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伴读
推荐阅读:深空彼岸、明克街13号、最强战神、渡劫之王、天下第一、万族之劫、重生之都市仙尊、好想住你隔壁、特种奶爸俏老婆、妖夏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重生天娇有毒最新章节!
当朱红的宫墙出现在眼前时,宋知夏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森森的寒意,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是自己前世的修罗场。
从接到恩旨,到行路出发,宋知夏一直处于一种玄妙的感觉之中,好像灵魂将离未离身体,此身不是己身,此事不是己事的感觉,她只是一个从高处俯视全部过程的看客,她平静的接受了自己入宫的命运,平静的安慰父亲和兄长,在母亲默默对她流泪,不停嘱咐她在承文院不要逞强不要出头的时候,她一样能平静的安慰母亲。
还有东景他们,她平静地向他们告知了她将要离开这里,去往政治最中心的地方生活,并且前途未知的事,她与东景他们道别,挥手离开。
这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好像置身梦境的感觉,宋知夏平静的与母亲踏上了马车,赶赴往那遥远的斗争中心,京城,皇宫。
当朱红的宫墙猛然出现在眼前,当厚重凝实的宫城之威扑面而来时,宋知夏突然惊醒了,她突然从半空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周遭的朦胧被冷冰冰的锋利撕开了,然后她的身体如实的反应了她的惊慌,她的心底涌出了森森的寒意,以及浓浓的绝望和悲愤,令她全身发冷。
宋知夏明白了,之前的朦胧感梦境感其实是在保护她,不管是上天还是神佛的怜悯,又或者就是她自己的克制,她把自己的感知给封住了,如果不是这样,当她听到那道恩旨时,她可能就已经控制不住的逃离了。
她害怕这个地方,这个冰冷无情,没有一丝一毫温情,只有残忍血腥的地方,这个她眼睁睁看着父亲殒命、长姐身死、宋家倒倾的地方。
这是一个善良心软的人无法存活的可怕地方。
虽然在前世记忆的最后,她打开了宫门,放进了叛军,甚至还亲自挥剑斩杀了昏君,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
疼爱她的父亲已经死了,爱护她的长姐已经死了,宋家已经败了。
她只想要全家人都好好的活着,可是永远不可能了。
如果可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宁愿一开始就杀了日后的那个昏君,杀了那个虚伪的姐夫。
宋知夏突然又抖了一抖,如今时光已经倒回了,她真要杀了虚伪的姐夫吗?
宋知夏犹豫了,她并不是舍不得杀他,而是她清楚的知道,一旦她杀人的痕迹被人发现,会给自己家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而要不露痕迹的杀了一个皇子,太难了。
而且没了秦王,继位的会是谁呢?
继位的那人会对宋家友善吗?
如果换了一个更加残酷的,那她岂不是反而害了自己家?
“夏儿,到了,快下来。”张氏下车时催了女儿一声。
宋知夏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仪态端庄地跟着母亲下了车。
核对了身份后,张氏和宋知夏跟随着迎接的太监迈进了第一道宫门,而她们的前方还有一道又一道,看不见尽头的朱红宫门。
从此刻起,外面的世界,和她们的自由,就被这一道又一道的宫门隔绝开了,她们从今往后,就是这重重深宫中的笼中鸟,连生死都由不得自己了。
在经过了三道宫门后,张氏与宋知夏分开了,张氏要前往太后宫中伺奉太后,而宋知夏则需去往另一个地方,先学习宫规,再去皇后宫中请安。
