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2 北海郡邑黄巾满 孔融襟抱称名儒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三国之最风流最新章节!
这次出使北海,因为奉了荀贞之令,见过孔融后,荀攸和陈群又去造访了下郑玄、管宁、邴原、孙乾,并去了趟太史慈的家里,这一趟走的路着实不少,故此直到现在才回。
荀贞、戏志才、程嘉等人迎了荀攸和陈群进府,在堂上落座。
荀贞观看荀攸和陈群的面色,笑道:“这一趟远行累得不轻吧?”
荀攸还好点,他这些年跟着荀贞南征北战、东奔西走,惯了风餐露宿,这点路程不在话下。
陈群一来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二则以前也很少出过家门远行,这一趟来回一两千里地下来,确是累坏他了,脸颊都有点消瘦,好在盛夏早过,日光不烈,倒是没有晒黑。
累归累、瘦归瘦,陈群的精神很好,听荀贞问起路程,兴致挺高,说道:“往日在书斋读经,甚少远游,今次赴北海、转东莱,沿途所见,颇多感触啊。”
“噢?有何感触?”
堂上没有外人,陈群直言不讳,说道:“以前只是听说天下州郡的形势有多么的坏,黄巾、寇贼有多么的猖獗,亲眼见到的不多,这一次,我却是亲眼看到了。”
“看到了什么?”
“徐州境内尚好,东海、琅琊虽有盗贼,但并不太多,一出琅琊,方入北海境内,便接连遇到小股寇贼、成群流民,越往北走,越见郡内的一片凄凉,麦田荒芜,亭舍塌废,乡无人烟,白骨积野,路边时见倒尸。到高密时,县外更是有成千的黄巾流寇出没,掳掠烧杀,连近郊的庄园坞壁都无不紧闭,道上不见行人,要非阿兄派来的虎士护卫,我与公达险都不能入城。”
陈群在去北海前就知北海郡黄巾猖獗,可他常年在颍川,中平元年颍川黄巾起事时声势固大,可没多久就被荀贞、皇甫嵩等给平定了,后来到任豫州为牧的黄琬也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击讨豫州各地的盗贼和黄巾余部,所以这些年豫州境内的治安总体还算不错,而到了广陵后,广陵的治安也不错,故此对“北海黄巾猖獗”这几个字,他也只是想象而已,直到入了北海郡内,看到了实况,他这才知道北海的黄巾到底有多猖獗,沿途所见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却说北海的郡治在剧县,他和荀攸为何要入高密?
无它缘故,是为了完成荀贞的命令。
荀贞叫他和荀攸顺道见一见孙乾等人,而孙乾就是高密人。
高密的大姓很多,如郑玄家,从前汉起就是高密望族,如刘氏,前汉武帝之孙高密王刘弘的后裔,如邓氏,南阳邓氏的分支,光武帝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高密等四县,邓氏在高密就留下了这一支,再如张氏、徐氏、东乡氏、叔孙氏,甚至还有老子的一支后裔李氏,等等,而孙乾的家族孙氏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族中现下有不少人出仕朝廷、州郡。
荀贞在叫荀攸、陈群去北海前,打听过孙乾,听臧洪说起过此人颇有名於青、徐,很得郑玄的赏识,当时还有点奇怪,孙乾留至后世的事迹似乎没有多少,但没想到在当下却是颇有名声,更难得是,竟还得到了大儒郑玄的赏识,后又细问之,知晓了他的家声和籍贯,这才恍然明晓,不用说,孙乾之所以能有此名望、并得到大儒郑玄的赏识,除因他本人的才能外,当然也和他的家声与他同郑玄为老乡有极大的关系。
荀贞问道:“可见到孙乾了么?”
“不久前,孙乾被郑公举荐,出仕到了州中,我和公达此行却是没能见到他,不过倒是在安丘县见到了孙氏族中的另一人。”
“何人也?”
“孙嵩。”
“孙嵩?”
