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三十五章 朝争
推荐阅读:神印王座II皓月当空、宇宙职业选手、斗罗大陆V重生唐三、万相之王、星门、弃宇宙、夜的命名术、剑道第一仙、雪中悍刀行、剑来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回到明末搞基建最新章节!
赵诚动员手下,轰轰烈烈开展扩军运动的时候,京师,皇宫大殿。
徐光启正在向崇祯皇帝奏报着强地的情况。
一众内阁大臣表面恭敬地听着。
“……强地军力强盛,战士敢战,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火铳犀利而已。最重要,他们军民一心,??上下一体。百姓富足,人人安居乐业,人人肯为了守护自己的田产而拼命……”
徐光启侃侃而谈,他的目光,落在崇祯帝的身上。
崇祯帝身形瘦削,脸色有些苍白。他才二十岁而已,按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他的脸上竟然显得有些沧桑,??头发上已经有银丝冒出。
他这个皇帝,当得不容易啊!
自从登基以来,就天灾不断,内忧外患,朝廷风雨飘摇,犹如长河落日一般,一日不如一日。
崇祯帝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在登基之初,就除掉了魏阉。朝廷上下,人人称好,个个夸他是明君。
崇祯帝一改先祖要么懒政,要么有其他怪癖的风格,十分勤政,??事必躬亲。
但朝廷局势的发展,??却没有朝着他想象中的方向走。
干掉魏阉之后,??朝中没有像预料中那样变得一片晴朗,反倒是变得更加乱糟糟了。
朝中众臣,勾心斗角,??党争不断。
崇祯帝感觉自己的命令下去,都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感觉非常疲劳,为了百姓,他耗光了国库的银子,甚至把内库的银子也都拿出来接济各方。
他穿得衣服,都是半旧的,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还打着补丁。
徐光启看着皇帝,心里也是一阵茫然。
其实他以前,也一直觉得崇祯是明君,觉得朝局之所以糜烂至此,不怪崇祯,只怪先帝留下的烂摊子太难收拾,怪天灾连年。
皇帝已经很勤奋,很爱民了,为了接济各方,省吃俭用,甚至自己穿破烂的龙袍。
但是,去了强地之后,??见识过强地的风光之后,徐光启的念头渐渐动摇了。
为什么强地那么偏远的地方,人人都能吃得饱饭,人人都能穿得暖衣?
在强地,哪怕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没有谁是需要穿补丁衣服的啊!
强地有几座纺织厂和制衣厂,每天都有大批的衣服和布匹被生产出来,价格非常低廉。
大街上,都有摆摊卖衣服的,样式众多,人人都有余钱买新衣服。
京师应该是富庶之地才对,为何就连皇帝,都穿上了带补丁的衣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朕不想听这些!”崇祯颇为烦躁地摆摆手,“朕关心的是,关宁一线有消息传来,说辽东的鞑子已经被赶跑,辽东被一支神秘的军队给占领了。这支军队,可是赵诚所统领?”
从几个月前,奏折中就开始不断出现这个叫做赵诚的名字。
刚开始,崇祯并不在意。
边镇一个小小将领而已,凭借着勇猛,立下了功劳,给他封赏以示褒奖就是了。
但是,自从赵诚出塞,开始打鞑子,连战连捷之后,崇祯就开始被这个名字所震撼了。
大明边镇一个小小的守备,竟然能打败建奴!而且是出塞杀敌!
要知道,这些年来,崇祯因为建奴扣边,烦恼到头发都白了不少。
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建奴就不断侵犯大明,攻城略地,以至于现在整个辽东几乎尽失。
建奴,是崇祯的心腹大患。
朝中众臣,也是提到建奴,就纷纷哑口不言。
去年,建奴大军甚至到了京师城下,京师震动。
号称要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因此被问罪。
一个小小守备官……据说在几个月前,这个守备官还只是一个小小墩兵而已,竟然带着千余人出塞,就把建奴给打败了?
这简直有些令人不敢相信啊!
