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六章 寿王惊艳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开元天宝最新章节!
东都七月,骄阳似火,满城蝉鸣。
这一天,洛阳宫中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明皇的的第十九个女儿咸宜公主的大婚仪式在洛阳宫中举行。西都和东都的皇亲国戚们齐来贺喜,明皇的儿子女儿们几乎全都来了洛阳,大殿内外挤满了衣饰华丽的人们,欢笑阵阵,飞扬回荡在洛阳宫中。虽然天热难耐,所有的人却是喜气洋洋,恭贺一对新人的结縭之喜。
司仪高声赞礼:婚礼开始。顿时殿中鼓乐声大作,武惠妃神采奕奕,满面春风,端坐椅上,笑容可掬地看着一对新人在司仪的导引之下并肩缓步走来。一时心绪万千,想起了早逝的儿女嗣一和李敏,如果不是早早地死去,他们此刻也会在这里,欢天喜地地观看咸宜的新婚大礼。想到这里,她眼睛就有些湿润了,新人和贵戚们的身影在眼中变得模糊起来,一旁的侍儿赶紧递上丝巾,惠妃赶快擦干泪水,让笑容重新浮上眉梢眼角,笑眯眯地看着咸宜和新郎杨洄并排站着,恭恭敬敬地给自己行礼如仪。
新娘身后有几十个伴娘,她们大都是东都的官宦之女。一个个豆蔻年华,打扮得花枝招展,排成了两队,跟在新娘身后款款地走来,到了大殿上,又列队站下,小心翼翼地随着司仪的唱礼行动。天气炎热,少女们脸都是红彤彤的,挂着晶莹的汗珠,却没有人伸手擦一下,一任汗珠在粉丹丹的脸上滴落,像是一朵朵娇艳的杏花上挂着点点春雨。
终于大婚礼成,一对新人被送入了婚房。武惠妃想着那些伴娘热得可怜,就命莫德雍传命,叫那些小伴娘们可以宽衣,各自找个阴凉的地方乘乘风凉。一会儿喜宴开始时,再着正装。她自己也觉得闷热难当,加上坐得久了,有些疲累,就坐了步辇,到偏殿去稍稍休憩。
刚刚睡在了榻上,旁边的宫女们轻轻地摇动扇柄,给她送来一阵阵风凉,武惠妃已是昏昏欲睡。这时,一个人脚步匆匆地闯了进来,一屁股坐在了武惠妃的卧榻上:“母妃!”
惠妃睁眼一看,是满头大汗的寿王李瑁,连忙唤宫女拿来汗巾,亲手给他揩干了脸上的汗水:“从哪里跑来的,你不会慢些走么,你看你,跑这么快,热得一身都是汗。”
“母妃,孩儿不热。”
“不热还出这么多的汗。”
寿王看看两边的宫女,笑嘻嘻地说:“孩儿是急出来的汗。”
“急什么呢?”
“到处找你呀,母妃。”
“有急事么?”
“有啊。”
惠妃一听,以为寿王遇到了什么急难之事,立刻坐直了身体:“什么急事,快说给母妃听。”
寿王倒带着点羞涩笑了:“母妃,您不要着急,其实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他舔舔嘴唇,挠挠脑门:“母妃,其实儿臣还是有事-----”
“有事你就说呀,母妃听着哩!”
寿王点点头,看着母妃笑一笑,但是,他还是没有马上开口,低头沉吟着,似乎在想着怎么样把自己的心思说给母妃听,求得母妃的许可。他生得剑眉星目,面如傅粉,举手抬足间,有明皇的干练,也有惠妃的稳重。平日里不太爱说话,遇到急事,就更是言语迟迟不能出口了。
惠妃一等再等,有些着急了:“瑁儿,你今天是怎么了?有什么话不好对你的母妃说么?你难道不知道,天底下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母妃了。为了你,让母妃舍弃自己的性命,母妃都不会为难的。”
寿王伸手一下子捂住了惠妃的嘴:“母妃,您不要说了,其实事情并不是——并不是您想的那样,儿臣这就告诉你吧。”
“说吧,母妃听着。”
寿王眨眨眼睛,一双丹凤眼里有羞涩也有期冀:“母妃,咸宜姐姐的伴娘中有一个人,不知道你看见她没有?”
“伴娘那么多,母妃怎么知道是哪一个呢?”