“正是。”
这个名字挺耳熟,荀贞略一回想,记起了此人是谁,却便是孙宾石了。
孙嵩,字宾石,他不是高密人,是安丘人,安丘离高密不远,几十里地,安丘孙氏和高密孙氏虽非同宗,但往上多数几代,也算是同族。
荀贞早年跟着荀衢读书时,听荀衢说过孙嵩的故事。
桓帝延熹年间,中常侍唐璜的兄长报复名士赵岐,尽杀了他的宗族亲人,独赵岐带着他的从子赵戬得以脱逃,亡命在外,逃难四方,去过很多地方,后来叔侄二人潜藏在了北海,在市上以卖饼为生,正好有一天被乘车逛市的孙嵩碰到,孙嵩观其气度不凡,察非常人,於是请他上车,对他说道:“我看你不是卖饼的,你藏在市中,操此贱业,要么是为避仇,要么便是触法亡命。我乃北海孙宾石是也,家有百口,可以匿藏你。”孙家乃北海望族,赵岐素闻孙嵩之名,因是实言相告。孙嵩便把他带回了家里,对母亲说:“我这次出去,交了一个生死与共的朋友。”把赵岐迎到堂上,飨之极欢。之后,赵岐便在孙嵩家中的复壁里藏居了好几年,——复壁即墙中的夹层,豪强大族家中多有此类密室,或用於藏财货,或用於匿亡命。
说起来,孙嵩救赵岐这件事和荀贞匿藏许仲虽然看似不同,赵岐和许仲一个是儒家名士、一个是乡野轻侠,一个是因直获罪,一个是因孝杀人,可孙嵩和荀贞分别隐匿他俩的性质其实都一样,俱是在“罔顾国法”,所匿藏的俱是朝廷缉拿的犯人,这就是当下的风气,时人中虽有对此抨击的,但更多的却是称赞、褒扬,认为这种举动是“重义”。
孙嵩的名声虽然不小,不过却一直没有怎么出仕,只在州郡当过几年的掾吏,他今年五十多岁了,又逢当下乱世,也早没了仕途上的追求,如今闲居在家。
荀攸和陈群没有见到孙乾,反正安丘在往剧县去的路上,於是就顺道去拜谒了下孙嵩。
程嘉也知孙嵩的事迹,听了他两人居然顺道去见了见孙嵩,不由看了看荀攸和荀贞的面色,心中想道:“孙嵩之所以扬名是因为他救了赵岐,而这赵岐之所以亡命是因为得罪了唐衡的兄长,这唐衡说起来可是文若的妻父,也不知公达见了孙嵩后尴尬不尴尬?”
唐衡是颍川人,他老来得女,本想嫁到汝南傅家,但为傅家所拒,於是找上了同郡的荀家。唐衡和徐璜等四个宦官合称“五侯”,势倾朝野,时为荀氏家长的荀绲为保宗族,迫於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把这门亲事定在了那会儿还很小的荀彧头上,后来荀彧长大,唐家的女儿也长大了,便在几年前两人成了亲,——诸唐虽早死灭,唐家的权势也早就没了,可既然答应下来了,不管是被迫还是真心,作为州郡冠族、世代经书传家的荀氏却不能违背承诺。
因是,程嘉有了“也不知荀攸见到孙嵩后尴尬不尴尬”之念。
实际上,也没什么可尴尬的。
荀氏高门,世代清名,和唐家的这个姻亲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结的,此事世人皆知,唐家势衰后仍实现承诺,没有悔婚,更是值得称赞,那唐家做的恶事是唐家的事,和荀氏没甚关系。
却说荀攸、陈群没能见到孙乾,荀贞也不以为意,他对孙乾的事迹所知不多,印象中此人似也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才能,能见到自是最好,见不到也没关系。
说完见孙嵩的经过,荀攸、陈群又说了点路上见闻,话锋一转,说到了在剧县拜谒孔融的事。
荀贞说道:“北海贼剧,孔君今守郡任,压力定大。公达、长文,卿二人观孔君气色如何?”
荀攸答道:“我观孔君虽是因受董卓之害而不得不赴北海就任,但面对肆虐的黄巾,他却毫无抱怨,而是慷慨气烈,有举军曜甲,荡平贼寇,安境保民之意。”
孔融本就自诩才高,今年又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有此壮志实属正常。
荀贞一来知孔融后来在北海平贼的下场,二来他久经沙场,更也清楚击贼平乱不是那么容易的,於是问道:“北海久受黄巾之害,郡县残破,而北海黄巾众多,击之恐不易。孔君到郡后有何施政?军略如何?卿二人可曾问过?在郡府又可曾有过什么见闻?”
