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一十八章 宴前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梦幻清穿最新章节!
两人说着就进了宁寿宫,通报后进了大殿。而宜妃带着五福晋和哈季兰及龙凤胎随后也进了宁寿宫。
只见大殿里,佟佳贵妃,荣妃和德妃排排坐,还有一些妃位以下的嫔妃也到了不少,太子妃,各皇子福晋们以及各位皇子们年幼的嫡子嫡女们也聚在大殿里,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地陪着太后聊天呢。
太后见宜妃,五福晋和哈季兰到了,连忙招手说道:“哀家就等着你们呢,老九在宁寿宫里弄的那个赏景亭哀家爱得不得了。这一冬天,哀家时不时的在亭子里暖暖和和的赏雪,那滋味别提多特别了。快过来,哀家非要赏赐宜妃和哈季兰点什么不可了。”
一句话说得一屋子的人都看向宜妃和哈季兰,宜妃和哈季兰都没有管这些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大大方方的走到太后面前,先向太后行了礼拜过年才走近。太后一把拉住哈季兰的手,对着一旁宜妃说道:“你不知道,老九可真是一个疼媳妇的呀!哀家也很喜欢哈季兰,喜欢都喜欢不过来怎么会去为难她呢。”
宜妃闻言忙说道:“太后喜欢哈季兰是这丫头的福分,老九孝顺太后这不是应该的嘛!奴婢们可不好意思要赏赐哟!”
太后开心地笑着,又说道:“哈季兰啊,好好和老九过日子哟,你是个有福气的!说起来,今年真的是喜事连连,老九媳妇和老十四媳妇都给皇家开枝散叶了,老五媳妇和老十媳妇也有了身子,咱们的六公主和八公主也顺利地嫁到了蒙古……”
“皇玛嬷说的正是呢,今年的喜事挺多的,过了今日,来年也会有好些喜事等着呢。”妯娌间身份地位最高的太子妃当仁不让的头一个先笑着接言道,“哦,听太子说,六公主和八公主的婚事儿可是相当的盛大,我们做嫂子的,心里也为她们欢喜不已啊!”
“六公主和八公主的婚事的盛大,是当然的,只可惜我们没有眼福能到蒙古看到,”八福晋的张扬依旧,抢在三福晋、四福晋、五福晋、七福晋几个嫂子前面,紧接着太子妃之后开了口,继而又转向十三福晋问道,“对了,十三弟妹,十三弟可是亲去送了嫁的,他回来想必是将婚礼的进程说给你听了吧?”
“十三弟妹,你就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吧,”三福晋好象并没有因为八福晋抢在前面说话的举动而着恼,只笑呵呵的看着十三福晋说道,“听我们爷讲,六公主和八公主的婚事是积满蒙两处的仪式于一身,肯定应该有许多新意的。”
“说当然是要说的,”十三福晋笑眯眯的说道,“就是三嫂、八嫂不说,我今儿个本也打算要跟皇玛嬷说说这事儿的。”
“难为你还想着我,”太后笑着对十三福晋说道,“不过,我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孙媳自然是要想着皇玛嬷的,皇玛嬷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呢,”十三福晋笑盈盈的对太后说道,“不过,皇玛嬷却是领会错孙媳的意思了,孙媳自是知道皇玛嬷已经对此事知道的很清楚了,皇阿玛对您的孝心,那可是天下皆知的,象这种大喜事,他老人家自然是早将各处细节告知于您了。而孙媳想跟你说说这事儿,我们爷的性子,皇玛嬷是知道的,不是个细致的,他说的婚礼上的有些蒙古那边的规矩弄得孙媳是一门子浆糊,所以借着今天这工夫儿,孙媳就求皇玛嬷解惑了。”
“说的是呢,”太子妃笑着点点头,“太子也说的很不详尽,再有一些蒙古的规矩我也是弄不太懂,还真就得听皇玛嬷好好的说一说呢。”
“说到蒙古的规矩,十弟妹肯定是懂的,就不一定要去劳烦皇玛嬷了,”八福晋笑着插进话来,又对太后说道,“皇玛嬷,您就在那里好生坐着,喝着茶,吃着点心,让太子妃和十三弟妹说,遇到大家不明白的,十弟妹再加以解释,如果十弟妹也说不明白,再请您老人家出马。”
“你倒是给我安排个好差事,”太后看了八福晋一眼,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她可是一直不满意这个孙媳妇的。想着这段时间的传言,竟发现八福晋是个善妒的,只可怜她的老八乖孙哟,摊上这么个福晋。
“我才能知道多少事儿,”已挺着个肚子的十福晋现如今爽朗中透着一股子准妈妈的味道,笑道,“还得是皇玛嬷见多识广。”
“我已经离开蒙古多年了,知道的未见有你多,”太后笑了笑,却也没等十福晋再说话,就问其他众人道,“你们可都想听吗?”