“就是-----,就是站在第二排的那一个。”
“伴娘不是站成了两行么?是哪边的第二个?”
“就是靠着偏殿这边的那一行。”
惠妃努力地回想着,想了许久,还是没有想得起来。她摇了摇头:“母妃想不起来时哪一个了。”
寿王有些急了:“母妃,你好生想想,就是,就是长得最好看的那一个!她身量高高的,比儿臣矮不了多少,穿着大红的长裙,粉红的半臂,头上簪了一朵红色的牡丹花。她——她的样儿,就像那朵牡丹花一样一样的,儿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了!母妃你该想起来了吧?!”
“母妃怎么觉得,她们个个都长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呢。又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母妃眼睛都花了,都不知道该看哪一个才是了。”
“不,母妃,她最好看,其余的人跟她比起来,简直就太难看了。”寿王急得站起来,在偏殿里打转:“母妃,真的,她太美了,儿臣一眼就看准了她,母妃——母妃你怎么就会看不见她呢!”
武惠妃招手叫过了寿王,拉着他坐下,无限爱怜地看着他:“瑁儿,你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她抚着李瑁的前额:“告诉母妃,你是不是看中了那个女孩儿了?”
寿王红着脸,点了点头。
“要娶她?”
寿王更加肯定地点头:“母妃,孩儿一看见她,眼睛就舍不得离开她了。这辈子,除了她,孩儿谁都不娶。”
“好吧,母妃这就替你找到她。”
武惠妃叫来了候在偏殿外的莫德雍:“你带着人,把那些伴娘都叫来,让她们按照方才的位置,在外面站成两行。”
“是。”
莫德雍急急忙忙地去了,叫手下的太监去把伴娘都找了回来,在偏殿外列队站好。不一会,他进了偏殿:“惠妃娘娘,伴娘们都来了,已经按您的吩咐站好了队,就站在殿外的。”
李瑁一直焦急地在殿里转圈,生怕那个姑娘会消失不见。一听莫德雍的话,迫不及待地站到了窗前,寻找着自己的意中人。他一眼就看见了她,脱了长裙,穿着一件绿色的半臂,肩上搭了一条墨绿的长绸带,更显得亭亭玉立,风姿卓然。看见她时,她的眼睛也恰巧看过来,好像知道寿王藏在殿里看她,把寿王唬得心儿“咚咚咚咚”一阵乱跳,赶紧把目光移开了。
惠妃也走到了窗前:“瑁儿,找到了么?”
李瑁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母妃,您看,她就在那儿!”
其实不用李瑁指点,惠妃已经看见了那个姑娘,她身材婀娜,眉眼秀美,站在那群伴娘中间,确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她暗自称赞寿王眼力不错:“瑁儿,母妃看见了,是那个穿绿色半臂的么?”
“是她,母妃,就是她!”
“惊为天人哪!”
寿王回身拉着惠妃的手:“母妃,你也喜欢她?!”
“瑁儿喜欢,母妃岂有不喜欢之理。”
“那,母妃,你答应儿臣了?”
惠妃点点头:“好,母妃先答应你。瑁儿,你先避开吧,母妃把她叫进来,问问她的家世,再作道理。”
“哎,谢谢母妃!”
寿王满心欢喜,闪身到了屏风后面。惠妃便命莫德雍把少女叫了进来。她缓步进了大殿,跪在惠妃面前,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惠妃柔声说:“姑娘,你抬起头来。”
姑娘抬起了头,在近处一看,更见她肌肤细腻如同凝脂,眼含秋水,眉画远山,齿如排贝,惠妃半生中阅人无数,真真还从没有见过如此貌美如花的女子,不禁对她生出了好感:“你不必跪了,起来吧,站到这里来。”
“是,娘娘。”
她站了过来,惠妃拉起她的一只手,那只手十指尖尖,柔若没骨。惠妃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娘娘,小字玉奴。”
“今年多大了?”
“一十六岁。”
“家住在哪里?”
“家父曾任蜀州司户,家住在蜀州,后来因为父亲亡故,母亲就把小女子送到了洛阳,就住在叔父家里。”
“你叔父是谁?”
“叔父名叫杨玄珪,在河南府任职。”
“可曾许配了人家?”
