郡守的得力助手,在地方行政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三、历史案例与人物
周苛:周苛是秦汉时期沛县人,秦时为泗水郡卒史。他随刘邦起兵反秦,后成为汉初的重要官员。在汉三年(前204年),周苛留守荥阳,面对项羽的进攻宁死不屈,最终被杀。汉高祖刘邦平定天下后,追封周苛为高景侯。周苛的生平事迹充分展示了泗水郡卒史在秦汉时期地方政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四、与其他官职的关系
与郡守的关系:卒史作为郡守的属吏,直接对郡守负责 ,协助郡守处理政务。
与其他属吏的关系:在郡级官吏体系中,卒史与其他属吏如主簿、丞等共同协作,共同维护地方政局的稳定和发展。
五、总结
汉代的泗水郡卒史是郡级官吏体系中的重要属吏之一,他们负责协助郡守处理各种政务,在地方政治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周苛等历史人物的事迹,我们可以更加深入地了解泗水郡卒史在秦汉时期的历史地位和作用。同时,泗水郡卒史的存在也反映了秦汉时期地方行政体系的复杂性和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