“孔君到郡后,先收合士民,聚兵讲武,修城崇学,礼贤敬士,又驰檄飞翰,与州郡通声气,共谋击贼。”
收合被黄巾击散的士民,修城崇学,礼贤敬士,这是内政;聚兵讲武,这是军事;驰檄飞翰,这是外交。
这几条看来不错,换了荀贞也会这么做,可说到底,这几条只是“纲领”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看在这几条“纲领”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出来的成效。
荀贞问道:“孔君聚合了多少士民?募集的郡兵甲械如何?战力如何?粮秣又储备的如何?左右所用之人又如何?”
“剧县内外,士民数万;郡兵数千,甲械不全,至若战力,因多新卒,不足言也;粮秣不多,我虽不知具体数额,然观其仓储,或不足万石;军中所用多剽轻之士,堂上颇具衣冠右姓。”
听了此话,荀贞甚是无言。
荀贞心道:“孔文举诚然才高,待人亦厚,志气也壮,奈何却是有点好高骛远。数千甲械不全、战力不足的郡兵,不到万石的粮储,就想扫平郡中黄巾,实为痴人说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是荀贞在北海,荀贞自忖之,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谋划击讨黄巾,而是先要求得自保为上,可孔融志高气盛,手里只有这么点资本,不想着逐步发展,却居然就急着要主动进击,岂不是自取败亡?
荀贞说道:“北海虽久受贼害,可素来富庶,郡府怎么只有那么点粮?”
郡兵少可以理解,应是有的战死了,有的逃掉了,可郡府只有不到万石之粮,这却是太少了点。广陵也遭过黄巾,还被陶谦搜刮过,尽管也缺粮,可荀贞到郡时,郡府的仓库里却也不像北海那么穷窘。
荀攸答道:“北海受贼害,郡县皆乱,或因道阻、或因吏贪,各县的粮赋不能及时、满额地运到郡府,所以郡府粮储寡少。”荀攸顿了顿,又道,“我与长文到剧县时,孔君刚因各县粮不能及时、足额送到郡府之故,连杀了五部督邮。”
“连杀了五个督邮?”
“是的。”
荀贞脸上没有什么变化,心中却暗叹道:“赋粮不能足额,其中固有督邮贪污**、督促不利之故,可黄巾久害郡中,有些道路隔绝不通,粮赋难以运到,这也是情有可原,即使要杀,要立威,也不能一下把五个督邮都杀掉啊,……杀掉四个都行,至少留下一个较好的,便不说这五个督邮必都出自北海大族,就不说他们背后的族声、家势,只说为政之道,亦该是恩威并施,初到郡中想立威没错,可只立威,不树恩却是不行,这样或许能图得一时畅快,但郡县吏却必然骇惧震恐,外有黄巾剧贼,内如再不安稳,莫说击贼平乱,只怕连自保都难了。”
荀贞早年被一些人视为“酷吏”,他在颍川、赵国、魏郡都有过大起刑狱杀伐的事,可杀人不是目的,把事情办好才是目的,只顾立威、只图爽快,这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外有剧患的情况下,一个刚到任、还没有摸清地方虚实的长吏,更不能一味地以杀戮开道。
荀贞的脸上没什么变化,戏志才脸上却露出了不以为然之色,显也是对孔融的军政措施并不赞同,——近些年来随着阅历、见闻的增长,戏志才昔年的脾性在表面上看来似得到了改变,但本质上其实依旧骄傲,现下堂上左右俱是自己人,不必刻意深沉,所以他却是毫不遮掩。
荀贞心知,原本历史上发生过的孔融被围之事看来仍然是会发生了。
他心道:“也罢,这样也好,对孔文举虽不利,对我却有利处。”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荀贞现下虽尚未起兵讨董,可经过日夜的思酌、谋划,他不但已经计划好了怎么才能从讨董中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利益,而且对将来争夺徐州一事也有了一定的腹案。