众人自然是一致点头。
“那好吧,反正今儿个也没别的事儿,咱们就多在一起乐呵乐呵吧。”太后也点了点头,又笑着问道,“由谁先开始说?”
“十三弟妹先来吧。”太子妃笑着说道,“老十三是去送嫁的,他知道必然比太子知道得多。”
“这却也未必,”十三福晋也笑着说道,“太子是跟在皇阿玛身边的,又有什么事儿能逃得过他老人家的眼睛呢?”
“好,那就我先说,我说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只管插进来加上。”太子妃也不再推辞,对十三福晋嘱咐完之后,又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也是一样,有知道的,或是想问的,都只管开口说出来。”
“是这话,”太后赞许的点点头,“就是要大家一起谈起来,才显得热闹喜庆。”
“放心吧,皇玛嬷,”三福晋笑着搭言道,“六公主和八公主是我们的妹妹,她的大喜事,我们这些做嫂子的,一定都是极愿意参与其中,共享喜乐的。”
这话倒确实是的,在说起来之后,众人的发言都还算是踊跃,表示赞叹是最主流的,当然问题也提了不少,多数是关乎蒙古那边的风俗习惯,其实也未见得她们就不知道,而是要投太后的所好,大殿里洋溢着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
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进来了,他大约四、五岁左右的样子,头戴玄红珊瑚顶珠小裘帽,身着湖蓝色缎绸夹袄,大红色的巴图鲁小背心,白狐围脖儿,脚蹬黑绸面福字棉鞋,一进大殿就立即给皇太后磕头拜年,一眼望去,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行完礼,拜完年后,他又给太后献上自己一大早去御花园摘的几枝寒梅,喜欢得太后一把把他搂在怀里,嘴里一径地说:“小十八,真好贴心哟,皇玛嬷今早起来时还说,今儿除夕没空去看看前儿才开的那株梅呢,哎呀,难怪皇上那么喜欢咱们小十八啊!”
十八阿哥一听太后的夸奖,害羞地低头,小声地回道:“皇玛嬷喜欢这梅花,小十八明儿再给皇玛嬷摘来,这梅花好香的呢。”
之后殿里的气氛洋溢着温馨,不一会命妇们请安的时候到了。十八阿哥也回到了他额娘的身后。当然不一会就开始了年宴,之前康熙带着众阿哥们来给太后见了礼拜了年,然后就带着阿哥们和一群入宫觐见的官员们们在乾清宫开宴了,而妃嫔,太子妃,皇子福晋们和命妇们则陪太后在宁寿宫饮宴。
宁寿宫的年宴一切都很顺利,女人们说着话间或吃点身前的菜品。哈季兰也被赐座到宜妃身后,吃着品相好看,但是明显已经凉了的饭菜。很快,这叫哈季兰吃得胃疼不已的宴会结束了,众官员的夫人们大部分都退席了。
哈季兰抽空喂了瑞睿和静静这俩小家伙,之后就在太后的宁寿宫里等待起来,因为晚上还有家宴要参加呢。
哈季兰等皇子福晋们规矩地在一旁陪着,太后和康熙的妃子们及各位宗室福晋聊着天。在这期间,哈季兰观察了一下留下的嫔妃们,这一看就看到了好几个美人哟。
八阿哥的额娘卫氏很美,她在康熙三十九年被册封为良嫔,只见她穿了一身翠绿色的宫装,皮肤白皙细腻,五官精致,神态也很安详,给人一种温和的样子。卫嫔老实地站在惠妃身后,不时被惠妃指使着做些什么,看着倒像是惠妃的大宫女一般,不过她始终是那个淡然的样子,眼里平静无波的没有一丝不满,只是在太后和其他人聊起八阿哥的时候眼神才闪烁一下。