“这个……”徐光启沉吟一下,“臣也不敢确定。赵诚只说率军出塞打鞑子,一去三月有余,回来之后,说已经打败鞑子,并且,在塞外打通了商路。至于辽东之事,臣未曾听说。”
其实徐光启是无意间听说过的,征讨军已经光复了辽东。
但赵诚似乎并没有把辽东交给朝廷的意思,这就有些暧昧了。
“启禀皇上。我们在辽东的探子已经带回消息,光复辽东的,正是征讨军,他们所用的旗子,是红旗上面绣着一条黄色的长线,是代表长城。
而这一切,正好跟赵诚手下军队相吻合。光复辽东的,定然是赵诚无疑。赵诚身为大明边将,率军光复辽东,竟然不将辽东交还给朝廷,而是私自占据。
并且私定军号,私制军旗,私改军装,私造兵器,私自扩军……种种迹象,反相已经十分明显。徐光启身在强地,数月有余,岂会连这些事情都不知道?
但是,他偏偏要说未曾听说。这分明是跟赵诚反贼沆瀣一气,也是心有反志!请陛下洞察!”
吴昌时站了出来,一脸义正言辞。
他是礼部主事,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同党。
徐光启身为内阁次辅,为人有正义感,是周延儒把持朝政的绊脚石。
原本周延儒已经无视徐光启,因为徐光启身体越来越差,眼看着时日不多了,他没必要跟一个将死之人计较什么。
没想到,这次徐光启回京之后,竟然一扫龙钟老态,变得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了。
在他的授意下,立刻有小弟站出来,替他先咬徐光启一口,看看反应。
崇祯帝顿时脸色一阵阴沉。
他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造反两个字。
实在是朝廷没钱,也没有多余的兵将可派。不多的大军,光是征缴现在各地流贼,就已经疲于奔命。
崇祯帝为了募集粮草,更是殚精竭虑。
宣府镇,可以说是朝廷的后花园。如果宣府镇突然冒出一支反叛的大军来,朝廷哪里有兵可派啊!
温体仁最擅长揣摩上意,一眼就看出皇帝的为难,立刻站出来为君分忧,呵斥吴昌时道:
“大胆!吴昌时你竟然敢诬陷有功之臣,谋反这种事情,是能随便乱说的吗?”
吴昌时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死党,而周延儒是温体仁的政敌。温体仁殚精竭虑,都想把周延儒拉下来。
既能讨好皇帝,又能打击政敌……
这种机会,温体仁当然不会放过。
“温大人,下官并非乱说……”
“还敢狡辩!”
温体仁一脸正气,大声呵斥着。
“你可知道,这番话如果传出去,会让功臣心寒!现在辽东是否为赵诚所光复,尚未可知。就算是的,也许赵将军还没来得及向朝廷禀报。或者说,建奴尚未被完全荡清,辽东随时可能丢失,不够稳固。赵将军担心担负失地之责,这都是有可能的。
吴昌时你人在朝中,天天锦衣玉食,不知道战场之上,将军百战死!信口开河,万一逼反忠臣,这个罪责,你担待得起吗?”
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话,越听越是舒心。
对啊!赵诚手中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万一真的被逼反了,那还了得?
他再看吴昌时,已经目光冰冷了。
吴昌时满脑袋冷汗。
本来只是想替首辅大人说句话,没想到,竟然被温体仁给咬上了。
他眼角余光看向周延儒。
周延儒不得不开口了,清一清嗓子,道:“陛下,吴主事也是为朝廷考虑,并无坏心。他所说,也并非空穴来风,只是一时心急,所说欠考虑……”
“好了!”
崇祯帝摆摆手,打断了周延儒。
吴昌时所说的话,他很不爱听。
赵诚手里握着一支可以打败建奴的大军。这一点,崇祯手下任何一支大军都做不到。
如果赵诚真的谋反,让他怎么办?
崇祯性格暴躁易怒,擅杀大臣,但他杀的都是文臣,或者是手下没了兵的武将。
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崇祯绝对不会去打对方的主意,就算对方真的反了大错,崇祯最多也是小小斥责一下,而且随后还要送去粮饷安慰。
吴昌时竟然说赵诚要造反,这不是让他骑虎难下吗?