争夺徐州的腹案中,“孔融被管亥围困、不得不外出求援”这件事本就在他的考虑中,是其中的一环。
原本的历史上,孔融是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援,如今刘备在荀贞的手下,孔融找不了他了,而荀贞现在广陵,离北海不是很远,中间只隔了两个多郡,且荀贞本人又和孔融是旧识,荀爽和孔融更曾为同僚,那么当孔融被围后,他就极有可能会改而派人来找荀贞求援了。
只要他来求援,荀贞就可趁机向陶谦借道,出广陵,北经东海、琅琊,进入北海。
到那时,就可视形势而决定:如陶谦不允,那便有了借口,可以先搞定陶谦;而如果陶谦允许,也没关系,或可以假道灭虢,又或是可以先救下孔融,再随便找个借口,以救孔融之兵由北向南、自带广陵之兵由南向北,南北夹击,攻击东海、琅琊,一样可以开战。
而如果孔融不来求援,也不要紧,有了和孔融的交情在,荀贞大可以主动去救。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要想办成此事,之前得先把讨董、举孙坚为豫州刺史这两件事办好,然后还得再把收彭城相薛礼为用、进一步拉拢臧霸这两件事也办好。只有这样,外有孙坚为援,内有薛礼呼应,并通过拉拢臧霸而狠狠地削弱陶谦的实力,才能够一举功成。
荀贞收回思绪,明知孔融难逃被围的结局,便不再多说此事,而是改以问荀攸和陈群见邴原、管宁、郑玄的经过以及去太史慈家中的事情。
邴原、管宁、郑玄三人,荀攸和陈群都见到了,也都给他们转达了荀贞的致意、送上了荀贞给他们备下的礼物。
邴原、管宁眼见世道兵乱,早年从颍川陈寔家回到北海后,对州郡的征辟两人皆不应,一直都待在家中,不过因为名高,荀攸听说孔融颇是看重他两人,并听说孔融已准备察举邴原。
连本州、本郡的征辟他两人都不应,更别说来荀贞这里了,荀贞本也无意招揽他俩,叫荀攸和陈群去见他二人,只是顺道造访,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相遇结个善缘罢了。
邴原、管宁在北海的名声很大,荀攸和陈群众这一去,讲一讲荀贞过往的事迹,附带的,倒是把荀贞的名字在北海的士人中扬了一扬,加深了一下他在北海士人心中的印象。
这虽说不上是荀贞的本意,可也算是件好事。
郑玄门徒众多,名声远播,荀攸和陈群两个晚辈虽是见到他了,但没能长谈。
太史慈确是如臧洪等人所说,现下不在家中,亡命去了辽东,不过他的母亲在家,荀攸和陈群执晚辈礼,非常恭敬地转达了荀贞“对她教出了一个好儿子”的敬仰之意。
太史慈之母虽是妇人,可太史氏和她的母家都是东莱的士族右姓,却是知荀氏之名,对荀贞的事迹也略有了解,知道荀贞诛邺赵和阳翟张氏的“义举”,对荀攸和陈群的到来她很惊讶,也很欢喜,惊讶的是荀贞竟知太史慈之名,欢喜也是为此事,连豫州人荀贞都知道了太史慈之名,那就足可见太史慈现在在外边的名头了。
“名声”是士人的根本,只要有了名声,逃亡几年不算什么,便如那赵岐,不也是亡命多年,但一朝得用,便是三府争辟,即便后来又遭了两次党锢,可现下不也已然是位居二千石了么?
说完此次去北海、东莱的收获,话题少不得转到了近期的朝政上,董卓废立天子、袁绍得赦并被拜为渤海太守、袁术被拜为后将军和陈纪、荀爽被拜为卿等事,荀攸和陈群有的是在东莱听说的,有的是在回广陵的路上知道的,谈起这些时事,诸人各对此发了一番议论。
荀攸、陈群远行方归,难免疲惫,说了没多久,大家便就散了。荀攸先回住舍休息,陈群则往郡府后宅去见了见陈芷。是夜,荀贞摆下宴席,给他俩接风。
这些都不必多说,却说得了荀攸、陈群归来,两人都是有才干的人,荀贞如虎添翼,起兵备战的诸般事体、举措自也就办得更加顺利,步伐也更快了。I752
这次出使北海,因为奉了荀贞之令,见过孔融后,荀攸和陈群又去造访了下郑玄、管宁、邴原、孙乾,并去了趟太史慈的家里,这一趟走的路着实不少,故此直到现在才回。
荀贞、戏志才、程嘉等人迎了荀攸和陈群进府,在堂上落座。
荀贞观看荀攸和陈群的面色,笑道:“这一趟远行累得不轻吧?”
