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五章 以梦为雪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大夏帝国英雄传最新章节!
哄......广场边上的所有百姓瞬间就炸锅了,纷纷想要上前看看那神奇的机器是怎么纺纱的,不过看到面前维持秩序的军士们,立即又收住了脚,一个个垫着脚,抻着脖子去看广场上那壮观的景象。
一千台梦雪纺纱机,在一千名工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的在生产棉纱,百姓们已经看傻了,一个两个都张着嘴,却发不出什么声音,广场上只有纺纱机手轮骨碌碌...骨碌碌...的声音。
工人们就是工业部的,就是打造这些机器的工人,他们在开始打造梦雪纺纱机的时候,都是每个人负责一个零件,并不知道要打造什么。
几天前被上官告知,机器要组装了,让大家暂时住在工厂里,结果这些工人在组装调试好机器之后,也没能回家,而是留在工厂里学习操作这个机器。
昨天晚上把这些机械运到了中央广场,今天早上就开始在广场这准备这次梦雪纺纱机的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的效果非常好,秦元德非常满意百姓们的反应。他今天跟在皇帝身后,在皇城的城楼上观礼,看着百姓们的反应,心里想着自己在百姓们的声望,这下马上就会蹭蹭的往上涨了。
广场上的演示结束了,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梦雪纺纱机,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回去处理政务了。
秦元德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直接夸奖,不过皇帝在离开之前笑着对他说了一句“秦部长,你以后跟定国公家的小公子多走动走动,千万别忘了,每卖出一台机器支付给他五个银币哦!”
这是什么意思?秦元德跟太子还有太子伴读在工地上滚了几个月,早就怀疑这两人已经吃透了先帝的遗作,在秦元德这些文官看来,先帝遗作那就是天书,寻常人别说看懂,听说都没听说过,他们这些帝国高层,也只是听说过。
他们听到的最多的,是先皇遗作中的诗句,那些诗句有些朴实无华,有些华丽飘渺,有些如江河奔腾、气吞万里,有些却如同耳鬓厮磨、浅吟低唱,有些字里行间透着剑气,有些词句之中带着酒光。
当年天下纷争,刀兵四起,世家豪门的子弟,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哪个不是胸怀大志的俊彦,却都被一个西北山沟里起兵的年轻人,在军事和文学两个方面压制的死死的。
其后的二百年间,文人们虽然不满意帝国的很多政策,却一致的认为开国皇帝是天下间几百年来毫无疑问的文坛第一人!
关于那位开国皇帝的传说,多的都说不清,如今秦元德在太子和伴读两个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才能的少年身上,隐隐约约的见到了传说中开国皇帝的一些影子。
秦元德在自己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立即写信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了家族族长,族长也十分重视这件事,给秦元德的回信中表示,一定不要随意的招惹太子,在适当的时机上,要跟太子搞好关系。
秦元德本来对每卖出一台梦雪纺纱机,就要支付给金大成五枚银币还颇有微词,但是在收到族长传来的密信之后,果断的转变态度了。
秦元德知道,太子殿下将来将会成为非常有作为的帝王,获得的成就,将比当今皇帝更大,他的家族现在只能蛰伏,在现在的皇帝和太子吴元建在位期间,只能是蛰伏。
秦元德意气风发的下了城楼,来到广场上,广场上观礼的百姓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纺纱机是会发售给他们的,虽然一家只准买一台,但是这个效率,想想现在帝国棉纱的价格,百姓们的嘴乐的都合不拢了。
当然也有心眼儿多的百姓,担心棉纱多了会掉价,不过当有些看热闹的商人在人群中高喊出,只要是棉纱,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之后,百姓们纷纷询问工业部的官员,这梦雪纺纱机,卖多少钱一台。
工业部的官员们,立即表示,梦雪纺纱机现在库存充足,价格合适,百姓们可以去工业部的销售处询价登记后购买。
中央广场的纺纱机发售会,引爆了整个京城的气氛,百姓和商人们对这种一次能够同时纺纱二十四股的纺纱机,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不要说这个纺纱机还有如此好听的一个名字。
谁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取自胡思远的姐姐,这是他送给姐姐的一个礼物。
工业部的销售门店差点儿被热情的百姓们挤爆,因为所有的百姓对这梦雪纺纱机都十分渴望,谁不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帝国的百姓自古就有自己纺纱织布,降低生活成本的习俗。
现在这个梦雪纺纱机横空出世,让一些心思活泛的百姓,觉得在家纺纱也是个不错的营生,毕竟已经有商人放出话来,表示只要把棉纱送到自己的店铺,只要能够保证质量,多少不论、照单全收。
