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15章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欧皇崛起最新章节!
得知了马林打算教会莫斯科人这种炮车铁索连环的战术,北海国的军务大臣,马林的心腹之一施瓦茨表达了强烈的反对。
“陛下,这种战术太可怕了,很难破解。即使是北海国的骑兵,也很难突破这种防守。您可是打算之后进攻莫斯科人的,若是他们掌握了这种战术,加上买了150门炮……这……简直难以战胜啊!”
作为马林麾下最高级将领,和最有能力的军事统帅,施瓦茨也不得不佩服奥斯曼人的这种战术,在这个年代近乎无解。
马林笑了起来:
“哈哈,施瓦茨,你头脑也僵化了。没错,这种战阵的确很难突破。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正面攻击啊?”
这个年代的欧洲军人……哦不对,是大部分年代的欧洲军人,都比较崇尚荣誉,崇尚正面血拼。所以,一战时,才发生了上百万法国士兵硬冲德二帝国的马克沁机枪阵的蠢事。
但在东方,这种事较少发生。且不说伟大的十六字游击战绝技,就是鬼子,战术也是非常灵活的。
一般而言,鬼子很喜欢在正面硬撼的同时,派出小规模但是火力强大的部队,从侧面突袭敌人的阵地。
当然,这种袭击侧面的小股部队装备精良。为了能火力压制对手,他们一个14人的战斗分队,竟然会携带一两挺歪把子轻机枪。甚至,会携带很轻便的掷弹筒,专业用于清除对面的机枪阵地。
所以,鬼子用于迂回包抄的部队,规模虽然不大,但火力很强。而掷弹筒的清除机枪阵地甚至炮兵阵地的能力很强,还很方便转移,不容易被对方炮兵反击。
反观果军,头脑僵化。大概是留学欧美的教官学习到了欧洲军官的死板教条,坚持不知变通的阵地战。然后,被鬼子的迂回包抄和火力突击打得晕头转向。加上完全没有制空权,和缺乏对付鬼子薄皮坦克的反坦克炮,自然被打得大败。
所以,单论战术,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军和法军,都比不上鬼子。在东南亚战场,英法的殖民地军队也输得干脆利落。当然,这也和殖民地军队素质比本土军队差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战术,鬼子胜出,更加灵活。
但是,这种战术也有缺点,就是迂回包抄的军队,不能遇到枪林弹雨……具体点就是,最好对面缺乏机枪或冲锋枪……
因为,这种侧面突袭,打的就是对方的薄弱点。但要攻进去,对方必须火力要比突击队更差。若是只有步枪,没有机枪和冲锋枪就更好了。
可惜的是,二战时期,无论是三德子,还是美军,或者苏联军队,火力都很强大。
三德子的MG通用机枪就不说了,人家还有MP—40冲锋枪贴脸招呼。鬼子的一两挺歪把子真扛不住,三八大盖,在贴脸战斗中,更是没啥用。就算鬼子想拼刺刀,也得问问人家冲锋枪答应不答应。
美军和苏军一个德行,都普遍装备了冲锋枪。美军有汤姆逊和勃朗宁,苏军有大名鼎鼎的波波沙。突击小队也是人肉凡胎,不是带钢板的坦克,被冲锋枪贴脸招呼,直接秒躺。
所以,二战中鬼子打装备差的果军,或者装备差不多的东南亚英法殖民军队的时候,一路平推碾压。但遇到火力不足恐惧症的老祖苏军,以及子弹不要钱的美军时,顿时突袭战术就失灵了。
而且,就算坦克突袭侧翼都没用。因为,美军有对付薄皮坦克的巴祖卡火箭筒。苏军嘛,人家血厚功高(相比日军的坦克)的T-34成千上万,无边无际……
但实话实说,若是在大家都缺少机枪、冲锋枪这类犯规的武器的时候,日军的侧翼包抄突击的战术,真的很有效。至少,比一战中硬冲德军机枪阵地的英法联军那帮傻缺强太多了。
因为硬冲德军机枪阵地,法国损失了一代人。为了弥补人口,结果变成了法兰西斯坦。英国人好一点,因为有印度人代为流血。但因为军官必须带头冲锋的规定,英国没损失一代人,但损失了一代贵族。然后,一战后,贵族阶层彻底失势。而平民阶层是不在乎殖民地的,只在乎国内。所以,一战后,英国慢慢失去了对殖民地的掌控。除了实力下降的原因外,平民资产阶级对土地的漠视,也是重要原因。