如果良嫔卫氏像莲花一样的话,佟佳贵妃则更像牡丹了,佟佳贵妃今天穿了一身杏色绣金边的旗服,头上戴着整套的金镶玉凤穿牡丹首饰,耳环都是指头大的猫眼石,手上更是戴着好几个镶着各色宝石的戒指,在这些嫔妃中她的打扮是最繁复最贵重的了。而这些首饰衣裳不禁没有使她显得俗气,反而衬托着她那一身尊贵的气质,更显出佟佳贵妃不同于一般女子的身家底蕴来,佟佳贵妃本人也是很端庄的样子,一举手一投足仿佛皇后一般,给人不自觉地要俯首的感觉。
哈季兰看着佟佳贵妃不禁对她的姐姐,已逝的孝懿仁皇后,即四阿哥的养母很是有兴趣,不知孝懿仁皇后是否比她妹妹更有气势更加夺目。
五阿哥和九阿哥的额娘宜妃,给人开朗幽默的印象,一双眼睛大大的,说话也很风趣,人很是明艳照人!在太后和其他人聊天时,她也经常插上一两句话,而太后她们也不怪她失礼,倒是被她风趣的话语时常逗得哈哈大笑。
大阿哥的额娘惠妃,三阿哥的额娘荣妃和四阿哥与十四阿哥的额娘德妃,各人都各有千秋,康熙这位千古一帝真是艳福不浅的。
而在角落里还有一名婉约的江南美女,细眉小脸的,很惹人怜惜,十八阿哥和两个大男孩正站在她身边,哈季兰猜测这位估计就是十八阿哥的额娘了,听说她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她是江南的一个知县王国正之女,时年大约十六、七岁,康熙三十二年生下皇十五子胤禑,康熙三十四年生下皇十六子胤禄,四十年生下皇十八子胤衸,哈季兰打量她的时候,身边的乌雅嬷嬷就小声的向哈季兰说起这名女子来,她还算比较得康熙的喜爱,现在位份是密贵人。不过由于她本身是汉女,所以太后并不是很喜欢她,而她每次觐见太后时也通常做个隐形人似的再见过礼后就在角落里待在了。
再说康熙这位万岁爷,今儿除夕,他一大早起来就先依次至大穹殿、钟粹宫、钦安殿、斗坛拈香。进了早膳,便到乾清宫接受百官朝贺。这都是官样文章,康熙耐着性子听臣子们歌功颂德,接着他带领着太子,各位阿哥们和文武百官们祭拜,他脸色变得严肃而庄重,虔诚致祷:“夫人生一世,事功易,成功难;成功易,终功难;善于始者必慎于终,此乃玄烨心中事。自古无完人,朕愿减寿填缺,玉成无瑕之璧,惟上苍默察朕心,庇之佑之,伏惟尚飨!”众人鸦雀无声,体味着康熙的祷词。康熙退后一步又是恭肃三拜,回过身来,赐了宴,足足弄了两个半时辰总算了当。
很快到了家宴时刻,康熙特地来请太后和几名份位高的妃子们到乾清宫赴宴,太子妃和福晋们跟着去赴宴。而像良嫔卫氏她们则各回各宫了,是没有身份参加除夕家宴的。
静鞭声响起,康熙和太后到了。在座的人都起身向宫门口跪了下来,在响亮的万岁声中,康熙扶着太后向首座走去。
东面贵妃佟佳氏为首,挨次是惠妃纳兰氏、荣妃马佳氏、德妃乌雅氏、宜妃郭络罗氏等各依品级服色垂手而立,未嫁的公主们则都站在贵妃身后。西边一溜以太子、太子妃为首,成年阿哥及各自的福晋们分序站着,而后就是未成年的阿哥们和部分皇孙,再后头站着二百余名有职分的执事太监,济济一堂。(未完待续。)
两人说着就进了宁寿宫,通报后进了大殿。而宜妃带着五福晋和哈季兰及龙凤胎随后也进了宁寿宫。
只见大殿里,佟佳贵妃,荣妃和德妃排排坐,还有一些妃位以下的嫔妃也到了不少,太子妃,各皇子福晋们以及各位皇子们年幼的嫡子嫡女们也聚在大殿里,大家正你一言我一语地陪着太后聊天呢。