不过工业部的相关规定,却让这些百姓们的美梦破灭了,尤其是那些准备买上几十台纺纱机回去开个纺纱工厂的商人,在得知纺纱机只卖给百姓,且每户只可以购买一台之后,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也有些商人看到了不同的商机,毕竟京城不是棉花的传统种植区域,他们知道,这些纺纱机想要纺出棉纱,就需要棉花,还得是已经去了籽的棉花,于是奔向帝国各地的产棉区,去收购棉花了。
一些商人们觉得自己收购了棉花之后,想办法雇人把棉籽去掉,然后溢价卖到京城或者其他拥有纺纱机的地方,不愁不赚钱啊。
可是当这些商人们冲到产棉区的时候,发现棉农们提供给自己的都是已经去了棉籽的皮棉。
棉农们也不是傻子,这么好的皮棉,当然要比人工去籽的棉花价格高上一些,商人们算了算,发现这些棉花运到京城,除去成本运费和税金,利润远远没有自己想想的那么高,于是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商人就被成功的劝退了。
可有些商人的想法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只要京城的棉花被那些纺纱机消耗干净之后,棉花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自己虽然不能获得期待的高额利润,至少也能让自己赚上一笔,一来二去,自己和这些棉农们混熟之后,价格还可以商量,随着梦雪纺纱机的普及,棉花的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是个大商机啊!
于是一些商人就开始在产棉区收购棉花,然后向京城运输。还有一些商人,与工业部达成了协议,在一些地区代理销售梦雪纺纱机。
更有一些商人,在得知梦雪纺纱机可以纺羊毛和麻纤维,甚至在简单改造过后就可以纺丝线之后,立即带着全部的家底去收购这些原料。
梦雪纺纱机的火爆,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就连新年期间,一些百姓家里依然会传出骨碌碌...骨碌碌...的纺纱声,买到纺纱机的百姓虽然支出了一笔钱,但是这回报也是丰厚的。
百姓们看两个多月后,这棉纱的价格也没有因为大规模的上市而大幅度的降价,虽说棉花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利润依然是可观的。
百姓们心里怀着梦雪纺纱机带来的希望,迎来了帝国历二零九年的新年,很多买到了纺纱机的家庭,实实在在的过了一个肥年,秦元德作为工业部的部长,因为开发出了梦雪纺纱机,被百姓们交口称赞。
秦元德甚至没事儿的时候就带着家里的仆人,走街串巷,在一个个百姓家的院子外面,听着院子里骨碌碌的纺纱声,听着百姓们对工业部和他这个工业部部长的溢美之词。
名利名利,人人都逃不过这两个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官者当然不会露骨的表达自己对利益的渴求,不过这名声,也是利益的一种啊。
一时间,秦元德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顶峰,在梦雪纺纱机被推广开来之后,不管是他本人,就连他的家族,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胡思远和金大成在梦雪纺纱机的销售过程中,也是狠狠的发了一笔小财,虽说这一台机器只有五个银币,但是架不住这是个长期的收益,再加上工业部发出行文,明令禁止私自制造纺纱机,更不允许私自拆卸,这个收益可以持续很久。
那个建有高炉和焦化厂的山谷,被吴元建恶趣味的命名为铁炉谷,在离开铁炉谷之后,胡思远就一头扎进飞梭织布机的研究试制中去了。
金大成和胡思远配合的越来越默契,李铁成也从军械司调动了两个年级四十多岁的工匠,这两个工匠的手艺不差,就是文化不高,很多东西知道怎么打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
胡思远就像带徒弟的老师傅一样,带着几个工匠和这些工匠们的徒弟,整天不是打铁就是锯木头。
千头万绪,想要大踏步的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吴元建和胡思远有时候凑到一起相互印证对方的想法,有时候分头行动,都在为二人的工业强国计划努力。
哄......广场边上的所有百姓瞬间就炸锅了,纷纷想要上前看看那神奇的机器是怎么纺纱的,不过看到面前维持秩序的军士们,立即又收住了脚,一个个垫着脚,抻着脖子去看广场上那壮观的景象。
一千台梦雪纺纱机,在一千名工人的操作下,源源不断的在生产棉纱,百姓们已经看傻了,一个两个都张着嘴,却发不出什么声音,广场上只有纺纱机手轮骨碌碌...骨碌碌...的声音。
工人们就是工业部的,就是打造这些机器的工人,他们在开始打造梦雪纺纱机的时候,都是每个人负责一个零件,并不知道要打造什么。
几天前被上官告知,机器要组装了,让大家暂时住在工厂里,结果这些工人在组装调试好机器之后,也没能回家,而是留在工厂里学习操作这个机器。
昨天晚上把这些机械运到了中央广场,今天早上就开始在广场这准备这次梦雪纺纱机的发布仪式。
发布仪式的效果非常好,秦元德非常满意百姓们的反应。他今天跟在皇帝身后,在皇城的城楼上观礼,看着百姓们的反应,心里想着自己在百姓们的声望,这下马上就会蹭蹭的往上涨了。
广场上的演示结束了,皇帝也是第一次见到这个梦雪纺纱机,十分满意的点了点头,然后就回去处理政务了。
秦元德虽然没有得到皇帝的直接夸奖,不过皇帝在离开之前笑着对他说了一句“秦部长,你以后跟定国公家的小公子多走动走动,千万别忘了,每卖出一台机器支付给他五个银币哦!”
