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农工商联合体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一世富贵最新章节!
中国一直有人工选种的习惯,但不系统,方向也不明确。比如稻种,除了高产,还会有意选那些高大的植株,虽然也选出了一些优秀的品种,但很杂很乱。
徐平则一开始就向着矮株、粒多粒重的方向选,此时已经初有成效。新开农庄的,如王素等人都是买的徐家稻种,在开封府里已经有名气。
农事为天下根本,皇帝在宫里面种花种树就会有臣下上书说是玩物丧志,如果种稻种麦,则就一片歌颂之声,中国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赵祯见最近徐平编了好几本关于农事的册子,又开营田务,便也兴起在皇宫里开了稻田。
到了秧田边,只见里面的秧苗长势极盛,底下也不知道下了多少肥料。
指着秧苗,赵祯问徐平:“宫里这稻种得如何?能不能比得上你庄里的?”
徐平道:“陛下,这秧苗长得旺盛而又整齐,岂是微臣庄里能比。”
“真的?”赵祯有些不信。徐平庄子里农业牧业如今在开封府大有名气,每年不知道给他家赚了多少钱,宫里一种就能比得上,有点不大可能。
徐平道:“君上面前,臣岂敢有一句假话?我庄里的秧田,人手就是那么多,肥料也不能下足,怎么能够比得上宫里这精心照料的秧苗?”
赵祯点点头,心里喜滋滋的,想着要给负责的内侍一点赏赐。
“不过,秧苗也不是长得越大越好。”徐平又道,“插秧的时候,最好是四五片叶子,小了就会长得瘦弱,大了主根长成,会影响分蘖,最后产量都会减少。”
听了徐平的话,赵祯心里不由紧张起来。作为皇上,不能在臣下面前一惊一乍的,他也不说话,直接弯下腰看田里的秧苗,数了一会直起身来道:“还好,只是稍微有些大而已。乘着谷雨刚过,这两天便让内侍移到稻田里。”
晏殊在一边一直不说话,这些事情他一窍不通,也插不上嘴。让他写渔歌唱晚稻花飘香的词都难为他,更不说这些种地的具体门道了。
看过秧田,三人才来到花木掩映的凉亭里。
吩咐徐平和晏殊两人落了座,赵祯道:“徐平,今日招你来,是问一问开封府营田务的事情。晏学士刚从应天府回朝,也听一听。”
徐平微躬身道:“圣上垂询,微臣必尽心尽力备问。”
“自年初开始,你在三司倡议建场务,开新铺子,现在又建营田务,应当不是心血来潮吧?这一件一件事情,我总觉得你是有步骤地来做。”
“陛下英明!自古以来,常说天下之民分四种,士农工商,士人自然是晏学士和微臣等,协助陛下治理天下,尽心尽力上让国家太平,下让黎民安乐。其余农工商,便是微臣做的这几件事情。三司总理天下钱粮,收天下之财,以供国家之用,自然不能够只懂着向民间收财,而应该能够做农民的事,做工匠的事,做商人的事。新开场务,便是三司做的工匠的事,为天下工匠做个榜样。新开的铺子,使百货流通,让商人学习。而营田务,不仅仅是为了开垦荒田,多收粮米,更重要的也是为天下农民做个榜样。改进农具,选育良种,为诸般农事详定合理规制,让百姓种田从此有章可循,这才是营田务设立的目的。”
赵祯倒没想到徐平真是有一整套的规划,颇为出乎他的意料,不由看了看晏殊。
晏殊道:“太宗曾经下诏天下设农师,为农事立法,为种地百姓之师。可惜到如今年月久远,旧制不存。徐待制倡议所设的营田务,颇有太宗的遗意,而且收归三司,天下如一,不失为良法。臣以为,此事大可以推行。”
听了这话,徐平不由对晏殊刮目相看。果然掉书袋的人就是不一样,什么事情都能从历史典籍中找出根据来,徐平自己就没有这个本事。当然,他这农工商,全是根据前世的那一套来的,跟太宗没个鬼的关系。场务制作新农具,铺子卖出去,营田务买回去从土地上创造出更多财富来,形成一个大致的经济循环。把这个经济循环研究透了,讲透了,具体的效果显现出来,给现在的士大夫官僚换换脑子,这才是徐平的目的。
原来自己的爷爷也曾经有这种想法,那就是祖宗之制了,赵祯对营田务与民争利的那一点疑虑立即烟消云散。而且从他心里,也支持这种做法,这种直接掌握在官方手里的经济实体,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利于管理,作为皇帝他又没有儒家学者的心理负担。
放下这心理包袱,赵祯也放松起来,对徐平道:“营田务第一年从开封和祥符两县括荒田五千多顷,今年能都种上稻子吗?”
