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1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阳明纪最新章节!
乘风蹈海,天下第一轻功。
乘长风蹈万里海,听着似乎是神仙的手段,然而真的有一门武功,人练成之后可以狂奔千里之遥,纵跃几十丈之高,成为神仙一样牛逼的存在。这门武功,就是乘风蹈海。
王阳明起练乘风蹈海没多久,就已经练成了。
因为这门轻功,练起来实在是没什么难度,它只要求两个条件,第一,内力足够深厚,可以支撑千里跋涉的消耗,第二,对内力的运使足够自如,可以生发出常人难以生发的力量。除此之外,乘风蹈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不,有一点很特别。
乘风蹈海对于内力的消耗,实在不是一般的快。
王阳明如今已是八品,九阳神功又最耐久战,他算的是内力十分深厚之辈,然而他展开乘风蹈海的轻功不过奔跑了半柱香时间,内力就已经消耗近半。当然,这门轻功的神妙之处仍然让他难以相信,这半柱香的功夫,他跑了百里远近。
散宜生看着满头大汗的王阳明,轻笑道:“如何?这功夫可还令你满意?”
王阳明擦擦头上的汗水,苦闷道:“这功夫固然跑的极快,用来赶路真是再神速不过,可是不过百里远近,我内力就已经消耗近半。这消耗也太大了些。”
散宜生轻轻摇头,坦诚道:“倘若不是这般消耗,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其实以内力深厚程度而论,王阳明远还没有达到修炼乘风蹈海所需要的条件。想要做到朝闻道那样奔袭千里而行若无事,无论如何都需要突破九品的实力才行。但是散宜生见明年开春,大战将起,届时王阳明在西北军中势必会迎来更多凶险的厮杀,倘若真的遇上打不过的境地,凭借乘风蹈海的速度逃跑就成了一样保命的手段。
虽然以他目下的功力,跑出五百里就气力耗尽了,但五百里也足以让他脱离险境,这才是散宜生要着急传授王阳明乘风蹈海的真正原因。
只是乘风蹈海对身体消耗甚巨,散宜生慎之又慎地交代王阳明,一旦发动乘风蹈海,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倘若一旦出现气力不支,必须立刻停止,否则乘风蹈海持续消耗自己的体力和内力,一旦耗竭,身体势必油尽灯枯,甚至有性命之忧。
王阳明见散宜生如此郑重,比之当年传授他八门遁甲之时的谨慎不遑多让,赶忙躬身应下。
待他回复了气力,散宜生又传他八门遁甲第六门的开门方法。第六门唤作景门,开启此门之后普通人的肉体已经难以承受,将会瞬间被体内涌出的潜力烧成飞灰。但是对于王阳明来说却行若无事,概因他自穿越以来,先受散宜生的封邪法印锻造骨骼,再受九阳神功滋养脏腑,又得苏沐馈赠的汇灵散之助,加之每日拼命锻体,在山河地理图中又受了万斤瀑布半年的锤炼,早就练成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身体素质。新近又得老子与吴己辛联合重塑肉体,使他终于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尽皆承受得住。
但是八门遁甲对身体是全方位的消耗,肉体的负担只是一部分,倘若王阳明执迷于八门遁甲所带来的威力,一意强开第六门,肉体还未崩溃,只怕意志已经崩溃,一样是个死的下场。
这让王阳明更加深入地明白了武学中的道理,任何武功都是有负担的,没有最强的武功,只有最强的人。他的八门遁甲,与散宜生的八门遁甲,其中差距根本不可以道理计。
传功既毕,已没有时间耽搁。启程回西北的时候终于到了。
盛夏时分,骄阳似火,长安城外的官道上,被太阳炙烤的土路扬起阵阵尘土,长长一队人马正在缓缓前行。
王阳明骑马走在最前面,将柳条编的遮阳帽稍微往下拉了拉,遮住眼睛,心想这西北之地的太阳真是要命。碧落给自己编的这顶帽子虽然带来些许清凉之意,却终究还是不能完全免除燥热之感。
他侧身回望,长安城门已遥不可见。身后跟着的就是正二品辅国大将军、统辖西北七省防务总帅、西北军最高军事长官,伯颜。
伯颜见王阳明回望,以为有什么事情,看了他一眼,王阳明冲他笑笑:“大帅不热吗?”