这是什么意思?秦元德跟太子还有太子伴读在工地上滚了几个月,早就怀疑这两人已经吃透了先帝的遗作,在秦元德这些文官看来,先帝遗作那就是天书,寻常人别说看懂,听说都没听说过,他们这些帝国高层,也只是听说过。
他们听到的最多的,是先皇遗作中的诗句,那些诗句有些朴实无华,有些华丽飘渺,有些如江河奔腾、气吞万里,有些却如同耳鬓厮磨、浅吟低唱,有些字里行间透着剑气,有些词句之中带着酒光。
当年天下纷争,刀兵四起,世家豪门的子弟,哪个不是饱读诗书的才子,哪个不是胸怀大志的俊彦,却都被一个西北山沟里起兵的年轻人,在军事和文学两个方面压制的死死的。
其后的二百年间,文人们虽然不满意帝国的很多政策,却一致的认为开国皇帝是天下间几百年来毫无疑问的文坛第一人!
关于那位开国皇帝的传说,多的都说不清,如今秦元德在太子和伴读两个还没有完全展示出才能的少年身上,隐隐约约的见到了传说中开国皇帝的一些影子。
秦元德在自己第一次有这种感觉的时候,立即写信把自己的想法报告给了家族族长,族长也十分重视这件事,给秦元德的回信中表示,一定不要随意的招惹太子,在适当的时机上,要跟太子搞好关系。
秦元德本来对每卖出一台梦雪纺纱机,就要支付给金大成五枚银币还颇有微词,但是在收到族长传来的密信之后,果断的转变态度了。
秦元德知道,太子殿下将来将会成为非常有作为的帝王,获得的成就,将比当今皇帝更大,他的家族现在只能蛰伏,在现在的皇帝和太子吴元建在位期间,只能是蛰伏。
秦元德意气风发的下了城楼,来到广场上,广场上观礼的百姓们,已经知道了这些纺纱机是会发售给他们的,虽然一家只准买一台,但是这个效率,想想现在帝国棉纱的价格,百姓们的嘴乐的都合不拢了。
当然也有心眼儿多的百姓,担心棉纱多了会掉价,不过当有些看热闹的商人在人群中高喊出,只要是棉纱,有多少他们就要多少之后,百姓们纷纷询问工业部的官员,这梦雪纺纱机,卖多少钱一台。
工业部的官员们,立即表示,梦雪纺纱机现在库存充足,价格合适,百姓们可以去工业部的销售处询价登记后购买。
中央广场的纺纱机发售会,引爆了整个京城的气氛,百姓和商人们对这种一次能够同时纺纱二十四股的纺纱机,展现出了极大的兴趣,更不要说这个纺纱机还有如此好听的一个名字。
谁都不知道,这个名字取自胡思远的姐姐,这是他送给姐姐的一个礼物。
工业部的销售门店差点儿被热情的百姓们挤爆,因为所有的百姓对这梦雪纺纱机都十分渴望,谁不想让自己的日子过得更好一些,帝国的百姓自古就有自己纺纱织布,降低生活成本的习俗。
现在这个梦雪纺纱机横空出世,让一些心思活泛的百姓,觉得在家纺纱也是个不错的营生,毕竟已经有商人放出话来,表示只要把棉纱送到自己的店铺,只要能够保证质量,多少不论、照单全收。
不过工业部的相关规定,却让这些百姓们的美梦破灭了,尤其是那些准备买上几十台纺纱机回去开个纺纱工厂的商人,在得知纺纱机只卖给百姓,且每户只可以购买一台之后,垂头丧气的回去了。
也有些商人看到了不同的商机,毕竟京城不是棉花的传统种植区域,他们知道,这些纺纱机想要纺出棉纱,就需要棉花,还得是已经去了籽的棉花,于是奔向帝国各地的产棉区,去收购棉花了。