宋知夏作为未成亲的臣女,在宫中生活是有很多限制的,有很多规矩要遵守,首先她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伴读,学好伴读应守的规矩之后,宋知夏才有资格来到皇后面前请安。
说是请安,其实是由皇后亲点,让宋知夏做某位公主或某位郡主的伴读。
有了明确跟随的主子后,宋知夏便会跟随公主或郡主居住,若是跟随公主,便是居住在公主的宫殿之中,若是郡主,宋知夏则会跟随郡主出宫居住。
但是考虑到自己的人质身份,宋知夏觉得自己应该是“必须”要居住在宫中的,这样一来,她日后的“主子”就是某位公主了。
啧,想到“主子”这个词,宋知夏就浑身不爽利,她前世入宫时受封的是贤妃,四妃之一,除了皇上、太后和长姐,有谁敢坐在她前头,做她的主。
而如今,她倒成了服侍人的那一个,谁都能做她的主了。
宋知夏被太监带往了一处宫阁,交给了一位尚宫,然后这位尚宫指定了一位高位女官,让她来教导宋知夏宫中的规矩以及伴读的规矩。
接下来的一个月宋知夏都在接受严苛的礼仪教导,宋知夏的好记性好体力帮了她很大的忙,她以惊人的少错误、学习快,完成了女官指定的所有教程,令女官和众位管事姑姑惊叹连连。
完成了所有教程,并且通过了尚宫的考试之后,宋知夏终于来到了皇后的面前。
皇后已经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了,但是在精心的保养和细致的妆扮之下,皇后仍然如盛开的鲜花般夺目耀眼,端庄之下仍透着难言的风韵。
宋知夏对皇后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陌生,因为当她进宫的时候,皇后已经是先皇后了,秦王没有留下一个可以对他指手划脚的嫡母,他只奉了自己的母妃为太后,所以皇后就这么成了先皇后了。
宋知夏规规矩矩地行了礼,跪在殿中:“臣女宋氏拜见皇后,皇后千秋万福。”
皇后矜持地略略颔首:“是个乖巧知礼的孩子,平身吧。”
“谢皇后。”宋知夏再一拜才起身。
皇后上下打量着宋知夏的身高和身形:“长得这么高,你可真是十一岁?”身高是足够高了,但身形还未曾发育,真是奇怪啊。
“回皇后,臣女确是十一岁。”宋知夏回道。
皇后笑着打趣:“还未到金钗之年便长得这般高了,不知到了及茾之时,你会不会长成宫中第一高女。”
宋知夏陪着笑了笑。
皇后笑完翻起了桌上的册子:“你是皇上特地下了恩旨召进承文院的,自然与别的求着恩典的人不同,皇上看重你,想留你在宫中居住,以便就近照拂,所以本宫打算把你指给公主作伴读,不过若是你有交好的宗亲贵女,也可与本宫说说,本宫会尽量如你所愿的。”
宋知夏赶紧回话:“臣女久在封州偏僻之地,不曾与宗亲贵女相识。”不提宋知夏本来就没有交好的宗亲贵女,就算有也不会说,因为皇上召她入宫是作为质子,质子怎么可以自己选择去处呢,那是没有自知之明。
皇后点点头:“既然没有,那本宫就将你留在宫中了。按说,伴读的年龄最好比公主大一两岁,大一些的孩子,懂事,能规劝,又大不太多,能与公主玩到一处去,但如今宫中的公主们,不是到了待嫁的年纪,忙着学习掌府之道,便是太过年幼,尚未进承文院,与你相衬的倒是没有。”
宋知夏赶紧跪下:“是臣女年纪不合适,与公主们不相配。”
皇后虚虚一扶:“你也太谨慎了,本宫不过是闲说一句,你快起来吧。”
宋知夏谢了恩后再次起身。
皇后又翻了翻册子:“这样吧,本宫把你指给楚婕妤的十四公主,十四公主今年虽然才九岁,但行事稳重,又懂事知礼,像个小大人似的,应该能与你相处和睦。”
宋知夏再次跪谢:“谢皇后恩典。”
宋知夏就这么成了十四公主的伴读,又或者说,伴玩。
承文院虽然是皇子公主的进学之所,但也不是没有限制的,皇子八岁入承文院,公主十岁入承文院,在入承文院之前,皇子公主要先在宫中的讲习所学完启蒙和小初的课程,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进入承文院进学,承文院教的是通识、博闻、辩经、明义这四个阶段的学问,当然了,作为外嫁的公主不必学到辩经和明义这两个精深阶段,但是通识和博闻还是必须要过的。