太后见宜妃,五福晋和哈季兰到了,连忙招手说道:“哀家就等着你们呢,老九在宁寿宫里弄的那个赏景亭哀家爱得不得了。这一冬天,哀家时不时的在亭子里暖暖和和的赏雪,那滋味别提多特别了。快过来,哀家非要赏赐宜妃和哈季兰点什么不可了。”
一句话说得一屋子的人都看向宜妃和哈季兰,宜妃和哈季兰都没有管这些或羡慕或嫉妒的目光,大大方方的走到太后面前,先向太后行了礼拜过年才走近。太后一把拉住哈季兰的手,对着一旁宜妃说道:“你不知道,老九可真是一个疼媳妇的呀!哀家也很喜欢哈季兰,喜欢都喜欢不过来怎么会去为难她呢。”
宜妃闻言忙说道:“太后喜欢哈季兰是这丫头的福分,老九孝顺太后这不是应该的嘛!奴婢们可不好意思要赏赐哟!”
太后开心地笑着,又说道:“哈季兰啊,好好和老九过日子哟,你是个有福气的!说起来,今年真的是喜事连连,老九媳妇和老十四媳妇都给皇家开枝散叶了,老五媳妇和老十媳妇也有了身子,咱们的六公主和八公主也顺利地嫁到了蒙古……”
“皇玛嬷说的正是呢,今年的喜事挺多的,过了今日,来年也会有好些喜事等着呢。”妯娌间身份地位最高的太子妃当仁不让的头一个先笑着接言道,“哦,听太子说,六公主和八公主的婚事儿可是相当的盛大,我们做嫂子的,心里也为她们欢喜不已啊!”
“六公主和八公主的婚事的盛大,是当然的,只可惜我们没有眼福能到蒙古看到,”八福晋的张扬依旧,抢在三福晋、四福晋、五福晋、七福晋几个嫂子前面,紧接着太子妃之后开了口,继而又转向十三福晋问道,“对了,十三弟妹,十三弟可是亲去送了嫁的,他回来想必是将婚礼的进程说给你听了吧?”
“十三弟妹,你就说给我们大家听听吧,”三福晋好象并没有因为八福晋抢在前面说话的举动而着恼,只笑呵呵的看着十三福晋说道,“听我们爷讲,六公主和八公主的婚事是积满蒙两处的仪式于一身,肯定应该有许多新意的。”
“说当然是要说的,”十三福晋笑眯眯的说道,“就是三嫂、八嫂不说,我今儿个本也打算要跟皇玛嬷说说这事儿的。”
“难为你还想着我,”太后笑着对十三福晋说道,“不过,我已经知道的差不多了。”
“孙媳自然是要想着皇玛嬷的,皇玛嬷可是我们的主心骨呢,”十三福晋笑盈盈的对太后说道,“不过,皇玛嬷却是领会错孙媳的意思了,孙媳自是知道皇玛嬷已经对此事知道的很清楚了,皇阿玛对您的孝心,那可是天下皆知的,象这种大喜事,他老人家自然是早将各处细节告知于您了。而孙媳想跟你说说这事儿,我们爷的性子,皇玛嬷是知道的,不是个细致的,他说的婚礼上的有些蒙古那边的规矩弄得孙媳是一门子浆糊,所以借着今天这工夫儿,孙媳就求皇玛嬷解惑了。”
“说的是呢,”太子妃笑着点点头,“太子也说的很不详尽,再有一些蒙古的规矩我也是弄不太懂,还真就得听皇玛嬷好好的说一说呢。”
“说到蒙古的规矩,十弟妹肯定是懂的,就不一定要去劳烦皇玛嬷了,”八福晋笑着插进话来,又对太后说道,“皇玛嬷,您就在那里好生坐着,喝着茶,吃着点心,让太子妃和十三弟妹说,遇到大家不明白的,十弟妹再加以解释,如果十弟妹也说不明白,再请您老人家出马。”
“你倒是给我安排个好差事,”太后看了八福晋一眼,脸上的笑容收了起来。她可是一直不满意这个孙媳妇的。想着这段时间的传言,竟发现八福晋是个善妒的,只可怜她的老八乖孙哟,摊上这么个福晋。
“我才能知道多少事儿,”已挺着个肚子的十福晋现如今爽朗中透着一股子准妈妈的味道,笑道,“还得是皇玛嬷见多识广。”
“我已经离开蒙古多年了,知道的未见有你多,”太后笑了笑,却也没等十福晋再说话,就问其他众人道,“你们可都想听吗?”