“赵诚的确没有反迹。以后这种话,不准乱提,否则的话,容易让功臣寒心!”
崇祯帝这一句话,算是定下调子了。
以后谁要再想说赵诚造反,就得掂量一下了。
除非赵诚公开宣布造反……
否则的话,如果赵诚真的反了,那就是被他逼反的。
赵诚是什么下场不好说,那个逼反赵诚的大臣,绝对得先人头落地。
徐光启在旁边看着,一阵无语。
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啊!
以前,他对于朝中的这种党争,已经习以为常。如果哪次朝会,这些大臣们不争个面红耳赤,互相构陷的话,他反倒不习惯了。
但现在,在强地待了几个月之后,习惯了强地直来直往的办事效率,一切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新生的强地,成长中的强地,人人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人人都是为强地考虑,人人都崇拜赵大人……
那种感觉,是真的好啊!
大家齐心协力,凝成一股劲儿干大事!
跟强地对比一下……大明还有救吗?
一时间,徐光启有些茫然。
“徐大人!”
这时候,突然有人呼唤。
徐光启这才反应过来,看到崇祯帝正皱眉看着他,其他朝臣也都看着他。
“朕问你,强地的火器,你可能造得出来?强地军之所以如此强盛,能够跟建奴野战而处于上风,是因为大批装备了诸葛神器。朕看到过强地的火器,的确是犀利无比。如果咱们也能造得出这火器来,装备全军,荡平流寇,平静宇内,岂不是指日可待之事?”
徐光启很想说,强地军之所以战斗力强,并不仅仅是因为火器之故。
他见识过强地军的士气,是其他朝廷大军,所完全不能比的。
但是,他知道陛下不喜欢听这些。刚才他已经说过了,陛下根本就不想听。
他只能说道:“陛下,强地的火器,分为多种。现在他们装备的最先进的火铳,称之为李氏步枪。微臣对火器一向感兴趣,曾亲自试验过,那步枪,弹子填装极其便利,而且,每个弹匣可以填装十颗弹子,拉动枪栓,就可射击。射击速度十倍于普通秘鲁铳,简直是犀利不可当。
这种李氏步枪,构造复杂,不知何处生产,微臣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其中关键。另外,还有称作米氏步枪的,乃是一种线膛枪,微臣勉强可以制造。
最简单的,莫过于滑膛枪。只要调集工部能工巧匠,再由户部调拨款项,交给微臣来操持,立刻就能生产。”
徐光启越说,越是微微激动。
大明的体量太大了。
哪怕只是最最低端的滑膛枪,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大规模装备于军中的话,大明也将拥有百万无敌雄狮。
不要说横扫流寇了,就连强地的赵诚,面对这百万雄师,恐怕也会收起造反的心思。
到时候,君臣相得益彰,多么完美?
但是,就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就听工部尚书闵洪学站了出来,道:
“陛下,这工器制作,是我们工部之事。徐阁老愿意指点我们,我们求之不得。但是,工匠调遣,涉及到太多事情,繁琐无比,各部门之间扯皮麻烦无比。还需由我们工部来主持才行啊!”
“陛下,户部现在拨不出款项来啊!山陕连年用兵,大军粮饷都发不出来,现在哪里有钱来给徐阁老制造火器?更何况,这是莫须有的事情。万一钱款拨出去,火器造不出来,这可如之奈何?”户部的人也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也认为,这件事情必须谨慎。火器制作,乃是国之大事。我们之前制造佛朗机炮,都是从佛郎机人那里得到火器,然后,聘请佛郎机人指导。即便如此,也需要漫长时间,慢慢磨合,才能成功。”
温体仁和周延儒两人平时不合,只要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必然反对。
但现在,却是出乎意料地意见统一。
因为他们引起了警惕,不想让徐光启死灰复燃。
制造火器,明显是接下来朝中重事。
如果让徐光启整合户部和工部……
赵诚动员手下,轰轰烈烈开展扩军运动的时候,京师,皇宫大殿。
徐光启正在向崇祯皇帝奏报着强地的情况。
一众内阁大臣表面恭敬地听着。
“……强地军力强盛,战士敢战,绝对不仅仅是因为火铳犀利而已。最重要,他们军民一心,??上下一体。百姓富足,人人安居乐业,人人肯为了守护自己的田产而拼命……”
徐光启侃侃而谈,他的目光,落在崇祯帝的身上。
崇祯帝身形瘦削,脸色有些苍白。他才二十岁而已,按说正是风华正茂的年纪,但是,他的脸上竟然显得有些沧桑,??头发上已经有银丝冒出。
他这个皇帝,当得不容易啊!