宋知夏虽然是被皇上特许召入承文院的,但是晚一两年进学也不算违矩,皇后将她指给十四公主是合乎常例的,等到明年十四公主进学了,宋知夏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跟着十四公主一块进入承文院了。
宋知夏早已学到了通识的阶段,跟着十四公主到讲习所重新学习小初课程,自然算是陪玩的,刻薄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浪费光阴,因为宋知夏跟着书兰先生学习师门传承,每年再到明石先生身边接受一段长时间的专门教导,这种专人专门的精英教导对于宋知夏在学问上的帮助才是巨大,再加上明石先生和明石夫人的有意帮扶、人脉贡献和前途铺路,宋知夏的面前几乎是条康庄大道,而如今宋知夏入了宫,相较于之前的一片坦途,自然算是白白浪费光阴了。
对于这样的变动,宋知夏的心情是十分郁闷的。
当朱红的宫墙出现在眼前时,宋知夏心中突然涌起了一股森森的寒意,让她忍不住打了个寒颤。
这是自己前世的修罗场。
从接到恩旨,到行路出发,宋知夏一直处于一种玄妙的感觉之中,好像灵魂将离未离身体,此身不是己身,此事不是己事的感觉,她只是一个从高处俯视全部过程的看客,她平静的接受了自己入宫的命运,平静的安慰父亲和兄长,在母亲默默对她流泪,不停嘱咐她在承文院不要逞强不要出头的时候,她一样能平静的安慰母亲。
还有东景他们,她平静地向他们告知了她将要离开这里,去往政治最中心的地方生活,并且前途未知的事,她与东景他们道别,挥手离开。
这一切都朦朦胧胧的,好像置身梦境的感觉,宋知夏平静的与母亲踏上了马车,赶赴往那遥远的斗争中心,京城,皇宫。
当朱红的宫墙猛然出现在眼前,当厚重凝实的宫城之威扑面而来时,宋知夏突然惊醒了,她突然从半空回到了自己的身体里,周遭的朦胧被冷冰冰的锋利撕开了,然后她的身体如实的反应了她的惊慌,她的心底涌出了森森的寒意,以及浓浓的绝望和悲愤,令她全身发冷。
宋知夏明白了,之前的朦胧感梦境感其实是在保护她,不管是上天还是神佛的怜悯,又或者就是她自己的克制,她把自己的感知给封住了,如果不是这样,当她听到那道恩旨时,她可能就已经控制不住的逃离了。
她害怕这个地方,这个冰冷无情,没有一丝一毫温情,只有残忍血腥的地方,这个她眼睁睁看着父亲殒命、长姐身死、宋家倒倾的地方。
这是一个善良心软的人无法存活的可怕地方。
虽然在前世记忆的最后,她打开了宫门,放进了叛军,甚至还亲自挥剑斩杀了昏君,可是这有什么意义呢?
疼爱她的父亲已经死了,爱护她的长姐已经死了,宋家已经败了。
她只想要全家人都好好的活着,可是永远不可能了。
如果可以,如果时光能够倒流,她宁愿一开始就杀了日后的那个昏君,杀了那个虚伪的姐夫。
宋知夏突然又抖了一抖,如今时光已经倒回了,她真要杀了虚伪的姐夫吗?
宋知夏犹豫了,她并不是舍不得杀他,而是她清楚的知道,一旦她杀人的痕迹被人发现,会给自己家带来怎样的灭顶之灾,而要不露痕迹的杀了一个皇子,太难了。
而且没了秦王,继位的会是谁呢?
继位的那人会对宋家友善吗?
如果换了一个更加残酷的,那她岂不是反而害了自己家?
“夏儿,到了,快下来。”张氏下车时催了女儿一声。
宋知夏从沉思中回过神来,仪态端庄地跟着母亲下了车。
核对了身份后,张氏和宋知夏跟随着迎接的太监迈进了第一道宫门,而她们的前方还有一道又一道,看不见尽头的朱红宫门。
从此刻起,外面的世界,和她们的自由,就被这一道又一道的宫门隔绝开了,她们从今往后,就是这重重深宫中的笼中鸟,连生死都由不得自己了。
在经过了三道宫门后,张氏与宋知夏分开了,张氏要前往太后宫中伺奉太后,而宋知夏则需去往另一个地方,先学习宫规,再去皇后宫中请安。
宋知夏作为未成亲的臣女,在宫中生活是有很多限制的,有很多规矩要遵守,首先她要学习如何做一个合格的伴读,学好伴读应守的规矩之后,宋知夏才有资格来到皇后面前请安。
说是请安,其实是由皇后亲点,让宋知夏做某位公主或某位郡主的伴读。
有了明确跟随的主子后,宋知夏便会跟随公主或郡主居住,若是跟随公主,便是居住在公主的宫殿之中,若是郡主,宋知夏则会跟随郡主出宫居住。