杨玉奴羞红了脸,轻轻地摇摇头:“不曾。”
惠妃放开了杨玉奴的手:“好,你去吧。”
杨玉奴的身影刚在门边消失,李瑁就从屏风后奔了出来:“母妃,你快快替儿臣上奏父皇,孩儿要尽早把玉奴娶进王府,免得被他人占了先!”
惠妃戏谑地用手指点着寿王的脸:“真正是急不可耐了?!”
“母妃!”
“好好,回了长安,母妃就给你父王说,放心,这个王妃就是瑁儿你的了,母妃在,没有哪一个敢跟你争抢。”
一行人回到长安,当晚,明皇来了清英殿,问了几句咸宜婚礼的事,就一屁股坐在了榻上,似乎有一肚子的不高兴。惠妃赶快叫高晋给明皇捶打肩膀,高晋刚刚过去,却被明皇不耐烦地一把推开了。
武惠妃让高晋出去,她走过去,亲自给明皇捏着臂膀:“你是怎么了,看臣妾回来了不高兴?”
“说哪里话!”
“那你来了就一脸的冰冷。”
“朕气的是韩休和萧嵩两个不自重的,为了一点小事,跑到朕面前来争吵,朕几次喝止,他两人反而变本加厉,什么不好听的话都说出来了,气得朕脑袋‘嗡嗡’乱响,把他二人轰出大殿去了。”
“那韩休不是萧嵩推举的吗,怎么又当面撕咬起来?”
“朕也奇怪,谁知他二人揣的是什么心肠。”身上被惠妃按摩得舒坦,明皇的脸色渐渐地和缓了一些:“朕也懒得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他二人的相位都罢了,有力气,慢慢地吵去,朕落得个耳根清净。”
“三郎,臣妾对你说过多次了,那个吏部侍郎李林甫德才兼备,当得大用,你免了两个宰相,何不让他上来试一试呢。”
明皇眯着眼睛,面无表情地说:“待朕再想一想,再看一看,能够起用自然不会冷落了他。”
惠妃本想再说几句,看看明皇脸色,换了话题:“三郎,还有一件要紧事,你听了,肯定高兴。”
明皇一听,立刻睁开了眼睛:“什么事,快说来朕听听。”
“瑁儿今年多大了,你记得吗?”
明皇想了一阵:“十七了吧?”
“看你,还口口声声说你最疼爱的就是他,连儿子年龄都不记得了。可见你没有把瑁儿放在心中。不过也怪不得你,几十个儿女,站到一起一大堆,哪能个个都记得一清二楚呢。”
明皇却有些赧颜:“别人的记不得,瑁儿的却不该忘了。”他轻轻拍拍惠妃的手背:“你要说的是不是是瑁儿的事情?”
“是。”
“哦,快说。”
“瑁儿在咸宜的婚礼上看中了一个姑娘,要臣妾代为向你禀报,恩准他娶了那个姑娘作王妃。”
明皇饶有兴趣地问道:“是瑁儿自己选中的?”
“唔,你以后就知道了,瑁儿真的是有眼光。”
“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说来朕听一听。”
“她名叫杨玉奴,今年十六岁。臣妾已经着人打听清楚了,祖上是前朝官员,也算是官宦之后了。”
“模样长得如何,不会辱没了瑁儿吧?”
“在臣妾眼中,她与瑁儿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惠妃又加了一句:“瑁儿一眼就看中了她,他跟臣妾说:这辈子,除了杨玉奴,谁都不娶。”
“你觉得如何?”