荀攸还好点,他这些年跟着荀贞南征北战、东奔西走,惯了风餐露宿,这点路程不在话下。
陈群一来年轻,正是“长身体”的时候,二则以前也很少出过家门远行,这一趟来回一两千里地下来,确是累坏他了,脸颊都有点消瘦,好在盛夏早过,日光不烈,倒是没有晒黑。
累归累、瘦归瘦,陈群的精神很好,听荀贞问起路程,兴致挺高,说道:“往日在书斋读经,甚少远游,今次赴北海、转东莱,沿途所见,颇多感触啊。”
“噢?有何感触?”
堂上没有外人,陈群直言不讳,说道:“以前只是听说天下州郡的形势有多么的坏,黄巾、寇贼有多么的猖獗,亲眼见到的不多,这一次,我却是亲眼看到了。”
“看到了什么?”
“徐州境内尚好,东海、琅琊虽有盗贼,但并不太多,一出琅琊,方入北海境内,便接连遇到小股寇贼、成群流民,越往北走,越见郡内的一片凄凉,麦田荒芜,亭舍塌废,乡无人烟,白骨积野,路边时见倒尸。到高密时,县外更是有成千的黄巾流寇出没,掳掠烧杀,连近郊的庄园坞壁都无不紧闭,道上不见行人,要非阿兄派来的虎士护卫,我与公达险都不能入城。”
陈群在去北海前就知北海郡黄巾猖獗,可他常年在颍川,中平元年颍川黄巾起事时声势固大,可没多久就被荀贞、皇甫嵩等给平定了,后来到任豫州为牧的黄琬也一直都在不遗余力地击讨豫州各地的盗贼和黄巾余部,所以这些年豫州境内的治安总体还算不错,而到了广陵后,广陵的治安也不错,故此对“北海黄巾猖獗”这几个字,他也只是想象而已,直到入了北海郡内,看到了实况,他这才知道北海的黄巾到底有多猖獗,沿途所见给他留下了很深的印象。
却说北海的郡治在剧县,他和荀攸为何要入高密?
无它缘故,是为了完成荀贞的命令。
荀贞叫他和荀攸顺道见一见孙乾等人,而孙乾就是高密人。
高密的大姓很多,如郑玄家,从前汉起就是高密望族,如刘氏,前汉武帝之孙高密王刘弘的后裔,如邓氏,南阳邓氏的分支,光武帝封邓禹为高密侯,食高密等四县,邓氏在高密就留下了这一支,再如张氏、徐氏、东乡氏、叔孙氏,甚至还有老子的一支后裔李氏,等等,而孙乾的家族孙氏也是其中之一,并且是其中的佼佼者,其族中现下有不少人出仕朝廷、州郡。
荀贞在叫荀攸、陈群去北海前,打听过孙乾,听臧洪说起过此人颇有名於青、徐,很得郑玄的赏识,当时还有点奇怪,孙乾留至后世的事迹似乎没有多少,但没想到在当下却是颇有名声,更难得是,竟还得到了大儒郑玄的赏识,后又细问之,知晓了他的家声和籍贯,这才恍然明晓,不用说,孙乾之所以能有此名望、并得到大儒郑玄的赏识,除因他本人的才能外,当然也和他的家声与他同郑玄为老乡有极大的关系。
荀贞问道:“可见到孙乾了么?”
“不久前,孙乾被郑公举荐,出仕到了州中,我和公达此行却是没能见到他,不过倒是在安丘县见到了孙氏族中的另一人。”
“何人也?”
“孙嵩。”
“孙嵩?”