但是考虑到自己的人质身份,宋知夏觉得自己应该是“必须”要居住在宫中的,这样一来,她日后的“主子”就是某位公主了。
啧,想到“主子”这个词,宋知夏就浑身不爽利,她前世入宫时受封的是贤妃,四妃之一,除了皇上、太后和长姐,有谁敢坐在她前头,做她的主。
而如今,她倒成了服侍人的那一个,谁都能做她的主了。
宋知夏被太监带往了一处宫阁,交给了一位尚宫,然后这位尚宫指定了一位高位女官,让她来教导宋知夏宫中的规矩以及伴读的规矩。
接下来的一个月宋知夏都在接受严苛的礼仪教导,宋知夏的好记性好体力帮了她很大的忙,她以惊人的少错误、学习快,完成了女官指定的所有教程,令女官和众位管事姑姑惊叹连连。
完成了所有教程,并且通过了尚宫的考试之后,宋知夏终于来到了皇后的面前。
皇后已经是个四十多岁的妇人了,但是在精心的保养和细致的妆扮之下,皇后仍然如盛开的鲜花般夺目耀眼,端庄之下仍透着难言的风韵。
宋知夏对皇后并不熟悉,甚至可以说是陌生,因为当她进宫的时候,皇后已经是先皇后了,秦王没有留下一个可以对他指手划脚的嫡母,他只奉了自己的母妃为太后,所以皇后就这么成了先皇后了。
宋知夏规规矩矩地行了礼,跪在殿中:“臣女宋氏拜见皇后,皇后千秋万福。”
皇后矜持地略略颔首:“是个乖巧知礼的孩子,平身吧。”
“谢皇后。”宋知夏再一拜才起身。
皇后上下打量着宋知夏的身高和身形:“长得这么高,你可真是十一岁?”身高是足够高了,但身形还未曾发育,真是奇怪啊。
“回皇后,臣女确是十一岁。”宋知夏回道。
皇后笑着打趣:“还未到金钗之年便长得这般高了,不知到了及茾之时,你会不会长成宫中第一高女。”
宋知夏陪着笑了笑。
皇后笑完翻起了桌上的册子:“你是皇上特地下了恩旨召进承文院的,自然与别的求着恩典的人不同,皇上看重你,想留你在宫中居住,以便就近照拂,所以本宫打算把你指给公主作伴读,不过若是你有交好的宗亲贵女,也可与本宫说说,本宫会尽量如你所愿的。”
宋知夏赶紧回话:“臣女久在封州偏僻之地,不曾与宗亲贵女相识。”不提宋知夏本来就没有交好的宗亲贵女,就算有也不会说,因为皇上召她入宫是作为质子,质子怎么可以自己选择去处呢,那是没有自知之明。
皇后点点头:“既然没有,那本宫就将你留在宫中了。按说,伴读的年龄最好比公主大一两岁,大一些的孩子,懂事,能规劝,又大不太多,能与公主玩到一处去,但如今宫中的公主们,不是到了待嫁的年纪,忙着学习掌府之道,便是太过年幼,尚未进承文院,与你相衬的倒是没有。”
宋知夏赶紧跪下:“是臣女年纪不合适,与公主们不相配。”
皇后虚虚一扶:“你也太谨慎了,本宫不过是闲说一句,你快起来吧。”
宋知夏谢了恩后再次起身。
皇后又翻了翻册子:“这样吧,本宫把你指给楚婕妤的十四公主,十四公主今年虽然才九岁,但行事稳重,又懂事知礼,像个小大人似的,应该能与你相处和睦。”
宋知夏再次跪谢:“谢皇后恩典。”
宋知夏就这么成了十四公主的伴读,又或者说,伴玩。
承文院虽然是皇子公主的进学之所,但也不是没有限制的,皇子八岁入承文院,公主十岁入承文院,在入承文院之前,皇子公主要先在宫中的讲习所学完启蒙和小初的课程,通过严格的考试后,才能进入承文院进学,承文院教的是通识、博闻、辩经、明义这四个阶段的学问,当然了,作为外嫁的公主不必学到辩经和明义这两个精深阶段,但是通识和博闻还是必须要过的。
宋知夏虽然是被皇上特许召入承文院的,但是晚一两年进学也不算违矩,皇后将她指给十四公主是合乎常例的,等到明年十四公主进学了,宋知夏就可以顺理成章地跟着十四公主一块进入承文院了。
宋知夏早已学到了通识的阶段,跟着十四公主到讲习所重新学习小初课程,自然算是陪玩的,刻薄一点,甚至可以说是浪费光阴,因为宋知夏跟着书兰先生学习师门传承,每年再到明石先生身边接受一段长时间的专门教导,这种专人专门的精英教导对于宋知夏在学问上的帮助才是巨大,再加上明石先生和明石夫人的有意帮扶、人脉贡献和前途铺路,宋知夏的面前几乎是条康庄大道,而如今宋知夏入了宫,相较于之前的一片坦途,自然算是白白浪费光阴了。
对于这样的变动,宋知夏的心情是十分郁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