“臣妾以为,除了这个姑娘,天底下就没有人能配得上我们的瑁儿了。”
明皇笑呵呵地说:“既然如此,朕准了。”
武惠妃笑逐颜开,转到明皇面前,敛衽深施一礼:“臣妾替儿臣瑁儿谢谢三郎隆恩了。”
几月之后,寿王娶了杨玉奴,那杨玉奴非但生得貌比天仙,而且聪颖过人,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小夫妻琴瑟和鸣,十分恩爱,每日里形影不离。杨玉奴弹奏琵琶,寿王就击打羯鼓,夫唱妇随乐声悦耳,玉奴荡秋千,寿王就在下面助推。府中日日欢笑,夜夜笙歌,那寿王惟愿与玉奴朝朝暮暮耳鬓厮磨,二人相爱相守,永不离分,世间万事全不在心头。
东都七月,骄阳似火,满城蝉鸣。
这一天,洛阳宫中张灯结彩,鼓乐喧天,明皇的的第十九个女儿咸宜公主的大婚仪式在洛阳宫中举行。西都和东都的皇亲国戚们齐来贺喜,明皇的儿子女儿们几乎全都来了洛阳,大殿内外挤满了衣饰华丽的人们,欢笑阵阵,飞扬回荡在洛阳宫中。虽然天热难耐,所有的人却是喜气洋洋,恭贺一对新人的结縭之喜。
司仪高声赞礼:婚礼开始。顿时殿中鼓乐声大作,武惠妃神采奕奕,满面春风,端坐椅上,笑容可掬地看着一对新人在司仪的导引之下并肩缓步走来。一时心绪万千,想起了早逝的儿女嗣一和李敏,如果不是早早地死去,他们此刻也会在这里,欢天喜地地观看咸宜的新婚大礼。想到这里,她眼睛就有些湿润了,新人和贵戚们的身影在眼中变得模糊起来,一旁的侍儿赶紧递上丝巾,惠妃赶快擦干泪水,让笑容重新浮上眉梢眼角,笑眯眯地看着咸宜和新郎杨洄并排站着,恭恭敬敬地给自己行礼如仪。
新娘身后有几十个伴娘,她们大都是东都的官宦之女。一个个豆蔻年华,打扮得花枝招展,排成了两队,跟在新娘身后款款地走来,到了大殿上,又列队站下,小心翼翼地随着司仪的唱礼行动。天气炎热,少女们脸都是红彤彤的,挂着晶莹的汗珠,却没有人伸手擦一下,一任汗珠在粉丹丹的脸上滴落,像是一朵朵娇艳的杏花上挂着点点春雨。
终于大婚礼成,一对新人被送入了婚房。武惠妃想着那些伴娘热得可怜,就命莫德雍传命,叫那些小伴娘们可以宽衣,各自找个阴凉的地方乘乘风凉。一会儿喜宴开始时,再着正装。她自己也觉得闷热难当,加上坐得久了,有些疲累,就坐了步辇,到偏殿去稍稍休憩。
刚刚睡在了榻上,旁边的宫女们轻轻地摇动扇柄,给她送来一阵阵风凉,武惠妃已是昏昏欲睡。这时,一个人脚步匆匆地闯了进来,一屁股坐在了武惠妃的卧榻上:“母妃!”
惠妃睁眼一看,是满头大汗的寿王李瑁,连忙唤宫女拿来汗巾,亲手给他揩干了脸上的汗水:“从哪里跑来的,你不会慢些走么,你看你,跑这么快,热得一身都是汗。”
“母妃,孩儿不热。”
“不热还出这么多的汗。”
寿王看看两边的宫女,笑嘻嘻地说:“孩儿是急出来的汗。”
“急什么呢?”
“到处找你呀,母妃。”
“有急事么?”
“有啊。”
惠妃一听,以为寿王遇到了什么急难之事,立刻坐直了身体:“什么急事,快说给母妃听。”
寿王倒带着点羞涩笑了:“母妃,您不要着急,其实也没有什么要紧的。”他舔舔嘴唇,挠挠脑门:“母妃,其实儿臣还是有事-----”
“有事你就说呀,母妃听着哩!”
寿王点点头,看着母妃笑一笑,但是,他还是没有马上开口,低头沉吟着,似乎在想着怎么样把自己的心思说给母妃听,求得母妃的许可。他生得剑眉星目,面如傅粉,举手抬足间,有明皇的干练,也有惠妃的稳重。平日里不太爱说话,遇到急事,就更是言语迟迟不能出口了。
惠妃一等再等,有些着急了:“瑁儿,你今天是怎么了?有什么话不好对你的母妃说么?你难道不知道,天底下最爱你的人,就是你的母妃了。为了你,让母妃舍弃自己的性命,母妃都不会为难的。”
寿王伸手一下子捂住了惠妃的嘴:“母妃,您不要说了,其实事情并不是——并不是您想的那样,儿臣这就告诉你吧。”
“说吧,母妃听着。”
寿王眨眨眼睛,一双丹凤眼里有羞涩也有期冀:“母妃,咸宜姐姐的伴娘中有一个人,不知道你看见她没有?”
“伴娘那么多,母妃怎么知道是哪一个呢?”
“就是-----,就是站在第二排的那一个。”
“伴娘不是站成了两行么?是哪边的第二个?”