自从登基以来,就天灾不断,内忧外患,朝廷风雨飘摇,犹如长河落日一般,一日不如一日。
崇祯帝也是有雄心壮志的,在登基之初,就除掉了魏阉。朝廷上下,人人称好,个个夸他是明君。
崇祯帝一改先祖要么懒政,要么有其他怪癖的风格,十分勤政,??事必躬亲。
但朝廷局势的发展,??却没有朝着他想象中的方向走。
干掉魏阉之后,??朝中没有像预料中那样变得一片晴朗,反倒是变得更加乱糟糟了。
朝中众臣,勾心斗角,??党争不断。
崇祯帝感觉自己的命令下去,都起不到什么作用。
他感觉非常疲劳,为了百姓,他耗光了国库的银子,甚至把内库的银子也都拿出来接济各方。
他穿得衣服,都是半旧的,甚至在不起眼的地方,还打着补丁。
徐光启看着皇帝,心里也是一阵茫然。
其实他以前,也一直觉得崇祯是明君,觉得朝局之所以糜烂至此,不怪崇祯,只怪先帝留下的烂摊子太难收拾,怪天灾连年。
皇帝已经很勤奋,很爱民了,为了接济各方,省吃俭用,甚至自己穿破烂的龙袍。
但是,去了强地之后,??见识过强地的风光之后,徐光启的念头渐渐动摇了。
为什么强地那么偏远的地方,人人都能吃得饱饭,人人都能穿得暖衣?
在强地,哪怕是最底层的老百姓,也没有谁是需要穿补丁衣服的啊!
强地有几座纺织厂和制衣厂,每天都有大批的衣服和布匹被生产出来,价格非常低廉。
大街上,都有摆摊卖衣服的,样式众多,人人都有余钱买新衣服。
京师应该是富庶之地才对,为何就连皇帝,都穿上了带补丁的衣服?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
“朕不想听这些!”崇祯颇为烦躁地摆摆手,“朕关心的是,关宁一线有消息传来,说辽东的鞑子已经被赶跑,辽东被一支神秘的军队给占领了。这支军队,可是赵诚所统领?”
从几个月前,奏折中就开始不断出现这个叫做赵诚的名字。
刚开始,崇祯并不在意。
边镇一个小小将领而已,凭借着勇猛,立下了功劳,给他封赏以示褒奖就是了。
但是,自从赵诚出塞,开始打鞑子,连战连捷之后,崇祯就开始被这个名字所震撼了。
大明边镇一个小小的守备,竟然能打败建奴!而且是出塞杀敌!
要知道,这些年来,崇祯因为建奴扣边,烦恼到头发都白了不少。
自从萨尔浒之战以后,建奴就不断侵犯大明,攻城略地,以至于现在整个辽东几乎尽失。
建奴,是崇祯的心腹大患。
朝中众臣,也是提到建奴,就纷纷哑口不言。
去年,建奴大军甚至到了京师城下,京师震动。
号称要五年平辽的袁崇焕因此被问罪。
一个小小守备官……据说在几个月前,这个守备官还只是一个小小墩兵而已,竟然带着千余人出塞,就把建奴给打败了?
这简直有些令人不敢相信啊!