什么括荒田,那是三司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可不是强征来的,公平买卖。
徐平心中对赵祯的话腹诽不已,可不敢说出来,口中道:“陛下,开封府虽然土地平旷,但也不是所有的地都能种庄稼的。一般来说,一个庄子,种粮食的地十成里只能占到两成,所以荒地虽然有五千多顷,开出来的田只能有一千顷左右而已。”
“哦,原来是这样,田地这么少啊!那今年都能下种吗?”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瞒陛下,强行播种自然是可以的,但那样对以后的田地整治不利。所以,三司规划,今年只种一百顷左右的稻谷,其他的都种黄豆和花生之类的调理土地肥力。而一些沼泽丛林,还需要开沟治渠,不能急于求成。”
几句话都问不到点子上,赵祯就不再问细节了,他也确实不懂,问得多了平白添乱。
“农田的事情,自然是你最清楚,只管自己拿主意。对了,此等大事,应该着得力干练的官员管理,你心里有没有什么人选?”
徐平刚要开口,赵祯又插了一句:“最好是像你当年在邕州蔗糖务那样,能够独当一面,数年时间就完备起来。不说一年几百万贯的钱财,几十万石的粮食总要有。”
徐平刚想提王拱辰,被赵祯的这句话一下子噎在那里。(。)8
...
中国一直有人工选种的习惯,但不系统,方向也不明确。比如稻种,除了高产,还会有意选那些高大的植株,虽然也选出了一些优秀的品种,但很杂很乱。
徐平则一开始就向着矮株、粒多粒重的方向选,此时已经初有成效。新开农庄的,如王素等人都是买的徐家稻种,在开封府里已经有名气。
农事为天下根本,皇帝在宫里面种花种树就会有臣下上书说是玩物丧志,如果种稻种麦,则就一片歌颂之声,中国历朝历代都是这样。赵祯见最近徐平编了好几本关于农事的册子,又开营田务,便也兴起在皇宫里开了稻田。
到了秧田边,只见里面的秧苗长势极盛,底下也不知道下了多少肥料。
指着秧苗,赵祯问徐平:“宫里这稻种得如何?能不能比得上你庄里的?”
徐平道:“陛下,这秧苗长得旺盛而又整齐,岂是微臣庄里能比。”
“真的?”赵祯有些不信。徐平庄子里农业牧业如今在开封府大有名气,每年不知道给他家赚了多少钱,宫里一种就能比得上,有点不大可能。
徐平道:“君上面前,臣岂敢有一句假话?我庄里的秧田,人手就是那么多,肥料也不能下足,怎么能够比得上宫里这精心照料的秧苗?”
