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百九十五章 巡察丹阳,规划阳羡
推荐阅读:唐枭、乘龙佳婿、长宁帝军、医妃惊世、重生民国娇小姐、奋斗1981、神医狂妃:邪王,甜甜宠、毒妻难逃:仙尊,太强势!、冥婚,弃妇娘亲之家有三宝、舌尖上的大宋
黑岩网 www.heiyanbook.com,最快更新楚史乱国志最新章节!
接下来的数日时间之内,项明就在孙坚的陪同之下巡察丹阳各县,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尽可能地体察到了丹阳民情。
丹阳作为扬州境内被黄巾之乱祸及的几郡之一,受到的影响还是颇为严重的,这一点项明当初行军途中也有所认知。
而自从孙坚上任丹阳太守以来,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功绩存在的,百姓虽不算富足,但仰仗着今年没有多少灾祸,还是难得丰收了一回,乡野之间到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此时百姓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储备足够过冬的粮食,便能让他们暂时忘记以前的苦痛,在田间快乐地收获。
似乎是被百姓感染一般,孙坚因为孙策失踪而不快的心情也一扫而空,看着那些忙碌的百姓,他心中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文台兄,就算年后你会离去,百姓也会铭记你在任时的功绩,当你去了荆州也当如此,才不负百姓的期待。”
临去之时,项明对孙坚交代道:
“大汉虽暂时安平,却依旧危机四伏,望君无论在何地都不忘训练士卒,以防变数再生。至于策儿,某会倾一州之力找寻,倘若真的有所不测,某也会为他报仇。”
项明说罢,就让孙坚返回丹阳郡城,自己则启程前往吴郡。
孙坚为丹阳太守,地方大小事宜皆需要亲力亲为,能腾出数日时间陪自己巡察已是极限,再拖下去,一来耽误自己的行程,二来也影响孙坚的执政。
孙坚虽对于项明云山雾罩的话语很是迷茫,但也识趣地没有追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便同项明分别。
去往吴郡的路途项明曾经走过一次,先至溧阳,随即沿着溧水东行,到达了自己的封地阳羡。
阳羡城不复曾经的残破,韩言负责治理吴郡,也遵从了自己的命令,先将诸县的城墙修葺了一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而在天子封赏命令传来之后,韩言又对阳羡城墙进行了一番加高加固,才有了现在这副模样。
虽比起汝南丹阳等郡城来说,还是不如,但比起其他县城,却明显要高大坚固。
阳羡乃是自己的封地,就算没有扬州刺史这个身份,在阳羡城内,项明也是比县令更大的存在。
因此,在得知阳羡侯巡察郡县之后,阳羡城内大小官员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向阳羡侯汇报阳羡的发展状况。
韩言原本也想赶至阳羡迎接项明,却被项明书信制止,令其留在吴县,等待自己的到来。
在阳羡的巡察极其顺利,百姓听说阳羡侯巡察,也是夹道欢迎,这倒不是因为项明的功绩多么显赫,而是因为项明可以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活水平。
封地以内,赋税完全是项明说了算,百姓若想过得好些,就会想尽办法使项明开心。
阳羡各级官员也是如此,项明甚至能够决定他们的升迁,于是将项明所需的一切文案准备就绪,等待项明审视。
项明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完成了对阳羡近况的了解,他相信,呈现给自己的文案无人敢造假,故而记载之事,足以让他对阳羡了解透彻。