“这个……”徐光启沉吟一下,“臣也不敢确定。赵诚只说率军出塞打鞑子,一去三月有余,回来之后,说已经打败鞑子,并且,在塞外打通了商路。至于辽东之事,臣未曾听说。”
其实徐光启是无意间听说过的,征讨军已经光复了辽东。
但赵诚似乎并没有把辽东交给朝廷的意思,这就有些暧昧了。
“启禀皇上。我们在辽东的探子已经带回消息,光复辽东的,正是征讨军,他们所用的旗子,是红旗上面绣着一条黄色的长线,是代表长城。
而这一切,正好跟赵诚手下军队相吻合。光复辽东的,定然是赵诚无疑。赵诚身为大明边将,率军光复辽东,竟然不将辽东交还给朝廷,而是私自占据。
并且私定军号,私制军旗,私改军装,私造兵器,私自扩军……种种迹象,反相已经十分明显。徐光启身在强地,数月有余,岂会连这些事情都不知道?
但是,他偏偏要说未曾听说。这分明是跟赵诚反贼沆瀣一气,也是心有反志!请陛下洞察!”
吴昌时站了出来,一脸义正言辞。
他是礼部主事,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同党。
徐光启身为内阁次辅,为人有正义感,是周延儒把持朝政的绊脚石。
原本周延儒已经无视徐光启,因为徐光启身体越来越差,眼看着时日不多了,他没必要跟一个将死之人计较什么。
没想到,这次徐光启回京之后,竟然一扫龙钟老态,变得容光焕发,精神抖擞了。
在他的授意下,立刻有小弟站出来,替他先咬徐光启一口,看看反应。
崇祯帝顿时脸色一阵阴沉。
他现在最怕听到的,就是造反两个字。
实在是朝廷没钱,也没有多余的兵将可派。不多的大军,光是征缴现在各地流贼,就已经疲于奔命。
崇祯帝为了募集粮草,更是殚精竭虑。
宣府镇,可以说是朝廷的后花园。如果宣府镇突然冒出一支反叛的大军来,朝廷哪里有兵可派啊!
温体仁最擅长揣摩上意,一眼就看出皇帝的为难,立刻站出来为君分忧,呵斥吴昌时道:
“大胆!吴昌时你竟然敢诬陷有功之臣,谋反这种事情,是能随便乱说的吗?”
吴昌时是内阁首辅周延儒的死党,而周延儒是温体仁的政敌。温体仁殚精竭虑,都想把周延儒拉下来。
既能讨好皇帝,又能打击政敌……
这种机会,温体仁当然不会放过。
“温大人,下官并非乱说……”
“还敢狡辩!”
温体仁一脸正气,大声呵斥着。
“你可知道,这番话如果传出去,会让功臣心寒!现在辽东是否为赵诚所光复,尚未可知。就算是的,也许赵将军还没来得及向朝廷禀报。或者说,建奴尚未被完全荡清,辽东随时可能丢失,不够稳固。赵将军担心担负失地之责,这都是有可能的。
吴昌时你人在朝中,天天锦衣玉食,不知道战场之上,将军百战死!信口开河,万一逼反忠臣,这个罪责,你担待得起吗?”
崇祯皇帝听着温体仁的话,越听越是舒心。
对啊!赵诚手中有如此强大的兵力,万一真的被逼反了,那还了得?
他再看吴昌时,已经目光冰冷了。
吴昌时满脑袋冷汗。
本来只是想替首辅大人说句话,没想到,竟然被温体仁给咬上了。
他眼角余光看向周延儒。
周延儒不得不开口了,清一清嗓子,道:“陛下,吴主事也是为朝廷考虑,并无坏心。他所说,也并非空穴来风,只是一时心急,所说欠考虑……”
“好了!”
崇祯帝摆摆手,打断了周延儒。
吴昌时所说的话,他很不爱听。
赵诚手里握着一支可以打败建奴的大军。这一点,崇祯手下任何一支大军都做不到。
如果赵诚真的谋反,让他怎么办?
崇祯性格暴躁易怒,擅杀大臣,但他杀的都是文臣,或者是手下没了兵的武将。
对于手握重兵的武将,崇祯绝对不会去打对方的主意,就算对方真的反了大错,崇祯最多也是小小斥责一下,而且随后还要送去粮饷安慰。
吴昌时竟然说赵诚要造反,这不是让他骑虎难下吗?