赵祯点点头,心里喜滋滋的,想着要给负责的内侍一点赏赐。
“不过,秧苗也不是长得越大越好。”徐平又道,“插秧的时候,最好是四五片叶子,小了就会长得瘦弱,大了主根长成,会影响分蘖,最后产量都会减少。”
听了徐平的话,赵祯心里不由紧张起来。作为皇上,不能在臣下面前一惊一乍的,他也不说话,直接弯下腰看田里的秧苗,数了一会直起身来道:“还好,只是稍微有些大而已。乘着谷雨刚过,这两天便让内侍移到稻田里。”
晏殊在一边一直不说话,这些事情他一窍不通,也插不上嘴。让他写渔歌唱晚稻花飘香的词都难为他,更不说这些种地的具体门道了。
看过秧田,三人才来到花木掩映的凉亭里。
吩咐徐平和晏殊两人落了座,赵祯道:“徐平,今日招你来,是问一问开封府营田务的事情。晏学士刚从应天府回朝,也听一听。”
徐平微躬身道:“圣上垂询,微臣必尽心尽力备问。”
“自年初开始,你在三司倡议建场务,开新铺子,现在又建营田务,应当不是心血来潮吧?这一件一件事情,我总觉得你是有步骤地来做。”
“陛下英明!自古以来,常说天下之民分四种,士农工商,士人自然是晏学士和微臣等,协助陛下治理天下,尽心尽力上让国家太平,下让黎民安乐。其余农工商,便是微臣做的这几件事情。三司总理天下钱粮,收天下之财,以供国家之用,自然不能够只懂着向民间收财,而应该能够做农民的事,做工匠的事,做商人的事。新开场务,便是三司做的工匠的事,为天下工匠做个榜样。新开的铺子,使百货流通,让商人学习。而营田务,不仅仅是为了开垦荒田,多收粮米,更重要的也是为天下农民做个榜样。改进农具,选育良种,为诸般农事详定合理规制,让百姓种田从此有章可循,这才是营田务设立的目的。”
赵祯倒没想到徐平真是有一整套的规划,颇为出乎他的意料,不由看了看晏殊。
晏殊道:“太宗曾经下诏天下设农师,为农事立法,为种地百姓之师。可惜到如今年月久远,旧制不存。徐待制倡议所设的营田务,颇有太宗的遗意,而且收归三司,天下如一,不失为良法。臣以为,此事大可以推行。”
听了这话,徐平不由对晏殊刮目相看。果然掉书袋的人就是不一样,什么事情都能从历史典籍中找出根据来,徐平自己就没有这个本事。当然,他这农工商,全是根据前世的那一套来的,跟太宗没个鬼的关系。场务制作新农具,铺子卖出去,营田务买回去从土地上创造出更多财富来,形成一个大致的经济循环。把这个经济循环研究透了,讲透了,具体的效果显现出来,给现在的士大夫官僚换换脑子,这才是徐平的目的。
原来自己的爷爷也曾经有这种想法,那就是祖宗之制了,赵祯对营田务与民争利的那一点疑虑立即烟消云散。而且从他心里,也支持这种做法,这种直接掌握在官方手里的经济实体,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来说都利于管理,作为皇帝他又没有儒家学者的心理负担。
放下这心理包袱,赵祯也放松起来,对徐平道:“营田务第一年从开封和祥符两县括荒田五千多顷,今年能都种上稻子吗?”
什么括荒田,那是三司用真金白银买来的,可不是强征来的,公平买卖。
徐平心中对赵祯的话腹诽不已,可不敢说出来,口中道:“陛下,开封府虽然土地平旷,但也不是所有的地都能种庄稼的。一般来说,一个庄子,种粮食的地十成里只能占到两成,所以荒地虽然有五千多顷,开出来的田只能有一千顷左右而已。”
“哦,原来是这样,田地这么少啊!那今年都能下种吗?”
“磨刀不误砍柴工,不瞒陛下,强行播种自然是可以的,但那样对以后的田地整治不利。所以,三司规划,今年只种一百顷左右的稻谷,其他的都种黄豆和花生之类的调理土地肥力。而一些沼泽丛林,还需要开沟治渠,不能急于求成。”
几句话都问不到点子上,赵祯就不再问细节了,他也确实不懂,问得多了平白添乱。
“农田的事情,自然是你最清楚,只管自己拿主意。对了,此等大事,应该着得力干练的官员管理,你心里有没有什么人选?”
徐平刚要开口,赵祯又插了一句:“最好是像你当年在邕州蔗糖务那样,能够独当一面,数年时间就完备起来。不说一年几百万贯的钱财,几十万石的粮食总要有。”
徐平刚想提王拱辰,被赵祯的这句话一下子噎在那里。(。)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