……
当然,那是后来的事。若是换成这个年代别的欧洲贵族来指挥战斗,奥斯曼这种炮车铁索连环的战术真的很难破解。
可对于看多了战争剧的马林而言,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首先,奥斯曼帝国的炮车,和后世的可移动炮架是两个概念。可移动炮架,可以快速地移动火炮,转换方向,甚至转移阵地。
可是,这个年代的所谓炮车,其实就是把光秃秃的炮管放在大车上面。因为需要运输方便,加上怕后坐力太大震散了大车,所以,炮车上的火炮,一般都是两三磅级别的小炮。
而结阵的时候,大车的车轮下面,还要钉下木桩,固定住大车。不然,要是因为后坐力后退,车阵就会瞬间散了。一旦阵型散了,对面骑兵分分钟冲进来屠杀。
所以,这种车阵,非常死板不灵活。若是正面冲击,那是正中其下怀。可要是绕到后面或边上,结阵的人立马傻眼……
且不说大车有多笨重,就是拔掉卡住车轮的木桩,解开拴一起的铁链,就要耗费很长时间。等你重新布置好,也许对手又绕到别的地方去了……
因此,只要不是脑子有坑正面冲击炮阵,绝对不会被击溃。
当然,换成马林来布置,这炮阵也可以布置得更完美。具体就是,用工兵锹在两侧挖两道壕沟,壕沟里放尖桩和铁蒺藜……来来来,欢迎来冲击侧翼,二道坑欢迎您……
至于绕到后面?对不起,北海国军队有预备队在后面等着你……
北海国的预备队可不是这个年代欧洲军队惯例把新兵藏在后面,而是真正的生力军。也就是说,北海国的预备队,战斗力也许不如最前排的精锐老兵,但绝对比新兵强多了,可以用来正面冲击敌人。
因此,北海国军队很难被包抄。实在是,其防御布置得跟刺猬似的,难以下手。
除了壕沟外,马林的军队一般会随军携带大量可以在车头插长矛的俞大猷独轮战车。哪怕是运动战,你想冲过来,北海军前面、侧面甚至后面的士兵,随时可以把独轮战车的两个脚爪摁入泥土内,矛头朝外。这时候,独轮战车极为牢固。就算重骑兵撞上来,也非死即伤,人仰马翻。
而且,车后面还有一群火枪手等着呢。还没冲到近前,火枪手就把敌人给放倒了……
……
当然,以上是防御方式。至于进攻,也是花样百出。黑衫骑士这种无耻的风筝流骑兵,早就出现了。而且,还是和半身甲的翼骑兵搭配使用的。
黑衫骑士去放风筝的时候,不怕对方板甲骑士来追。只要敢出来,铁定被耍到死。至于轻骑兵,倒是黑衫骑士的克星。但问题是,黑衫骑士有翼骑兵保护。对面的轻骑兵冲上来,和半身板甲的翼骑兵对上,也绝对不是对手。
所以,打莫斯科大公国,马林肯定会带上黑衫骑士和翼骑兵这种“狼狈”组合,绝对能把对方气吐血。莫斯科大公国地处东欧,对马林的手段还不是很熟悉,更加利于马林战术的发挥。
而且,马林最近还搞出了极为变态的改良版“一窝蜂”。这玩意轻便易携带,杀伤力还很恐怖。并且,其发射场面宏大,很有震撼力。在带来杀伤的同时,也能震慑对手,打击对方的士气。
等到开战的时候,马林打算让“无耻军团”(黑衫骑士的外号)带上几十上百筒改良的“一窝蜂”,在侧面给莫斯科军队来几发,打击对方的士气。
为此,马林还特地让人设计了便于携带,可临时发射一窝蜂用的铁支架。毕竟,这玩意不能在马背上发射,一窝蜂的尾焰,容易把马毛烧掉,且动静太大,容易惊马。但他们可以把一窝蜂放在支架上,然后坐在马背上,用绑着火绳的长杆点着引信后,立即驱马跑开……
听到马林这么猥琐的战术,施瓦茨不得不由衷赞叹。论脑洞,他不得不服马林。当然,有句话施瓦茨没敢讲出来,只敢在心里说: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
得知了马林打算教会莫斯科人这种炮车铁索连环的战术,北海国的军务大臣,马林的心腹之一施瓦茨表达了强烈的反对。
“陛下,这种战术太可怕了,很难破解。即使是北海国的骑兵,也很难突破这种防守。您可是打算之后进攻莫斯科人的,若是他们掌握了这种战术,加上买了150门炮……这……简直难以战胜啊!”