“正是。”
这个名字挺耳熟,荀贞略一回想,记起了此人是谁,却便是孙宾石了。
孙嵩,字宾石,他不是高密人,是安丘人,安丘离高密不远,几十里地,安丘孙氏和高密孙氏虽非同宗,但往上多数几代,也算是同族。
荀贞早年跟着荀衢读书时,听荀衢说过孙嵩的故事。
桓帝延熹年间,中常侍唐璜的兄长报复名士赵岐,尽杀了他的宗族亲人,独赵岐带着他的从子赵戬得以脱逃,亡命在外,逃难四方,去过很多地方,后来叔侄二人潜藏在了北海,在市上以卖饼为生,正好有一天被乘车逛市的孙嵩碰到,孙嵩观其气度不凡,察非常人,於是请他上车,对他说道:“我看你不是卖饼的,你藏在市中,操此贱业,要么是为避仇,要么便是触法亡命。我乃北海孙宾石是也,家有百口,可以匿藏你。”孙家乃北海望族,赵岐素闻孙嵩之名,因是实言相告。孙嵩便把他带回了家里,对母亲说:“我这次出去,交了一个生死与共的朋友。”把赵岐迎到堂上,飨之极欢。之后,赵岐便在孙嵩家中的复壁里藏居了好几年,——复壁即墙中的夹层,豪强大族家中多有此类密室,或用於藏财货,或用於匿亡命。
说起来,孙嵩救赵岐这件事和荀贞匿藏许仲虽然看似不同,赵岐和许仲一个是儒家名士、一个是乡野轻侠,一个是因直获罪,一个是因孝杀人,可孙嵩和荀贞分别隐匿他俩的性质其实都一样,俱是在“罔顾国法”,所匿藏的俱是朝廷缉拿的犯人,这就是当下的风气,时人中虽有对此抨击的,但更多的却是称赞、褒扬,认为这种举动是“重义”。
孙嵩的名声虽然不小,不过却一直没有怎么出仕,只在州郡当过几年的掾吏,他今年五十多岁了,又逢当下乱世,也早没了仕途上的追求,如今闲居在家。
荀攸和陈群没有见到孙乾,反正安丘在往剧县去的路上,於是就顺道去拜谒了下孙嵩。
程嘉也知孙嵩的事迹,听了他两人居然顺道去见了见孙嵩,不由看了看荀攸和荀贞的面色,心中想道:“孙嵩之所以扬名是因为他救了赵岐,而这赵岐之所以亡命是因为得罪了唐衡的兄长,这唐衡说起来可是文若的妻父,也不知公达见了孙嵩后尴尬不尴尬?”
唐衡是颍川人,他老来得女,本想嫁到汝南傅家,但为傅家所拒,於是找上了同郡的荀家。唐衡和徐璜等四个宦官合称“五侯”,势倾朝野,时为荀氏家长的荀绲为保宗族,迫於无奈,只好答应了他的请求,把这门亲事定在了那会儿还很小的荀彧头上,后来荀彧长大,唐家的女儿也长大了,便在几年前两人成了亲,——诸唐虽早死灭,唐家的权势也早就没了,可既然答应下来了,不管是被迫还是真心,作为州郡冠族、世代经书传家的荀氏却不能违背承诺。
因是,程嘉有了“也不知荀攸见到孙嵩后尴尬不尴尬”之念。
实际上,也没什么可尴尬的。
荀氏高门,世代清名,和唐家的这个姻亲是在被迫的情况下结的,此事世人皆知,唐家势衰后仍实现承诺,没有悔婚,更是值得称赞,那唐家做的恶事是唐家的事,和荀氏没甚关系。
却说荀攸、陈群没能见到孙乾,荀贞也不以为意,他对孙乾的事迹所知不多,印象中此人似也没有什么特别杰出的才能,能见到自是最好,见不到也没关系。
说完见孙嵩的经过,荀攸、陈群又说了点路上见闻,话锋一转,说到了在剧县拜谒孔融的事。
荀贞说道:“北海贼剧,孔君今守郡任,压力定大。公达、长文,卿二人观孔君气色如何?”
荀攸答道:“我观孔君虽是因受董卓之害而不得不赴北海就任,但面对肆虐的黄巾,他却毫无抱怨,而是慷慨气烈,有举军曜甲,荡平贼寇,安境保民之意。”
孔融本就自诩才高,今年又才三十多岁,正当壮年,有此壮志实属正常。
荀贞一来知孔融后来在北海平贼的下场,二来他久经沙场,更也清楚击贼平乱不是那么容易的,於是问道:“北海久受黄巾之害,郡县残破,而北海黄巾众多,击之恐不易。孔君到郡后有何施政?军略如何?卿二人可曾问过?在郡府又可曾有过什么见闻?”