如此酷热的天气,伯颜仍然穿着戎装,全身披挂一丝不苟,看来官职高了以后,对形象也分外注意起来,往常伯颜行军多穿便装,今日却穿着戎装上路,自然热的满头大汗。
伯颜哪里晓得王阳明的心思,还当他关心自己,一边拿手扇着并不存在的凉风,一边对王阳明道:“热啊,热也没辙,又没人给我编个柳条帽子来戴一戴。”
王阳明看他头上顶着的银光锃亮的大头盔,心想就是给你编个柳条帽子你也戴不上啊,他不理伯颜,往他身后看去,身后跟着一辆马车,里面坐的是碧落、苏沐和沈青黛,间或有少女的笑声自马车中传出,声音仿佛银铃一般悦耳动听,不知道这三个小美女正在聊什么。
越过马车,和马车身后的国子监几位亲传弟子,就是长长的马队了。王阳明看着马队中正在行军的人们,眼中闪过一抹郁色。
这些人,就是国子监中奉召参军的年轻学子。
临走之前,教枢处交给王阳明一本名册,里面是这些学子的名单,王阳明认真看去,发现总共一百余人,年龄最大的有三十岁,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五岁,这些都是国子监中的新鲜血液,如果没有意外,将来都会成长为中流砥柱一般的力量。
但是,他们选择上战场。
明年开春,大战将起。根据伯颜的推测,如果战事顺利,当可在一年内扫平西域诸国,结束战争。但是倘若战事不利,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就是未知之数。
到时这些人中有多少能回到长安,他不知道。
这些学子都是第一次参军,眼中闪现出的尽皆是兴奋,不时有人悄悄议论西北前线是怎生光景。有个别从西北来的学生,或者曾去西北游历的学生,就跟大家讲述那边的烤羊腿是如何好吃,姑娘又是怎样的风情。王阳明耳力甚好,听得这些讲述,只是淡淡一笑,笑得颇为勉强。
西北,那是战场。打仗,是要死人的。
想起死在沙漠中的那些同袍,还有死在自己手下的胡人士兵,王阳明的心思有些恍然,不知道飘到了何处。正在出神的时候,前方有人拦住了去路。
他赶忙收回神思,看着拦路那人,见是一名老妇,手中端着一个食盒,颤巍巍地立在王阳明的马前。
王阳明见这老妇平平凡凡,放下戒心,温言问道:“老人家,您有何事?”
却见后面人马中一个年轻人越众而出,跳下马来,走上前去搀着老妇道:“母亲您怎么来了?”