作为马林麾下最高级将领,和最有能力的军事统帅,施瓦茨也不得不佩服奥斯曼人的这种战术,在这个年代近乎无解。
马林笑了起来:
“哈哈,施瓦茨,你头脑也僵化了。没错,这种战阵的确很难突破。但是,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正面攻击啊?”
这个年代的欧洲军人……哦不对,是大部分年代的欧洲军人,都比较崇尚荣誉,崇尚正面血拼。所以,一战时,才发生了上百万法国士兵硬冲德二帝国的马克沁机枪阵的蠢事。
但在东方,这种事较少发生。且不说伟大的十六字游击战绝技,就是鬼子,战术也是非常灵活的。
一般而言,鬼子很喜欢在正面硬撼的同时,派出小规模但是火力强大的部队,从侧面突袭敌人的阵地。
当然,这种袭击侧面的小股部队装备精良。为了能火力压制对手,他们一个14人的战斗分队,竟然会携带一两挺歪把子轻机枪。甚至,会携带很轻便的掷弹筒,专业用于清除对面的机枪阵地。
所以,鬼子用于迂回包抄的部队,规模虽然不大,但火力很强。而掷弹筒的清除机枪阵地甚至炮兵阵地的能力很强,还很方便转移,不容易被对方炮兵反击。
反观果军,头脑僵化。大概是留学欧美的教官学习到了欧洲军官的死板教条,坚持不知变通的阵地战。然后,被鬼子的迂回包抄和火力突击打得晕头转向。加上完全没有制空权,和缺乏对付鬼子薄皮坦克的反坦克炮,自然被打得大败。
所以,单论战术,世界大战时期的英军和法军,都比不上鬼子。在东南亚战场,英法的殖民地军队也输得干脆利落。当然,这也和殖民地军队素质比本土军队差有一定的关系。但不可否认的是,双方战术,鬼子胜出,更加灵活。
但是,这种战术也有缺点,就是迂回包抄的军队,不能遇到枪林弹雨……具体点就是,最好对面缺乏机枪或冲锋枪……
因为,这种侧面突袭,打的就是对方的薄弱点。但要攻进去,对方必须火力要比突击队更差。若是只有步枪,没有机枪和冲锋枪就更好了。
可惜的是,二战时期,无论是三德子,还是美军,或者苏联军队,火力都很强大。
三德子的MG通用机枪就不说了,人家还有MP—40冲锋枪贴脸招呼。鬼子的一两挺歪把子真扛不住,三八大盖,在贴脸战斗中,更是没啥用。就算鬼子想拼刺刀,也得问问人家冲锋枪答应不答应。
美军和苏军一个德行,都普遍装备了冲锋枪。美军有汤姆逊和勃朗宁,苏军有大名鼎鼎的波波沙。突击小队也是人肉凡胎,不是带钢板的坦克,被冲锋枪贴脸招呼,直接秒躺。
所以,二战中鬼子打装备差的果军,或者装备差不多的东南亚英法殖民军队的时候,一路平推碾压。但遇到火力不足恐惧症的老祖苏军,以及子弹不要钱的美军时,顿时突袭战术就失灵了。
而且,就算坦克突袭侧翼都没用。因为,美军有对付薄皮坦克的巴祖卡火箭筒。苏军嘛,人家血厚功高(相比日军的坦克)的T-34成千上万,无边无际……
但实话实说,若是在大家都缺少机枪、冲锋枪这类犯规的武器的时候,日军的侧翼包抄突击的战术,真的很有效。至少,比一战中硬冲德军机枪阵地的英法联军那帮傻缺强太多了。
因为硬冲德军机枪阵地,法国损失了一代人。为了弥补人口,结果变成了法兰西斯坦。英国人好一点,因为有印度人代为流血。但因为军官必须带头冲锋的规定,英国没损失一代人,但损失了一代贵族。然后,一战后,贵族阶层彻底失势。而平民阶层是不在乎殖民地的,只在乎国内。所以,一战后,英国慢慢失去了对殖民地的掌控。除了实力下降的原因外,平民资产阶级对土地的漠视,也是重要原因。
……