“孔君到郡后,先收合士民,聚兵讲武,修城崇学,礼贤敬士,又驰檄飞翰,与州郡通声气,共谋击贼。”
收合被黄巾击散的士民,修城崇学,礼贤敬士,这是内政;聚兵讲武,这是军事;驰檄飞翰,这是外交。
这几条看来不错,换了荀贞也会这么做,可说到底,这几条只是“纲领”罢了,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得看在这几条“纲领”的指导下具体实施出来的成效。
荀贞问道:“孔君聚合了多少士民?募集的郡兵甲械如何?战力如何?粮秣又储备的如何?左右所用之人又如何?”
“剧县内外,士民数万;郡兵数千,甲械不全,至若战力,因多新卒,不足言也;粮秣不多,我虽不知具体数额,然观其仓储,或不足万石;军中所用多剽轻之士,堂上颇具衣冠右姓。”
听了此话,荀贞甚是无言。
荀贞心道:“孔文举诚然才高,待人亦厚,志气也壮,奈何却是有点好高骛远。数千甲械不全、战力不足的郡兵,不到万石的粮储,就想扫平郡中黄巾,实为痴人说梦。”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如是荀贞在北海,荀贞自忖之,他现在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谋划击讨黄巾,而是先要求得自保为上,可孔融志高气盛,手里只有这么点资本,不想着逐步发展,却居然就急着要主动进击,岂不是自取败亡?
荀贞说道:“北海虽久受贼害,可素来富庶,郡府怎么只有那么点粮?”
郡兵少可以理解,应是有的战死了,有的逃掉了,可郡府只有不到万石之粮,这却是太少了点。广陵也遭过黄巾,还被陶谦搜刮过,尽管也缺粮,可荀贞到郡时,郡府的仓库里却也不像北海那么穷窘。
荀攸答道:“北海受贼害,郡县皆乱,或因道阻、或因吏贪,各县的粮赋不能及时、满额地运到郡府,所以郡府粮储寡少。”荀攸顿了顿,又道,“我与长文到剧县时,孔君刚因各县粮不能及时、足额送到郡府之故,连杀了五部督邮。”
“连杀了五个督邮?”
“是的。”
荀贞脸上没有什么变化,心中却暗叹道:“赋粮不能足额,其中固有督邮贪污**、督促不利之故,可黄巾久害郡中,有些道路隔绝不通,粮赋难以运到,这也是情有可原,即使要杀,要立威,也不能一下把五个督邮都杀掉啊,……杀掉四个都行,至少留下一个较好的,便不说这五个督邮必都出自北海大族,就不说他们背后的族声、家势,只说为政之道,亦该是恩威并施,初到郡中想立威没错,可只立威,不树恩却是不行,这样或许能图得一时畅快,但郡县吏却必然骇惧震恐,外有黄巾剧贼,内如再不安稳,莫说击贼平乱,只怕连自保都难了。”
荀贞早年被一些人视为“酷吏”,他在颍川、赵国、魏郡都有过大起刑狱杀伐的事,可杀人不是目的,把事情办好才是目的,只顾立威、只图爽快,这是不行的,尤其是在外有剧患的情况下,一个刚到任、还没有摸清地方虚实的长吏,更不能一味地以杀戮开道。
荀贞的脸上没什么变化,戏志才脸上却露出了不以为然之色,显也是对孔融的军政措施并不赞同,——近些年来随着阅历、见闻的增长,戏志才昔年的脾性在表面上看来似得到了改变,但本质上其实依旧骄傲,现下堂上左右俱是自己人,不必刻意深沉,所以他却是毫不遮掩。
荀贞心知,原本历史上发生过的孔融被围之事看来仍然是会发生了。
他心道:“也罢,这样也好,对孔文举虽不利,对我却有利处。”
所谓:“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荀贞现下虽尚未起兵讨董,可经过日夜的思酌、谋划,他不但已经计划好了怎么才能从讨董中为自己谋取到最大的利益,而且对将来争夺徐州一事也有了一定的腹案。