众人自然是一致点头。
“那好吧,反正今儿个也没别的事儿,咱们就多在一起乐呵乐呵吧。”太后也点了点头,又笑着问道,“由谁先开始说?”
“十三弟妹先来吧。”太子妃笑着说道,“老十三是去送嫁的,他知道必然比太子知道得多。”
“这却也未必,”十三福晋也笑着说道,“太子是跟在皇阿玛身边的,又有什么事儿能逃得过他老人家的眼睛呢?”
“好,那就我先说,我说的过程中,你觉得有什么需要补充的,只管插进来加上。”太子妃也不再推辞,对十三福晋嘱咐完之后,又对其他人说道“你们也是一样,有知道的,或是想问的,都只管开口说出来。”
“是这话,”太后赞许的点点头,“就是要大家一起谈起来,才显得热闹喜庆。”
“放心吧,皇玛嬷,”三福晋笑着搭言道,“六公主和八公主是我们的妹妹,她的大喜事,我们这些做嫂子的,一定都是极愿意参与其中,共享喜乐的。”
这话倒确实是的,在说起来之后,众人的发言都还算是踊跃,表示赞叹是最主流的,当然问题也提了不少,多数是关乎蒙古那边的风俗习惯,其实也未见得她们就不知道,而是要投太后的所好,大殿里洋溢着一片喜庆热闹的气氛。
正在这时一个小男孩进来了,他大约四、五岁左右的样子,头戴玄红珊瑚顶珠小裘帽,身着湖蓝色缎绸夹袄,大红色的巴图鲁小背心,白狐围脖儿,脚蹬黑绸面福字棉鞋,一进大殿就立即给皇太后磕头拜年,一眼望去,是一个乖巧可爱的孩子。
行完礼,拜完年后,他又给太后献上自己一大早去御花园摘的几枝寒梅,喜欢得太后一把把他搂在怀里,嘴里一径地说:“小十八,真好贴心哟,皇玛嬷今早起来时还说,今儿除夕没空去看看前儿才开的那株梅呢,哎呀,难怪皇上那么喜欢咱们小十八啊!”
十八阿哥一听太后的夸奖,害羞地低头,小声地回道:“皇玛嬷喜欢这梅花,小十八明儿再给皇玛嬷摘来,这梅花好香的呢。”
之后殿里的气氛洋溢着温馨,不一会命妇们请安的时候到了。十八阿哥也回到了他额娘的身后。当然不一会就开始了年宴,之前康熙带着众阿哥们来给太后见了礼拜了年,然后就带着阿哥们和一群入宫觐见的官员们们在乾清宫开宴了,而妃嫔,太子妃,皇子福晋们和命妇们则陪太后在宁寿宫饮宴。
宁寿宫的年宴一切都很顺利,女人们说着话间或吃点身前的菜品。哈季兰也被赐座到宜妃身后,吃着品相好看,但是明显已经凉了的饭菜。很快,这叫哈季兰吃得胃疼不已的宴会结束了,众官员的夫人们大部分都退席了。
哈季兰抽空喂了瑞睿和静静这俩小家伙,之后就在太后的宁寿宫里等待起来,因为晚上还有家宴要参加呢。
哈季兰等皇子福晋们规矩地在一旁陪着,太后和康熙的妃子们及各位宗室福晋聊着天。在这期间,哈季兰观察了一下留下的嫔妃们,这一看就看到了好几个美人哟。
八阿哥的额娘卫氏很美,她在康熙三十九年被册封为良嫔,只见她穿了一身翠绿色的宫装,皮肤白皙细腻,五官精致,神态也很安详,给人一种温和的样子。卫嫔老实地站在惠妃身后,不时被惠妃指使着做些什么,看着倒像是惠妃的大宫女一般,不过她始终是那个淡然的样子,眼里平静无波的没有一丝不满,只是在太后和其他人聊起八阿哥的时候眼神才闪烁一下。