“赵诚的确没有反迹。以后这种话,不准乱提,否则的话,容易让功臣寒心!”
崇祯帝这一句话,算是定下调子了。
以后谁要再想说赵诚造反,就得掂量一下了。
除非赵诚公开宣布造反……
否则的话,如果赵诚真的反了,那就是被他逼反的。
赵诚是什么下场不好说,那个逼反赵诚的大臣,绝对得先人头落地。
徐光启在旁边看着,一阵无语。
这简直就是一场闹剧啊!
以前,他对于朝中的这种党争,已经习以为常。如果哪次朝会,这些大臣们不争个面红耳赤,互相构陷的话,他反倒不习惯了。
但现在,在强地待了几个月之后,习惯了强地直来直往的办事效率,一切都是按照规章制度办事。
新生的强地,成长中的强地,人人都是对未来充满了期待,人人都是为强地考虑,人人都崇拜赵大人……
那种感觉,是真的好啊!
大家齐心协力,凝成一股劲儿干大事!
跟强地对比一下……大明还有救吗?
一时间,徐光启有些茫然。
“徐大人!”
这时候,突然有人呼唤。
徐光启这才反应过来,看到崇祯帝正皱眉看着他,其他朝臣也都看着他。
“朕问你,强地的火器,你可能造得出来?强地军之所以如此强盛,能够跟建奴野战而处于上风,是因为大批装备了诸葛神器。朕看到过强地的火器,的确是犀利无比。如果咱们也能造得出这火器来,装备全军,荡平流寇,平静宇内,岂不是指日可待之事?”
徐光启很想说,强地军之所以战斗力强,并不仅仅是因为火器之故。
他见识过强地军的士气,是其他朝廷大军,所完全不能比的。
但是,他知道陛下不喜欢听这些。刚才他已经说过了,陛下根本就不想听。
他只能说道:“陛下,强地的火器,分为多种。现在他们装备的最先进的火铳,称之为李氏步枪。微臣对火器一向感兴趣,曾亲自试验过,那步枪,弹子填装极其便利,而且,每个弹匣可以填装十颗弹子,拉动枪栓,就可射击。射击速度十倍于普通秘鲁铳,简直是犀利不可当。
这种李氏步枪,构造复杂,不知何处生产,微臣短时间内,也无法解决其中关键。另外,还有称作米氏步枪的,乃是一种线膛枪,微臣勉强可以制造。
最简单的,莫过于滑膛枪。只要调集工部能工巧匠,再由户部调拨款项,交给微臣来操持,立刻就能生产。”
徐光启越说,越是微微激动。
大明的体量太大了。
哪怕只是最最低端的滑膛枪,如果能够批量生产,大规模装备于军中的话,大明也将拥有百万无敌雄狮。
不要说横扫流寇了,就连强地的赵诚,面对这百万雄师,恐怕也会收起造反的心思。
到时候,君臣相得益彰,多么完美?
但是,就在他话音刚落的时候,就听工部尚书闵洪学站了出来,道:
“陛下,这工器制作,是我们工部之事。徐阁老愿意指点我们,我们求之不得。但是,工匠调遣,涉及到太多事情,繁琐无比,各部门之间扯皮麻烦无比。还需由我们工部来主持才行啊!”
“陛下,户部现在拨不出款项来啊!山陕连年用兵,大军粮饷都发不出来,现在哪里有钱来给徐阁老制造火器?更何况,这是莫须有的事情。万一钱款拨出去,火器造不出来,这可如之奈何?”户部的人也站了出来,说道。
“陛下,臣也认为,这件事情必须谨慎。火器制作,乃是国之大事。我们之前制造佛朗机炮,都是从佛郎机人那里得到火器,然后,聘请佛郎机人指导。即便如此,也需要漫长时间,慢慢磨合,才能成功。”
温体仁和周延儒两人平时不合,只要一方提议的,另一方必然反对。
但现在,却是出乎意料地意见统一。
因为他们引起了警惕,不想让徐光启死灰复燃。
制造火器,明显是接下来朝中重事。
如果让徐光启整合户部和工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