剩余的半日,项明召集县令县丞等人,还有阳羡当地的世家代表,简短地对阳羡的发展做了一下交代。
其中,主要包括几点:
一,免除阳羡百姓三年赋税,虽然他也想减轻扬州所有百姓的负担,但扬州刺史的权力还没有大到这种程度,唯有他自己的封地,他可以下达这样的命令。
众人虽对项明的命令感到不解,但他们也无权干涉,只能同意。
二,整合阳羡当地渔民,以捕鱼业成为阳羡三成百姓的谋生手段,剩余百姓还是以农耕为主。
关于这一点,项明从雒阳便有了规划。阳羡背靠震泽,渔业本就发达,但只局限于少数的百姓,并没有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项明的意思,是联合县令与世家,将阳羡渔业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从而带动阳羡的发展,至于竭泽而渔的问题,鉴于这是一个资源富足的时代,数十年之内都可以不做考虑,将此作为短期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
在项明的解释之下,众世家代表与县令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只要不傻,就会知道项明这条命令对于阳羡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整合全县的力量,加以阳羡侯目前的名声,阳羡的渔业是真的可以响彻大汉,虽不及蜀锦,却也能够成为阳羡独有的标志。
倘若此法成功,世家可以在其中获得利益,县令可以在其中获得政绩,还满足了阳羡侯的要求,因此,他们的目光也开始变得热枕了起来。
至于项明提出的第三点,则让他们摸不到头脑。
项明命令,将阳羡本地驻军一分为二,择其精锐,只负责城防和征战,由项明亲自指认人手统领。而另外一支则由县丞统领,只负责阳羡范围内的治安问题,一般的盗贼也是由这支队伍进行清缴。
倘若不克,再行出动那支精锐。
这样的安排,看似削弱了县丞的权力,但实际上也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县丞的工作量,一名普通的县丞,寻常治安问题尚可处理,但倘若遭遇战事,他们也同样不知所措。
项明之所以提出这一条要求,也是对后来的军警分离制度进行尝试,由于是在自己的封地之上,因此不怕落人口舌。
事实上,一军二职的制度一直存在,但从未有人察觉到有所不妥,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但这种制度无疑会拖累军队的建设,形成资源与人才的浪费。
而只要掌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将驻军按照职能分隔开来,便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故而。项明的这道命令重在尝试,却也没有期待一开始便取得成果。
一番交代下来,虽然众人有不解,有困惑,但碍于项明的身份,他们都表示会遵循阳羡侯的命令。
在交代完这些之后,项明便从阳羡动身,去往一切的开始之地——吴县。
接下来的数日时间之内,项明就在孙坚的陪同之下巡察丹阳各县,虽不能面面俱到,但也尽可能地体察到了丹阳民情。
丹阳作为扬州境内被黄巾之乱祸及的几郡之一,受到的影响还是颇为严重的,这一点项明当初行军途中也有所认知。
而自从孙坚上任丹阳太守以来,还是多多少少有些功绩存在的,百姓虽不算富足,但仰仗着今年没有多少灾祸,还是难得丰收了一回,乡野之间到处弥漫着幸福的味道。
此时百姓的快乐其实很简单,只需要储备足够过冬的粮食,便能让他们暂时忘记以前的苦痛,在田间快乐地收获。
似乎是被百姓感染一般,孙坚因为孙策失踪而不快的心情也一扫而空,看着那些忙碌的百姓,他心中的成就感也油然而生。
“文台兄,就算年后你会离去,百姓也会铭记你在任时的功绩,当你去了荆州也当如此,才不负百姓的期待。”
临去之时,项明对孙坚交代道:
“大汉虽暂时安平,却依旧危机四伏,望君无论在何地都不忘训练士卒,以防变数再生。至于策儿,某会倾一州之力找寻,倘若真的有所不测,某也会为他报仇。”
项明说罢,就让孙坚返回丹阳郡城,自己则启程前往吴郡。
孙坚为丹阳太守,地方大小事宜皆需要亲力亲为,能腾出数日时间陪自己巡察已是极限,再拖下去,一来耽误自己的行程,二来也影响孙坚的执政。
孙坚虽对于项明云山雾罩的话语很是迷茫,但也识趣地没有追问,似懂非懂地点点头后,便同项明分别。
去往吴郡的路途项明曾经走过一次,先至溧阳,随即沿着溧水东行,到达了自己的封地阳羡。
阳羡城不复曾经的残破,韩言负责治理吴郡,也遵从了自己的命令,先将诸县的城墙修葺了一遍,以应对突如其来的问题。而在天子封赏命令传来之后,韩言又对阳羡城墙进行了一番加高加固,才有了现在这副模样。
虽比起汝南丹阳等郡城来说,还是不如,但比起其他县城,却明显要高大坚固。
阳羡乃是自己的封地,就算没有扬州刺史这个身份,在阳羡城内,项明也是比县令更大的存在。
因此,在得知阳羡侯巡察郡县之后,阳羡城内大小官员都翘首以盼,等待着向阳羡侯汇报阳羡的发展状况。
韩言原本也想赶至阳羡迎接项明,却被项明书信制止,令其留在吴县,等待自己的到来。
在阳羡的巡察极其顺利,百姓听说阳羡侯巡察,也是夹道欢迎,这倒不是因为项明的功绩多么显赫,而是因为项明可以直接决定他们的生活水平。
封地以内,赋税完全是项明说了算,百姓若想过得好些,就会想尽办法使项明开心。
阳羡各级官员也是如此,项明甚至能够决定他们的升迁,于是将项明所需的一切文案准备就绪,等待项明审视。
项明只用了半天时间,便完成了对阳羡近况的了解,他相信,呈现给自己的文案无人敢造假,故而记载之事,足以让他对阳羡了解透彻。
剩余的半日,项明召集县令县丞等人,还有阳羡当地的世家代表,简短地对阳羡的发展做了一下交代。
其中,主要包括几点:
一,免除阳羡百姓三年赋税,虽然他也想减轻扬州所有百姓的负担,但扬州刺史的权力还没有大到这种程度,唯有他自己的封地,他可以下达这样的命令。
众人虽对项明的命令感到不解,但他们也无权干涉,只能同意。
二,整合阳羡当地渔民,以捕鱼业成为阳羡三成百姓的谋生手段,剩余百姓还是以农耕为主。
关于这一点,项明从雒阳便有了规划。阳羡背靠震泽,渔业本就发达,但只局限于少数的百姓,并没有改善当地百姓的生活水平。
项明的意思,是联合县令与世家,将阳羡渔业发展成为当地特色,从而带动阳羡的发展,至于竭泽而渔的问题,鉴于这是一个资源富足的时代,数十年之内都可以不做考虑,将此作为短期的目标是绝对可行的。
在项明的解释之下,众世家代表与县令的眼睛也亮了起来,只要不傻,就会知道项明这条命令对于阳羡的发展起到了多大的作用。
整合全县的力量,加以阳羡侯目前的名声,阳羡的渔业是真的可以响彻大汉,虽不及蜀锦,却也能够成为阳羡独有的标志。
倘若此法成功,世家可以在其中获得利益,县令可以在其中获得政绩,还满足了阳羡侯的要求,因此,他们的目光也开始变得热枕了起来。
至于项明提出的第三点,则让他们摸不到头脑。
项明命令,将阳羡本地驻军一分为二,择其精锐,只负责城防和征战,由项明亲自指认人手统领。而另外一支则由县丞统领,只负责阳羡范围内的治安问题,一般的盗贼也是由这支队伍进行清缴。
倘若不克,再行出动那支精锐。
这样的安排,看似削弱了县丞的权力,但实际上也极大程度地减轻了县丞的工作量,一名普通的县丞,寻常治安问题尚可处理,但倘若遭遇战事,他们也同样不知所措。
项明之所以提出这一条要求,也是对后来的军警分离制度进行尝试,由于是在自己的封地之上,因此不怕落人口舌。
事实上,一军二职的制度一直存在,但从未有人察觉到有所不妥,千百年来皆是如此。
但这种制度无疑会拖累军队的建设,形成资源与人才的浪费。
而只要掌握二者之间的平衡,将驻军按照职能分隔开来,便可以完美地解决这个问题。
故而。项明的这道命令重在尝试,却也没有期待一开始便取得成果。
一番交代下来,虽然众人有不解,有困惑,但碍于项明的身份,他们都表示会遵循阳羡侯的命令。
在交代完这些之后,项明便从阳羡动身,去往一切的开始之地——吴县。