这年轻人王阳明却认识,正是日前在国子监中与他有过一番寒暄的胡宗宪。
胡宗宪的母亲一把抓住他,将食盒递在他手中,颤声道:“这是为娘的做的一顿饭,你拿着路上吃。”
胡宗宪有些不耐,将饭盒接过,抱怨道:“日前就天天让我回家吃饭,跟你讲了,国子监里食堂很好,比你做的还好。怎么今天又跑来送饭,你腿脚不好,万一累出病来怎么办。”
那老妇嗫嚅了一番,似乎不敢说话,终于还是握紧了胡宗宪的手,说道:“你这一去,山高水长,为娘只盼你天天吃好睡好,早些回来。孩子,咱不求功名富贵……”
话未说完,已被胡宗宪打断:“不消说了,天天说这话,我都听腻了。打完仗我就回来,你放心吧。”
老妇还要交代几句,胡宗宪已经不想听下去,就要回身入阵。
王阳明眉头微皱,正要说些什么,忽然不远处脚步声纷纷杂杂,王阳明抬头望去,见是一众乡亲,约莫几十人,一个个都端着食盒往这边来。
马队中一阵纷杂声音,几十名学子纷纷下马上前与这些人相认,原来都是这些学子的亲人前来送行。
伯颜在马上见了,叹一口气,小声道:“父父子子,人之常情。这些学生一心报国,却也少了尽孝的本分。”
王阳明听到伯颜的言语,心中不快更甚。他想起百科全书中看过的几句诗,忍不住缓缓念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前世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兵车行》,其中苍凉意味千百年来感人肺腑。伯颜听得王阳明的吟诵,一时也有些痴茫,然而下一刻他悚然而惊,用责备的语气说道:“王将军,开拔在即,怎能念这样消沉的诗句。”
王阳明没有回答他,久久无语,只是反复默念着诗句的最后几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学生们将自己的亲人一一劝走,这才复又上马。伯颜催促大家继续前行,众人见堂堂二品辅国大将军说话,哪敢不从,纷纷快马加鞭赶路。王阳明在前面沉默走路,一言不发。
就这样晓行夜宿,经过半月光阴,众人才终于缓缓抵达嘉峪关。
————————————————————————————
《阳明纪第二卷》终章。不知不觉这本书写了几十万字了,编辑不肯签约,读者寥寥无几,三茶确无多少更新的动力了。第三卷还有些存稿,待存稿发完以后,这本书就暂停更新了。目前三茶正在全力写作另一本小说《与丧尸斗争到底》,都市异能类的,讲述如何在丧尸遍地的末日生存的故事。那本书我很喜欢,然而没有对阳明纪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爱。可惜写作是要看市场的,那本书因为题材的关系,签约了。不过业绩也挺惨淡,希望慢慢能好起来。
大家如果有兴趣,就去看看《与丧尸斗争到底》吧。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相见,一醉方休。《阳明纪》的读者们,感谢你们的支持,这本书即将落幕了。对不起大家,对不起。
乘风蹈海,天下第一轻功。
乘长风蹈万里海,听着似乎是神仙的手段,然而真的有一门武功,人练成之后可以狂奔千里之遥,纵跃几十丈之高,成为神仙一样牛逼的存在。这门武功,就是乘风蹈海。
王阳明起练乘风蹈海没多久,就已经练成了。
因为这门轻功,练起来实在是没什么难度,它只要求两个条件,第一,内力足够深厚,可以支撑千里跋涉的消耗,第二,对内力的运使足够自如,可以生发出常人难以生发的力量。除此之外,乘风蹈海并没有什么特别的。
不,有一点很特别。
乘风蹈海对于内力的消耗,实在不是一般的快。
王阳明如今已是八品,九阳神功又最耐久战,他算的是内力十分深厚之辈,然而他展开乘风蹈海的轻功不过奔跑了半柱香时间,内力就已经消耗近半。当然,这门轻功的神妙之处仍然让他难以相信,这半柱香的功夫,他跑了百里远近。
散宜生看着满头大汗的王阳明,轻笑道:“如何?这功夫可还令你满意?”