当然,那是后来的事。若是换成这个年代别的欧洲贵族来指挥战斗,奥斯曼这种炮车铁索连环的战术真的很难破解。
可对于看多了战争剧的马林而言,却是再简单不过了。
首先,奥斯曼帝国的炮车,和后世的可移动炮架是两个概念。可移动炮架,可以快速地移动火炮,转换方向,甚至转移阵地。
可是,这个年代的所谓炮车,其实就是把光秃秃的炮管放在大车上面。因为需要运输方便,加上怕后坐力太大震散了大车,所以,炮车上的火炮,一般都是两三磅级别的小炮。
而结阵的时候,大车的车轮下面,还要钉下木桩,固定住大车。不然,要是因为后坐力后退,车阵就会瞬间散了。一旦阵型散了,对面骑兵分分钟冲进来屠杀。
所以,这种车阵,非常死板不灵活。若是正面冲击,那是正中其下怀。可要是绕到后面或边上,结阵的人立马傻眼……
且不说大车有多笨重,就是拔掉卡住车轮的木桩,解开拴一起的铁链,就要耗费很长时间。等你重新布置好,也许对手又绕到别的地方去了……
因此,只要不是脑子有坑正面冲击炮阵,绝对不会被击溃。
当然,换成马林来布置,这炮阵也可以布置得更完美。具体就是,用工兵锹在两侧挖两道壕沟,壕沟里放尖桩和铁蒺藜……来来来,欢迎来冲击侧翼,二道坑欢迎您……
至于绕到后面?对不起,北海国军队有预备队在后面等着你……
北海国的预备队可不是这个年代欧洲军队惯例把新兵藏在后面,而是真正的生力军。也就是说,北海国的预备队,战斗力也许不如最前排的精锐老兵,但绝对比新兵强多了,可以用来正面冲击敌人。
因此,北海国军队很难被包抄。实在是,其防御布置得跟刺猬似的,难以下手。
除了壕沟外,马林的军队一般会随军携带大量可以在车头插长矛的俞大猷独轮战车。哪怕是运动战,你想冲过来,北海军前面、侧面甚至后面的士兵,随时可以把独轮战车的两个脚爪摁入泥土内,矛头朝外。这时候,独轮战车极为牢固。就算重骑兵撞上来,也非死即伤,人仰马翻。
而且,车后面还有一群火枪手等着呢。还没冲到近前,火枪手就把敌人给放倒了……
……
当然,以上是防御方式。至于进攻,也是花样百出。黑衫骑士这种无耻的风筝流骑兵,早就出现了。而且,还是和半身甲的翼骑兵搭配使用的。
黑衫骑士去放风筝的时候,不怕对方板甲骑士来追。只要敢出来,铁定被耍到死。至于轻骑兵,倒是黑衫骑士的克星。但问题是,黑衫骑士有翼骑兵保护。对面的轻骑兵冲上来,和半身板甲的翼骑兵对上,也绝对不是对手。
所以,打莫斯科大公国,马林肯定会带上黑衫骑士和翼骑兵这种“狼狈”组合,绝对能把对方气吐血。莫斯科大公国地处东欧,对马林的手段还不是很熟悉,更加利于马林战术的发挥。
而且,马林最近还搞出了极为变态的改良版“一窝蜂”。这玩意轻便易携带,杀伤力还很恐怖。并且,其发射场面宏大,很有震撼力。在带来杀伤的同时,也能震慑对手,打击对方的士气。
等到开战的时候,马林打算让“无耻军团”(黑衫骑士的外号)带上几十上百筒改良的“一窝蜂”,在侧面给莫斯科军队来几发,打击对方的士气。
为此,马林还特地让人设计了便于携带,可临时发射一窝蜂用的铁支架。毕竟,这玩意不能在马背上发射,一窝蜂的尾焰,容易把马毛烧掉,且动静太大,容易惊马。但他们可以把一窝蜂放在支架上,然后坐在马背上,用绑着火绳的长杆点着引信后,立即驱马跑开……
听到马林这么猥琐的战术,施瓦茨不得不由衷赞叹。论脑洞,他不得不服马林。当然,有句话施瓦茨没敢讲出来,只敢在心里说:
“我从未见过如此厚颜无耻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