“就是靠着偏殿这边的那一行。”
惠妃努力地回想着,想了许久,还是没有想得起来。她摇了摇头:“母妃想不起来时哪一个了。”
寿王有些急了:“母妃,你好生想想,就是,就是长得最好看的那一个!她身量高高的,比儿臣矮不了多少,穿着大红的长裙,粉红的半臂,头上簪了一朵红色的牡丹花。她——她的样儿,就像那朵牡丹花一样一样的,儿臣也不知道该怎么形容她了!母妃你该想起来了吧?!”
“母妃怎么觉得,她们个个都长得如花似玉,楚楚动人呢。又都打扮得漂漂亮亮的,母妃眼睛都花了,都不知道该看哪一个才是了。”
“不,母妃,她最好看,其余的人跟她比起来,简直就太难看了。”寿王急得站起来,在偏殿里打转:“母妃,真的,她太美了,儿臣一眼就看准了她,母妃——母妃你怎么就会看不见她呢!”
武惠妃招手叫过了寿王,拉着他坐下,无限爱怜地看着他:“瑁儿,你长大了,真的长大了。”她抚着李瑁的前额:“告诉母妃,你是不是看中了那个女孩儿了?”
寿王红着脸,点了点头。
“要娶她?”
寿王更加肯定地点头:“母妃,孩儿一看见她,眼睛就舍不得离开她了。这辈子,除了她,孩儿谁都不娶。”
“好吧,母妃这就替你找到她。”
武惠妃叫来了候在偏殿外的莫德雍:“你带着人,把那些伴娘都叫来,让她们按照方才的位置,在外面站成两行。”
“是。”
莫德雍急急忙忙地去了,叫手下的太监去把伴娘都找了回来,在偏殿外列队站好。不一会,他进了偏殿:“惠妃娘娘,伴娘们都来了,已经按您的吩咐站好了队,就站在殿外的。”
李瑁一直焦急地在殿里转圈,生怕那个姑娘会消失不见。一听莫德雍的话,迫不及待地站到了窗前,寻找着自己的意中人。他一眼就看见了她,脱了长裙,穿着一件绿色的半臂,肩上搭了一条墨绿的长绸带,更显得亭亭玉立,风姿卓然。看见她时,她的眼睛也恰巧看过来,好像知道寿王藏在殿里看她,把寿王唬得心儿“咚咚咚咚”一阵乱跳,赶紧把目光移开了。
惠妃也走到了窗前:“瑁儿,找到了么?”
李瑁激动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母妃,您看,她就在那儿!”
其实不用李瑁指点,惠妃已经看见了那个姑娘,她身材婀娜,眉眼秀美,站在那群伴娘中间,确像是鹤立鸡群一般。她暗自称赞寿王眼力不错:“瑁儿,母妃看见了,是那个穿绿色半臂的么?”
“是她,母妃,就是她!”
“惊为天人哪!”
寿王回身拉着惠妃的手:“母妃,你也喜欢她?!”
“瑁儿喜欢,母妃岂有不喜欢之理。”
“那,母妃,你答应儿臣了?”
惠妃点点头:“好,母妃先答应你。瑁儿,你先避开吧,母妃把她叫进来,问问她的家世,再作道理。”
“哎,谢谢母妃!”
寿王满心欢喜,闪身到了屏风后面。惠妃便命莫德雍把少女叫了进来。她缓步进了大殿,跪在惠妃面前,低着头,大气都不敢出。
惠妃柔声说:“姑娘,你抬起头来。”
姑娘抬起了头,在近处一看,更见她肌肤细腻如同凝脂,眼含秋水,眉画远山,齿如排贝,惠妃半生中阅人无数,真真还从没有见过如此貌美如花的女子,不禁对她生出了好感:“你不必跪了,起来吧,站到这里来。”
“是,娘娘。”
她站了过来,惠妃拉起她的一只手,那只手十指尖尖,柔若没骨。惠妃问她:“你叫什么名字?”
“回禀娘娘,小字玉奴。”
“今年多大了?”
“一十六岁。”
“家住在哪里?”
“家父曾任蜀州司户,家住在蜀州,后来因为父亲亡故,母亲就把小女子送到了洛阳,就住在叔父家里。”
“你叔父是谁?”
“叔父名叫杨玄珪,在河南府任职。”
“可曾许配了人家?”