争夺徐州的腹案中,“孔融被管亥围困、不得不外出求援”这件事本就在他的考虑中,是其中的一环。
原本的历史上,孔融是派太史慈去找刘备求援,如今刘备在荀贞的手下,孔融找不了他了,而荀贞现在广陵,离北海不是很远,中间只隔了两个多郡,且荀贞本人又和孔融是旧识,荀爽和孔融更曾为同僚,那么当孔融被围后,他就极有可能会改而派人来找荀贞求援了。
只要他来求援,荀贞就可趁机向陶谦借道,出广陵,北经东海、琅琊,进入北海。
到那时,就可视形势而决定:如陶谦不允,那便有了借口,可以先搞定陶谦;而如果陶谦允许,也没关系,或可以假道灭虢,又或是可以先救下孔融,再随便找个借口,以救孔融之兵由北向南、自带广陵之兵由南向北,南北夹击,攻击东海、琅琊,一样可以开战。
而如果孔融不来求援,也不要紧,有了和孔融的交情在,荀贞大可以主动去救。
不过这些都是后话了,要想办成此事,之前得先把讨董、举孙坚为豫州刺史这两件事办好,然后还得再把收彭城相薛礼为用、进一步拉拢臧霸这两件事也办好。只有这样,外有孙坚为援,内有薛礼呼应,并通过拉拢臧霸而狠狠地削弱陶谦的实力,才能够一举功成。
荀贞收回思绪,明知孔融难逃被围的结局,便不再多说此事,而是改以问荀攸和陈群见邴原、管宁、郑玄的经过以及去太史慈家中的事情。
邴原、管宁、郑玄三人,荀攸和陈群都见到了,也都给他们转达了荀贞的致意、送上了荀贞给他们备下的礼物。
邴原、管宁眼见世道兵乱,早年从颍川陈寔家回到北海后,对州郡的征辟两人皆不应,一直都待在家中,不过因为名高,荀攸听说孔融颇是看重他两人,并听说孔融已准备察举邴原。
连本州、本郡的征辟他两人都不应,更别说来荀贞这里了,荀贞本也无意招揽他俩,叫荀攸和陈群去见他二人,只是顺道造访,为将来可能出现的相遇结个善缘罢了。
邴原、管宁在北海的名声很大,荀攸和陈群众这一去,讲一讲荀贞过往的事迹,附带的,倒是把荀贞的名字在北海的士人中扬了一扬,加深了一下他在北海士人心中的印象。
这虽说不上是荀贞的本意,可也算是件好事。
郑玄门徒众多,名声远播,荀攸和陈群两个晚辈虽是见到他了,但没能长谈。
太史慈确是如臧洪等人所说,现下不在家中,亡命去了辽东,不过他的母亲在家,荀攸和陈群执晚辈礼,非常恭敬地转达了荀贞“对她教出了一个好儿子”的敬仰之意。
太史慈之母虽是妇人,可太史氏和她的母家都是东莱的士族右姓,却是知荀氏之名,对荀贞的事迹也略有了解,知道荀贞诛邺赵和阳翟张氏的“义举”,对荀攸和陈群的到来她很惊讶,也很欢喜,惊讶的是荀贞竟知太史慈之名,欢喜也是为此事,连豫州人荀贞都知道了太史慈之名,那就足可见太史慈现在在外边的名头了。
“名声”是士人的根本,只要有了名声,逃亡几年不算什么,便如那赵岐,不也是亡命多年,但一朝得用,便是三府争辟,即便后来又遭了两次党锢,可现下不也已然是位居二千石了么?
说完此次去北海、东莱的收获,话题少不得转到了近期的朝政上,董卓废立天子、袁绍得赦并被拜为渤海太守、袁术被拜为后将军和陈纪、荀爽被拜为卿等事,荀攸和陈群有的是在东莱听说的,有的是在回广陵的路上知道的,谈起这些时事,诸人各对此发了一番议论。
荀攸、陈群远行方归,难免疲惫,说了没多久,大家便就散了。荀攸先回住舍休息,陈群则往郡府后宅去见了见陈芷。是夜,荀贞摆下宴席,给他俩接风。
这些都不必多说,却说得了荀攸、陈群归来,两人都是有才干的人,荀贞如虎添翼,起兵备战的诸般事体、举措自也就办得更加顺利,步伐也更快了。I7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