一些商人们觉得自己收购了棉花之后,想办法雇人把棉籽去掉,然后溢价卖到京城或者其他拥有纺纱机的地方,不愁不赚钱啊。
可是当这些商人们冲到产棉区的时候,发现棉农们提供给自己的都是已经去了棉籽的皮棉。
棉农们也不是傻子,这么好的皮棉,当然要比人工去籽的棉花价格高上一些,商人们算了算,发现这些棉花运到京城,除去成本运费和税金,利润远远没有自己想想的那么高,于是有些意志不坚定的商人就被成功的劝退了。
可有些商人的想法却不是这样,他们认为只要京城的棉花被那些纺纱机消耗干净之后,棉花的价格自然就会上涨,自己虽然不能获得期待的高额利润,至少也能让自己赚上一笔,一来二去,自己和这些棉农们混熟之后,价格还可以商量,随着梦雪纺纱机的普及,棉花的价格一定会上涨,这是个大商机啊!
于是一些商人就开始在产棉区收购棉花,然后向京城运输。还有一些商人,与工业部达成了协议,在一些地区代理销售梦雪纺纱机。
更有一些商人,在得知梦雪纺纱机可以纺羊毛和麻纤维,甚至在简单改造过后就可以纺丝线之后,立即带着全部的家底去收购这些原料。
梦雪纺纱机的火爆,一直持续了几个月,就连新年期间,一些百姓家里依然会传出骨碌碌...骨碌碌...的纺纱声,买到纺纱机的百姓虽然支出了一笔钱,但是这回报也是丰厚的。
百姓们看两个多月后,这棉纱的价格也没有因为大规模的上市而大幅度的降价,虽说棉花价格有所上涨,但是利润依然是可观的。
百姓们心里怀着梦雪纺纱机带来的希望,迎来了帝国历二零九年的新年,很多买到了纺纱机的家庭,实实在在的过了一个肥年,秦元德作为工业部的部长,因为开发出了梦雪纺纱机,被百姓们交口称赞。
秦元德甚至没事儿的时候就带着家里的仆人,走街串巷,在一个个百姓家的院子外面,听着院子里骨碌碌的纺纱声,听着百姓们对工业部和他这个工业部部长的溢美之词。
名利名利,人人都逃不过这两个字,天下熙熙,皆为利来;天下攘攘,皆为利往。为官者当然不会露骨的表达自己对利益的渴求,不过这名声,也是利益的一种啊。
一时间,秦元德在民间的声望达到了一个顶峰,在梦雪纺纱机被推广开来之后,不管是他本人,就连他的家族,也获得了极大的好处。
胡思远和金大成在梦雪纺纱机的销售过程中,也是狠狠的发了一笔小财,虽说这一台机器只有五个银币,但是架不住这是个长期的收益,再加上工业部发出行文,明令禁止私自制造纺纱机,更不允许私自拆卸,这个收益可以持续很久。
那个建有高炉和焦化厂的山谷,被吴元建恶趣味的命名为铁炉谷,在离开铁炉谷之后,胡思远就一头扎进飞梭织布机的研究试制中去了。
金大成和胡思远配合的越来越默契,李铁成也从军械司调动了两个年级四十多岁的工匠,这两个工匠的手艺不差,就是文化不高,很多东西知道怎么打造,却不知道为什么这么干。
胡思远就像带徒弟的老师傅一样,带着几个工匠和这些工匠们的徒弟,整天不是打铁就是锯木头。
千头万绪,想要大踏步的发展,需要做的工作很多,吴元建和胡思远有时候凑到一起相互印证对方的想法,有时候分头行动,都在为二人的工业强国计划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