杨玉奴羞红了脸,轻轻地摇摇头:“不曾。”
惠妃放开了杨玉奴的手:“好,你去吧。”
杨玉奴的身影刚在门边消失,李瑁就从屏风后奔了出来:“母妃,你快快替儿臣上奏父皇,孩儿要尽早把玉奴娶进王府,免得被他人占了先!”
惠妃戏谑地用手指点着寿王的脸:“真正是急不可耐了?!”
“母妃!”
“好好,回了长安,母妃就给你父王说,放心,这个王妃就是瑁儿你的了,母妃在,没有哪一个敢跟你争抢。”
一行人回到长安,当晚,明皇来了清英殿,问了几句咸宜婚礼的事,就一屁股坐在了榻上,似乎有一肚子的不高兴。惠妃赶快叫高晋给明皇捶打肩膀,高晋刚刚过去,却被明皇不耐烦地一把推开了。
武惠妃让高晋出去,她走过去,亲自给明皇捏着臂膀:“你是怎么了,看臣妾回来了不高兴?”
“说哪里话!”
“那你来了就一脸的冰冷。”
“朕气的是韩休和萧嵩两个不自重的,为了一点小事,跑到朕面前来争吵,朕几次喝止,他两人反而变本加厉,什么不好听的话都说出来了,气得朕脑袋‘嗡嗡’乱响,把他二人轰出大殿去了。”
“那韩休不是萧嵩推举的吗,怎么又当面撕咬起来?”
“朕也奇怪,谁知他二人揣的是什么心肠。”身上被惠妃按摩得舒坦,明皇的脸色渐渐地和缓了一些:“朕也懒得猜,一不做二不休,干脆把他二人的相位都罢了,有力气,慢慢地吵去,朕落得个耳根清净。”
“三郎,臣妾对你说过多次了,那个吏部侍郎李林甫德才兼备,当得大用,你免了两个宰相,何不让他上来试一试呢。”
明皇眯着眼睛,面无表情地说:“待朕再想一想,再看一看,能够起用自然不会冷落了他。”
惠妃本想再说几句,看看明皇脸色,换了话题:“三郎,还有一件要紧事,你听了,肯定高兴。”
明皇一听,立刻睁开了眼睛:“什么事,快说来朕听听。”
“瑁儿今年多大了,你记得吗?”
明皇想了一阵:“十七了吧?”
“看你,还口口声声说你最疼爱的就是他,连儿子年龄都不记得了。可见你没有把瑁儿放在心中。不过也怪不得你,几十个儿女,站到一起一大堆,哪能个个都记得一清二楚呢。”
明皇却有些赧颜:“别人的记不得,瑁儿的却不该忘了。”他轻轻拍拍惠妃的手背:“你要说的是不是是瑁儿的事情?”
“是。”
“哦,快说。”
“瑁儿在咸宜的婚礼上看中了一个姑娘,要臣妾代为向你禀报,恩准他娶了那个姑娘作王妃。”
明皇饶有兴趣地问道:“是瑁儿自己选中的?”
“唔,你以后就知道了,瑁儿真的是有眼光。”
“是个什么样的女子?说来朕听一听。”
“她名叫杨玉奴,今年十六岁。臣妾已经着人打听清楚了,祖上是前朝官员,也算是官宦之后了。”
“模样长得如何,不会辱没了瑁儿吧?”
“在臣妾眼中,她与瑁儿就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璧人。”惠妃又加了一句:“瑁儿一眼就看中了她,他跟臣妾说:这辈子,除了杨玉奴,谁都不娶。”
“你觉得如何?”
“臣妾以为,除了这个姑娘,天底下就没有人能配得上我们的瑁儿了。”
明皇笑呵呵地说:“既然如此,朕准了。”
武惠妃笑逐颜开,转到明皇面前,敛衽深施一礼:“臣妾替儿臣瑁儿谢谢三郎隆恩了。”
几月之后,寿王娶了杨玉奴,那杨玉奴非但生得貌比天仙,而且聪颖过人,能歌善舞,精通音律。小夫妻琴瑟和鸣,十分恩爱,每日里形影不离。杨玉奴弹奏琵琶,寿王就击打羯鼓,夫唱妇随乐声悦耳,玉奴荡秋千,寿王就在下面助推。府中日日欢笑,夜夜笙歌,那寿王惟愿与玉奴朝朝暮暮耳鬓厮磨,二人相爱相守,永不离分,世间万事全不在心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