王阳明擦擦头上的汗水,苦闷道:“这功夫固然跑的极快,用来赶路真是再神速不过,可是不过百里远近,我内力就已经消耗近半。这消耗也太大了些。”
散宜生轻轻摇头,坦诚道:“倘若不是这般消耗,也没有这么快的速度。要知道,世界上没有免费的午餐。”
其实以内力深厚程度而论,王阳明远还没有达到修炼乘风蹈海所需要的条件。想要做到朝闻道那样奔袭千里而行若无事,无论如何都需要突破九品的实力才行。但是散宜生见明年开春,大战将起,届时王阳明在西北军中势必会迎来更多凶险的厮杀,倘若真的遇上打不过的境地,凭借乘风蹈海的速度逃跑就成了一样保命的手段。
虽然以他目下的功力,跑出五百里就气力耗尽了,但五百里也足以让他脱离险境,这才是散宜生要着急传授王阳明乘风蹈海的真正原因。
只是乘风蹈海对身体消耗甚巨,散宜生慎之又慎地交代王阳明,一旦发动乘风蹈海,必须时刻关注自己的身体情况,倘若一旦出现气力不支,必须立刻停止,否则乘风蹈海持续消耗自己的体力和内力,一旦耗竭,身体势必油尽灯枯,甚至有性命之忧。
王阳明见散宜生如此郑重,比之当年传授他八门遁甲之时的谨慎不遑多让,赶忙躬身应下。
待他回复了气力,散宜生又传他八门遁甲第六门的开门方法。第六门唤作景门,开启此门之后普通人的肉体已经难以承受,将会瞬间被体内涌出的潜力烧成飞灰。但是对于王阳明来说却行若无事,概因他自穿越以来,先受散宜生的封邪法印锻造骨骼,再受九阳神功滋养脏腑,又得苏沐馈赠的汇灵散之助,加之每日拼命锻体,在山河地理图中又受了万斤瀑布半年的锤炼,早就练成了普通人难以企及的身体素质。新近又得老子与吴己辛联合重塑肉体,使他终于成就了金刚不坏之身,尽皆承受得住。
但是八门遁甲对身体是全方位的消耗,肉体的负担只是一部分,倘若王阳明执迷于八门遁甲所带来的威力,一意强开第六门,肉体还未崩溃,只怕意志已经崩溃,一样是个死的下场。
这让王阳明更加深入地明白了武学中的道理,任何武功都是有负担的,没有最强的武功,只有最强的人。他的八门遁甲,与散宜生的八门遁甲,其中差距根本不可以道理计。
传功既毕,已没有时间耽搁。启程回西北的时候终于到了。
盛夏时分,骄阳似火,长安城外的官道上,被太阳炙烤的土路扬起阵阵尘土,长长一队人马正在缓缓前行。
王阳明骑马走在最前面,将柳条编的遮阳帽稍微往下拉了拉,遮住眼睛,心想这西北之地的太阳真是要命。碧落给自己编的这顶帽子虽然带来些许清凉之意,却终究还是不能完全免除燥热之感。
他侧身回望,长安城门已遥不可见。身后跟着的就是正二品辅国大将军、统辖西北七省防务总帅、西北军最高军事长官,伯颜。
伯颜见王阳明回望,以为有什么事情,看了他一眼,王阳明冲他笑笑:“大帅不热吗?”
如此酷热的天气,伯颜仍然穿着戎装,全身披挂一丝不苟,看来官职高了以后,对形象也分外注意起来,往常伯颜行军多穿便装,今日却穿着戎装上路,自然热的满头大汗。
伯颜哪里晓得王阳明的心思,还当他关心自己,一边拿手扇着并不存在的凉风,一边对王阳明道:“热啊,热也没辙,又没人给我编个柳条帽子来戴一戴。”
王阳明看他头上顶着的银光锃亮的大头盔,心想就是给你编个柳条帽子你也戴不上啊,他不理伯颜,往他身后看去,身后跟着一辆马车,里面坐的是碧落、苏沐和沈青黛,间或有少女的笑声自马车中传出,声音仿佛银铃一般悦耳动听,不知道这三个小美女正在聊什么。
越过马车,和马车身后的国子监几位亲传弟子,就是长长的马队了。王阳明看着马队中正在行军的人们,眼中闪过一抹郁色。
这些人,就是国子监中奉召参军的年轻学子。
临走之前,教枢处交给王阳明一本名册,里面是这些学子的名单,王阳明认真看去,发现总共一百余人,年龄最大的有三十岁,年龄最小的只有十五岁,这些都是国子监中的新鲜血液,如果没有意外,将来都会成长为中流砥柱一般的力量。
但是,他们选择上战场。
明年开春,大战将起。根据伯颜的推测,如果战事顺利,当可在一年内扫平西域诸国,结束战争。但是倘若战事不利,这场战争什么时候能够结束,就是未知之数。
到时这些人中有多少能回到长安,他不知道。
这些学子都是第一次参军,眼中闪现出的尽皆是兴奋,不时有人悄悄议论西北前线是怎生光景。有个别从西北来的学生,或者曾去西北游历的学生,就跟大家讲述那边的烤羊腿是如何好吃,姑娘又是怎样的风情。王阳明耳力甚好,听得这些讲述,只是淡淡一笑,笑得颇为勉强。
西北,那是战场。打仗,是要死人的。
想起死在沙漠中的那些同袍,还有死在自己手下的胡人士兵,王阳明的心思有些恍然,不知道飘到了何处。正在出神的时候,前方有人拦住了去路。
他赶忙收回神思,看着拦路那人,见是一名老妇,手中端着一个食盒,颤巍巍地立在王阳明的马前。
王阳明见这老妇平平凡凡,放下戒心,温言问道:“老人家,您有何事?”