如果良嫔卫氏像莲花一样的话,佟佳贵妃则更像牡丹了,佟佳贵妃今天穿了一身杏色绣金边的旗服,头上戴着整套的金镶玉凤穿牡丹首饰,耳环都是指头大的猫眼石,手上更是戴着好几个镶着各色宝石的戒指,在这些嫔妃中她的打扮是最繁复最贵重的了。而这些首饰衣裳不禁没有使她显得俗气,反而衬托着她那一身尊贵的气质,更显出佟佳贵妃不同于一般女子的身家底蕴来,佟佳贵妃本人也是很端庄的样子,一举手一投足仿佛皇后一般,给人不自觉地要俯首的感觉。
哈季兰看着佟佳贵妃不禁对她的姐姐,已逝的孝懿仁皇后,即四阿哥的养母很是有兴趣,不知孝懿仁皇后是否比她妹妹更有气势更加夺目。
五阿哥和九阿哥的额娘宜妃,给人开朗幽默的印象,一双眼睛大大的,说话也很风趣,人很是明艳照人!在太后和其他人聊天时,她也经常插上一两句话,而太后她们也不怪她失礼,倒是被她风趣的话语时常逗得哈哈大笑。
大阿哥的额娘惠妃,三阿哥的额娘荣妃和四阿哥与十四阿哥的额娘德妃,各人都各有千秋,康熙这位千古一帝真是艳福不浅的。
而在角落里还有一名婉约的江南美女,细眉小脸的,很惹人怜惜,十八阿哥和两个大男孩正站在她身边,哈季兰猜测这位估计就是十八阿哥的额娘了,听说她是康熙二十八年第二次南巡时带回宫中的女子,她是江南的一个知县王国正之女,时年大约十六、七岁,康熙三十二年生下皇十五子胤禑,康熙三十四年生下皇十六子胤禄,四十年生下皇十八子胤衸,哈季兰打量她的时候,身边的乌雅嬷嬷就小声的向哈季兰说起这名女子来,她还算比较得康熙的喜爱,现在位份是密贵人。不过由于她本身是汉女,所以太后并不是很喜欢她,而她每次觐见太后时也通常做个隐形人似的再见过礼后就在角落里待在了。
再说康熙这位万岁爷,今儿除夕,他一大早起来就先依次至大穹殿、钟粹宫、钦安殿、斗坛拈香。进了早膳,便到乾清宫接受百官朝贺。这都是官样文章,康熙耐着性子听臣子们歌功颂德,接着他带领着太子,各位阿哥们和文武百官们祭拜,他脸色变得严肃而庄重,虔诚致祷:“夫人生一世,事功易,成功难;成功易,终功难;善于始者必慎于终,此乃玄烨心中事。自古无完人,朕愿减寿填缺,玉成无瑕之璧,惟上苍默察朕心,庇之佑之,伏惟尚飨!”众人鸦雀无声,体味着康熙的祷词。康熙退后一步又是恭肃三拜,回过身来,赐了宴,足足弄了两个半时辰总算了当。
很快到了家宴时刻,康熙特地来请太后和几名份位高的妃子们到乾清宫赴宴,太子妃和福晋们跟着去赴宴。而像良嫔卫氏她们则各回各宫了,是没有身份参加除夕家宴的。
静鞭声响起,康熙和太后到了。在座的人都起身向宫门口跪了下来,在响亮的万岁声中,康熙扶着太后向首座走去。
东面贵妃佟佳氏为首,挨次是惠妃纳兰氏、荣妃马佳氏、德妃乌雅氏、宜妃郭络罗氏等各依品级服色垂手而立,未嫁的公主们则都站在贵妃身后。西边一溜以太子、太子妃为首,成年阿哥及各自的福晋们分序站着,而后就是未成年的阿哥们和部分皇孙,再后头站着二百余名有职分的执事太监,济济一堂。(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