却见后面人马中一个年轻人越众而出,跳下马来,走上前去搀着老妇道:“母亲您怎么来了?”
这年轻人王阳明却认识,正是日前在国子监中与他有过一番寒暄的胡宗宪。
胡宗宪的母亲一把抓住他,将食盒递在他手中,颤声道:“这是为娘的做的一顿饭,你拿着路上吃。”
胡宗宪有些不耐,将饭盒接过,抱怨道:“日前就天天让我回家吃饭,跟你讲了,国子监里食堂很好,比你做的还好。怎么今天又跑来送饭,你腿脚不好,万一累出病来怎么办。”
那老妇嗫嚅了一番,似乎不敢说话,终于还是握紧了胡宗宪的手,说道:“你这一去,山高水长,为娘只盼你天天吃好睡好,早些回来。孩子,咱不求功名富贵……”
话未说完,已被胡宗宪打断:“不消说了,天天说这话,我都听腻了。打完仗我就回来,你放心吧。”
老妇还要交代几句,胡宗宪已经不想听下去,就要回身入阵。
王阳明眉头微皱,正要说些什么,忽然不远处脚步声纷纷杂杂,王阳明抬头望去,见是一众乡亲,约莫几十人,一个个都端着食盒往这边来。
马队中一阵纷杂声音,几十名学子纷纷下马上前与这些人相认,原来都是这些学子的亲人前来送行。
伯颜在马上见了,叹一口气,小声道:“父父子子,人之常情。这些学生一心报国,却也少了尽孝的本分。”
王阳明听到伯颜的言语,心中不快更甚。他想起百科全书中看过的几句诗,忍不住缓缓念道:“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爷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牵衣顿足拦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这是前世唐朝大诗人杜甫的《兵车行》,其中苍凉意味千百年来感人肺腑。伯颜听得王阳明的吟诵,一时也有些痴茫,然而下一刻他悚然而惊,用责备的语气说道:“王将军,开拔在即,怎能念这样消沉的诗句。”
王阳明没有回答他,久久无语,只是反复默念着诗句的最后几句:“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学生们将自己的亲人一一劝走,这才复又上马。伯颜催促大家继续前行,众人见堂堂二品辅国大将军说话,哪敢不从,纷纷快马加鞭赶路。王阳明在前面沉默走路,一言不发。
就这样晓行夜宿,经过半月光阴,众人才终于缓缓抵达嘉峪关。
————————————————————————————
《阳明纪第二卷》终章。不知不觉这本书写了几十万字了,编辑不肯签约,读者寥寥无几,三茶确无多少更新的动力了。第三卷还有些存稿,待存稿发完以后,这本书就暂停更新了。目前三茶正在全力写作另一本小说《与丧尸斗争到底》,都市异能类的,讲述如何在丧尸遍地的末日生存的故事。那本书我很喜欢,然而没有对阳明纪这样的刻骨铭心的爱。可惜写作是要看市场的,那本书因为题材的关系,签约了。不过业绩也挺惨淡,希望慢慢能好起来。
大家如果有兴趣,就去看看《与丧尸斗争到底》吧。
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他日相见,一醉方休。《阳明纪》的读者们,感谢你们的支持,这本书即将落幕了。对不起大家,对不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